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親近神」系列。今天的題目是「渴想的操練(二)」。
我們翻開聖經的詩篇第63篇。延續上次的節目,繼續查考詩篇第63篇。經文一開始便說:「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當中有一個希伯來文是很難翻譯的。這個希伯來文的意思是「首要」。中文和合本聖經把這個字譯作「切切」。
這個字的意思必定是與首要有關。有時候,很難知道一個古希伯來文詞語到底是指在時間上首要的事情,還是指在性質上首要的。因此,有人把第1節翻譯為:「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早早尋求你。」
中文和合本聖經把第1節翻譯為:「我要切切地尋求你。 」但重要的是,這當然只是對經文的一個詮釋。它的意思是:「這是我一生裏的第一件事情。」我不肯定那到底是指在時間上的第一件事情,還是在性質上的首要事情,或者可能是兩者的意思皆有。
無論怎樣,請聽我讀出經文:
1神啊,你是我的神,
我要切切地尋求你,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
我的心切慕你。
2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
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3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的嘴唇要頌讚你。
4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
我要奉你的名舉手。
5-6我在床上記念你,
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
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
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你。
7因為你曾幫助我,
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
8我心緊緊地跟隨你;
你的右手扶持我。
9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
必往地底下去;
10他們必被刀劍所殺,
被野狗所吃。
11但是王必因神歡喜。
凡指着他發誓的必要誇口,
因為說謊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這是詩篇第63篇。
我們在上個節目中開始研讀這段經文,也將在下個節目裏繼續查考。我們正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經歷神究竟包含了什麼?這是如何發生的?經歷神是怎樣的呢?」
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查考過一些確實經歷過神的聖經人物的事蹟。那些事蹟都是令人非常興奮的,但到了某一時刻,你開始會問:「嗯,那是怎樣發生的?我們如何經歷神?我們實際上要如何準備?我們如何尋求神?」
路加福音記載了一件事蹟,是關於一個婦人充滿熱情地靠近耶穌基督,事蹟與這篇詩篇裏那種以理智去靠近神的方式,形成一個對比。路加福音記載一個婦人俯伏下來,流着淚,把自己獻上。教會裏有些人對此事十分關心,他們大多數都是理智型的人。
有很多人喜歡思考、交談和討論。他們突然開始察覺到:「聖經說,信仰應該是充滿熱情,那應該是一種經歷。我們理應真實地認識神,我們理應真實地經歷神。」問題馬上出現了,有人這樣問我,現在讓我引述一些問題:「我應該有什麼感覺?我理應經歷什麼?我怎知道自己是否正在經歷神?」
在我們研讀詩篇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將要查考的。因為若要回答問題,我們首先要看詩篇。詩篇是一本日誌,幾乎像一本說明手冊,從一些正在經歷神的人裏面,去解釋和描述這經歷。詩篇第63篇是一篇偉大的詩篇,是其中一篇論到這個主題的偉大詩篇。
約翰.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是公元四世紀東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也是早期基督信仰重要的「教父」 之一,被譽為在最初幾個世紀裏,教會其中一位偉大的老師和傳道人。他相信,而且他說,若按照他的方式,基督徒會常常頌唱這詩篇。也許屈梭多模是對的。這裏有幾個原則,它們都是與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相關的重要原則。這些原則告訴我們,甚麼是真正的基督徒經歷,並且真正的經歷神包含甚麼。我會在每個節目中討論其中一兩個原則,我要指出每個原則和教導也是一個考驗和操練。
我在上一個節目中指出了第一個原則,現在我們要運用這個原則,也將會討論第二個原則。有關基督徒經歷的每個原則,不僅是一個描述,也可以作為你內心的一個測試,看看你曾否有過基督徒的經歷,或者看看你的經歷的深刻程度有多少。這不只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操練。它給你一個實際的方法,讓你知道做什麼才能夠親近神。
我要提出兩個操練,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個操練。這是第一個原則。第1節說:「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第一個原則是關於對屬靈事物的渴求。現在,讓我們先看看這個原則。我們在上一個的節目中已介紹過了。什麼是渴求的原則?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第一個標記是感覺到神沒有同在。請留意,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經文不是說:「我尋求你,然後你便成為我的神。」相反,請看看兩者的次序。經文說的是:「你是我的神」,這暗示:「因此我尋求你。」
第一個原則是:你越真正認識神,你越發渴求神。尋求神總是找到神的結果。聖經從沒有說,你找到神是因為你尋求神,相反,聖經不斷地說,你尋求神是因為你找到了神。你越找到神,你越發尋求神。不是相反的情況。不是你越去尋求神,你越發找到神,而是你越找到神,你越發尋求神。
讓我們回到聖經起初的部分去看這個原則。聖經不是說亞當和夏娃走遍伊甸園,對神說:「你在哪裏?」聖經說神進入伊甸園裏,對亞當和夏娃呼喊說:「你在哪裏?」在羅馬書第3章,保羅說:「沒有尋求神的。」然而,在路加福音第19章裏,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對撒該說話,祂解釋自己來到世上的目的。
耶穌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耶穌不是說:「你們是飛蛾,我是火焰。」耶穌說的是:「你們是羊,我是牧人。」看看,飛蛾在撲火,但羊群不會聚集一起,說:「讓我們去找一個牧人。」羊四處遊蕩,牧人必須走去招聚牠們。你在這篇詩篇看到的:「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這是第一個標記:你渴求神,這表明神確實臨到你那裏,你與神建立了真正的關係,你與神建立了真正的連繫。
我肯定有人會對此提出問題,我可以告訴你,聖經說我們對神有一種普遍的屬靈渴求。在使徒行傳第17章,保羅去到雅典,他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着『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保羅承認一個事實,就是各處地方所有的人,都對神有一種普遍的屬靈渴求。
但是聖經也說,罪使我們沒有真正去尋求真神,卻盡一切所能去逃避神。事實上,聖經說,除非神進入你的心裏,並改變你的心,否則所有屬靈的尋索其實是離開耶穌的一種方式。你一切的屬靈尋索,都是嘗試去找一位讓你可以保持自主權的神明。你一切的屬靈尋索,都是嘗試去找一位神明,他不會說:「你要完全倚靠我。我必須成為你的救主。」
除非真神進入你的心裏,並改變你的心,否則一切的屬靈尋索,都是去追尋某種神明,那些神明賜給你力量,幫助你達到目標,並幫助你化解困難與危機。但我們要尋求真神,就是那位滿有能力和榮耀的神、滿有恩典和憐憫的神,那位立約的神。我不能再逐一細說。你對神有一股熱情和渴求,是因為神已臨到你那裏,打開你的心。
這是什麼意思?何謂經歷神?讓我們以這個原則作為一個測試和操練。這是一個測試,看看你有沒有真正經歷神。按定義來說,渴求是感覺到一些東西不存在。這好像胃口一樣,如果我沒有胃口,要麼是因為我病了,要麼是因為我剛剛服用了一些抑制食慾的藥,我不知道這些藥是如何發揮作用,但你服下這些藥後,它們便發出氣體,使你感到脹滿。不是這樣嗎?
有人告訴我抑制食慾的藥是這樣的。這些藥基本上產生氣體,充滿你的胃。如果我病了,或是我沒有胃口,當我看見周圍的食物時,我不會感到那些食物並不存在。感到食物不存在,是對食物的一種渴望。我或許知道自己已十二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了,但如果我沒有胃口,我便不會感到食物並不存在。但如果你感到食物不存在,那意味着你對食物有一種渴望,你感到不足夠,你感到不完全。
你明白嗎?你感到有些東西缺少了。聖經說,你自己是不能有這種感覺的。只有那些曾真正與神相遇的人,只有那些與神建立了個人關係的人,只有那些能夠說「我的神」的人,才感到有些東西缺少了。所以,渴求神是一種你感到不完全的感覺,也是一種你感到缺少的感覺。這是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第一個標記。
親愛的聽眾朋友,在我跟你們談到操練之前,我懇請你們留意這方面,因為這會用來作為一個操練,也用來作為對你們自己的一個考驗。上次在節目中分享之後,那是我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有些人告訴我:「每次當我聽見你談到屬靈經歷之後,我都感覺更糟。這是我第一次聽見你談到屬靈經歷後,我的感覺好一點。」
只有那些讓神打開他們的心的人才會尋求神,我想你們也看到,很多人都為這個概念而掙扎。很多人為此而掙扎。可是,讓我們暫且不去掛慮所有在理智上的分歧。讓我們不要擔心:「嗯,那些不尋求的人怎樣呢?」「神不是尋找每一個人嗎?」讓我們暫且不去想這些問題。
可是,你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神學觀點,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6章44節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我的意思是,這是絕對的。聖經一遍又一遍這樣說。你知道這是何等的安慰嗎?那種令你感到缺少的感覺,以及那種令你感到神不在的感覺,都不是你自己能夠產生的。你因為不認識神而感到不快樂,正表示需要神的同在。
有人對我說,他聽說在中世紀,天主教的聖人和神秘主義者亞維拉的聖德蘭修女(St. Theresa of Avila) 臨終時,躺在病榻上,說:「上主啊,我是不信的,請幫助我。」那人說:「嗯,當我想到這麼一個敬虔的人,仍然為着不信而掙扎,這令我感到苦惱。」你知道那是什麼問題,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在某方面,這可能是一個不好的標記。但我想說的是:「聽着,你必須安慰自己。因為任何渴求神的人,任何愛神的人,都會常常感到:『我信得不夠。』」你看,那些經常為着自己的屬靈經歷的程度而不開心的人,其實是愛神的。不然,你根本沒有其他任何能力。憑你自己是不能做到的。
因此,你必須學會安慰自己。多年來,你已學會安慰自己。我會告訴你什麼方式對我有效。有時候,如果我感到極其枯乾,我感到非常沮喪,很不開心,我對神說:「我還記得祢從前對我是何等真實,我若是這樣想:『感到祢的不在,就是祢的同在的一個記號;感到祢的不在,顯示祢正在我裏面動工。』
除非祢正在融化我的心,否則我甚至不會有這種想法,我甚至不會感到不滿,我甚至不會責備自己。」你對神說:「求祢軟化我的心,求祢刺激我的心。」有時候,我說:「感到祢沒有同在,是祢的同在的一個記號。」實際上,感到祢的不在卻帶我進入祢的同在。有時候,有一種喜樂湧來。有時候,你可以感到冰已融化。就在那裏。就在那裏。這是一個測試。這是第一個測試。
但這也是一個操練。我們說:「這怎樣是一個操練呢?」嗯,當中每一個記號都是一個操練。當中每一個標記都是一個操練。渴求神是一個操練。什麼?那麼,我們要做什麼?我有兩個建議。如果你想經歷神,首先,從消極方面來說,你必須識別那種在你的生命中抑制你對神的渴求的藥物,就是你服下之後,使你膨脹起來的細小藥丸。你必須找出那些東西是什麼。這是消極的做法。
你說:「這是什麼意思?」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這樣說:罪是一種抑制對神渴求的藥物。任何一種罪都會破壞你對神的渴求。但這樣說會更好:那是對事物的一種有罪的崇拜。在你的生活中,你正在沉溺的一些東西,那就是抑制你的渴求的藥物。
多個世紀以來,有一件事情是為人父母都知道的,甚至在他們從科學知道任何事情之前,他們已經知道孩子不可在飯餐之間吃餅乾、甜點或糖果,否則他們會沒有胃口吃飯。我們知道那些食物是多麼糟糕的原因。我不像許多人那樣討厭糖果。
我發覺在大城市裏,營養成為了一種宗教,人們對於必須吃什麼和不能吃什麼,都有非常強烈的感覺。所以,當我在這個節目裏說我不認為糖是那麼糟糕的時候,我可能正踐踏某人的宗教。但我學會了一件事情。糖果帶給人一種快感。糖果令人覺得自己像是吃了一頓飯。可是,甜點實際上不能提供人所需的營養。
因此,如果你吃了糖果,如果孩子吃了糖果,他們便不想吃飯了。所以他們不吃飯。但他們若不吃飯,他們便不能保持體力,他們發覺自己會倒下去。然後,他們必須吃更多糖果。情況繼續下去。
讓我引述十九世紀英國的大主教威廉.譚樸(William Temple)說過的一句話,我多年來都引述這句話。我記得在我最早期的福音講道裏,我在其中一篇講章引述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是很有幫助的。譚樸說:「你的宗教就是你在獨處的時候做的事情。」我不得不用上大約三年的時候去思考這句話,才弄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究竟這是什麼意思呢?
譚樸說:「當你不必去想任何事情的時候,當你的心思不被四周環境的事物所牽引的時候,你的心思到哪裏去?」換句話說,當你不是在工作的時候,沒有什麼佔據你的心思的時候,當你站在街角等候某人,或是在一個沒有任何事情要去細想的時候,你的心思會到哪裏去?
你的心思會習慣到哪裏去?你最喜歡想的是什麼?你最喜歡作白日夢的是什麼?什麼幻想帶給你最大的安慰?譚樸說:「那就是你的神明。」「你的宗教就是你在獨處的時候做的事情。」這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你看見嗎?有些人會想着一個人。或許是你愛上的一個人。那是你所愛的人,或是你想跟她墜入愛河的人,或是你希望會愛上你的人。你也許會想到你的職業生涯,當你完成這項工作時會做什麼,並且你希望在當中獲得什麼。你也許正想到一座房子,就是你一直以來想擁有,而且你正在儲錢,盼望有一天能得到的那所夢寐以求的房子。
根據威廉.譚樸所說,那些東西實際上就是神的替代品。也許你聽過我討論偶像崇拜。但我在這種所說的情況,也許沒有偶像崇拜那麼主要,有些東西像糖果、甜餅一樣,當我們把它們吞下肚裏時,我們是想藉此安慰自己。那些東西就像我們的一種崇拜形式。這是一種敬拜形式。那些東西是用來抑制我們的胃口。
如果你想經歷神,那麼,你必須找出你在飯餐之間取出來吃的糖果,找出那使你在安靜時刻坐下來的時候使你不感到飢餓的那些糖果。你藉着想到各樣的成就而感到安慰。你藉着想到有人向你求婚而感到安慰。你透過想到同輩朋友終於稱讚你而感到安慰。你因着一些事物而得到安慰。但是你要留心那些東西。你要留心那些正在破壞你的胃口的東西。
然後是積極方面,如果你想經歷神,你實在必須培養你對神的渴求,就像培養你對均衡飲食的胃口一樣。你必須均衡地領受真理,你看到第1節大衛說:「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現在看看第2至3節:「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特別留意第2節:「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可能發生的,因為那是大衛,而且那是舊約時代,大衛有可能確實地看到一些東西。我的意思是有這種可能性,畢竟摩西真的看到在燃燒的荊棘。你知道嗎?當摩西進入那石縫中的時候,真的有一朵充滿榮光的雲彩經過。摩西真的看到了。這是肉眼的感官經歷。同樣地,亞伯拉罕真的看到那燒着的火把。雅各真的與某人摔跤。
從措辭來說,我懷疑那是否大衛正在談到的。大衛往會幕去,在那裏敬拜。他在敬拜中做什麼?那裏有獻祭、讀經和禱告。大衛說的是:「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這領我們進入第二個真正的記號。但我要告訴你的是,保持對神的渴求的方法,就是坐下來,令你對有關神的真理有所渴求。這是指所有關於神的真理。反思神的榮耀。反思神的能力。反思神的慈愛。有關神的真理都記載在聖經裏。如果你讀舊約聖經,你看到它們都是以敘事的方式來描述。如果你讀律法書,你看到它們都是以規則和條例勾劃出來。
如果你讀新約聖經,你看到這些真理在耶穌身上體現出來。如果你讀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你看到不同的作者闡述這些真理。哪是什麼?就是神的能力、神的榮耀、神的慈愛。你讀這些真理,你學習、查考、反思並默想這些真理。如果你因着神的教誨,對此產生極大的渴求,你會從資料轉化成為感覺。這是第二個標記。
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第一個標記,就是感到神沒有同在,並對神產生一種渴望,不只是知道有神,我知道可能有人會說:「我知道神不在我的生命中。」但這並不意味着那人渴求神。只是知道,並不表示渴慕。這是第一個標記。第二個標記是,當基督徒學習真理、思考真理、聆聽真理、閱讀真理、默想真理時,通常越來越希望資料轉化成為感覺。
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第二個標記,就是基督徒能夠對神有一種新的感覺。我是指什麼?令人困擾的便是這一點,聖經必須使用肉體的感官經歷的用語,去描述當你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所得到的那種新的屬靈知覺能力。肉體的感覺是什麼?那就是視覺、聽覺、味覺、接觸、嗅覺。
我有沒有遺漏了什麼?無論如何,那些是感官的經歷。當聖經談到在你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時,聖經使用了感官的用語。這是多麼生動,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充滿隱喻的。但是我要指出,在另一方面,這並非完全是隱喻的。
舉例說,聖經不斷地談到耶穌的血像甜酒這個事實。聖經說:「在末日,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裏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詩人在詩篇34篇8節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彼得說,如果你已「嘗過」主恩的滋味,你便是一個基督徒。他們常常使用感官的語言。或許這是我所知道最好的例子。
詩人在詩篇119篇18節說:「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你說:「『開我的眼睛』是什麼意思?你打開聖經,裏面有神的話語。你正在讀神的話語。『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是什麼意思?我正在讀聖經。我可以看到頁面上的字。我也能夠明白頁面上的字。究竟詩人在祈求什麼?」
這是真正的屬靈經歷的第二個標記。感覺到神。神的真理在我的心裏帶來一種新的感覺。沒有人比十八世紀美國的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說得更好。他寫了很多這方面的文章。讓我讀出他怎樣描述這種經歷。他說:
相信神是聖潔和慈愛的,與在心裏對於神的慈愛、美麗、聖潔和恩典有一種新的感覺,二者是有所不同的。相信神是聖潔和慈愛的,與對於神的聖潔和恩典有一種新的感覺是不同的。
相信神是慈愛的,與嘗到神是慈愛的,兩者的分別,就如在理性上相信蜂蜜是甜的,與實際地嘗到那種甜味的感覺是不同的一樣。我們可能不用嘗過那種甜味,也相信它是甜的,但我們不能不信它是甜的,而仍有那種經歷。
愛德華茲正在說什麼?讓我給你舉出四件事情,嘗試幫助你明白這感覺是怎樣的。真基督徒的標記,是你在心裏感覺到神。你不只是知道關於神的事情,你不只是擁有那些資料,你還對神有一種感覺。這是一種新的感覺。
首先,你必須明白這一點。愛德華茲提出這一點,我希望這不會令任何人感到氣餒,但我最近一直想到這方面。一種感覺最終不能簡化為其他任何的感覺。愛德華茲在他的講道中提出這個問題:「如果一個生來失明的人叫你過來,為他描述一下紅色和藍色之間的分別,你會怎樣說?」這裏有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紅色和藍色的人,這個人從沒見過任何東西。他來到你那裏,你的眼睛是看得見的,他說:「紅色和藍色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的分別是不是像水和沙子的分別呢?你知道,水是濕的,沙是乾的。紅色和藍色分別是不是這樣?」你說:「不。」那個失明的人說:「是不是像喇叭的聲音和鈸的聲音之間的分別呢?」你說:「不。」他說:「那麼,是不是像玫瑰的香氣和臭鼬的氣味之間的分別呢?」你說:「不。」為什麼?他說:「好吧,告訴我。那個分別像什麼?」答案是,每一種感覺都是不能簡化的。
每一個感官的經歷都不能簡化為別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說,你是可以這麼說的。有人對我說,有時候,你可以說:「喇叭的聲音更像紅色,雙簧管的聲音更像藍色。」有時候,你可以說某些聲音暗示了某些顏色。但說到底,我們都知道,如果你從來沒有見過藍色,你可以談論雙簧管的聲音,你可以談論你想到的任何東西,但這些描述沒有一個像是親眼見過藍色的一樣。意思就是這樣。
親愛的聽眾朋友,讓我給你們讀出兩段話。其中一段話是近期的,非常平淡乏味;另一段話是非常古老的。但都是談到同樣的事情。我正在讀一本由杰拉德.麥克德莫特(Gerald McDermott)所寫的書,他是美國弗吉尼亞州一所大學的老師。他說有一天,他的一個學生到來,對他說:「麥克德莫特教授,在我身上發生了一件事情。現在,每件事情看來都不一樣了。自從我開始讀聖經的加拉太書,彷彿有一盞燈一直在亮着。一切事情看來都不一樣了。
我看見的每樣東西,看來都跟我在一個星期前所慣常看見的不一樣。我不能仔細地描述這種情況,但我彷彿戴上一副新眼鏡,使每樣東西看來都像有一種不同的顏色。」現在,讓我給你讀出另一番較古老的話。這篇日誌是愛德華茲自己寫的,當時他只有十八、九歲。你必須記着,愛德華茲是在一位牧師的家庭長大,他自小便開始讀聖經。這番話是他說的,那時他只有十八、九歲。他說:
我所記得第一次在神和神聖的事物裏嘗到的一種內在和甜蜜的喜樂,是讀到提摩太前書1章17節的話。經文說:「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的心靈湧進了一種神的榮耀的感覺。
這是一種新的感覺,與我以前所經歷過的任何事情有點不同。我從來沒有感到聖經有任何經文像我在這裏所讀到的。我不斷地對自己一遍又一遍說出和唱出這句話,並且向神祈禱,求祂使我可以享受祂。我祈禱的方式也與我以往的不同,當中加上了一種新的感情。
這兩個人年齡相若。其中一個的口才比另一個好一點。但關鍵在於,其中一人說:「你知道嗎?我正在讀加拉太書,我正在讀福音書,突然,好像有一盞燈亮着。每樣東西看來都不同了。每樣東西都不同了。」
另一方面,愛德華茲說:「我一直都知道神是『永恆的、不朽的、看不見的,祂是獨一智慧的神』,但忽然之間,我感覺到這些事情。我感覺到這一切。我不僅知道這一切,我還感覺到這一切,而且我享受這一切。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神祈禱。」我說:「你不能告訴一個失明的人什麼是紅色和藍色。」這就是我的意思了。
你知不知道我們正在討論什麼?你知不知道閱讀有關神的事情時突然有一盞燈亮起來到底是怎樣的?忽然之間,你享受這一切。突然,你感到稱心滿意。突然,那成為一個現實。你知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就不是基督徒了。如果你說:「告訴我,那是怎樣的。」我無法告訴你。一個能看得見的人無法告訴一個失明的人藍色是怎樣的。最終,這種感覺是不可簡化的。
如果你不知道這種新的感覺是怎樣的,你就不是基督徒了。這個經歷的標記是何等真實,這是真正的基督徒經歷。另一方面,你若是基督徒,當我跟你說話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正常的基督徒,你知不知道你正在想什麼?你說:「是的,我曾經歷過那樣的事,但已是很久以前了,我的經歷只是很少。」但你是知道這種感覺的。
你明白嗎?你知道這種感覺。事實上,當我這樣說,當我談論這種感覺,當我讀出這種事情的時候,你有沒有垂下頭來,說:「我渴望這種感覺」呢?那是兩個記號。你看見嗎?你是知道的。你對此有一種渴求。
有人會說:「你是否由得我們垂下頭來?你是否只是說:『嗯,如果你沒有經歷過......』?」我知道這聽來很可怕。我知道在某個程度上,這聽來好像是說:「嗯,如果你不明白,如果你從未經歷過,我也愛莫能助。」我的意思不是這樣。
我只是要說明,聖經使用肉體感官的用語來談論對神的經歷,是因為當你成為基督徒的時候,你所獲得那種對神新的感覺,跟你之前與神連繫的方式是不同的,正如視力與聽力是不同的。那就是這裏所說的。不管怎樣,讓我來作一點描述。
我剛才說:「你無法描述這種感覺。」在今天的節目結束之前,就讓我來描述一下這種感覺吧。一方面,當我們說:「對神一種新的感覺」時,我們的意思是,你正在閱讀有關神的恩典,正如愛德華茲所說,你只是開始嘗到神的滋味。你不只是對神的恩典有所認識,你對於神的恩典也有一種感覺。你不只是對神的聖潔有所認識,你也對於神的聖潔也有一種感覺。
有兩件事情標誌着這種感覺。首先,這種感覺使人感到滿足。你享受這種感覺。例如,你曾否感受到福音?你曾否經歷過福音?然後,每當你想到惟獨因信稱義時,每當你想到惟有藉着恩典稱義時,每當你想到單單因着基督的作為時,你感到永遠無法對此思考得足夠。你不得不思考它。你不得不談論它。你對此總不厭倦。
因為你有一種滿足感。這是首要的事。有一種新的屬靈感覺。有一種滿足感。有一種感覺,使你充滿真正的喜悅。就像當你聽到一首美妙動聽的樂曲時,它滿足你的耳朵,或是當你飢腸轆轆的時候,咬一口香濃美味的巧克力蛋糕,使你精神振奮一樣。那是一件樂事。換句話說,那是令人滿足的事。
其次是真理,感覺神的同在是指神的真理變得令人滿足,而且那真理也使人堅強起來。你吃下食物之後,把它消化。那食物使你改變了。你對那食物有一種真實的感覺。如果你想知道感覺到神的同在是什麼意思,就是這樣了。你感到憂慮,但你讀到一段經文是這樣說:
「我愛你。我若幫助你,誰能敵擋你呢?」當你查考那一節經文的時候,如果你感覺到神的能力,感覺到神的主權,感覺到神的智慧,感覺到神的看顧,這一切都在那一小節經文裏。羅馬書8章31節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這一切都在那裏,神的主權。如果你的心裏有這一種感覺,你將會停止憂慮。就是這樣。感到神的真理,意味着神的真理變得真實。
英國著名作家及護教家魯益師(C. S. Lewis)說過一個故事,是我不能忘懷的。由於這個故事十分有趣,即使我在很多年前讀過,現在也嘗試在這裏引用一下。魯益師說:「如果你要赴一個約會,情況會怎樣?」你知道,魯益師許多年來是一個單身漢。但他用了這個例證。他說:「你將要出去與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約會,但你所有男性朋友都對你說:『只要記住一件事。
不要把你不想全城都知道的事情告訴她,因為她不能保守祕密。』你說:『當然啦!』你知道這是真的,因為你的朋友那樣告訴你,你也信任你的朋友。他們都這樣說。你絕對深信這是真的。但是當你和那位美麗動人的女士約會時,她開始問你很多問題,你想討好她,你想這樣做,突然間,她問你的事情,是你實在不想告訴她的,因為你的朋友曾警告你,但你卻將要一五一十地告訴她。」
可是,正如魯益師所說:「你的朋友給你的知識,是一個抽象的思想概念。但在你面前的,是一個感官的實況。」那抽象的概念將會輸給那感官的實況。你知道嗎?
同樣地,當你在心裏對神的主權產生一種感覺時,這意味着神的主權沒有成為一個抽象的概念,相反,它對你來說是真實的。神的主權變得比你的憂慮更真實。當你在心裏對神的恩典產生一種感覺時,神的恩典變得比你的罪疚更真實。當你在心裏對神的聖潔產生一種感覺時,神的聖潔變得比你的衝動更真實。
當你產生一種感覺時,它實際上改變了你。它改變你的行事方式。真理不再是抽象的,它變成實質。你明白這一點嗎?這一點比較簡單。你坐下來,你獲得真理,也獲得神的能力、神的榮耀和神的愛。你默想這事,也為此禱告。你說:「主啊,我為着祢是怎樣的一位神而讚美祢。我思考祢是怎樣的一位神。」
親愛的聽眾朋友,在接着的一兩個節目裏,我將要給你一些更加實用的操練,讓你知道如何做得到。但是當你默想真理時,雖然不是時刻都是這樣,但總是有些時候,你將會對真理產生一種感覺。如果你對真理從沒有任何感覺,那麼,你不是基督徒了。你需要問問自己:「『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下一個節目中我們會討論這一點。
這一點比較簡單。往真理那裏去,思想那真理,默想那真理,直至真理變成真實的,直至真理變得令人滿足。有一首聖詩這樣寫道:
錫安山上出產千顆神聖糖果,在我們到達天上之前,或走在金街上。
「錫安山上出產千顆神聖糖果,在我們到達天上之前,或走在金街上。」歌詞試圖說出,有各種各樣的糖果擺在你眼前,現在便可以獲得。你必須小心那些抑制你的胃口的藥物,你必須擺脫那些藥物。你必須確保自己這麼說:「在我到達天上之前,有些東西是可以得到的。」
喬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是十六至十七世紀英國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寫了一首詩,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我感到十分震撼。那首詩是這樣的:
我用鮮花為你鋪路, 我從許多樹砍下樹枝;但你在破曉時分起來, 你隨身帶着你的糖果。
你有沒有試過在破曉時分起來,然後坐下,只是細讀有關神的慈愛、能力和榮耀的經文,那時你突然開始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一種感覺。你感到滿足和充滿力量。你有一種喜樂的感覺、真實的感覺。你是否突然發現神的糖果?你有沒有嘗過神的糖果?
我認為把「我要切切地尋求你」這句經文,翻譯為「我要一早尋求你」,確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沒有什麼比早上起來,讓神抑制你對其他東西的胃口更加好。品嘗神的甘甜,並且看見神的能力和榮耀。然後,當你進入世界裏,你可以享受生活,而不是那麼深切地需要世上的事物。你可以只是享受它。那時,你不再狂歡作樂和滌蕩心靈。這當然是指屬靈方面。
錫安山上出產千顆神聖糖果,在我們到達天上之前,或走在金街上。
我們一同禱告。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給我們賜下這一切。求祢繼續與我們同工,向我們展示如何可以經歷祢。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