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魏樂德《大使命與大抗命》
伊薩

作主的門徒,且使人作主的門徒

——評魏樂德的《大使命與大抗命》

作者:伊薩

馬太福音結尾處記載了耶穌在昇天前對門徒的囑託,“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主的這個最後囑託常被稱為大使命(Great Mission)。然而,現代教會在實踐這一使命時常常陷入困境或失敗。人們對基督徒個人的品格和影響力、教會和基督教各式機構也常常感到失望。原因何在?魏樂德(Dallas Willard,1935­–2013)在《大使命與大抗命》(The Great Omission: Reclaiming Jesus’s Essential Teachings on Discipleship)中對此給出了答案。他尖銳地指出,教會雖然努力使人作“基督徒”,但忽略了使人成為“門徒”這一根本任務。魏樂德稱這種忽略為Great Omission,中文翻譯為“大抗命”。所以,本書所謂的“大抗命”,指的不是不順服基督,而是不當祂的門徒。

魏樂德是一位美國哲學家、神學家和基督教作家,以其對基督教門徒訓練和靈性生活的深入研究而聞名,被稱為基督教靈修學大師、屬靈智者。他的不少作品已被翻譯為中文,如《21世紀天國導論》(The Divine Conspiracy)、《品格的革命》(Revolution of Character)、《上帝的聲音》(Hearing God)、《靈性操練真諦 》(The Spirit of the Disciplines)、《天天聽見神》(Hearing God Through the Year)。他的著作幫助無數基督徒重新思考和實踐他們的信仰生活。《大使命與大抗命》挑戰現代教會的現狀,在全球基督徒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大使命與大抗命》是由魏樂德曾經發表出版過的20篇文章彙編而成的。這些文章是緊緊圍繞着為什麼要作主的門徒(第一部分)、什麼是靈命塑造(第二部分)、如何操練靈性(第三部分)進行編排的,所以依然給人一種條理清晰、自然流暢的整體感。作者在第一部分強調基督徒要作主的門徒,因為他觀察到,有些基督徒努力成為合乎人類標準的專業人士與成功人士。他提醒我們,只有作耶穌的學徒,才能看起來像耶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門訓方面出現了兩種大抗命的表現。一,我們疏忽了“讓人作門徒、成為基督的學生”這件事,讓他們沒有這樣的期待;二,我們也疏忽了對他們的訓練,以致他們愈發無法依從耶穌的指示行事。為此,作者大聲疾呼,“我們除了自己應該作門徒外,也要下決心去使人作門徒。”(02為什麼要作門徒?)

第一部分最後一章(05進入國度的關鍵鑰匙)提到幫助耶穌門徒穩固地紮根在神的國度當中的三種最核心的節制性屬靈操練:獨處、靜默和禁食,從而將話題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靈命塑造與品格發展”。作者在第二部分採取先破後立的方式,先釐清人們對“靈命塑造”在三方面的誤解,然後表明靈命塑造的重要性:沒有靈命塑造,我們不可能變得更好。魏樂德也特別闡明瞭在基督裏靈命塑造的目的:要將我們明確地導向順服基督。(07在基督裏的靈命塑造)他指出,禁食、禱告、獨處、靜默、服事、讀經、團契等靈性的操練都有助於我們塑造靈命,發展品格。(10關於靈命塑造的幾個問題)

第三部分講述關乎靈魂和思想的門徒訓練。作者說到靈性操練、靈命塑造與靈魂的關係問題。我們需要關顧靈魂,因為靈魂本身有其本質、功能、特性,並且猶如“電腦”管理與協調着人裏面的各種系統。為此,我們需要採取主動,進行靈性操練。靈性操練的主要目標,是讓整個靈魂的狀態得到改變。獨處和靜默有助於我們修正扭曲的社會關係;禁食有助於我們脫離慾望和感覺的轄制,讓神的國度成為我們現實生活的核心;背誦聖經則有助於我們把心思放在神的律法上,修復和重整我們的靈魂。神籍着這些活動使我們的靈魂甦醒,我們可以按神的方式秉公行義。(12靈性操練、靈命塑造,以及靈魂的甦醒)

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共同點是,作者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闡明基督徒為什麼要進行靈命塑造(詳見10關於靈命塑造的幾個問題)和靈性操練(詳見14為什麼?)。使用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作者能夠就讀者感興趣的問題有的放矢地表達他的觀點,簡單明瞭。魏樂德在第四部分還推薦了五本與靈性生活相關的書籍,體現了他對信徒靈命成長的關心與指導。此外,他在書的最後用“臨別贈言”鼓勵讀者將所學付諸實踐,併爲讀者提供了行動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去”的方向很清楚:去成為耶穌的門徒、祂的學徒,並且活在神的國度裏。一旦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學像耶穌,就成了祂的見證人,引領更多的人來認識和渴求這份信靠基督的生命。”這與第一部分形成首尾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魏樂德在本書中所表現出來的率真和果敢。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揭開今日各樣'靈修學'的面紗,你會看到在那幕後是許許多多的偶像。”(06 全人、全生活的靈性生命)他對當代福音派的批評更是擲地有聲,“當代福音派一個主要的問題,便是失落了門徒訓練的概念,……今天的福音派卻讓訓練門徒變成機構的事,認為地方教會無需參與其中……福音派的傳統之所以不再重視門徒訓練,是因為我們不再把基督當成最偉大的老師……我們變成了神聖事物的觀眾和消費者,而不是參與在耶穌的生命中,失去了有意義的操練。”(13 以基督為中心的敬虔)類似的文字在本書中屢見不鮮,很具挑戰性。但明眼人都清楚,他對當代福音派,是愛之深,所以責之切。

這本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作者自始至終都主張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他認為,新約是一本“門徒之書”,談的是作門徒,由門徒來寫,其對象也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在新約裏,耶穌的門徒不僅僅接受了耶穌的某些觀念而已,他們還把自己對天國日漸增長的知識,應用到世上生活的每個層面裏。教會需要做的事,就是完成基督在這地上的目的:讓更多的人擁有基督門徒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品質。(前言)這是現代教會需要聽到的聲音,這是現代福音派基督教在遵行主大使命時需要彌補的重大疏忽。

魏樂德不僅對今天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意味着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有着深刻而寶貴的洞察力,而且對不作門徒的代價也有清醒的認識。是的,作基督的門徒是要附上代價的。但他認為,不作門徒要付出的代價更大,那“便是基督所應許的豐盛生命。”(01 作門徒)他通過探討大使命的重要性,大抗命的危險性,呼籲教會迴歸耶穌原初的教導和命令,併爲教會如何在個人和團體層面培養真正的門徒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框架和建設性的指導。對於那些尋求更深層次的信仰實踐和教會革新的牧者、神學生以及信徒來說,《大使命與大抗命》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