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3:16)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ly begotten Son. (John 3:16, KJV)
戴德生的母親和大妹賀美
歷史故事
戴德生出生的時候,他的父母便將他分別為聖獻給神。戴家還有兩個女兒,兩個夭折的幼子,所以戴德生既是家中的長子,又是家中的獨子。1853年9月19日,20歲的戴德生在利物浦碼頭登上一艘叫“敦費士號”(Dumfries)的小船。他是唯一的乘客。父親和差派他的中國傳道會的代表都已離開,只剩下母親能夠留下來陪伴他直到啟航。這位母親用慈愛的雙手為他整理牀鋪,母子二人先是並肩而坐一起唱詩,再一同跪下,聽媽媽為兒子做臨行前的最後一次禱告。船長宣佈啟航,戴母走回岸上,德生獨自站在甲板上,船身慢慢移動,戴母隨船而行。在船經過水閘、駛向海面的那一刻,戴母終於無法抑制分離之痛,她那發自內心、帶着絞痛的哭聲,如刀刺透了兒子的心。這個刻骨銘心的場景,讓他更深切地體會了“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的涵義。眼看母親揮舞手帕的身影越來越渺小,德生攀上船帆的繩索,揮舞他的帽子。戴母眼簾中兒子最後的身影,如同凱旋而歸的英雄,而非剛剛入伍的宣教新兵。
誰都沒有預見到,很多年後,戴母的女兒,戴德生的大妹妹賀美(Amelia)也將先後送別自己的五個兒女。1890年,當第四個孩子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決定跟隨兄姐的腳步前往中國時,賀美委頓在家裏的樓梯上,不復有力量前往船碼頭再次經歷分別之苦。戴德生去中國時,戴母45歲;海恩波去中國時,賀美55歲。每一次母子分手,都不奢望還能再見。每一次揮淚送行,都讓這個家族更深地體會約翰福音3:16。
原文精意
“獨生子”(Only Begotten)的希臘原文是μονογενής。耶穌基督是父神“首生而非被造的”獨生愛子,是基督教獨特的宣稱。只要進入祂裏面,不論男女、種族,我們都能獲得“兒子的名分”,成為天國的眾子。在各自的家庭裏面,我們也有可能扮演獨子或獨女的角色,甚至是家裏唯一信主的人。正如神打發祂的獨子降世為人,活出祂的樣式,神也差派我們進入禾場,活出祂的福音。
今昔應用
自從1980年代亞洲經濟騰飛以來,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加上國內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導致近年東亞國家少子化趨勢,很多家庭,包括基督徒家庭都不再生養眾多,併爲了培養兒女傾注了無窮的心力和財力。放手讓成人成才的兒女奉獻做傳道人和宣教士,對父母而言代價越來越高。天父如何捨得祂的獨生愛子降世為人成為第一名宣教士?西方主內家庭如何捨得子女奔赴禾場?我們今天是否也可以因着神的愛而放手並祝福自己的兒女成為跨文化的福音使者呢?
禱告
為我們的兒女而向神感恩。願神的愛激勵中國教會,傳承把新生兒獻上為宣教士的屬靈風氣。求神幫助我們以託管的心態養育孩童,通過禱告、引導和榜樣,帶領“信二代”真正經歷重生得救;當兒女蒙召獻身時,不再竭力反對,做他們的絆腳石,而是成為鼓勵他們裝備上路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