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親近神」系列一、渴想的操練(一)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親近神」系列。今天的題目是「渴想的操練(一)」。

在今次的節目中,我們會查考詩篇第63篇。讓我先讀出經文,然後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在今次和下次的節目中讀這一篇詩歌。我們都知道,這篇詩歌是關於親近神的一篇偉大的詩篇。請聽我讀出經文:

1神啊,你是我的神,

我要切切地尋求你,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

我的心切慕你。

2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

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3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的嘴唇要頌讚你。

4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

我要奉你的名舉手。

5-6我在床上記念你,

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

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

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你。

7因為你曾幫助我,

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

8我心緊緊地跟隨你;

你的右手扶持我。

9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

必往地底下去;

10他們必被刀劍所殺,

被野狗所吃。

11但是王必因神歡喜。

凡指着他發誓的必要誇口,

因為說謊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這是神的話語。

我不知道你是怎樣,但是當我嘗試把一些東西組合起來,無論是一個模型,或是一部電器,或是什麼東西,我需要兩樣不同的東西。我通常打開箱子,把所有配件都取出來,放在我面前逐一把它們組合一起,我也開始讀說明書。說明書裏的指示總是一步一步的。你也知道,說明書上總是展示一個插槽、一個拉環和一口螺絲的圖片。那就是說明書向你展示的一切,只是一個小部分。說明書上說:「這樣做。」然後下一步說:「這樣做。」

說明書總是這樣逐一逐一地指示,除非我不時抓起箱子,看看箱子封面上的圖畫,或許你也是這樣做的,否則我會完全迷失了。因為箱子的封面上顯示了那幅大圖畫,它向我展示了整件物品,指出我接着要做什麼,而且激發我繼續下去。我說:「啊,如果在五、六年後,當我把這部電器組合好了,我真的有一件東西看來像這樣的,而且它的功能像那個盒子所描述的一樣,這豈不是好極了!」

那幅大圖畫鼓勵你。不僅如此,它不只是鼓勵你,在某程度上說,它實際上是指導你。因為有些時候,當你看到整件物品,你實在可以看得更清楚,讓你知道你應該在各個部分做什麼。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有那個箱子的封面,如果你只有那幅圖畫,那麼,當你打開箱子時,裏面全都是一件件的配件,你會說:「哎喲!」你真的兩樣都需要。

多年前,屬靈的經歷或是說經歷神,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那時候,我讀過一篇文章,談到只要你進入一家書店,走到一份暢銷書榜前面時,只要數數書榜上有多少本書的書名是有「心靈」這個詞語便知道了。我也在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讀到一篇文章說,那時候,人們察覺到,如果你能以某種方式在書名上加上「心靈」這個詞,那本書可以多賣出百分之十五。那時候,人人都對屬靈的經歷感興趣。

人人都想進入屬靈的經歷裏,人人都思考這方面題目。這是人們從前沒有料到的。多年前,也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些講求倫理道德和行為主義的宗教與教會裏,出席的人數不斷下降,而那些重視經歷的教會裏,就是那些談論神和超自然經歷的教會裏,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數十年前被新紀元運動取笑為瘋狂的教會,那時候卻十分興旺。

所有宗教都在增長,佛教在增長,伊斯蘭教在增長,所有宗教都在增長。多年前,沒有人會明白或相信這種情況。人們極之渴求屬靈的經歷。

正因為這樣的情況,很多問題由此產生:「我怎知道我正在經歷神?」「我怎可以經歷神?」「我怎知道我正在經歷的是真實的體驗? 」出現那種情況,部分原因是大肆張揚的宣傳。我認為很多到教會聚會的人都感到相當困惑,你們有些人到教會已多年了,停了一會又再去,而且從來沒有深刻的屬靈經歷。

你整個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信念、準則和行為守則,有時候你較為火熱,更謹守那些行為守則,有時候你卻鬆懈下來。但到了最後,仍沒有任何事情使你可以肯定那是對神的一種經歷。你甚至從來沒有這樣的經歷。但是在另一方面卻不是這樣。

另一方面,如果你走進基督教書店,你會看到書架上有很多的書談到這方面;有基督徒著書,談到他們每天都有這些不可思議的經歷。他們常常「蒙福」,也常常感到「被膏抹」。他們使用類似的詞語,這些詞語充滿了整本書。

他們總是有令人驚訝的經歷和啟示,以及突如其來的意念,例如他們正在走路的時候這些意念突然來到,而結果正是他們想要的。你讀到這些描述,便說:「我應該有這些經歷嗎?」你感到十分困惑。此外,很多人正展開他們的基督徒生活。他們因此緊張起來。

我的岳母有五個孩子,我和太太誕下第一個孩子時,岳母說:「我將要寫一本書,書名是《如何教養第一個孩子,像教養第五個孩子一樣》。」她又說:「你看見第一個孩子,你總是擔心,但到了第五個孩子,你便放鬆下來。孩子在哭,孩子在哭,那又怎樣;已是第五個孩子了。」

可是,這是第一個孩子,你知道你會做什麼嗎?你會打電話給其他有孩子的人,問他們:「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嗎?」你知道嗎?「我的孩子在十四個月大的時候,只懂得說五個單詞。這沒問題嗎?這是高於平均水平嗎?還是在水平以下?」我的意思是,這樣的發問是很自然的。當你正在展開你的基督徒生活時,你想知道什麼是正常的。教會裏總是有很多這樣的人。

這個引言不只是本信息的引言,也是整個「學習親近神」講道系列的引言。在某意義上說,我們看了經歷神那個盒子的封面。我們在之前的講道系列看過摩西和燃燒的荊棘、亞伯拉罕和那燒着的火把、雅各和那位摔跤手,以及馬利亞和那位天使等。這些都是記述人與永生神相遇的重要記載。

這些人經歷神。這些都是重要的相遇。你需要看見這些圖畫,看的時候就像看着那個盒子的封面。那個封面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它給你展示你想往哪裏去。它讓你知道何謂真正與神相遇。但是當要切實去做時,你要怎樣做呢?我們也需要說明書。

我們還需要有人告訴我們:「這是經歷神的先決條件、障礙、操練和特點。這裏有些方法,讓你判斷到底自己的感覺和經歷是真實的基督徙經歷,還是虛假的經歷,抑或你被誤導了。我們需要說明書,也需要盒子的封面。

詩篇就是說明書。詩篇是一個絕對令人感到驚訝的資源,因為你在這裏有的是一本日誌。在詩篇中有人從裏面去描述經歷神是怎樣。這不是一個故事,不是描述亞伯拉罕、撒拉、馬利亞或約書亞經歷了甚麼的故事,而是有人真的坐下來從裏面去把對神的經歷寫成一本日誌。

因此,我想在接着一連串的節目裏嘗試使自己溫暖起來。我不知道你是怎樣的,但我有一個傾向,在靈性上與神同行和經歷神方面,在暖和的日子,我會溫暖起來,在寒冷的日子,我會變得冰冷。

在暖和的天氣裏,我往往用更多時間、更多力量,甚至更多熱情,真真正正去親近神,然後到了秋天有什麼事情發生,作為一位牧者,教會又不斷增長,我在聖誕節過後,望着耶穌時會說::「嗨,很久不見了。」嗯,我看見自己的禱告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短,每天、每週都是如此。在轉冷的時候,正是要取暖的大好時機。

我想在接下來幾次的節目裏,查考幾篇詩篇——也許不是很多篇,而且不是每次節目都查考不同的詩篇。我們今天讀的詩篇,是其中一篇偉大的詩篇。事實上,如果我們有更多時間的話,我可以告訴你關於這詩篇的歷史,這是教會歷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詩篇。

這篇詩篇充滿了如何可以真正經歷神的原則。不只是知道有關神的事情,而是認識神。我想在今天的節目裏告訴你真正的基督徒經歷有什麼特點。

因為每一個特點不僅是一個測驗,讓我們藉此可以明白什麼是經歷神,每一個特點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測驗,看看我們是否正朝着正確的方向走。每一個特點不僅是一個測驗,也是一個操練。實際上,這是提升你對神的經歷的一種方式。你明白嗎?每個特點都是一個測驗,一方面,它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經歷神,什麼不是經歷神;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操練。

今天,我想指出一個重點。當你讀詩篇第63篇的時候,它立刻給你當頭棒喝;順便一提,寫這篇詩的詩人是大衛,他說:

1神啊,你是我的神,

我要切切地尋求你,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

我的心切慕你。

2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

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3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的嘴唇要頌讚你。

這是第一個原則,也是我們今天探討唯一的一個原則。但我將會告訴你,如何使它成為對你自己的一個測驗,並且成為一個操練。這是第一個特點:你渴慕屬靈的事,這樣你便知道自己已找到神。此外,你感到自己離開神很遠,這樣你便知道自己正在朝往神那裏去。

親愛的聽眾朋友,請與我仔細看一看。大衛不是說:「神啊,我正在尋找你。」大衛不是說:「如果你在上面,如果你在外面,我正在尋找你。」聖經從來沒有說,人找到神是因為人尋求神。聖經總是說,人尋求神是因為人找到神。除非神已與你相遇,否則你不會開始尋求神。

聖經說,雖然人們一般都渴慕屬靈的事,但實際上,在我們與生俱來的心裏,在我們心中天然的習慣裏,我們都試圖逃避那位真神。你聽到了嗎?聖經說,人理所當然是有宗教傾向的。

在使徒行傳第17章,保羅到了雅典,他站在亞略巴古當中,那是聖經歷史上的偉大時刻,保羅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他又說:「我甚至看到一座壇,上面寫着『未識之神』 。我想告訴你們,你們所尋求的這個『未識之神』是誰。」你看到,那一刻,保羅說的是:「人們一般都渴求神。」聖經說,我們一般都理所當然地需要神——我們難以預料周遭的事情,所以都有一種屬靈的渴求,這種渴求某時某刻在你生命中某處顯示出來。

聖經說,每一個人在屬靈上都是飢渴的,但聖經也說,因為罪的緣故,雖然我們一般都渴想神,我們渴望屬靈的事,我們尤其渴望那種經歷,但我們不想要那位真神。我們沒有能力去尋求那位真神,那位在聖經中彰顯自己的神。

因此,請留意詩人說的第一句話是:「神啊,你是我的神。」這意味着大衛與神是在一個立約的關係中。他稱神為「我的神」。在你的一生中,你可以稱多少人為「我的」呢?你可能完全不認識我,即使你在節目中聽過我的分享,你也可能不知道任何有關我的事情,但如果你無意中聽到我與別人的談話,例如提到「我的」嘉麗或「我的」大衛時,你會猜到這些人必定是我的妻子或姊妹或兒子或女兒,諸如此類。

除非你與某人的關係非常親密,並且對這個關係有極大的信心,否則你不會使用「我的」這個詞語。你看見大衛一開始便說:「神啊,你是我的神。」這表示他與神建立了個人關係。他又說:「我要切切地尋求你。」這句話是可以理解的,並隱含其中。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聖經不是說:「因為我尋求你,所以你是我的神。」不,聖經說的是:「因為你是我的神,所以我尋求你。」

當你感到飢渴時,你便知道你已遇上了真神。當你真的感到飢渴時,你便知道你已真的遇上了真神。當你有點兒感到飢渴時,你便知道你在某程度上遇上了真神。兩者息息相關。

你感到有一種熱情,有一種飢餓。我以另一個方式來說。明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感覺神沒有與你同在,並且因沒有神的同在而感到不滿足,是一個證據,證明神已經觸動你。換句話說,你感覺神沒有與你同在,你渴望那種沒有神同在的感覺很快過去。感覺沒有神的同在,就是要去感覺神的同在。如果神沒有臨在,如果神沒有在你的生命中動工,你可能在理智上知道神沒有同在,但你卻不渴望祂。

你怎知道你已遇見了真神?即使像這樣的討論,像這樣的講道,也將會開始使你不得不說:「啊,是的。我渴想神。我想感覺到祂,我想看見祂,我想經歷祂。」你知道嗎?有趣的是,你越是深深感到神沒有與你同在,神在你的生命中的臨在便越大。就是這個特點。

現在,讓我逐點解釋一下,我只是簡略地解釋。我們今天的時間不多,我只是給你一個基本的概念。我嘗試喚起你的飢渴。

有人說:「好吧,你剛才說,一般的屬靈追尋不一定是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標記。你又說,每一個人都正在作出屬靈的尋索,但這需要神在我的心裏動工,實際地把我帶到一個地步,讓我真正追求那位真神。那麼,我怎知道我是否正在追求那位真神呢?」嗯,答案也在這裏。

十八世紀美國最出色的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他的著作《信仰的深情》(Religious Affections)中,闡述了他認為屬靈經歷的真正標記——在我讀到這書的時候,看見它以這篇詩篇為參考經文,當然令我深受影響,因為從大衛身上看到那證據,證明他是真真正正熱切地追求神。

在第1節,大衛說:「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中文聖經新譯本把這一句譯作:「我的心,我的身,都渴想你,切慕你。」有人說:「好的,我們怎知道大衛是追求那位真神?」大衛說:「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聽着,每當我們開始尋求神,在一開始的時候,當我們開始說:「啊,我不知道,也許我想成為基督徒」,或說「也許我想到教會去」。當你第一次向神踏出第一步時,幾乎總是說:「但我對此還沒有想得夠透徹,所以我正在兩面下注——但事實上,我們往神那裏去,總是因為我們想在生命中得到一些東西,我們也希望神的慈愛足以把那東西賜給我們。

我們幾乎總是這樣開始的。有些人想在理智上肯定一點,所以說:「我想尋找神,使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有些人面對一些問題。有些人說:「我很寂寞。」有些人說:「我需要平安,所以我在尋找神。」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這不是你已找到神的一個標記。

這仍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經歷的標記。這仍不是大衛在這裏談到的那種尋求,也不是那種飢渴。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尋求神,希望得到我們認為可以使我們變得完全的那些東西。我們說:「你知道,我是多麼寂寞,所以,如果我認識神,或許我會感到平安。或許神會把一些人帶進我的生活中。或許神會答允我的禱告。」或說「也許神將會把我想要的東西賜給我。我希望神的慈愛足以把我想要的生活賜給我。」

因此,我們幾乎總是尋求神。但是當你找到神之後,便出現變化了。是不同程度的變化。大衛一開始可能是這樣說:「主啊,如果祢愛我,不要讓我的敵人打敗我。如果祢愛我,不要讓我的小兒子死去。如果祢愛我,求祢幫助我贏得這場戰爭和整個戰役。如果祢愛我,求祢保護我不被掃羅追殺。如果祢愛我……」我的意思是,大衛在一開始的時候肯定是說:「神啊,如果祢愛我,求祢給我一個美好的生命。」但是當他真真正正經歷了神之後,他開始察覺到:「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當大衛經歷了神,他說:「如果我得到祢的愛,我的生命裏便不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了。只要我得到祢的愛,那就是生命了。」

我怎麼說好呢?愛德華茲是這樣說:「真正的屬靈經歷的標記,就是你因着神自己而對神感到滿足,不只是因神賜給你的好處而對神感到滿足。」

這就是大衛正在說的。大衛說:「我發覺只要我經歷了神,我便不想要任何別的東西。只要我有神的愛,只要我有神的尊榮,只要我有神的榮耀,只要我有神的智慧,只要我有神的恩惠,我便不需要討任何人的歡心了。只要我有神的愛,我便不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了。」最終,大衛開始經歷神,因着神自己而在神裏面得到安息,不是因神賜給他的東西而在神裏面得到安息。凡找到神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這一點。

親愛的聽眾朋友,當我談到這方面的時候,你們有些人會說:「你也知道,關於這方面,我是知道的。」你為什麼會知道呢?因為神向你顯明了。它出現的其中一種方式是這樣:像這裏的詩人一樣,你開始有興趣看見神的能力和榮耀。你有興趣仔細思考神,學習關於神的事情,也想到關於神的事情,只是為着神自己而這樣做,而不是坐下來,禱告說:「神啊,求祢給我這個,求祢給我那個,求祢給我另一個。」這是一些正在尋求屬靈經歷的人出現的標記,但這不是尋求神。

因為你的禱告充滿了懇求。你的禱告充滿了「給我」,你求神給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可是,當你發現自己坐下來,享受研讀神的話語,例如一段關於神的聖潔和主權,以及神的榮耀和偉大的經文時,你便發覺只是反思那段經文,已使你感到敬畏,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段經文的莊嚴偉大,帶給你某種安息——我的神就是這樣的一位神。

如果你根本沒有這種經歷,如果你說:「嗯,那很好,但為什麼沒有人約會我呢?」那麼,你仍然在一般的屬靈尋索中,但你不是在尋求神。真正的屬靈經歷的標記,是對神有渴求的心。你只為着神的愛而渴慕神。

那麼,什麼是操練呢?這怎樣變成一種操練呢?很簡單。我一直在察看自己,我一直在說:「屬靈的渴求是真正的屬靈經歷的第一個標記,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如何操練自己?對於這種屬靈的渴求,你要做什麼呢?」以下是我必須做的事情。

第一,我必須確保自己不會破壞在屬靈上的渴求,就像破壞自己的胃口那樣。在我成長的歲月裏,我的媽媽常常對我說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我知道你餓了,你已準備吃飯,但如果你在應該吃飯之前十五分鐘或半小時,伸手進餅乾罐裏,這會破壞你吃飯的胃口。」當然是破壞了。

如果我有兩塊甜得很的餅乾,當我坐下來把它們吃進肚裏時,我便不餓了。在桌上的食物,才是我所需要的。媽媽們都討厭這樣的事情發生。罪惡破壞你在屬靈上的渴求。事實上,你和我所做的很多事情,坦白說有三方面,就是性慾、權力和金錢,成為神的替代。它們取代了我們對神的崇拜。

它們代替了經歷。它們給你一種快感,但破壞了你在屬靈上的渴求。對於你們一些人來說,你們不渴慕神,因為你們破壞了自己在屬靈上的渴求。在某種意義上說,你正在做的事情,暫時帶給你一種快感。如果你服從神,如果你喚醒自己的良心,你便發現自己開始說:「我需要神」,而不是去尋求其他替代的。

你們有些人以人作為替代,也許是你所愛的人。那個人正在破壞你對神的渴求。因為每當你出現問題,如果那個人說你沒有問題,那麼,你便感到沒有問題。你正在破壞自己對神的渴求。如果你想培養你對神的渴求,你便要確保自己不會在那裏放置任何替代的。

第二,如果你想培養你對神的渴求,那麼,你可以坐下來,從聖經裏讀關於神的事。看看神所有的屬性,看看神全部的屬性——不要只是看神那些對你有好處的能力和恩典。還要看看神帶來的盼望、祂的聖潔、祂的主權、祂的光輝。

你看,令這位詩人如此興奮的,就是這一切。他說:「我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所以,你需要確保自己不會破壞對神的渴求,確保你着眼於神全部的屬性,但最重要的是以此來安慰自己。這對我有幫助。每當我謹記我渴慕神的唯一原因,是因為神尋找我,感到神沒有與我同在,是神的同在的一個記號。有時候,當我想到這一點,我便感到歡喜快樂,這立刻成為一道橋樑,讓我經歷神。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嘗試一下吧。當你坐下來的時候,你說:「我擺上一段時間與神在一起。」你便開始讀聖經。在你讀完聖經後,我建議你不要只是向神祈求什麼,而是從經文中得着領受,並開始為着有關神的事情而向神祈禱。你在禱告中因神的屬性而感謝神,並承認當你忘記神的屬性時,你的生命便扭曲了。如果你這樣做,我相信你將會開始經歷神。

這正在經文所描述的情況。可是,如果你沒有這麼做,你便開始感覺神離開你很遠,你開始感覺神沒有與你同在。你告訴自己:「我對神的不同在感到討厭,便是要得神的同在的一個標記。除非神正與我一起,否則我甚至不會為此而感到困擾。除非神與我靠近,否則我不會感到離祂很遠。」很多時候,當我想到這一點時,它便成為一道橋樑,馬上讓我靠近神。

要去操練對神的渴求。不要破壞自己的胃口。去到神面前,傳揚神的屬性。不要只是讀到那些屬性,而是為那些屬性祈禱。與神談論那些屬性。思想神的身分,而不是思想神應該為你做什麼事情。謹記:神的不同在就是要得神的同在。那麼,你將會開始經歷神。

詩人說:「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與神相交,經歷神,正是你所需要的。親愛的聽眾朋友,我不知道你們正在想着自己需要什麼,但這就是你們所需要的。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祢是我們的神,我們要切切地尋求祢,我們渴想祢,我們的心切慕你。感謝祢來尋找我們,使我們可以尋求祢。求祢幫助我們真真正正經歷祢,與祢同在,常存渴慕祢的心。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