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聖誕的兩個默想」系列。今天的題目是「不只是相信祂」。
在上個節目中,我們看到一個事實,就是聖誕指出一個應許,神花了數千年時間去成就這應許;聖誕也指向一個應許,就是在地上有平安,但神尚未成就這應許。這意味着聖誕告訴我們,雖然神成就祂的應許,但幾乎從來都不是按我們的時間表來成就的,我們為此感到沮喪。聖誕告訴我們,神的時間表和我們的時間表並不一樣。這有點令人不快,事實卻是如此。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會看另一個聖誕默想,也許這次會更加令人不快。但我再次向你保證,如果你堅持繼續聽下去,直到節目結束,你會看到一個意義重大、令人鼓舞、滿足人心的主題。聖誕告訴我們第二件事,就是耶穌生在馬槽裏,因為客店裏沒有地方,而且那個家庭要逃亡避開希律王。
其次,我們知道聖誕告訴我們,世界總是拒絕基督、基督的子民和跟隨基督的人。聖誕意味着拒絕。聖誕意味着被拒諸門外。聖誕意味着世人和世上的領袖心裏沒有空處給耶穌。這段經文指出我們將要探討的主題。讓我讀出馬可福音 6章1至13節。
1.耶穌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
2.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裡教訓人。眾人聽見,就甚希奇,說:這人從那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3.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
4.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5.耶穌就在那裡不得行什麼異能,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
6.他也詫異他們不信,就往周圍鄉村教訓人去了。
7.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
8.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什麼都不要帶;
9.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掛子,
10.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方。
11.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
12.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
13.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這是神的話語。
其中一段有關聖誕的偉大經文記載在路加福音第2章,馬利亞和約瑟帶耶穌到聖殿,要把他獻與主,並給他行割禮。他們遇見一位年紀老邁的虔誠人,名叫西面。西面看見耶穌,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著名的「西面頌」。西面說:「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
但我們忘記了西面看見耶穌時所說的第二句話。他對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客店裏沒有地方、約瑟一家要離開伯利恆逃避希律、西面對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又要作毀謗的話柄……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這番話其實也是對眾人說的。換句話說,聖誕也指出一個事實,世人不理解耶穌,世人不明白耶穌。
因此,凡跟隨耶穌的都會被拒絕,正如耶穌被拒絕一樣。我們看這段經文,因為它闡明耶穌在世上令人感到被冒犯這個事實。我們會討論耶穌冒犯這個事實,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的原因,以及人們對耶穌的冒犯之處有什麼回應。
第一,被耶穌冒犯的事實。我們在第3節你看到了。經文說:「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希臘文(skandalizō)意指他們因耶穌而反感。
反感不只是不同意。經文不是說人們與耶穌意相左,說:「你抱持這個觀點,但我抱持這個觀點,你有權抱持你的觀點。」我們不是說這種情況。被冒犯、反感、被激怒,是整個人發自內心的厭棄。耶穌引起公憤。耶穌引起冒犯。
在現代西方社會,我們知道新約給我們展示耶穌基督很多冒犯言行。多年來,這種情況令人驚訝,但我已習慣了,幾乎每逢聖誕節和復活節,美國各大報章雜誌和期刊便會刊登文章,指出人們多年來努力重構歷史中的耶穌的情況。學者、記者和各種各樣的人聚在一起試圖重構耶穌。
這些人說:「我們無法接受一直承傳下來對耶穌的傳統看法。我們需要篩選某些站不住腳的部分。我們無法接受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我們無法接受這一切。於是人們重構耶穌。他們試圖創造一個沒有冒犯言行的耶穌。重構後的耶穌只是一位慈愛的老師、四處漂泊的聖人等模樣。
聖誕告訴我們,耶穌的冒犯之處是不能削減的。如果你試圖構想一個不冒犯人的耶穌,你遇到的問題會比起初更多。如果你試圖為耶穌動手術,說:「拿手術刀來,切除那些冒犯言行」你最終會遇到更多問題。讓我給你三個理由,說明為什麼構想一個不冒犯人的耶穌根本是行不通的。
首先,一個缺乏冒犯言行的耶穌根本沒有歷史可信性。這是什麼意思?人們重構耶穌的時候,試圖把聖經拿走。他們說:「如果我們把聖經拿走,我們可以如何從歷史去認識耶穌呢?
我們所知不多,但我們知道幾件事。如果我們把聖經拿走,我們知道幾件事,第一,我們知道耶穌被殺。其次,我們知道,耶穌死後,跟隨耶穌的猶太人,是世上最難以相信一個人可能是神這個觀念的人。沒有其他群體、宗教、文化或價值觀更反對一個人可能是神這個觀念。
此外,我們也知道,耶穌死後,祂的跟隨者都敬拜祂,當時主要的跟隨者是猶太人。這是兩個極端的反應。我們只知道耶穌被殺,祂卻令猶太人敬拜祂。如果你試圖重構或創造一個不冒犯人的耶穌,如果你說:「我相信耶穌是一位慈愛的老師」,你怎可以解釋確實發生了的事情?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兒童電視節目名叫《羅傑斯先生的鄰居》(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羅傑斯先生為人親切友善。他從不會高聲說話。他總是說:「一切都很好。我喜歡你這樣子。到我家來。親愛的鄰居,到我家來。」他十分友善。當我們把一個人的冒犯言行除去了,他通常是這個模樣。但誰會殺了羅傑斯先生呢?誰會敬拜羅傑斯先生呢?
多年前,著名神學家和作家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寫了一本書,名叫《基本基督信仰》(Basic Christianity)。他說書中寫道:當你讀聖經,你看到沒有人對耶穌作出溫和的回應。人們對耶穌的回應都是極端的。當人們遇見耶穌,聽到祂的話,只會做三件事: 他們要麼充滿恐懼的逃跑,要麼想要殺祂,要麼在祂面前俯伏,向祂降服。從來沒有人會喜歡耶穌。從來沒人說: 「我喜歡祂。」
從來沒有人說:「耶穌是美好的榜樣,可作為我生命的基礎。從沒有人對耶穌作出溫和的回應。人們對耶穌的回應都是極端的,這意味着耶穌必定是一個令人無法容忍的人,這意味着祂必定擁有冒犯他人的言行,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既令人想要殺祂,又令人向祂敬拜。
因此,如果你試圖重構耶穌,並說:「我們無法接受新約所說的這一點和那一點。我喜歡以這種方式相信耶穌。」你只得到一個不冒犯人的耶穌,而不是一個有歷史可信性的耶穌。一個不冒犯人的耶穌不是歷史中的耶穌。
其次,一個不冒犯他人的耶穌是無法成為宇宙萬有的救主。這是什麼意思?有趣的是,感到耶穌冒犯人的,是耶穌本鄉的人。我們稍後再看這一點,但請注意:耶穌在其他地方冒犯那裏的精英份子。馬太福音第15章記載,門徒進前來對耶穌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原文是跌倒),你知道嗎?」
耶穌冒犯精英份子和領袖。祂冒犯掌管大城市的人。現在耶穌來到一個小鎮,祂也冒犯那裏的人。祂冒犯權貴和平民。祂冒犯大城市居民,也冒犯小城鎮的居民。祂冒犯在高位的,也冒犯低下階層。祂冒犯領袖,也冒犯平民百姓。
耶穌冒犯每一個文化的人。祂冒犯每一個階層的人。祂以不同的方式冒犯不同的人。為什麼知道這一點這麼重要?這對於住在大城市或西方世俗人來說尤其重要。
多年來,我聽到人們說:「我可以接受基督信仰。我可以接受基督,但有幾件事情我無法接受。」我對他們說:「那是什麼呢?」通常他們會說:「我無法接受唯有藉着耶穌才可以到天父那裏。我無法接受這節經文:「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我無法接受這個概念:「你必須勸信奉其他宗教的好人轉信基督教。」只要可以除掉這個概念,我便接受基督信仰。
事實上,我清楚記得好幾次聽到人們說:「如果可以除掉這個概念,我便接受基督信仰,或接受耶穌。」但問題來了:來自現代西方文化的人讀到一些經文,看到耶穌接納外邦人、被社會遺棄的人、娼妓、沉淪的人,單單是出於恩典。耶穌接納那些人,對他們說:「只要相信我,我必接納你。」這使西方人小小的心靈感到溫暖。
然而,當耶穌說:「只有一個真理,我就是真理了」,西方人卻無法接受。他們說:「只要可以除掉這個概念,我就能夠接受耶穌。看看其他非西方文化。看看來自傳統文化的人。那些人沒有因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而感到被冒犯。他們也許不同意「只有一個真理」這概念,但他們沒有因此感到被冒犯。他們相信絕對的道德標準。那使西方人心靈感到溫暖的事情,傳統文化的人卻感到被冒犯。
傳統文化的人感到被冒犯,因為耶穌基督對人說:「是的,你的生命很糟糕,但沒關係,只要你愛我、相信我,我必接納你。」他們說:「這麼道德敗壞。這是什麼樣的宗教啊?」你可以從這些話看到一個人因文化而產生的傲慢。西方人說:「耶穌基督唯一的問題是,他以某種方式冒犯我的文化。只要除掉他那冒犯我的文化的方式,那就好了。」你以為自己是誰,竟高舉自己的文化至超越別的文化,並說:「只要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耶穌便沒有問題了」?耶穌冒犯其他人的方式又怎麼辦呢?
耶穌基督總會冒犯人。你還記得冒犯的意思嗎?是令人反感。當你反感的時候,你不只是與別人意見相左,而是別人違反了那主導你內心的基本原則。耶穌基督冒犯每一個文化的人,因為祂違反了那主導每一個文化的基本思想。在西方文化中,主導思想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都必須決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在傳統文化中,終極的原則不是個人的選擇,而是道德表現、忠於自己的種族、善待自己的同胞。他們把群體認可變為偶像。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把個人變為偶像。耶穌基督要除掉這一切,因為祂說:「我的道路。我是主。你們要敬拜我。我是救贖主。」
如果你說:「只要我能除掉這個概念和那個概念,我就可以接受耶穌」,這就是高舉自己的文化至超越其他文化的地步。如果你除去了冒犯人的耶穌,如果你創造一個不冒犯人的耶穌,你就沒有一位普世性的主耶穌。你明白嗎?你得到一個被你的文化接受的耶穌,但其他文化怎麼樣呢?除非你接受耶穌就是祂在新約聖經中把自己啟示出來的那一位,你不可能有一位真正成為眾人之主的耶穌。
第三,聖誕指出耶穌的冒犯之處是不能削減的。如果你試圖除掉耶穌的冒犯之處,就沒有一位歷史中的耶穌,沒有一位作眾人之主的耶穌,也沒有一位與人建立個人關係的耶穌。我只會簡述這一點,因為我在過去多個節目中已講解過了。但我會以幽默的方式來說明。
除非一個人可以反駁你,否則他沒有與你建立個人關係。除非一個人可以偶而與你發生衝突,否則他沒有與你建立個人關係。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對方只是說:「是的,先生。」 或「是的,親愛的。」 那麼你沒有與他們建立個人關係。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對嗎?
我記起一部既荒誕又恐怖的電影,名叫《複製嬌妻》(The Stepford Wives)。電影中有一群丈夫認為自己不想與妻子建立個人關係,只想妻子唯命是從,於是他們殺死自己的妻子,將她們變成機器人。這是一部既荒誕又恐怖的電影。我不喜歡這部電影。那些丈夫想要一個不會反駁他們的妻子,只想要一個機器人。
如果你說:「我不喜歡聖經中記述耶穌的這部分,我要除掉這部分,我不會接受這部分,我不相信這記載,這是低層次的……。我無法再接受這些觀點。」你這麼說彷彿這一年就是萬事萬物的基礎元年,彷彿現在似乎是真理的事物一百年後也不會變成笑柄。難道你不知道,你現在所相信的、專家們所相信的、聰明人所相信的、社評人所相信的,五十年後都會變成笑柄。
你竟對着聖經,說:「我們無法再相信它。」彷彿你正身處萬事萬物的基礎年代?如果你不喜歡聖經中記述耶穌的某部分,你把那部分除掉,你就得不到真正的耶穌。你得到一個友善的耶穌,但你無法與這樣的耶穌建立個人關係。這樣的耶穌總不會反駁你,總不會冒犯你,也總不會說任何話反對你所接受的教導、你朋友的話和你在學校裏所學到的東西。
你必須有一個可以與你衝突的耶穌,不然你總不會與祂建立有生命氣息的個人關係。聖誕告訴我們,基督令人感到被冒犯的事實。如果你沒有一位冒犯人的耶穌,就沒有一位歷史中的耶穌,沒有一位作眾人之主的耶穌,也沒有一位與你建立個人關係的耶穌。但為什麼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呢?我們來看看這一點。
第二,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的原因。另一方面,這也是聖誕的一個重要主題。事實上,耶穌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冒犯人,因為祂冒犯每一個人。無論什麼思想主導你的心,無論什麼思想主導你的社會,耶穌總是反對這些思想,因為祂要成為主導的思想。
因為耶穌以不同方式冒犯所有人,所以今天我無法逐一講解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的原因。我想告訴大家,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的其中一個方式與聖誕的主題十分配合。看看第3節,人們說:「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因此,人們就厭棄耶穌。他們就是因着耶穌的平淡無奇而被冒犯。
多年前,我看到著名解經家雷恩‧威廉(William Lane)在他的馬可福音註釋中的一句話,給我很大幫助。他論到這段經文說:「儘管耶穌家鄉的人聽到和看到一切,但他們仍看不穿這個在村裏長大的平凡人的面紗。太平凡了。太普通了。他們說:「這不是那木匠嗎﹖」耶穌沒有什麼特別,祂只是一個木匠,一個普通人。
看看這句話:「這不是馬利亞的兒子嗎……?」順帶一提,在當時的父權社會裏,沒有人會被稱為馬利亞的兒子。人們總是以某人父親的名字來稱呼那人,從不以母親的名字來稱呼人。大多數解經家都說,這幾乎可以肯定是指耶穌是非婚生孩子這個事實。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不是來自有財有勢的家庭,你只是一個木匠。你不是來自道德高尚的家庭,你只是一個平凡人。我們記得你是誰。」或許有些人會說:「我記得我曾經幫馬利亞照顧耶穌。我曾經幫耶穌抹鼻子。我認識這個人。他不可能是拯救世界的救主。他太普通了。」
聖誕就是要表明這一點。耶穌不是在市中心誕生。祂生在馬槽裏。看看大喜的信息報給誰:只是普通人、牧羊人。沒有一個名人。因此,我們在這裏不但看到耶穌基督被拒絕的事實,因祂冒犯了世人的情感,我們也從經文得知耶穌冒犯人的主要方式。
耶穌、耶穌的信息、耶穌的跟隨者冒犯人,總是格格不入,其中一個原因是聖誕告訴我們神愛平凡人。神透過平凡人去作工。神愛平凡的家庭。神愛平凡人。神愛平凡的生命。坦白說,聖誕的信息是什麼?就是神道成肉身。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就是無限的神變成平凡的人。
讓我以另一個方式說明。我們希望非凡的變得更加無與倫比。我們希望非凡的神降臨,是場面壯觀的,但聖誕意味着非凡的神變成平凡的人。神的靈、宇宙的力量、拯救的大能臨到,以最普通的方式在你生命中作工,以最平凡的方式、透過最平凡的人,甚至透過最普通的信息臨到。
世人說:「不可能是這樣的。應該是迅速、充滿戲劇性、場面壯觀的。聖誕的信息不是這樣的。人們被冒犯,因為耶穌是一個木匠。這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反思一下。讓我指出人們怎樣因基督信仰和基督的平凡而感到被冒犯。我會指出三點。
第一,今天人們因福音信息是平凡的而感到被冒犯。這是什麼意思?想一想福音的信息。福音的信息是這樣的:你不是因自己的表現、過去和良好記錄而得救,並得以與神建立關係。你是因耶穌的工作、過去和記錄而得以與神建立關係。
耶穌來到世上,為你活出你本該活出的生命,擔當你本該承受的死。如果你願意不依靠
自己的表現、過去和記錄,而是信靠耶穌的工作、過去和記錄,就在那一刻,頃刻之間,你得以與神建立關係,蒙神完全接納。
世上沒有任何宗教可與此相比。其他宗教把得救視為一個尋求頓悟的艱苦過程。沒有其他宗教談到一個頃刻的改變,甚至連一個五歲的孩子也可以達到的要求,它們只有頓悟的途徑和潔淨的禮儀。沒有如福音那樣的信息。因此,福音信息冒犯人。福音信息確實冒犯人。人們說:「就是這樣嗎?太簡單了。這是不可能的。給我八正道吧。給我五善功吧。給我一些叫我要努力追求的東西吧。
為什麼人們會因福音信息太簡單而感到不安和被冒犯呢?還記得舊約列王記下第5章中的乃縵嗎?乃縵是亞蘭王的元帥,他長了大痲瘋。他聽說耶和華的先知以利沙可以救他。於是乃縵到了以色列,他帶着銀子,也帶了車馬和士兵,也許他心裏想,如果他要努力才得救,他也準備好了。他在亞蘭可能是僅次於亞蘭王最富有的人。他當然是一位大能的勇士。
乃縵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以利沙只是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乃縵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作一件大事,你豈不作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或許乃縵預期以利沙會對他說:「你要去暫妖除魔。釋放被虜的。把西方邪惡女巫的掃帚帶來給我,你就有救了」經文說乃縵以為以利沙會出去見他,站著求告耶和華,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大痲瘋。」
以利沙打發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為什麼乃縵因此感到被冒犯。
乃縵說:「大馬色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他為什麼這麼說。意思是:「這太簡單了。任何一個笨蛋都能做到。無論好人壞人、強者弱者,任何人都能做到。太簡單了。」乃縵為什麼這麼說?他在尋找非凡的方法,這卻是那麼普通。但他為什麼被冒犯?他因自己的驕傲而感到被冒犯。
多年前,我剛剛開始擔任牧職,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教會事奉,那時我只有二十四歲。我去探訪一位非常悲傷的女士,她住在停車場附近一間出租房子。那是一間很簡陋的房子。她面對很多問題。當時我剛剛上任,到四處探訪鄰舍。我和那位女士談論福音,談了很久。
她信靠基督。我感到很驚訝。她跨過信心的橋樑,她信靠基督。這是極大的喜樂。兩天後,我再去探望她,她淚流滿面。她剛剛與她的姊姊通電話。她說:「現在我充滿疑惑。我說:「為什麼?」她說:「我的姊姊剛對我大發雷霆。」我說:「為什麼?」
她說:「我的姊姊說:『恕我直言。這個牧者竟告訴你,我一生都謹守、捨己、犧牲、行善,但有些人可能是連環殺手,過着污穢和糟糕的生活,但他在臨死前五分鐘悔改,卻跟我一樣可以上天堂嗎?我總不相信這樣的事。』她的姊姊被冒犯了。
那個女士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事實上,她也開始感到被冒犯。我坐在那裏,心裏想:「這是令人感到被冒犯的。為什麼我這麼說?福音信息是平凡的。馬槽、牧羊人、木匠的兒子、木匠。太平凡了。是不可能的。很多人總不成為基督徒,因為福音太簡單了,因為信耶穌太容易了。平凡的信息冒犯驕傲的人。」
第二,人們感到被冒犯,不僅是因為福音信息平凡,也是因為基督徒平凡。因着福音的本質,基督徒是怎樣的人呢?基督徒是最嚴守道德的人嗎?基督徒是最振作的人嗎?基督徒是奮發向上、放低自己,真正過良善生活的人嗎?那些人都被其他哲學吸引了。
基督徒是怎樣的人?一般來說,基督徒都是看到自己是道德敗壞的人。福音不是給那些說「我可以做到」 的人。福音是給那些說「我做不到」 的人。那是怎樣的人?那些人都做過錯誤的決定。那些人通常是生活很艱難的人。那些人通常來自有問題的家庭。
當他們成為基督徒,福音給他們帶來榮耀,他們是基督徒,即使他們仍然有很多瑕疵,他們也是蒙神接納、蒙神所愛的。這樣的人才會努力跟你談論耶穌的事。你有兄弟姊妹、兒如、父母,這些人努力跟你談論耶穌的事。你看着他們,並說:「嗯,你的生活一團糟。你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希望大家想一想。那個人充滿瑕疵,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這是否就意味着他們告訴你的福音就不是真確的嗎?你還記得巴蘭的驢子嗎?巴蘭所做的事是錯的,神使用驢子向巴蘭說話。這記載在民數記第22章。巴蘭不聽從神的話。那時巴蘭騎着一隻驢,神無可奈何地使用那隻驢向巴蘭說預言。
驢子轉過身來告訴巴蘭神要他知道的事。想一想吧。那是一隻驢,但牠仍是說出神的真理。有時候,驢子也可以把神的真理告訴你。很多時候,基督徒好像驢子一樣。為什麼?那些自稱基督徒的人生命中的瑕疵可以帶來榮耀。我不是為那些不長進的基督徒找借口,也不是為那些反復無常的基督徒找借口。我不是要這樣做。
我希望你能看到這一點:其他宗教說:「好人可以被接納,壞人被排斥在外。嚴守紀律的人可以被接納,散漫的人被排斥在外。」福音的榮耀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恩典,謙卑的人可以進來,驕傲的人不可以進來。基督徒的平凡指向這一點。想一想吧。不要因基督徒平凡而感到被冒犯。平凡的福音信息令人感到被冒犯。平凡的基督徒令人感到被冒犯。他們只是木匠。他們只是馬利亞的兒子。許多基督徒都是馬利亞的兒子。
最後,平凡的基督徒經歷令人感到被冒犯。我看着基督徒。讓我看看你們。請聽。其中真正令人感到被冒犯的是,即使當我們第一次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基督,有時候你經歷極大的喜悅、安慰、釋放等等,但你很快會發現,這不會立時解決你生命中的問題。遺憾的是,神將會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工。什麼是平凡的生活?生活中有令人煩躁的事、各樣的干擾。
你到底得勝還是失敗,是否效法基督,都在於你怎樣過平凡的生活。你的計劃受到干擾,那一刻,你可以作出決定:「我到底按照世界的原則去生活,還是按照神國的原則去生活?」兩者有什麼分別?神國的原則是我為你捨命。世界的原則是什麼?是你為我捨命。世界的原則是我利用你,我的幸福才是終極的價值。神國的原則是我服事你,你的幸福才是終極的價值。
聖經教導我們,凡喪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凡服事人的,必找到心中渴望得到的愛。生活中有干擾、有令人煩躁的事、有讓人煩腦的人。你到底失敗還是得勝,你是否更有基督的樣式、美好的品格和神的榮耀,都在於你怎樣過平凡的生活。聖經說神降世為人、道成肉身,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代表非凡的神變為平凡的人,非凡的神透過平凡的事作工。
這在於你如何面對讓人煩腦的人和各樣的干擾。這在於你如何操練自己的生命。這在於你是否早上起來便擺上時間禱告。這都是平凡不過的生活。試試看。嘗試在接下來的六個星期每天擺上四十五分鐘讀經禱告。試一試吧,你也許受不了平凡的基督徒經歷。你也許受不了平凡的生活。這是多麼不容易。
如果你跨過這一切,你的生命將不再一樣。有些人只是等待有東西從天而降,使他們頓悟。有些人等待快速的解決方法或戲劇性的事情發生。我們因平凡的基督徒生活而感到被冒犯。為什麼它應該不是這樣呢?英國詩人施禮淘(Edward Shillito)在其著名詩作中對耶穌說:
其他神明強壯;祢卻軟弱;
他們騎馬前來,祢卻蹣跚走向寶座。
耶穌生在馬槽裏;死在十字架上。祂被社會精英拒絕,被家人拒絕,被本鄉的人拒絕。最後,祂的門徒也背棄祂。祂蹣跚走向寶座。我們也是這樣。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
……但我爬向
施恩的寶座。
我們爬向施恩的寶座。你是否因平凡的基督徒經歷而感到被冒犯?在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的奇幻小說《地獄來鴻》(The Screwtape Letters)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地獄來鴻》講述一名資深魔鬼寫信給他的侄兒,建議他如何試探人和摧毀人的屬靈生命。這不是一本一般的書。你必須明白這一點。
請聽。資深魔鬼「大榔頭」給他的侄兒「蠹木」的信中寫道:「努力令﹝初信者﹞失望,或使他們虎頭蛇尾,﹝初信者﹞初初到教會的幾個星期肯定會出現這種情況。﹝……﹞當他坐在教堂的座位上,環顧四周,看到的只是一些他想避開的人,﹝……﹞只要那些人當中有人唱歌走音、皮靴發出吱吱聲、有雙下巴、衣著古怪,那個病人﹝初信者﹞因此就會輕易相信,他們的宗教必定是荒謬可笑的。
「我們的敵人﹝基督﹞容讓失望臨到每一個開始靠努力的人身上。當一個男孩在幼兒園聽了《奧德賽故事集》(Stories from the Odyssey)而着迷,要開始認真地學習希臘文時,這情況便出現。當一對戀人剛結婚,開始真正學習共同生活時,這情況便出現。﹝……﹞我們的敵人甘願冒險,因為他有一個奇怪的幻想,要使這些令人作嘔的人類害蟲都成為祂所謂的﹝神的女兒﹞、擁有自由意志的愛人……」
「祂希望人擁有自由意志,所以祂拒絕擺佈人的情感和習慣帶領他們去實現祂為人所定的目標: 祂讓人自己作出決定。這樣我們便有機可乘了。」我們不要因平凡的基督徒經驗、平凡的基督徒或平凡的福音信息而被打倒。我們如何可以做到?我們要怎樣做?我們如何面對這情況?我們如何擺脫這情況,活出我們應有的生命?
第三,人們對耶穌的冒犯之處有什麼回應。讓我來講解經文的最後部分。我只會簡略地說明。經文的最後部分似乎是一個附錄。看來好像是另一件事情。第7至13 節說:「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方。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你也許會說:「這件事跟之前發生的事有什麼關係呢?兩者息息相關。經文前半部記述耶穌被拒絕。經文後半部記述施洗約翰被處死。在這兩件事中間,耶穌告訴我們如何在被拒絕的境況中生活。一方面,耶穌給我們指出幾個原則。
第一,經文說:「兩個兩個的出去。」這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沒有跟其他信徒建立深厚的關係,你就無法面對平凡的生活,也無法面對世人的拒絕。獨來獨往的基督徒必被摧毀。我不是說他們最終會滅亡,不得永生,而是他們會被摧毀。
第二,簡單樸素的生活。這一點並不容易領會。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宣教。我們不可抱着律法主義的心態說耶穌吩咐每個基督徒都要過貧窮的生活。請仔細看看經文。「要輕便上路。不要帶錢,不要帶食物。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裏。」我們在這裏學到第二個原則。我剛才說神愛平凡的人,神愛平凡的生活,耶穌生在馬槽裏等事情,如果你相信這一切,你知道這意味着基督徒不再是因外表、外在美或地位而得蒙接納。
你不會像大多數大城市的人那樣,當他們走進一個房間,心裏就說:「這裏的人就是我到大城市想要結交的人嗎?」你來到大城市是要出人頭地。你想結識值得打交道的人。你渴望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就。對於渴望成功的來說,大城市是令人感到害怕的。我聽到有人說:「在某某大城市,非凡的人看起來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更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們到大城市去,因為他們想要多采多姿的生活,想要美麗的事物,想要金錢,想要成就。
在大城市裏,有很多人看來很平凡的人,從事平凡的工作。聖經教導我們,要跟那些人建立關係,總不可勢利眼。耶穌教導祂的門徒,要帶着真理和愛出去。一方面,他們應當服事每一個人,另一方面,如果有人拒絕福音,他們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換句話說,一方面要服事他人;另一方面,不要害怕說出真理。不要害怕被拒絕。不要追求被拒絕,也不要害怕被拒絕。
你從哪裏得着力量過這樣的生活,你從哪裏得着力量在群體裏不以勢利的態度與人交往,活出有真理和愛的生命,不譴責人,但也不怕說真理呢?答案可以在第7節找到。耶穌差遣門徒出去之前,先呼召他們。在經文中總看到呼召和差遣。
在第7節,耶穌呼召門徒進去,然後差遣他們出去。我希望你們明白這一點:當你看耶穌基督的時候,不只是看耶穌如何被人厭棄。不只是看耶穌生在馬槽裏,因客店拒絕他們一家。不只是看耶穌如何被朋友厭棄,不只是看祂如何被家鄉的人厭棄,也不只是看祂如何被家人厭棄。
耶穌遭受終極的厭棄。終極的厭棄是什麼?以賽亞書第53章說:「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耶穌被神責罰,祂被神擊打苦待。耶穌被天父棄絕,好叫我們可以蒙天父接納。耶穌來到世上,作毀謗的話柄,好叫我們在神的寶座前可以得稱讚。耶穌實際上是逐出家門。家園沒有地方給祂。客店裏沒有地方給祂。家園沒有地方給祂,好叫我們可以永遠住在主的殿裏。
耶穌基督遭受終極的棄絕,那是唯一能把你毀滅的棄絕。因此,只要你得蒙終極的接納,只要你蒙神接納,你便有能力去接受平凡的基督徒生活。你便有能力接受別人對你說:「你是平平無奇之輩。」
作為基督徒,最糟糕的是,知道神在你的生命中作工,外面的人看着你時卻說:「你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你知道有些事情正在發生,但他們看不到,因為神以平凡的方式作工。你如何面對這樣被人拒絕?答案就是:你必須看到耶穌被棄絕使我們蒙接納。接受被拒絕,你必蒙接納。拒絕被拒絕,你必被拒絕。爬到神的寶座前,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看到平凡中的輝煌。求祢幫助我們明白,我們既面對挑戰,就是我們總不被世人理解,世人也總不明白福音;同時我們又有極大的應許。這應許就是我們可以認可,蒙神接納,蒙神所愛。因為祢的愛兒不怕遭受終極的拒絕,我們因此得蒙終極的接納。這使我們有能力活在這樣的世界裏。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不要因生活中的苦難而被摧毀,也不要因遲遲看不到祢的恩典而被摧毀,而是看到福音的美妙,就是:「謙卑的人升高,驕傲的人降卑。我接納每一個人。天父,求祢讓各位聽眾朋友都因此得着激勵,並因祢的愛兒遭棄絕而得蒙接納。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