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 第五個論辯:轉向神
麥耀光

瑪拉基書三6-12

三6「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雅各的子孫啊,你們不致滅亡。7從你們祖先的日子以來,你們就偏離我的律例而不遵守。現在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你們卻說:『我們如何轉向呢?』8人豈可搶奪神呢?你們竟搶奪我!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搶奪你呢?』其實就是在你們當納的十分之一奉獻和當獻的供物上。9因你們全國上下都搶奪我的供物,詛咒就臨到你們身上。10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11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不容它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果實未熟以先也不會掉落。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12萬國必稱你們為有福的,因你們必成為喜樂之地。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先知瑪拉基在第三個論辯 (二10-16)責備百姓在婚姻中的不忠,而在今天第五個論辯 (三6-12)中,先知要喚醒百姓︰他們不單對人不忠,更加對神也不忠。因此,他呼喚百姓要在兩方面向神迴轉。在邀請百姓迴轉之前,神作出了一個宣告:「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這話提醒迴歸後的以色列民不要忘記神的信實 (參民廿三19)。神與他們列祖所立的聖約,說明祂所應許的必然成就。縱使他們持續偏離和不遵守神的律例,神也不會讓他們滅亡 (6-7節)。

在百姓聽到神是信實的、是永不改變的之後,先知隨即呼喚百姓要轉向神。百姓就求問先知:「我們如何轉向呢?」「轉向」這詞,在希伯來文是用來表示悔改的字眼,標誌着「洗心革面」,不單隻有悔改之意,更有悔改的舉動,反映出這人是徹底轉變。迴歸的以色列人需要轉離罪,再轉向神;而且按聖約的要求,他們重整生命的方向,以及重新與神建立關係。當百姓落實具體行動時,先知宣告神的心意:「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7節)。其實,神的子民可以從詩篇中學習詩人悔改的禱文,向神禱告 (參詩八十371419)。

究竟當百姓聽到先知指示他們要轉回時,百姓心中在想甚麼呢?他們回答先知說:「我們要在甚麼事上轉向呢?」(7節,呂振中譯本)。從他們的迴應中就可以得知,他們並不認為他們有地方需要向神迴轉的。聽了百姓的回覆,先知的語氣也強硬起來,指控他們說:你們竟「搶奪神」之物!百姓卻心有不甘,又有點摸不着頭腦的反問:「我們搶奪了你的甚麼呢?」(8節中,新譯本)。先知直言不諱地斥責他們是「搶奪」了屬神之物,就是在當納十分之一的奉獻和當獻的供物上,沒有忠心擺上獻給神。先知用「搶奪」來強調這個過犯的嚴重性。「十分之一」指摩西律法所規定的土地全部出產的十分之一 (參申十二17「你的五穀、新酒和新油的十分之一」;而「供物」可以是獻給神或聖所的禮物或奉獻,可以包括地裏出產的收成或個人貴重物品,如金、銀、寶石等 (另參利廿七30民十八26申十四22-29廿六12-15)。迴歸的以色列人需要在十一奉獻一事上的態度轉回。有學者指出,百姓「搶奪」神的物,只是問題的表面症狀,並不是問題的根源。他們是不想奉獻,還是沒有能力奉獻呢?正因為他們「搶奪神」之物,詛咒就臨到他們身上,以致土產毀壞、果實掉落。先知不一定想探索因與果的問題,乃是要發出一個邀請。

不變的神,呼喚祂的子民轉回,並邀請他們來驗證神的信實。當百姓重建奉獻的信仰生活後,就能經驗神所應許農產得以豐收的祝福 (10-11)。然而,僅有物質的豐收,不會使一個國家成為喜樂之地 (12節)。地土裏出產的果實是人努力工作和神看顧的成果,而神子民屬靈生命的果實,可使居住之處成為喜樂之地。

當瑪拉基說:「以此試試我」(10節),這是否與摩西說不可以「試探」神的禁令(申六16) 互相矛盾呢?神可以「試驗」(nasah) 並「考驗」(bakhan)人類,但人不可以反過來(nasah)「試驗」神。瑪拉基呼籲百姓「考驗」 (bakhan)神,目的是要證明神忠於祂的聖約應許。學者指出,七十士譯本始終以希臘文單詞「誘惑、試驗、試煉」 (peirazo) 的其中一種形式來翻譯「試驗」(nasah),而「考驗」(bakhan)幾乎都是以 「察驗、證明、試驗」(dokimazo)的某種形式譯出。在新約,雅各指出,神不「誘惑」(peirazo) 任何人(雅一13);而保羅說忠信的人不得「試探」(peirazo)主(林前十9)。神爲了認可與煉淨那些忠信之人,的確會「試驗」或「察驗」(dokimazo)義人的信心與行為 (三13「試煉各人的工程」)。新約對於這兩詞已加以區分,既保留了人的自由和個人責任,又確實證明了神的良善與主權。

思想:

神呼喚祂的兒女轉回 (悔改),你聽到聖靈對你的提醒嗎?試細心自省,你在哪方面需要向神轉回?

當你遇到「考驗」/「試煉」時,向神呼求,祂應許:「總會給你們開一條出路,讓你們能忍受得了」(林前十13)。你曾有這種經歷神應許實現的經歷嗎?你是否認為當人越多人生經歷時,會越認識神的慈愛與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