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來探討「與耶穌辯論」系列。今天的題目是「與耶穌辯論政治」。我讀出今天研讀的經文:馬可福音12章13至17節。
13.後來,他們打發幾個法利賽人和幾個希律黨的人到耶穌那裏,要就著他的話陷害他。
14.他們來了,就對他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的,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乃是誠誠實實傳神的道。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
15.我們該納不該納﹖耶穌知道他們的假意,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試探我﹖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
16.他們就拿了來。耶穌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說:是該撒的。
17.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他們就很希奇他。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幾個節目中,我們探討一系列人們向耶穌提出的熱門議題,以及他們跟耶穌的辯論。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記載了這些辯論,它們都是在耶穌潔淨聖殿、趕出殿裏兌換銀錢和賣牲畜的人之後發生的。每場辯論涉及不同主題。今天我們來到政治這個主題。耶穌對政治有何看法呢?
這是提問者實際上想要問的問題。他們提出一個具體的熱門政治問題,想查清耶穌的底細。還記得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在神學上是對立的嗎?他們的神學立場各走極端,但看看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在政治上是對立的。
希律黨的人是羅馬帝國的支持者,但法利賽人不是。他們都想查清耶穌的底細。他們想耶穌表明立場。他們很想問:「耶穌,你對政治有何看法呢?你抱持什麼政治理念?你是哪個黨派的成員?」
在西方大城市,每當你跟人談論耶穌,總不免會扯到政治議題。每當你跟人談論耶穌或基督信仰,人們馬上會問:「等一會兒!在政治上這話有什麼含意?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成為基督徒,我就必須改變我的政治理念嗎?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成為基督徒,我就必須遵循某個政治立場嗎?
當我們看耶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那個問題的答案便出現了。我們從經文看到,耶穌被問到三件事情。人們提出一個革命性的問題,耶穌給予一個革命性的答案,但耶穌在答案中指出一場革命性的革命。一個革命性的問題,一個革命性的答案,然後耶穌給我們指向一場革命性的革命。你說:「這是什麼?」我說革命性的革命,是指一場把革命全盤革新的革命。我們來看看這三件事情。
第一,革命性的問題。我們必須瞭解當時的背景,才明白人們向耶穌所提出的問題。直到最近,當我預備這信息的時候,才真正瞭解當時的背景。他們所說的稅並不是一般的稅,而是一種特別的課稅。我們看到耶穌說拿一個銀錢給祂看。當時有很多不同的稅種,有各種各樣的商品稅,也有人頭稅。人頭稅是每年納一次,金額是一個銀錢。
起初征收這稅項的時候,曾發生一場叛亂。這並不是一項重稅,卻具有象徵意義。這不是商品稅,而是人頭稅。這是得到特權成為該撒的臣民而納的稅。二十五年前開始設立這稅項的時候,曾發生一場叛亂,由一個名叫猶大的加利利人所發動。
加利利人猶大發動叛亂的時候做了三件事。第一,他呼籲所有猶太人拒絕繳納人頭稅。第二,他帶着一羣武裝份子去潔淨聖殿。他趕走所有外國人。他趕走所有外邦人和羅馬人,並潔淨聖殿。
第三,他說:「現在我們要讓神,而不是該撒,作我們的君王。我們要把神的國帶來。我們要除去不公正的事和壓制。我們要把神的國帶來。」後來,他被捉拿和處決。過了二十五年,你知道發生什麼事嗎?
首先,耶穌基督的所有教訓都是以神的國作為基礎。多年來,祂一直談論神的國。這是祂所有教訓的基石。其次,耶穌剛剛潔淨聖殿。祂剛剛趕出殿裏兌換銀錢和賣牲畜的人。這是引發這一系列問題的真正原因。
那幾個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來到,向耶穌提出問題。那場政治暴亂忽略了一件事。「你對人頭稅有什麼看法?」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段經文。這是一段耳熟能詳的經文。正如我在上個節目說過,有時候當我們對一些經文太熟悉,就不再用心聆聽。我想讓你們知道,這項稅收並不受歡迎;因此,提問者似乎只是想陷害耶穌。
他們心裏想:「這項稅收不受歡迎,因此,如果耶穌說:『可以納這稅』,耶穌便和一羣人產生不和。如果耶穌說:『不可納這稅』,祂就不受另一羣人歡迎。」他們只想令耶穌變得不受歡迎。你看到這裏還潛藏更大的危機嗎?你知道他們正在問什麼問題嗎?他們其實是問耶穌:「你是革命者嗎?」你潔淨聖殿。你提倡神的國。你怎樣看人頭稅呢?你是不是革命者?」
這是一個陷阱。一方面,如果耶穌說:「不可納這稅」,祂就是提倡武裝叛亂。你看到嗎?這情況之前曾發生過,耶穌必遭當局鎮壓。祂不但變得不受歡迎,更會被當局鎮壓。如果耶穌說:「要納這稅」,那麼,每個聽祂傳揚神國的人都會認為祂一直在空談。
有人會問:「為什麼呢?如果耶穌說:『可以納這稅』,為什麼會使祂的宣告失效呢?」我來解釋原因。我們往往以現代文化角度去讀聖經。我們必須意識到,當我們讀到有關神國的教導時,我們認為神的國是什麼呢?當我們想到神的國,我們把它屬靈化。我們會說:「神的國是指神活在我們心裏,神讓我們心裏有平安。」
你必須明白,啓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家,如約翰‧洛克(John Locke)、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等,是首批提出「宗教屬於私人生活」的人。他們說:「宗教信仰屬於私人生活。它是私人的事。它是屬靈的事。你可把它分割,它與你的公開生活毫無關係。」但大多數文化、社會和時代的人都不是這麼想的。他們認為宗教信仰涉及生活各方面。
耶穌基督傳揚神的國,祂引用舊約先知書論到神國的經文,祂所說的神國並不是指屬靈上的內在平安。聖經告訴我們,神的國必處理真正的貧窮、不公、苦難、飢餓等問題。
每當耶穌談到神的國,祂都傳揚這信息。祂的第一篇講章(路加福音第4章),引用了以賽亞書論到神國的經文。耶穌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耶穌一直傳揚神的國,因此,如果祂說:「去納這稅吧。我不是革命者。你要納稅。你只要做一個奉公守法的良好公民,並且生命中得到內在的平安。」人們就會離祂而去,因為人們知道祂只是空談。」你明白嗎?
如果耶穌說:「去納這稅吧。」祂會失去人們的支持。如果祂說:「不可納這稅。」祂會被當局鎮壓。你看怎麼辦?耶穌處於窘境。你看到嗎?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問題。其實人們是要問耶穌:「你傳揚神的國,你是一個革命者嗎?」耶穌如何回答?
第二,革命性的答案。你看到耶穌的處境嗎?耶穌的回答非比尋常。當政客們被問到燙手山芋的問題時,他們不會回答。他們不會表態。當一個政客拒絕回答一個燙手山芋的問題時,你感到生氣。你感到失望。你會翻白眼。那些人感到生氣嗎?他們感到失望嗎?他們感到很驚訝,因為耶穌的回答不是:「沒有答案」卻是前所未有、超乎想像的。
要概括這個令人驚訝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注意耶穌拒絕做什麼。你看,耶穌被試探。祂被要求做一些事情。耶穌拒絕做三件事情。祂拒絕政治簡單化、政治上的自滿和以政治作主導。耶穌拒絕這三件事。如果你想要跟隨基督,也必須拒絕這三件事。耶穌拒絕政治簡單化、政治上的自滿和以政治作主導。我來逐一講解吧。
第一,政治簡單化。首先,我們注意到那些人最後改用別的措辭去問這個問題。他們把問題問了兩次。他們說:「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我們該納不該納?」你知道他們多麼不願聆聽嗎?他們說:「可以不可以?是抑或否?是這個答案,還是那個答案?」
即使我還未進一步分析和解釋這經文,一般讀者顯然也可以看出耶穌不會回答「是」或「否」。祂不會只是說:「當然可以!」或「絕不可以!」耶穌沒有做那些人要求祂做的事,就是簡單地回答「是」或「否」。你看,當耶穌談到祂和我們的關係時,祂的回答非常簡單清晰。
我曾見過一間很直率的餐館。它的名字清楚利落:「現來喫」。人們很清楚知道餐館老闆想他們做什麼。「現來喫。」耶穌給我們的大多數教訓也是這樣的。「要順服我。此刻,無條件地順服。」當耶穌談到祂與我們的關係時,祂的教訓十分清楚和簡單。
當耶穌被問及我們與國家的關係時,當祂被問及我們與政治的關係時,祂不是簡單地回答「是」或「否」。祂的答案是「兩者兼顧」。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平衡的答案。那是一個微妙的答案。那幾乎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答案。正如我們將會看到,耶穌既反對又接納銀錢上的東西。那些人想祂簡單地回答「是」或「否」。他們問:「你屬哪一黨?」耶穌不會這麼回答。祂拒絕政治簡單化。
在進一步討論其他要點之前,我先講解這一點的實際含義。我們不可對耶穌做一些祂不會做的事。我們不可說:「那個政黨、那個政治議程、那個政治綱領是耶穌所支持的。耶穌支持那個政黨,但不支持這個政黨。耶穌支持那個政治議程,但不支持這個政治議程。既清楚又簡單。所有基督徒、明智的基督徒、相信聖經的基督徒,都投票支持這個人。
耶穌不會這樣做。你為什麼對耶穌這樣做呢?多年前,我聽到有一位美國黑人牧者和白人牧者辯論有關總統選舉的事,二人同屬一個宗派,相信同樣的教義,來自相同的背景。
那位黑人牧者理解那位白人牧者,但白人牧者似乎不理解黑人牧者。
基本上,二人對話的要點大概是這樣:「一個有思想的基督徒怎會投票支持另一個候選人?基督徒怎會投票支持那人?一個相信聖經的基督徒怎會投票支持那人?」二人都如此批評對方所支持的候選人。不要這樣做。想一想。保護環境重要嗎?聖經有沒有說管理和保護環境和大自然的重要性?
我認為是有的。創世記頭幾章談到這一點。如果你認為當今社會面臨的危機是環境危機,情況會怎樣?你會因自己對基督教神學的信念而投票支持一位提倡環保的候選人。可是,你要諒解有另一位黑人基督徒的想法,他說:「到底國家公園政策怎會跟種族平等同等重要呢?」
你明白嗎?以最深邃的基督教神學和合乎聖經的信念作為基礎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看法。在一定範籌內會有不同意見,因此投票對象也有不同。你不可以說:「耶穌支持這個政黨。耶穌支持這個政治議程。」你不應該這樣做。耶穌不會這樣做。你把神和該撒混淆了。耶穌說不要這樣做。
耶穌反對政治簡單化。祂反對被規範。不但如此,祂反對政治上的自滿,也反對以政治為主導。這的什麼意思?我們看看耶穌做了什麼。祂要求拿一個銀錢來看。祂問:「這像和這號是誰的?」
那是該撒提庇留的像。銀錢上的號是「該撒提庇留、神亞古士督的兒子、大祭司。」耶穌拿起一個銀錢,上面寫着:「王、神的兒子、大祭司。」對於這個銀錢,耶穌說什麼?首先,祂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這是什麼意思?耶穌問:「這像是誰的?」當祂說「這像是誰的」,祂用了一個解作「形像」的希臘文。
耶穌問:「這像是誰的?」他們說:「是該撒的。」耶穌怎樣回答,祂是不是說:「好吧。可以納稅」?不是。祂是不是說:「這個代表了偶像的肖像怎會在我手裏,不可納稅」,然後把銀錢丟掉嗎?不是。耶穌說什麼?祂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這裏有幾個既有趣又難明之處。首先,耶穌用了「肖像」這個詞,祂暗示:「只把鑄有該撒的肖像的東西給該撒。」所有鑄有該撒的肖像的東西,都給該撒。那是該撒的。那是該撒的錢幣。」順帶一提,事實上,那是該撒的錢,是用他的財富來鑄造的。「那是該撒的錢。把銀錢歸給該撒,因為上面有他的肖像。但凡有神形像的,都歸給神。那就是你。」
耶穌說這話,表明了幾件事。首先,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管治權受到限制的政府理論。直到現在,即使猶太人都認為總督、政府、君王、統治者擁有神聖的權力,不容置疑。每個政府都說:「神明揀選我們。我們是神明揀選的。」每個君王都說:「我是神明。」
每個政府都說:「我們是神明揀選的,所以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威。你不可質疑我們。」耶穌說:「不可這樣對待任何政府。把銀錢給該撒,因為那是他的錢,是他鑄造的,但不要給向效忠。」這樣說吧。耶穌不只是說:「把銀錢給該撒,但不要給他終極的效忠。」對於該撒,耶穌所說的甚至更含糊,因為祂回答時改了問題原本使用的動詞。
原本他們這樣問耶穌:「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我們該納不該納﹖」他們用了一個解作「禮物」的希臘文,意思是獻上禮物。耶穌回答時改用另一個字,祂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歸給」這個詞的意思是「把他應得的償還給他」。你知道這是多麼含糊嗎?一個暴君應得什麼?好吧,也許該撒配得拿回自己的錢,但他豈不該受到反對的勢力嗎?
耶穌基督要說的是:「你可以把一些該撒想要的東西給該撒,那就是他的錢。但你不可把該撒最終想要的東西給他,那就是完全接受他的制度、他那威壓、不公正和排除異己的制度。該撒渴望得到終極的效忠。他不想向任何人交代他的所作所為,但我們不可把終極的效忠給他。」
著名新約聖經學者賴特(N.T. Wright)說,耶穌作了巧妙的示範。一方面,耶穌沒有說:「不可納稅」,不納稅意味着反抗。耶穌沒有說「不可納稅」。祂沒有說「要反抗」。另一方面,耶穌沒有說:「只要默默接受那個制度,要納稅,要做個好人。」耶穌不只是說「可以」或「不可以」。祂沒有說「不可納稅。」不納稅意味着反抗。」祂也沒有說:「可以納稅。要做個愛國的良好公民。不要搗亂。」
賴特指出,耶穌基督沒有叫他們反抗,也沒有叫他們納稅。從某意義上說,祂實際上兩者都沒有提倡,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說,祂兩者都提倡。耶穌基督說不可把終極的效忠歸給該撒,沒有人會否認這說法是革命性的。另一方面,也沒有人可以說耶穌禁止人們納稅。
耶穌表明的要點是:加利利人耶穌預想一場革命,但這場革命與加利利人猶大所發動的截然不同。耶穌基督既不主張接納那個制度,也不主張直接在政治上對抗。是的,耶穌是說:「將會有一場革命;聖殿將被淨化,但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
因此,人們感到驚訝,因為耶穌沒有說:「要默默接受,做個良好公民。」但祂也沒有說:「起來反抗。不要納稅。」耶穌所說的話截然不同。祂說:「我是一個革命者,但不是你從前見過的那一種。」耶穌反對政治上的自滿,也反對以政治作主導。
當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祂正在反對兩羣人。有兩羣人不納稅。其中一羣是愛色尼派信徒。愛色尼派是當時一個猶太羣體,他們以退隱的方式去迴應不公正、腐敗和棘手的社會問題。你聽過死海古卷嗎?死海古卷是古老的聖經抄本,於近代在死海附近的曠野被髮掘出來。愛色尼派信徒把古卷帶到曠野,後來留在曠野裏。
愛色尼派信徒說:「我們不納稅,我們不會成為這制度的一部分。我們不會成為這政治體系的一部分。我們不會與這制度扯上任何關係,藉此迴應社會的腐敗和不公正。我們要過自己的生活。我們只想快樂地生活。我們退隱到這裏。」耶穌說:「你要把該撒的物歸給該撒。」耶穌不容許祂的跟隨者選擇脫離這個制度,不關心政治,與社會制度毫無關係。」祂不容許這情況。
另一羣不納稅的人是奮銳黨人,他們與愛色尼派信徒相反。他們說:「起來對抗吧!」耶穌顯然也不是走這個方向,因為祂不但反對政治上的自滿,也反對以政治為主導。以政治為主導就是認為政治是解決不公正問題的主要途徑。
耶穌不容許祂的跟隨者脫離政治制度,也不認為政治制度是解決不公正的唯一或主要途徑。然而,耶穌不放棄神國的觀念。祂說:「有神的權柄在該撒之上。神的國將要降臨。我要把神國帶到世上,但不是以你所想的方式帶來。」因此,眾人都目瞪口呆。
耶穌要說的是:「從狹義來說,我並不政治化。從廣義來說,我極其政治化。至於具體政治綱領,我一個也沒有,至少沒有一個詳細的政治綱領。至於把神的國帶到世上,解決真正的貧窮、痛苦、不公正、飢餓和破碎等問題,從這個更廣泛的意義來說,我必把神的國帶到。我來不是要給人帶來心靈裏內在的平安。」
因此,眾人都目瞪口呆,心裏想:「耶穌在說什麼呢?」耶穌不會放棄實現祂的革命,但祂不以人們從前所採用的途徑去實現。這事到底如何發生?怎會有這樣的革命?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你甚至可以從這段經文看到這一點,因為馬可採用了反諷的手法。
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以及四福音的作者,都喜歡採用反諷的手法。他喜歡採用隱晦的話。你看出第15節中的反諷指出這是一個怎樣的革命嗎?怎樣的革命才能真正改變世界,而基本上又不是政治革命?看看第15節。讓我來告訴你們這句話的奇妙之處。耶穌說:「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你看到當中的反諷嗎?你或許看不到,但請你仔細想一想。
耶穌說:「這肖像和這號是誰的?」銀錢上面刻了什麼?馬可要給我們展示,這裏有兩個宣告、有兩個人作出宣告(該撒提庇留和耶穌)。他們都說:「我是君王。」他們都說:「我是神的兒子。」他們都說:「我是大祭司。」但看看他們是多麼不同。其中一個擁有世上所有的銀錢。那錢幣是屬他所有的。那是他的錢。那是他的銀錢。因此,耶穌說:「當然,你要納稅。」
一個君王擁有世上所有的錢,另一個君王連一文錢也沒有。耶穌做什麼?耶穌一開始怎樣迴應?祂是不是伸手進口袋裏,然後說:「看看這個銀錢。」不是。耶穌要叫人拿一個銀錢來。祂連一個銀錢也沒有。一個銀錢的金額並不是很貴重。這項稅收如此令人討厭,不是因為稅額很高。
事實上,一個銀錢是當時一個最低等的農民的最低工資。這項稅收令人討厭,是因為其象徵意義。但耶穌連一個銀錢也沒有。一個君王身無一文,另一個君王卻擁有世上所有的錢。我來問你一個問題。當耶穌基督說:「我是王,不是該撒。我要把神的國帶來。」祂並不是說:「我要取代該撒。我做該撒更好。」
這個身無一文的君王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這樣的君王不會是一個更好的君王吧。耶穌帶來一個截然不同的王權概念。因此,祂帶來一個截然不同的革命概念。祂的革命反對叛亂。祂徹底改變所有革命。
第三,一場革命性的革命。我們要這樣理解這一點。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位君王如此貧窮?為什麼祂一無所有?要明白耶穌將要帶來的神國和世上的國之間的分別,可以看看路加福音第6章。我來讀出這段經文,耶穌說:
「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耶穌實際上指出四個價值,在這兩部分都重複了這四個價值。這四個價值界定了世上的國和神國之間的界線。這四個價值是權力、成就、安舒和認可。權力、成就、安舒和認可。
耶穌說:「現在我來告訴你們世上的國和神國的分別。在世上的國裏,這四個價值以三種方式主導世界。第一,如果你在世上的國裏,你必須擁有這四樣東西。你為它們而活。沒有這些東西,你便會毀滅。你必須擁有這些東西。你渴望擁有它們。
第二,你人生中所作的一切決定,都是爲了得到這些東西。在世上的國裏,人們搬到大城市生活,不是因為大城市的人需要他們。他們不會說:「這個大城市的人需要一個好鄰舍。」不,人們搬到大城市生活,是爲了自己。他們說:「我認為這能幫助我得到更多權力、認可、成就和安舒。」
人們搬到大城市,也許不是爲了安舒,卻是爲了所有其他東西。換句話說,在世上的國裏,我們需要那四樣東西。我們人生中所作的一切決定,都是爲了得到這四樣東西。這是第二點。第三,我們鄙視那些沒有這四樣東西的人。我們把那些人視為最低下階級的人,對吧?我們視他們為最低下階級的人。
耶穌說,世上的王國裏的每一場革命,都沒有從根本上帶來真正的改變,也沒有帶來真正的革新,只是改朝換代而已。因為掌管世上王國的人,總是要得到這四樣東西。每一場叛亂都是爲了得到這些東西,說:「我要得到權力、認可和地位。我被排擠在外。我要得到這些東西。」
你是否意識到在世上的王國裏,這四樣東西在掌權嗎?人人都努力追求這四樣東西。在世上的王國裏的每一場革命都不是真正的革命。只是改朝換代而已,並沒有帶來真正的改變。
耶穌說:「我給你們一個真正的革命:就是神的國。神的國對這些價值觀抱完全相反的看法。看着我。我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君王。我是一個身無一文的君王,因為我的錢都施予給人了。我是一個沒有權力的君王,我一直捨棄權力,直到最後一刻。我是一個沒有得到認可的君王。人們沒有把我視為君王。我沒有被視為君王。我被人拒絕。直到最後一刻,我一直都被人拒絕,甚至我的父神也對我轉臉不顧。
你見過這樣的君王嗎?所有政客都不會做出什麼好事,除非他們得到權力和被選,否則他們不會做出什麼好事。你明白嗎?耶穌基督說:「我的王權和工作的顛峯,不是當我被揀選的時候,而是當我被處決的時候。」這是剛剛相反的。
耶穌說:「你見過像我這樣的君王嗎?我不在乎別人的認可、成就、安舒的生活和權力。事實上,我把這一切都捨棄。我與被社會遺棄的人在一起。我愛窮人。我醫治病人。我使飢餓的得飽。凡遷到我國裏的人都像我一樣。每個進入我國裏的人、每個從世上的國遷到我國裏的人,都像我一樣。」
你如果像我一樣呢?你不需要那些東西。你不再受權力、成就、舒適和認可所驅使。你若得到這些東西,這是好的,你可以運用它們。但你若得不到這些東西,你也不會被摧毀。你不需要這些東西,也不受它們驅使。
因此,當你作人生決定的時候,不再以這些東西作為基礎。你選擇住在一個你可以作出貢獻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可以幫助你得到權力、認可和地位的地方。你所作的一切,不再是爲了得到那些東西,也不是爲了在神國裏得到那些東西。你作決定的時候是以造福他人作為基礎。
你說:「到底誰能活出這樣的生命呢?」人怎可能活出這樣的生命呢?」來看看如何活出這樣的生命吧。你必須明白為什麼耶穌是一個身無一文的君王。為什麼耶穌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君王?為什麼耶穌這麼窮困?為什麼耶穌被拒絕?是一個政治聲明嗎?是要作一個良好典範嗎?不是。耶穌是爲了你而成為一個身無一文的君王。福音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承擔你應得的貧窮,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無比的財富,就是蒙神的接納和歡迎,得着祂將來賜給我們的一切。
耶穌在十字架上成為一個沒有身分的人。你是否知道,連祂的父神也向祂轉臉不顧,祂死的時候沒有身分、被人拒絕、也沒有地位。耶穌承擔我們應得的一切,以致我們可以在神裏得着一切。不要只是把耶穌視作一個典範,或一個無私、愛窮人、醫治病人、四處漂泊的傳道者。
耶穌為你變成一個身無一文的君王。你貧窮、你沒有身分和地位,你該受刑罰,但這一切耶穌都為你承擔。唯有當你看到耶穌的作為,當你看到自己因耶穌所作的一切而蒙神接納,擁有極大的財富、認可和安穩,當你擺脫世上的國,世上的事物就不再支配你。
只有當你擺脫世上的國,你才能懷着捨己的心去愛世上的人。你明白嗎?只有當你擺脫世上的事物對你的支配,你才能做到。這些事物不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因為耶穌基督已在十字架上為你成就一切。
凡已進入神國的人都帶着平靜的心在世上生活,但不僅此而已。首先,你有內在的平安,但這份平安不只是停留在心裏,因為你最終可以為基督而活了。你可以開始效法基督的樣式。你能夠不按自己的需要去作決定,而是考慮別人的需要。你終於得着這種能力。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如果只有今世,為什麼我寧願失掉工作也要堅持真理呢?為什麼我寧願失去地位也要幫助別人呢?如果我唯一擁有的就只是這地位,如果我唯有擁有的就只是這份工作,那麼,世上還有什麼能激勵我去為人而活呢?
如果只有今世,如果我只知道有這個世界,這是我唯一所擁有的力量、認可、地位和安舒,那麼,我不得不為這些東西而活。我註定要為這些東西而活。我可能會做一點點善事,因為我必須這樣做。可是,如果我因耶穌所成就的一切而得以擺脫世上的國,並遷到神的國裏,情況會怎樣?耶穌是一位身無一文的君王。祂失去權力。祂捨棄一切,使我們可以進入神的國裏。唯有這樣,我才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你看,這場革命把一切革命都革新了,因為其他革命都是爲了獲得權力。這場革命是要我們捨棄一切權力,並以這種方式去改變世界。這才能真正解決飢餓、壓迫和不公正等問題。這是千真萬確的!已故的美籍非洲裔牧者湯姆‧斯金納(Tom Skinner)深明這一點。1970年,他在美國的厄巴納宣教士會議(Urbana Missionary Conference)中傳講了一篇偉大的信息。
斯金納說,耶穌到了生命的盡頭時被囚,巴拉巴也同樣被囚。巴拉巴是一個革命者。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革命者。他是一個自由鬥士,是一個充滿暴力的人。人們要求釋放巴拉巴,因為他們知道巴拉巴帶來較少威脅。斯金納說,巴拉巴是一個摧毀整個體系的人,是一個殺人犯。
「……如果人們釋放巴拉巴,他們總可以制止巴拉巴的行動。巴拉巴充其量只是建立另一支游擊隊去發動另一場暴亂而已。人們總可以制止巴拉巴……人們可以通報國家國民警衛軍去鎮壓他的暴亂,可以搜出他的武器,隨時可以搜捕他的住處,趁他睡覺的時候槍殺他。人們總可以制止巴拉巴。」
可是,你如何制止耶穌呢?人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把祂埋葬,又把大石頭輥到墓門口,然後擦擦手,說:「這個激進份子不會再打擾我們了。」﹝……﹞三天後,耶穌基督成功發動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政變,祂復活了,……祂領導新的創造。基督推翻了現有的秩序,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這個新的秩序不是建立在人身上的。
把巴拉巴處死使他的革命結束;把耶穌處死卻使祂的革命展開。奪取巴拉巴的權力使他的革命結束;奪取耶穌的權力卻使祂的革命展開。耶穌說:「朋友們,請謹記,即使展開一切軍事行動和激進主義,人的一切制度都註定要毀滅,唯有神的國得勝。
除非你成為新秩序的一份子,否則你不會徹底改變,然後進入這個被奴役、充滿飢餓、貧窮、種族主義、邪惡的世界。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那受壓制的得自由,進到世界裏向那些在精神上、屬靈上、身體上受束縛的人宣告:「解放者來了!」
你如何制止耶穌所領導的革命呢?你如何制止這樣的革命呢?這場革命革新所有的革命,因為如果你把耶穌殺掉,祂只會變得更具革命性。如果你把耶穌殺掉,祂只會變得更強大。這使祂的革命展開。我是不是說不用關心政治,只要改變個人的生命就夠了?不是。還記得嗎?耶穌反對政治上的自滿,祂反對以政治作主導,也反對政治簡單化。
有人會說:「啊,真的。那麼,如果我與這位救主相遇,這對我的政治理念有何影響?答案是,你怎知道自己真的與耶穌相遇。你會從一個政治理念轉到另一個政治理念。有人會說:「啊!現在你終於談到這個問題了。」當你與耶穌相遇,你會有所改變。
首先,我發現有些抱持極端政治理念的人,當他們遇見基督之後,立場會溫和一點。這主要是因為抱持極端政治理念的人認為他們的敵人在對方的陣營,不是在這裏。
福音總會使你謙卑下來,改變極端立場。你說:「啊!你真正要說的是,如果一個人成為基督徒,他就會變成一個溫和的中間派。」不是這樣。我來告訴你們,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喜歡走中間路線,做溫和的中間派。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盼望。他們不相信真的會有什麼改變。他們說:「我們保持現狀吧。」
福音說將來神帶來完美的新世界,所以你應該有盼望。人們寧願做中間派,另一個原因是冷漠。他們只想保持現狀,因為他們心裏想:「我只想擁有自己的生命。我只想過自己的生活。」但福音改變了你,使你開始為別人而活。你不再為世上主要的價值觀而活。
中間派人士被福音徹底改變了。抱持極端立場的人變得溫和起來。換句話說,這樣你便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成爲了基督徒。你改變過來。你的政治理念改變了。你總會改變。
第二,你實際上比以往更關心政治。這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以為基督徒是理想主義者。我來告訴你們一件事。福音的偉大之處在於使人謙卑下來。福音讓人看到自己是構成問題的一大原因。如果福音改變了你,你總不會把任何人視為敵人,認為他們是問題的真正原因。
福音使你更能與人合作,更能與人達成共同目標,最終更務實,更願意妥協,更願意與人一同共事。如果你成為基督徒,你會變得更關心政治。自以為義的態度只會使你看着別人,說:「那些都是壞人。他們纔是真正的問題。」
耶穌不會這樣做。你怎知道自己的政治立場改變了?你改變過來,更能與人共事,與人一同達成共同目標。耶穌基督擔當你該受的刑罰,為你還清一切。現在就把耶穌當得的歸給祂。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賜下耶穌基督這位革命者。祂是無法被制止的革命者。殉難無法制止這場革命,失去權力也無法制止它,反而使它展開。這場革命是透過捨棄權力、金錢和地位而擴展的。感謝禰為我們所作的一切。主耶穌基督啊,禰是那位為我們變得貧窮和不被承認的君王。
因為禰成為這樣的君王,所以我們得自由,可以過着捨己的生活。擺脫世上的君王反而使我們對世人更有貢獻,這是多麼奇怪啊!但感謝禰的智慧之子耶穌基督給我們一個反常理和創新的答案。求禰賜下智慧。求禰幫助我們跟隨耶穌基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