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 平安之君將臨
麥耀光

撒迦利亞書九1-17 [只讀1上9-17

九1耶和華的默示他的話臨到哈得拉地、大馬士革-因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向着耶和華-2和鄰近的哈馬,以及推羅和西頓。因為它極有智慧,3推羅為自己建造堅固城,堆起銀子如塵沙,純金如街上的泥土。4看哪,主必趕出它,重創它海上的勢力,它必被火吞滅。5亞實基倫看見必懼怕,迦薩看見甚痛苦,以革倫因失了盼望而蒙羞;迦薩必不再有君王,亞實基倫也不再有人居住,6混血的人要住在亞實突;我必除滅非利士人的驕傲。7我要除去他口中帶血之肉和牙齒內可憎之物。他必作餘民歸於我們的神,在猶大像族長一樣;以革倫必如耶布斯人。8我要紮營在我的家,敵軍不得任意往來,暴虐的人也不再經過,因為我親眼看顧。9錫安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啊,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祂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和地騎着驢,騎着小驢,驢的駒子。10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戰爭的弓也必剪除。祂要向列國講和平;祂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11錫安哪,我因與你立約的血,要從無水坑裏釋放你中間被囚的人。12被囚而有指望的人哪,要轉回堡壘;我今日宣告,我必加倍補償你。13我為自己把猶大彎緊,我使以法蓮如滿弓。錫安哪,我要喚起你的兒女,希臘啊,我要攻擊你的兒女,使你如勇士的刀。14耶和華要顯現在他們身上,他的箭要射出如閃電。主耶和華必吹角,乘南方的旋風而行。15萬軍之耶和華必保護他們;他們要吞滅,要踐踏彈弓的石頭;他們吶喊,狂飲如喝酒,如盛滿的碗,又如壇的四角。16當那日,耶和華-他們的神必看他的百姓如羊羣,拯救他們;因為他們如冠冕上的寶石,在他的地上如旗幟高舉。17他是何等善!他是何其美!五穀使少男強壯,新酒使少女健美。」

撒迦利亞書的最後六章經文是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及末世情況。有學者稱撒迦利亞為「小以賽亞」,因為他傳講了大量預言都是關乎彌賽亞的,而新約作者認為這些預言在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事工中應驗了。撒迦利亞的彌賽亞預言包括:祂的祭司職任 (六13;參來章);祂的君王身分 (六13九9-10十四916;參來二8-9);祂卑微謙和地度過一生 (九9十三7;參太廿一5廿六3156);祂以自己立約的血復興以色列 (九11;參可十四24);祂作牧人服侍那些如羊流離的一族 (十2;參太九36);祂遭棄絕並被人以三十塊銀子出賣 (十一12-13;參太廿六15廿七6-10);祂被捉拿、遭撃打 (十二10十三7;參太廿六3156);祂在榮耀中再來,拯救以色列脫離仇敵 (十四1-6;參太廿四30廿五31)。此外,祂更建立了新世界的秩序 (十四6-19;參啟廿一25廿二15) 等等。

撒迦利亞書第九章至第十四章是由兩個神諭組成 (「耶和華的默示」,九1十二1),強調王將要來臨。當中,「那日」和「那時」出現的次數特別多。王的來臨,一方面是懲罰作惡的列國,另一方面則是爲了「餘民」和祂的子民得以復興,以致錫安和耶路撒冷得以重新興盛起來。因此,爭戰與和平的兩方面的情境相繼出現。第一個神諭從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主要是指出神對耶路撒冷的保護,及有關以法蓮的記述,以法蓮即被擄前的以色列或稱北國;而第二個神諭則從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強調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未來。先知在傳講這六章的信息時,口吻也從勸勉、激發與鼓勵,轉向勸誡、責備與警告。

第九章的神諭包含多個信息。首先神懲戒列國惡待神子民的罪,他們「必作餘民」(7節) 歸給神自己,並且神必保護他們、「紮營」在祂的家中,以致「敵軍不得任意往來」(8節)。跟着,和平之君將來臨。這位君王並不是乘坐戰馬,乃是「謙和地騎着驢,騎着小驢,驢的駒子」(9節) 進入錫安。這位「公義」的王如何拯救祂的子民呢?祂不是用戰爭、殺戮的方式,而是將「戰爭的弓也必剪除」,並且向列國宣講和平 (10節)。這位和平之君帶來普世的平安,與舊約信息是一致的 (參詩七十二8賽二2-4彌四1-4)。新約四卷福音書都記載耶穌騎着驢入耶路撒冷 (參太廿一1-9可十一1-10路十九28-38約十二12-15),當中,馬太和約翰都清楚表明,這事成就了撒迦利亞的預言 (太廿一4-5約十二14-15)。

先知所看到錫安的未來是充滿盼望的,他們將從被囚在無水坑裏而得到釋放 (11節),他們是一羣有盼望的流亡者 (12節,“prisoners of hope,” NIV),因為神沒有忘記曾與他們「立約的血」(11節,參「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照這一切的命令和你們立約的憑據」(廿四8)。此外,神給予多重的保證,如「要顯現在他們身上」(14節)、「耶和華必保護他們」(15節),以及「神必看他的百姓如羊羣,拯救他們」(16節)。

思想:

彌賽亞是一位和平之君,期盼主再來的信徒可以活出「使人和睦」(太五9)的生活方式,以及實踐「與神和好」(林後五20) 的託付。你願意嗎?

縱使信徒落在困境中,他們可以是「被囚而有指望的人」(“prisoners of hope”),這給你甚麼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