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靠近」系列九、以賽亞和那座壇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查考以賽亞的一段事蹟,它記載在以賽亞書6章1至8節。請聽我讀出經文:

1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2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3彼此呼喊說:

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

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4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5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6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裏拿着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7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8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在「敢於靠近」這個講道系列中一直查考在聖經裏一些與神靠近,並且直接與永活神相遇的人物。屬靈經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進入任何基督教書店看一看便知道這一點。我們一直查考那些曾真正與神面對面相遇的人物的歷史事蹟。

那些事蹟大部分都有點難以理解。我們一直在查考的經文,大多數都不是家傳戶曉的。它們往往有點令人費解,有點叫人難以明白。那些經文不是人所熟悉的。今次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我不得不作出一個決定。要麼我必須說:「哇,以賽亞書第6章!」如果你常常收聽這個節目,你便知道我經常引用這段經文。我不得不引用啊!我以往曾根據這段經文來講道。

這是一段影響深遠的經文。我的意思是,所有合乎聖經的宗教信仰都在這裏。每一句經文,在一些情況下,每個詞語都可以成為講章裏的一點,或甚至整篇講章。事實上,我可以說:「這裏的重點多得很,所有合乎聖經的宗教信仰都可以由此產生出來。」這麼說可能比我將要作的更負責任。這實在令人驚訝!

這對於基督徒的經歷是一張了不起的指示圖。它告訴我們何謂基督徒,何謂真正與神相遇,以及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標記是什麼,而不只是你作為基督徒理應相信什麼,也不是你該如何生活。可是,擁有基督徒的經歷是什麼意思?真實地經歷神又是什麼意思?親愛的聽眾朋友,沒有其他經文像這段經文那樣。

我不會逐句解釋這段經文,相反,我決定給你們一個概述,一個鳥瞰。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將會看到一節一節的經文,在講道結束後,你也許會說:「牧師為何沒有談到那方面?」嗯,因為經文實在太豐富了。在今次的節目中,我不能逐一去談。當我退後一步,察看這段經文時,我說:「經文告訴我什麼是真正經歷神?」

我在這裏看到五件個要點。我會提出五個觀察。這段經文告訴我們關於基督徒的經歷是真實、多姿多彩、美麗、謙卑和歡慶的。這些都是基督徒經歷的特徵。首先,讓我們鳥瞰一下。我們就像直升機般在上面飛過。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第一,基督徒的經歷是真實的。以賽亞書6章1節說:「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這不是一個冗長的論點。這是一個基礎。傑克.米勒(Jack Miller)是美國一位已故的牧師,他曾是我其中一位導師,他有一篇講解以賽亞書第6章的講論十分精彩。他說,以賽亞因所看見的景象而大感震驚,俯伏在地,原因之一是以賽亞像大部分以色列人一樣(事實上,幾乎像任何一個虔誠的人一樣),他正在往聖殿去,就像他一生中無數次往聖殿去一樣。

那一天是安息日。以賽亞往聖殿去。他走進聖殿裏,幾乎像每個往聖殿去的人一樣,像每個往教會去的人,或每個往猶太會堂去的人,他像任何人一樣,走進聖殿裏,完全沒有預期會在那裏看見神。但以賽亞真的看見了。我的意思是,他以往常常經歷,也常常感到神的同在。以賽亞常常得到神的啟示。但那一天,他走進聖殿裏,看見了神。

聖經不斷地告訴我們,基督信仰不僅是一些規則、條例和信念。基督信仰是讓人嘗到主是美好的,讓人看見神和認識神。那不是知道有關神的事情。「見」這個字是指以賽亞從知道有關神的事情,進而在那一天能夠認識神。以賽亞從讀出他的禱文,進而發出禱告。以賽亞從一個名義上的信徒,進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信徒。他看見神。這令他大感震驚。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這樣。聖經記載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裏一切做買賣的人,又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因為祂說:「我的殿本應是禱告的殿。」

那裏一片喧鬧,堆滿做買賣的人,以及獻作祭物的牲畜,沒有人祈禱。換句話說,聖殿變得僵化,變得充滿宗教色彩,變得很繁忙。沒有人真的在那裏與神相遇。你到聖殿去,但你不會期望在那裏看見神。你不是到教會去,你實際上也不是在觸摸神。這令我想起馬利亞和馬大。我也希望你回想一下馬利亞和馬大的事蹟。馬利亞和馬大都是耶穌的朋友,耶穌到她們的家裏作客。

馬大立刻說:「啊,天哪!我必須好好侍候耶穌。」馬大應該做什麼?你在路加福音第10章的結尾讀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小故事。我們知道馬大開始在屋裏跑來跑去。她有很多事情要做。「耶穌在這裏。我必須去買些東西。我要做飯。我還要清理家居。」馬大跑來跑去。她就是那樣侍候耶穌,當然是為着耶穌而忙得不可開交,奉耶穌的名去做這一切事情。

馬利亞卻坐在耶穌的跟前,仰望耶穌。聖經告訴我們,馬利亞坐在那裏,與耶穌談話。她傾聽耶穌的話。馬利亞的臉朝向耶穌。她笑容滿面地對着耶穌,耶穌也望着她。我猜想馬大有一刻經過了客廳。耶穌和馬利亞正坐在那裏。馬大感到頗為心煩意亂。她探頭進去,說:「主啊,你可不可以吩咐我的妹妹來幫忙侍候你?」

耶穌說:「馬大,馬利亞正在侍候我。」事實上,耶穌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耶穌要說的是:「馬大,你已讓你的虔誠,把你對神的認識擠出去了。你是那麼忙碌。你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你正在奉我的名去做各樣事情,但在所有虛偽的虔誠底下,你實際上沒有看見我。你實際上並不認識我,你實際上並不感到我的同在。你實際上沒有與我相交。」

換句話說,第一個重點是:耶穌基督在十架上受死,忍受一切的痛苦,主要不是為了讓你能夠推行各樣的計劃,讓你能夠參加各樣的聚會,也不是為了讓你能夠盡你的一切宗教義務。

你知道,那些沒有獲得耶穌基督受死代贖的人一直以來只是盡上他們的宗教義務,而且謹守他們的戒律。他們一直都在禁食,他們一直努力順服神。他們一直努力遵從所有的規則,也一直努力幫助受到傷害的人。他們一直參加聚會。多年來,他們一直這樣做。耶穌基督不是為了讓你能夠作這一切事情而受死的。沒有耶穌基督的受死,你也可以作這一切事情。

耶穌基督受死,是為了一件事情,就是使你能夠親近神,使你能夠看見神,使你能夠進入神的同在,而不會被毀滅。這是耶穌受死的目的。耶穌對馬大說:「馬大,馬利亞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來要與你做的事。馬利亞看見我,也感覺到我。她認識我。她能親近我。」基督信仰是一種經歷,但它並非只是局限於經歷。

你可能因自己熟悉教義而深感自豪。你可能十分熟悉聖經。你可能在事奉經驗上有相當的成績。你可能去過許多教會。你可能因此感覺很好。你可能環觀四周,說:「啊,其他人的行為全不合乎聖經。」

你也可能真是一個生活相當嚴謹的人。你的紀錄可能是毫無瑕疵的,但那又如何?那就像馬大所作的事。這並不表示你不應該做那些事情。關鍵是你看見神嗎?你真的認識神嗎?你的禱告生活怎麼樣?你是否與神相交?你是否每天都嘗到極大的喜樂,或是間中才感到喜樂,使你能進入當天餘下的生活裏,讓你有能力去面對生活?

看一看,你日常的基督徒行為是否從一個已經注滿的杯子裏湧溢出來,抑或實際上只是因生命空虛而作出的一個反應?你這樣做是否為了說服自己相信:「神必定喜歡我。看看我是多麼忙碌。看看我正在為神做的一切事情。」?你所有的忙碌生活和行為,可能是因缺乏對神的認識而作出的反應,可能是因生命空虛而作出的反應,也可能是因缺乏經歷而作出的反應,卻不是因經歷神、生命充滿那種經歷而作出的反應。

基督徒的經歷是真實的。那一天,以賽亞進到聖殿裏,他不能相信這樣的事。以賽亞實在看見神。你每一次坐下來禱告,你每一次來到教會裏,你都應該祈求同樣的事。你應該追求這樣的事。

你不應該說:「嗯,我在這裏。這是另一個星期天。我正在盡上我的義務。神要恩待我。我努力達到標準。我正在努力這樣做。我正在努力得到這一切。我到教會去。我期待這些事情發生。」這樣,你就是以敬拜作為達到目的之一種手段。馬大,來吧,學效馬利亞。難道這不是耶穌所說的嗎?這是相當有趣的事情,這真的極之不同。

第二,基督徒的經歷是多姿多彩的。我想告訴你,我們在這裏學到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基督徒的經歷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已經看到基督徒的經歷是真實的。現在來看看它是怎樣多姿多彩的。人人都喜歡多姿多彩,但我所說的多姿多彩,完全不像時下對「多姿多彩」這個詞的理解。以下是我所說的意思。

以賽亞蒙召事奉,在許多方面,他的經歷真的與耶利米的經歷極之不同。以賽亞進到聖殿裏,他對神的經歷是如此崇高和莊嚴得令人驚訝。以賽亞說:「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以賽亞書6章1節說:「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這是多麼崇高!神高高在上。你看,以賽亞想到神真是他的老朋友。我稍後會告訴你原因。以賽亞以一種非常熟悉的方式去想到神。他需要的是看見神如此高高在上,而自己卻是如此低微。神擁有一切,沒有什麼是神所需要的;而以賽亞卻是微不足道,他樣樣都需要。這是以賽亞的經歷。

現在看看耶利米的經歷。當耶利米去到神面前,神與耶利米相遇,這記載於以賽亞書之後的一卷書,但這是在六十六章經文之後,因為以賽亞書是一卷很長的書卷……如果你翻到耶利米書第1章,便會看到耶利米蒙召的經歷。耶利米的經歷像以賽亞的嗎?不太像,至少在表面看來不像。

耶利米書1章4至7節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耶利米〕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

接着,第8至10節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於是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

耶利米的經歷與以賽亞的經歷是截然不同的。這不是令人感到驚訝嗎?神在這裏實際上非常溫柔地說:「耶利米,你看自己看得太低了。」耶利米說:「啊,我不可能做得到。」神說:「我與你靠近。」看看以賽亞,他顯然看得自己太高了。神沒有給以賽亞傳達任何有關祂的臨近的信息,只是給以賽亞一種崇高的感覺。

多姿多彩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談到的是一件臆測的事情,但我不是唯一一個這樣說的人。我認為這說法是十分合理的。關於以賽亞的事情,其實我們所知不多,但我們知道他的父親是亞摩斯。我們從以賽亞書1章1節知道亞摩斯是烏西雅王父親的兄弟,即是烏西雅王的伯父或叔父。

換句話說,以賽亞是當代的社會精英,也是皇室成員。因此,以賽亞與其他大多數的先知極為不同。大部分的先知往往來自低下階層,並非舉足輕重的顯要,他們都是社會上的小人物。例如阿摩司。你還記得阿摩司是誰嗎?阿摩司是修理桑樹的。在他成為先知之前,這是他的工作。桑樹的果實受到擊打才會成熟,順便一提,這告訴我們很多關於神為何正在我們身上做祂現今在做的工作。

無論如何,桑樹的果實受到擊打才會成熟。桑樹的果實在當地很便宜,只有窮人才買它。唯一以它作為收成的,也只有窮人。阿摩司就是做這種工作。他是專門把桑樹的果實擊打下來的人。後來,阿摩司蒙神呼召。大多數先知的經歷都像這樣,但以賽亞卻不同。對現代的城市人來說,這是相當有趣的,因為在大城市裏有更多人像以賽亞。

以賽亞就是那種進入合宜的學校,擁有合宜的家庭,建立了合宜的人脈關係的人。以賽亞就是那種更聰明、更俊朗、衣着非常講究的人。因此,當那種人考慮事奉的時候(也許以賽亞在蒙召之前已考慮過),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會說以下的話。

他們會說:「嗯,如果有一位像你一樣舉足輕重的年輕領袖進入那事奉中,那就值得重視了!你或許能夠把這個垂死的教會起死回生。人們便會知道你是個重要人物,你真的可以做得好。如果有一個像你這樣的人來到那就好了!」你看,以賽亞肯定有這種傾向。因此,當神顯現的時候,神是是高高在上的。以賽亞只是仰望神,也承受不了。

沒有甜蜜的時刻,沒有光芒四射,也沒有說出像這樣的話:「我必靠近你。不要害怕。不要擔心。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絕對不是這樣。以賽亞書6章1節說:「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完全沒有像那樣的事情。以賽亞得到他所需要的,耶利米也是一樣。仔細聽着。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之間沒有什麼共通點。如果你仔細看看,你會看到以賽亞看見神高高在上,使他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所以神可以臨到,顯出祂的憐憫。

以賽亞不認為自己需要任何憐憫,那麼,他怎能經歷得到神的憐憫呢?以賽亞必須謙卑地俯伏在地上,才看到神的憐憫。另一方面,耶利米的經歷卻是完全相反。耶利米必須與神建立關係,並且經歷神的憐憫,才真正看到罪的邪惡,因為你也知道,除非你真的認識神,好像你的一位朋友一樣,否則你無法真正看見自己的罪是多麼敗壞。

我很快給你一個例子,這是一個相當舊的例證,但我很久沒有引述過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在多年前聽到一位牧師講述這個例證。他說:「聽着。如果我在你的房子裏,你卻不在那裏。我看見有一張帳單到期,便替你付了,然後我打電話給你,說:『你有一張帳單到期。那是你應該支付的,但我付了。』你會怎麼想? 」

你不知道要怎麼想,因為除非你知道那張賬單的金額有多大,否則你不知道該要多感激。對不對?當然啦!如果是一個郵包欠了一元的郵資,有人為你付了,你會說:「啊,謝謝。」就是這樣而已。另一方面,如果是稅務局的人說:「你欠了數十萬元的稅款;若不繳付,我們明天便扣押你的財產了。」如果你的朋友為你支付了那張賬單,那就大不相同了。

你明白嗎?你不知道到底只是說聲謝謝,還要跪下來親吻那個為你清償債務的人的腳。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除非你知道你的債務有多巨大,否則你不會知道那憐憫有多浩大。兩者是連在一起的。你感到自己的需要和債務越大,你感到神的恩典也越大。兩者都在那裏,但它們的先後次序取決於你的境況。

將自己尋找神的方式,以及自己的經歷的先後次序和模式加諸別人身上,並說:「嗯,你不是按着我的方式去經歷神」,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做法。你看,對一些人來說,感到自己的罪性和敗壞,很容易一早就使他們大感震驚了。

你跟一些剛信主的人交談。你說:「嗯,告訴我你的信主經歷吧。」他們告訴你的,不會像你以往所經歷的。如果你說:「我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真基督徒。」那麼,你要小心。你是否想知道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呢?不管怎樣,我會告訴你,因為這是相當有趣的。

我經常聽兩位傳道人的講道錄音。其中一位我認識他本人,另一位我並不認識。作為傳道人,我從他們那裏獲益良多。他們都是很好的傳道人,他們按自己的方式去講道,並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講道。這兩位傳道人是傑克.米勒(Jack Miller)和鍾馬田(David Martyn Lloyd-Jones)。

多年前,傑克.米勒到倫敦去,在一個大會中向一群剛聽完鍾馬田講道的人,講另一篇道。鍾馬田是二十世紀中葉在倫敦的一位偉大的英國傳道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位偉大的演說家。傑克.米勒是美國的一位牧師。傑克.米勒向那些人講道,他講了很多關於自己的故事。

傑克.米勒總是在談論自己。「這事在我身上發生。那事又在我身上發生。」在其中一次講道結束的時候,一個年長的男人站起來,抨擊傑克.米勒,說:「我聽鍾馬田醫生講道已三十年,他是神偉大的僕人。在他所有的講道中,他從來沒有講過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他從來沒有提到自己。」那個男人認為傑克.米勒的表現自高自大。

你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且是非常短視的,因為鍾馬田就像以賽亞一樣。在鍾馬田獻身事奉之前,他已於1920年代在英國的醫學界中登上頂峰。在那個時代,像英國這個階級意識十分強烈的地方,鍾馬田確實是菁英階層。

有一天,鍾馬田看見一個也是社會菁英,但那個男仕比鍾馬田擁有多十至二十年的成就。那個男仕所愛的女人死了,他走進來,坐在火爐前面,兩小時都一言不發的盯着火爐裏的火。鍾馬田突然察覺到,即使你已得到世上可以給你的一切東西(而鍾馬田確實已得到了),但那並不意味着你可以面對生活的實況。鍾馬田深感困擾。他謙卑下來,他就像以賽亞一樣。後來鍾馬田信靠基督,完全謙卑下來。

因此,你從來沒有見過鍾馬田談論自己。對於另一類人來說,他們實在需要神的憐憫才能開始談論自己。有一些人需要神的憐憫使自己開口發言。有一些人需要神的聖潔使自己終於閉口不言。這視乎各人而定。如果你讀完整卷以賽亞書,你會看到以賽亞沒有在任何地方提到自己。完全沒有!如果你讀完整卷耶利米書,你會看到耶利米不時在書卷中提到自己。

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基督徒的經歷是多姿多彩的。我告訴你,這是很有趣的。可惜我們只來到第二點。好吧。我會更精簡一點地講述其餘部分。基督徒經歷是真實和多姿多彩的,此外,還有第三點。

第三,基督徒的經歷是美麗的。那些撒拉弗正在做什麼?撒拉弗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這是什麼意思?首先,解經家告訴我們,用兩個翅膀遮腳其實是謙卑的舉動。把腳遮蓋代表你在說:「我是不配的。」在撒拉弗背後的兩個翅膀,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快快地遵行耶和華的吩咐。這兩個翅膀是捲起來的,隨時可以張開。他們已預備好快快地去做耶和華要他們做的事情。

用兩個翅膀遮臉代表他們不能直接注視神的聖潔所發的光芒。由此立刻出現的問題是:如果連天使也不能直視神,就如你和我不能直視太陽一樣,那麼,這一位神是何等聖潔?神的聖潔是什麼?神的聖潔就是神的一切美德揉合在一起。這包括神無比的寬容,但不僅如此。這包括神的公正,但不僅如此。

這包括神無盡的恩典,但不僅如此。這包括神的信實,但不僅如此。這是把神的一切屬性都放在一起,像一面棱鏡。你也知道,你可以看到光的光譜,但當所有光譜聚在一起,便變成燦爛的白光。你明白嗎?那是撒拉弗所看見的,但是他們不能這樣看。撒拉弗不能忍受直視神的榮光,但為什麼他們還嘗試這樣做?因為他們喜愛神的榮光。因為他們要讚美神的榮光。

當撒拉弗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至高的和散那。」他們不能忍受直接注視那榮光。我的意思是,這樣做幾乎使他們受傷,但他們不能不注視神的榮光,因為他們喜愛神的榮光。這是基督徒經歷的其中一個重大的標記。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寫了一本書。你可能會說:「他寫了很多書。」我知道,但讓我告訴你有關他其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

這是一本難讀的書,但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這本書的書名是《信仰的深情》(Religious Affections)。愛德華茲嘗試在書中寫下他認為把真正的基督徒經歷與假冒的分別開來的一系列特點。這是一本極之有趣的書,但我在此提出唯一的一個特點……就是那十二個可以區分的標記中的第三個,即是只有經歷過神的恩典的真基督徒才擁有這種經歷,就是那些基督徒會受到吸引,他們會喜愛神的聖潔所彰顯的美麗。

讓我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人愛你,將與你結婚,但突然間,在你們將要結婚之前,你在股票市場上失去所有金錢……

你所有財產化為烏有。你轉身向着你所愛的人,你向着你未來的配偶,說:「我今天需要你的安慰。我真的感到很氣餒。我剛在股票市場上失去我所擁有的一切。」如果這個人突然說:「我認為我們的婚禮要取消了」,那怎麼辦? 你說:「為什麼?」你所愛的人說:「嗯,你失去了你所有的金錢。」你說:「是啊。」她說:「所以,現在事情不一樣了。」

你會感到憤怒,你會感到受傷害,因為你知道:「這個人所愛的,不是我本人。這個人愛錢,多於愛我。這個人在利用我。」愛德華茲說:「你怎知道一個人是否愛神呢?」你無法知道他們是否被神的大能迷住了,他們是否在讚美神的權能。為什麼?因為如果你正在利用神,神的能力是非常吸引的。權能就像銀行裏的金錢一樣。

你說:「我當然喜歡有一位大能的神。我當然喜歡與一位大能的神同在。神的能力可以為我所用。」換句話說,神的能力可以使你得到好處。因此,你可以完全不愛神,卻為着神的權能而興奮不已。愛德華茲還說:「神的智慧又怎麼樣?」如果你只是在利用神,你仍然可以為着神的智慧而非常興奮。你會說:「啊,智慧!我想要一位這樣無所不知的神。這對我真是何等方便啊!」

你知道,你可以只是為了神的金錢而與神結婚,並為着神的權能而感到興奮。你可以只是為了神的金錢而與神結婚,並為着神的智慧而感到興奮。事實上,讓我們進一步看看。你可以為了神的金錢而與神結婚,並為着神的赦免而感到非常興奮。啊,是的!這一點相當有趣。

愛德華茲說,對於一個只是對神的恩典感到非常興奮的人來說,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很重要的。愛德華茲說,那些不愛神,只是為了神的金錢而與神結婚,只是在利用神,只是在尋找方法去利用神的人,會對一位赦免人的神感到非常興奮,但重點就在這裏。愛德華茲說,只有真正的基督徒才可以為着神的聖潔而愛神,因為神的聖潔對人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除非你知道你是藉着耶穌基督而得蒙救贖和收納為神的兒女,否則神的聖潔是一個可怕的威脅。如果你最終愛神,只是因為神本身的榮美,那麼,神的聖潔對你才有吸引力。要注目於神的完美,注目於神的卓越,注目於神在道德上的美麗和完全,並被此吸引,那就是撒拉弗的標記,也是真正經歷神的標記。

最後,如果你被神的聖潔所吸引,如果思考神的聖潔會使你感到驚訝,並且發覺自己深深地樂在其中,神的聖潔也深深地帶給你安慰,而且你的心被吸引了,那麼,愛德華茲說,你是真基督徒。只有真基督徒,只有天使,被神的聖潔所吸引。你看……天使就是這樣,他們說:「我看到神本來的模樣。」

此外,還有其他很多的標記。愛德華茲說,如果你因着神的本性而愛祂,那麼,你會無條件地順服神。如果神說:「我希望你不再這樣做。我知道你很想這樣做,但我認為你應該停止這樣做。」你便立刻停止了,對嗎?你的順服從不帶任何條件,你順服神的原因,只是你因着祂是神而感到喜樂,所以你想討祂的喜悅。

如果你說:「我事奉神,卻進不到我心儀的研究院。我事奉神,卻還未結婚。我事奉神,但我生命中一切事情都出錯了。神有什麼好?」這表示你根本不認識神。你從來沒有認識神。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你正在對神說:「啊,我猜想那婚禮要取消了。」我的意思是,神應該像你那樣憤怒。

你被神的聖潔所吸引。這是最重要的標記,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標記,讓你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與那位真正的神相遇,並且因着神的本性而愛祂。你知道嗎?聖經以一些令人驚訝的方式說,如果你注視神的聖潔,並愛慕神的聖潔,如果你默想神,說:「我喜歡這樣!」那麼,你便會變成這樣。

英國著名作家及護教家魯益師(C.S. Lewis)所寫的《夢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裏有一位人物,名叫戈德斯.格林(Golders Green)的莎拉.史密斯(Sarah Smith)。這是一部小說,它告訴我們一個名叫莎拉.史密斯的女士,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醜陋,她很不快樂。沒有人對她感興趣,也沒有人喜歡注視她。當她在《夢幻巴士》這本書裏進入天堂時,書中這樣談到她。

書中說,這個女人的靈魂充滿聖潔的美麗,她美麗得難以言喻。書裏記述:「很少男人見了她之後,不是以某種方式愛上了她。但這一種愛不會使他們少了對妻子的忠誠,而是更忠於自己的妻子[...] 我現在記不起她是赤裸的,還是穿上衣服的。如果她是赤裸的,那麼,她的禮貌和喜樂一定是幾乎若隱若現,使我在記憶中產生一個幻象,看見一輛閃亮的火車追隨着她穿過那片快樂的草地。」

為什麼我要讀出這一段記述呢?當我讀到小說的這一段時,我靈光一閃,明白聖潔是什麼意思,並且聖潔是美麗的。如果你發覺自己的心被神的聖潔所吸引,像撒拉弗一樣,甚至不能注視神的榮光,但又不能不看,你便知道自己已被神的恩典感動了,你終於與真神相交。現在來到最後一點。有人會說:「嗨,我把這些都寫下來了。你所指的最後一點是什麼?」剛才我說基督徒的經歷是真實、多姿多彩、美麗、謙卑和歡慶的。由於時間關係,我必須略過「謙卑」這一點。其實我們已稍稍談過了。

第四,基督徒經歷的歡慶。到了最後,你經歷這種令人驚訝的事情。聖經說:「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我們看見以賽亞俯伏下來。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當中有些人知道,對於以賽亞所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 還有許多可以討論。

以賽亞突然看見自己的罪,因為他看見神。直到以賽亞看見神,他才認識自己。所以,他在內心深處感到十分消沉,但從那個祭壇上,從那個獻祭的地方,從那祭牲當中,有一塊炭沾他的嘴唇。因着神的寬恕,以賽亞變成一個將會做任何事情的人。你知不知道以賽亞要做的職務是什麼?其實,這是相當有趣。以賽亞書6章8節。說:「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緊接那句話之後,神說:「等一等,讓我把你的職務告訴你。」神提出了歷史上最有趣的職務之一。第9至13節說:「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

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

神要說的是:「以賽亞,我要你去某個地方。我要你在那裏傳道。我要你知道,在你的餘生裏,幾乎沒有人會聽你傳講的信息。但最終會結果纍纍。你所說的話最終會傳到世界各地。你所栽種的聖潔的苗裔最終會長出來,但在你的一生中,不會出現這情況。人們只會對你發怒。他們會對你窮追不捨。他們永遠都不會聽你的話。永遠都不會。」

以賽亞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那裏將有什麼事情發生?以賽亞看見了你和我也需要看見的。當他進入聖殿的時候,他看見耶和華在寶座上。當時正是烏西雅王崩的那年。這意味着什麼?以色列因為沒有王而出現一片紛亂。事實上,我可以告訴你,一切可怕的患難才剛剛開始。亞述正在冒起,它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亞述很快會來攻取以色列。人人都一片愁煩。

以賽亞進入聖殿裏,看見耶和華在寶座上。那個寶座不是空的。以賽亞看見主在掌管。他們並非處於困境之中。以賽亞這麼興奮,而且不再焦慮,因為他看見主。那麼,你又為何焦慮呢?你又為何愁煩呢?我曾在一本教人如何自助的雜誌裏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如果你想克服憂慮,你要在你的手腕穿上一條橡皮圈。每當你發覺自己在憂慮時,便抓住那橡皮圈,把它向外拉,然後由得它「拍」的彈回去。你對自己說:『擔心也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我給你一個建議。你不需要一條橡皮圈。你需要的是看見萬軍的耶和華被高舉,坐在寶座上。那位高高在上,而且被高舉的,正坐在宇宙的寶座上,這意味着祂完全在掌管一切,但祂愛我,祂用祂的炭沾我的口,而且祂接納我,祂的雙臂環繞我。

你若是知道這一點,便不會在乎人們做什麼。你不會在乎你將會成功還是失敗。你不會在乎。神在寶座上!這就是你需要看見的。你不需要一條橡皮圈。你不需要技巧。你需要看見神高高在上,並且被高舉。你來到祭壇那裏,祈求見神。這將會使你能夠獲得任何東西,能夠做任何事情。這就是基督徒的經歷。我們一起祈禱。

主啊,求祢幫助我們來到聖殿裏。如果我們進入聖殿,看見主,而且經歷你的同在,我們離開的時候,將會變得勇敢、充滿活力、在靈裏醒覺,而且是喜樂、勇敢、純潔、剛強、深刻、豐富,還大大敞開。這就是我們所求的……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因為這是祢賜給我們的……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我們若追求比這次等的東西,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侮辱。求祢幫助我們去尋求,並讓我們找得到。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