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親近神」系列五、憂傷的操練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親近神」系列。今天的題目是「憂傷的操練」。

在今個節目中,我們查考詩篇第11篇。這是一篇簡短而甜蜜的詩篇。這是其中一篇不太著名的詩篇。請聽我讀出經文:

1我是投靠耶和華;

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2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

要在暗中射那心裏正直的人。

3根基若毀壞,

義人還能做甚麼呢?

4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裏;

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

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5耶和華試驗義人;

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裏恨惡。

6他要向惡人密布網羅;

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分。

7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

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

這是神的話語。

在最近一連串的節目中,我們查考了幾篇詩篇,我們的主題是人經歷神的實際原則。我們看過渴想的操練,就是如何在禱告中經歷神。我們也看過作決定的操練,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種選擇中,如何經歷神的同在和引導。在今天的節目裏,我們討論「憂傷的操練」。題目是:「你如何在苦惱、憂傷和困難中經歷神?」

聖經裏有許多關於苦難的經文。你可能常常聽到我說:「我們將要查考的經文,是聖經中論到這個題目的其中一段經典經文,也是其中一段最重要和最豐富的經文。」在今個節目裏,我們查考的經文也是一樣。我喜愛詩篇第11篇,因為這篇詩篇對我很有用處。

我喜歡這詩篇,因為它雖然只是一篇詩,你卻可以在詩中找到如何處理困境的原則,與你從整本聖經所找到的原則一樣。只要檢視一下這篇詩篇,並且思考和反省一下,你不僅可以在這裏看到那些原則,你還開始察覺到,你若是能夠在這裏看到那些原則,你在整本聖經也可以看到它們,幾乎在聖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看到那些原則。

讓我們來看看這篇詩篇。這篇詩篇十分簡短,讓我可以用我喜歡的方式去逐節研讀。這是大衛的詩篇。在第1節,你看見典型的詩篇的特點,如果你嘗試理解一篇詩篇,認識這一點對你很有幫助。你要知道,從某種意義來說,許多詩篇寫得有點像報章上的文章。

你有沒有注意到,報章上的文章一開頭都有一句去概括整篇的內容?換句話說,第一句會告訴你文章中將要告訴你的一切事情。然後,文章的其餘部分只是把事件詳細闡述。這是因為作者想讓讀者馬上知道整件事情。他們想吸引讀者去讀。因此,第一句通常不僅是導言,一篇好的報章文章,第一句也是整篇文章的摘要。

詩篇經常也是這樣。詩篇11篇1節說:「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第1節是整篇詩篇的摘要。這詩篇的其餘部分只是詳細闡述而已。

第1節告訴我們,這詩篇是關於如何投靠神。當暴風來臨時,當大風吹起的時候,當困難臨到時,我怎能逃到神那裏去呢?我怎能往那裏去?第1至3節都是引述經文。這幾節經文是引文,因為有人正與大衛說話。一些可怕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並非完全確實知道那是什麼事情。第2節給我們提供一些的概念。因此,大多數釋經家都這樣推斷。

第2節說:「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裏正直的人。」這意象是非常生動的。從暗中發箭。這裏談到的是暗殺。大衛是一位君王。大多數釋經家都相信,這事件可能是在大衛早期的人生經歷中發生,當時因為掃羅王正在追殺大衛,大衛為了逃命而被迫進到曠野裏。

這事件也可能在大衛後期的人生經歷中發生,那時押沙龍或其他一些篡位者試圖奪取他的王位,已透過各種詭計,暗中傷害許多效忠於王的臣民,隨處都可能出現暗殺。但重要的是,一切事情都正在崩潰,社會也正在崩潰。人們不能相信任何人。那裏正出現無政府狀態。看見嗎?人們不能相信審判官。人們不能相信軍隊。人們怎麼辦呢?

因此,這可能是一個非常真實不過的情況,以色列的社會正在崩潰。大衛王所有的謀士和朋友來到,說:「沒有什麼可以做了。我們已召了軍隊來。我們怎知道軍隊是靠攏哪一方呢?我們若召這位將軍或那位副官到來,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支持哪一方。我們不能往審判官那裏。我們不能往長老那裏。我們不知道誰站在我們這一邊。

每樣事情都正在分崩離析。」而且,有趣的是,第1節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看看另一篇更著名的詩篇,那就是詩篇第121篇。第1節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許多釋經家說,這聽起來像是說:「我正在向山舉目,尋求幫助,神會給我幫助。」但實際上,在那節經文裏發生的事情,也同樣在這節經文中發生。「往山那裏去。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希望了。一切事情都正在崩潰。像鳥一樣飛往山去。獲得一個安全之所。找一個洞穴,走進裏面吧!」你看見嗎? 「逃往小山去,逃往高山去。」

在這裏發生的事情,同樣在詩篇第121篇發生。大衛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因此,正在這裏發生的事情是謀士們都在說:「逃走吧!沒有希望了。你將會被殺害。一切事情都正在崩潰。在第3節,我們聽到絕望的聲音。經文說:「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甚麼呢?」

這是絕望的聲音:「根基若毀壞。」正如我們所說,儘管我們不能確實和具體地知道這究竟是什麼事件,但在大衛的一生中,這可能是一些歷史上有記載而我們又知道的事情,或可能是甚至歷史也沒有記載的其他事件。聖經歷史是精挑細選的,沒有把每件事情都告訴我們。但無論如何,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公民社會的根基已經崩潰了。

你若是大衛的謀士,你若是一位首相或一位參謀,公民社會的根基一旦崩潰,你的一生也會盡毀。我最喜歡的釋經家德里克‧基納德(Derek Kidner),是一位希伯來文學者,他寫了幾本關於詩篇的書,我可能全都讀過。自從我在多年前得到這套釋經書之後,我一直不斷地研讀它們。我從沒有停止使用這套釋經書。在我大半生之中,幾乎每個月都會用上它們。這些書實在好極了。

德里克‧基納德說,這節經文真正要說的是:「你一生的根基正在崩潰。你是為作王而活,但你不能保住王位。我們是為作你的謀士而活,但我們不能成為謀士。因此,做任何事情又有什麼用呢?」看到嗎?「義人能做什麼?那樣做有什麼用呢?沒有什麼可做的。沒有什麼可做的。沒有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有什麼用呢?」德里克‧基納德說,當你讀到這一節經文,你坐下來打開你的聖經,讀到詩篇第11篇的時候,你可能不會知道我們剛才所說的。你不會立刻理解當時是處於無政府狀態,失去公民社會的狀態。你被第3節難倒了。

基納德說,也許因着神的心意,甚或出於作者的意圖,對於詩人或作者來說,事件的真實情況是模糊的,所以你的注意力不會轉移,你看到那個前提和情況,你能夠把它應用在你的生活中。這就是那個前提。這就是那個情況。正如基納德說:「這裏所說的就是,當你一生的根基正在崩潰,你不會想做任何事情。」

現在,讓我告訴你,這是一個怎樣的考驗。你如何知道你一生的根基是什麼?你如何知道你真正依靠的是什麼?你如何知道你的一生真正建基於什麼之上?就是當你再感覺不到人生有任何意義的時候,當你不想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當你說「一切事物又有何用?」的時候,當令人苦惱之事臨到,並且使你的根基受到威脅,這是你的根基真正動搖的時候,你甚至對生命也不再在乎了。

順便一提,關於婚姻的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當你結婚時,煩惱便臨到你們兩人身上。但你們是兩個不同的人,因此,當出現煩惱時,你會發覺一點。如果你已經結婚,你便會知道。當煩惱臨到時,夫妻兩人的反應各有不同。某種煩惱、某個問題將會臨到,其中一人充滿希望和力量,另一個人卻感到全然沮喪,完全精疲力竭。

那個沮喪的人會說:「有什麼用呢?」那個抱着希望的人會說:「嗯,我們可以這樣做,我們可以做得到,我們有這個解決方法,我們有那個解決方法。我們可以學習這個方法。」那個沮喪的人說:「做任何事又有何用?人生是灰暗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做任何事都沒有用。」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那個抱有希望和力量,還有許多點子的人,會表現得自命不凡。

你知道嗎?他會說類似的話:「嗯,親愛的,你知道你必須信靠主。」是那種喋喋不休地說虔誠話的樣子。另一方面,過了一個月後,或一年之後,有其他的煩惱打擊夫妻兩人,而且是同一樣的煩惱事,但今次情況完全不同了。那個已經耗盡的人,變得堅強和充滿希望,並且說:「你看,雖然這是艱難的,但我們可以做這一切事情。」另一個人卻變得沮喪,而且精疲力竭。他說:「這有何用?做任何事又有何用?我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

釋經家德里克‧基納德說:「你怎知道你的一生真正的根基是什麼?」就是當你說:「我做任何事又有何用?」的時候。只有生活中的苦惱事,才向你顯出你的本質是怎樣。除非苦難攻擊你,除非困難攻擊你,否則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生命建基於什麼之上。

你真的不知道你的人格源於什麼,除非那使你有動力的東西被摧毀了,否則你不知道是什麼令你作出行動,那東西開始減弱,它正受到威脅。然後,你發覺生命絕對變得灰暗,你不想做任何事。你可以隨意稱它。你可以稱它為「抑鬱症」,也許是這樣。你可能需要如此看待它。我不是說情況並非那樣。但是這種情況有一個屬靈的根源。

你的根基已被摧毀了。你說:「我做任何事又有何用?」因此,這是一個考驗。若沒有痛苦,你便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就是發生在那些謀士和大衛身邊的人身上的事情。在第1至 3節,我們看見他們的恐慌,他們的根基,並且每樣東西都在崩潰。「我不想做任何事情。我沒有希望了。我的人生正在崩潰。」

但是在第4至7節,大衛來到,你看見那些引述停止了。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第4至7節的氣氛與第1至3節截然不同。然而,大衛和他的朋友正在注視的,是同一件事情。可是,在第4至7節裏,大衛帶來一種全新的觀點。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觀點。大衛說:

4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裏;

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

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5耶和華試驗義人;

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裏恨惡。

這裏發生了什麼事?大衛正在告訴我們如何投靠神。第1節說:「我是投靠耶和華」。大衛這句話與第1節的下半部,以及第2和第3節形成對比。在第4至7節,他展示如何做得到。他指出你怎樣不必逃到山上,怎樣使神成為你的山。大衛也向你表明你怎樣可以站立得穩。

我們會談到四件事情。首先,你必須知道誰在掌管世界。這是第一件事。第3節說:「根基正被毀壞。」第4節說:「不,它們沒有毀壞。耶和華在祂的聖殿裏。」不只是「耶和華在祂的聖殿裏」。

當我說「聖殿」的時候,你立刻會想到:「你是指地上的聖殿嗎?」不。「神是坐在天上的寶座上。」看見這個對比嗎?神不是在逃難。神沒有瓦解。神沒有崩潰。神正坐着。神正在祂的居所中。神是堅定的。大衛要說的是:「無論每件事情看來是多麼糟糕,你必須謹記的第一件事,就是神沒有改變。神正在掌王權。」

關於這方面的歷史例子,我認為最有趣和最著名的,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菲利普‧墨蘭頓(Philipp Melanchthon)的故事。你偶爾會聽到我引用馬丁‧路德這句名言。但是詩篇第11篇可以是與路德和墨蘭頓有關的。他們是誰?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當中有許多人會認識馬丁‧路德是掀起宗教改革的人,也是宗教改革的領袖。

在十六世紀,馬丁‧路德脫離羅馬天主教,建立一個全新的教會。當然,那是一件極之危險的工作,他一直冒着生命危險,面對各種各樣的陰謀,這確實是非常關鍵的歷史時期。

馬丁‧路德的副手是菲利普‧墨蘭頓,他是路德的得力助手。但是菲利普‧墨蘭頓是一個常杞人憂天的人。他在某些方面比路德更聰明。他更像是一個學者。路德的言詞斬釘截鐵,墨蘭頓的說話方式卻是巧妙和謹慎。但墨蘭頓是一個常杞人憂天的人。

當你讀到這幾節經文時,若對一些歷史事蹟有所認識,會很有幫助。我很喜歡這兩位人物,第1至3節所描述的,就是墨蘭頓;而第4節所描述的,就是路德。因為這裏所講述的,與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事情相關。墨蘭頓會跑來,說:「啊,我的天哪!你們將會被拘捕。那麼,整個運動會怎麼樣?一切都正在崩潰了!」

每當墨蘭頓這樣失儀的時候,路德通常會對他說:「讓菲利普停止統治這個世界吧!」你不能說出比這更高深的話了,這正是大衛在此對他的朋友所說的話。讓我把它套用在我們身上。如果你感到恐慌,你會做什麼?你其實是說,要麼神是一個壞蛋,因為祂讓這些事情如此發生,要麼沒有人正在為這個宇宙掌舵。

要麼神是個壞蛋,要麼沒有人在掌舵。就像一輛車正在開行,但沒有人在車上駕駛。看看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根基已被毀壞了。墨蘭頓說:「路德,如果你被拘捕,那麼,整個運動都完了。我們夢寐以求、合符聖經的基督信仰,還有純淨的福音,一切的事情都完了。」你知不知道路德說什麼?路德說了什麼呢?他說:「讓菲利普停止統治這個世界吧!」

路德這樣說。你感到恐懼。這表明一個前提。如果你說,要麼「神是個壞蛋」,要麼「神沒有掌管一切」的話,那個前提就是:「我是這個宇宙的合法主人。我確切知道事物必須如何運作。」檢視你的前提和你的假設,總是好的。每一個結論都是從一個假設開始。你若作出結論,說神是一個壞蛋,或說神沒有掌管一切,那麼,這是假設你確切知道事物必要如何運作。你說:「我在我的聖殿裏,根基正被毀壞。」

嗯,當然是這樣。如果你在聖殿裏,如果你坐在宇宙的寶座上,那麼,情況當然是這樣。馬丁‧路德說:「實在要謹記。看看各樣事物都似乎正在崩潰。看看各樣事物都正在瓦解。如果神是在聖殿裏,情況會怎樣?神還會在別處嗎?如果神是在祂天上的寶座上,情況會怎樣?如果有一位神,祂必是在祂天上的寶座上。如果有一位神,那麼,祂所知道的,必定比你多。

假如你說:『不,不,不。神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那麼,你沒有一位比你聰明的神。那樣的神有什麼好?」你明白嗎?如果那位神所知道的不比你多,「那樣的神有什麼好?」不但如此,你其實是說根本沒有神。如果沒有神,你為什麼仍會不高興呢?因為那就是事情運作的方式。一切都是出於偶然。你為什麼因不公平的事而大發雷霆?誰能判斷什麼是不公平的呢?

你不能兩者兼得。你明白嗎?要麼沒有神,那麼,你甚至沒有理由對不公平的事感到沮喪或失望;要麼有一位神,那麼,祂所知道的比你多。祂正在掌管一切。你感到恐懼,通常是因為你的前提是以自己為這個世界的統治者。你認為你知道什麼是最好。你認為即使你不是真正的王,你仍是合法的王。你認為你是合法的君王。馬丁‧路德說:「讓菲利普停止統治這個世界吧!」你看見嗎?「根基正被破壞!」「神在寶座上。」你常說的第一件事。你常做的第一件事。看看這是何等基本的事情?這是多麼的基本。

其次,我們看到的第二件事情是,所有災難其實都是考驗。第一件事情是,如果你想投靠神,你必須說:「看,要麼沒有神,那麼,我們沒有理由對不公平的事感到苦惱;要麼有一位神,那麼,祂是合法的君王,祂是掌權者,祂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你卻不是這樣。

你必須停止想像自己統治這個世界。此外,我們學到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必須知道,所有災難其實都是考驗。看看第4和第5節。經文說:「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裏恨惡。」我在許久以前從一些很好的聖經老師那裏學到查考聖經的方法,這是其中一處經文,讓我應用這些方法而得到幫助。

這裏有什麼消極之處?「恨惡。」「神恨惡惡人。神恨惡悖逆的人。神恨惡不公平的人。神恨惡壓迫別人的人。」那麼,「恨惡」的相反是什麼? 是「試驗」。你看到嗎?大衛說:「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裏恨惡。」「惟有」這個詞語是把兩者作為一個對比。「試驗」與「測試」是同一個詞語。我的意思是,化學試驗與化學測試是一樣的。嗯,什麼是試驗呢?什麼是測試呢?什麼是試驗和測試呢?

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這些事情,我們知道老師可以因各種差勁的理由而作出測試。有些是令人傷心的,有些老師是虐待狂。有些老師想要證明各樣事情,例如證明他們是多麼聰明,或多麼勤力。我的意思是,老師可以因各種不好的理由去作出測試。我知道這一點,因為我從前是個老師。有時候,我也為着不好的理由而作出測試。但有些理由是好的。

好的理由就是,雖然測試是令人感到痛苦的,測試是令人感到壓力的,但沒有測試,你便學習不到。測試顯出你認識什麼,也把你所不認識的顯露出來。測試讓你知道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我的意思是,對於幾乎所有人來說,若沒有公平的測試、誠實的測試、艱苦的測試、定期的測試,我們不會學到化學。我們不會學得到。

有一點很有趣,顯然大衛是說:「是的,你認為根基被毀壞了,但事實上,神不是因為恨惡我們而降下這些災難給我們。祂是因為要試驗我們而降下這些災難。祂愛我們。」你會問:「那麼,『愛』這個字在哪裏呢? 我在經文中看不見『愛』這個字。」

這是另一個釋經的小竅門。你一次又一次地讀到「耶和華」這個名稱。舊約聖經中有兩個基本的名稱是指神。一個是「以羅欣」,那通常是用來指向神,意思是「創造者、全能者」。

「以羅欣」是一個通用的名稱。但還有另一個名稱。那是個人的名字。在燃燒的荊棘中,神向摩西透露那個名字。這是神的立約之名。大致類似人的姓氏和名字。舉例說,如果有人稱呼你 「鍾先生」,你說:「不,不,不。請叫我阿森吧!」你在幹什麼?你正在說:「我想與你建立個人的關係。讓我們擺脫那種禮儀上的形式吧!」

在某些語言裏,如德文,有一個正式的第二身複數詞去說「你」,那就是SIE。人們通常用這個代名詞來稱呼剛剛相識的人。可是,也有一個親密的第二身複數詞去說「你」,那就是 DU。如果有人向你發出邀請,說:「不,讓我們成為朋友,讓我們擺脫那種禮儀上的形式吧!」他可以邀請你使用那個個人代名詞。這就是正在此發生的事情。因為你在經文看到的是「耶和華」這個名稱,而不是「神」,在文法上而言,它在句子裏產生強調的作用。

我最喜歡的釋經家德里克‧基納德納說:「『耶和華』這個詞語是在句子的中心,它在那裏產生強調的作用,並且重複出現。」耶和華是你的主、是與你立約的神、是你的父親、也是你的牧者——祂以一些事情來考驗你。這些事情不是懲罰。神可能把這些事情如雨般降在邪惡和悖逆的人身上,但對你來說,它們是測試。它們是試驗。它們是要向你顯出你是個怎樣的人。若沒有這些事情,你就不會成長。這些事情令人感到痛苦,也令人感到緊張,但它們臨到。考驗有什麼目的呢?

我有一位親戚是教育心理學家,許多年前,當我要設計一些測驗時,他建議我讀一些書籍。我沒有察覺到要製訂一些測驗原來是那麼困難的。那是十分困難的,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學生們該知道製訂測驗是何等困難,因為許多老師給你們的測驗是多麼差勁。你可以看到,那些測驗不是在測試正確的東西。你知道老師想讓你認識有關那門學科的事情,但那些測驗並沒有真的測試得到你究竟懂得多少。但神的試驗是完美的。

我要指出,有兩種基本的考驗。大衛說:「當令人困擾之事臨到時,你不應該把它們當作懲罰。它們其實是考驗。」讓我向你提出建議,我從聖經中至少看到兩種考驗。當煩惱臨到時,你說:「好的。太好了!好吧!我相信你。神正在考驗什麼?」嗯,至少有兩種考驗。我稱第一種為約拿的考驗,第二種為約伯的考驗。

讓我告訴你,約拿的考驗是什麼。一場猛烈的風暴追着約拿。神為什麼把這件壞事降在約拿的生命中?嗯,這就是原因。約拿是個傳講神的信息的人。但他只想向他本族的人傳講。他不想向「那些污穢的尼尼微人」傳講。當神說「往尼尼微去」的時候,約拿便往另一個方向走。他上了船。神做什麼?為什麼煩惱會臨到約拿的生命中?

因為神要向約拿顯出他的罪來。那是約拿在性格上的一個缺點,那是一個問題,那是罪。除非約拿看到他的罪,我的意思是,有時候,考驗是為你而設,向你顯出你以為自己知道一些事情,但你其實一無所知。那是一個缺點,一個重大的缺點。有時候,你的人生出現令人困擾之事,因為神正在抓住你的頸背,把你的臉貼在鏡子上,說:「你終於看見嗎?」

你的朋友一直在嘗試告訴你關於這事,你的配偶也一直在嘗試告訴你,甚至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姊妹也是這樣做。現在讓我嘗試告訴你。你有一個問題。事情出了亂子,不一定是因為這罪,而是因為要向你顯出這罪。

有時候,你面對的考驗是約拿的考驗。有時候,你的人生已有一段長時間停滯不前。那是個考驗,因為你看不到。看到什麼?我不知道。可能是許多東西。看一看十誡。看一看吧!你有沒有把真理扭曲?你是否很苛刻?你是否很粗暴?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在哪方面常感到苦澀?我不知道。這可以是任何東西。但那是約拿的考驗。有時候,神使這些事情臨到。

還有另一種考驗。那是約伯的考驗。神將各種各樣苦惱之事臨到約伯的生活中。約伯的孩子死了。他的錢財被奪去。他失去他的地位和影響力。直到我在這方面把約拿和約伯作比較時,才察覺到約伯這情況。如果你讀過約伯記的第一部分,便看到約伯的問題;順便一提,約伯如此長篇大論,是因為他以為自己所經歷的如同約拿的考驗。

約伯一直在搜尋罪。在約伯記中,約伯大部分時間是在清點,他在清點他的行事為人。他說:「等一等。我這樣做是正確的,我這樣做是正確的,我這樣做是正確的。」他在清點一張冗長的清單。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約伯說:「這是什麼?這是什麼東西?」他正在搜尋罪。那有什麼教訓?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很多人都是那樣的嗎?我知道是的。因為當你坐下來的時候,你說:「好吧,神正在嘗試告訴我一些事情。

哪是什麼?哪是什麼?有什麼罪?哪是什麼東西?我會做的。請指示我吧!」但你知道嗎?約拿的考驗的學習目的是向你展示某種罪。但我稱約伯的考驗為一個根基的考驗。這個考驗不是關乎某個教訓,也不是關乎某種罪。神要你看的,是你自己的根基,是你活着的原因。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你看到,撒但在約伯記一開始的時候便出現,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撒但其實是對神說:「你知道嗎?約伯其實是不得不行義。約伯順服,其實只是因為蒙你賜給他許多東西。約伯順服,並做這一切事情,成為真正有道德的人,因為他以為任你擺佈,不能還手。

他以為你欠了他這些東西。你只要取去這一切好東西,你便會看見約伯不再服侍你了,他一直利用你去服侍他自己。」你知道嗎?神允許撒但做一些事情,看看,撒但說:「我將會取去約伯所有的東西,我將會真正摧毀他。」神允許撒但摧毀約伯的—部分。美國社會學家兼牧者托尼‧坎波洛(Tony Campolo)寫了一本有趣的書,我多年來都記得這本書,但我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我只是喜歡它的標題:「我們遇到敵人,他們有部分是對的。」

撒但來到神那裏,說:「約伯不是無緣無故事奉你。他是為了自己才服侍你。基本上,他是使你去服侍他。他不是事奉你。他的根基就是他的子孫。他的根基就是他的地位。他的根基其實是那些好東西。他不是為着你是神而事奉你。你不是他的根基,那些東西才是他的根基。你若取去那些東西,你便看見了。」

為什麼神容許一些令人煩惱的事臨到——不是所有的煩惱事?因為撒但有部分是對的。親愛的聽眾朋友,撒但在這方面總有部分是對的。有時候,神會使一個考驗臨到,不要停止環顧四周,說:「這是什麼?那令人困擾的事情是什麼?」你知道嗎?「是否粗暴的性情?是否種族偏見?

告訴我吧!我的罪是什麼?我的罪是什麼?」有時候,神說:「我不是針對某種罪。我想讓你看到我是神,而你卻不是。我想讓你看到,我是配得的,即使你一無所有。我想讓你看到,這些東西不是你的拯救。我才是你的拯救。」因此,有時候,考驗並不是關乎某個小小的教訓,而是關乎整個根基。

直到現在,我們已查考過三件事情。第一,大衛說:「你要確實知道正在掌權的是神,不是你。」第二,「你要肯定看到所有的災難,其實都是考驗。」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切記這一點: 「只有虛假的根基才會被環境破壞。」

你說:「根基正被毀壞!」不,虛假的根基可以被災難所動搖,但真正的根基卻不會動搖。當墨蘭頓說:「基督教改革運動可能已經結束了。啊,我的天哪!」路德會說什麼?路德說:「嗯,也許應該如此。你的根基是什麼?

是基督教改革運動嗎?你把一切的盼望都放在這運動上嗎?難怪你時刻都崩潰。這才是真正的根基:『神在祂的天上。』『神在祂的聖殿裏。』」那是不能毀壞的。你在服侍誰?你為什麼要服侍?你的神祇是什麼?你的根基是什麼?災難只能把虛假的根基擊倒。

最後,你想投靠神嗎?要謹記誰是掌權的。要謹記誰在掌管一切。記着:你感到恐懼,是因為你的前提。你以為自己是全宇宙合法的君王,這是一個虛假的前提。第二,你要認識到災難其實是考驗。它們不是懲罰。

第三,雖然災難可以是考驗,像約拿的考驗般,是關乎你的罪,但考驗也可能是測試你的根基,向你顯出你的根基,並把你帶到一個境地,使你因神的緣故而事奉神,因神的偉大而事奉神。惟有這樣,你才真的堅強起來。最後,你要尋求神的面。

如果你想投靠神,你要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必須開始尋求神的面。看看最後一節經文。大衛說的最後一件事情是什麼?最後一句是什麼?對於投靠神,大衛說的最後一句是什麼?大衛說:「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祂喜愛公義,正直人必得見祂的面。」順便一提,當大衛使用「必」這個字的時候,他在想着那個美好的願景。

大衛正在思考他在詩篇17篇15節所寫的,他說:「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看,大衛知道有一天他將會完全成為義。他能夠看見神的面。他知道那是將來的事。但我們作為基督徒,知道我們在某個程度上現在便可以看見神的面,因為你已披上基督的義。這是相當有意義的。聖經說,這裏的一切東西都在動搖。任何東西,以及你在這裏建立的任何根基,都會倒下來。

我最喜愛的其中一個例證,是一個年老伐木工人的例證。一個伐木工人準備把一棵樹砍下來的時候,舉目觀看,看見一隻鳥在樹上築巢。於是,他動了慈心,用他的斧頭的側面,猛力地擊了那棵樹一下,並且搖晃那樹。樹上這隻可憐的小鳥,感到像是大腦在出血,想到:「我不能住在這裏了。」那隻小鳥便轉到另一棵樹,開始在另一棵樹上築巢。

小鳥在另一棵樹上築巢。那個伐木工人說:「啊,不。我也要砍那棵樹。我必須把這些樹全都砍下來。」於是,他往那邊去,開始擊打那棵樹,直至把那隻小鳥震動了。然後,小鳥又飛到另一棵樹上,開始在那裏築巢。那個伐木工人不斷地擊打那隻鳥兒,並且擊打一棵又一棵的樹,他狠狠地擊打,騷擾那隻小鳥。直到最後,小鳥飛走了,把牠的巢築在磐石上。

你看見嗎?為什麼神搖動你的樹?因為這裏的每一棵樹都會倒下來。直至你把巢築在磐石上。這裏的每樣東西都將會震動。一切都將會震動。希伯來書第12章的結尾說:「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

希伯來書12章28節說:「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你知不知道我們為什麼將會領受一個根基,一個不震動的國?因為耶穌基督被震動了。這裏的一切東西都在震動,我們也在震動。我的身體正在崩潰,我會越來越老,最終死去。

關係會崩潰。物質的宇宙會崩潰。每樣東西都會崩潰。為什麼?因為它們是在沉重的罪惡之下。但在十字架上,耶穌基督被罪震動了。祂被震動了。那裏發生地震。還記得耶穌基督死的時候,大地震動嗎?耶穌被震動了。祂承受了我們的罪惡所產生的一切瓦解之力。祂自己被震動了,好叫我們不被震動。祂自己被震動了,好叫我們可以得到那不能震動的國 。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每一個人要麼正受到考驗,要麼已經歷過考驗,或是準備接受考驗。這就是人生。你有沒有注意到呢?在考驗當中,你將會說:「我怎樣找到我真正的根基是什麼?我真正的根基是不會動搖的,那就是為我而被震動,為我而被摧毀,並且為我而被破碎的那一位。祂是耶穌基督。」轉向祂,你也不會被震動。

我們一起禱告:親愛的天父,我們要向祢祈求,我們來到祢面前,求祢幫助我們認識不被震動。祢對於我們是真實不過的,我們感覺到祢的同在,我們感覺到祢的實在。耶穌的生和死對我們都是真實的,使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考驗。我們要效法耶穌,要像大衛那樣,說:「我不會逃跑,因為我已得了一個不能震動的國。」求祢答允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