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可九30~32
30 他们离开那地方,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愿意人知道, 31 因为他正教导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被杀以后,三天后他要复活。」32 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他。 33 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屋里问门徒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34 门徒不作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最大。 35 耶稣坐下,叫十二个使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为首,他要作众人之后,作众人的用人。」36 于是耶稣领一个小孩过来,让他站在门徒当中,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 37 「凡为我的名接纳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纳我;凡接纳我的,不是接纳我,而是接纳那差我来的。」
就如昨天的经文(可九14~29)一样,马可的叙事焦点已经从神迹转往教导。教导的内容再一次是耶稣的死与复活。这是耶稣第二次为此作出预告。耶稣三次的预告,都是在马可福音的「下半场」段落(另外两次见可八31, 十33)。根据今日的经文,门徒有三个反应。第一是不明白「这话」(τὸ ῥῆμα,可九32),门徒似乎对那自称人子并接受称号基督之耶稣会被杀,完全没有概念。门徒的所谓「不明白」(ἀγνοέω),不是指他们不理解耶稣说话的「字面意思」(literal meaning),否则先前彼得听到耶稣第一次预告的时候,他的反应就不会那么大(可八32)。他们不能明白的,其实是不能将他们过去对人子及基督的理解,与现在耶稣所讲的去协调。从叙事神学的角度,门徒过去对上帝藉人子及基督做事的传统理解,跟耶稣现在所讲的,实在相距太远了,两个片段实在连不成一个「合理的故事」(a story that makes sense),讲不通!
门徒第二个反应是「不敢问他」(可九32)。「不敢」(原文是 ἐφοβοῦντο)直译是「怕」。为什么门徒会怕呢?他们不是已经习惯了为到各个不明白的比喻去问耶稣吗(可四10)?好明显,就在这步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稣当下的教导已经不能流于头脑上的道理,而是一个迫在眉睫、威胁到门徒生命安全的事。
门徒的第三个反应是「争论谁最大」(τίς μείζων,可九34)。门徒的反应进一步证明他们是「明白」耶稣预告的字面意思。当首领准备离开(被杀),门徒之间的角色关系将必定受到影响。可以想像一下门徒的争论内容:「耶稣死了后,谁是我们的首领?…为什么耶稣只选你们三个去观看他变像?…为什么…」「谁最大」这问题代表的,不单是个别门徒的权力或地位,还是一众门徒能否为著同一个方向而持守。
当一群成年人为了权力问题而烦恼,开始堕入一般人以权力为本的待人处事法则去解决眼前的危机,耶稣却在门徒当中抱起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孩,以「用人」(或译「仆人」)心态去「接待」(不是「接纳」)这卑下小孩的行动,去改变门徒的价值观。就在这吊诡的训导下,耶稣以服事小孩的行动去挑战门徒争夺大权的动机,成为门徒往后的提醒。
思想:
- 你曾经历「首领」离开的经验吗?当时的你是以什么心态去面对?为什么?
- 你觉得人能够以仆人的心态去做领袖吗?为什么?这跟你对上帝的理解有没有关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