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 勇士基甸(十二)
黎永明博士

士8:26~27│《環球聖經譯本》

26基甸所要的金耳環,共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還有米甸王身上的月牙圈、耳墜和紫紅色的衣袍,以及他們駱駝頸項上的鏈子。

27基甸用這些金子做了一個以弗得,安置在俄弗拉他的城中;後來以色列眾人都在那裏像娼妓那樣跟從這以弗得,這以弗得就使基甸和他全家陷入羅網。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基甸為何要做以弗得?他對以色列人說:「我自己不統治你們,我的子孫也不統治你們,統治你們的是耶和華。」(8:23)。耶和華怎樣統治以色列人?

以弗得是祭司用來求問耶和華的工具。聖經也記載大衛兩次藉着祭司用以弗得來求問耶和華(撒上23:9~12,30:7~8)。基甸將以弗得安置在故鄉俄弗拉他的城中,以色列人如果要求問神的旨意,讓神統治,就會到基甸的故鄉。因為基甸的父親是當地宗教事務負責人,執行求問事宜的不是祭司,而是基甸的家族。換言之,基甸是用宗教來鞏固政治實力。

再者,作者描述基甸做以弗得,使人想起金牛犢事件,這兩件事相同之處如下:

一、領袖要求同胞將金耳環給他:基甸對他們說:「我有一個要求:請把你們各人奪得的耳環給我。」(士8:24a)亞倫對他們說:「把你們妻子和兒女戴在耳上的金環摘下來,送來給我。」(出32:2)

二、物料來自敵人:基甸的金耳環來自以實瑪利人(士8:24),亞倫的金器來自埃及人(出12:35)。

三、將製成品與耶和華連上關係:基甸做的以弗得是求問耶和華的工具,亞倫做金牛犢後,對以色列人說:「這就是你們的神,就是把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那位」(出32:4)。

四、事件性質相同:士師記描述後來以色列眾人都在那裏像娼妓那樣跟從這以弗得(士8:27),出埃及記描述以色列人跪拜牛像(出32:8、35)。兩者同是拜偶像。

基甸做以弗得,從道德角度來看,他表裏不一;從敬拜角度來看,他假借神的名來鞏固政治實力,其實是利用神、敬拜自己。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基甸被神大用拯救了同胞,又因他做以弗得使同胞拜偶像。成也基甸,敗也基甸;一個人的功過應怎樣判斷?

二、有人利用信仰來肥己,你遇過這樣的人嗎?怎樣警惕自己不退步至這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