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真面目」系列六、罪是大痲瘋(上)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罪的真面目」系列──「罪是大痲瘋」這個題目的上半部分。

我要讀出列王紀下第5章。列王紀下第5章是關於亞蘭王元帥乃縵的故事。故事每個部分都很重要。讓我讀出第5章1至19節。

1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

2 先前亞蘭人成羣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

3 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里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4 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

5 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

6 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

7 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

8 神人伊萊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9 於是,乃縵帶着車馬到了伊萊沙的家,站在門前。

10 伊萊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

11 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着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

12 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裏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

13 他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

14 於是乃縵下去,照着神人的話,在約旦河裏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15 乃縵帶着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裏,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

16 伊萊沙說:「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受。」乃縵再三地求他,他卻不受。

17 乃縵說:「你若不肯受,請將兩騾子馱的土賜給僕人。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

18 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

19 伊萊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

我們一連好幾個節目都在探討聖經如何描述罪。在這系列中,我們每次都會問:「人類犯了甚麼錯?為何我們有眼前的問題?這些棘手的問題根源何在?如何解釋我們彼此苦待?」聖經說,答案在於人心的敗壞,靈魂出了錯亂,這就是罪。

我剛讀出的經文,是聖經中最棒的例證之一。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問題的本質,以及治療解決之道。讓我們從三方面探討。首先,經文告訴我們,乃縵真的需要得到甚麼醫治;其次,醫治的本質是甚麼;第三,我們如何得知他得蒙醫治。為何?甚麼?還有如何?

第一點,他真的需要得到甚麼醫治?經文告訴我們,他最需要醫治的,根本不是大痲瘋。在福音書中,許多時有病人來找耶穌。耶穌從兩個層面醫治他們,馬可福音第2章記載一個全身癱瘓的人被朋友從屋頂縋下,放在耶穌跟前。耶穌走近他,說:「孩子,你的罪赦了。」

癱子來找耶穌,不是爲了罪得赦免。這不是說耶穌不關心他身體上的痛苦。耶穌被觸動,憐憫他肉體上的痛苦,於是治好了他的癱瘓,但他為何不直接醫治,而要先說罪赦了呢?耶穌話中的意思是說:「孩子,你可知是甚麼真正令你癱瘓?我正要醫治你,但你可知是甚麼真正令你癱瘓?真正致命的,你可知是甚麼?那是你心中的罪。」

在此,我們得非常小心,因為耶穌多次清楚表明,一個人病得比別人嚴重,不代表這個人比其他人更有罪。聖經多處記載,人們來到耶穌面前詢問他:「這個人受更多苦難,這個人瞎眼失明,這個人比別人痛苦,是否表示他比別人犯更多的罪?」路加福音第13章3節,耶穌說:「不!我告訴你們,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

耶穌的意思大概是說,這世界的敗壞,看上去肢離破碎,總體的說,罪是問題背後的真正根源。如果你經歷的困苦破碎,帶來轉機,幫助你處理內心真正的問題,那麼你就可能蒙恩得救。神在醫治乃縵。你讀這段經文時,可有發現甚麼?有一點再清楚不過,其實在乃縵來到門前,神便可施行醫治。

伊萊沙大可按照乃縵所說的方法醫治他,昂首走出來,說:「你的病好了。」可是神和伊萊沙一次次無所不用其極來挫敗乃縵。乃縵滿心受挫,碰得一鼻子灰,既受到羞辱,又困惑惱怒。伊萊沙不屑出門。乃縵炫耀帶去的十他連得銀子、六千舍客勒金子,可是當時世上最重量級人物之一的伊萊沙卻只是派僕人出來傳個口信,乃縵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

發生了甚麼事?他們在做甚麼?他們要對付的是乃縵的驕傲和自負。我馬上就要說明清楚。換句話說,神要乃縵知道:「你的心裏患了大痲瘋,它正在吞噬你,比你肉體上的痲瘋更可怕。如果外在的痲瘋喚醒了你,使你對付心裏的痲瘋,你就可以得救。」

心裏的痲瘋,應該就是驕傲,因為治療過程也是謙卑的過程,須要連番受辱。驕傲是大痲瘋。在繼續探討前,我必須先說明一點。驕傲和自負在每個人心中萌芽,最終要帶來毀滅。它吞喫你,就像大痲瘋;它使你喪失愛的能力,使愛心和智慧窒息。

我近來聽一位牧師的講道錄音。他的例子雖然平常,卻十分有力。這位牧師有次獲邀在英國兩間寄宿學校的教堂講道,這兩間寄宿學校距離很近,他可以同時出席兩個聚會。每個聚會都有答問環節。

他到第一間寄宿學校講道,在答問環節,那些學生漫不經心,毫不感興趣。他們的心態表露無遺,「看吧,我自然知道甚麼是人生,這是甚麼回事。」他們的問題都是在雞蛋裏挑骨頭,並非在認真探討,實事求是。他們不想談論人生意義,表現得高不可攀,提出的問題不外乎「該隱與誰結婚」這類無謂問題。那位牧師只好盡力解答他們。

他接着到了第二間寄宿學校。據他說,那裏的學生絕不比第一間遜色,只是他們都身患大腦性癱瘓。那是一間專為腦癱學生而設的學校。他表示:「看見疾病如何折磨他們,提問一句往往要用上好幾分鐘,心裏便很是難過。」

他表示兩間學校天差地別,令人難以置信。他說:「第二間腦癱學校,那裏的學生並非對福音更開放,更願意相信。事實上,他們有些提問十分尖銳,例如其中有一條問題是這樣的:『神為何讓這些苦難發生在我身上?』」

那位牧師說:「這些學生並沒有自高自大,這是最與別不同的。他們沒有一個玩世不恭。他們不像第一間學校的學生以為擁有這個世界,他們知道,這世界不屬於任何人。人生荊棘滿途。存在本身,以及當中的困局,都充滿奧祕。他們想了解人生的意義,甚麼主宰着人生,人為何都要死?」你可知那個牧師下了甚麼結論?

那個牧師說那個學生的信息令他很震驚,聽了學生的話,那個牧師就認定人根本都是這樣,完全像呼吸那麼自然,我們都是在妄自尊大下成長,很自然都會這樣說:『別跟我來這一套,我知道在做甚麼。我有能力掌握人生,正要好好過活。對於人生,我瞭如指掌。』這種狂妄自大會摧毀你,除非你遭遇甚麼事情將這些驕傲連根拔除。」

第二間寄宿學校的學生受盡苦難,因此他們並不膚淺,看事物不會只看表面,因為他們並不驕傲,明白世界並不屬於他們。他們在莊嚴的生命前謙卑,外在的困境至少令他們關注這些屬靈上的課題。

驕傲如何泯滅愛心和智慧?就像大痲瘋那樣,蠶食愛心和智慧。驕傲和自我中心自負地說:「我能掌握一切。」這便使智慧窒息。你可知為甚麼?因為你得步步為營,將自我形像保存在溫室中,然後說:「我能掌握人生。」這樣的自欺,至少在你最初的二十年能粉飾太平,或者直至最初的四十年,依然能風平浪靜。其實有把聲音在說:「不,你不能夠。」可是你掩耳盜鈴,聽而不聞,結果人生因此出了亂子,這才如夢初醒。

你步步為營,揀選合意的信息來建立自我形象,別無他想。這使智慧窒息,泯滅愛心,因為一個驕傲的人,只會爲了利益纔去愛別人,而且斤斤計較。我們所有人內心都患了驕傲和自負的大痲瘋,必須得着醫治。

第二點,醫治的本質是甚麼?基本上,神醫治乃縵的過程中,每每挫敗他,打擊他的驕傲,深入他自尊的根,連根拔除。我明白這麼說很奇怪,但神的醫治,從來都是這樣開始的。我是說開始。福音的臨到,就像當日醫治臨到乃縵,最初除了挫敗,甚麼也不見。開始都是這樣的。

最初是處理你的自我形象。現在聽我說。你最終會看見自己的本相,與自己期望的截然不同。我說的是自己的本相,而非自我形象。自我形象近乎是自編自導,我們不談自我形象。如果你讓福音在你身上動工,就會看到自己的本相,這是一個奇妙而榮耀的真相,讓你看清自己,本相與你期望的截然不同。

在你興建宮殿前,必須將該處原有的陋宅拆去。因此,神總是帶着福音前來,福音帶來拆毀,着手處理自負問題,根治驕傲。福音根本的信息都是在醫治內心的大痲瘋。你以福音為糧,剛剛入口苦不堪言,但內裏的甘甜可是無窮無盡,必須深入裏面才能領會得到。

領受福音有三個難阻,三帖苦口的良藥,三個途徑。總體說它們是同出一轍的,但從今天的經文可看到三個治療方法,對一個像乃縵這樣的異教徒而言,確實相當難以入口。每一種方法都在挑戰他原有的驕傲,要推翻他原來對自己和人生的看法。我想你知道,儘管乃縵是昔日的異教徒而我們是現代人,但我們信主之間可有相當多的共通點。讓我說明這三點。

首先,治療的簡單過程觸怒了他。看看第10節,伊萊沙說了甚麼?「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這麼簡單的治療過程冒犯了他。異教徒喜歡而期待的救恩和宗教,都是轟轟烈烈的,最好錯綜複雜而富戲劇性,動人心絃,使人目不暇給。如果你看看眾多古老而神祕的宗教,看看昔日異教徒的宗教,再看看如今,可有甚麼發現?他們都崇尚神祕的人物穿着華麗的奇裝異服,穿過一系列神祕而繁瑣的儀式,盡說些高深莫測的道理。

看看乃縵因為治療過於簡單而發怒。他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着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你要知道,他是一個異教徒。他的意思是說:「太簡單了,我討厭這種方式。」如果你想深入瞭解異教徒對宗教的看法,大可觀賞偉大音樂家莫扎特創作的歌劇《魔笛》,就會完全明白。這臺歌劇是根據埃及神祕宗教寫成。

歌劇來到最高潮,男女主角爲了獲得自由和拯救,必須通過四大考驗,分別是風、火、水、土這些考驗十分嚴峻,他們勇往直前,一關又一關地闖過去。他們有一支魔笛,內心的愛和勇氣喚起很大力量。他們須要按照那些祭司詳細的指示而行,音樂的旋律領着他們通過重重難關。

乃縵就是期望這樣史詩式的醫治。「太簡單了,只是沐個浴,悔一悔改,單純相信?來吧,必定有更多事情要做的。」然而,的確沒有了,不用再多作甚麼。許多現代人都像當時的異教徒。這麼多的邪教都是以繁複的指令為包裝,打造形形式式的戲劇效果和渲染力,你對此有何看法?你可知新紀元運動為何這麼蓬勃?

因為它充滿神祕,經過包裝,複雜豔麗。它在不同地區日益壯大。伊萊沙只是說:「沐浴七回。」我分享過無數次,當我向人解釋了福音的基本信息,說明神如何醫治,人們不約而同的說:「太簡單了。」他們不屑的說:「太容易了。」這就像乃縵,為何如此簡單?為何毫不高貴?

第二,毫不費力的醫治觸怒了他。乃縵的僕人明白髮生了甚麼事,你是否也有此洞見?當乃縵離開時,僕人進前來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這些大事可能是釋放大批俘虜,討伐某些暴君,諸如此類。這樣他便不會覺得被侮辱。

異教徒明白此理。在此我要說明一下,人心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你想與神交易,買得救恩。你想說:「因為我討你歡喜,所以你要討我歡喜。我不需要施捨!我有能力!」看看乃縵帶來甚麼?是亞蘭王的信函。換句話說,他的意思是:「這個神及先知必定對我所認識的人另眼相看。」

他還帶來大批金銀財寶,說:「我可以作出巨大的奉獻,所以神和這位先知需要醫治我。我的貢獻良多,可以供養這位先知,建造聖殿,使以色列的宗派成為世上最富有的組織。」乃縵根本上是個勇士,智勇雙全,力大無窮,他是個軍士奇才,俱備一切條件建功立業。他要成就一番大事業。

當伊萊沙否定這些,只吩咐說:「沐浴七回。」簡單的醫治方式冒犯了他,無須代價,使他感到被侮辱。為甚麼?因為他知道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所有神話故事裏,看見英雄豪情橫溢地問:「我要做甚麼才能重見天日?要做甚麼才能逃出生天?我要做甚麼?」人們都會拍案叫絕,請求他:「幹一番大事,去斬殺惡龍。」

換句話說,如果伊萊沙對乃縵說:「將西方女巫的飛天掃把奪回來。」乃縵會說:「你開口說話了。這是給我的考驗麼?上刀山下油鍋,我都辦得到。我會證明給你看,我有能力得到醫治。」可是伊萊沙沒有任何條件,只是說:「沐浴七回。」你可知乃縵何以感到被侮辱?

他心裏大概這樣想:「傻子也會沐浴。可惡啊,先知,你到底在說甚麼話。窮困潦倒的人,一無是處的人,市井流氓,社會敗類,統統都做得到。任何傻子都能夠,這算是甚麼?難道你對我不能重視一點?難道我沒有甚麼可以使神沾光,賺取祂的醫治,吸引祂的重視?難道這些都不值一提麼?」伊萊沙顯然會這樣回答:「的確如此,這些全都不值一提。」

這次醫治正正就是福音的根本信息,原因在此。你可明白?當伊萊沙的僕人說「你去」,立即觸及乃縵的驕傲和自負。他所以感到被侮辱,憤然離開,是因為他意識到一個道理,保羅在多個世紀以後,在羅馬書第3章22和23節說的便是這個真理:「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世人都沒有分別。

保羅說的,聖經說的,乃縵聽到的,當說到神的醫治,最上流的紳士和最心硬的罪犯並沒有分別。異教徒會疑惑:「怎可能有人這麼說?你怎能這麼說?」的確就是這樣。世上沒有其他宗教會說所有人都沒有分別,是沒有分別!答案就是:「想想驕傲,想想大痲瘋。」

宗教上的驕傲會說:「我比許多人要好,神欠我,生命欠我,其他人欠我。我比他們更好,看看我在信仰上所作的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屬世界的驕傲。落在這類驕傲的人會說:「沒有人告知我應作出甚麼努力,沒有人告知我如何生活。我想做甚麼便做甚麼,不想有信仰,不想談道德,只想自己作主。」

兩者其實沒有分別。這兩類人都要自己作主,要自己拯救自己。他們同樣都被屬靈上的大痲瘋吞喫掉,智慧和愛心都被屬靈上的癌細胞蠶食。你有甚麼貢獻並沒有關係,沒有甚麼分別。因此,乃縵忿怒離去,簡單和白白的醫治,使他感到被輕視。

第三,唯一方式的醫治使他忿怒。他大概是說:「為何其他河流不行?實在很無稽和心胸狹隘。如果這樣就能帶來醫治,單單沐幾次浴,要是真的管用,那麼在其他河流沐浴也是一樣。我擁有的一切竟都不值一提,為何其他地方沐浴不行?我家鄉的河流不行麼?」你看當日這個被觸怒的異教徒,他的想法跟現代人如出一轍。

現代人對於新約的信息感到不舒服,情形就像舊約信息令異教徒不舒服一樣。異教徒認為每個國家有自己信仰的神,又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每條河都有各自的神。他們認為,要尋找神有許多途徑,在任何一條河流沐浴也是一樣。現代人對唯一方式的醫治同樣感到不舒服。為甚麼定要這條河?為甚麼定要這個方法?為甚麼必須藉着耶穌進到神面前?道理同出一轍。

「因為是簡單的醫治,白白的醫治,所以也是獨一的醫治。要不是獨一的醫治,就不會這麼白白得到,無須代價。乃縵,你現在明白麼?」換句話說,這種醫治要麼白白得到、無須代價、獨一無二,要麼便三者都不是。許多人說:「我不相信一定要成為基督徒,只要是好人就能找到神。任何人只要有節制有道德,又願意追求真善美,勤奮用功,行事正直,那麼當他尋求神時就可尋見。」

你有沒有發現甚麼?要是這樣,你的救恩便不再簡單容易了,也不是白白的救恩。這樣就有了分別。你若是認為尋求神有許多路徑,那麼唯一能自圓其說的,就是說好行為能帶你到神面前。你否定恩典,然後認為有許多方法進到神面前。你這麼說,其實隱含着武斷的一面。你可有發現?因為你改為說:「我認為只要是好人,就能進入天堂,進到神面前。只要想做好人就行。」

換句話說,那些道德淪落的人呢?生活一團糟而臥病垂死的人呢?小孩呢?這麼說來,你也有武斷的一面。非基督徒其實很有偏見,一面倒傾斜向強大而美善的人,卻唾棄沉淪敗壞的人。福音卻說:「只要謙卑,不管是好與壞,強與弱,任何人都可進到神面前。」基督信仰也有獨特要求,因為要求謙卑。甚麼是謙卑?

關鍵在這裏。任何人都知道需要做得好,大家都知道。乃縵也深明此理,任何人都會這麼認為。「救恩?我要做點好事,造福別人。」基督徒則認為:「我無法達到神的標準,但耶穌為我成就了美事。祂道成肉身,為我受盡苦難。」

在出埃及記第15章,當以色列人來到一處苦水,摩西砍了一棵樹丟在水裏,水就變甜了。以色列人都說是神醫好了他們。因此,耶穌基督也同樣被砍伐,被丟進神的公義中。你還記得祂跟門徒說甚麼?馬可福音第10章38節,耶穌基督說:「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這是甚麼意思?

祂走過水深火熱,被苦難淹沒,經歷過人間疾苦,被高高掛上十架。祂下到陰間,然後升上了天,在那裏為我們預備地方。如果你說:「我幹不出甚麼偉業,但我知要做些建設性的事。」那麼唯一可以進到神面前的方法,其實從容自在,也無須付甚麼代價,你只須說:「耶穌已為我成就了大事,我要靠着祂。」

以賽亞書第53章5節說:「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祂的鞭傷。換句話說,當祂皮開肉裂,寶血淌流,血肉模糊。祂被唾棄,我們因此得以癒合結連。我們的大痲瘋轉交給了祂。

到了本節目的第三點。如何得知乃縵獲醫治?首先,乃縵走入河裏。他走入去。你能否想象這幅圖畫?可以肯定,他不會說:「我明白了。」他心裏大概仍在困惑:「我不太明白,或許是傻了。」可是轉變發生了。福音臨到,本來觸怒他的因素,開始使他謙卑下來。他下到河裏,上來時說了甚麼?「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福音何其美好!你看到沒有?

不管你做了甚麼,如何敗壞,如何乖戾,在你信主一刻,在神眼中你已是潔淨了,沒有污斑,清清白白,好像不曾犯過罪那樣,你不用靠成就來賺取恩典,不用付出高昂的代價來換取美好的恩典。好像小孩子的皮膚那麼潔淨。還不止這些,內在也得着醫治。屬靈上的大痲瘋治癒了,就算未痊癒,至少也開始受到控制。有人說:「你怎知道?」

他下到河裏。讓我很快說明這些記號,然後便要做個總結。這裏有四個記號顯示內在的大痲瘋得到醫治,即是說他的驕傲和罪都得到處理。當他沐浴七次痊癒後,說了甚麼?他回去伊萊沙那裏,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

首先,他的思想改變了。基督信仰,或者經歷基督,超過思想所能理解。這是一種充滿奧祕的經歷,但不僅是奧祕的經歷。他的心思意念改變了,世界觀變了。一些想法令他不可抗拒。他的理性擡頭,疑惑起來:「我是個多神論者,但我無法理解,完全看不透。」

如果你說:「很好,我只是得到一些經歷,但觀點沒有多大改變。」那麼你就不是基督徒。這不是模糊的神祕經歷。福音記述神的真理,也描述你的光景,這些都很實在。乃縵說「如今我知道」,第一步是他的靈魂甦醒。

其次,他變得相當寬厚。他說:「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你若是驕傲,只會變本加厲。你須要將搖搖欲墜的自我形象打造得牢固。當你成了基督徒後,人生便從「給予我」徹底變成「給予你」。你一向認定非你莫屬的東西,現在沒這種看法了。你會相當願意付出錢財,還有時間和體力,這些都是真正歸信基督的記號。為甚麼?驕傲漸漸被恩典所溶化。

接着,他成了僕人。他自稱僕人,你明白他是甚麼意思麼?他是在說:「我是你的僕人。」下個節目,我們將再次探討這個課題,揭示當中的影響非言語所能形容,但我會跟你探討。乃縵稱呼神為主人。你看到沒有?讓我告訴你,為何福音具備簡易及普世可及的特性,反而令許多人不舒服。

如果神是因為我為祂做了些事,祂才報答我;如果救恩是神完成了八成工作,餘下兩成由我負責,諸如此類,那麼我雖然不是完全作主,卻也是個合作伙伴。神欠了我,我也欠了祂。因此,祂的主權是有限制的。我有繳交我那份所得稅,所以祂不能隨時隨地使喚我。

如果一切都是神所賜,全部都是恩典,我的所有作為,甚至所有貢獻全皆不值一提。若然一切完全出於恩典,那麼對神的順服則理應完完全全,祂對我可以有任何要求。神不是合作伙伴,而是主人。我不想冒犯我們當中愛貓的聽眾朋友,但我得這麼說。狗只有主人,所有以狗只為題材的電影大同小異,都是主人遇到麻煩了,然後說:「你的主人有需要,快點去找幫忙!快去找別人來。」那些狗只唯命是從,令主人深感歡喜。

我則熟悉家貓。我養了一隻貓,對牠百般呵護,但我知道若是站在牠面前,對牠說:「你主人有需要,快點去找幫忙。」家貓會望着你,喵喵幾聲,或是懶洋洋,總之是無動於衷的。你要知道,狗只有主人,但家貓只有管家。牠們需要你,但牠們自己作主。

我要向你發出一個問題。神是你的主人,或是你的管家?你需要祂麼?家貓沒有家主,無以為生,但牠們不會完全服從家主,可不是麼?其實有些情況神不應該使你經歷,你知道甚麼原因嗎?我們這裏談論的是當你歸信基督時,已經滿心感激,不留甚麼底線了。

宇宙萬物若歸我有,
盡獻所有何足報恩;
主愛如此聖善奇妙,
願獻我命、我心、我身。

乃縵最奇妙的迴應,是說:「請將兩騾子馱的土賜給僕人。」你有沒有看到?他接着說:「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我想你留意,他說:「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

乃縵的意思是說,我會在臨門廟屈身,因為這是向亞蘭王履行責任,我也會愛國家和人民,但在這一切之上,我是以色列神的僕人。這個僕人準備將「兩騾子馱的土」放在地上,以此行動向所有人作見證,宣告我是神的僕人,要所有人知道,當我屈身時,四周的人在向臨門這個偶像祈求,而我不會。「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

最後,乃縵明白所有人在神面前均沒有分別。這是歸信基督最後一個記號,也是十分重要的記號。不要再為枝節煩擾了,將專注放在大原則上。首先,乃縵沒有對伊萊沙這麼說:「我不想回去那些暴戾的異教徒當中了,他們會玷污我。他們的信仰與我們不同,我現在明白了,不想回去他們當中。」

許多人歸信基督後都有此想法:「我不想出去,不想走入專業人士當中,走入市場裏,走入學校中。我只想與基督徒為伴,與有共同信仰的人為友。我不想被玷污。」要是這樣,我很懷疑你到底得到醫治沒有。福音的醫治抹去驕傲。

換句話說,福音是要醫治所有人,各人都沒有分別。你到底怎樣纔有更好的品行?一些非信徒做的事情,比你更有建設性,比你更好,其實分別不大的。如果你蒙醫治,你不會這樣說:「我不想進入人羣,不想走入非信徒羣體。」

乃縵的意思大概是這樣:「我要回去,因為神要我比從前更愛我的國民,更忠心服務亞蘭王。可是我要讓他們知道,我真正服侍的是誰。我要努力作見證,不放過任何機會,我要向所有人見證我不是在敬拜他們的假神,而是在敬拜地上唯一的真神。」

每個人都要為此努力,這是至為重要的,也很奇妙。你不能離羣索居,自鳴清高,這隻反映你根本不明白福音。如果你如此封閉自己,膽小懦弱,不允許別人靠近,你的行為和生活正正顯示你根本不認識真神。你沒有向祂感恩。

乃縵沒有厭惡之心,不再高傲,也不囂張,更毫不膽怯。他說:「我要走入人羣,告訴他們誰是真神。」你可知最有意思是甚麼?在第17節,他表示沒有妥協餘地。他的意思是說:「我會愛國家,亦會歸榮耀給神,但若然他們不接納我,那由得他們,因為我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

在許多地方,有些人不允許你敬拜真神,不管你這個基督徒有多仁慈,有多謙卑,他們就是容不得你。他們迫逼你,但你看到信主的人有何記號?我的靈魂甦醒。我歡喜地把一切交上,單單服從神的旨意,我堅持在生活各方面效法祂的樣式。

各位聽眾朋友,你是不是乃縵?如果有人說:「我不像你說的那麼壞,這種想法已經過時。我並不認為我們都是罪人,也不認為只有聖子的死才能救贖我們。我一切安好,循規蹈矩,必定事事如意。我運籌帷幄,一向有很好的規劃,生活得井井有條。」那麼我就告訴你,你靈裏的大痳瘋就如乃縵肉體的大痳瘋一樣,足以毀了你的一生。

如果你已能夠明白,已經看到了大痲瘋,我要告訴你,不管大痲瘋有多嚴重都沒關係。不管你做了甚麼,都會得到醫治。很簡單,不用代價,只須要悔改和信靠。各位基督徒,你可知我們為何要傳福音?正如乃縵堅持帶以色列的泥土回去。我要指出,這不是甚麼護身符,而是象徵。泥土有一天會用完,他不會笨得回來再取些泥土。

泥土會用完,但他說不會再獻祭給任何假神。泥土只是一個記號,代表甚麼?意思是:「我要將以色列神的泥土帶進別國。」同樣,我們要把福音的恩典帶往每個角落。你可知耶穌基督傳道時提過乃縵,當聽眾明白祂那篇講章的信息後便想殺死祂?事件記載於路加福音第4章。事實上,有些聽眾朋友聽了我的講論,可能滿不是味道。

路加福音第4章,主的講道最後指出:「先知伊萊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當時的聽眾因此想置祂於死地。你可知道原因?他們想殺死耶穌,經文記載:「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你可知道他們為何這麼忿怒?主說了些甚麼?主的意思大概是說:「真神不是獨有你們可以親近,不是你們獨享真神,而他們只能有其他的神。真神是所有人的神。」這信息使那些人想殺死祂。

你若是相信恩典,就會相信傳福音有其必要。如果你對傳福音漠不關心,只因你未相信恩典,仍然認為所有人可以各自尋找他們的神。如果你相信恩典,跟隨耶穌,你會關心傳福音的工作,參與遍傳福音的使命。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給予我們時間尋求醫治。求禰在我們心裏動工,由大到小深入每個角落,使整顆心充滿福音的恩典。求禰告訴我們信仰上的不足之處,求禰使我們看見自己的罪和需要,堅固我們服侍的心志。求主賜予我們一顆普世宣教的心。現在懇求聖靈彰顯真理,幫助我們用心珍惜和思想。祈求這一切成就。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