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親近神」系列四、引導的操練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親近神」系列。今天的題目是「引導的操練」。

我們來查考詩篇25篇1至15節。請聽我讀出經文:

1耶和華啊,我的心仰望你。

2我的神啊,我素來倚靠你;

求你不要叫我羞愧,

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

3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

惟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

4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

將你的路教訓我!

5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

因為你是救我的神。

我終日等候你。

6耶和華啊,求你記念你的憐憫和慈愛,

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

7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

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記念我。

8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

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

9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

將他的道教訓他們。

10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

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

11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

因為我的罪重大。

12誰敬畏耶和華,

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13他必安然居住;

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

14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

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

15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

因為他必將我的腳從網裏拉出來。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幾個節目中,我們查考什麼是經歷神。從教義上的認同、道德上的規定,進到實際在生活中真實地經歷神,究竟意味着什麼?這是一種充滿生氣的臨在嗎?我們上次查考詩篇第63篇,從詩篇中尋找「我們怎能經歷神?」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如昔日的作者所說,詩篇第63篇是關於「與神相交」。

這不只是知道關於神的事,不僅是發出禱告,而是感覺到神的同在。我們上次從詩篇第63篇查考的,就是我怎能從單單發出禱告,幾乎像是自言自語,進而感到神的同在呢?我如何能真正感覺到神呢?我們談到這一點。這是第一個層面,就是如何在生活中真實地經歷神。現在我們來到另一個層面。

我察覺到這是經歷神的另一方面,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再一樣》(Experiencing God)。首先令我感到驚訝的一件事情,我不得不承認,這也令我感到有點困惑,就是我一直讀這本書,它沒有談到我所想的經歷神。它沒有談到昔日的作者所論述的,也就是我們在詩篇第63篇所談到的事情。

書中沒有談及認識關於神的事情和認識神之間的分別。十八世紀美國基督徒大覺醒運動的領導者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和昔日的作者常常說,真正經歷神和認識有關神的教義之間的分別,就如真正品嘗蜂蜜和只是知道蜂蜜是甜的一樣。分別就在這裏。真正經歷神,意味着你並非只是認識神的聖潔,還經歷神的聖潔。你不單知道神是慈愛的,還感受到神的愛。這種愛進入你心裏,對你來說是真實的,並且改變了你。那本書完全沒有談到這些。這使我感到驚訝,甚至在講述如何在禱告中建立愛的關係的篇章中,也沒有提及。

雖然這本書只講述你如何能達到你所預備要達到的境地,以致神使用你、引導你,使你不覺得你只是在人生中作出自己的決定,而是神在指引你、引領你,在你的人生路上推動你。但我開始察覺到,這實在也是極之重要的事情,也是經歷神的另一方面。

你怎知道神正在引導你和指引你?你怎知道你不只是自己作出決定,而是神在你身上有一個計劃,並且神透過那個計劃去引導你?這對人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就是我們要仔細察看的,也是這篇詩篇所論述的。

要說一句警告的話。我會盡快講述,但同時也不可太粗疏。我們閱讀一些舊作時會發現一件事情。我認為基督徒不僅閱讀現代基督徒作者的著作,盡可能閱讀每個世紀的作品也是好的。這可以幫助你明白那些對福音影響深遠的東西,它們一直都存在,能跨越文化。這是非常重要的。但你發現直到幾十年前,幾乎沒有人談到「認識神的旨意」。

今時今日,如果你參加基督徒大會,二十個講座中總有一個是「如何尋找神在你生命中的旨意」,人人都要參加那個講座。

過去幾十年來,基督徒幾乎着迷了,尤其是年輕的基督徒,他們許多人必須為自己的事業作決定,為自己的婚姻作決定,也為下一步要往哪裏去而作決定。你若是在人生中處於「一灘爛泥」的狀況,你便會一事無成,這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也是顯著的。

看看奧古斯丁(Augustine)。看看安瑟倫(Anselm)。看看馬丁路德(Luther)。看看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看看這些人。你總不會找到一篇講述「如何尋找神在你生命中的旨意」的講章。你總不會看到一篇講述「我如何知道我已在神為我訂下的計劃中」的文章。你不會聽到。基督徒對此興趣大增,聖經也有關於這方面的論述。在二十世紀引發對這題目的興趣,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想由自己作主。這是十分重要的。人想操控事情。他們不喜歡有人在編排一切。「我想知道這事。我想參與其中。」

多年前,《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算命的文章。作者說他本人對算命抱有懷疑,但他拜會了一位掌相學家。那位掌相學家說,他看到他的女兒出生時,心裏很是不安。當他的女兒生下來的時候,他立刻看着女兒的手指,說:「我看見她的手,便立刻眼淚盈眶。她短小的食指意味着她很自卑。

我知道我必須為她付出許多時間,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她所需的支持。」他是一位掌相學家,換句話說,他真的藉着檢視掌紋,透過不同種類的占卜,當中有大量使人心神縈擾,而且幾乎是沉迷的東西,在今天去預測你的未來。因此,你能夠以此為目標。這種「有人已為我安排一切,我只是按着去行」的意念,是我們不喜歡的。我們想成為合作夥伴。我們想參與其中。我們想插手干預。

我們不想別人為我們安排一切。即使聖經提到這方面,我們對於過分的關注仍必須份外小心,這種關注是相當新的。過往的基督徒對此的關注不像我們今天那樣。當聖經提到這方面的時候,我們發出對聖經來說是新的問題,並無不當。但是我們也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它。

在我們面前的這段經文,是關於神如何引導人的其中一段偉大經文。首先,當中記載神應許引導我們。第12和13節說:誰敬畏耶和華,

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他必安然居住;

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

神引領着一個敬畏祂的人。在舊約聖經裏,敬畏耶和華是指憑信而活。這意味着不只是相信,而是因知道神是誰而產生敬畏和喜樂,因此過着信心的生活。換句話說,這是指信徒。經文說:「信徒啊,神必指示你當選擇的道路。」而且你就在那裏得着它。神為我們選擇了一條道路。那裏有一條道路。神會向你指出那條道路。祂會指引你,祂會沿途帶領你。

如往常一樣,新約聖經對此有一個更強烈的例子。談到這方面,最佳的經文莫如以弗所書2章8至10節。在第10節,保羅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經文指出兩件偉大的事。第一,經文說:「我們原是神的工作。」更好的翻譯是:「我們是神的藝術品。」

經文說你是一件藝術品,有關你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的,都是出於神的技藝。這實在有別於這個時代的精神。當聖經這樣論到你,就是神在你身上有祂的計劃,祂使你成為雅緻絕倫、獨一無二的精品。你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也像雪花一樣獨一無二。關於你的一切——你的恩賜、能力、氣質,甚至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沒有一樣是偶然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的。

美國哲學家、作家及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t)寫了一本有趣的書,名叫《達爾文的危險概念》(Darwin’s Dangerous Idea)。在這本書一開首,他便這樣說,他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首營火會的歌是「告訴我為什麼」(Tell Me Why)。第一節的歌詞說:「告訴我為何星閃耀,告訴我為何常春藤盤繞,告訴我為何天常藍,我便告訴你為何我愛你。」

到了最後,歌詞的最後一節說:「因為神使星閃耀,因為神使常春藤盤繞,因為神使天常藍,也因為神造了你,所以我愛你。」丹尼特說那是他最喜歡的歌,但他繼續說,當他長大後,他學到的是,科學告訴我們,常識告訴我們,現在所有聰明人都知道,這個世界和你自己,還有世上一切顯而易見的美麗和奇蹟,以及全人類,對我們來說都如此寶貴,如此特別。

丹尼特這樣說:「這一切都是由一個盲目、無意識、機械和演算的過程產生的。沒有什麼東西是有意義的。你也沒有什麼是特別的。沒有人為你精心設計。儘管一切都是透過他稱為『自然選擇』的演算過程所設計出來,但人的存在仍是偶然的。沒有人設計任何東西,一點也沒有。」

聖經給你一個完全相反的看法。聖經說:「你今天成為怎樣的人並不是偶然的,你是經過設計的。」保羅說這是神所選擇的道路。大衛有這種感覺,但保羅把這一點展示出來。你不僅是神的工藝品,保羅還說:「神已預備叫你們行善。」這也是令人興奮的。這意味着有一套行動要你去做。除非保羅要說的是:「你是經過設計,去做一些你能夠做到的事情。實際上,只有你才做得到。」否則他不會用上這個概念,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你的經歷,甚至你的煩惱、苦難、你所遇到的壞事,都因為你已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有你可以做的事,有你可以說的話,也有可以讓你向他說話的人,並且只有你能做得到,只有你能達成,也只有你可以提出。這裏有善工。這裏有你可以作出的行動。這裏有一條道路。神已預備了這些東西,神也預備了你,使你可以去行。這真是令人驚訝,真是非同凡響。

我們這些現代人,崇尚個人主義、自我意識強烈、以需要為本的弱小心靈喜愛聖經這一部分。我們說:「太好了。我喜歡。告訴我更多吧。」如果你離開神,轉向世俗的觀念,你便什麼也得不到。你會一無所有,你只有一個盲目的演算過程。你沒有什麼是特別的。一切都是幻覺。你旁邊的人也沒有什麼是特別的。那麼,你為何表現得像是有什麼特別的呢?

但聖經說:「不,你是神的工藝品。」因此,那裏有一條道路,有一個為你一生而訂下的計劃。那裏有一個奇妙的計劃。它詳盡得令人難以置信。它巧妙得令人難以置信。神是一位藝術家,你是一件藝術品。藝術家們都知道,你為一件藝術品而流汗和勞苦,你知道這件藝術品是從你充滿創意的心靈而產生的,你會如何對待這件藝術品呢?它珍貴得令人難以置信。事實上,它對你珍貴極了,比任何人所看來更寶貴,因為它表達了你作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神看你也是這樣。

這是我們想聽到的部分。但這篇詩篇其餘的部分告訴我們關於神的引導,卻不是我們想聽到的,因為它告訴我們什麼是忍耐。這是占卜算命的人討厭的事。這幾乎是人人都討厭的事。當你去到一位掌相家那裏時,通常想得到什麼?當你去到教會參加崇拜時,你說:「我想從主那裏得到一句話,告訴我應該做什麼。」有時候,也出現同樣的衝動,就是:「我想要一條捷徑。我想得到抽象的指導。我想得到指引,但我不想要那位嚮導。」

你說:「我對神有一點認識,我知道我需要認識祂更多,但我想要的是一張地圖。」多年前,著名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以最佳的方式表達這一點。巴刻說:「你在外地開車,卻迷了路,你把車駛到一個角落,看見一個男子像是本地人,他該知道怎麼走。你說:『我要到某地去。』那個人望着你,說:『那是很難去的。那條路是十分難走的。』於是,他給你畫了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地圖,你仔細去看那地圖,過了一會兒,你望着那個人,他也望着你,最後他說:『我會告訴你怎樣去!我可以把地圖給你,但若是我親自前往那裏又怎樣呢?

我何不坐進車裏?」他沒有給你指引,他給你親身作嚮導。當然,這是更好的,實在好得多。你仍不知道要往哪裏去。但這個問題不再困擾你了。因為你有了嚮導與你一起。結果,你把那張地圖撕成碎片。那個嚮導說:「往下走,直到交通燈,然後轉左。」他只是告訴你這個。他沒有告訴你其餘的事。因此,你只需知道,當你去到那座大樓之後,你要往哪裏去,然後怎樣,天曉得了!接着那個嚮導說:「到這兒去。」他又說:「到那裏去,」你有嚮導與你一起。

伊麗莎白‧艾略特(Elizabeth Elliot)是南美洲的叢林裏一位聖經翻譯者,多年前她是一位宣教士。她寫了一本書,名叫《一道緩緩而確定的光》(A Slow and Certain Light)。這是一本關於引導的書。伊麗莎白記得,多年前,當她還在叢林裏的時候,有幾個美國探險家到來,想要穿過亞馬遜森林,他們來到,因為聽說她是美國人,能說英語。

他們向伊麗莎白問路。伊麗莎白說:「指示?你們需要的不是一張地圖,而是一位嚮導。」他們說:「啊,不用。我們會找到前往的路。」伊麗莎白之後再沒有見過他們了。她完全不知道。也許他們到達了目的地。也許他們沒有去到。但你看到,伊麗莎白說:「你們不需要指引,你們需要的是一位嚮導。」

你不需要整幅地圖。你甚至不用明白整幅地圖。你可能會對整幅地圖感到不安。整幅地圖可能令你受不了。你需要的是與一位嚮導建立關係,那個關係是堅定不變的,以致你在每一點都知道下一步、下一步和下一步是怎樣。你需要那位嚮導。你從經文學到這一點。換句話說,聖經教導我們,引導並非神給你的一些東西,而是神為你做的一些事情。

引導不是神給你的一些東西,而是神為你做的一些事情。聖經對於如何得到指引,談得不是太多,聖經談到哪一類人獲得指引。除非你明白那一點,否則你會非常沮喪。因此,過去數十年來,基督徒沒有從聖經去留意引導這個議題。他們沒有為此定下一個範疇。我們卻這樣做了。現在我們得着了,我們確定讓聖經來告訴我們這是什麼。

聖經告訴我們,領受神引導的人四個特點。首先,詩篇25篇4節說:4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

將你的路教訓我!

5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

因為你是救我的神。

我終日等候你。

第一,你必須成為一個徹底認識神真理的人。你若仔細察看,你會看到這與第12節所說的不同。第12節說:誰敬畏耶和華,

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有一條路已為你選定了。那裏有一個計劃。但這詩篇一開始大衛不是說:「主啊,告訴我,你的計劃是怎樣的。」大衛一開始說的是:「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他不是說:「我想知道我應該跟誰結婚,還有我應該往哪裏去。」他是對神說:「在祢把祢的計劃告訴我之前,我想知道祢的命令,以及祢所啟示的旨意。神的話語、神的律法、神的應許、神的呼召,這些我都想知道。我想祢教導我。在我求問祢關於我的道路之前,我想先被祢的道路所充滿。」

這段經文有一個好得無比的新約聖經版本。最好的新約聖經版本,就是希伯來書5章13至14節。希伯來書的作者訓斥教會,他說:「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我一直在查考「心竅」這個詞,嘗試理解它。這不是一個容易理解的詞語。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你仍在基礎上。你仍像個嬰兒。你仍是學習基本的真理。你需要在神的話語上更加進深,你需要在神的真理上更加進深。你需要在『仁義的道理』上更加進深。」為什麼?因為這是你訓練心竅的方法。「心竅」這個詞是指洞察力——這正是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的——能分辨好歹,也能分辨智慧和愚昧。

首先,那個得到指引的人,是一個長期以來都被神的話語所充滿,因而有能力去分辨和作出明智決定的人。這是我們不想聽的事情。我們不想聽到這樣的事。我們想知道的是:「我現在要做什麼?」我最終會知道,但是「我現在要做什麼?我要決定入讀哪間學校。我不想聽到這樣的事。」但事情總是這樣開始的。

試想像一下。我喜歡聽法文。我喜歡聽人講法文。但我對法文根本一竅不通。當你不認識另一種語言,當你聽到那語言的時候,你不能分辨那些詞彙的讀音。一切都模糊不清。我無法判斷一個句子何時結束。我不知道一個詞彙在哪裏講完,另一個詞彙在哪裏開始。這對我是混淆不清的。我無法分辨出來。

我的心竅沒有受訓練。假如我作出這個決定:「我希望能夠明白法文,我希望能夠分辨出這種語言。」那又怎樣?如果我決定購買一本法文字典,每天早上花五分鐘,從中得到一點啟發,那又怎樣?我只是讀字典,並祈求得到一點啟發。然後持續下去,說:「啊!我現在可以明白法文了。」我認為這不會有多大效果。許多人說:「嗯,我讀一點聖經,便可以得到啟發。」我很高興你收聽這個節目;很多聽眾朋友說:「我在這裏學到的東西更多。」

我希望你是這樣。但我仍是懷疑,你認為每週花三十分鐘看字典便能讓你明白法文嗎?你必須浸淫其中。你要花大量時間訓練你的心竅,以致你可以分辨不同的詞彙。我甚至並不認識足夠的詞彙去作出分辨。正如音樂劇《窈窕淑女》中的那位教授亨利‧希金斯(Henry Higgins)所說:「實際上,只要法國人的發音正確,他們便不大理會他們在做什麼。」你知道我不能分辨出它們的差異。我不能作出分辨,這些詞彙的讀音對我來說全都是一樣的。

我們都熟悉普通話,當你聽到的時候,你便能分辨出來,你的心竅是受過訓練的。你很快便分辨到不同詞彙的讀音。

你想知道怎樣作決定。你想知道怎樣分辨好壞,分辨愚昧和智慧。首先,大衛說:「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這是第一件事。你若想辨別神的旨意,你必須充滿神的命令。這是第一件事。

獲得指引的第二個條件,不只是充滿神命令的知識,而是順服神的命令。你可能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這段經文裏,出現了好幾次。你有沒有注意到大衛有多少次尋求引導?你看,「指示」、「引導」、「引領」這些詞語多次出現。例如「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但是大衛不斷地承認自己的罪。你注意到嗎?這與引導有什麼關係呢?兩者息息相關。大衛在第9節說:「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謙卑」這個詞是指「受教」、「順從」、「順服」。這不是指一個自卑的人。這不是談論你對自己的態度,而是談論一個聽話和順服的人。

我要把兩個小女孩的故事連繫起來,把她們放在一起。十九世紀蘇格蘭著名作家、詩人和牧師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寫了一本書,名叫《公主和精靈》(The Princess and the Goblin)。這是一本好書。此書是喬治‧麥克唐納在一百多年前寫成的。它是一個童話故事,而且是一個很棒的童話故事。

喬治‧麥克唐納是基督徒。在這個童話故事裏,有一個名叫艾琳的小公主。她的父王把她送到山中一間小屋裏,以確保她的安全,因為那裏有一個強大的地底精靈王國。這個強大的精靈王國企圖上來接管地上的王國,把地上的人都趕走。最後,艾琳察覺到,藏在山底下的深處的精靈,正要從她的房子下面走上來。那些精靈在房子下面挖洞,企圖上來捉住她。

艾琳有一位美麗的仙女教母。人們都稱她為祖母。她住在高高的山上一間房子裏,你只可以在某些時候才找到她。她在其他時候都失去蹤影,就像所有令人尊敬的仙女教母一樣。有一天,艾琳長途跋涉,來到山頂,去見那位祖母。祖母對她說:「我要送給你一些特別的東西。」那是什麼東西呢?她送給艾琳兩樣東西。她給艾琳一個美麗的線球,那是多麼完美幼細,把線拉出來的時候,線幼得看不見。但你可以感覺得到。艾琳可以感覺到那條從線球拉出來的線。祖母還給艾琳一個指環。她說:「我把指環給你;而這個小小的線球,我會放在抽屜裏。」

艾琳問她:「你為什麼要把我的線球保存在這裏呢?」祖母說:「我遲一些會告訴你原因。我已把線球的另一端綁在你的指環上。每當你遇到麻煩的時候,就把指環放在你的枕頭下面。感覺一下那條線,只有你才感覺得到它,當你感覺得到的時候,便跟隨那條線而行。那條線會把你安全地帶到我這裏來。」艾琳很興奮地說:「啊!太奇妙了!我感覺到它,能去到祖母這裏,實在太好了。」祖母說:「是的,但你必須跟着那條線而行。事實上,那可能是一條很迂迴曲折的路。但你不可懷疑那條線。千萬要謹記,因為你正抓着線的一端,而我抓着線的另一端。」

過了幾天,艾琳醒來的時候,發覺一些生物已破門進入她的屋裏,她聽到那些生物在咆哮。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因此,誰曉得那裏出現什麼樣的怪物。若是在現實生活裏,你不用擔心。但這是個童話故事,在童話故事裏,誰曉得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因此,艾琳把指環放在枕頭下面,她開始沿着那條線而行。她感到十分興奮。可是,那條線帶她走的,不是她常常找到祖母的那條路,而是把她帶到外面去。不僅如此,那條線帶她穿過後院。

那條線把艾琳帶到山上,而且來到一個小小的山洞,從這個山洞可進入山裏,那些精靈就在下面。艾琳說:「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她決定:「我必須跟隨那條線而行。祖母曾說:『不要懷疑那條線。』」你知不知道她做什麼?她繼續往下走。她越來越深入山中,那條線似乎正把她帶進危險的境地裏。最後,那條線帶她一直去到一個盡頭,正好進入一堆石頭中。

艾琳跌倒了,便痛哭起來,說:「我不明白啊!祖母怎麼搞的?這不是把我帶到安全的地方,而是使我的情況更糟糕。」最後,她作出決定:「這是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她試圖走回頭路,但假若你嘗試回去,那條線便消失了。你只能繼續前進。最後,艾琳說:「我想我能做的,就是開始把這些石頭移開。」她把石頭扯下來,那個故事講述她纖纖的手指怎樣在流血。

但是當她把石頭扯下來的時候,突然間,她發現她正在把她的朋友柯迪釋放出來。柯迪是書中另一個主角,被精靈困住了。柯迪望着艾琳,說:「你究竟怎樣找到我呢?」艾琳說:「嗯,我的祖母差我來到這裏。我起初不明白她為什麼引領我來到這裏,但我現在知道原因了。」然後,柯迪出來了,他說:「太好了!讓我們沿着你到來的那條路回去吧。」艾琳卻說:「不。循着這條線回去,便會回到你被囚禁的地方。」柯迪說:「等一等,你瘋了嗎?那條路很危險。沒有路離開這裏。」艾琳說:「我必須跟隨我那條線走,我必須跟隨它。我能夠作出這偉大的行動,把你拯救出來,全因我跟隨那條線走。」最後,艾琳走出來了,她繼續往前行。神帶領謙卑的人。柯迪不斷地說:「這太可笑了。你為什麼服從那條線?」神引導謙卑的人。

讓我告訴你關於另一個小女孩的故事。列王紀下第五章記載一個名叫乃縵的人,他是亞蘭一位偉大的元帥。他猶如亞蘭人的首相。他是軍隊的首領。但他長了大痲瘋。那章經文告訴我們,他常常派人在以色列北部四圍搶掠。亞蘭和以色列,這不是很有趣嗎?已是五千年前了。乃縵用從以色列俘擄了一個小女孩來服侍他。當那個小小的女奴發覺知道乃縵患有痲瘋病時,她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我聽過英國牧師迪克‧盧卡斯(Dick Lucas)講解這經文的講道錄音,令我大感驚訝。盧卡斯富有洞察力。他指出了一點。他說:「聽着。這個小小的女奴幾乎可以肯定是被軍隊的元帥乃縵擄來的。其次,幾乎可以肯定,乃縵和他的軍隊已把這個女奴其餘的家人殺了。這是當時的行事方式。把其餘的家人殺死,至少殺掉家中的男丁。

現在,她是一個奴隸。她從此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家園了。就是這個男人摧毀了她的一生。就是這個男人殺死了她的家人。誰曉得這個女奴有多少個晚上在床上痛哭流淚。但事實上,她說:「巴不得我主人……」而不是坐在她的床上,說:「他有痲瘋病,我恨不得看見他又有一隻手指掉下來。我恨不得看見他的鼻子掉下來。但願他為着他向我所做的事,在地獄裏腐爛。」

迪克‧盧卡斯指出為什麼這個女奴對她的主人是有用的,為什麼她能夠做出這樣偉大的事,為什麼她能夠告訴乃縵去找以利沙,使他終於在那裏得到醫治。五千年後,或是無論多少年後,我們都知道她的事蹟。為什麼她做得到如此偉大的事?為什麼她對乃縵的一生這麼有用?因為她寬恕了乃縵,並且付出了對乃縵有用的代價。迪克‧盧卡斯說:「她付出了對乃縵有用的代價。」

聽着。小女孩追隨那條線。那條線領她向下走進一座山裏。在那種情況下順服神,看來就像「這究竟能帶出什麼好事來呢?」可是,由於她順服,她可以去到一個境地作成一件好事。神帶領謙卑的人。神引導謙卑的人。你若是那麼關心「我的決定將是怎樣」,同時,在你的生活中有某方面,是你很清楚知道你一直都沒有服從的。你對某人充滿苦毒。

你與一個你不該與他睡在一起的人睡覺。你不願意慷慨地付出你的時間。你在各方面都表現得自私。你說:「我知道我在這方面不順服。我想知道神的計劃。」你沒有付出有用的代價。神引導謙卑的人。你看見嗎?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有些人是知道的。

你們有些人說:「如果我不是基督徒,我現在已結婚了。我拒絕一些相當不錯的人。因為我不能與他們結婚。」你正在向下走入深山裏。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那是你唯一能找到你的善行的地方。你是神的工藝品,除非你願意跟着那條線走,除非你願意順服,除非你願意付出有用的代價,否則你永遠找不到神想你做的事。神引導謙卑的人。

這個節目快要結束了。讓我作個總結。首先,你必須充滿神的話語。我告訴你,你不會喜歡我這樣說。你會說:「我如何作出決定?」你要充滿神的話語,直至你有能力去分辨。第二是順服。因為你要做的事就在下面。許多時候,它就在下面,在那條線的末端,在你不想去的地方,那裏有你一直渴望的偉大行動在等着你。第三,詩篇25篇10節說「他的約和他法度」,就是神的一切道路。你看到嗎?「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

扼要地說,這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經文說什麼嗎?這與羅馬書8章28節是一樣的。「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經文要說的是,不要對神存着短淺和狹隘的看法,以為神對你的計劃,就在於祂要你去做的五、六件事情。你必須跟合適的人結婚,你必須從事合適的職業,你必須進入合適的學校。如果你做錯了一件事,那怎麼辦?噢!我的天呀!如果你與不合適的人結婚,那怎麼辦?如果你進入不合適的學校,那怎麼辦?如果你做了某些事情,才發覺你錯過了一些東西,那怎麼辦?如果你錯過了那個你應該與他結婚的人,那怎麼辦?你知道嗎?諸如此類的事。

很多人覺得神的計劃有點像搭上一輛有八個或九個轉接站的火車。如果你錯過了第一個轉接站,你永遠不能到達目的地。你說:「我現在要進行後備計劃。」經文說:「他的約和他法度」。你所做的每件事情,甚至你所犯的錯誤,以及在你身上發生的每件事,都是什麼?不是「愉快的」。聖經沒有那樣說。如果你犯了錯,如果你做了愚蠢的事,你一生會自食其果。

你的人生出現破碎。那是不愉快的。那就是聖經所說的:「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這是什麼意思?看看我常用的那個例證,就是雅各。雅各犯罪,得罪了以撒,也得罪了以掃。雅各說謊。雅各欺騙。結果,他必須離開家園。從那時起,他的人生真是坎坷。因着他那一次的欺詐行為,他的人生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當他離鄉別井,遠走他方,過着流亡的生活時,他遇到他一生所愛的人拉結。

那是後備計劃嗎?想一想吧!這是否意味着雅各犯罪是沒有問題的?不,當然不是。罪損害了他的餘生。但這是否意味着彌賽亞就是後備計劃呢?我的天哪!想一想,如果雅各所做的是正確的事,那怎麼辦。我的意思是,難道我們是從錯誤的事情中獲得耶穌基督嗎?想一想。你不能這樣說。要合乎邏輯。如果你與不合適的人結婚,那怎麼辦?這意味着你所有的孩子都是錯誤的。他們的一生永遠都是一團糟。他們甚至不應存在世上。

看看經文。「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你不能搞垮你的人生。這是不可能的!神實在太好了。祂不是從天上向下望,說:「我現在要做什麼呢?」因此,對於那些得蒙引導的人,第三件事情是必須充滿神的話語,你必須跟隨那條線,而且你必須放鬆下來。你必須放鬆。你必須說,如果你的心竅已真的得到好好地塑造,你將會作出明智的決定。如果你的心竅仍未達至成熟,你可能不會作出明智的決定,不過,你會輕鬆下來。

然後是最後一點。詩篇25篇14節說:「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你知道嗎?這一節經文翻譯得很不錯。根據希伯來原文,這一節直譯是:「耶和華的奧秘是與敬畏他的人分享。」,而「奧秘」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神內裏的勸告」。這是指如果你願意與神相交,如果你遵行詩篇第63篇所論到的一切事情,如果你習慣親近神,感受神的同在,神會把祂的奧秘告訴你。這一節經文的意思是,到了最後,你可以常常信靠神的勸告。有時候,你確實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覺,但你的感覺放在最後。

換句話說,神會向你顯出事情是怎樣的。神會以某些方式去感動你。神會提示你。但是我要告訴你,你的感覺放在最後。你永遠不可以把你的感覺置於神的話語之上。你永遠不可以把你的感覺置於順服之上。你永遠不可以把你的感覺置於智慧之上。

你永遠不可以把你的感覺置於其他人所說的話之上。因為你的感覺可能是錯的。你不可因大受感動便自動地說:「這是神的旨意。」你不知道。可是,你越是親近神,你便越深入地與祂同行,你越能夠相信你的心想走的那條路。聖經說:「耶和華的奧秘。」「耶和華的奧秘是與敬畏他的人分享。」

誰得到神的引導呢?就是那些思考的人,因為他們充滿神的話語。就是那些順服的人,因為他們謙卑下來,而且跟隨神的引導。就是那些放鬆的人,因為他們知道:「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最後是那些認識神的人,以及那些努力與神相交的人。所以,當你祈禱,並經歷神的同在時,你的動機得到潔淨,你便越來越明白這到底是什麼回事。這使你謙卑下來。因此,你要謹慎。你要十分謹慎。其他一切的引導方式都奏效。

你知道嗎?詩篇57篇2節有一處寫得很好,詩人說:「就是為我成全諸事的神。」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神為我成全一切的事。例如每一片落在地上的葉子,因為主是為着你的聖潔和快樂,你是祂所造的,你是祂所造的藝術品,祂已為你預備了你的道路,使你不能把你的人生打亂,弄得一團糟。詩人能夠如此說:「那是我的天父。祂為我掌管諸事,也為我成全諸事。」就是這個原因了。神引導謙卑的人走祂的道路。讓我們謙卑下來吧!我們一起禱告。

主啊,求祢讓我們經歷祢的同在、祢的指引和引導。求祢使我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使我們的心謙卑下來,並且安慰我們,向我們顯出你真是我們的嚮導。耶和華,求你帶領我,

走過今世曠野路。我雖軟弱,主有權能,

願主聖手常扶助。 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