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瞭解機構挑選宣教士的5個準則
本片內容摘自中華三一出版的《差派誰——宣教士差派的要素》。
在評估宣教士申請者時,我們可不能靠五官的觀察。爲了深入全面瞭解那人,我們有必要深入穿透所有的層次。如果有一些狀況會在宣教場上造成問題,它們通常是潛藏很深的。跨文化的壓力會使這些情況凸顯且變得更糟,到那時就太遲了。當事人,甚至他們的家庭,都可能遭受永久性的傷害。而宣教工作的推進可能也會受到阻礙或大大倒退。因此,負責推薦申請人的人組織進行綜合全面的評估是至關重要的。
爲了在查驗我們多面性的宣教候選人時不漏掉任何因素,找到每一塊拼圖並將它們進行分類是有助益的。這有助於評估員檢視是否已經拼出了全貌。當我們全面地檢視一個人的性格及其生活經歷時,我們總結了下列五大部分,它們似乎可以概括一名宣教士申請者的完整身份:
- 基督信仰及教會身份
- 宣教呼召
- 宣教能力及資質
- 健康狀況
- 務實的宣教預備
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我們將簡要地查看每部分中所包括的內容,以及說明為什麼評估一個人生命的那個領域是重要的。
第一部分:基督信仰及教會身份
這部分涵蓋了個人從信主起到現在的屬靈生活。它包括信仰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如何在行為和態度上得到證實。
- 真實的信仰:在這方面,我們需要確保申請人是真正重生的,而不僅僅只是宗教徒。
- 有本地教會身份或是成員:申請人展現出與差派主體或宗派具有持續的聯繫,並在教會忠心地參與服侍。
- 屬靈的操練:候選人與神之間活潑的關係,往往會體現在培養與神建立關係的操練上。這包括以下習慣,諸如:專心禱告、刻意安排讀經、禁食、見證,等等。
- 基督信仰:在當今這個受到各方影響的世界中,我們永遠不要假定一個人對基礎教義的看法是沒問題的。而這些恰恰是宣教士的優先次序及蒙召參與侍奉的基石。
- 其他要求:根據差派主體的不同,無論是教會還是機構,可能會有一些特定的觀點或做法被認為是該團體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能涉及非核心教義,諸如:洗禮的方式、十一奉獻的觀點、說方言及其他。
下面是一對夫婦的例子,他們需要找一個適合他們屬靈背景的宣教機構。查利和羅伯塔在神尋回他們並使他們的信仰成熟起來的過程中,受到過不同的影響。羅伯塔在一間國際教會中將她的心交給了耶穌,那裏聚集着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她吸收了許多他們關於屬靈的看法。查利是在一間相信人會失去救恩的教會裏得救的。此外,他的姑姑來自一間靈恩派的教會。當你把所有這些都湊在一起,你可能會得到一個相當混亂的屬靈身份。
一段時間後,這對夫婦斷定他們的信仰是十分保守的。因此,查利離開了他教會的侍奉崗位。他意識到自己已不再適合那個宗派了。在作為獨立宣教士服侍數年後,他們最終委身於一個特定的教會羣體。鑑於他們有着如此複雜的背景經歷,仿如一塊多彩拼接作品,他們的新差傳機構有必要仔細評估他們的信仰及教會身份。
第二部分:宣教呼召
至於是否有必要具備特定海外服侍的呼召,在這點上大家的意見並不統一。然而,有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以確保那位準備離鄉背井的人並非出於不當的動機。
- 蒙召順服:申請人尋求海外服侍是因為聖經的命令及神對個人的帶領,還是由於宣教只是一項崇高的志向?
- 跨文化宣教的呼召:每個人都肩負着在本文化中分享福音的職責。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恩賜或被呼召離開所熟悉的一切,跨越文化界限到另一個族羣中去活出福音的信息。
- 確認夫妻雙方都蒙召:對夫妻而言,完全有可能其中一方敦促另一方考慮去海外服侍,然而其配偶卻尚未辨識出神的帶領方向或神的時間。如果雙方沒有同樣蒙召進行跨文化服侍,這就可能會傷害其夫妻關係,還會使事工受到破壞。
湯姆和雪萊有着截然不同的海外服侍的蒙召經歷。顯然神是藉此來告訴他們移居他國的正確時機。湯姆在青少年期間就感受到強烈的宣教渴望,於是他踏上了津巴布韋之旅。那次的經歷點燃了他心中的激情,他確信那時神已裝備他從事海外事工。雪萊對於成為宣教士持開放態度,然而那時神並沒有給予這方面的指示,而這正是神對她的旨意。
湯姆和雪萊墜入愛河,結婚生子,並掌握了事工的技能。通過這些經歷,他們逐漸成熟並更有遠見。當他們最終預備好投身跨文化宣教服侍時,神感動了雪萊的心。神將對萬國熾烈的激情放在了她的心中,並向她確認這是對他們夫妻的旨意。回想起來,他們很高興自己等候直到雙方都感受到宣教的呼召。如果早一步走的話,他們在情感或靈性上都尚未做好預備。
第三部分:宣教能力及資質
就如同你不會僱一個訓練有素的水管工來修理你的電腦,或者僱一位園藝師來為你的廚房鋪瓷磚一樣,你也不會僅僅因為某人對其他文化感興趣而接受他來做宣教服侍。你要確保他們已為這項特殊的服侍做好了準備。
- 事工經驗:這包括參與傳福音,以及以小組或一對一的形式開展門訓。
- 傳福音的培訓和經驗:申請人是否有規律地主動分享福音,他/她能否清楚而完整地分享福音,以至邀請一個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追隨者呢?
- 跨文化事工經驗:當神持續在某人生命中動工,預備那人作全職跨文化服侍時,神往往會帶領這人獲得處理異文化和異語言的經驗。這可以是透過國際事工或頻繁地參與短宣之旅來實現。
屬靈恩賜:評估準宣教士服侍的預備程度,其中涉及:查驗他們激勵人方面的恩賜,以及他們如何在事工中表達出這些屬靈能力。如果他們有從神恩典中涌流出來的激情,那麼這將會是顯而易見的。
大學或其他方面的教育要求:一位跨文化工作者不能因有限的經歷和教育而有狹隘的人生觀。爲了對新文化、新價值體系、新經驗持開放的態度,申請人需要有整全的人生觀。其必須具備與不同層次的人建立關係的能力,而大學教育往往是實現這種靈活變通的手段。
- 神學培訓:如果你的申請者要參與跨文化傳福音、門訓、植堂並發展的話,那麼他們就需要神學教育來獲得恰當的工具。
- 匹配特定工作的資質:如果宣教禾場的情況需要有人能夠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以便他們有效地進到人羣中,那麼申請者可能就需要受過專業的培訓。有些任務可能需要非母語英語教學(ESL)的認證、醫學方面的培訓或具備通信方面的背景。
- 年齡限制:在確定一個家庭是否能成功地適應新文化方面,孩子的年齡可能對差派主體來說很重要。此外,可能也有必要考慮成人的年齡對於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影響。
南美洲的某國在發展自己的宣教士方面取得了進展。然而,他們需要幫助,給其新手提供良好的神學培訓和事工裝備。誰能幫助他們呢?恩特·鮑伯和帕蒂·威廉姆斯已在一個講西班牙語的國家當了八年的宣教士。近來,鮑伯一直在攻讀博士學位。有趣的是,他的論文是關於南美的神學教育。而帕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擁有兒童教育的學位,以及多年的課堂經驗。
起初,他們孩子的年齡似乎成了問題,一個15歲,一個13歲。但實際上,這卻是個加分項。他們在情感上和屬靈上都比較成熟。此外,他們已具備了說西班牙語的能力。似乎神是特意裝備了這對夫妻,以滿足該宣教禾場的需要。他們的資質和能力是顯而易見的。
第四部分:健康狀況
這個分類可能是所有分類中影響最深遠且最具影響力的。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沒有良好的健康基礎,就會對他們事工的各個方面產生負面的影響。
- 每位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健康的身體往往決定着一個人在宣教禾場的能力發揮。如果差派主體無法提供適當的醫療服務的話,就可能會導致事工短路。一些健康狀況並不妨礙宣教服侍,但卻會決定一個人應當被安排在何處。我曾聽差派主體說過,如果一個人還一息尚存,他們就可以成為宣教士。在某些時候,這種說法可能是對的。但是當談到要作財政資源好管家時,評估小組就必須得仔細考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是否能經受住跨文化生活的嚴酷挑戰了。
- 情緒健康:如前所述,察覺和診斷一個人外在機體的健康與否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內心的疾病和創傷也同樣重要。如果一個人的靈裏尚未被治癒,那麼他就不要進入異文化及異國語言的壓力處境中,那隻會使問題惡化。需要檢視的領域包括:抑鬱、焦慮、創傷經歷、虐待(性、身體、情感、言語)、易受色情影響、不適當的性行為、飲食失調,以及把酒精、菸草或藥物作為應對手段。
- 婚姻健康:為使夫妻倆在異文化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他們需要有健康的溝通方式。他們必須瞭解彼此的需要,並承諾無論代價如何都願意全心愛對方。此外,還需要有合一的心,相同的方向及共同的價值觀。因為這對夫妻能走多遠,事工也就能推進多遠。
- 子女的教育需求:如果一個孩子有特殊的教育需求,有可能他們就無法在本土文化和語言環境之外得到滿足。謹慎的做法是評估孩子的發育水平。如果有必須解決的需求,那麼最好是在讓孩子學習一門新語言和適應一種新文化之前把它處理掉。
哈爾和夏洛特是宣教事工候選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選。哈爾在40歲所完成的比我所見過的任何人都多。他工作非常努力,並致力於做出最高質量的工作來。後來我才知道他父親是個工作狂,而哈爾只是步了其父的後塵。就在最近,哈爾被迫接受了一份更加晦澀的工作,進展很緩慢。這挑戰對他來說有點過了。
此外,我們還發現,由於哈爾有工作狂的傾向,他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妻子和孩子。他們在情感、身體和屬靈親密感方面都很痛苦。至於夏洛特,她絕不許可讓別人來照顧或教育他們的孩子,即使是在語言學校裏(這是其宣教機構的一項要求)。顯然,這個家庭還沒有準備好承擔跨文化的事工。
第五部分:務實的宣教預備
這部分包含了許多方面。其中大多是與外部情況有關,但也有少數是與申請人的性格有關。它們都關係到一個人是否準備好出發,準備好學習一門新語言,準備好適應一種新文化,並準備好成功地執行屬靈事工。
- 整套支持服務:申請人能否按照所提的薪資及福利待遇來生活?他們能相應地調整優先次序嗎?
- 個人財務和債務:許多人在進入申請流程時,都身負着一定程度的債務。評估的一部分是要確保他們能以宣教士所得到的支持,在合理的時間內還清債務;還要確保他們是資源的好管家。
- 公民身份/簽證問題:評估團隊需要了解非公民出國旅行的任何法律影響。
- 背景審查:有時因過往財務上的違規操作,會存在法律的隱患。此外,還要確保沒有潛在的刑事指控。簽證申請通常會詢問申請人是否有案底。
- 信譽/推薦:即使把這五個組成部分都徹底審查過,也可能仍無法看清事態的全貌。這就是為什麼最好求助於那些每天或每週都能見到候選人的人,瞭解他們的意見。
蓋理多年前被判了重罪。那時他是個問題少年,曾持槍打劫了一家便利店。但他改變了,併成了一間小鄉村教會的牧師。不知何故,那項重罪判決已從公開的記錄中被刪除了。看起來他的宣教士申請者的身份可以繼續向前推進了。
後來我們從他的一位教會成員那瞭解到,蓋理仍然有相當大的脾氣。他不能很好地面對批評,且用不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怒氣。我們瞭解到蓋理對妻子大喊大叫,還在家裏摔東西(儘管她告訴我們他們的婚姻一切都好)。這對夫妻曾給我們留下牧師和師母的印象,熱愛上帝,並準備前往海外服侍。而他們真正盼望的是去到另一個沒人認識他們的世界裏,重新開始。這可行不通。
從這五個不同部分的例子來看,顯然在批准宣教候選人去服侍前對其進行徹底的審查是極其重要的。差派主體不希望把還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新手送往宣教禾場。這對於寶貴而有限的財政資源而言是種浪費,同樣這對其他潛在宣教士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要全面瞭解申請人的準備情況,就必須把這五個部分都涉及到。然而在首輪面談中,你通常不會想要詢問他人最深層的祕密、恐懼和罪的問題。與申請人發展關係,並建立起信任的紐帶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從非侵入性的表層信息開始,隨後逐漸深入,是有幫助的。
一旦評估團隊認為他們很瞭解候選人了,他們就可以進而考慮潛在匹配的禾場項目了。在此之前,不要做出任何承諾。正如我們很想要把工人送去禾場,我們也很有必須謹慎行事,直到我們確信他們已準備就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