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真面目」系列一、罪是猛獸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罪的真面目」系列──「罪是猛獸」這個題目。

本節目探討的經文是創世記第4章3至15節,請聽我讀出經文。

3 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

4 埃布爾也將他羊羣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埃布爾和他的供物,

5 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

6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

7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8 該隱與他兄弟埃布爾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埃布爾,把他殺了。

9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埃布爾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10 耶和華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

11 地開了口,從你手裏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

12 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

13 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

14 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15 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

多悲哀的故事。由這個節目起,一連幾個節目,我們都會探討一個特別的問題,是真的。我們要尋找答案。我們將翻來覆去探討這個問題,我有些期盼,儘管我們無法在一次講道中窮根究底,但我們有整個系列,所以也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犯了甚麼錯?人類犯了甚麼錯?

我正在閱讀一位世俗作家的作品,題材關於現代人生活的敗壞,以及我們如何看待罪惡。他在書中說,他完成寫作那個星期,剛把稿件送到出版商,便在報章上看到以下這些故事。每星期一頁。他說有一個故事,有人買兇殺人,幾個青年僅僅爲了幾塊錢便成為殺手。另有個故事,一位男士只是爲了爭奪吉普車的車匙而被槍殺。

還有其他故事,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丈夫殺妻子,父母殺兒女。他接着講述一個故事,在眾目睽睽下,幾個監獄守衛捉住兩名囚犯,是一對父子,用槍指嚇他們,迫他們就範,淫慾狂歡過後,還把這對父子殺掉。

人類有甚麼問題?為何會做出這等惡行?甚麼導致人這般喪心病狂?如果你沒有這個疑問,不想知道答案,那麼就是逃避現實。聖經給予我們的答案,歸根究底就是輕視罪的可怕力量。

近來,我與其中一個兒子觀賞《終結者》(Terminator)第一集,影片中的場面相當暴力血腥,但說到科幻情節卻十分出色。起初我沒在意,後來才驚覺故事中的人物,皆因低估了終結者的破壞力,才導致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終結者在追殺劇中的女主角莎拉。

所有人一直低估終結者的能力,均以為他只是普通人,殊不知他是來自未來的機械人。結果,影片初段多次出現危機,生死一線之差,因為那些警察不斷告訴莎拉,說:「留在人多的地方,有這麼多人看着,沒有人能動你一根汗毛。」他們一直低估那個捕獵者的能力。

後來,劇情峯迴路轉,他們又說:「伏在這張沙發旁,這裏是警局的三樓,沒有地方比這裏更安全。三十個警察在重重把守,沒有人能進來傷你。」他們錯判了形勢,低估了終結者的實力。

聖經在此記載,神特意親自責罵,狠狠痛斥這個人,大概意思是說:「罪伏在你心裏,你不知它的力量有多可怕。」我們的問題不僅是罪。聖經的確指出,世界的墜落主要因為人的罪,但我們一直忽視罪的力量,這就使問題雪上加霜。我們低估了它,所以沒有其他事情比明白罪的本質更重要。

神的形容栩栩如生,充滿想象,祂說:「罪就伏在門前。」這句說話,神告訴我們罪的三個方面。我們的探討便從這裏開始。人類有甚麼問題?是罪。人類的真正問題是甚麼?不僅我們有罪,更是我們也看不到自己有罪。不單是罪,我們也輕視了罪的可怕力量。

這句話包含罪的三個方面,我們就以此作為這個系列的開始。神告訴我們三個方面。首先,神指出罪會隱藏自己,蜷伏一處。其二,罪的力量極其可怕,足以吞噬你。其三,神也暗示了盼望,你必須制伏它。這句說話包含罪的隱藏性、罪的力量和制伏罪的盼望。讓我們看看這句奇妙的宣告,探討這三個方面。

首先,罪隱藏自己,這是罪的本質,它蜷伏着。「罪就伏在門前」,「罪」的希伯來原文通常指兇殘的猛獸,特別是豹和老虎等大型貓科類動物。如果你飼養家貓,你就會明白。家貓算不上是猛獸,但牠仍然終日撲殺蟲鼠,只要給牠發現蟲鼠行蹤,牠立即像回到原始森林。

若給牠看見蟲鼠,立即屏氣凝神,然後呢?牠貼着地面,實時伏下。牠在隱藏自己,令目標不易發現牠。牠全身伏下,看似比原來小許多,這是牠掩飾的技倆,隱藏自己,伏在地下。經文將罪描述為老虎,描述為野豹,比家貓大許多倍,靜靜地隱伏暗處。

神要對該隱說的話,也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罪本質上,總是在淡化其嚴重性……你的罪,看起來總是沒那麼嚴重。罪總是伏在暗處,隱藏起來,飾掩得看似合情合理。它藏身起來,但在你的日常生活裏,在平日的感受中,無時無刻都隱藏着一頭怪物。經文是這麼說的。我們用很短的時間,看看埃布爾和該隱的故事,探討罪所用的技倆。

神對該隱所說的話,大概是這個意思:「雖然你認為很合理,完全是人之常情……」神說下去,令該隱很失望,心生怨恨:「這個埃布爾,從小就跟我過不去……他只是在信仰上比我稍為講究一點,道德比我高一點,僅此而已。他那麼不可一世。每個人都喜歡他,我不會放過他。」這看似人之常情。

神的意思是說:「你看不到內心麼?最普遍的怨恨,正隱伏在內心深處。嫉妒,忌恨,你不知道這股力量有多大。」請你當心看看。「它隱藏起來,使你不見。該隱,這裏有頭怪物。」讓我們現在看看故事的發展,這是十分重要的。

該隱和埃布爾雙雙出現。聖經記載,他們是兩兄弟。他們都向神獻祭。「獻祭」這個詞對理解整段經文十分重要。事實上,我在一般的講道中讀過或聽過這個題目,也看過這類書籍,只能說大都將道理顛三倒四,詮釋錯誤。希伯來文中有許多字解作「獻祭」。這裏所用的希伯來原文,意謂「奉獻祭」。

奉獻祭不同贖罪祭,不是要尋求神的赦免,不是為要贖罪。奉獻祭是甚麼?我會告訴你它是甚麼。你以自己擁有的東西獻給神,作為一個記號,代表你將全人和所有獻給祂,從此屬於祂。這就是奉獻祭。

在我們的文化裏,確實有一個相當貼切的例子。這就是婚禮,甚至是訂婚。在婚禮上,一男一女交換戒指,他們在做甚麼?戒指非常珍貴。我們兩夫婦在訂婚時,爲了買戒指,把兩人的書都拿去典當。我們是窮學生,要訂婚確實不易。戒指珍貴無比。在婚禮上,當男方給予女方戒指,女方給予男方戒指,他們給予對方的,遠遠不止是戒指。

戒指的確珍貴,超出了其物料的價值,但戒指的真正含義是:「這是一個記號,代表我把自己給你。」每當我擔任婚禮的證婚牧師,在一對新人交換戒指時,我都會要求他們跟着我念:「我給您這隻戒子,作為盟誓的記號,代表我將自己和所有給您,尊重您。」戒指是象徵,是記號,代表奉獻全部。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假設有個男士買了只價值連城的戒指,把它送給女朋友,說:「您會嫁給我麼?我給了您這隻戒指。」可是如果前一晚那位女士撞破了他跟別的異性胡混,那麼會怎樣呢?收到戒指,女士會說甚麼呢?「我答應你,感激你。」

不會的,她只會說:「這不是愛情,這是賄賂。你是個騙子,也許你確實喜歡我,愛我,但你沒有把全部給我。你給了這份禮物,就想得到我的全部,但你卻沒有完全給我。算了吧。」她會這樣說,對麼?這是真人真事,曾經有人向我訴說這段經歷。

如果你像那個男士,那麼神又會如何迴應?當你崇拜。神是這樣看待崇拜的,這是很基本的認知。你獻上禱告,投下獻金,作了形形式式的奉獻,參與崇拜,可是除非你有生命的見證,否則這不是愛,不是崇拜,而是賄賂,好像在說:「我想討神喜悅,也想虔誠。我奉獻這些,又參與那些事奉,但我想過自己的生活,自己作主。」

我們從何得知該隱和埃布爾之間發生了甚麼事?我剛剛說過,許多人解讀錯誤,多年來一直存在這種說法:「很明顯,聖經說獻的祭應是血祭,要有祭牲。」後來摩西的律法更是這麼說。這些人說:「看,埃布爾領來羊只,該隱則帶來地裏的出產。問題就出在這裏。」

這當然不是問題所在,因為奉獻祭是你將擁有的獻上。該隱是農夫,自然帶來農作物;埃布爾是牧羊的,當然獻上羊只。奉獻的形式並沒有甚麼問題。約翰一書第3章12節說:「該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問題就出在獻祭背後的行為。

該隱很像今日教會的一般信徒,非常的普遍。他不是毒梟,不是賣淫集團的首腦,也沒有為非作歹。他只是個不冷不熱的信徒,想擁有自己的餅,喫上幾口,來到教會時,便高舉道德,殷勤服侍神,但回到日常生活,就自己作主。他想我行我素,自己判斷是非對錯。他的特點是,非常普遍,得過且過,對信仰不冷不熱。

埃布爾對信仰卻是全心全意。因此,神看中埃布爾,卻看不中該隱。「看中」這個詞同樣有點艱深。是否說,當他們在祭壇獻了祭後,突然神的聲音如同雷鳴,從天而來:「埃布爾,你做得好!該隱,唉!」或諸如此類?有響徹雲霄的聲音麼?大概沒有,因為如果神真的向該隱和埃布爾說話,這裏應該會有引述。

這裏的意思,大概只是說神不祝福該隱。他的生活會不如意,幾經波折。神取去祝福,不再喜悅他。該隱看得出,神喜悅埃布爾,祝福埃布爾,深愛埃布爾,就是不喜歡他的獻祭。結果怎樣?和合本說:「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新譯本說:「該隱就非常忿怒,垂頭喪氣。」

這裏有個例子。著名神學家普蘭汀格(Cornelius Plantinga)寫過一本有關罪的書。他在書中說:「你知道麼?不冷不熱的真面目是這樣的:罪在高舉你,使你成為首位,神因而淪為次要。」罪要使你成為神,使你成為至高者。你利用神達到目標,神成了工具,而你個人的享樂和滿足,還有心裏盤算的計劃,纔是真正目的。

這種常見的不冷不熱,實際上是將苛刻的要求變成理所當然,覺得神虧欠了你,生命虧欠了你。起初,你會無視別人,認為這是自己的權利。你開始心煩氣躁,直到生命出了岔子,你纔會看見這種很平常的不冷不熱,背後隱伏着一頭怪物。

一個人如果想腳踏兩條船,謀求最大好處,結果生命會一塌糊塗。當真心敬拜神的信徒落在試煉中,他們很困惑,會求問說:「主啊,為甚麼?」但如果是存心討神歡喜以求取利益的信徒,他們會極度忿怒,大聲咆吼:「沒有道理,我應該得到祝福的。」苛刻的要求變成理所當然。自憐到了一個程度,令人難以想象。很難理解為何能有這種看法:「我是應得的,世界欠了我,埃布爾欠了我,神欠了我。」

這份不冷不熱是十分普遍的,心底不願意說:「你是神,我絕對不是。」相反,罪教我們說:「我是首位。」這是很普遍的,許多人都是這樣,但可怕的種子已經種下。神要我們知道:這份妒忌埋藏了殺機。你看到甚麼伏在門前麼?看到真面目麼?你的不冷不熱看似很普通,內裏其實隱藏着可怕的種子。這看似平常,但絕對不是。它是頭怪物。

在進入下一點前,讓我簡單引伸這個道理。我有整個系列來解說。罪很聰明地隱藏自己。當我問一般人:「為何會有大屠殺?為何那幾個青年願意為錢殺人?為何會有戰爭?為何會有賄賂貪污?為何有這麼多問題?」你知道多數人怎麼回答?他們說:「一般人都很善良,只有小撮人是敗類。一般人不是太壞的,大部分人真的很好,只有小數敗類。」

當著名政治理論家阿倫特(Hannah Arendt)看見納粹德國前高官阿道夫(Adolf Eichmann)於1960年年中被捕,因二戰期間屠殺猶太人的暴行接受審訊。她在同期的《紐約客》(New Yorker)期刊內撰文,談到邪惡的平常。我近來也讀過一篇文章,說到為何紐倫堡審判令這麼多在場的人深感不安。

我們說服自己,平常人不會兇殘成性,只有禽獸纔會,但當我們看到那些畜類,不禁發現他們都是人,都是平常人。他們與我們沒有太大分別,因為大家都是人。他們能夠泯滅良知,我們其實也可能步上這條路。縱觀歷史,我們希望說服自己,一般人都沒甚麼問題,但神的意思是說:「平常人的內心隱伏着一頭怪物。」我們也可能無惡不作。

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是記載於美國第一位女性內閣珀金斯(Frances Perkins)的傳記內。二戰期間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委任她為當時的勞工部長。衆所周知,羅斯福獲得許許多多的報告,掌握歐洲各地駭人聽聞的戰爭暴行,但他置若罔聞,甚至不太相信,沒有着手處理。許多資料都提到那些暴行。

有一則報道開始引起他留意,但內容其實已經不外如是。1944年初,他到教堂崇拜,牧師問他:「你有讀過著名英國作家榭爾絲(Dorothy Sayers)和著名丹麥神學家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的著作嗎?他們談了許多原罪。」羅斯福於是開始閱讀那些著作,不久之後,就對珀金斯說。因此這則故事錄入她的傳記裏。羅斯福當時轉向珀金斯,說:「你讀過祁克果的著作麼?」珀金斯說:「沒有。」

羅斯福說:「那麼你最好讀一讀,因為祁克果談到原罪。我第一次明白,人可以喪盡天良,做出這麼沒有人性的行為。」換句話說,羅斯福本身是一名地道的世俗人道主義者,崇尚自由,他聽聞那些暴行,卻無法相信是人的所為。他閱讀丹麥路道會牧師祁克果的著作,感到很詫異,祁克果說:「聖經是這麼解釋。」

羅斯福與現實脫節。他對人生一知半解,因為他並不認識聖經對罪的解說。他不知人心可以敗壞到甚麼程度,不知普通人可以窮兇極惡到甚麼程度。當他看見了,他喫驚地說:「啊……恐怖。」神很早便告訴我們,罪伏在門前,聰明地隱藏自己。

更糟的是,罪隱伏在你的盲點。我要在這裏說明,但不想花太多時間。你生命中最醜惡的罪,在你眼中,往往比別人看見的輕微許多。你的罪隱伏着,藏起本來面目,看似不足為懼。如果你有認識你的良朋知己,如果你有很好的配偶,如果你有莫逆之交,他們告知你真相。你說:「我有甚麼問題?」當你察覺他們看得這麼透徹,將你看不見的都指明出來,你定然會很驚訝,說:「我從沒察覺問題如此嚴重。」

罪伏在門前。恨惡,事實上是在心裏謀殺人;淫念,事實上是在心裏與人苟合。每個淫念,都是想姦淫;每份恨惡,都是想殺人。每次妒嫉,都是想搶掠;每次自憐,都是在拜偶像,因為你看重某些東西,以為它們能救你,將它們看得比神重要。你的自憐,慾望和淫念,都是罪在探頭,說:「我只會逗留在角落裏,不會影響你的。」

我知道城市人的試探很多,所以一些教會分成許多小組。許多信徒獨自居住,沒有人可以時常留意他們的日常生活。小組可以填補這方面的不足,有人能幫你省察,指出你看不見的罪,因為你的罪隱伏門前,對你說:「我不會傷害你。」你於是妥協了,放任它在那裏。

神要告訴你:「你看見甚麼與你終日為伍?」些微的忿恨,小小的淫念,稍稍的放縱,這些罪都在角落,神說它伏在門前。它的真面目,要比你看見的更醜陋,恐怖得多,巨大得多。許多年前的清教徒說:「離開罪惡。」除此之外,沒有辦法,不要向它作出任何妥協,不要說:「應該沒問題,我看見它縮在一角,那麼小。我甚至懷疑它睡去了。」

它隱伏着,遠遠比所見的大,瑟縮內心一角,因為它就像一條蛇可以捲縮。社會被隱藏着的罪愚弄夠了,你千萬不要被愚弄。罪就伏在門前,我們甚麼也做不了。各位聽眾朋友,或許你正容許罪住在生命的某個角落,自以為有能力控制它。不要容它留在細小的角落,把它趕出內心,不要妥協,半步也不要退讓。

現在我們探討第二點。罪最終要吞掉你。事實上,我們已經暗示過,現在要指明出來。經文說:「你若行得不好。」神的意思是,當你犯罪,你就會製造麻煩,終日纏繞你,追趕你,撕扯你,最終把你完全吞噬。讓我從兩個角度扼要說明一下。

你犯罪後,罪會在你身上工作。換句話說,犯罪後不能一走了之,絕對有後遺症。當你犯罪,罪不會那麼輕易就離開。它們好像有生命一樣,有思想一樣,只想喫掉你,噬咬你,把你吞下肚裏。神就是這個意思。

罪不是你說要處理,就能除去。它們有能力,有思想,生命力頑強。它們來了,等待時機完成任務,把你吞掉,撕碎,一條毛髮也不留。罪如何做得到呢?我們這幾個節目同樣可以探討。罪的能力有兩方面。讓我這樣說明。當你撒了謊,並不表示撒了謊就一了百了。讓我舉個例子。

你撒謊後,不是一了百了的,一方面可能要再用謊言掩飾。這就是罪的本質,最終要得到你,撕扯你,把你喫掉,完全吞下肚裏。所以你撒了謊,需要再撒謊,此其一。而另一方面,你亦會被矇蔽。

當你撒謊時,你內心會改變,連你周圍外在都有事情發生。你不需要是基督徒才明白這一點,世界的智慧,世世代代的智慧,絕頂聰明的人,以致所有宗教,看來都深明此理。

讓我這麼說。一方面,你看到罪的力量,罪是會上癮的。為某事着迷,不一定是罪,但所有罪都會令人無法自拔。有些東西使你生理上成癮,但所有罪都會上癮。你撒了一個謊,將要撒另一個謊。神創造的世界是這樣運作的,當你違反了宇宙的規律,就須付上沉重代價。

你撒了謊,會不自禁再來一次,往後就越來越無所顧忌。本來是禁忌的,沒想到那麼快就變成平常事。為人父母就知道,要小孩養成壞習慣,遠比建立好品格容易百倍。所以一方面,罪有使人沉溺的能力,使人上癮。你撒謊,不久就會滿口謊言;你恨惡人,不久就會滿心苦毒。

因此,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說過,納粹黨初時殺害猶太人,是出於憎恨。後來,他們的憎恨情緒,是出於屠殺猶太人的行為。你明白他的意思麼?你苦待某班人,因為出於懷恨,但你苦待他們後,由於要證明做法合理,便得繼續懷恨他們。懷恨者被仇恨吞噬,撒謊者被謊言矇蔽。你阻止不了。

著名小說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有一部出色的小說《伊甸之東》,與這段經文互相呼應。這部小說家傳戶曉。你知道小說的內容麼?小說的主人翁叫亞當。亞當的一生因為兄弟相爭受盡煎熬,他與其弟查爾斯明爭暗鬥,既傲慢,又充滿野心。亞當後來成家立室,找到一處地方安居下來,準備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他的伊甸園。他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卡雷伯和亞倫,象徵了該隱和埃布爾。

他後來看見兒子心裏有着他的狂妄和野心,異常震驚,終於明白多年來的問題,不是出在其弟查爾斯身上,而是出在他自己。他的兒子,從他身上學到了驕傲和野心。他的問題,延續到下一代。兩個兒子沒有分甘共苦,彼此相愛,反而互相仇恨,敵對,競爭,兩人都自高自大,罪惡沒完沒了。為某事着迷,不一定是罪,但所有罪都會令人無法自拔。罪噬咬你,吞掉你。撒謊者被謊言矇蔽,懷恨者被仇恨吞噬。

另一方面,普蘭汀格稱這現象為「偉大的因果定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知道聖經哪段經文說過類似的道理?加拉太書第6章7節便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這是不變的定律,你犯罪作惡,違反神的律法,等於跟自己過不去。犯罪不僅是大錯特錯,還是愚不可及。罪侵害為人根本的原則,有違世間的定律。

說謊的,最終被謊言矇蔽;說三道四的,會招來別人說長道短;恨惡別人,會被別人恨惡;出賣別人,會被別人出賣;遺棄別人,會被別人遺棄。為甚麼?後果不會實時看到,不會每天出現,無時無刻出現,但可以說,你種甚麼,就收甚麼。你犯罪後,罪絕不會不了了之,一定會有後違症。罪會撕扯你,吞掉你,使你光景淒涼。所以當你犯罪,不要再說:「我犯罪後,事情就一了百了。」罪就伏在門前虎視眈眈,一有機會,它必定撲過來吞掉你。

到了第三點。我們有制伏罪的盼望。聽了這許多,你可能會想:「那麼人可以有甚麼指望?多麼灰暗。我為何要聽這個節目?」你要聽這個節目,因為終結者一直在追趕你,千萬不要低估它。你要明白,你需要一個救主。

在《終結者》這部電影中,當莎拉命懸一線之際,她的救命恩人出現,對她說:「你若是想活,跟我走。」聖經給我們的話語幾近相同。罪跟在你背後,正伏在門前。它為你而來,你永遠無法自救。儘管神要我們制伏它,祂沒有清楚說明方法。讓我告訴你故事的發展。

首先,神臨到該隱。你看到,值得朌望的是,神向該隱呼喚。我喜歡這樣的呼喚。神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你知道甚麼是呼喚麼?知道麼?我知道有些牧者和基督徒對罪人的指責不留餘地。

我們夫婦曾觀賞《簡‧愛》這部電影。孤兒院的院長總是說:「罪人!罪人!」但請你看看神,看看耶穌,你看到甚麼?神怎樣對亞當和夏娃說話?「你在哪裏?」「你做的是甚麼事呢?」祂怎樣對喬納說話?「你……發怒合乎理嗎?」祂怎樣對該隱說話?「你為甚麼發怒呢?」奇妙得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份挑戰,存在盼望。

神的意思是這樣的:「該隱,你難道看不見,你真正的敵人不是埃布爾,而是你的罪?你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和埃布爾怎樣待你。你的痛苦,不是由於際遇環境,而是出於心裏的罪。該隱,你看到麼?沒有人苦待過你。該隱,你看到麼?是有盼望的。你可以制伏罪。」神就是這麼說。

我希望每一位聽眾朋友都能明白。神臨到我們,說:「你知道為何今天這麼沮喪?為何如此忿怒?你要當心。你來到人生的交叉點。你為何沮喪?為何忿怒?你可能真的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你沮喪不是因為那些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卻是因為你響應發生在你身上事情的態度。請留心聽。

你只道自憐、忿怒或苦毒是救生圈,或以為抱持仇恨或驕傲能救你出困境,或相信沉浸於受傷的感覺,或是拼命捉緊某些事物,就能重出生天,其實這些或多或少都是偶像。你之所以痛苦,並非由於遭遇不如意。雖然經歷不好受,但痛苦的原因,並非發生的事情,而是你對環境的迴應。

有盼望的。神臨到你,挑戰你,說:「悔改。」唯有這個答案,才能通向盼望。如果你的問題出自罪,你可以制伏它;但如果問題出自埃布爾身上,那你就只得幹掉他。如果是配偶的問題,要麼離婚收場,要麼扔擲東西發泄怒火,但如果你的罪纔是根源,你可以制伏它。你聽到神的聲音,聽到祂在挑戰你麼?我們大有盼望。

即使該隱殺了埃布爾,神仍然臨到他,再次跟他說話:「你兄弟埃布爾在哪裏?」神真的想知道麼?他並非在打聽埃布爾的下落。祂早就知道。祂是在等候悔改,給予該隱最後一次悔改機會。如果他悔改,就有盼望。你要有盼望,唯有你看到罪,發現它,不再埋怨埃布爾和神,不再滿腹牢騷,並說:「因為我的罪,纔會痛苦難當。」這就有盼望。

該隱的回答多可怕。可以說,罪吞噬了他,將他扭曲,把他喫掉。該隱的內心多冷酷,他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神怎麼迴應?「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這裏是要點。為何埃布爾的血從地裏向神哀告呢?

人類的血不是墨水,也不是清水。當人被殺,不像一塊石頭沉入海底。人的生命珍貴無比,因為創造是奇妙的,神不能對罪視而不見。你明白麼?當我們的罪破壞了關係,傷害了別人,摧毀了信任,甚至為別人帶來災難,神的創造受到了損壞,於是向神哀告。

因為神是和平之君,追求和睦,追求愛,追求創造的美善,因此祂不能坐視不理。如果神對生命的哀告聽而不聞,對地上的血視而不見,那就代表生命毫不可貴,有如垃圾,沒有價值。因為該隱沒有悔改,神要他承擔殺害埃布爾的惡果。

假如該隱悔改,故事會怎樣發展?讓我問問你,如果你悔改,又會怎樣?如果今天你就說:「你知道嗎?問題出於我的罪,我生命最大的問題是罪,而不是遭遇的事情,是我的罪。」這樣,神會讓你看見寶血,而不是埃布爾的血。寶血傳來耶穌的呼喚。

自古至今,不是獨有埃布爾因為敬虔,觸怒了其他兄弟的不冷不熱,招來他們的妒忌,以致遭到殺害或迫逼。全心全意格外敬虔純潔的人,總是把其他人的醜惡突顯出來,招來忌恨。他們要將挑戰剷除,埃布爾就是第一個。

約瑟遭兄弟妒忌和殘害,戴維遭掃羅妒忌和追殺。真正的兒女越純潔,就越使假冒的兒女無地自容。偉大的宗教領袖司提反,被其他宗教領袖打死。埃布爾最大的象徵是指向耶穌。祂的經歷不僅像埃布爾,祂是最完美的埃布爾,不僅是好,而是完美。祂不僅是被我們殺害,還是為我們而死。

希伯來書第12章說到我們來到錫安山,第24節說那裏有「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埃布爾的血所說的更美。」你知道當中的意思麼?所有人的血都是呼喊尋求公義,耶穌的寶血也不例外,但祂的寶血是呼求,而其他人的是哀告,兩者截然不同。耶穌為我們死,由於祂是完美的,替我們擔當罪的重價,所以祂的寶血是向神呼求。希伯來書第12章24節就是這個意思。

你知道基督的寶血呼求甚麼?「父神,罪的重價必須有人來償還,所有相信我的人,我會一力承擔他們的罪。所以,若是向他們追討罪的重價,那就不公平了,因為我已替他們全部還清。」其他的血都在控訴我們,爲了公義的原故要求神拒絕我們。只有耶穌的血在呼求以公義名救贖他們,擁抱他們及親愛他們,因為我將他們一切的罪債都消償了。

如果你悔改,神會帶你去到耶穌所灑的血面前。寶血向神呼求恩典、憐憫和救贖。要是你不肯悔改,所有你傷害過的人,他們的傷痕會控訴你,你所犯的過錯全都會向公義哀告,神的公義會審判你。靠着耶穌基督,神的公義會赦免你。你明白麼?

各位聽眾朋友,請留心聽。如果你從不悔改,從沒祈求神寬恕,你很可能會像該隱。你可能頗為虔誠,但從不願意認罪悔改。任何人說:「我相信神,但不會太過沉迷。」當心啊,該隱。當心有甚麼在你心裏,凡事苛求,將自己變成神,而不是降服於神。最微小的種子,都可在人心裏萌芽生長。你知道英國聖公會有一段古老的禱文是這樣的:

黑夜很深,困難重重
慈愛的主,求禰拯救我們!

你要察看內心,這樣禱告。如果你認罪悔改,神會帶你到耶穌的寶血前;如果你不悔改,你會終日焦躁不安,流離飄蕩,永遠感到貧乏,因為你是該隱。你知道麼?當該隱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他害怕被人殺害,於是求神饒命。他應該以命償命的,因他殺了人。他應該被趕逐的。可是神給了該隱一個記號。

這是甚麼意思呢?神仍然會關心你,一生一世不離不棄,保守你,免你受罪有應得的懲罰。祂對我們無微不至,到祂那裏吧,你的罪若是由自己擔當,未免太重了罷,但若是由耶穌基督來擔當,你就能制伏它們。當心,罪就伏在你門前,它們想吞掉你。可能有些聽眾朋友,罪已經在撕扯你,但你毫不察覺為何如此痛苦。靠着基督,你能夠制伏它。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你幫助我們,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明白真理,懂得來到禰面前,說:「我認罪悔改,這是我的錯。」幫助我們明白,禰是何能的仁慈,就連該隱滿身罪惡,心裏剛硬,禰仍然顧念他,更何況如果我們認罪悔改。該隱是個殺人犯,禰尚且關心他,更何況如果我們到禰面前,承認過犯。

主啊,懇求基督的寶血,為我們向禰殷切求情,我們看到了基督所流的寶血,救贖了我們。祂是被我們的罪撕裂的,為救我們脫離罪的兇惡。我們禱告,主啊,求禰的愛和憐憫臨到我們,恩典充滿我們,幫助我們明白禰的愛,知道伏在門前的罪,是可以制伏的。求禰幫助我們制伏它。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