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2那時伯特利人已經差遣沙利色和利堅‧米勒,並他們的人,去懇求耶和華的恩,3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又問先知:「我當如歷年以來所行,在五月哭泣齋戒嗎?」4萬軍之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5「你要向這地全體百姓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來,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真的向我禁食嗎?6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嗎?7當耶路撒冷和四圍的城鎮有人居住,享繁榮,尼革夫和謝非拉也有人居住的時候,耶和華藉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你們不當聽嗎?』」8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說:9「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按真正的公平來審判,彼此以慈愛憐憫相待。10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困苦的人。誰都不可心裏謀害弟兄。11他們卻不留意;聳肩悖逆,耳朵發沉,不肯聽從。12他們的心堅硬如金剛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藉着他的靈差遣從前先知所說的話。因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13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14我必以旋風將他們吹散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他們離開以後,地就荒涼,無人來往經過;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
撒迦利亞書的第七和第八章是一個新段落,作為連接前面一至六章及後面九至十四章的橋樑。一至六章是有關八個異象和兩個神諭,而九至十四章是有關未來的事情。七章1節指出那是大利烏王(即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 (公元前518年12月),這是在夜間異象出現之後兩年,就在重建工程即將 (在兩年後) 完工前。伯特利人差遣代表團前往耶路撒冷,想知道追念耶路撒冷與聖殿被毀而設立的禁食是否仍要舉行。先知領受了從神而來的信息,用了兩章篇幅來回應百姓的問題。
一個代表團從伯特利到耶路撒冷,問祭司和先知一個問題:「我當如歷年以來所行,在五月哭泣齋戒嗎?」(3節)。一個簡單和清晰的問題,撒迦利亞好像繞了一個大圈,到八章的18-19節才正式回答。伯特利是在耶路撒冷以北約十二哩,有一段很長時間曾是敬拜中心。這個便雅憫支派的城鎮,曾經是他們列祖雅各夢見天梯後,信仰得到甦醒的地方 (參創廿八16-22)。當聯合王國分為南北兩國時,耶羅波安在伯特利設立丘壇和建殿,供以色列人獻祭 (參王上十二29;摩四4、七13)。被擄的猶太人一直都在五月和七月有「禁食和舉哀」(5節,呂振中譯本) 記念會的。「五月哭泣齋戒」是為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毀滅耶路撒冷而舉哀 (參王下廿五8-10);而「七月禁食」這節期是為猶大省長基大利遇害而舉哀 (王下廿五22-26;參耶四十一1-3)。
一個宗教節日可以是神聖的,也可以是爲了自己的,先知反問百姓:「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嗎?」(6節)。繼而指出他們在信仰的內涵和信仰的倫理生活上的分割,並指責他們與被擄前的祖宗犯了相同的罪,跟先祖一樣,不聽先知的話:「耶和華藉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你們不當聽嗎?」(7節;參賽一10-17;彌六6-8;摩五;耶七)。接着,撒迦利亞頒佈了四條訓令給代表團,這兩個勸勉和兩個訓誡是:「公平來審判…慈愛憐憫相待…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困苦的人…不可心裏謀害弟兄」(9-10節)。先知勸告他們要實踐社會公義。其實,這些訓令是被擄前的先知一直在教導百姓的 (參耶廿二3)。百姓有何反應呢?先知責備他們用了四個違抗神的模式:「不肯聽從…硬着頸項,充耳不聞…心剛硬如金鋼石」(11-12節,新譯本)。撒迦利亞指出他們在態度上、身體上 (頸、耳、心),都沒有實踐信仰上的教導。
面對如此剛硬的百姓,先知在第13節的信息,使用了一個交叉結構來提醒百姓:
A我[神]曾呼喚
B他們不聽
B’他們呼求
A’我[神]也不聽
在此,撒迦利亞強調的是要百姓順服神的教誨 (六15;七8-14;八16)。
思想:
舊約的「節日」是要讓祂的子民暫時放下勞力的農作,享受神的豐盛。信徒在「聖日」以羣體敬拜方式來慶祝和記念神在歷史中的大能作為,試反思你如何認真的參與每個「聖日」,包括主日?
「你若不遵守法律,上帝必厭惡你的禱告」(箴廿八9,現中)。求聖靈指教引導,使你能遵守上帝的律法,以致你的禱告蒙上帝悅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