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真面目」系列七、罪是大痲瘋(下)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罪的真面目」系列──「罪是大痲瘋」這個題目的下半部分。

一連兩個節目,我們都會探討舊約中乃縵得潔淨和醫治這個故事。乃縵是亞蘭王的元帥,卻得了大痲瘋。故事的記述頗長,請你翻開聖經,我準備為你讀出整個故事,開首和結尾所用的詞均十分重要。列王紀下第五章1至16節:

1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

2 先前亞蘭人成羣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

3 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里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4 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

5 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

6 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

7 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

8 神人伊萊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9 於是,乃縵帶着車馬到了伊萊沙的家,站在門前。

10 伊萊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

11 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着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

12 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裏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

13 他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

14 於是乃縵下去,照着神人的話,在約旦河裏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15 乃縵帶着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裏,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

16 伊萊沙說:「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受。」乃縵再三地求他,他卻不受。

我們略去第17至19節上,由第19節下接續:

19 乃縵就離開他去了,走了不遠,

20 神人伊萊沙的僕人基哈西心裏說:「我主人不願從這亞蘭人乃縵手裏受他帶來的禮物,我指着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

21 於是基哈西追趕乃縵。乃縵看見有人追趕,就急忙下車迎着他說:「都平安嗎?」

22 說:「都平安。我主人打發我來說:『剛纔有兩個少年人,是先知門徒,從以法蓮山地來見我。請你賜他們一他連得銀子,兩套衣裳。』」

23 乃縵說:「請受二他連得。」再三地請受,便將二他連得銀子裝在兩個口袋裏,又將兩套衣裳交給兩個僕人,他們就在基哈西前頭擡着走。

24 到了山岡,基哈西從他們手中接過來,放在屋裏,打發他們回去。

25 基哈西進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伊萊沙問他說:「基哈西你從哪裏來?」回答說:「僕人沒有往哪裏去。」

26 伊萊沙對他說:「那人下車轉回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

27 因此,乃縵的大痲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基哈西從伊萊沙面前退出去,就長了大痲瘋,像雪那樣白。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要明白這點。上個節目看過第一節,這節相當有意思。乃縵擁有一切,你可看到經文怎樣形容他?經文形容他是「大能的勇士」,「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他使亞蘭人得勝」。他掌握自己的人生,可惜得了大痲瘋。你要知道,聖經特別是舊約,往往用大痲瘋來象徵罪。大痲瘋可致命,一步步將生命吞噬,十分可怕。它對生命的蠶食無可避免,也無可救藥。

他的人生本來事事如意,卻病入膏肓。大痲瘋蠶食着他。希臘人感慨人生的哀歌,所以古希臘人開創了悲劇這類體裁,在文學上舉足輕重。要是你讀過希臘的悲劇,不難發現故事總有個靈魂人物,男也好,女也好,他們都不是十惡不赦的人,絕對不是。在那些悲劇裏,受苦者都不是窮兇極惡的人,有的甚至是善良的好人。

事實上,許多故事中,那些悲劇人物都是偉大的人,很受尊敬,只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希臘悲劇背後的整個意念,是對人生一種很深刻的體會。他們明白不管成就有多豐碩,為追求理想的人生付出再令人感動的努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致命的弱點,內心都有一點大痲瘋的白斑存在。

也許是驕傲,也許是嫉妒。悲劇可以翻天覆地。到了關鍵時刻便無力接受別人的批評,或無力承認真相,失去了自制能力。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得膽小怕事。一個致命弱點,足以拖垮整個人生!聖經基本上指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機會演變成悲劇。

罪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悲劇。今天,你可能就是乃縵。你可能家住別墅,在高尚住宅區生活,成就了成功的事業,可能是一個乃縵,得到了大痲瘋。聖經指出,你身上正帶着自我毀滅的種子,心裏出了問題。

每個生命都帶有悲劇,不管發生甚麼事,大痲瘋一直存在。因此,我們上個節目看到乃縵明白了外在的痲瘋揭示了內心的大痲瘋,於是前往以色列求醫。他得到了醫治,不僅外在的疾病痊癒,內心的大痲瘋如驕傲、自私和罪也得到治理。我們上個節目已經探討過這些信息。

這次我想讓你看到乃縵這個故事中,有一個核心而奇妙的主題,我要根據這個主題講論一些極為重要的信息。你可知這個主題是甚麼?乃縵不斷向上爬,要與君王同等尊貴,但神對乃縵說話時,一直只通過僕人傳話。乃縵由始至終要出人頭地,但神一直通過他輕看的人來下達話語。

他最先由一個奴隸婢女口中得知痲瘋可以得治,然後由伊萊賈的僕人傳話,教他如何治療身上惡疾。最後是他的僕人先行明白福音的信息,來到乃縵面前,大概這麼說:「我主,請你等一等,聽我說幾句。」乃縵當時正怒火中燒。這些卑微的人說:「請等一等。」乃縵一向是王親貴冑的座上客,但神一直通過僕人來傳話。

當中的意思是甚麼?這說明了我們甚麼本相?又讓我們怎樣認識神?我們得着甚麼信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四個重點,我將要詳細說明,而這些重點都很重要。

第一點,屬靈生命要有成長,唯有當你看到這個世界對我們最深層次的問題束手無策。我們暫且不要對乃縵過於苛刻。乃縵由小婢女的口中得知以色列有位先知能治他的病,但他為何不去找那位先知?他反而去了以色列王面前尋求醫。亞蘭王那封信就是要以色列王醫治乃縵。你看,真是奇怪,乃縵為何這樣?

乃縵對信仰本質的假定,與今天社會知識分子階層同出一轍。讓我說明為何乃縵去找以色列王。不管是舊約,或整本聖經,甚至是整部歷史,你不難看到人們想向任何一國的神求神蹟,得去找該國的統治者。為甚麼?

因為他們認為,宗教信仰基本上是一種統治手段。統治者往往被視為神,要不然也是神的使者。結果統治者支配了制度,祭師、先知、聖賢和巫師全得聽命於他。統治者高高在上,沒有人可挑戰他的決定。他主宰所有人,而所有人的職責就是鞏固這個權力架構,然後安身於統治者的蔭庇下。

當你有問題,有個夢需要解釋,需要尋求神蹟,很自然去找最高統治者。法老王,巴比倫王,以色列王等等,然後由王傳召相關人士,解決覲見者的要求。乃縵自然認為問題要循這途徑解決。請你想一想,當今社會的知識分子也充斥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西方社會的某種思潮,不認為神有超自然的能力。

今天的知識分子太多人抱有乃縵的思想,認為宗教信仰純粹是一種文化表現,僅僅是人類文化和權力的延伸,只不過是文化的一種凝聚力。每種文化有其神祉,沒有甚麼不妥!這是很好的制度!他們認為,所有宗教信仰無出其右,都是文化的一個方面,為要解決自身的問題,是一種社會的凝聚力。

當我們深入探究,會發現我們都在靠自己的能力。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在解決人生問題,這包括貧窮、壓迫和精神的痛苦,重重困難,社會和心理上的問題,形形式式。當我們深入理解,會發現我們是在依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處理諸般問題。我們要找的人,是最高決策者。地上許多舉足輕重的機構或慈善基金,都是依靠統治者解決問題。請看,找最具影響力的人。這是我們解決重大問題的方法。

我們有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各種學說理論。我們找最具影響力的人,找統治者。乃縵沒有察覺他前往的國家,是地上唯一一個國家先知不聽命於帝王。他前往的以色列,先知不受皇帝管轄,世上沒有第二個國家如此。他進入皇宮,以色列王的反應,也應該是今日的政治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要說的話。

他們都應該說:「我豈是神?」換句話說,以色列王的意思是說:「別要我做一些只有神才能做得到的事。」他說:「我豈是神?」你最深層次的問題,並非依靠人的才智和能力可以解決,你可明白麼?這裏有一個恰到好處的例子,我認為是最好的例子,也常常以此作為引證。

著名基督徒女作家利百加‧皮伯(Becky Pippert)曾經在哈佛大學修讀輔導和心理學課程。她很喜歡這門學科,得到許多知識。一天,她聽教授講解一個很有意思的個案,一位男士對母親懷有怨恨,這情結摧毀了他的一生。在個案中,教授證明這個人對母親懷恨的情結如何影響他整個人生,不論是婚姻、教養子女,以致工作,大大小小各方面都擺脫不了這個陰影。他整個人生被扭曲,變得畸形。

皮伯深受這個例子的啓發,認為這例子很精闢,相當了不起。這例子很棒,對理解很有幫助。她於是舉手提問:「很好,那麼你如何給他治療?」那位教授是一名治療師,他說:「當然是向他說個清楚明白,讓他知道這情結如何影響他往後的生活,他的行為代表甚麼,對他有何影響,諸如此類。」她說:「不,我不是在問這些。我是問你如何解決他的問題?」教授說:「你意思是甚麼?」

「好吧,我意思是你如何幫他寬恕他的母親?他如果恨惡母親,這情結明顯影響他的人生,那麼你如何幫他寬恕?」教授望着她,說:「如果你想尋求寬恕,你讀錯了學系。」一眾學生對教授的回答萬分錯愕,因為正常邏輯都會認為:「要解決問題,當然是要寬恕。」

皮伯不感到意外。她很喜歡教授的回答,我也一樣,因為你可知教授的意思是甚麼?他是說:「我豈是神?怎能殺人後又使人復活?」這個回答十分深刻。他的意思是說:「科學無法令你寬恕別人。科學可解釋背後原因,但無法教你如何面對。」

你只要感到了罪疚,產生了寬恕,明白了是非對錯,就會立即發現自己超出了世俗專家的能力範圍,超出了科學的所限,進入了宗教,有了信仰,走進了屬靈的領地。你可知他的意思?他說得對。以色列王的回答,也應該是每個治療師、社會學家、社工和政治家的回答:「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他們應該說:難道你以為我能解決你的問題?

我不是說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不那麼重要。各位聽眾朋友,今天你要處理的最深層次問題,最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我是誰?人生的意義何在?何為是非對錯?應當如何迴應良知?」人都是在尋求這些答案,人類的專家無法幫你解答全部問題。

不要去找有權有勢的人。你可明白?最深層次的問題必須由神來處理,你要帶着這些問題進到神面前,不管這些是甚麼問題,你可能認為是岳丈的錯,岳母的錯,母親的錯,其實不是的。問題在於沒有一顆寬恕的心。你去找有權有勢的人,不可能獲得寬恕的心。

第二點,你要遇見真神,必須等到你知道以色列有一位先知。你可知發生了甚麼事?乃縵去找以色列王,王於是撕裂衣服。然後伊萊沙派人傳來口信,說:「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他口信的意思,我會簡略說明,因為後面兩點可是更加重要。

當今世代最自鳴得意的一點是自覺在尋求神,但其實在自欺欺人。所有世俗的宗教專家說:「人類多個世紀以來都在尋找神。」聖經在這方面說得很對。保羅在羅馬書第3章11節說:「沒有尋求神的。」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便認為人類在尋找神,跟相信老鼠在尋找家貓一樣荒謬。我們尋找的是滿足。我們是在尋找一位聽我們擺佈的神,一位令我們舒服的神,而不是在尋找真神。

乃縵帶着金銀來,他在尋找神,只道神是可以收買的。他期望找一位神,可以讓他賺取救恩。他要找的神權能很有限,一直在緣木求魚,直到他明白真正的神不是任人擺佈的,相反他要去找先知,去找使徒,神通過他們彰顯自己。他在尋找一位溫馴的神,但真正的神卻是「隨己意行萬事」。

我要告訴你,除非你讀聖經,否則永遠找不到神。你想實實在在找到真神,唯有讀聖經,因為聖經都是神默示的,祂透過先知和使徒彰顯自己。有些人會說:「太守舊了!你在嘮嘮叨叨要我讀聖經麼?我是個進步的人,思想開明。我認為你得尋找方法,或多或少為自己制定一套信仰。」

不,不,不。這樣的信仰一點激情也沒有。讓我告訴你甚麼纔是激情。你可看見?如果你為自己定製一套信仰,設計出一個稱心合意的神。這個神永遠不會為你帶來驚喜,永不會帶來奇妙的事。這樣的神沒有生命,平淡無奇。這樣的神唯命是從,完全被馴服。你不會找到真神,直至你願意打開心門,看到以色列有位先知。

你不會找到真神,唯有當你願意說:「有一位神透過聖經、先知和使徒彰顯自己,我會將自己交託給祂,相信祂,順從祂。我不是要把祂搜出來,相反祂會找到我。」這是唯一方法讓你找到真神。信仰要有激情,別無他法。你想有激情的信仰麼?你必須看見以色列有位先知。

你想要一個獨行奇事的神麼?你希望人生充滿激情麼?你必須看到以色列中有位先知。你若是認為有能力憑自己的意思斷章取義,拼湊出自己的信仰,那麼你剪剪貼貼出來的神,只是平淡乏味,是一個最溫馴的傀儡。你有了一隻寵物,卻不會遇見真正的神。「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你要是不知道以色列有位先知,你的神就是你剪裁而成。

第三點,神只會透過謙卑、單純的小人物傳話。我們已經提過,讓我再加以說明。首先,乃縵最初是由小婢女口中得到信息。這個婢女是個希伯來人,她的家在戰火中盡毀了。亞蘭軍隊大舉來襲,就像今日的以色列戈蘭高地,到處搶掠殺害,又將生還者擄回去作奴隸。她便是這樣流落到亞蘭境內。

她是社會最低層的人,又是個女性,年齡大概10至12歲,最多也是14歲。我們無法確定「小女子」這個詞的意思,只知她是個年紀輕輕的女性,是外地人,是一名奴隸。她在社會上地位最低,只比動物高一等,但神通過她來傳話。

神一次次透過僕人傳話。乃縵怒氣沖天,準備離開時,他的僕人來找他。福音傳了給他,但他怒不可遏。你可能會問:「你說福音傳了給他,是甚麼意思?」他帶了金銀,帶了財寶,大批珠光寶氣,意思是說:「現在,我可以怎樣得到醫治?」但伊萊沙卻傳話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

這是甚麼意思?乃縵近乎發狂。你可知道原因?他大概說:「等一等,任何傻子都有能力在河中沐浴。你難道要告訴我,神的醫治不在乎我做了些甚麼?難道你是說,我所有金銀錢財、成就、功勳和德行品格都不值一提?」伊萊沙說:「是的,不值一提。」

乃縵氣忿忿地轉身去了,那僕人跟着他,追了上去。他說:「等一等,主人。如果先知要你做一些大事,例如要你奪取那邪惡西方女巫的飛天掃把。你可能會一口答應。可是他只要你沐浴七回,你為何不做啊?」

要點就在這裏。謙卑的人,單純的人,沒有學歷的人,窮困的人,他們沒有甚麼成就,但他們往往最快能明白福音,所以大多數的基督徒都來自這類人,或與他們很相似。那些奴隸為何比乃縵先一步明白福音?他們為何要告知乃縵?我要說明答案。

失敗的人看得到成功者的幸運,但成功的人只看到自己的能力。因此,失敗者明白人生的艱苦,清楚人的軟弱,看透了罪的真面目。成功的人則長久被成功蒙着眼,看不到真相。當聽到福音指出我們都是罪人,唯獨恩典才能救贖我們,做甚麼都不管用時,往往是那些經歷重重挫折的人,那些失敗的人、土裏土氣的人、一貧如洗的人、毫無學識的人或孤獨無依的人,這些人往往會最先明白只靠恩典得救的真理。

他們最先領受福音,因此神通過他們傳話。這裏涉及神學性和實用性的觀點,相當重要。神學觀點方面,你可發現這是神一貫的做法?回到創世記,法老的夢怎樣?沒有人能解答他的困惑,只有在地牢裏坐監的奴隸約瑟能解答。哥利亞又怎樣?沒有人能動他一根汗毛,所有當時勇猛大將都做不到,只有年紀還小的戴維和他手上的機弦。

看看世上所有大國:亞述、巴比倫、希臘和羅馬,神卻臨到小小的巴勒斯坦,向弱小的猶太民族說:「我要透過你彰顯自己。」最後便是耶穌。祂不是生於耶路撒冷,而是百利恆。祂並非生於高尚住宅區,而是生於旅店的馬槽。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祂的國度給予一班無知的漁夫。祂更成為死囚,被處以酷刑。

耶穌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彰顯給世人,地上顯赫的人物如君王、哲學家等等,對他一無所知!是一無所知!門徒最初開始傳福音,這些人說了甚麼?他們恥笑門徒。他們認為:「人類面對的種種問題,出路在於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在於權力的議事廳,在於藝術畫室,在於電影工業,在於大學的課堂,而不會來自低下階層,不會來自一班漁民。」

然而事實正是如此,原因是這樣的:假如耶穌以尊貴的身分來到地上,祂就不會經歷酷刑。貴胄不會受到酷刑,所以祂選擇地位低微,於是在十字架上受死,這樣神便能為我們的罪付上重價,以此救贖我們,同時施行公義和赦罪。你可看到?耶穌基督以卑賤的身分來到地上,因此受到苦刑。神的智慧和權能彰顯於此。

十字架,還有軟弱和十架上的死帶來了偉大的勝利,為福音設下如此完善的藍圖,因此卑微的人往往比尊貴的人更先信主,因為主以卑微的樣式受死。尊貴的君王紆尊降貴,取了奴僕的樣式,我們這些卑賤的人,因此而得尊貴。這就是福音,你要明白箇中真諦。我會盡量的務實。

許多聽眾朋友相當聰明,也十分幸運。你們當中自然有許多人在所屬的行業裏攀上高位。我想你留意,在大城市裏的基督徒,大部分都是住在平民區或貧民窟,而不是高尚住宅區,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為甚麼?因為他們都是很簡單的人、失敗的人、土裏土氣的人、不善交際的人,這些人總比我們更先明白罪和恩典。

許多如乃縵一樣有成就的人聽到了這段廣播,當你聽了這些信息,你說:「這都是傳統的基督信仰,除非我在當中看到其他有智慧的人,看到才貎出衆的人,否則我會不屑一顧。」

請你往那些貧民窟看看,你會發現更多有智慧的人。你走入當中,會看見福音更為實在,對麼?請留心聽,我很高興你們這些乃縵明白了一些道理,只要你明白福音,足夠成熟,就能有所洞察。

你看見麼?大部分基督徒都經歷挫敗,他們是渺小無名,因為耶穌取了奴僕的樣式。如果祂的地位顯赫,根本不會受苦至死。我們去找權貴交往,但神不斷透過奴僕來傳話,例如那個小婢女。這是唯一傳話的方式,你明白麼?你看見福音麼?你明白當中的奧祕麼?

到了第四點,仿效小婢女。我向你們每一位基督徒發出挑戰,希望你們能學像那個小婢女。那個小婢女的話上達乃縵。從人的角度看,像乃縵在異教國貴為當時世界上最勇猛的將領之一,可以尋找到以色列的真神的機會根本是萬億份之一,小婢女的話給了他機會明白以色列的神纔是諸神中的唯一真神。這小婢女被神使用來震動這些高貴又有權勢的人物。

這裏最有意思。小婢女為何這樣做?她全心全意要盡力成就美事。她與另一個僕人成了強烈對比。你可知基哈西是誰?小婢女的境況十分慘淡,她顯然是個孤兒,亞蘭人殺了她的父母,摧毀了她的家庭。她淪落為百分百的奴隸,孤單無助,境況慘涼。

另一方面,基哈西是伊萊沙的僕人,你可知這意味甚麼?他是個實習生。伊萊賈是個偉大的先知,伊萊沙是伊萊賈的僕人,是他的實習生。當伊萊賈離開後,伊萊沙成了以色列的偉大先知,基哈西是個接班人,準備在他去世後繼承他的事工。要知道,基哈西理應最先站出來為神做建設性的事。然而,扭轉故事發展的人是那個小婢女,而基哈西則徹底失敗。為甚麼?

因為在他們心底裏,在內心的深處,小婢女全心全意要盡力成就美事,但基哈西沒有。意思是甚麼?當伊萊沙拒絕乃縵的金銀,並非代表信徒不應奉獻供養先知和祭師。舊約裏,你肯定知道各人都須什一奉獻。他們將金錢給予先知和祭師。各人都要什一奉獻,但為何伊萊沙不收納乃縵的金銀?收納那些錢財根本沒有問題。

事實上,你可有留意伊萊沙最後對基哈西說了甚麼?他說:「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為甚麼?乃縵剛剛初信。他本來是個異教徒,那些宗教都是用金銀來買救恩的,救恩是賺取回來。每個先知、巫師、聖賢都會向你伸手要錢。伊萊沙想在他初信時給予教導,大概是要他明白:「我們的神甚麼也不缺,福音與其他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真神有別於其他假神。」

乃縵足可令伊萊沙成為鉅富,但伊萊沙卻拒絕收納一分一毫。乃縵離開後,基哈西馬上尾隨其後。他的行徑使人喫驚。他怎可能這麼急不及待?他追了上去,還撒了個謊,真是十分狡滑。他求一他連得銀子,自然想得到更多,結果得了兩他連得。他只求一他連得銀子,乃縵說:「啊,那好吧,這裏是兩他連得。」你會問:「一個經過多年受訓準備成為神僕的人,何以會做出這種事?」讓我說給你聽。

在基哈西內心深處,多年來一直想成為像乃縵這類人物。他朝思暮想這個世界可給他甚麼好處。伊萊沙處理了這些問題,因為他不再需要世界的好處,也不渴望財富,因此神用得着他。神將他置於試探面前,神可以藉着他,給予世界唯有神可給予的祝福。

他無需要世界的好處,也不渴望財富。因此神可以藉着他,給予世界唯有神可給予的祝福。他在試探中不會跌倒,但基哈西多年來一直渴望世界的榮華。他時刻想象乃縵一樣有財有勢,或遇見像乃縵一樣的人,或加入乃縵的政治勢力。當他遇見了乃縵,立即落入試探當中。

如果有人說:「神到頭來是何等殘忍!神怎可以這樣?」你可明白麼?難到你看不到神審判的智慧?基哈西想成為乃縵,於是他果真像乃縵一樣。神絕不會加害於人,神無非是成全他們的想法。除非基哈西說:「願禰的旨意成就。」否則有天神會前來,宣告說:「好的,願你的想法成就。」神只是成全他的心願。他想成為乃縵,「那好吧,你就是乃縵。」

請看看小婢女,她同樣遇見試探。為甚麼?想想她為奴為婢後,夜夜在牀前飲泣的景象。你可知發生甚麼事?她的試探是甚麼?首先,難道她不想有公義嗎?難道她不想看見審判和公義?難道她不想她的父親生還?但她心裏有一個信念:「主啊,我想有公義,但禰就是我的公義,這已經很足夠了。我想父親回來,但禰就是我的父親,我一無所缺。」

你會問:「你怎知道她能夠寬恕?」我會告訴你原因。請看看她說了甚麼。她寬恕了乃縵。乃縵是軍隊的元帥,統領全軍,發號施令,可說一手一腳使她家破人亡,剝奪了她一生的自由,然而她寬恕了乃縵,為甚麼?看看她怎麼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里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她不是在幸災樂禍:「好啊,他得了大痲瘋,苟延殘喘。今天又斷了一根指頭,太好了!願他在地獄裏全身潰爛。」你有沒有看到她做了甚麼?她不再需要地上的好處,也不再渴望得到甚麼。她不強求地上的公義。「神是我的公義。」她不再強求地上的父親回來。她說:「主啊,禰是我唯一的父親,禰讓我滿足。」她像伊萊沙一樣,不再需要地上的好處,不再渴望地上的榮華。

她的苦難使她更少戀慕地上的事物,而非更加為之抓狂。你受苦時,經歷的苦難可能令你更想得到公義,更想尋求地上的審判,更想得到地上的家庭,當然亦有可能令你更少戀慕地上的事物。你可以轉向神,小婢女這樣做了,因此獲得一顆寬廣的心。乃縵相信她的話,因為各人都能看出她真切關心他們,難道你看不出來麼?她愛她的主人。

許多人在牀前飲泣,對於神容許發生的事滿心困惑。這些苦難要使你的心靈寬大。你所受的苦是要給你機會,令你全心全意盡力成就美事。你可以選擇讓經歷的困難使你更在意地上的事物,更加戀慕世上的福樂,也可以選擇更少愛慕它們。你可能更受捆綁,也可能得以自由。你的心靈可以從此寬廣,但也可以像基哈西那樣狹隘。

有人說:「除非我明白神為何容許這些事發生,否則我辦不到。」難道你認為那小婢女知道為何被擄到亞蘭?為何家破人亡?為何經歷種種不幸?難道她悟出了奧祕,說:「啊,我明白了!這些苦難是要我有顆寬大的心,不單救了主人乃縵,還在往後的三千年內讓無數人讀到我的故事,給了他們啓發,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當然不可能。她只會說:「我無法想象三千年後,人們會聽到我的故事,被我的行為感動,立志要以我作榜樣。」她當然無法預知未來,你也沒這個能力。此外,如果你說:「除非我明白過來,否則不會順服。」這樣的話就是一場買賣。這不是服侍。

你要是全盤否定苦難,抱着這種心態:「很好,這樣看來是惡有惡報了,繼續下去吧。」這樣不會使她偉大!這種心態只會造就基哈西的大痲瘋出現。這樣值得麼?你可以盡力成就美事,成為黑暗中的亮光,成為那些偉大人物的明燈,被神大大使用,因為神使用卑微的人。要是你現在謙虛卑微,神將會使用你。

你看到麼?要學效小婢女的榜樣,但更重要是學像基督,祂自願擔當我們的大痲瘋。祂自願離開聖父,取了奴僕的樣式,離開了美麗舒適的樂土,放下了尊貴特權,甘願忍受貧窮,受盡磨難。祂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這是真正僕人的完美典範。

如果耶穌基督以如此偉大的方式為我們作了榜樣,只要定睛在祂身上,你就能夠為祂在小事上盡忠,正如那個小婢女給予乃縵的幫助。你可明白為何我們要傳福音?為何要參與地區事務,進入人羣當中幫助他們?讀一讀聖經,摒除驕傲,可有聽見?你要將一切交託給這一位神,領受祂的恩典,成為僕人。

你們曾經是乃縵,但現在明白恩典,成為僕人。你得知道自己須要走進人羣,服侍世上那些像小婢女一樣卑微的人。那些社會精英應該走進貧民窟,服侍裏面貧窮的人。讓我告訴你,我們的服侍與其他人不同。你可知為甚麼?我們進入他們當中,不是因為他們需要我們,而是因為我們需要他們。

我們期望從他們身上看到智慧。即使他們未信主或信主年日不長,而你信了主多年,我們仍期望從他們身上有所學習。你總是在找尊貴的人,但神找的是卑微的人。你要像那個小婢女!你要像主耶穌基督!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施行醫治。這不像一般人的預期,我們不是去找財雄勢大的人,而是前往低下階層的小區。我們不是去找尊貴的人,而是去找卑微的人。天父啊,求禰幫助我們明白福音的顛翻性。讓我們倒空自己,使我們謙卑屈膝,因而內心寬大。主啊,我們尋找的神,是一位與侍婢同工的神,不是與貴冑王室同聲同氣。我們需要這樣一位神,因此現在就讓我們摒除驕傲。

感謝禰,因禰是這樣一位神。我們全都在禰面前謙卑屈膝,求聖靈幫助我們,有了聖靈的幫助,我們能學效聖子的典範,因祂來不是被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獻上自己的生命作為贖價。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