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查考列王紀上第19章,這是一篇較長的敘述,但這確是整個敘事的高潮。我們研讀這段經文,看看可以從當中學到什麼。經文一開始談到以利亞。 請聽我讀出列王紀上19章9至18節:
9他在那裏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裏做甚麼?」10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裏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13以利亞聽見,就 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裏做甚麼?」14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5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裏,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 16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17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18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在這個講道系列中查考一些曾以特別深刻的方式與神相遇的人物,他們實際上進入神的同在裏。聖經基本上是藉着人物傳記來教導我們。聖經不是藉着論文和講課來教導我們。聖經是藉着傳記來教導我們。此刻讓我們想一想這是多麼充滿智慧。這是一種有見地的教育方式,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厭煩抽象的真理。
當講論涉及人物和故事的時候,我們便投入其中。我們記着這個那個故事。故事有趣得多。更重要的是,舊約聖經基本上是許多真實的人物的故事和傳記,這指出一個事實,就是當神決定賜下救恩時,祂沒有賜下一個無懈可擊的論據;而是差派一個無懈可擊的人物來到世上。祂不是賜下抽象的原則;而是差派一個人物來。
因此,約翰在約翰福音第1章如此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沒有特別引起爭議,因為希臘哲學家多年來都說:「當然,道就是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理由、宇宙的邏輯。當然,神擁有道。」多年來,他們一直試圖要弄清楚道到底是什麼。因此,當約翰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的時候,這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不是什麼革命性的言論,甚至沒有什麼爭議性。
然後,約翰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這便富有革命性了。救恩是從一個人而來的。那個原則成為一個人。真理是有肉身的。基本上,神藉着整本聖經賜給我們的,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當我們真正細看這些有血有肉的人時,我們學到很多東西。
也許沒有人比以利亞更加有血有肉。讓我像往常一樣先講述那個故事,然後從故事裏吸取教訓。我們必須回到上一章。在第18章裏,你讀到聖經中最富戲劇性、場面最壯觀的事件。
故事是這樣的,這是非常重要的。多個世紀以來,以色列人陷於拜偶像的歪風裏。以色列人相信有一位真神,以色列四周的其他文化都信奉異教。今天,「異教徒」這個詞是一個貶義詞,但異教是一種世界觀。基本上,聖經的世界觀認為有一位真神,有一個權能的中心,並且有一個真理。異教卻說有許多個神明,有許多個權能的中心,所以也有許多種真理。
兩者截然不同。當然,多年來,以色列人經歷所謂的「屬靈生命循環」。有時候,他們深深陷入拜偶像的罪中,異教之風在他們當中廣泛流傳。然後他們經歷一段復興時期,有一位士師、君王、領袖,或有一位一絲不苟或很有魅力的祭司興起,潔淨國家。人們便回轉敬拜真神。
當以色列王亞哈與推羅西頓身兼祭司的君王的女兒耶洗別結婚,一些事情便發生了。耶洗別狂熱地膜拜推羅的巴力。推羅的巴力基本上就是巴力,是推羅的神明。耶洗別嫁給亞哈,是為了兩國結盟,你若研究歷史便知道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耶洗別能夠做一些以往從來沒有在以色列發生過的事情。
耶洗別能夠使崇拜巴力成為以色列的國教。她帶來數以百計事奉巴力的先知和祭司,在那裏經營生意。那裏不只是大量出現異教膜拜,還成為一個異教中心。從某意義上說,他們成立了一個中央的宗教組織。他們有神學院。他們頒發證書予宗教人員。他們有敬拜中心。他們有各級的宗教人員。他們可能還有一個「出版」的地方。
換言之,他們有一個系統。他們創立了一個系統。這是最可怕的,這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所陷入最大的屬靈危機。所以,神差派以利亞,神也降下一場旱災。換句話說,為了喚醒以色列人,神使天不降雨。以色列人經歷了前所未有最嚴重的饑荒和旱災。以色列的經濟崩潰。在這最惡劣的環境裏,神派遣以利亞到亞哈那裏。這確實是充滿戲劇性。
以利亞到亞哈那裏跟他會面,並向亞哈發出挑戰,請亞哈召集所有事奉巴力的先知到迦密山上。以利亞根本是向他們挑戰,作一場屬靈的比拼。以利亞說:「我會告訴你,我們要做什麼。你可以把事奉巴力的眾先知都聚集在那山上,我會在以色列的神——耶和華——的先知那一邊。我們雙方都祈求神結束這場旱災,祈求神聆聽我們的禱告,讓那位真神降雨給以色列。」
亞哈說:「一言為定。」巴力被視為豐饒之神,其中一個原因是巴力能降雨,即使在異教的心態裏,掌管生產之神應該能夠降雨,因為人們需要雨水來使土地肥沃。
於是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都上了迦密山,但另一面只有以利亞獨自一人。一邊是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先知。另一邊只有以利亞。成千上萬的以色列人來到山上觀看。人們都前來觀看這場比賽。試問誰不想觀看呢?以利亞說:「我是公平的。」他其實是說:「你們先來吧。」
巴力的先知築了一座壇,宰了一頭公牛作為祭牲。然後,他們開始祈禱,還開始踊跳。他們圍着祭壇踊跳,並且祈禱。這樣持續了幾小時。但他們得不到巴力的回應。聖經告訴我們,他們從清早到正午都這樣做。他們狂呼亂叫。他們不斷踊跳,圍着祭壇向巴力大聲求告,求巴力降雨。之後,他們開始用刀割自己,正如聖經所說,「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
第26節說:「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踊跳。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 **
當你讀聖經的時候,你常常說:「這些人總不會表現得像我一樣。」但這裏有一個人是這樣。這正是你想說的:「我的神能擊敗你們的神。我要到山上去,展示給你們看。」當然,以利亞看見巴力的先知大大失利,便十分興奮。以利亞說:「也許你們的神明正在睡覺。你們當喚醒他。」聖經譯本不是這樣說,但經文基本上是說:「也許你們的神明上了廁所。」
經文說:「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沒有聖經譯本想說:「他正在小解。」其實,嘗試比神的話語更聖潔,這個概念真是差勁。
於是以利亞高聲呼喊,嘲笑巴力的先知。第28節說:「他們大聲求告,按着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憐憫我們吧。看看我們的委身。可憐我們吧。」第29節說:「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
這個故事真的很棒。以利亞起來。那時已是晚上了。以利亞給那些先知一整天的時間。以利亞築了一座新的壇,他取了十二塊石頭,代表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以利亞在壇上獻上一頭公牛,然後他說:「把水倒在燔祭和柴上。」眾人感到希奇。以利亞說:「水。不只是一點兒,要用四個桶盛滿水。浸透這個壇。浸透那公牛。浸透那祭牲。」
他們倒了很多水在上面,因為以利亞一直在說:「倒第二次、倒第三次。」以致水流在壇的四圍。在壇的周圍還有溝,溝裏也滿了水。以利亞要確保沒有人認為當中有任何把戲確保事後沒有人會說這是自然而然地生起的火。
他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那時候,先知以利亞上前祈禱:「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
以利亞只發出一個禱告。接着有火降下來。根據經文記載,首先有火燒着,燒盡那頭公牛,然後火勢更高更猛,開始燒盡祭壇。記着,這是一個弄濕了的祭壇。聖經說:「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裏的水。」
人們開始退後,因為這熊熊烈火不只是向上升,燒盡那頭公牛,也燒盡一切東西。接着,這個很大的祭壇完全被燒盡了。它被吞噬了、瓦解了。它已經不見了。然後,泥土、石頭和石塊,一切都燒盡燔了。人們紛紛後退。
他們驚訝地俯伏在地。他們伏在地上,可能是因為那熾熱的火焰令他們虛脫了。眾人在地上大喊:「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他們高聲喊叫。以利亞提高他的聲量,蓋過了群眾的騷嚷,他說:「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人們便起來殺掉那些先知。
以利亞和他的僕人在山上向海觀看,看到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那片雲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走到亞哈那裏。我可以想像以利亞面上的神情是怎樣。他說:「你當套車下山去,免得被雨阻擋。」
第45節說:「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斯列是他的首都。第46節說:「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第18章便這樣結束了。
很多解經家說:「這裏有些事情出錯了。第18章這樣結束。第19章絕不可能接續第18章。」以利亞為何奔往耶斯列去?亞哈正在逃跑。那時正下着大雨。祭壇已被燒盡。拜巴力的異教實質上已被消滅了。以利亞說:「終於發生了!」他奔往耶斯列去,因為他料到在那兩件事情中,有一件事情將要發生。
要麼亞哈和耶洗別將會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 」如果你能想像到一個更壯觀的場面,證明真神的存在,那麼,我希望你想到一個更好時告訴我。你還能祈求什麼呢?你還能祈求更大的證明嗎?
因此以利亞說:「要麼他們將會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要麼人們會起來,驅逐他們出去。神再次成為以色列的神。我已做到了。我已做了我想做的一切事情。我已實踐我的計劃。一切將會變得美好。」於是,以利亞奔往耶斯列去,但他在到達之前卻停了下來。
第19章1節說:「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還記得嗎?亞哈是在一輛馬車上。「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裏……」以利亞為何離開他的僕人?
第4節說:「......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裏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着了。」你在這裏看到什麼?以利亞讓他的僕人離開,是因為他不再需要僕人了。以利亞退出了他的事奉。
不僅如此,以利亞還來到一棵羅騰樹下,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解經家和詮釋聖經的學者說:「這些經文的編輯工作實在差勁。列王紀上第18章所記載迦密山的事件,與第19章所記載以利亞陷入絕望和沮喪之中,想要自殺,甚至求神取去他的性命......這事不可能在相距那麼短的時間發生。」
列王紀上18 章46節說:「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四節經文之後,以利亞說:「主啊,我已經受夠了。求你取我的性命。我是個微不足道的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有些解經家說:「一個處於高峰、大有成就的人,一個事奉主,而且事奉得這樣成功的人,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絕不可能會這樣。」
耶和華的大能臨到以利亞,使他大大得勝。聖經中沒有別的可與此相比。但在四節經文之後,以利亞陷於沮喪和絕望之中,想要自殺。有些詮釋聖經的學者說:「那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這說法只表明他們不認識人的狀況。
這說法也表明他們也許不大認識基督信仰。我想到在聖經中有三個人曾說:「耶和華啊,求你取我的性命。」他們是:摩西(事件記載於民數記第11章);以利亞(事件記載於列王紀上第19章);還有約拿(事件記載於約拿書第4章)。他們都不是弱者或不成熟的人。事實上,如果你仔細查考,你會看見在每一個例子中,他們都剛剛得到極大的成功。聖經是要告訴我們,最剛強的基督徒、事奉很有果效的人也會如此。
事實上,那些人因他們的事奉很有果效而感到鬱悶,萌生自殺的念頭。聖經誠實地向我們展示這一點。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聖經和基督信仰是寫實的。我們看見神做什麼呢?神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我必須讀給你們聽,至於第二和第三件事,我已讀過了。我們會從中得到教訓。首先,聖經告訴我們,以利亞睡着了。
第5節說:「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着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他在那裏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
我們已讀過其餘的經文。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看到神真的做了三件事。神為沮喪的以利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祂什麼也沒有做。神沒有教訓以利亞。神沒有輔導以利亞。什麼也沒有做。神差派天使到以利亞那裏。天使只是煮菜。實在令人驚訝!天使說:「起來吃吧。」天使只是燒了一個餅。
天使第二次來拍以利亞,只是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神沒有教訓他、沒有輔導他、沒有給他支援小組、沒有給他治療,也沒有呼喚他悔改。什麼都沒有做,只說:「你需要好好吃一頓。你需要好好睡一覺。你需要好好休息一下。」那是神做的第一件事情。
神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西乃山與以利亞見面。何烈山就是西乃山,那是神的山。神來到以利亞那裏,說:「我希望你能經歷耶和華的同在。」於是以利亞出去,首先看見一股烈風。烈風大作,崩山碎石。那是一股威力巨大的烈風!之後出現地震。地震後有火。
地震、烈風和火:從審判的觀點看來,它們是神的同在的三個象徵。它們是令人生畏的東西。它們具有破壞力。然而,以利亞察覺到神不在其中。你不能在這些東西裏與神談話。這不是說它們不是從神而來的、不是神所差派的、不是神所採用的方法,也不是說神不會審判,但它們不是尋找神的途徑。神不在其中。
然後,突然傳來一陣溫柔的微聲。希伯來文聖經說這是一個平靜的氣息。以利亞就用外衣蒙上臉,因為他察覺到:「我現在正與神談話。」他便細心聆聽。這是第二件事情,那裏出現輔導的環節。
看看第三件事情。神說:「我回去。你要膏哈薛作亞蘭王。 」亞蘭就是敘利亞。「我要你膏耶戶作以色列的新王,並膏以利沙,栽培他成為領袖,他將要接續你作先知。」神做的三件事情,就是讓以利亞好好休息、輔導他,並差派他回去作工。以利亞學到一些關於世界、自己和耶和華的事情。
第一,關於這個世界。首先,以利亞學到一些關於世界的事情。這是非常重要的。以利亞的驕傲使他過於樂觀,然後又過於悲觀。以利亞以為如果他如願以償,如果他的計劃可行,一切事情都會納入正軌。以利亞被打倒了,他被戰勝了。他感到錯愕,也感到驚詫。他因這個世界的邪惡如此根深蒂固,人如此敗壞、邪惡和愚蠢而陷於絕望之中。
這裏發生的事情就像你在一個大廣場行這事,所有傳媒都聚集在那裏,但過了兩天,沒有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應有任何改變。這好像人們說:「哇!那場表演很不錯。我的鬍子也燒焦了!」就是這樣而已。以利亞大感驚訝。他說:「人們怎能看見這樣的事情卻仍不回轉?」
還記得以利亞曾這樣禱告:「主啊,這將會令人們的心回轉。」但事情不是這樣。以利亞感到絕望,因為他對罪的認識真的不足夠。他對罪的神學理解十分膚淺。他極度失望。他因人邪惡到如斯田地而感到驚詫。除非你深化你對罪的神學理解,否則你也會落入絕望之中。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看到以利亞對罪的神學理解那麼膚淺,是因為他極之驕傲。
當我預備這信息時,我聽了英國牧者迪克.盧卡斯(Dick Lucas)的講道錄音。迪克.盧卡斯談到這個題目,他從英國報章引述一段非常有趣的話。
那段引文說:無論你抱什麼政治立場,我們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認為計劃應該是怎樣,而是我們認為我們的計劃會解決問題。這些人相信,只要他們的理論獲得實行和採納,一切都會變好。他們認為有一種對社會的正確分析,彷彿社會就如一部機器,你只需要在運作的時候除去那些破壞性的因素,便能夠完美地發揮功用。
因此,這個世界活在過度地充滿盼望和苦澀地失望的騷動中。每一天,政客都承諾帶給你健康、財富與和平。報章要求制止罪案發生,或草草推行計劃去遏止貧窮、疾病或虐待兒童等問題。可是,政客和報章每天不得不承認人們依然貧窮、生病、彼此爭鬥和面對死亡。所以,他們拼命地把這一切惡事歸咎於他們的敵人。這全是驕傲所致。
這段引文很重要。迪克.盧卡斯引述這段話,我現在又把它提出來,是因為當中所述全是對的。如果你認為世界的真正問題是:「沒有人跟隨我的計劃」,卻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是:人心靈深處的罪,你會假設世界現今一片混亂,是因為你的敵人所引致的。
換句話說,無論你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你若是基督徒就必須避免這種想法。如果你是保守派,你不可把自由派當作妖魔。如果你明白罪,你便知道這個世界的真正問題不是自由派的政策所引致的。如果你是自由派,你不可把保守派當作妖魔,因為你若對罪的教義有清楚的認識,你便知道這個世界的真正問題不是保守派的政策所引致的。
事實上,除非你明白人的邪惡是何等根深蒂固,而且實在難以征服;除非你明白邪惡是藏於人的心靈深處,因此從現今到主再來這段時間,任何勝利都只是局部的;否則你會因為自己的驕傲而把人當作妖魔。
你會常常感到心煩意亂。正如引文所說,你會活在過度地充滿盼望和苦澀地失望的騷動中,你遷怒於你的敵人,你有時又感到絕望。這都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計劃感到自豪,這是隨着對罪只有膚淺的理解而產生的。這是你感到沮喪的原因之一。我們不只是把它應用於政治方面。我會進一步討論。
經文教導以利亞,也教導我們,不要以為我們微不足道的計劃最終會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投資在一些人身上,他們做得很不錯,但他們突然倒退?或者你以為自己做得很好,甚至已獲取重大的勝利不久,你卻說:「我怎會做出這樣的事呢?」除非你學到以利亞千辛萬苦才學到的教訓,否則你會落入絕望之中。
你那個微不足道的計劃總不能完全解決所有問題。所有的勝利都只是局部的。驕傲使你產生絕望,但當一個想法在絕望中壓垮了,神會做什麼呢?首先,以利亞說:「只剩下我一個基督徒。」以利亞當然沒有用上「基督徒」這個詞。他說的是:「只剩下我一個人。全個以色列再沒有別人了。」
神說什麼?。首先,神說:「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來事奉我。」你知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很典型的情況。正如我所說,從某種意義來說,驕傲使你產生極度樂觀的態度,一種對世界的烏托邦理想,但驕傲也使你產生悲觀的態度。
基督徒對於事情的發展常感到絕望,其中一個原因,是基督徒往往這樣看自己,並說:「是啊,那間教會的信仰是這樣的。這間教會的信仰是這樣的。只有我們真正明白一切。」由於你驕傲,所以你說:「只有我們是這樣的。」
我和我的愛人常常這樣彼此對待。我們知道在我們心裏有些東西令我們這麼想:「只有我們是真正明白一切的。」有時候,我們會說:「除了我和你之外,世上每個基督徒都是不平衡的。我有時會懷疑你也是這樣的。」我們這麼想。為什麼?我們必須取笑自己,因為我們知道天主教徒會說:「你們這些新教徒算得上是信徒,但你們並不真正明白一切。」
新教徒會說:「你們這些天主教徒算得上是信徒,但你們並不真正明白一切。」靈恩派的信徒會說:「你們這間教會的信徒沒有被聖靈充滿。」然後那間教會的信徒回應說:「你們這些靈恩派信徒是那麼感情用事。」因為我們驕傲,所以我們說:「沒有什麼大不了.....除了我們的小角落以外,其地事情都沒有什麼進展。」
驕傲使你看不見神正在世上做什麼。神說:「我正在動工,但你的驕傲使你看不見我的作為。你的驕傲使你產生這種可笑的樂觀態度,現在你的驕傲使你倒下來,使你陷入悲觀的情緒中。你要起來。」這實在令我感到驚訝。神說:「去膏哈薛作敘利亞的王。」
這絕對是令人震驚的。以色列的先知將要去膏立一個異教之國的王。聖經沒有顯示哈薛是信徒,也沒有顯示他將會成為信徒。神要說的是:「以利亞,我掌管一切。以利亞,我正在動工。我使用異教徒。我使用別國的人使智慧和美麗連綿不絕。我要成就這事。我正在動工。你怎麼了?」
你要對神的恩典有正確和深刻的理解,對罪要有正確的認識,也要明白神怎樣藉着祂的恩典與各種各樣並不合宜的人同工。如果你看不到神是藉着恩典去行事,看不到人的罪是何等深重;如果你不理解罪和恩典,也就是不明白福音,那麼,你會像以利亞一樣,從過度地充滿盼望和苦澀地失望中來來回回地受到打擊。
這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以利亞所學到關於世界的事情。以利亞開始學習如何透過福音去看這個世界。從前,他不明白罪的邪惡,也不明白恩典的美善。結果他受到打擊。
第二,以利亞學到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情。這其實不是重點,但我認為我們必須看一看。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別人的問題實在過於屬靈了。我們認為人們若感到沮喪,只要為此祈禱,或只需要牧者告訴他們犯罪的原因。我們有肉身自然的本性,有時候,我們感到沮喪,因為我們在生理上需要休息。我們不需要一場訓誡。我們不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我們需要的是散步,因為我們有生理上的需要……
我們不是脫離肉體的靈魂。我們有肉身生理上的本性。有時候,我們的抑鬱有部分是屬於生理上的。我們有人際關係上的本性。有時候,我們需要朋友。因為我們會感到孤單。我們有一個在創意上的本性。有時候,我們需要美感。我們需要一本好書。我們需要美妙的樂曲。
許多時候,我們馬上就說:「你所有問題都一定是你犯罪所致的。你需要祈禱。你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要知道,神對此是十分謹慎的。作為一位輔導者,神採用多方面的處理方式。首先,從某種意義來說,神只是與以利亞坐在那裏。神只是讓以利亞睡覺。神讓以利亞有一段所謂的「休閒時間」。
神只是說:「你真的需要在旅館好好休息,然後到海邊散步。」最後,神說:「以利亞,你需要撥一段時間出來,讓你可以研讀我的話語,並聆聽到我要對你說的話。」你看,在某方面,我們實在過於屬靈了,然後我們卻變得不夠屬靈。你上次用四十天去尋求神的話語到底是何時呢?你明白嗎?
第三,以利亞學到一些有關神的事情。神帶來列風、地震和火,神要表明什麼?顯然這一切都是從神而來的,但以利亞察覺到:「重點並不在於我怎樣落入這境況中,而是我現在怎樣找到神。」為什麼有這些戲劇性的事件和那微小的聲音?我們可以從兩個途徑去理解,我認為兩者都有根據。首先,神清楚表明:「迦密山不是正確的途徑。」
首先,神要說的是:「難道你沒有看到,列風、地震和火這些充滿戲劇性的事件……不會改變人的生命,但我的聲音卻能改變人?那就是我的話語。在這些事件裏,你的禱告並不需要充滿奇蹟和戲劇性的回應。你需要的是我的話語。」首先,神要說的是,你若想真正認識神,你不要說:「主啊,如果你醫治我的疾病,我便知道你存在。」而是要坐下來研讀神的話語,直至你從神的話語裏聽到祂的聲音,你將會更深切地認識神。
這就是你尋找神的途徑。你不是藉着祈求那一幕幕的情景而找到神。神可以施行在迦密山上發生的事情。但那不是神慣常的行事方式。此外,你看看,這沒有觸動人的心靈。能改變人心靈的是神的話語、聖靈的聲音,以及神平靜的氣息。
耶穌曾講述一個關於拉撒路和財主的比喻。還記得那個財主嗎?他在地獄裏,呼喚他的先祖亞伯拉罕,對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啊!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伯拉罕說什麼?亞伯拉罕說的正是神對以利亞所說的話。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這是什麼意思?
亞伯拉罕是說:「難道你不知道嗎?神是藉着祂的話語去改變人心,不是藉着那些如電影特殊效果般的震撼場面去改變人心。」不是這樣的。不但如此,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列風、地震和火象徵神的審判。那微小的聲音代表神溫柔的恩典。
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過有關這方面的話,令我深感興趣。馬丁.路德說,神在此向我們顯明,審判是神不熟悉的工作。審判不是神主要的工作。審判只是達到目的的一個方法。審判不是神行事的主要方式。
美國著名聖經學者埃德蒙.高雲尼(Edmund Clowney)曾指出,在馬太福音第11章,耶穌如何回應施洗約翰的問題。施洗約翰打發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耶穌引述以賽亞書第35章,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耶穌引述以賽亞書第35章。當然,耶穌的答覆使施洗約翰快要發狂了。施洗約翰像以利亞。施洗約翰有以利亞的性情。耶穌不斷地那樣說。施洗約翰的心態跟以利亞一樣。施洗約翰就像以利亞,認為審判就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東西。耶穌引述以賽亞書第35章來回應,使施洗約翰快要發狂了,因為以賽亞書第35章說:
「你們要使軟弱的手堅壯,無力的膝穩固……看哪,你們的神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他必來拯救你們。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
那個預言就是,當神來施行審判的時候,這一切奇妙的事情將會發生。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施洗約翰也許會對耶穌說:「我不明白。祢來施行天國的工作,但審判在哪裏呢?祢這樣軟弱的來到世上。我被囚在監裏,我是祢的僕人。但祢看來像是快要喪命。神的烈火在哪裏?」你明白嗎?
施洗約翰以為救恩就是神降下火來消滅所有惡人。這是施洗約翰和以利亞所想的。他們認為神將會這樣拯救世人。耶穌明確地說出神含蓄地回答以利亞的話。那就是:「約翰啊,如果神降下祂的審判之火,神不會只是毀滅希律。神也將會毀滅你。」如果神真的在審判中降臨,人人都會滅亡。
施洗約翰說:「嗯,究竟這些奇妙的工作是怎樣發生呢?審判在哪裏?」耶穌說:「你看,我來是要接受審判。神的審判快要臨到,神的火快要降下,但它是落在我身上。因此,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但為何烈風、地震和火沒有消滅以利亞呢?
因為耶穌是被震動的那一位。耶穌是承受烈火的那一位。耶穌是承受烈風的那一位。箴言11章29節說到一個詛咒:「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耶穌承受那烈風。耶穌承受那一切。在那裏有微小的聲音向以利亞和我們發出,在那裏有恩典,因為耶穌承擔那審判。
以利亞不明白這一點。他以為審判和震撼壯觀的場面是神所採用的方式。神要說的是:「審判是我不熟悉的工作。我的審判是達到目的的一個方法。那審判已臨到耶穌身上,所以我能賜給你恩典。」我們藉着福音明白這個世界。不然,你將會從過度地充滿盼望和苦澀地失望之中來來回回地受到打擊。
此外,福音能幫助你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福音能幫助你明白主。祂在恩典中臨到。祂藉祂的話語臨到。祂在那微小的聲音中。祂溫柔地臨到。祂以人的軟弱臨到。祂來不是要詛咒,而是承擔那詛咒,使我們可以聽到祂親切的聲音。我們一起祈禱。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向我們顯明這些真理。求你幫助我們充分明白這些真理,改變我們在世行事為人的方式。求你幫助我們成為滿有恩慈的人,而不是審判別人的人。求你幫助我們,不要把反對我們的人當作妖魔。求你幫助我們成為堅定不移的人。求你幫助我們在每一處都看見祢的作為。
求祢幫助我們,不致落入驕傲中,在樂觀與悲觀之間來來回回地受到打擊。主啊,我們正在細看這些事蹟,求祢幫助我們明白這一切。祢賜給我們的,不是一個原則,也不是一番訓斥,而是差派主耶穌來到世上,我們為此感恩。主啊,求你幫助我們靠着聖靈,從我們的心裏把這些真理應用出來。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