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9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10「你要拿從巴比倫歸來的被擄之人黑玳、多比雅、耶大雅所獻的,當日就要進到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的家裏,11拿這金銀做冠冕,戴在約撒答的兒子約書亞大祭司的頭上;12對他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要在本處生長,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13就是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他要承受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有一位祭司坐在自己的位上,兩職之間籌劃和平。14這冠冕要歸希連、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兒子賢,放在耶和華的殿裏作為紀念。』」15遠方的人要來建造耶和華的殿,你們因此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們這裏來。你們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這事必然成就。」
這一段落記述大祭司約書亞獲加冕一事,並不是一個異象,乃是神諭。當中與六章1-8節的第八個異象不同,1-8節在異象中先知舉目看到異象;而在六章9-15節,沒有使者發出問題,使者也沒有向先知解釋。六章9-15節的結構就好像在異象三的描述,先知手拿準繩 (二1-5),之後有神諭 (二6-13) 一樣。然而,異象八的這一段經文給了讀者不少困惑,也給了學者在翻譯和解釋上一定的挑戰。
在這個神諭中,上帝清楚給撒迦利亞一個包含三步驟的任務。第一、「你要從…手中收取被擄的人奉獻的金銀」(10節上,新譯本)。有三位從巴比倫回來的猶太人,帶着一批金銀回耶路撒冷,作為奉獻。先知撒迦利亞去接收那些金銀。第二、「你要即日去,進入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的家裏」(10節下,新譯本)。先知接受了奉獻後,馬上前往那稱為約西亞的家。約西亞的身份無從稽考,相信是一名工匠。第三、「你要拿這金銀來做冠冕」(11節上,新譯本)。原來撒迦利亞要將被擄的猶太人奉獻的金銀用來製造冠冕,並且「戴在約撒答的兒子約書亞大祭司的頭上」(11節)。換言之,將要舉行一個加冕大會,並將冠冕戴在大祭司頭上 (參出廿九4-6;利八6-9)。
在接續下去的經文中,出現了兩個問題。首先,究竟撒迦利亞製造了一個還是兩個冠冕呢?原文「冠冕」是複數。是否第一個戴在約書亞頭上 (11節),而第二個則「要歸希連、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兒子賢,放在耶和華的殿裏作為紀念」(14節)呢?有學者指出,舊約聖經希伯來常用複數來表達宏偉,故此,採用「冠冕」的複數形式,是要表達冠冕的卓越與莊嚴。或許翻譯聖經的學者爲了避免讀者在閱讀時出現困擾和誤會,英文聖經在第11和14節,都採用了單數的冠冕 (“a crown,” NIV),而中文譯本就將第14節翻譯為:「這冠冕要在耶和華的殿中給…作記念」(新譯本)。
第二個問題是第13節的「他」,到底這個「他」是指誰人呢?因整個段落只有一個人受加冕,他就是大祭司約書亞。第13節指出「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他要承受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有一位祭司坐在自己的位上」。換言之,約書亞身兼省長 (王權)和大祭司 (宗教)兩種職事。可是,當時的省長是所羅巴伯,學者相信「大衛苗裔的,要在本處生長,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12節) ,這「大衛苗裔」是指向所羅巴伯而說的。從歷史中,沒有找到大祭司約書亞曾擔任過省長一職的記載。因此,學者嘗試提出多種解決方案,而當中有兩個提議值得參考。第一、將所羅巴伯代入第13節的「他」,如:「是所羅巴伯要建成永恆主的殿堂;是約書亞要擔當祭司的尊榮,是所羅巴伯要坐在寶座上執政;是約書亞也要在寶座上;他們二人之間必有和諧合作計畫」(呂振中譯本)。學者認為,若直接提出所羅巴伯是大衛的後裔,並且「坐在位上掌王權」(13節),將會刺激到波斯王的神經,因此,撒迦利亞察覺這敏感信息,除了用「他」的代名詞之外,更以希伯來人熟識的表達方式來傳遞信息。有學者認為第11-13節呈現了一個交叉結構 (請見下),從中可確認約書亞是擔當祭司的角色;所羅巴伯是耶和華聖殿的建造者,而他們一起參與治理國事:
A約書亞祭司獲加冕,成為猶太羣體的祭司 (11節)
B所羅巴伯 (苗裔) 要建造耶和華的殿 (12-13a節)
B’所羅巴伯要在寶座上 (掌王權) 作猶太百姓的統治者 (13b節)
A’約書亞要在位上作祭司,治理猶太羣體 (13c節)
C結論:和諧、和平存在於兩位治理者之間 (13d節)
在神諭中,掌王權和祭司兩職的,「必有和諧合作(或譯:福利興隆)的計畫」(13節,呂振中譯本)。若當時的兩位領袖之間,能彼此協作與互補,將在歸回的社會中帶給百姓和諧和安居的福祉。在先知的遠景中,彌賽亞將會身兼君王和祭司之職。新約聖經清楚認定耶穌就是彌賽亞,祂是按着麥基洗德的等次為永遠、至高神的大祭司(來六20、七1)。
思想:
不論迴歸或留在異域的猶太人,都為重建聖殿出一分力。上帝有感動你為教會盡上你能做到的一分力嗎?
在職場和教會事奉中,你如何在與人配搭合作上,做到和睦相處、和諧共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