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查考的經文是創世記16章1至16節。這是有關夏甲、撒拉和亞伯拉罕的故事。讓我讀給你聽。順便一提,在這段經文裏,撒拉和亞伯拉罕都稱為撒萊和亞伯蘭。他們後來改了名字,稱為撒拉和亞伯拉罕。這容易產生混亂,所以我一開始就稱他們為撒拉和亞伯拉罕。請聽我讀出經文:
1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2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3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4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她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5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她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6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她。」撒萊苦待她,她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
7耶和華的使者在曠野書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見她,8對她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裏來?要往哪裏去?」夏甲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9耶和華的使者對她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裏,服在她手下」;10又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11並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12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弟兄的東邊。」13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裏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14所以這井名叫庇耳‧拉海‧萊。這井正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間。
15後來夏甲給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亞伯蘭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16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
這是神的話語。
有些聽眾朋友可能會說:「這個故事是關於什麼?為什麼我要在這裏聽這個故事?」在過去多個節目中,我們查考一些曾近距離與神相遇的人物,他們確實遇見神,與神面對面近距離相遇。
在幾乎每一個情況裏,當他們遇見神之後,他們都會說:「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還活着。」夏甲是其中一人。其實有三個人是這樣的,夏甲是第三個。在聖經裏有關與神相遇的記載中,有三段記述是非常有趣的。亞伯拉罕……還記得他嗎?在其中一次的節目裏,我們談到創世記第15章,亞伯拉罕在一個黑暗的暴風雨晚上遇見神。
在創世記第18章裏,撒拉在烈日當空的時候遇見主,現在我們查考創世記第16章,讀到侍女夏甲的故事。由於撒拉和夏甲的經歷重疊了,我們在那次查考創世記第18章的節目裏,在快要結束討論的時候,我們提到夏甲和撒拉,以及撒拉的不育有什麼意義,但在今次的節目裏,我們會看看整件事情的核心。
我們在這裏讀到的故事將會把福音告訴你。在夏甲而言,這就是福音。聖經的每部分都有福音。聖經中沒有一部分是沒有福音的。現在看看。讓我們查考整段經文。第1節說:「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讓我們來看看。這是什麼意思?這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我想從心理學和神學角度來看這段經文。你必須明白這句話在心理學和神學上的意義,否則你不會明白這段敘述。首先,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撒拉而言,不育意味着毀滅,因為那個時代、那個文化給女性一個特定的角色。
在那個文化裏,女性的角色是什麼?在第2節,撒拉其實提到這一點:就是建立家庭。那是女性的角色。如果你是女人,你在世上的目的就是為此。你在世上的目的是生養孩子,並建立家庭。只此而已。在那個文化裏,孩子就是女人的本錢。孩子是女人的人生意義,如果女人沒有孩子,她會蒙受恥辱,她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事實上,女人沒有生養過孩子,在心理上構成極大的破壞。這意味着她感到極大的痛苦和絕望。不僅如此,從神學的角度來看,神臨到亞伯拉罕,至少兩次對亞伯拉罕說將會賜給他一個兒子。我們在創世記第15章讀過其中的一次......
講得最清楚的是,神對亞伯拉罕說:「我將要拯救這個世界。亞伯蘭,看看四周。看看死亡。看看苦難。看看戰爭。看看貧窮。看看疾病,看看這個世界是怎樣。我要拯救這個世界,我要藉着你的家族拯救這個世界。我要給你和撒拉一個兒子,從那個兒子將會產生一個強大的家族。從那個家族將會產生一個大國,從那個大國將會產生一位英雄,那就是彌賽亞,祂將要拯救這個世界脫離一切。地上的萬家萬戶都藉着你蒙福。」
這就是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直到那一刻,神從沒有向撒拉顯現。撒拉也從沒有聽過耶和華的聲音,但亞伯拉罕來到,把事情告訴撒拉。究竟撒拉想到什麼,我不能確定。我的猜測是在某個時候,撒拉必定這麼想:「亞伯拉罕......他瘋了。他的神將會給我們一個兒子?」
但是你知道,不論撒拉是否認為亞伯拉罕瘋了,抑或撒拉是否真的相信亞伯拉罕所說的話,都無關重要,因為在撒拉的那個時代、那個地方裏,在一個女人感到那種常見的羞辱、可恥和痛苦的處境裏,當亞伯蘭說:「我們將會有一個兒子。」撒拉傷痛仿如被刀插進去一樣。
這情況卻是更糟,因為撒拉可能想到:「現在,我不只是令亞伯拉罕失望。我不只是令我的民族失望。我不只是令我的文化失望。現在,我也令神感到失望嗎?現在,我也令這個世界感到失望嗎?」你看見嗎?撒拉感到絕望。她感到極之痛苦,因此在第2節,「撒萊對亞伯蘭說: 『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夏甲〕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
撒拉所說的有何意義?再一次,這具有雙重的意義。首先,撒拉正在做什麼?首先,撒拉正在提出的事情,不僅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這幾乎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做法。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以及所有明白古代文化的人,都會告訴你,在那個時代、那個地方,這是普遍的做法;也就是說,撒拉是那個宗族的女族長。
撒拉是女族長,亞伯拉罕是族長。撒拉可以把她其中一個使女帶到亞伯拉罕那裏。亞伯拉罕基本上可以把她當作妾侍。如果你仔細看,第3節說:「……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
然而,看看第4節:「……夏甲就懷了孕;她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換句話說,夏甲成了亞伯拉罕的妾侍。夏甲仍是個奴隸。她仍是個使女,但最重要的是,當撒拉說:「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的時候,有趣的是夏甲所生的兒子,實際上是屬於撒拉的。
撒拉會把夏甲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撒拉會收養那個孩子。撒拉可以掌管那個孩子,事情就是那樣。但聖經沒有任何一處記載這樣的事得到寬容。
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幾乎舊約聖經中所有的男人都是這樣做,每當他們奉行一夫多妻,有許多妻妾或妃嬪……每當聖經描述這樣的經歷時,這經歷總是一場又一場的災難,而這裏便是一場災難了。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你必須稱讚撒拉。她正在努力,但我會告訴你,你可以看到,我們也很快便看到,撒拉在那時候是極其脆弱的。我的意思是,聖經沒有一處提到神是寬容一夫多妻的,因為這會毀滅婦女的一生。撒拉不只在那一刻極其脆弱,她在許多方面都是毫無自衛之力的,但正如我們將要看見的那樣,那裏出現重大的分裂、重大的嫉妒、可怕的衝突,以及一場家庭大災難。
如果你往下看,讀到這章經文將近結尾時,耶和華的使者對夏甲說:「讓我告訴你關於你的兒子怎樣。」「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弟兄的東邊。」
你不必像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那樣才能了解這樣的事為何會發生。以實瑪利長大了,雖然他是長子,但是後來當撒拉的孩子以撒出生了,人人都往他那邊去……每一天、每一刻,以實瑪利都知道:「以撒是最受人喜歡的。你是次等的。你的母親是個奴隸。」
我們不用佛洛伊德的理論也可以察覺到像以實瑪利這樣的孩子將來會變成怎樣。如果在你成長階段一直有人告訴你:「你是次等的。你是低一級的。」你會看到虐待、分裂、憤怒、敵對、嫉妒等事情,常常隨之而發生。有人說:「如果一夫多妻對家庭的破壞力是那麼大,為什麼還繼續出現這情況呢?」
因為男人都想這樣,他們擁有權力。你可以在這裏看到,只有亞伯拉罕聽到神的聲音,同意做這事的亦是亞伯拉罕,做這事的人基本上也是亞伯拉罕,在這個情況下,這兩個女人都是受害者。這並不代表這兩個女人不用負上責任。這也不意味着她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你看看,這都是亞伯拉罕所安排的。
撒拉正在盡她最大的努力,但她正走進一個情感的地雷區裏,後來按耐不住爆破了。至於亞伯拉罕,看看第2節。經文說:「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經文直譯的意思是:「亞伯蘭傾聽了撒萊的聲音。」作者試圖指出,在此之前,亞伯拉罕一直在傾聽主的聲音。今天,他傾聽撒拉的聲音。
換句話說,在亞伯拉罕面前有兩個女人,亞伯拉罕想有一個家庭,如果他決定和夏甲在一起,他真正要做的,就是說:「看,我知道我是一個男人,我是一個年老的男人,但我仍然可以生育。我也知道她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她亦可以生育。撒拉卻不能生育,而且她衰老了。如果我嘗試藉着撒拉建立一個家庭,我就必須倚靠神聖的、超自然的恩典;如果我嘗試藉着夏甲建立一個家庭,坦白說,這是我的能力範圍內做得到的事情。
所以擺在亞伯拉罕面前的是,他到底想藉着恩典去拯救自己,還是藉着行為去拯救自己,他到底想靠着自己個人的能力去拯救自己,還是完全依賴超自然的恩典。因此,保羅在加拉太書第4章對加拉太的信徒說話時竭力要讓他們知道,人不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去與神和好。
保羅說:「你不能藉着活出美好的生活而與神和好。你不能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義,我要把這義獻給神。然後神必賜福給我。』不,不,不。」保羅說:「福音不是由你去建立義,並把它獻給神。福音其實是神建立義,並把它賜給你。這就是福音了。」神怎樣建立義呢?就是藉着神在歷史中的超自然行動。
神成為肉身,道成了肉身。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受死,為我們贖罪。然後祂從死裏復活。藉着神超自然的恩典,義臨到我們身上。因此,在加拉太書的高潮,保羅對加拉太的信徒說這話:「不要相信你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得救。你必須倚靠神超自然的恩典。」保羅放在我們面前的,除了夏甲和撒拉之外,還有什麼?
在加拉太書4章21至23節,保羅說:「你們這願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請告訴我,你們豈沒有聽見律法嗎?因為律法上記著,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使女生的,一個是自主之婦人生的。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着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着應許生的。」
你明白保羅在說什麼嗎?對於你和我而言,夏甲和撒拉是個象徵,保羅說她們象徵靠行為得救和靠恩典得救,但對亞伯拉罕來說,她們不是像徵。她們實在地站在亞伯拉罕面前,要麼他決定憑自己的能力所作的去拯救自己,要麼他倚靠神超自然的奇蹟和恩典去拯救自己。最後他決定藉夏甲生子。
由於亞伯拉罕決定靠自己來拯救自己,隨即帶來的結果是痛苦和災難,結果總是如此。第4節說:「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接着經文說:「她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這節經文直譯應該是:「……在她看來,她的主母微不足道」順便一提,希伯來文是非常生動和具體的語言。
希伯來文沒有抽象的名稱和詞語,所以經文是說,在夏甲的眼中,她的主母變得小了。夏甲開始輕視她的主母。她開始變得傲慢,現在再看看經文。撒拉來到亞伯拉罕那裏,基本上她是說:「這是你的錯。」我覺得她在這裏是這樣說。你不覺得嗎?撒拉說:「看看我做了什麼!我把我的使女放在你的懷中,放在我丈夫的懷中。我把另一個女人送給你,現在看看我正經歷什麼。夏甲輕視我。」
當撒拉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她要說的是:「我很憤怒,我有權這樣憤怒。你不該責怪我,要責怪的應是你。我有權發怒。願神判斷,我不該受責備。這是你的錯。」亞伯拉罕做什麼?這個懦夫。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你看,亞伯拉罕正走開。讓我告訴你一件事情。一個缺乏信心的行為會引致另一個缺乏信心的行為。亞伯拉罕說:「嗨,她是你的使女,你知道嗎?這不屬我管轄範圍的。」我們從聖經知道撒拉虐待夏甲,但我們真的不肯定這是什麼意思,人們會聯想到是撒拉打夏甲。有何不可?夏甲是個奴隸。我的意思是,對於虐待奴隸,並不需要很多的想像力也知道是什麼一回事。
我們知道一個懷孕的婦女逃到沙漠裏,是多麼糟糕的事情,但她走到那裏去。現在,我們有很多方法去細看撒拉和夏甲做了什麼,當我閱讀有關這段經文的釋經書,以及其他人對這段經文的評論後,我真的覺得在某個程度上他們都不得要領。
其中一個原因是你首先注意到夏甲是驕傲的,所以你可能會說:「現在讓我們來談談驕傲的罪。她如此驕傲是大錯特錯的。」然後,撒拉的問題是她的嫉妒。你說:「讓我們來談談嫉妒的罪。嫉妒是大錯特錯的。」但我認為我們沒有抓住重點,尤其是從保羅在加拉太書第4章所說的去看。夏甲為什麼驕傲自大?撒拉為什麼感到絕望?為何夏甲會有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自傲心理?為何撒拉會有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自卑情結?
我認為大多數現代城市人,尤其是婦女,當他們聽到我描述傳統文化對女性的規定是:「你們的資產、你們的意義、你們的價值,就是建立家庭,養育子女。僅此而已。」他們馬上會說:「這真是可怕。竟有一個文化給婦女指派這樣的角色,說:『你必須養育子女才有價值……』這是多麼可怕!」
美國著名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由美國八所首屈一指的大學組成,歷史悠久,治學嚴謹。那裏的女學生被灌輸這樣的思想:「你必須拋棄這些傳統文化殘餘的枷鎖,它們給你指派一個角色,並且說:『你必須擁有家庭和養育子女,否則你便毫無價值。』啊,不是這樣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出去建立自己的事業。你要決定你想成為怎樣的人,然後照着做!」
我沒有說那些傳統文化不是壓迫婦女的。我也沒有否認這是壓迫。婦女這樣被買賣實在可怕,但我不想你忽略一件事情,在屬靈方面而言,每個文化都給婦女指派一個角色,這也曾在你身上發生,因為傳統文化給你指派了一個角色。
傳統文化對婦女說:「你必須成為母親和妻子。」但是當你上大學的時候,大學的教導是:「你必須上班工作。」西方世俗和個人主義的文化代替了傳統文化,在大學裏,女生們被這種文化薰陶。這種文化也指派了一個角色給你,並說:「有一些事情是你必須做的。」
如果你在家裏教養孩子,這種文化可能會說:「你是一文不值的。你必須上班工作。」你看見嗎?在屬靈方面而言,每個文化都會指派一個角色給你,你會聽到每個文化都說:「你必須擁有這東西,不然,你便一文不值了。」每個文化都會指派一個角色給每一個人,不只是婦女。
每個文化都會指派一個角色給每一個人,然後人受束縛了。受束縛是什麼意思?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例子。這裏有一個女人,她身處一個古老的文化,當時的婦女被灌輸這種思想:「孩子是你的人生意義。」當夏甲知道她將要生下一個孩子的時候,在夏甲身上發生什麼事情?夏甲因自己將會有一個孩子而感到高興嗎?在某程度上說,她並不為着孩子而感到興奮。
那個孩子使夏甲覺得自己重要。她不是為着孩子而歡喜。她感到歡喜,並不是為着孩子,而是為着她自己。如果你的文化說:「這是你必須擁有的。」那麼,你懷有孩子,不是因為懷孕而帶來的快樂,當你開始有孩子的時候,你便驕傲起來。你說:「看看我。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女人,我是有價值的人。」
看看可憐的撒拉。換句話說,夏甲無法享受懷有孩子所帶來的快樂。她的自我被扭曲了。現在她對自我的看法膨脹了。夏甲已經變得自負和驕傲了,但看看撒拉,對撒拉來說,孩子是她的拯救。孩子是她的資產。孩子是她的人生意義。撒拉怎麼樣?
撒拉不能說:「呸,夏甲根本毫不重要……」啊,不。撒拉完全是脆弱的。她完全沒有防衛能力。她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沒有孩子,她便一文不值,她不能接受這樣子,她正在大發脾氣!現在,這是我想讓你知道的:如果你的文化說:「啊,不,給你人生意義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份事業。」你的處境也是一樣。
你不是為了做好一份工作所帶來的快樂而去工作,你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有生產力的人而去工作,也不是為人們製造一些美好東西而去工作。你努力工作,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個重要人物。如果你越來越接近目標,你便會輕視其他人。你會看不起人。你會變得自負。你對自己的看法膨脹了。但如果你不能達到目標,你將會像撒拉一樣。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你在情緒上失控。你變得沮喪。你會生氣。你會大發脾氣。你會攻擊他人。這一切都是由此而來。
一般來說,這並不只是驕傲和嫉妒。這些女人都是她們的文化的受害者,親愛的聽眾朋友,除非正如保羅所說,你們能明白福音,否則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你們的文化的受害者。福音是什麼?這就是福音。在加拉太書第4章的結尾,保羅談到撒拉和夏甲,但他突然轉到以賽亞書,他引述以賽亞書54章1節。
對我來說,這是一段令人驚訝的經文。經文說:「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保羅正在讀這段經文,當耶和華的使者來到夏甲那裏的時候,他到底對夏甲說了什麼?(我們最終來到這裏,談一談耶和華的使者對夏甲做了什麼。)
耶和華的使者說:「聽着。我要保護你。耶和華必保護你。耶和華必賜給你一個兒子,你的兒子將來必成為一個大族,而且成為一個強盛的大國。」但耶和華的使者沒有給夏甲救恩的應許,所以保羅讀出這一段經文,你看見嗎?耶和華的使者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
但你也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又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那是一個極大的祝福,但耶和華的使者沒有說:「......地上萬國都要因你得福。」因此,保羅說:不育的婦人的兒女,比有丈夫的婦人的兒女更多。有一點令我十分感動:
保羅要說的是:「你想擺脫你的文化所說的人生意義嗎? 只有一個途徑能使你擺脫你的文化,使你不再在夏甲和撒拉之間、在優越感和自卑感之間、在過於自高和過於自卑的自我價值觀之間,來來回回地受折磨。你必須明白你的義是神所賜的一份超自然的禮物、是神的恩典,也要讓基督成為你的生命,而不是讓孩子、財富或家庭成為你的生命。」
保羅所說的話令人驚訝,福音令人驚訝,因為它沒有默許這傳統。或許有人心裏想:「我的天哪,如果我是一間相信聖經和這等事情的教會的牧師,我會說:『是的,婦女們,你們都知道,你們的本份就在家裏。』」順便一提,我不會這麼說:「婦女們,呆在家裏真是愚蠢。」我一定不會這麼說。這種思想同樣受到文化的束縛,就如說這話一樣:「婦女們,你需要留在家裏,因為你必須有孩子……」
福音破立這一切。福音傾覆這一切。福音破立世上每個文化。福音砸碎每一個偶像,並且以賽亞是這樣說,保羅也是這樣說,這是多麼令人驚訝,因為那些都是傳統文化,福音說:「婦女們,孩子不是你的資產。基督若是你的生命,你便會結出果子,你所結的果子將會比你所能想像的任何東西大得多。」
這對於那些想生育孩子,卻可能因沒有丈夫而不能生育孩子的女人來說,尤其重要。聖經怎麼說?聖經說:「如果基督是你的生命,你必有許多孩子,因為即使孤獨無依的婦人,只要得着基督,她的孩子比那些有丈夫的女人所擁有的孩子更多。」
你有沒有察覺到你可以影響別人呢?你有沒有察覺到在永恆裏你身邊將會有多少個孩子,就是你曾關愛過的形形式式的各類人,你曾牧養過的形形式式的各類人,在某種意義上說,你好像母親一樣所教養過的形形式式的各類人?現在,讓我們轉過來想一想。那些還沒有達到目標的人又怎麼樣?
舉例說,你想做一些事情去引起別人注意。福音說:「那不是你的救恩,你察覺到你將會結出果子。無論如何,你將會結出碩果纍纍。你擺脫文化所給予的價值。你不必在夏甲和撒拉之間來來回回地看。你不用再這樣做了!」
這真是令人驚訝。福音無處不在。我們要結束今天的信息了。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夏甲逃到曠野,我可從這裏得出幾個非常重要和實用的原則。第7節說:「耶和華的使者在曠野書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見她。」耶和華的使者是誰?
當耶和華的使者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時,摩西說:「我看見了耶和華。」當耶和華的使者顯現,與雅各摔跤時,雅各說:「我看見了耶和華。」當耶和華的使者以元帥的裝束向約書亞顯現,約書亞說:「我看見了耶和華。」
耶和華的使者顯現……可以是一叢燃燒的荊棘,或者是一位元帥,或者像在創世記第18章裏出現一樣,可以吃午飯,並且亞伯拉罕和周圍的人過了一段時間才察覺到:「這是耶和華。」你總不知道神以什麼方式顯現。神不是只有一種顯現方式。
神可能像戲劇般臨到某人的生命中,然後你說:「我猜想悔改歸主就是這樣子。你必須擁有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但在那裏,神是一把微小的聲音。我們從神臨到夏甲的方式看出夏甲似乎並不知道祂是神。
第二,耶和華的使者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裏來?要往哪裏去? 」夏甲後來才意識到:「這是耶和華。」你有沒有察覺神顯現了多少次?神向約拿說話的時候顯現了。神與以利亞談話的時候顯現了。我們已查考過以利亞的事蹟。神有多少次在顯現時沒有說什麼,便開始提出問題?
很多時候,神顯現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出問題。神不是高談闊論,不是作出宣告,也不是作出聲明,相反,神發出問題。我不知道我應該由此學到什麼,但我知道我必須學習一件事情,我也認為我們必須看一看,並且說:「如果無所不知的神顯現,溫柔地發出問題,也許我們需要做個更好的聆聽者。也許是這樣。」
然後,「夏甲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耶和華的使者對她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裏,服在她手下。』」現在,有人會說:「啊,我的天哪,那似乎是最糟糕的事情了。要回到一個受虐待的情況裏?」但在這裏,耶和華的使者說:「我會使你的後裔極多,我聽見了你的苦情。」耶和華的使者要說的是:「我想讓你知道,我在這裏出現,是因為你的苦情,我想為此做一些事情,對你來說,最好的地方就是回到那裏去。」
有時候,神會呼召你進入一個似乎不是很好的情況裏,但你知道,神聽到你的苦情,而且常常聽到……從我的角度來看,夏甲回到她所來自的埃及去(當時她正在往埃及的路上),是一個好主意。離開一個這樣虐待她的主母。
然而,耶和華顯現,並且說:「我必須告訴你一件有違常理的事。我要你回到你主母那裏。」這是對夏甲最好的地方。羅馬書8章28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但這裏可能是最後一件事情。「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
有些釋經書指出耶和華的使者沒有說:「耶和華聽見了你的禱告。」這一點是相當有趣的。事實上,經文直譯是:「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聖經不是說「聽說」神顯現,然後祂做什麼?神在看電視新聞報導嗎?有人說:「你聽說過有關夏甲的事情嗎?」「啊,不是!」
不,完全不是這樣。神不是聽說夏甲的苦情。神是聽見夏甲的苦情,這真的使我大感安慰,因為神臨到,並不是說:「你正在祈禱。你的禱告真好,以致我不得不來到。」謝天謝地,神不是這麼說。否則神永遠不會臨到我這裏。神不是說:「因為我看見你活出非常良善和敬虔的生活,所以我來到你這裏。」不,神不是這麼說。
神為何臨到呢?神有這樣的一顆心,以致我們可以為着我們的痛苦和悲傷向神呼求。神有這樣的一顆心,所以祂常把這事記掛在心裏。神聽見我們的苦情,所以祂臨到。其實我撒了一個小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我們需要成為聆聽者。我們需要察覺到,很多時候神呼召我們進入的那些處境,對我們是最好的,縱然我們不覺得是如此。
此外,我們還需要察覺到,神是充滿憐憫的,祂臨到不是因為祂聽到我們的禱告。祂臨到,不是因為我們的禱告很好,也不是因為我們過着良善的生活,而是因為我們受傷了。最後,如果你研讀不同的聖經譯本,你會發覺它們對於第13節都有不同的翻譯。中文《和合本》聖經說:「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裏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
這一節經文的下半部分說:「……因而說……」這是一個問題。在希伯來文,這是一個疑問句,這一句直譯是:「我看見那看顧我的嗎?」首先,按照希伯來原文,這是一個疑問句,看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疑問句,夏甲問:「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
德瑞克.基拿(Derek Kidner)寫了一本關於創世記的註釋書,也寫了有關箴言和詩篇的註釋書,多年來我一直參考這些註釋書,它們就像我的食糧。德瑞克.基拿是一位傑出的釋經家,他指出,夏甲說:「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這裏的意思一定是:「我已看到能參透萬事的那一位背面嗎?」
這是翻譯這一節經文最佳方式。夏甲在這裏獲得福音,一方面,她察覺到神是看見每一個人的那一位。神是參透萬事的那一位。「神是那位看顧者……祂不僅看見我,更絕對參透萬事!神是那一位聖者。神是那一位威嚴的主。祂頃刻參透萬事,但是……」夏甲說:「我已看見那位看顧者嗎?我被允許看見那位看顧者而仍能存活嗎?」
夏甲明白福音,因為福音是這樣的:神是聖潔的、偉大的、祂參透萬事,卻是充滿恩典的。「我獲准靠近神而仍能存活。」夏甲明白這一點,我認為這是她能回到亞伯拉罕那裏的原因。如果你只是相信一位看顧者,只是相信一位慈愛的神、一位愛每一個人的神,但你看不到自己是一個罪人,你也不應該靠近神,或者你只看到自己是一個罪人,你也不應該靠近神,那麼,你還沒有察覺到神的恩典……
不管怎樣,你都不會成為一個生命得到更新的人,但是夏甲正在說:「既然一位如此偉大的神讓我靠近祂,既然一位這樣的神如此愛我,我還害怕什麼呢?既然一位如此偉大、良善、慈愛的神這樣愛我,那麼,沒有什麼東西令我感到害怕。」當夏甲說:「我已看到那位看顧者的背面嗎?我被允許看見那位參透萬事者而仍能存活嗎?」她是以一種幼嫩和基本的方式去領會福音。
因此,夏甲能夠回去她主母那裏。「既然你見過神,並知道無論如何神都愛你;既然你見過那位聖者,而且獲得祂接納,你還會害怕撒拉嗎?」所以夏甲回去了。希伯來書2章3節說:「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我們一起祈禱。
感謝天父給我們這一幅福音的圖畫。福音無處不在。感謝祢讓我們從撒拉、亞伯拉罕和夏甲的生命中看見福音。求祢幫助我們脫離優越感和自卑感的鞭撻,求祢幫助我們擺脫文化的枷鎖,,使我們像夏甲一樣,藉着福音得以自由,可以回到我們的世界裏,帶着微笑、自由、力量和平安去面對所有問題
天父啊,求祢幫助我們,,越發信靠神那超自然的恩典,而不是像亞伯拉罕在這事件中的表現那樣。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