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耶穌辯論」系列五、終極的辯論
提摩太·凱勒

(約11200字)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來探討「與耶穌辯論」系列。今天的題目是「終極的辯論」。今天我們研讀馬太福音11章2至6節,以及22章41至46節。我先讀出馬太福音11章2至6節。

2.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

3.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4.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

5.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6.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接着是馬太福音22章41至46節。

41.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

42.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

43.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

44.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

45.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

46.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什麼。

這是神的話語。

剛纔所讀的第二段經文,馬太福音22章41至46節,記載耶穌與人們一系列辯論中的最後一場。在過去幾個節目中,雖然我們沒有逐一討論每一場辯論,但我們討論了其中幾場辯論。在耶穌潔淨聖殿這件衆所周知的事件之後,許多人來找耶穌辯論。人們向耶穌提出論據,耶穌給他們迴應。

還記得嗎?那些辯論有的涉及政治議題,如可否納稅給該撒;有的涉及道德議題,以及有關各種不同處境的辯論。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記載了這些辯論。他們經過一系列的辯論之後,來到最後一場辯論,耶穌沒有迴應人們所提出的論據,反而提出另一個論據。今天,我們看看耶穌到最後做了什麼。經文記載耶穌向法利賽人提出一個問題。換句話說,直到那一刻,耶穌都在迴應人們所提出的論據。最後,耶穌提出另一個論據。

這不是一段著名的經文。當你聽我讀這段經文時,可能感到很疑惑,心裏想:「耶穌到底要說什麼?」耶穌的論據有點含糊。但當我看到這段經文,我想我們必須一起探討這段經文,因為這段經文既有意思又重要。我來解釋原因吧。

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是懷疑論者。他不信神,也不相信基督信仰。曾經有人問他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也想問他這個問題。人們問:「羅素博士,如果你死後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的,你發現神確實存在,神對你說:『你為什麼不相信我呢?』,你會怎樣回答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想一想,如果你問一個不信神的人,他會怎樣回答?如果你不信神。你會怎樣回答?

據說,伯特蘭‧羅素這樣回答:「嗯,我只會對神說:『嗨,我沒有罪。你沒有給我們足夠的證據。根本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神存在。在幾乎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我沒有責任去相信。對一個理智的人來說,根本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神存在。』」羅素說他會這樣回答神。順帶一提,羅素已過世了。

多年前,我在《倫敦時報》讀到一篇文章。我記不起作者的名字,但重點是作者所採用的表達方式。同樣,作者說了類似的話:「我樂意成為基督徒。我真的樂意成為基督徒,但我一直在等待一個無懈可擊的論據。我樂意相信神,但我還未找到無懈可擊的論據。沒有人能給我這個證據。」

有趣的是,不但那些不信神或不相信基督信仰的人尋找無懈可擊的論據,連基督徒也尋找無懈可擊的論據。這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是基督徒,在神裏找到喜樂和真實的屬靈經歷,除非你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否則你會渴望與別人分享信仰。你渴望與別人分享信仰,不然你必定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

基督徒常常爲了與別人分享信仰而尋求無懈可擊的論據。他們說:「我很樂意幫助我的朋友得到確實的證據和認識真理,不只是盼望真理是真的,而是知道它是真的,所以我要尋找無懈可擊的論據。」不信的人尋找無懈可擊的論據,連基督徒也尋找無懈可擊的論據。

經文記載,耶穌與人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辯論,現在來到最後一場,祂要回應人們所提出的爭辯時,卻轉過來把握唯一的機會去提出祂的論點。耶穌指出一個情況。這是很有趣的。當耶穌基督可以設定議題,當祂決意採取主動,向一羣懷疑論者提出論據,去引導他們明白真理時,祂採用什麼論據呢?那豈不是終極的論據嗎?

此外,最後幾節經文說,耶穌提出那論據之後,沒有人敢再問祂什麼。耶穌所提出的似乎是終極的論據。哪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是:基督信仰的真理的終極論據是什麼?使人認識這改變生命的真理和得着確據的終極論據是什麼?終極論據是什麼?它如何發揮作用?它引領人往何處去?我相信經文能給我們提供答案。

第一,終極的論據是什麼?也許很多聽眾朋友仍然摸不着頭腦。看看第41至46節。耶穌對法利賽人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基督就是彌賽亞。」耶穌所使用譯作「基督」的希臘文(Christos)與譯作「彌賽亞」的希伯來文(mashiach)是同一個字。耶穌向法利賽人提出一個關於彌賽亞問題。

聖經預言彌賽亞將要來臨。聖經預言一位偉大的領袖要來把一切導回正軌。耶穌說:「好吧,我來問你們一個關於彌賽亞的問題。祂是誰的子孫呢?」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耶穌是說:「你們知道聖經論到彌賽亞。祂來自哪個支派?祂是誰的後裔?祂來自哪個家系?祂是誰的子孫?」

法利賽人給與一個簡單的答案。答案相當簡單,因為聖經多次提到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例如撒母耳記下第7章和以賽亞書第11章。這一點幾乎所有宗教領袖都一致贊同。聖經說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耶穌說:「真的嗎?詩篇第110篇怎麼說?」

耶穌引用詩篇第110篇。祂說這篇詩篇是以色列王大衛所寫的。大衛在這詩篇中談到一個偉大的人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要在萬國中掌權。這是彌賽亞的形象。大衛在詩篇第110篇談到彌賽亞,但大衛稱彌賽亞為「主」。在第1節,大衛說:「耶和華對我主說……。」耶穌問法利賽人:「為什麼大衛稱彌賽亞為『主』呢?」

眾人都感到疑惑,因為在一個傳統的社會裏,當人們談到自己的先祖或父母,可能會稱他們為「主」。但人們總不會稱自己的後裔為「我的主」,只會稱他們為「我的兒子」或「我的女兒」,諸如此類的稱呼。

耶穌基督要說的是,如果彌賽亞只是一個凡人,如果祂只是大衛的後裔,如果祂只是如人們所想的將要成為軍事和政治領袖,為什麼大衛稱祂為「主」呢?大衛是以色列王,擁有最崇高的地位,他到底會稱誰為「主」呢?你注意不到這一點,因為你必須明白,在一個傳統的文化中,稱自己的後裔為「主」是不合理的。耶穌是說:「彌賽亞是超越你所想像的。」

你也許會說:「這一點很有趣。感謝你告訴我。我大概明白為什麼這不是一段出名的經文。它並不令人感到振奮。我明白了。現在,我不再疑惑了。這一點到底有何重要呢?」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重要的是,當耶穌基督選擇祂的論據時,當祂可以採取主動時,祂說什麼呢?明白耶穌所說的話和祂沒有說出來的話同樣重要,也同樣給人啓發。耶穌沒有說什麼?

首先,一方面,耶穌沒有嘗試去證明神的存在,也沒有以提出任何推理論證。另一方面,耶穌沒有施行神蹟。祂沒有說:「我給你們證明神存在吧。」耶穌沒有運用超自然能力去施行神蹟。我指出耶穌沒有做這兩件事,因為這與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節所說的相呼應。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節談到猶太人和希利尼人。

保羅來自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他是希臘化的猶太人。他懂希伯來文,也瞭解猶太文化和價值觀。但他是說希臘語的,也瞭解希臘文化和價值觀。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章指出這兩種文化的一些有趣之處。

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這是很深邃的道理。保羅既有智慧又很精明,他注意到這兩種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去認識、確定和證實事物。

哲學家的解釋是,這兩種文化具有不同的認知標準、不同的認識論、不同的認知方式、不同的推論方式和不同的確定方式。猶太人講求具體關係。他們不想要哲學或理性的論據。他們想要實際的方法。

猶太人說:「我告訴你我想要什麼。我想要實際的能力。施行一些神蹟吧。施行一些無法解釋又絕非巧合的神蹟,來展示你是無所不能的。這就是證據了。」猶太人講求具體關係。這是他們證實事物的方式,他們想要實際的能力。他們說:「給我證明這是可行的。」

希臘人講求邏輯和實證。希臘人想要可論證和合乎邏輯的論據。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論據證實神的存在,他提出著名的「不動的動者」和「無因之因」理論。基本上,希臘人就像伯特蘭‧羅素那樣。希臘人說:「除排你給我理性、合邏輯、可證實和無懈可擊的證據,使我找不到任何漏洞,使我確定這必定是真理,否則我不會相信。這就是證據。」

想一想保羅所說的話。保羅說,這兩個文化有不同的認知標準,這些認知標準涉及邏輯和理性的證據。為什麼神要隨從任何一個文化的認知標準呢?」很多超過四、五十歲的城市人對我說:「我無法相信基督信仰。我正在尋找無懈可擊的論據。我正在尋找證據。除非我看到證據,否則我不會相信。」

你明白這種想法是多麼狹隘嗎?多個世紀以來,大多數文化和大多數人都不是這樣判斷真理的。這只是後啓蒙時期的西方文化而已。為什麼神要受人類文化的框架所侷限呢?保羅說,神不受人類文化的框架所侷限。神沒有以那些講求具體關係的人所採用的方法去向他們證實真理,也沒有以那些講求理性和實證的人所採用的方法去向他們證實真理。耶穌沒有施行神蹟,也沒有提出理性和合邏輯的論據。祂做了什麼?

保羅說:「去看看聖經怎麼論到基督。最終,認識和確定真理的方法是去了解聖經所描述的基督。要深入瞭解經文、聖經敘事和福音所描述的基督。不是根據我們自己所想像的基督,而是根據基督的真正身分去認識祂。」

多年前,我經常聽英國聖公會牧者迪克‧盧卡斯(Dick Lucas)的講道錄音。他經常講道,收錄了很多講道錄音。我在他的講道中聽到他引述《倫敦時報》這一篇專欄文章,說:「我樂意成為基督徒。我真的樂意成為基督徒,但我一直等待一個無懈可擊的論據。」

盧卡斯說:「如果你等待一個無懈可擊的論據去證明耶穌的身分,你將要永遠等待。因為據我所知神沒有給我們任何無懈可擊的論據。神卻賜下一個無懈可擊的人。這個人最終沒有讓人駁斥之處。」

盧卡斯要說的是,如果你說:「給我無懈可擊的證據吧,只有當我看到這些證據時,纔會有紀律地、持續地和仔細地根據聖經去思想耶穌基督的身分。除非你給我一些證明、一些我應該相信的理由,否則我不會研經,也不會讀經和默想。」那麼,你將要永遠等待。如果神沒有給你無懈可擊的論據,卻賜下一個無懈可擊的人,這個人最終沒有讓人駁斥之處,情況會怎樣?

盧卡斯的意思是,只有當你從聖經去認識耶穌的身分,纔會這樣說:「這實在是一個神蹟。你如何解釋這事呢?你如何解釋耶穌這樣的一個人呢?沒有人能夠編造一個這樣的人,也沒有人能夠構想這樣的形象。」有一個名叫羅納德‧沃森(Ronald Watson)的人讀了有關耶穌的記載,深受感動而成為基督徒。你甚至從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子,但他說了以下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沃森說:「我發現耶穌帶來很多驚喜,但全是因完美而帶來的驚喜。我發現耶穌溫柔而不軟弱、有力而不粗暴、謙卑而不屈從。耶穌堅定而不苛刻、熱心而不狂熱、聖潔而不拘泥、熱情而不偏頗。耶穌從沒有犯錯。人們找不到任何應說而又未說出來的話。

耶穌基督就是那個無懈可擊的人。只有當你深入地認識耶穌基督,持續地思想和學習祂的教訓,才能夠認識和確定真理,使生命得改變。有趣的是,我將會給你們展示,這是一個十分理性的方式,卻不是理性主義。這是一個十分具體的方式,卻不是實用主義。

你也許會說:「你對這段經文作出這麼多詮釋,你有沒有曲解經文呢?」我沒有曲解經文。我是根據約翰福音第1章來理解經文。在約翰福音第1章,約翰一開始便說:「太初有道……」譯作「道」這個字的希臘文(logos),是一個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哲學術語。「道」是人活在世上的目的。

各思想派別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說:「人活在世上是爲了人類的共同利益。」有人說:「人活在世上是爲了服事神明。」各人有不同的觀點。「人活在世上有什麼目的?我們必須弄清楚,人活在世上的原則和目的。」

我來解釋何謂福音。約翰說:「道成了肉身。」我們是以抽象的概念去尋找人生意義,但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完美的標準變成真實。無懈可擊的原則和完美標準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你可以股入其懷裏、認識祂和事奉祂的人,祂也可以擁抱你。不要說你需要無懈可擊的論據。你需要的是一個無懈可擊的人。」

耶穌本可以做很多事。祂引述聖經,說:「你要透過聖經去認識真正的基督,而不是透過自己的想法去認識基督。」這就是終極的論據。耶穌基督就是那個無懈可擊的人。

第二,這終極的論據如何發揮作用?也許有人說:「啊,這一點很有趣。我應當看聖經有關耶穌的記載。我認為這意味着我不用推斷,也不用思考。這是神祕的事,對嗎?你給我建議一種神祕的方式吧。我讀聖經便會感到聖經是真理。」

不是這樣的。我要告訴大家,領受基督信仰的真理,不只是理性的思考,也不只是學術討論和邏輯分析,而是遠超這一切。看耶穌怎麼說。耶穌是不是說:「你們不用思考,只要相信就可以了」?耶穌沒有這麼說。

幾位解經家解釋耶穌在這裏所說的話,給我很大幫助。人們對救恩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對彌賽亞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們相信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他必像大衛一樣,成為一個政治和軍事領袖,或許像猶大‧馬加比那樣。

他們認為:「猶大‧馬加比好像彌賽亞一樣,他幫助我們推翻塞琉古帝國和安提阿古‧伊皮法尼的統治。現在我們有另一個更偉大的領袖,他會幫助我們推翻羅馬的統治。」他們對救恩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對彌賽亞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耶穌問法利賽人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法利賽人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沒有反對這個回答。在馬太福音22章43節,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耶穌要說的是:「大衛既稱他為主,經文如何與你們的看法相融呢?」他們對彌賽亞的看法與經文所說的不符,他們無法解釋這一點。美國科學史家及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庫恩(Thomas Kuhn)所指出科學知識的發展與耶穌所說的相似。

多年前,湯瑪斯.庫恩寫了一本書,名叫《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庫恩給科學界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他指出在傳統上人們以為科學是透過分析客觀和中立的數據而漸漸發展出來的。

科學家們說:「我們觀察數據。我們完全保持客觀。我們完全保持中立。我們透過觀察數據所得的結果作出推論。我們透過數據把原則推論出來。科學根據那些原則發展出來。」但庫恩說科學不是這樣的。

庫恩說沒有人是中立的。人人對現實都有自己的一套推論模式。天文學家最初有一套推論模式。他們認為宇宙以地球為中心,一切都繞着地球轉。他們以舊有的模式去觀察天象和解釋所看到的一切現象。庫恩說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

你對現實有自己的一套推論模式。當你有自己的一套推論模式時,你就會以這個模式去解釋所有數據,結果,所有數據都支持你這個模式。最後,你遇到與這個模式不符的數據,你便去探究,並說:「如果一切都繞着地球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在有點奇怪。」

你不知道如何處理那些數據。你把它放在一旁。之後,你又取得另一些數據。那些數據又與你的推論模式不符,你又把它放在一旁。庫恩說,當你取得足夠的數據,你開始說:「等一會兒。」你嘗試採用另一個推論模式。你說:「也許是這個了。」你突然找到一個模式,你說:「就是它了。它可以解釋所有數據。」

庫恩說,科學並不是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發展出來的,而是思想模式突然經歷重大轉變。因為資料重新建構,所以你突然有了一個全新的模式,資料有時候甚至與你現有看法激烈衝突,並給你一個全新、更精密、更有深度、可以解釋所有資料的模式去看現實。

這正是耶穌所做的。耶穌沒有說:「這就是認識真理的方法了。只要盲目地相信。不用思考。只要讀聖經,深深感受到這必定是真理……」耶穌沒有這麼說。祂說:「你抱着這套膚淺、無用、片面的思想模式去看彌賽亞和救恩。你一直解釋聖經,卻沒有認真去讀聖經。這段經文又如何呢?」

耶穌給法利賽人一些似乎與聖經其他部分不符的資料。有些人認為耶穌似乎是說:「你知道嗎?彌賽亞不是大衛的後裔。」顯然,耶穌不是這麼說。馬太福音第1章已經指出耶穌是大衛的後裔。耶穌不是這麼說。

耶穌要說的是:「我有一些資料與你的思想模式不符,與你對耶穌的理解也不符,我要給你足夠的資料……」注意,耶穌沒有把謎團解開。經文說沒有人敢再問耶穌什麼,不是因為他們明白了,而是因為他們感到困惑。耶穌使他們百思不解地離去。

耶穌說:「我給你們的資料必使你們的思想模式徹底改變過來,使你們的思想革新。你們對彌賽亞的理解膚淺和片面,你們必須有更深的理解。你們必須明白,彌賽亞不只是大衛的子孫,而是神的兒子。祂不只是帶來政治和社會上的改變,而是除去罪、死亡和邪惡。祂必更新整個世界,把一切錯誤都糾正過來。」

這一點與我們息息相關。耶穌不是說:「只要盲目地相信。」但祂也不是說我們透過抽象和理性的辯論去認識真理。耶穌不是說:「我們處理一下進化論和創世記的問題。」也不是說:「我們看看良善和滿有大能的神如何除去邪惡和苦難。」

這些都是重要的事情,我也談論這些事情。但我們從經文看到,這不是認識真理的主要途徑。當你看到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如果你在心理和理智上沒有因此改變、如果你沒有因此而改變,沒有得着喜樂和安慰、生命沒有徹底改變,怎麼辦呢?只要相信嗎?只要跟隨耶穌嗎?只要更加努力嗎?不是。

耶穌說去查考聖經,看看那些拆毀和重建你舊有的思想模式的資料。你的問題在於膚淺無用的思想模式。你對耶穌的理解太狹隘。你心目中的耶穌太渺小。基督信仰不只是相信,也不只是思考。基督信仰不屬於任何一種人類思想範疇。它不是認識論,不是理性主義,不是經驗主義,也不是存在主義。基督信仰不屬於任何一種思想範疇,卻包含一切範疇。如果你看不到耶穌基督顯明自己就是真理,你不能只懷有這樣的希望:「當我讀聖經時便會感覺得到。」你應該仔細思考。

所有經文裏記載的資料。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都記載的內容。你也可以看看耶穌怎樣回答施洗約翰的問題。這是我選讀馬太福音11章2-6的原因。經文說:「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施洗約翰打發門徒去問耶穌是不是彌賽亞。

當你讀經文時,你有沒有這麼想:「這實在有點奇怪。為什麼施洗約翰問耶穌是不是彌賽亞呢?很久以前施洗約翰豈不是指着耶穌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他為什麼竟提出這個問題?」我來解釋原因吧。這是因為施洗約翰的思想模式太狹隘。

施洗約翰其實是說:「既然禰是彌賽亞,禰來到世上是要使世人得釋放,而我是禰的先知,為什麼我竟下在監裏,快要被處決呢?」耶穌怎樣回答?有一點很有趣。施洗約翰打發門徒去問耶穌:「你是彌賽亞嗎?」耶穌怎樣回答?耶穌是不是說:「回去告訴約翰我是彌賽亞。」耶穌不是這樣回答。耶穌的回答不是這樣。

耶穌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耶穌要說的是:「回去把實際情況給約翰看。回去把你所看見和聽見的告訴約翰。看我怎麼對待軟弱的人。看我怎麼把福音傳給窮人。我來不是尋找強壯的人,也不是要招募軍隊。約翰,你的思想模式必須改變。你無法接受自己下在監裏,因為你的信心不夠。你不知道我是誰。你以膚淺、片面的思想模式去看彌賽亞。你的思想模式必須變得更有深度。你必須明白能力是從軟弱而來的。你必須明白生命是從死亡而來的。你必須明白恩典。你必須明白這一切。約翰,回去思想這一切吧。」

耶穌基督也對你說:「如果我還未徹底改變你的生命,你便無法確定真理。一方面,不要不問原由的相信;另一方面,我不會給你理性和無懈可擊的證據。看看我的真正身分吧。」當你認真地讀聖經,持續地思想聖經給你展示的耶穌,不斷反覆思想,耶穌必使你感到震驚。祂必使你驚歎不已。

你說:「怎可能呢?我以為耶穌只是帶來真理,卻不知道祂是這麼慈愛。我以為耶穌只是談論社會的事,卻不知道祂關注個人的事。我只看到能力,卻看不到軟弱。我只看到聖潔,卻看不到恩典。」你不斷遇到與你的思想模式不符的聖經記載資料,直到你經歷徹底的改變。耶穌開始使你眼花繚亂,使你感到驚歎不已。你說:「這個人必定是真實的,因為沒有人能夠把這樣的人構想出來。」

你明白嗎?我們不只是透過辯論去認識真理,也不只是透過思考去認識真理。認識真理需要深切的思考。我們讓聖經中所展示的耶穌基督拆毀和重建我們的思想模式、我們對救恩、耶穌、真神、十字架的理解。我們要閱讀和思考聖經。我們要跟別人討論和探究經文的真正意思。這樣,我們必不斷感到驚歎不已。

多年來,我仍然不斷感到驚歎不已。如果你不再感到驚歎,這表示你沒有聽到終極的論據。順帶一提,你怎知道自己真的在聆聽呢?很多人對我說:「我懷着開放的態度。我樂意成為基督徒。我只是一直等待無懈可擊的論據。」你至少也要不斷地深入探究福音對耶穌的敘述,不然,你沒有懷着開放的態度去接受終極的論據,你甚至沒有聆聽終極的論據。你會問:「我怎知道自己真的在聆聽呢?」答案是,當終極的論據最終使你感到被冒犯的時候。

第三,終極的論據引領人往哪裏去?終極的論據帶你到哪裏去呢?有一點很有趣。在馬太福音11章4節,耶穌對約翰的門徒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然後,第6節出現一個前所未有最奇怪的祝福。耶穌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耶穌這麼說只有一個原因,這必定是真實的情況。

「有福」是指喜樂和屬靈上的滿足。「有福」這個詞不只是指快樂。在聖經中,這是一個強烈的用詞。只有那些臨近跌倒邊緣的人才體會這種屬靈上的深層滿足。那些人感到被冒犯,卻沒有跌倒。他們臨近跌倒邊緣,卻跨過了。如果你感受不到耶穌的冒犯之處,你還未得到這福氣。如果你感受不到耶穌的冒犯之處,你還未認識真正的耶穌。我來解釋原因吧。

很多城市人對我說:「我在許多方面都很喜歡耶穌,但祂的一些教訓使人感到被冒犯,我們不能再接受了。我們都是現代人,在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再接受那些教訓。」約翰福音第8章記載,有一次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問耶穌該如何處置她。耶穌怎樣回答?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人們聽見這話便一個一個的離去了。

很多城市人說:「我喜歡這樣的耶穌。祂不論斷人。」我們又讀到另一段經文。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那些人卻說:「啊,天哪。我們可以刪去這部分嗎?我們不能接受這教訓。」

那些人說:「我們不能接受這些教訓」,他們所說的「我們」是指誰呢?是指拉丁美洲人嗎?是指非洲農民嗎?是指亞洲城市人嗎?那些人所說的「我們」,其實是指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某個階層的人而已。問題是,那些令城市人感到被冒犯的教訓,其他文化的人卻樂於接受;那些城市人樂於接受的教訓,卻令其他文化的人感到被冒犯。你可以想像說以下這句話的人思想是多麼狹隘嗎?他們說:「我難以接受耶穌之處,就是耶穌的真正問題。那些使我感到被冒犯的言論,就是耶穌冒犯人之處。」

來自傳統文化的人說:「耶穌怎可以放過一個淫婦?犯奸淫不是罪嗎?這豈不是錯嗎?這豈不是給人帶來傷害嗎?這豈不是帶來極大的破壞嗎?耶穌竟說這沒關係?」那些人感到被冒犯。但對於人必須認識絕對真理纔不會失喪的教訓,他們卻沒有感到被冒犯。這個教訓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問題。那些令他們感到被冒犯的教訓,你卻樂於接受。他們樂於接受的教訓,卻使你感到被冒犯。

如果你試圖除掉耶穌冒犯之處,你只有一個符合你要求的耶穌而已。如果你說:「如果我們可以除去這些冒犯人之處,耶穌便會很好了。」這樣,耶穌只是在你眼中很好而已。城市人接受的耶穌,農村人也許不接受。農村人接受的耶穌,城市人也許不接受。管理階層和勞動階層對耶穌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種族的人心目中也有不同的最佳人選。

耶穌不是任何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選,因為人人都找到耶穌冒犯他們之處,不同文化的人找到不同冒犯之處。讓耶穌成為人人都接受的耶穌、賜福與每個人的耶穌,唯一的方法是讓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你要接受耶穌既新穎又奇妙的教訓,也接受那使你或與你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深感被冒犯的教訓,才擁有真正的耶穌。這樣,你便知道自己真的聆聽終極的論據了。

耶穌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祂是說:「那些感到被冒犯,但沒有因此跌倒的人有福了。」這實在很奇妙。還記得我剛纔讀過這段經文嗎?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如果保羅停在這裏,他似乎在說:「每個文化都發現耶穌在某方面冒犯人。真棘手。」保羅似乎在說:「真棘手。你感到被冒犯。猶太人感到被冒犯,希利尼人感到被冒犯,人人都感到被冒犯。」

保羅不是這麼說。接着,保羅說:「……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這纔是保羅要表達的意思。假如你是一個年輕的後現代主義者,你說:「誰知道何謂良善呢?我只想擁有自由。」假如你是一個來自傳統文化的人,你說:「誰在乎自由呢?最重要是行善和盡責。」耶穌向每個人所抱持的不同認知標準發出挑戰。人人都發現耶穌冒犯人之處,但如果你讓耶穌令人感到被冒犯,從長遠來看,每個文化的深切渴望都在耶穌裏得着滿足。

年輕的後現代主義者只渴望自由,如果你不是為耶穌而活,而是為別的東西而活,你會發現自己被那些東西轄制。來自傳統文化的人渴望成為良善的人,你會發現,唯有在耶穌裏才能成為真正良善的人,不然只會終生都感到羞愧、內疚和被定罪。

來自傳統文化的人必須讓耶穌指出他是個罪人,才能在耶穌裏得着清潔的良心。年輕的後現代主義者必須讓耶穌指出他是被轄制的,並且世上有絕對的真理,才能得着真正的自由保羅要說的是,縱然以你的文化背景而言,你是被耶穌冒犯了,但若你欣然接受這樣的情況,長遠而言,你必看到耶穌就是你真正要尋找的那一位。

你想得着能力,耶穌就是充滿大能的神。你想得到智慧和理性的證據,耶穌就是擁有終極智慧的神。親愛的弟兄姊妹,請聽。不要以為以耶穌作終極的論據只是讓你進入神國的途徑,它也是讓你在神國裏成長的動力。

大衛在詩篇第43篇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又在詩篇第103篇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我的心哪」是什麼意思?大衛跟誰說話呢?他對自己說話。他明白基督徒成長的祕訣。

基督徒成長的祕訣,不是奉行禁慾主義,壓抑自己的感覺,說:「我是基督徒。只要這樣做。」基督信仰也不是動機論:「只要隨從自己的感覺。」不要抑制自己的感覺,也不要隨從自己的感覺。要辯論,但不只是一般的辯論。要把耶穌存在心裏。要學習如何向自己傳福音。要學習如何跟自己辯論。要知道耶穌就是那個無懈可擊的人、你心裏所需的終極論據。它不僅讓你進入神國,也讓你在神國裏向前邁進。最終,你的心不用再看別的事物,而是仰望耶穌。施洗約翰打發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耶穌說:「我就是那一位。」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明白福音是何等獨一無二,使我們認識和確定真理,並且得着明證。求禰幫助弟兄姊妹,讓我們明白我們不是透過辯論去說服朋友們進入天國。雖然明白如何迴應各種不同的反對聲音是重要的,但求禰幫助我們明白,朋友們最需要的是深入認識聖經所啟示的耶穌基督。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那些渴望更有信心的聽眾朋友,讓他們明白他們需要開始去思考。求禰幫助他們明白,他們需要開始去讀聖經。親愛的天父,我們需要聖靈的大能幫助我們藉着神的道去拆毀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膚淺理解,使我們的思想模式變得全面。求禰幫助我們讓聖靈藉着聖經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特別是藉着那論到基督的經文在我們心裏動工。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