戴德生系列(6)

又有靈巧的人在各樣的工作上樂意幫助你。(代上28:21

and there shall be with thee for all manner of workmanship every willing skillful man. (1 Chronicles 28:21, KJV)

alt 圖片 7.png 19世紀的布萊頓海灘

歷史故事

1865年6月25日,身心俱疲的戴德生應朋友之邀,來到英國海濱城市布萊頓(Brighton)休養生息。這天是主日,戴德生進入當地教會參加崇拜,眼前是人頭濟濟、耳中是齊聲頌讚,但腦海中浮現的卻是走向滅亡的億萬華民。因為無法忍受這兩幅圖畫的強烈反差,如坐鍼氈的戴德生平生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在主日崇拜中走出教堂來到海邊,在退潮後的海灘上繼續與神角力:每個主日在遍佈英國的禮拜堂裏敬拜的成千上萬名基督徒,有多少人願意到神州大地上引領中國人一起來認識敬拜這位救主呢?在短短几個月中,駐華宣教士的人數從115人降到了91人,到哪裏去尋找靈巧且樂意的工人來增援?他們去到中國,若是死於瘟疫、意外、暴動或戰爭,我當如何向他們的家人交代?若是他們竭力做工卻一無所成,又如何向支持者們交代?

最終,神征服了戴德生的不信。即便宣教士全軍覆沒,只換來一箇中國人的靈魂得救,仍是值得的。而差派、供應、引領、保守這些工人的責任,其實都在神的身上,他只是順服聖靈的感動去承擔領袖之責而已。屬天的平安頓如潮水般涌入他的心頭,如釋重負的戴德生在隨身所帶的聖經頁眉上寫下:“求神賜下二十四位樂意而靈巧的工人。”夾着聖經返回住處的路上,他重溫了久違數月的喜樂和平安。

原文精意

很多人知道布萊頓海灘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戴德生所寫這句話中的用詞:“樂意而靈巧的工人”(willing skilful labourers)。其實這是他熟讀的英皇欽定版聖經歷代志上28:21中的用詞:“樂意”(‪נדִִיב‬)是指態度和心志,甘心樂意地投入一項事工、一個禾場;“靈巧”(‪חכמה‬)是指裝備和恩賜,精益求精地掌握一門技術、學習一種語言、適應當地文化,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為有見識、有智慧。前者是指“肯不肯”,後者是指“能不能”,兩者缺一不可,也相輔相成。舊約時代,聖殿需要不同的能工巧匠打造管理各樣的庶務;新約以來,基督的身體也需要多才多藝的同工分擔承辦各樣事工,歷世歷代的宣教禾場也需要拓荒植堂、醫療護理、教導傳授等不同人才。

今昔應用

聖經很多處都提到基督工人的特質,“樂意和靈巧”的人才類似於國內以前所說的“又紅又專”的人才。基督的身體中有樂意卻不靈巧的人,或是靈巧卻不樂意的人,都很難為主所用。正如19世紀中葉的英國教會一樣,中國教會會友雖眾,願意去且能夠去宣教禾場的人則少之又少。今天宣教禾場的挑戰,尤其是創啟地區的出現,對專業人士的需求,都顯得“樂意”和“靈巧”這兩樣特質更為重要。你的基督徒生命中,兩樣都俱全嗎?

禱告

為歷史上興旺的英國教會而感恩。英國曾經是近代最大的宣教士差派國之一,但是近年來成百上千的英國老教堂因為年久失修或會友萎縮,而不得不拆除、出售、改變用途,成為酒吧、旅館,甚至是清真寺或佛堂,當年戴德生在布萊頓參加主日敬拜的教堂也已改造為餐廳。求神興起“靈巧而樂意”的工人把福音重新帶回英國,並帶來真正的悔改和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