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親近神」系列九、聖靈的潔淨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親近神」系列。今天的題目是「聖靈的潔淨」。

在今次的節目中,我們查考羅馬書8章1至14節。請聽我讀出這段經文:

1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2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裏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3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4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5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6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7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8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9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裏,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10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11然而,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裏,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們心裏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着。13你們若順從肉體活着,必要死;若靠着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着。14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個系列的節目中,我們一直討論經歷神是什麼意思。我們來到羅馬書第8章,我們在這幾個節目中都查考這一章經文,它也許是聖經中談到聖靈和聖靈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章經文。

歸根究柢,在基督信仰來說,除非你真正經歷神,否則你無法成為基督徒,因為正如我們一次又一次在這段經文中看到,要成為基督徒,必須要有聖靈住在裏面。不只是得到聖靈的幫助,不只是受到聖靈的啟發或光照,而是有聖靈住在裏面。我們一次又一次讀到:「……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住在你們心裏……」

這就是成為基督徒的意思。這遠遠超乎只是遵從一套規則,或心裏認同一套信念,而是真正與神有屬靈的相交,因為聖靈臨在,永遠住在你裏面,聖靈在你裏面住下來。

因此,是聖靈使我們與神建立關係。我們查考羅馬書第8章,因為我們想知道……如何在我們的生命裏增加屬靈的動力?如何提升這些動力?如何增強這些動力?

我的妻子和我在神學院相識。我們是透過一位共同的朋友而結識,我們同一時期進入神學院,並且在第一個課程中發現我們是同班同學。這是於1975年秋季在波士頓的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Seminary)發生的事情。

我們的老師是李察‧洛夫萊斯,他剛剛開始教授初次任職的一個課程,他稱課程為「聖靈動力學」。你知道那些希臘文教授都喜歡把希臘文變為聽起來像專門術語的詞語。「聖靈動力學」的意思是聖靈所帶來的動力,即是屬靈的動力。

從那個課程衍生了一本書,名為《屬靈生命的動力》(Dynamics of Spiritual Life)。這本書對我和妻子都產生極大的影響。我是指這本書改變了我們的一生。在同一時期,我讀了一本由著名神學家和作家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寫的書,那書講解羅馬書第五至八章,尤其是羅馬書第八章,他以一種與李察‧洛夫萊斯如出一轍的方法去進行分析。約翰‧斯托得說,基本上有兩種屬靈動力,有兩種基本的動力。只要這兩種動力產生,你便藉着聖靈經歷神。

在同一時間,我讀了一本又長又艱深的書,我想那本書是三百多年前寫成的。整本書都是根據羅馬書8章13節寫的。經文說:「……若靠着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着。」我讀了那本書。它是英國著名神學家約翰‧歐文(John Owen)在十六世紀五十年代寫的,名叫》《論克制罪慾》(The Mortification of Sin)。我認為那本書簡直在那時候拯救了我的生命。

這一切都是在同一時間發生,因此,羅馬書第八章和屬靈生命的動力對我來說都變得非常重要。我曾在講道中講解這兩種動力。

我們曾為教會的小組組長、事工組長舉行訓練班。他們聚在一起接受培訓,團契相交,並且互相支持、守望。當我們第一次開始那個聚會時,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撰寫一篇題為「屬靈生命動力」的文章,那就是根據這段經文而論述的兩種基本動力。

最後,有人把它發展成一篇論文,還有一本小小的手冊。

在教會歷史裏,總有些時候,有人能夠在屬靈上把教會喚醒過來。很多時候,這稱為「復興」。在世界各地,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世紀,都有這些重大的復興時刻。我偶爾會講述這方面的信息。例如在1850年代後期……1857至1859年,在英國和美國便有大復興。

在美國紐約市,許多年前在一個為期八個月的統計裏,紐約市人口中大約有八分之一的人悔改並加入教會(換句話說,約佔人口的百分之十二)。有很多人湧入教會。在同一時期,北愛爾蘭各個郡裏約有三十萬人,其中有十萬人在大約兩三年間成為基督徒。

這是復興時期,當你在那個時期步入教會,你知道屬靈的動力高漲。你感到那種活力。你感到那種實況。你如何達至那個地步呢?這是問題所在。當中有各種不同的方式……

第一,你怎樣在自己的生活中或教會的生活中,建立屬靈的實況?在大城市裏,我發現這是相當常見的。教會開始說:「我們需要活力。我們的崇拜聚會沒有趣味。我們的會友正在減少。我們正在靠以往的奉獻度日。我們怎麼辦呢?」你知不知道通常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他們說:「我們需要使我們的崇拜聚會生氣勃勃,因此讓我們微笑吧。讓我們採用吉他伴奏,而不是用管風琴伴奏。讓我們唱讚美的詩歌。」

人們也採取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增強屬靈的生命力,,這種方式強調的是神蹟奇事……他們說:「嗯,如果你真的想得着屬靈的動力、屬靈的生命,那麼,你需要着重神蹟奇事,以及神的大能作為和醫治等等。」在此重申,我們並非反對神的醫治。

我們絕對不會反對人們透過抹油、按手、禱告求神醫治。那完全是誤解。那麼,要訣是什麼呢?

第二,一些基本動力提升時,能在個人生活或群體生活裏提升屬靈的動力,那些動力究竟是什麼?答案可以在這段經文中找到,但事實上在整本新約聖經裏都可以找到。讓我給你讀出約翰‧斯托得多年前在他對羅馬書第八章的註釋裏的一段陳述,會對你大有幫助。

約翰‧斯托得說,當你讀羅馬書第八章、歌羅西書第三章、加拉太書第五章、以弗所書、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等經文的時候……在整本新約聖經裏,每當保羅或書卷作者試圖給你描述,不只是成為基督徒,也要過基督徒的生活;不只是領受聖靈,也要在聖靈裏成長和行事,究竟是什麼意思的時候……正如羅馬書8章4節所說,我們必須隨從聖靈,遵照聖靈行事。你怎樣可以做得到呢?

約翰‧斯托得說,正如第4節所說,我們若要遵照聖靈行事,就必須經過兩個過程。在神學上,這兩個過程稱為克制和渴望,這兩個詞語一方面表達我們對罪的正確態度,另一方面表達我們對聖靈的正確態度。我們必須治死身體的惡行,這就是克制;我們的心思也必須專注於聖靈的事,這就是渴望。他說克制和渴望都是要加上去的,然後要恆久地、不停地維持。

事實上,我想在此向你們說明,克制和渴望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能只做其中一樣。你感到它們不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而是把一個活塞向下按和向上拉的那種衝力。它近乎一枚硬幣的兩面。把活塞向上拉的時候,那種衝力在空氣和燃料的混合物中把活塞拉動,並因為所形成的壓力而可以產生點燃作用。

在柴油發動機中,當你有了柴油,你甚至不需要一個火花塞。向上拉那個活塞時,會產生一種壓力,並且引發一種爆炸力。那種爆炸力把活塞推下去,從而產生力量。汽車就是如此推動的。

同樣道理,克制和渴望並不是你所產生的兩件不同的東西,它們像一輛飛機的兩翼。它們像活塞的兩股衝力,彼此互相增強,互相加深。這是兩股屬靈的動力。克制是將舊的本性治死,渴望是把你的心思意念專注於基督的救恩上。

這是什麼意思?首先,讓我表明我將要告訴你的,不單可以從羅馬書第八章找到。我提到這一點,因為我正在向你展示的重要觀念,是我多年來從許多良好的教導和美好的人那裏學到的。

當你讀羅馬書第八章、歌羅西書第三章、加拉太書第五章的時候,你會看到這兩件同樣的事。例如,歌羅西書第三章說:「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當基督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

這是第1至4節,到了第5節,保羅說:「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像我們這裏讀到的羅馬書第八章,你在第5節看到:「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體貼」是指渴求、熱切追求〕。」另一方面,第13節說:「……靠着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所說的都是同樣的事。

看看希伯來書第十二章。希伯來書第十二章一開始便告訴你兩件事情。經文一次又一次以簡易扼要的方式提到這一點。你知道希伯來書第十二章一開始說什麼嗎?經文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又說:「……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那裏再次同時提到「定睛耶穌,除掉罪惡」這兩件事情。

你也可以翻到加拉太書第五章,那裏說的是同樣的事。加拉太書5章17節說:「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這就是背後的整個概念了。經文一次又一次提到這些事情。

你要非常仔細地察看。我必須告訴你,這完全不是指要做很多好事,並且停止做壞事。這不是經文所說的。經文所說的比這更加意義深遠得多,更加深入得多。

仰望耶穌、體貼聖靈的事、思念上面的事、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所指的都是同樣的事。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這是加拉太書第五章所說的。治死和克制身體的惡行,這是羅馬書8章13節所說的。還有其他經文。放下各樣的重擔、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所指的都是同樣的事。哪是什麼呢?

首先,它們幾乎總是按照以下這個次序的。事實上,我以往教導這一點的時候,總是以相反的次序說明出來。所以我今次會嘗試改正一下。像往常一樣,首先是「定睛仰望」或「思念」。順便一提,在希臘文中,解作「心思」那個字會很容易翻譯為「內心」,因為聖經並沒有區分「內心」和「心思」。心思和內心實質上是相同的。「校正你的內心,你的最深處,以及你最重大、最優先的順序……」這是經文所說的。

思念上面的事。思念聖靈的事。這是第一點。這是第一件事。哪是什麼呢?嗯,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16章14節說,當聖靈降臨的時候,聖靈的工作是:「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

在上次節目中,當我們談到聖靈的工作時,我讀出著名基督教神學家巴刻(J.I. Packer)關於這方面的一段文章,他的論點是:「…〔神的〕靈是……神聖的」。這是根據巴刻所說的。聖靈是「……〔神聖〕的媒人……」聖靈的工作是使你愛上耶穌。

聖靈的工作是使你領會一些概念,就是耶穌告訴你的事情,以及你所知道的事情,例如贖罪(耶穌為你受死)、得神兒女的名分(我們藉着耶穌蒙收納進入神的家裏)和稱義(在耶穌裏,我們是義的;我們在神的眼中是義的)……這些全是概念。

首先……聖靈的工作是什麼?使你領悟那些概念。你知不知道榮耀是什麼意思呢?在聖經中,尤其是希伯來文聖經,譯作「榮耀」的那個希伯來文,意思是重量。耶穌說「聖靈的工作是要榮耀我」,這句話意味着你要接納那些概念,並且用那些概念來猛擊你,向你顯出它們的意義,向你顯出它們的分量,並且向你顯出它們的能力,使那些概念成為打擾你、激發你並把你提升的東西,藉此推動你。

第二,聖靈向你展示什麼?歌羅西書說得很好。歌羅西書說,你必須不斷地看到,你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其實羅馬書第八章也是這樣說的。再次看看這段經文。第5節說:「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聖靈想向我們展示什麼?這可以在第1至4節裏找到。

經文指出你要把你的心思放在那裏。你必須祈求、渴慕和尋求聖靈的幫助去察看經文,直至你看到那是充滿榮耀的。這是得着屬靈動力的第一步。不是單單說:「嗯,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把規則指示我。我必須做什麼?」啊!不是這樣。你要把你的心思放在聖靈所渴求的事上。

讓我們再看看第1至4節。具體來說,我想讓你看到,在第1至4節神的靈正與你爭論。向你宣稱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並證明那個宣稱是正確的。那個宣稱是什麼?就是:「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

聖經不是說:「有時就不定罪了,例如當你表現得很好時,當你在禱告時,你就不被定罪了,但是你若犯罪,你便回到被定罪的狀態。然後,你必須懇求神寬恕。之後,你便不被定罪了。 」

聖經不是這麼說。聖經不是說:「現在就不定罪了。」「現在就不定罪了」的意思是「由你成為基督徒的那一刻開始……」「從現在開始」正是它的意思。聖經不是說,除非你犯罪,否則定罪暫且擱下。聖經說的是:「對基督徒來說,現在不再定罪了。」定罪不再存在了。沒有定罪了。

二十世紀英國福音信仰運動的領袖鍾馬田(David Martyn Lloyd-Jones)曾註解羅馬書第八章。鍾馬田絕不是那種樂觀、花言巧語的傳道人。他不是常常談到愛,然而他說:「你知不知道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這段經文的意思是,假若你是基督徒,你總不要讓自己感到被定罪。你總不要以為自己被定罪了。你總不要把自己當作已被定罪了。」這就是總體概念。「你總不要把自己當作已被定罪了。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就不被定罪。」

因此,保羅在歌羅西書第三章說,你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念上面的事……嗯,上面有什麼事呢?保羅說:「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這是什麼意思呢?聖經要說的是:「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這是一句令人驚訝的陳述。

這節經文是說,當神看着你的時候,祂看見基督。舉例說,這意味着神看你,猶如你已為自己的罪死了;你已為一切的罪付上贖價。神看你,猶如你已復活。神看你,猶如你已做了耶穌所作的一切。耶穌在臨死前,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蘇格蘭一位牧師就這節經文寫了一篇經典的講章,他說耶穌不是對神說:「你已離棄我。」

耶穌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耶穌其實是對神說:「雖然你已離棄我,你仍然是我的神。」耶穌緊緊握着那個約,祂繼續禱告,祂繼續把手伸向人群。祂並非只是說:「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祂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這加強了那份愛和情感。那位牧師說,耶穌不只是一位垂死的救主;祂是一位坐言起行的救主。祂來到世上,不只是為了擔當我們需要承受的一切苦難。祂來,是要在我們需要順服的一切事上祂都順服。

世上從沒有如此順服的行動。從沒有人從地獄裏順服神。從沒有人像耶穌那樣在十字架上受死、被送到地獄去,被神完全離棄。從沒有人在地獄裏有一段安靜的時間,耶穌卻經歷這時刻。從沒有人如此研讀聖經,耶穌在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的時候,引用了詩篇第二十二篇。從沒有人從地獄裏發出禱告。從沒有人這樣做過。從沒有人如此順服。從沒有人在順服的時候被神擊打,然後繼續順服下去。

神只會拒絕那些拒絕祂的人。神從來沒有拒絕那些順服祂的人。從來沒有。從沒有人受到神如此對待,然而即使被送到地獄去,耶穌仍然順服。「雖然你詛咒我,我仍讚美你。」哥林多後書5章21節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那是指在十字架上,神看耶穌如同罪人一樣。

你看見嗎?神看耶穌猶如祂已做了我們該做的一切,因此當你相信耶穌的時候,神可以看你如同你已做了耶穌所做的一切。這就是歌羅西書3章2至3節的意思。經文說:「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你就是這樣。神看你猶如你已做了耶穌所做的一切。這就是經文的意思:「聖靈渴望你知道,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為什麼?「……你若是在基督耶穌裏,就不定罪了。」

經文說:「在基督耶穌裏。」「在裏面」是指一種法律上的團結一致。「你在基督耶穌裏。」這是一個地位。這是指神看你,如同你從地獄裏順服,如同你已經做了從未有人做過最偉大的事,如同你已做了耶穌所作的事……耶穌不只是為你受死。祂不只是受死,受盡你本該承受的一切。祂也順服你本該順服的一切。這意味着你不只是獲得赦免……

當你接受基督的時候,你不但得到基督所承受那消極的部分,也得到祂所成就那積極的部分。你不但得到耶穌受苦所帶給你的好處,也得到祂順服所帶給你的好處。如果你相信「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那怎會被定罪呢?你可以做什麼使你失去神的赦免呢?

然後在第3節,你看到這個論據的證據。經文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你明白這是什麼回事嗎?當耶穌被獻作贖罪祭的時候,祂被定罪。你看到兩者是並列的嗎?你不被定罪,因為耶穌已被定罪了。

這就是證據。親愛的聽眾朋友,也許有人會說:「你說得太極端了!你不能說無論我做了什麼,當我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我過去、現在和將來所有的罪都一筆勾銷。沒有什麼可以定我的罪。我蒙接納,彷彿我已順服了,彷彿我曾下到地獄,在那裏仍然順服,如基督那樣全然順服神。你說得太極端了。你不能這麼說。太極端了!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如此相信,有什麼動力使我去過良善的生活?」

你不只是與我爭論。你正在與福音爭論。聖靈想你明白福音。聖靈想你明白這一點。你知不知道聖靈怎樣證明這一點?「耶穌已被定罪,所以你不會被定罪。」這意味着,要麼耶穌為你的罪而被定罪,使你不被定罪;要麼你會因你的罪而被定罪,耶穌卻不被定罪;但兩者不能同時發生。你明白嗎?

如果耶穌為你的罪而被定罪,你的罪總不會使你被定罪,因為若是這樣,神便得到雙重的贖價了。只有其中一個情況被接納。如果耶穌為你的罪而被定罪,並且你相信祂,那麼,把你的心思放在那裏。若有人說:「我不能相信這說法。太極端了!」那麼,你還沒有學到渴望。你還沒有學到「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是什麼意思 。

不但在歌羅西書、羅馬書和加拉太書是這樣,甚至在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經文說:「當放下各樣的重擔」這句話之後,便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你若不知道自己在基督裏的身分,你在克制方面便糟糕了。我們不詳細討論這方面,我只能說,如果你不明白渴望,便不明白克制。克制是指治死身體的惡行。人們常犯兩個主要的錯誤,因為他們看不到克制與渴望的關係。

人們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認為克制只是讓自己的心思與罪惡行為相反。換句話說,你以為只是說:「不。」坦白說,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如果你想對準某人的嘴巴揍一拳,但你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這是罪,這是不合法的,於是你只是說:「不。」那一刻如果你不能靠聖靈來克制自己的心,你只能夠說:「我不想被關進監牢裏。」跟着把你的拳頭塞入口袋裏,然後走開。

這不是克制,但也沒關係。這不是克制。克制不是這樣的。渴望和克制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一方面,渴望的意思是,除非你明白自己在基督裏的身分,除非你的良知和你的心獲得那種情感上的支持,以及那種建構,否則你無法承認自己最壞的一面。

換句話說,有一種認罪悔改、自我檢討和潔淨自己,純粹是因為害怕懲罰而產生的,那些人認為「除非我為此做一些事情,否則神將會離棄我。」

有另一種悔改、克制和潔淨自己,就是當你說:「神永遠不會離棄我,看看祂做了什麼,使祂永遠不會定我的罪。我渴望更像祂。」有一個保障。你可以面對自己,你可以面對你的罪,你可以面對你所做的事,你可以承認它們。因為當你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就不再像以往沒有渴望時那樣一片死寂。現在你的動機改變了。那確保你「不被定罪」的東西,現在使你知罪。

你說:「我怎能這樣對待為我成就此事的人呢?」當那帶給你保證的東西使你知罪時,那種知罪其實是十分甜蜜的。它在某方面帶來傷害,但你其實是對自己說:「我不能如此對待永遠不會離棄我的那一位。我要作出改變。我要順服。我要放下這一切。我要離棄這罪。」

這樣做不會使你感到可怕;只會使你感覺良好。有一種渴望令你產生克制。謹記:悔改和克制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出於愛。

第二,不只是注視表面的行為,而是着眼於罪的成因是什麼。在某意義上說,這是基本要點。渴望和克制是這樣相輔相成的。聖經再三告訴我們,我們犯罪,通常不僅是因為我們一般都是壞人。如果你仔細察看,你會看到沒有人會均勻地違背十誡。我們沒有十誡,也不是每天違背十誡三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比別人更難以遵守某些誡命。

有些人不說謊。他們都說實話,卻常犯姦淫。有些人能抵擋性方面的試探,卻十分貪婪。每一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違反不同的誡命。為什麼?

你知道肉體或罪性是什麼嗎?它是一個半完好無缺的慾望系統。你裏面有一個慾望系統,稱為「肉體」,也有一個系統是聖靈的渴望。舊的慾望系統說:「唯一讓你逃脫被定罪的方法,就是你要得到這東西,或得到那東西。」

換句話說,肉體是舊人的方式 ,它說:「你若擁有這東西,你若擁有那東西,便可以救自己。」那個慾望,那個半完好無缺的動機結構仍然在你裏面。治死肉體的私慾是什麼意思?你必須看看。為什麼你會受試探?為什麼你會撒謊?察看自己的內心。為什麼你受驅使那樣做?為什麼你會憂慮?為什麼你會害怕?只是說:「不要受試探。不要那樣做!不要撒謊!不要打人!不要這樣做,不要違反誡命。」實在是不夠的。

這麼說是不夠的。你必須察看自己的內心,並且問:「為什麼?」答案就是:你以為如果你得不到這東西或得不到那東西,如果你沒有避免犯這事或沒有避免犯那事,你就會被定罪。換句話說,肉體是你內心有部分不相信「不會被定罪」。

保羅在歌羅西書第三章說:「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基督是你的生命,不要思念地上的事。這是非常簡單的。你想知道怎麼做得到嗎?你同時要既渴望又克制。當你感到恐慌時,你說:「我該怎樣面對這事?」當你正陷於向試探讓步、受驅使去做一些事,或在某方面正墮入試探中,你不想這樣做的時候……你說什麼?

你說:「除了耶穌以外,我的人生還為別的東西而活。唯有耶穌能拯救我,使我不被定罪,我卻以為還有別的東西可以救我,使我不被定罪。」你要望着那東西,說:「你不是我的生命。你不是我的拯救。你不能救我脫離被定罪。」當中有些話聽來很熟悉。難道不是嗎?這對於我對新約聖經的理解是攸關重要的,也對我的事奉影響深遠。

有一種克制只是嘗試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已。有一種悔改只是自我鞭策而已。有一種渴望只是說「神愛每一個人。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評價!」

但福音說,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當你思念這個事實時,當你活出這個事實時,所帶來的悔改使人察看內心深處、除去舊有的罪性,那罪性不相信「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那罪性恨惡這說法。

你知道嗎?當你看見中國的黃山時,你知道它不是人所能設計出來的。當你看見大西洋時,你知道沒有人能把它填滿。當你看見全世界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或北美洲的洛磯山脈時,你知道沒有人可以把它們升起。當你聽到福音時,你知道它是從神而來的。沒有人能把福音想出來。我們一同禱告!

主啊,當聖靈引導我們去渴望和克制的時候,求祢叫我們越發成長,越發經歷祢的實在,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的生命中越發經歷聖靈的能力。我們知道神的靈確實賜給我們權柄、勇氣、力量,以及我們渴望從聖靈獲得的一切,但它們都是次要的。它們全都是結果。它們全都是果子。它們全都是副產品。

天父啊,求祢藉着祢的靈,向我們顯出祢兒子耶穌基督的榮耀,以及我們在基督裏的身分,直至我們能走出去,進入世界裏,而且能夠進入自己的心裏,藉着那種極大的信心,變得越來越像祢的兒子,治死身體的惡行,越發活出義的生命。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