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罪」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探討「七種致命的罪」系列──「憤怒:以掃的故事」這個題目。
我們今天的信息是根據聖經希伯來書第12章。但我只讀出第12至17節:
12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13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致歪腳,反得痊癒。14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15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
16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17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着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這是神的話語。
在過去多個節目中,我們一直在探討何謂罪,我們一直在看七宗罪、七個事件。今天,我們要看的是最後一宗罪,就是憤怒。讓我告訴你兩個有關憤怒的故事,以及憤怒如何在一個家庭裏爆發。第一個故事是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段經文所指到的,他指出以掃的故事,這是說明苦毒的一個好例子。
如果你回到創世記第25至27章,你會看到一個關於以撒和利百加生下雙胞胎男孩的故事。以掃和雅各是雙胞胎。以掃先出生,所以他是大哥。這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長子獲得與生俱來的權利。長子將會是家族之首,這意味着他會設立家族的優先權和價值觀,並且領導家族,得到大部分家族的財富,為家族傳宗接代。
神在以掃和雅各出生之前,向利百加發出預言,也是向以撒發出預言。神在這預言裏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神要說的是:「是的,以掃先出來,但我想雅各成為一家之主。我想由雅各掌管家族未來的道路。我想由雅各為家族傳宗接代。我要使彌賽亞從雅各而出,賜福全地的人。」
以撒和利百加都知道神對他們的孩子有什麼旨意,但以撒的心轉離,因為以撒最喜歡以掃。以撒偏愛以掃。每當人這樣想,每當人這樣說:「我可以靠自己過美好的生活,比神所計劃的更好……」情況會怎樣?以撒的行為顯出他的偏愛,使他的家庭變得一團糟。
以撒縱容和溺愛以掃,大概還做了其他許多事情,使以掃和雅各在他自己和他的妻子利百加之間造成分裂,他也在以掃和雅各之間造成分裂,以掃長大後成為一個狂野的人。以掃長大後是一個衝動、易變、脾氣暴躁、容易發怒的人。
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有一天,以掃從外面打獵回來,雅各正在煮食。以掃說:「我非喫這些食物不可,否則我會餓死。」雅各說:「你知道我們多年來一直在談論的長子名分嗎?把它賣給我。如果你把長子的名分賣給我,讓我成為一家之主,我把這紅湯給你。」以掃說:「我將要死,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什麼益處呢?」然後,他吃了那些食物,把一切都忘掉了……嗯,他沒有忘記。他只是取笑那承諾。他對那承諾置若罔聞 。
那一天終於來到……以撒年紀已經很老了。以撒現在眼睛昏花,不能看見。他說:「今天,我要祝福以掃。我要正式讓他成為一家之主。」所以他對以掃說:「往田野去為我打獵,照我所愛的做成美味,拿來給我喫,使我在未死之先給你祝福,讓你成為一家之主。」利百加聽到了。當以掃離開後,利百加要雅各扮成以掃。以撒最終祝福了雅各,說:「你的兄弟要服事你。」實際上,以撒在毫不知情下確定了主的旨意。
過了一會,以掃進來,對以撒說:「我在這裏。」以撒就大大地戰兢。以撒說:「等一等,如果你是以掃,剛纔在這裏的就是雅各,我已使他成了一家之主。我為他祝福了。我把長子名分給了他。」有趣的是,在這一刻,聖經這樣告訴我們,……創世記27章34節說:「以掃聽了他父親的話,就放聲痛哭……」
以掃知道發生了一些事情,以撒也知道。這個祝福不是那麼神奇。這是一場欺詐。顯然,雅各瞞騙以撒。如果以撒想這樣做的話,他大可以在這一刻改變主意,對以掃說:「等一等,等一等,這是欺詐。我眼睛昏花,沒有察覺這事。你纔是一家之主。」以撒大可以這樣做。但以撒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那一刻以撒有所領悟,但以掃在他的盛怒之下卻無法領悟這一點。以撒察覺到自己一輩子一直都與神搏鬥。以撒察覺到神將要成就祂的旨意。
以撒對以掃說:「不,我不能改變這事。」以撒察覺到,以掃一直是他的生命中的偶像。以撒察覺到在他心裏,以掃比神更重要。以撒抑制了自己的怒氣,但以掃卻無法抑制。我們從聖經知道,以掃對雅各有怨恨之心。利百加來到雅各那裏,說:「你的父親一離世,你哥哥以掃就要殺你,報仇雪恨。」這是一個懷恨在心的極佳例子也是很好的定義。
「以掃在安慰自己。當他想到他會怎樣把你的頭砍下來,他會感到好一點。他懷恨在心。」雅各必須離開。,故事說到這裏。我們知道以撒在某意義上也祝福了以掃,預言以掃必倚靠刀劍度日,而以掃此後一生都被憤怒所驅使。
讓我告訴你另一個家庭的故事。美國紐約有一位名叫艾美.費德里奇(Amy Federici)的女士,她和她的家人的故事曾成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一篇主要文章的主題。艾美過着相當艱苦的生活。她二十六歲結婚,婚後幾個星期發現丈夫患上胰臟癌。三個月後,丈夫就死了。她在二十六歲已成了一個寡婦。
一年後,艾美在下班回家的時候在車上遭槍殺。有一個男人在車上向乘客亂槍掃射。艾美是這場槍擊案的六名受害者之一。她有一個非常親密的家庭。文章報導了這個家庭對整個悲劇的反應是何等與衆不同。
首先,這個家庭把艾美的器官捐贈予三個人,挽救了他們的性命。一位研究器官捐贈的專家指出,這個家庭的表現與衆不同,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即使一個家庭願意在面對危機、悲劇、哀傷、意外發生的時候捐贈家人的器官,但他們通常無法忍受看見那個接受器官捐贈的人。他們不希望與那些人有任何關係。他們甚至不希望見到他們。然而,這個家庭願意接觸那些人。他們把那些人帶進自己的生命中,現在他們成了要好的朋友。
這是真實的故事。這個家庭從哪裏得到這種自制能力?《紐約時報》這樣說: 「那個家庭不像其他許多在悲劇中的人那樣,變得苦毒,相反,他們願意饒恕。他們是重生的基督徒,他們溫和地談到弗格森先生(Mr. Ferguson):『我們一直為那人的靈魂祈禱。』他們的態度令其他人感到驚訝。其中一個接受器官捐贈的人說:『我不認為我可以那麼願意饒恕人。』」
這就是有趣之處。這個家庭看見那帶來死亡者背後的死亡,也看見那作惡者背後的邪惡,並從憤怒中釋放出來,把他們的憤怒轉移到死亡和邪惡之上,而不是那作惡者身上。這樣一來,他們的憤怒沒有耗盡他們、控制他們,把他們囚禁於過去之中,相反,他們把自己的憤怒轉化,用來做一些令人驚歎的事。
兩個不同的家庭……一個在聖經裏,一個在紐約。祕訣是什麼?你怎能確保你的憤怒不會禁錮你、控制你?你怎能確保你可以控制憤怒?希伯來書的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原則,我將會簡單地說明。首先,經文指出何謂憤怒,然後指出處理憤怒的三種方法。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原則。
第一,何謂憤怒。你知不知道經文如何論到憤怒?經文說以掃是淫亂和貪戀世俗的,而且有毒根。翻譯為「淫亂」可能不好,把它譯作「叛教者」可能較佳,但有趣的是,經文說以掃「貪戀世俗」。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指世俗的,指一個注目於眼前的人。
讓我以一種非常鮮明的方式來說明。我們可以用一種抽象的原則表明出來。我們可以說憤怒總是與一個人所注目的事情連在一起,但讓我以更加鮮明的方式去說明,以致可吸引你的注意。憤怒通常是由愛產生的。憤怒是喚起和結合你所有的心智機能,去捍衛你最愛的事物。你愛那樣事物的程度有多少,你的憤怒就有多少。
憤怒是在你所鍾愛的事物受到威脅時去捍衛它。你鍾愛某事物的程度決定你憤怒的程度。你完全不愛的事物受到威脅時,不會惹動你的怒氣。你有點喜愛的事物受到威脅時,只會令你感到一點憤怒。你很愛的事物受到威脅時,會令你大為憤怒。你的憤怒與你的愛成正比,當你所愛的事物受到威脅時,你就會生氣。這就是憤怒了。
當我們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我們感到有點憤怒。當我們的假期計劃完全受到阻撓,我們會怒不可遏。神總是為罪而生氣。為什麼?因為祂愛正義和美好的事,祂愛祂所創造的萬物,但是罪破壞它們。以掃生氣,是因為他愛他的肚腹,他愛權力,他也愛眼前的事。
這顯出兩件事情。當我們察覺到憤怒是對自己所愛之事物的防衛功能,並且視乎你愛那樣事物的程度……要找出你真正所愛的是什麼,可按着你的憤怒追溯下去……你對什麼會大發雷霆,你對什麼只感到一點憤怒,你對什麼完全沒有怒意。這會告訴你:你對什麼有一點愛,你完全不愛什麼,以及你最愛的是什麼。這有效地說明了問題,因為它告訴我們兩件事情。
首先,這向我們表明為什麼在聖經裏,憤怒本身不是罪。憤怒並不是罪。神會生氣發怒。耶穌也會生氣發怒。耶穌和神都是完美的。事實上,詩篇第4篇和以弗所書第4章都吩咐基督徒「生氣卻不要犯罪 」。要生氣。你知不知道至少有詩篇第4篇和以弗所書第4章這兩處經文,命令基督徒要生氣?你知道原因嗎?如果你從來不對任何事物生氣,這意味着你沒有愛什麼。事實上,聖經說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生氣是一種罪,因為這代表無法去愛。
有很多人說:「啊,我是基督徒,我不會生氣。」這是東方或異教的禁慾主義。這不是基督信仰。你永遠不會看到聖經如此談論怒氣。你也知道,斯多葛派、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甚至很多東方宗教,都說如果你想擁有力量和控制權,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最重要是不要讓任何事情使你窘困。「不要讓他們看見你在冒汗。」
你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回事?是的,這樣做給你力量卻扼殺你的人性。聖經說,如果你從來沒有生氣,這說明除了你自己的自制能力之外,你已經對一切事情漠不關心。重要的是,你從來不受任何事情影響,你唯一所愛的事情,就是你的心境平靜。因此,你總不會生氣的原因。說基督徒總不會生氣,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如果你總不會生氣,這表明你沒有去愛你應該愛的事物,你沒有這樣做。如果你從不生氣,這是罪。
然而,經文也告訴我們發怒如何會犯錯。當那些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恰巧是現實中最重要的事情,那麼,當你因公義被踐踏,因神在人裏面的形象被踐踏而發怒時,你能夠控制怒氣……當你看到人們被殘酷地利用,而你知道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是有尊嚴的;當你看到人的尊嚴被踐踏;當你看到不公正的事情發生,當你看到公義被踐踏;當你看到真理被踐踏;當你看到神的名被踐踏,你會發現你能夠控制怒氣。
這些都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事情,而當宇宙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你心裏最重要的事情,當你為這些事生氣,你會發現你的怒氣沒有操控你,你能控制怒氣。這是很有用的。這是有幫助的。這推動你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幫助你聚焦。但如果你最愛的事情不是終極重要的事情,你會發現,你的憤怒使你服事你最愛的那些虛假事物。憤怒成為你所愛的事物操控你、使你服侍它們的途徑。
這把我們帶回到我們一開始就聽到的主題。我們在過去多個節目中一直在探討「罪」這個主題。我們說罪的定義是我們使其他事物變得比神更重要。罪導致你的心說:「如果我已結婚,我會變得很開心。」或說:「如果我有孩子……」「如果我能夠成功……」「如果這些人肯接納我……」「如果我有錢……」「如果我獲得專業的好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擡高至超過了神的,我們說:「如果我擁有這些東西,我會很高興。」我們已經談過這個問題。現在,你看到這是憤怒的成因。當那些東西受到威脅,你的怒氣便會冒升,你被那些東西控制了。你無法停下來。你無法控制自己。那些東西把你囚禁了。
你認為自己必須擁有某些東西纔會感到快樂,當那些東西受到威脅,你的怒氣便會冒升,這種憤怒會產生邪惡。這種憤怒會把你囚禁。這種憤怒會控制你,而不是由你去控制它。這種憤怒會利用你,而不是由你去使用它。這種憤怒會模造你,而不是由你去模造它。這種憤怒會耗盡你,而不是由你去消磨它。
第二,如何處理怒氣。那麼,你如何處理怒氣,以致讓你消磨它,而不是由它去耗盡你?希伯來書這段經文列出了三件事情,這是你必須做的三件事情。這是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你需要察覺在你生活中出現的憤怒。這似乎很明顯,但這裏的比喻是什麼……經文稱苦毒為「根」。為什麼稱苦毒為「根」呢?因為根是看不見的。這就是常常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我們不願相信自己是個憤怒的人。當有人令我們非常憤怒,我們不想承認那東西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當憤怒臨到,你會躲避。
當你知道有人破壞你的名聲,你會大發雷霆,你不希望人們知道你的名聲對你有多重要。當你在工作上有事情出錯了,你會大發雷霆,你不希望人們知道那個項目對你有多重要。你不想讓人知道。其實是你自己不願去相信。因此,我們只是去擺脫它。我們只是把事情搪塞過去。我們說:「我不生氣。」
我們心裏說:「我想向那個人報復。」但我們說:「不,不。我已經原諒他們。」這是一個讓你覺得自己在掌管人生的方法。但事實上根源在那裏。你會發現,那根源會玷污你。那根源最終會成長起來。除非你願意承認你確實有憤怒,否則它會扭曲你的生命。
人們總是說:「我不是一個易生氣的人。我不是一個易生氣的人。」突然,合適的機會來到……根莖可能在地底下,根莖存在表明了整棵樹都成長了。整棵樹。雖然現在天氣有點冷,或者沒有足夠的雨水,但當合適的機會在合適的條件下來到,那棵樹突然長起來。你對自己說:「我沒有生氣,我沒有生氣。」突然,一道活門打開,這片森林出現。你說:「我沒有生氣,我沒有生氣。」你忽然看到它在扭曲你的生命。
有些人是憤世嫉俗的。難道你不知道這是什麼?這是苦毒。你曾被人傷害,你不再相信任何人,藉此向這個世界報復。這是苦毒。有人對我說:「我永遠不會成為基督徒,因為我看見這些假冒為善的人。」換句話說,你向那些曾經待你不公,並使你幻想破滅的人存着的苦毒,正在扭曲你和敗壞你。
我曾經遇到一個很憎恨日本人的人。他多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戰俘營裏的一個囚犯,所以他現在仍憎恨日本人。你知道嗎?他現在仍被囚在監獄裏,比昔日更甚。那惡待你的人唯一可以控制你的方法,就是你仍對他懷怒。如果你仍對某人懷怒,苦毒正在敗壞你。苦毒控制着你。它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它已經贏了。邪惡已經得勝了。你被敗壞了。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要察覺這一點。曾有人對我說:「好吧,我不希望那個人受到傷害。」你肯定嗎?人們說:「我已經原諒他們」,通常這是指「我不會試圖傷害他們」。但是你想不想聽到有人這樣做呢?你會喜歡聽到有人傷害他們嗎?你會喜歡聽到他們受傷害,他們被打倒嗎?你說:「我當然喜歡啦!」那就是毒根。第一個原則是你必須察覺到自己有憤怒。你必須願意承認它存在。你必須願意承認這一點。你必須願意看到這一點。
第二個原則:你必須願意「被神充滿」,而不是不信神。這是什麼意思?當你發現自己真的很生氣,你問自己:「我在捍衛什麼?」如果你願意察看自己的內心,在聖靈引導之下,你的憤怒大概無法迴避這個問題。我要問自己: 「我在捍衛什麼?」我喜歡有效率,如果在我準備講章的時候被打擾,我會相當生氣。
我不得不問自己:「我在捍衛什麼?」我說:「我只是想有效率。」我不得不對自己說:「啊,可是看看在那裏發生什麼事情。如果你今天達到你的目標,如果你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一切,你將會從你心裏很深的隱密處說道:『我是一個能幹的人,我勝任當一間教會的主任牧師。』」如果我做不到,我會說:「我一無是處。我不合格。我沒有能力。」如果有人阻礙我達成目標,我會勃然大怒。我必須問自己:「我在捍衛什麼?」
耶利米書第45章記載,神的話臨到巴錄。巴錄那時感到非常沮喪。他希望自己作為一位學者和文士,能夠在事業上平步青雲,但因為他與耶利米拉上關係,使他所建立的完全受到挫折……每一個人都反對耶利米,所以每一個人也都反對巴錄。巴錄的事業付諸流水,所以他十分沮喪和憤怒。神的話臨到巴錄,說:「……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
神說:「巴錄,如果你使你的事業變得比我更重要,你總會感到生氣。這就是你成了一個憤怒的人的原因。以我為你的成就,你就可以得自由。以我為你的成就。」你難道不明白嗎? 神說:「……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當你生氣時,你要問自己:「我在捍衛什麼?那是什麼?我怎麼變得世俗?我怎麼只注目於眼前的事?那些次要的東西怎會變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不會被這些東西所控制。我不會尋求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會藉着怒氣把我拘禁。我不會尋求這些東西。」
第一個原則是:你必須察覺到在你生命裏的各種根源。第二個原則是,你必須願意「被神充滿」。這意味着你必須不只是說:「我不應該生氣,我不應該生氣,我不應該生氣。」相反,你必須察看自己的內心,正如我問自己:「啊,為什麼辦事效率對你變得如此重要?」正如巴錄問自己:「啊,巴錄,為什麼你的事業對你變得如此重要?」
只是說:「我為什麼這樣生氣?我不應該生氣。基督徒不會生氣。」這樣是不夠的。你必須察看自己的內心。你怎麼會成為不敬虔的人?那失控的憤怒、那控制着你的憤怒,多年來扭曲你生命的憤怒,都是不敬虔的表現,或虛假的「被神充滿」的一種表現。請把神放回祂所屬的位置。
第三個原則:「不要讓任何人失去神的恩典。不要讓毒根長出來。」你看見最後一個原則嗎?恩典和苦毒彼此阻礙。恩典和苦毒是絕對互相對立的。恩典和苦毒勢如水火。當你把水和火放在一起,若是火大於水,就會蒸發水分;若是水大於火,就會把火熄滅。水火不容,兩者不能放在一起。
你對恩典的理解將會除去你的苦毒,不然你的苦毒將會使你無法理解恩典。恩典和苦毒不能共存。你知道原因嗎?當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上贖價,祂說:「成了。」這也可以翻譯為「付清了」,因為這是一個經濟術語。耶穌要說的是:「我已經付清了一切。」
你知不知道耶穌做了什麼?我對地獄的理解不多,但我知道這一點。地獄是無止境的。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我們欠神的債項巨大到一個地步我們總無法付清。讓我們暫且不要去想別的事情。讓我們不要去想其他有關地獄的問題,只是認清地獄是永恆的。你永遠無法付清債項。然而,當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祂付清了一切債項。這必然意味着,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受的,遠比我們本該永遠在地獄裏受的難受得多。
有一個唯一、完美和絕對的方法去對待那虧欠你的人……你怎麼原諒別人?你會怎樣說:「是他們欠我的,但我原諒他們。是他們欠我的,但我願意放手。是他們欠我的,但我不會要求償還」?你必須在你心中讓你所欠神的,完全除去、遮蔽其他人所欠你的。你不得不說:「看看耶穌所付上的代價,祂沒有要求我償還我所欠的。成了。債項付清了。」
有一點很奇怪。如果你要求人們償還,如果你使他們心中常常想到對你負債,又或者在你心中或思想中常常記著他們對你的債務,如果你避開他們,或者試圖控制他們,說:「是你欠我的」,如果你挖苦他們,如果你說:「我已經原諒你」,但其實只是藉此提起他們的過失,只是利用自己的義和憐憫向他們顯出你是一個多麼好的人,結果會怎樣?……有千百種方法要求人們償還。
耶穌沒有要求你償還。如果你試圖要求別人償還,債項永遠不會清償。他們將會越來越窮,你也將會越來越窮。如果你明白耶穌說:「成了,已付清了」,那麼,你可以向其他人說:「成了。我不要求你償還。耶穌沒有要求我償還。」你必須明白耶穌如此為我們受死。如果你看見,這一切將會過去。成了。你能夠說:「因為耶穌赦免了我,所以我饒恕他們。」你能做到嗎?
諷刺的是,你若是一個苦毒的人,你會對人說:「你欠我。我的父母欠我。我的孩子欠我。這個機構欠我。這些人欠我。他們欠我。」這就是諷刺之處。如果你持着他們的賬單,沒有撕毀它們,聖經說你會變得更加貧窮。你會越來越貧窮。
看看耶穌基督。當祂償還你的賬項,而不是要求你去償還,祂在你看來是貧窮的嗎?祂是富有的。祂降生世上,倒空自己,祂付上代價;因此,神使祂升爲至高。極大的諷刺是,如果你要求別人償還,你會變得更加貧窮。如果你自己去償還,你最終會變得富有。你最終會獲得自由。你最終會找到連《紐約時報》也留意到的那個家庭所找到的那種自由。其他人也會在你身上留意到。「……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讓我們可以看見禰的兒子死在十字架上,因為我們在這裏望着這些表徵祂受死的記號,只要我們明白和領悟這一點,我們便能看見耶穌說:「成了」;只要我們明白祂說「成了」,是要付出何等大的代價,並且祂沒有要求我們償還,我們便可以撕掉那些賬單,以及我們多年來從別人那裏累積起來許多的欠單。求禰幫助我們擺脫憤怒和苦毒,並得着自由,因為我們看到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