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致命的罪」系列八、貪婪:少年財主的故事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罪」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探討「七種致命的罪」系列──「貪婪:少年財主的故事」這個題目。

我們今天要查考的經文是馬太福音19章16至25節。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並且集中去思考它。我將會讀出這段經文,今天的信息,也以此為基礎。

16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17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18他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19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20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

21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2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23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24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25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這是神的話語。

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描述一位少年的官和財主。他在兩方面都很富有。他擁有偉大的道德財富,也擁有巨大的資財。你注意到嗎?首先,他擁有偉大的道德財富。他是一個品格非常端正的人,有高尚的道德。當耶穌向他舉出十誡中多條的誡命……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他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

讓我們假設他肯定是說實話,任何認識他的人都會說:「是的,這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是一個在男女關係上貞潔的人。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他是一個良好公民。他是一個正直和誠實的人。」讓我們姑且假設這都是真的。不僅如此,我們知道他很富有。他擁有很多財產。

在昔日和今天,人們都有意無意地認為,善行和財富是息息相關的;你若做好事,你必富足;你若富足,必定是因為你做了好事。在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中,女主角瑪麗亞即將嫁給一個有錢人……她知道自己將要嫁給一個有錢人,所以她唱了一首歌。她說:「一定是我年輕時做了好事。」「我一定是個不錯的人,否則神不會這樣獎勵我。」

當然,這與約伯的朋友所說的剛好相反。當約伯陷入貧窮和疾病中,基本上,約伯的朋友所說的是:「你年輕時一定做了什麼壞事,你一定做了什麼錯事。」有一種感覺是很難形容的,沒有人清晰地把它表達出來,就是你若好好生活,神便會獎賞你,使你有一定的昌盛。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你以道德高尚著稱,神顯然獎賞你,給你富足的生活。

那個少年財主去見耶穌,這裏彷彿有一個完美的人,你可以想像任何宗教領袖都會說:「這正是我在尋找的人,這正是我想要的人。」他不僅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一個生命各方面都美好的人,他甚至願意承認自己有所缺欠。有一個富有的人願意來到教會,說:「我還是有所缺欠。」這是很難得的。他在各方面都美好。他擁有一切。他在各方面都美好,他甚至坦言:「我不是樣樣都有。是的,我還缺少了一些東西。」

少年財主來見耶穌,耶穌跟他說一些強烈的話語,並把他打發走了。按現代的標準,對於這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會說:「這是一個面面俱全的人。」他甚至願意承認自己有一種屬靈的需要。他到來問了一個完全合法合理的問題。 他說:「我還缺少什麼?我的屬靈生命還是有所缺欠。我缺少了什麼?」耶穌給他一個令人驚愕的、堅定的答案,然後把他打發走了。耶穌讓他看到自己是在神國之外。

當門徒看見,他們感到驚訝不已。他們說:「等一等,如果連他也是在神國之外,世上還有誰能進去呢?」這教導我們,基督信仰與世人所能想像或思考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令人震驚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將面對同樣的情況,即使有些人像少年財主一樣,能夠使自己在道德上樣樣齊備……自律、自制,經濟豐裕、事業成功,也將面對同樣的情況。

有很多人生命各方面都很好,而且仍然願意承認自己有所缺欠。但一個生命各方面都好,甚至願意謙卑地尋求的人,顯然也有可能被耶穌打發走了。少年財主為什麼憂憂愁愁地離開?「憂憂愁愁」這個用詞不夠強烈。我認為更好的翻譯是「悲傷」。他是悲傷地離開。這樣的翻譯把這情景表達出來。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悲傷地離開?

這個少年財主所展開的人生旅程看來在各方面都有成就;他只是缺少了一樣東西。他不肯定那是什麼。他事業有成。他已建造登上山峯的臺階,他也快要到達頂峯了。當他登上頂峯,他察覺到:「我幾乎做到了。如果只差一步,我就不能完全到達山顛。」於是,他轉向耶穌,說:「我只需要多走一步。」耶穌告訴他,他根本走錯了路,他離天國很遠。

我們該如何避免悲傷地被耶穌打發走了?事實上,有很多人可能正處於類似的境況。啊,你也許並不富裕,你也許不是樣樣都有,但你說:「我缺少什麼?」你面對一個危險,可能會悲傷地被打發走了。為什麼少年財主會悲傷地被打發走?為什麼他會這樣離開呢?

我看到四個原因。除非我們明白這四個原因,否則我們可能陷入同樣被打發離開的危險中。因此,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個原因。每一個原因都比前一個更關係重大。有四個原因使少年財主悲傷地離開。讓我來逐一說明。每一個原因都比前一個更加重要;因此,每一個原因都需要多一點思考。

第一,少年財主與真正的耶穌談話。他感到不安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正在與真正的耶穌談話,他正在聽到耶穌真正的信息。當你跟真正的耶穌談話,你總會感到震驚。當你接觸到祂真正的信息,你總會感到不安。這是基督徒成長的方式。

當你遇到福音的真正信息,你總會找到兩件令人震驚的事情。它要求的比你所想像的多,它給予的也比你想像的多。當你遇到真正的耶穌,你會發現耶穌所要求的遠比你所想像的多,祂給予的也遠超過你所想的。坦白說,這就是成長的意思。

不管你成為基督徒已有多久,如果你察覺到在一年前對這兩件事情比現在更一無所知,那麼,你便在成長。今天,你更明白耶穌的要求。祂所要求的,比你想像的多,但祂提供給你的,也比你想像的多。這就是與真正的耶穌相交的意思。

每當你真的接近真正的耶穌,通常你會到這情況,然後你只能在以下這兩種反應中,作出其中一種反應。你可能在驚訝中跪下來,把自己獻給耶穌,你也可能不悅地離開。你作出其中一種反應。如果你不悅地離開,你還有希望,因為你總可以把事情想一想。至少你已看見真理。你可能會回來。但有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就是遇到了真正的耶穌而仍然無動於衷。

有各種各樣無動於衷的表現。如果你覺得基督信仰很可笑、無意義、令人厭煩,或者你覺得基督信仰只是一種甜蜜蜜的、令人感到安慰的東西,偶爾聽一下也不錯,或者你覺得基督信仰令人隱隱地產生內疚和憂心忡忡的感覺,你還沒有遇見真正的耶穌。你仍是無動於衷。每當你遇到真正的耶穌,祂會使你感到煩擾。

第二,耶穌粉碎了少年財主對於宗教的兩個基本假設。耶穌粉碎了他的宗教觀點。經文教導我們,這個年輕人的宗教觀點不但在當時十分普遍,到了今天也十分普遍。少年財主來見耶穌,他知道自己缺少了一些東西。至少他需要某種屬靈的體驗。他不肯定自己與神的關係。他說:「我要做什麼,纔可以承受永生?」

我認為他不是說他不知道自己擁有這東西;我認為他是說他不肯定自己擁有這東西,他不肯定自己與神的關係。他的心中缺少某種平安。於是,他來問耶穌。他尋找平安的方式是基於兩個假設。他尋找平安的方式似乎是誠實的。乍看起來,他似乎是很真誠的,但事實上,他尋找神的方式是基於兩個假設,而這些假設都被耶穌完全粉碎了。這兩個假設是:第一,基督信仰是額外加添一些東西;第二,基督信仰是靠行為的。

首先,少年財主假設基督信仰是生命中額外加添的東西,是一種使生活完備和充實的方式。舉例說,你是一個樂隊的指揮,你正在聆聽音樂,你說:「有一個音符沒有奏出來。其中有一句我聽不到。」很多人說:「這就是我所需要的。我的生活過得相當不錯。我需要一些東西使自己更圓滿。我需要加添一些東西。」

少年財主說:「我還缺少什麼呢?」他到耶穌那裏,說:「我可以加上什麼?」接着,我們看到,耶穌的迴應是作出一個令人驚愕的要求。耶穌要說的是:「基督信仰不是你加添的東西;基督信仰像爆炸一樣,把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摧毀,為全新的事物開路。」基督信仰不是在你生命中加添什麼東西,而是讓生命重新開始。

還記得尼哥底母嗎?他不是一個年輕的財主;他是一個年老的財主。約翰福音第3章記載他在夜間拜訪耶穌,基本上,他也說了同樣的事情。他說:「你是良善的夫子,我是猶太人的官,但我感到自己缺少了一些東西。我仍缺少什麼呢?」耶穌說:「你必須重生。你必須完全重新開始。一切都要粉碎。」

耶穌要說的是:「年輕人,你不需要多一個梯級讓你到達山頂。我所成就的事把一切都徹底改變了。我所成就的事粉碎了整座山。基督信仰是一個全新的行事方式。」耶穌真正要說的是:「基督信仰不是加添什麼東西,而是把一切徹底改變。」

你不能只是把耶穌基督加添在你的生命中。耶穌不只是讓你的生活變得完備。耶穌不是你架上的另一本書。祂不是你的電腦硬盤上的另一個檔案,給你更多的功能。耶穌不是你加添上去,並且說:「哇!看看我現在的程式何等高效。」啊,不。耶穌好比一個全新的程式而不是額外加添去啟動電腦的程式。

此外,少年財主還有第二個假設,他認為基督信仰是靠行為的。他說:「我該做什麼善事?」耶穌再次直率地回答。耶穌說:「只有一位是善的。」接着,我們也看到耶穌吩咐少年財主去做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換句話說,耶穌基督說:「我想讓你知道,到神那裏不是靠做善事。沒有人是夠好的。沒有人的道德水平達到標準。」

然後,看看這個激烈的思維。耶穌說:「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你還要來跟從我。」耶穌在做什麼?這是一個極妙的想法。耶穌要說的是:「啊,你完全遵守了十誡,對嗎?好吧,就讓我們先從第一誡開始。我們只看看第一誡。第一誡是:『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神。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神。』好吧,讓我們用這條誡命來測試一下吧,我要你放棄所有錢財,只因爲我——主耶穌基督這麼說。你會怎樣做?」

耶穌要說的是:「如果神真的在你生命中居首位,一切別的東西與神相比,都變得微不足道。一切別的東西都只是無價值的飾物而已。沒有東西可與神的工作相比。沒有東西可與神的心相比。你有沒有任何其他比神重要的神明?你的心怎樣?」耶穌在做什麼?祂是說:「親愛的朋友,沒有人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神。沒有人愛鄰如己。難道你不明白嗎?啊,年輕的財主,你的問題不是你需要多一點的良善。你的問題是你知道但不承認自己內心深處並不良善。」

我幾乎可以聽到耶穌說:「你到我這裏來,是因為你在某程度上知道自己並不良善。」看看一根針。用肉眼看它,它看來是完美、沒有生鏽、純淨、無瑕疵、閃亮,燦爛的。但在顯微鏡下看它,它是佈滿斑跡和變形的。近距離看我們內心也會看到同樣的情況。

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傳道人,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很多時候,我會主持葬禮,我也經常為美好的基督徒主持葬禮。從肉眼看來,當我看着他們,從我可以看到他們的表現,他們看來幾乎是完美的。他們都是屬神的好兒女。所以,我會在葬禮中講出一些感情洋溢的講章,讚揚那離世的人是何等偉大,以及有節制、愛心、高尚情操和智慧。我看到他的家人在自己的座位上侷促不安。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能靠得夠近去看任何人的內心世界,它們都是醜惡的。它們都是佈滿斑跡的。

少年財主知道這一點。他不會向自己承認。耶穌嘗試不顧一切地告訴他: 「沒有人是善的。你認為基督信仰是額外加添一些東西嗎?不,它是徹底的改變。你認為基督信仰是靠行為嗎?不,它是你領受的。」世上所有宗教和哲學,甚至所謂的常識,都把全人類這樣區分。在標準之上是善的;在標準之下是壞的。在標準之上是有道德的;在標準之下是不道德的。在標準之上是和善的;在標準之下是令人討厭的。在標準之上是虔誠的;在標準之下是不虔誠的。

情況或許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人人都認為有這條線。耶穌說:「不是這樣的。那條真正的線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一條垂直線。」耶穌說:「我想讓你知道,世人以兩個途徑去尋求神。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們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去尋求神,也可以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基礎去尋求神。你可以不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我的努力作為基礎去尋求神。」

你要看到那條真正的線進到人的中心,改變人對神的態度和看法,那條線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一條垂直線……垂直的纔是真正的線。這條垂直線穿過那條水平線。它粉碎那條水平線的兩邊。耶穌說:「不管你在這一邊是多麼的好,你其實並不好。這是相對的。你只是少一點斑跡和扭曲而已。不管你在那一邊是多麼的壞,你可以來到我這裏。」

換句話說,這個少年財主相對來說是個好人。相對於其他人,他是個極好的人,但他對良善的觀念其實是錯的。結果,他悲傷地離開。耶穌粉碎了他的假設,那幾乎是所有人都有的假設。

第三,耶穌與人建立個人關係。我要指出,即使耶穌與少年財主的觀點背道而馳,但這不是令他那麼悲傷的真正原因。耶穌拒絕與他的討論流於理智層面。這個少年財主像許多人一樣。我多年來已見慣這樣的事。在本質上,他以為他的問題是一個理智問題。他說:「我缺少了一些東西。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覺得有些事情不對勁。我缺少了一些東西。我是否忽略了某個教義,還是我不明白某個教義?是否有些事情我應該做,但我卻不知道;是否有些規則我違犯了,但我卻不知道?哪到底是什麼?」

基本上,少年財主要說的是:「我的思想裏忽略了一些事情。」少年財主以理性角度去看這個問題,耶穌卻不是這樣看。我多年來已見慣這樣的事。人們說:「我難以接受基督信仰,因為我不明白一位慈愛的神怎會懲罰人。」或說:「我難以接受基督信仰,因為我不喜歡基督信仰排他。它似乎排除了其他宗教。那是我的質疑。」或者有人會說:「我難以接受神蹟奇事的觀念。我是一個現代人,實在無法相信有神蹟奇事。

你甚至可以少一點理性味道,說:「我真正的問題是我有一個壞習慣,我無法戒除這壞習慣。」或說:「我有一件似乎無法處理的事情。」或說:「我陷入一個難題裏,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想放棄,我也不知道如何擺脫困境。」你少了一點學術味道。少年財主就像這樣,但他已經來到耶穌基督那裏,耶穌的眼睛能看穿所有的煙幕、虛假、僞裝和姿態。

馬可福音也記載了相同的事件,而馬可在這故事中加插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馬可福音第10章記載有一個人跑來問耶穌:「我當做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馬可說耶穌看着他,就愛他,說:「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耶穌看着他,就愛他。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耶穌不只是看着他的臉。這意味着耶穌看到他的靈魂,對他一目瞭然。這意味着耶穌說:「我知道這樣做會使你感到受傷害,但我想讓你知道,我看見那真正的毒瘤、真正的問題、真正危你的東西。你必須捨棄所有的錢財。」

若要明白耶穌正在做什麼,唯一的方法是從上文下理去了解這件事。據我所知,在聖經中,沒有人曾經這樣被要求放棄一切所有。即使是撒該,也只是要求他捨棄一半家財。換句話說,沒有規定所有基督徒若要跟隨基督,都必須放棄一切,放棄所有的錢財。聖經也沒有說你必須捐出你所有的金錢,完全陷入貧困之中。聖經沒有這麼說。

耶穌對待這個少年財主的方式,好像以激烈的方式去對待一個酒徒或賭徒一樣。耶穌要說的是,在歸根究底,在我們一切的反對和抱怨背後,我們面對的真正困難,從來都不是我們起初所想的。我所認識每一個靈命成熟的基督徒都發現這一點,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認定的問題並非真正的問題。

耶穌基督說:「歸根究底,在一切問題背後,其實是你因自己的夢想而與神角力。」在音樂劇《旋轉木馬》(Carousel)裏,有一個情節是這樣:其中一位主角嘉莉唱出一首歌,表達她是多麼急不及待要結婚生子。那是她偉大的夢想。她唱出一首抒情的歌曲,歌詞說道:「當孩子們都睡着了,我們坐下來發夢。」

那一晚,她在唱這首歌,如果耶穌基督降臨在旋轉木馬中間,祂會走到嘉莉那裏,說:「你缺少了一樣東西,我希望你願意終身為我過單身的生活。」那就是神會做的事情。神來到亞伯拉罕那裏,說:「我要你把你的兒子——你所愛的獨生子帶來,把他奉獻為燔祭。」耶穌來到那個少年財主那裏,說:「你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

耶穌基督要說的是:「我要你放下你的夢想。我要你放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它們是膿瘡。它們是毒瘤。「我要你放下你的夢想。我要你放下你的幻想,就是以為可以不靠神而生命充滿力量和喜樂。我要你放下那些你以為不靠神也可以使你生命充滿力量和喜樂的東西。除非你把這些東西交給我,否則你不但做錯,而且你甚至不知道這些東西正在危害你。」

美國一份雜誌曾刊登一篇文章,引起很大的迴響,受到很多人關注,因為這篇文章談到不安全性行為在大城市再次有上升趨勢。作者像是代入一個開始回到不安全性行為的人那樣,去寫這篇文章。作者寫道:「起初,我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震驚。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厭惡,這一切彷彿不是我選擇去做的,而是一隻怪物所做的。」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會有不絕的反省,文章這樣作結:「是的,如果你想活命,你必須避免那種瘋狂、衝動、爆發、連對方的姓名也不知的性行為。然後你要問:『你是誰?人生是爲了什麼?』」我不是說性行為是大惡,正如耶穌不是說金錢是大惡。我使用這個例證不是因為我是個思想保守的人,耶穌使用祂的例證不是因為祂是個思想開放的人。

問題的關鍵是,當你認定在神以外有別的東西可以使你的生命充滿喜樂和力量,那東西便變成一隻怪物。這怪物推動你。牠除掉你。耶穌看着這東西,說:「這就是你的怪物。」馬可福音10章20至21節說:「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看着他,就愛他。」接着,耶穌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耶穌要說的是:「我必須告訴你這一點。我知道這會讓你感到受傷害,但我愛你。我要告訴你這一點,因為你以為在神以外有別的東西可以使你的生命充滿喜樂和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在這東西殺害你之前先把它殺掉,你的生活失控,因為你害怕神取去控制權。」

耶穌說:「把你的財富交給我,讓我來決定你將會擁有多少財富。要把我放在首位。要願意捨棄任何事物。要改變你對錢財的態度。要毀滅你心中對它的依靠。要願意捨棄任何事物。」耶穌正在對這個人說:「要願意完全捨棄你的財富,讓我來決定你將會擁有多少財富。」在音樂劇《旋轉木馬》中,耶穌對嘉莉說:「要願意終生不結婚。由我為此作決定。」神對亞伯拉罕說:「要願意沒有孩子。」

我們以為我們的問題是個理性問題。我們以為它是個表面的問題。我們以為它是個行為問題。你心裏有一隻怪物。耶穌說:「放下你的夢想。」金錢可以是一隻怪物。金錢對屬靈生命構成危險,即使沒有錢財,也可以把你摧毀,因為你心中的羨慕和渴望使你爲了得到錢財而把自己摧毀。重點是,問題並不在於金錢,或性生活,或工作本身,而是把金錢或性生活放在比耶穌更重要的位置。問題是金錢、性生活或工作等東西成為你最愛的夢想、你最深的夢想。耶穌說,「我要你交出這東西。」

你知不知道金錢如何驅使人呢?我見過一些沒有錢的人,金錢成為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希望藉此完全掌管自己的人生……我們使用金錢,因為我們覺得金錢會給予我們充滿權勢的人生。我們將會掌管自己的生命。我們最終覺得自己在掌管。其他人就不會欺負我們。如果你沒有錢,金錢這隻怪物會使你充滿焦慮。牠會使你對那些比你富有的人充滿苦毒。牠會使你羨慕別人。牠會使你常常為金錢而憂慮。牠會使你拼命工作。牠會使你踐踏別人。

這實在令人驚訝……有些清談節目旨在參加者當中製造衝突。這些清談節目旨在使人感到尷尬,然後爭執起來。人們觀看這些節目。有一次,有人在一個清談節目之後開槍射殺某人,報章傳媒便喚來所有清談節目的行政人員,說:「你們為什麼還這樣做?」他們說:「因為人們觀看這些節目。」這意味着:「因為有人支持這些節目。」這意味着:「對啊,這是不好的,但可以為我們賺錢。」它已成為一隻怪物。「對啊,我們正在踐踏人,但它使我們賺錢。」

你知道嗎?當你真的獲得金錢,當你變得富有,最壞的情況是,你覺得那是因為你很聰明和機敏。你對於自己的預感很有信心。你對於自己的信念很有信心。它已成為一隻怪物。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一隻怪物。耶穌說:「是的,你缺少一樣東西。」那是什麼?少年財主確實缺少一樣東西,不是把金錢捐贈出去,而是在天上的財寶。

第四,少年財主不明白天上的財寶。耶穌說:「你必須擺脫你的怪物。你必須讓我居首位。這是你獲得在天上的財寶唯一的方法。」天上的財寶是什麼?天上的財寶意味着兩樣東西。我扼要地說一說。

首先,視耶穌為你在天上的財寶。耶穌說:「我要你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祂的意思是:「我想讓你看見,如果你擁有我,也只有我,你會很富有。你不僅在人前富足,在神面前也富足。」耶穌要說的是:「年輕人,我知道你在這裏擁有最多財富,但財富與我的赦免相比,不算什麼。它與我的義相比,不算什麼。它與被接納為天父家裏的人相比,不算什麼。它與我能賜給你的東西相比,也不算什麼。你明白嗎?盜賊可以偷去你的錢財。蟲子和鏽壞可以損毀它。我賜給你的東西卻存到永遠。

你要明白,惟獨我是良善的,是你的救主……如果你靠着我站在神面前,你便在我裏面成為良善的。你會發現我是你的財寶,我是你的義。我是你在神面前的紀錄。」如果你得到這一切,你對一切事情的態度都會改變,金錢不再是神聖至高的。金錢與天上的財寶相比,不算什麼。你得着釋放,擺脫心中的憂慮和羨慕。你可以自由地慷慨施予。

第二,你必須明白,你是耶穌在天上的財寶。路加福音第10章記載,耶穌差派祂的門徒出去……他們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耶穌說:「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 」他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哪裏?

聖經告訴我們,在舊約時代,進到神面前的大祭司胸前有一塊牌,上面鑲滿寶石,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都刻在寶石上。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在以賽亞書49章15至16節,神對以色列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喫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

如果你背部有一個紋身,你不會常常看到它。如果你腿上有一個紋身,你不會常常看到它。但是,如果你的掌上有一個紋身,你會常常看到它……神在說什麼?祂說:「如果你讓我的兒子成為你的財寶,你就成為我的財寶。現在,當我看見你,我看到你是全然美麗的。我看到你在基督裏的光芒。我看到你在基督裏的義。我鍾愛你。我凝望着你。」

這是不是最令你快樂的意念嗎?你是否活在這神聖的意識裏,還是靠你的銀行存款或你的身段來作為你的身份?難道你看不見由此而來的自由嗎?耶穌說:「你若看見惟獨與我同在才得着自由,你是富有的。」正如英國著名聖詩詩人約翰.牛頓(John Newton)曾經說過……

自從我認識救主的名,並祂為我承擔的一切;我不再為虛空的名聲辛勞,也不渴望黃金。

祂手放我在這隱居處,我以祂的愛為我主題;我看全世界所稱為偉大的,只是一場夢醒。

只要你來到耶穌面前,即使祂令你悲傷,你也來到祂面前,你必看到祂真的愛你。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不但教導我們如何擺脫貪婪,也幫助我們明白禰的兒子要求我們把一切都歸給祂,我們便得自由。我們要仰望耶穌基督,說:「啊,主耶穌基督,從前我們以為禰只是一位好老師,從前我們以為禰只是一位偉大的道德家。從前我們來到禰面前只期待得到禰一點點額外的幫助。我們知道禰必須作我們的中保。禰必須作我們的先知、我們的祭司、我們的君王、我們的阿拉法、我們的俄梅戛、我們的一切,求禰讓這事成就。」這樣我們便知道,只有完完全全把一切都歸予禰的兒子——我們的主和救主,我們便得自由。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