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 想念、察看、傳承
周曉暉

經文:詩篇 四十八9-14

48:9神啊,我們在你的殿中

想念你的慈愛。

10 神啊,你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相稱,直到地極!

你的右手滿了公義。

11 因你的判斷,錫安山應當歡喜,

猶大的城鎮應當快樂。

12 你們當週遊錫安,

四圍環繞,數點城樓,

13 細看它的城郭,

察看它的宮殿,

為要傳揚給後代。

14 因為這 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 神,

他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

48篇中第8節和第9節之間,有「細拉」,可以看為分段標記。也有學者認為「細拉」是音樂用的符號,表示要歌者提升音量或升高音調。無論如何,這個意義不明的符號正好成為一個停頓位,供人反思。

按歷史文獻推論,在舊約中,希西家最初是受到埃及鼓動,要與鄰近國家聯手背叛亞述,先知以賽亞已警告萬萬不可。但希西家仍舊進行這計劃,結果亞述王將這些國家和猶大的駐防城逐個擊破,耶路撒冷城就被圍困。

一切的轉捩點,在於希西家尋求神的面。因着神守約的信實,錫安就得到保護。這奇蹟般的拯救經歷,促使詩人思考,以致唱起這首錫安詩。但他真正要歌頌的,是什麼?難道是錫安山真美麗?還是耶路撒冷城真堅固?通通都不是!他真正要歌頌的,是神的「慈愛」(9節),信實守約的神拯救了百姓脫離圍困,不致死亡。

另一方面,詩人也唱頌神的公義。因為,神既守約,同時也賞罰分明。神不轉彎抹角,人立約守約的禍與福,神都說得清楚,沒有隱藏條款,百姓順服神得福,離棄神得禍。由西奈山到錫安山,神一直如此信實。當下,詩人12-14節呼籲神的子民:

「周遊錫安,四圍環繞,數點城樓,

細看它的城郭,察看它的宮殿,

為要傳揚給後代。」

為甚麼要這樣視察觀賞,又要傳揚些甚麼?一如本篇開始時,我們知道這城之所以美麗,不在於她的地理位置優越,乃是因為神在這城!在這段,我們也看到,這城之所以穩妥,不在她的防禦細緻,乃是因為神在這城!

原來詩人要神的子民察看這一切背後,神在作甚麼。神的子民要傳揚的是神,若果這個城沒有神,就沒有安全可言。因此,後來錫安陷落,這首詩所讚揚的城被毀。詩人知道原因不是因為尼布甲尼撒比亞述人更強大,只是因為以色列民長年累月悖逆神,神的榮耀要離開這地,這座城才被交在巴比倫人的手中。

這首詩歌,讓我們從眼見的歷史現實,看見當今依然可信靠的不是外在的建築,而是神。若果生命沒有神,就沒有永遠的安穩。作為新約時代的信徒,如今聖靈已住進我們內心,我們有神的同在,我們就是在神的城中,在神所賜的安穩裏。他必引路,直到跨越死亡(14節),到達天上的耶路撒冷。

默想:

今天,作為神的子民,我們認為自己的保障在哪裏呢?是否堅信神是慈愛、信實的?我們有打開屬靈眼睛察看這一切背後,神在作甚麼嗎?有傳揚神的作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