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史卡吉羅《情感健康的門徒》
伊薩

主的門徒,你的情感健康嗎?

——書評史卡吉羅的《情感健康的門徒》

作者:伊薩

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他需要診斷和醫治,否則他的生命就會受損甚至有危險。如果一個門徒的情感健康出了問題,他也需要診斷和醫治,否則他的靈命會受損,他的服侍會受阻。《情感健康的門徒:給每個大人的情感成長學》(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以下簡稱《情感健康的門徒》)是校園書房出版社推出的門徒培育SP系列叢書(門徒訓練以聖經(Scriptures)塑造門徒,依主題(primacy)拓廣門徒的視域)之一,旨在幫助弟兄姊妹們成為情感健康、靈性成熟的門徒。

作者彼得‧史卡吉羅(Peter Scazzero)是美國紐約皇后區新生命團契教會(New Life Fellowship Church)的資深牧師。他從自己的經歷意識到情感健康與靈性成長是密不可分的。他和他的妻子編寫的情感健康課程,不僅牧養了新生命團契教會中來自不同文化的上千位會友,也幫助全球各地教會增長,併成為銷售逾百萬的暢銷書及門訓教材。

這本書共八章,第一章開門見山,直接提出情感健康的問題,討論其由來、症狀、危害及其醫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章至第八章是解決問題,闡述治療的七種途徑或者說是七步療法。作者在第一章直言不諱地指出,很少人有健全的心靈,而且很多人不自知。他的觀點是,神按着祂的形像把我們造成一個完整的人,那個形像包含肉體、屬靈、情感、智力和人際多個層面。只要身上任何一個部分沒有受到妥善的照料,就會對我們與神、與人、與自己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作者深知情感健康的問題是個頑疾,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會長時間留在人的心裏。他主張, 基督徒除非認真處理作者所謂的“情感健康的靈性”,否則還是無法被主耶穌基督摸着。

猶如醫生給病人看病,作者列出包括利用神來逃避神、以為神做工取代與神同工等十大情感不健康的症狀。他邀請讀者自查自省。他認為治癒這些症狀的方法是,把情感健康與默觀靈修結合在一起,將耶穌改變的大能釋放出來,使靈命得着醫治。這是他的經驗之談,他說“將情感的成熟與靈命的成熟綁在一起,不僅改變了我與基督同行的步伐,我的婚姻、親子關係,甚至是我牧養的新生命教會,也都徹底被翻轉。“ (第一章)為此,他邀請弟兄姊妹們一同踏上旅程,通過七種途徑到達健康的靈性。 這七種途徑就是本書第2章到第8章的大標題: 一,認識自己才能認識神,成為真正的自己;二,面對過往,迎向未來,切斷過去的影響力;三,穿牆之旅,放下權力慾與掌控欲;四,籍悲傷與失落擴張生命境界,接受自己的有限;五,發現日課和安息日的節奏,停下腳步呼吸永恆的空氣;六,成為性格成熟的大人,學習如何好好愛人;七,進一步建立生活規約,愛基督勝於一切。前四種途徑(2-5章)可以幫助讀者認識自己,更有意識地辨別自己內在狀態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後三種途徑(6-8章)則真正改變門徒的內在生命。這七種途徑構成了治癒情感不健康問題的整個療程。所以,猶如醫生給病人治病,本書的佈局是:先診斷,後醫治;先治表,後治根。 值得一提的是,史卡吉羅牧師向讀者推介的日課與守安息日。日課包括四個步驟: 1. 停下腳步, 2. 專注, 3. 靜默,4. 聖經。作者用詼諧的語言描述“專注”:吸氣時,求神用聖靈充滿你;呼氣時,把所有罪惡、虛假、不屬神的都藉着呼氣往外排。作者認為安息日是神為生活節奏所定的誡命。日課和安息日是神百姓自古以來就操練的屬靈功課,但作者並不是要我們亦步亦趨地像古人那樣操練。相反,“他將古代默觀內省的傳統,轉化為忙碌的現代人也能享受的靈修方式與安息節奏,” (作者介紹)並且賦予這種操練新的意義。他認為對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來說, “身為神的百姓,我們守安息日是爲了向世人見證,我們知道生活的節奏、根源、意義和最終的目標都在乎神。守安息日,就是向世人宣告:神是我們生活的核心和生命的源頭。我們生命的開始、過程和結束都在於祂。” (第六章)

本書的一個寫作特點是作者以言身說法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他自己的情感健康問題和他所探索的醫治途徑。作者勇於揭示自己的軟弱,坦誠地講述自己的失敗經歷,他所在的教會遭遇分裂,他的婚姻狀況拉警報,他精疲力竭,他感受不到上帝的幫助。他甚至坦言自己過着兩面人的生活,“我星期日在講臺上大談愛與饒恕,星期一卻獨自在車上咒罵人。” 他剖析自己的情感健康問題,“生命的絕大部分都還未被耶穌基督觸摸到。這是個多麼不堪的事實,而我的聖經知識、領導地位、神學訓練、各樣經驗和技巧,都沒能改變這個事實。“ (第一章)他的坦誠拉近了他與讀者的距離,容易打動讀者的心,在讀者中間產生了共鳴。這樣的言身說法吸引讀者往下讀,以瞭解作者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並希望自己也像作者那樣能達到靈性的健康;所以,這種方法起到了吸引讀者讀下去,跟隨他的七步療法走下去的作用。

作為牧者,史卡吉羅總是將有關情感健康的教導奠定在聖經真理上。在闡明情感健康與成熟靈性的關係時,他直接把它們與我們人類的被造關聯起來。他在書中也總把我們與神的關係放在首位,作為我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例如,他鼓勵讀者要對情感健康的醫治有信心,“好消息是過去發生的事並非你的命定,成為基督徒就被神接納歸入祂的家,決定我們將來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天上的家。“ (第三章)他稱每日靈修與守安息日為“停下腳步,呼吸永恆的空氣。” 他認為日課和安息日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節奏,把我們的生命牢牢穩固住,就算有再大、再強烈的暴風雪,我們也能抓住那根繩索(神),安全回家。(第六章) 他籍這七種途徑向讀者表明,我們醫治情感不健康的出發點是爲了更好地認識神,最終的目標是更好地愛神,以及愛人如己。這樣,他將關注門徒情感健康的問題與最大的誡命關聯起來(太22:36-40)。

作者寫《情感健康的門徒》的目的是,讓門徒成為一個情感健康、靈性成熟的門徒,更好地與神同行,且彼此同行。他如此主張,也如此行。這是一本作者與讀者同行的書。他非常耐心地闡述人因情感健康的問題而遭受的痛苦,字裏行間無不流露着牧者心腸;在解釋這七步療法時,他一直陪伴在側,一步一步引導你往前走,努力讓你被主摸着,生命得到改變。願你通過學習這個情感健康的課程,成為一個成熟的門徒,與其他門徒一道同奔天路。以馬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