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我虽不信,我愿意信
叶应霖

经文:可九14~29

14 他们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一大群人围著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 15 众人一见耶稣,都很惊奇,就跑上去向他问安。 16 耶稣问他们:「你们和他们辩论什么?」17 众人中的一个回答:「老师,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巴的灵附著。 18 无论在哪里,那灵拿住他,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牙关紧锁,身体僵硬。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那灵赶出去,他们却不能。」 19 耶稣回答:「唉!这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们在一起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20 他们就带了他来。那灵一见耶稣,就使他重重地抽风,倒在地上,翻来覆去,口吐白沫。 21 耶稣问他父亲:「他得这病有多久了呢?」父亲说:「从小的时候。 22 那灵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治死他。你若能做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 23 耶稣对他说:「 ‘你若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4 孩子的父亲立刻喊著说:「我信;求你帮助我的不信!」 25 耶稣看见众人都跑上来,就斥责那污灵说:「你这聋哑的灵,我命令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26 那灵大喊一声,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阵风,就出来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众人多半说:「他死了。」 27 但耶稣拉著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 28 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私下问他:「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灵呢?」 29 耶稣对他们说:「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邪灵总赶不出来。」

先谈三个观察。第一,这是马可福音里最后一次提及的赶鬼神迹。第二,在马可福音的「上半场」段落(可一1~八21),马可记载了大量耶稣医病及赶鬼的神迹;但在「下半场」(八22~十六20),医病赶鬼神迹的数目却明显地大幅减少。第三,细心观察马可对这次门徒未能赶出污灵的事件描述,就会发现马可的记述比马太及路加的详尽(太十七14~21路九37~43)。然而,马可的焦点似乎不再是耶稣的大能如何胜过鬼魔的能力(那是马可于五章6~10节记述耶稣于格拉森赶出污灵「群」的焦点),而是门徒的无能以及那引发出来的辩论及教导。

经文对这被哑巴的灵附著之孩子描述是颇为详细的(可九17~22),参考他的病征,他的病似乎有点像癫痫 (epilepsy)。然而,我们或许不应以今时今日的医学知识及角度去为这孩子的病诊断,因为《圣经》选择记述事件之角度及关怀,与今天医学的主要范畴不一样。事实上,耶稣在此要医治的「病」,本不能靠脑电图探测到的异常脑波去诊断,而是藉著祂的话语去见证。孩子的问题如是,门徒的问题也如是。

根据这段经文,耶稣明显为到门徒的不信而感到厌倦:「唉!这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们在一起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可九19)。与现在我们的时代不一样,在那段耶稣与门徒肉身同在日子,门徒能以祂的名去赶鬼似乎是耶稣的假设,根据马可福音六章6b~13节,耶稣已曾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一次非典型的「苛刻」出队),并赐给他们权柄去制伏污灵。从群众往后的正面反应可见(可六30~33),门徒已经有一段时间常常能成功赶鬼,以致有许多人已经认识他们了。然而在这里,门徒赶鬼的神力却突然失灵了。或许,门徒一直成功地赶鬼,已经令到他们渐渐不用信靠上帝了。耶稣说:「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邪灵总赶不出来」(可九29)。

耶稣已经不是第一次为祂身处的世代感到厌烦了(可八12)。但相比那些一心只想试探耶稣的法利赛人,耶稣对门徒是心存希望的。他们的学习对象正是儿子的父亲,因为他既勇于承认自己的不信,又同时求耶稣怜恤他们及帮助他们:「我信;求你帮助我的不信!」(可九24)。渐渐不信靠上帝的门徒能够从这儿子的父亲身上找到信靠上帝的榜样。耶稣对他们感到厌烦,但他们仍有希望,因为耶稣愿意忍耐他们,等候他们成长。

思想:

  1. 你认为上帝可会对你有厌烦的感受?为什么?你可曾对某人感到厌烦,但又愿意为他忍耐?为什么?
  2. 那父亲对耶稣的态度,跟你祷告上帝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什么?为何他能有这份迫切的心?你也可能有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