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 事奉的动力 就是回报主的恩情
叶松茂

经文:路加福音 15:18-24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于是他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拥抱着他,连连亲他。 儿子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父亲却吩咐仆人:『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来吃喝庆祝;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他们就开始庆祝。

事奉的动力就是回报主的恩情。我再说一次,我们事奉,不为其他原因,就是为了回报上主深不可测的厚恩。

浪子回头的比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父亲见到小儿子回家,向他表达接纳和欢迎时,显露出那种夸张的怜爱和毫无隐藏的欢悦。首先是父亲的主动性,原来在东方人的文化,一定是晚辈做主动,回家就应该去家中大厅,主动去探望父亲,向他问安。但这个比喻却反过来,年纪老迈的父亲远远看见小儿子,动了慈心,居然不顾传统的礼节,也忘记了自己的体能,跑去接纳儿子。其次是他表达接纳的方式,拥抱、亲嘴,还要连连亲嘴。上下文都在暗示小儿子全身骯脏,沾满猪屎,但父亲却毫不在乎,把他拥抱,亲嘴。

这个比喻是经过精心铺排的,把小儿子向父亲道歉的话夹在父亲两段接纳的表态正中间:前段是跑去拥抱,后段是吩咐仆人安排小儿子的衣物。这个铺排突显了两个事实:第一、父亲在小儿子还没有开口认错道歉时已经接纳了他。父亲需要的只是小儿子的回转,愿意回家。第二、小儿子精心策划的台词,没有机会全部讲完,他讲到一半,就被父亲打断了,岔开话题。为什么要打断他呢?是要确保小儿子没有机会讲下半句:「把我当作一个雇工」。言下之意极其明显,就是完全没有意思把他当成雇工,而是百分之一百重新接纳他作儿子。

浪子英文叫prodigal son,而美国著名牧者Tim Keller写了一本书,叫 Prodigal God,意谓上帝比起浪子,其实同样挥霍,同样豪奢,只是浪子是花钱在自己身上,而父亲是豪奢地把他的怜爱倾倒在小儿子身上。先是换掉小儿子一身烂臭的衣物,换过上好的袍子,名贵的戒指(我猜测是十卡的钻石)、还有是鞋子(古代穷人没有鞋子穿)。然后是大排筵席,亲朋满座,公开表态欢迎小儿子归来,让他在社群中重新恢复正常的位置,不会再被非议和歧视。

比喻中特别提到「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所谓肥牛犊,NIV 用 “fattened calf”,即不是随便一只比较肥美的牛,而是分开饲养,特别优待培育的一头牛。那是头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牛,确保脂肪充足,肉质鲜美,入口即溶,我猜想有点像日本的A5和牛,传闻还有专人每天为和牛按摩。而且这种刻意养肥的上等靓牛,只此一只,所以说「那」头肥牛犊。因为只有一只,长期饲养,就更显尊贵,原意就是在特别重要的宴会才会宰杀,可能是父亲七十大寿的晚宴吧? 也可能是父亲退休,大儿子接掌家业的盛大宴会吧?! 大家要注意,大儿子怒气冲冲,不肯参加这场宴会,针对的主要原因就是宰了这头牛:「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由此可知这头牛在众人心中的份量,非同小可。

整个比喻不断提醒我们,天父在我们最不配的时候,只要我们愿意回转归向祂,祂的恩典、怜爱、接纳,是毫无保留、上倾下流、主动的倾出。

为什么我们要事奉呢?答案显而易见,就是面对上帝这样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只能透过事奉,祝福其他人,略略回报上帝的深恩。

思想:

现在请你闭上双眼,回想你过去人生的道路上,其中一次上帝怜爱你的时刻。好好细味一下那个时刻,上帝的恩情之滋味。

再转回去想一想,你可以如何回报上主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