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致命的罪」系列六、貪食:亞乾的故事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罪」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探討「七種致命的罪」系列──「貪食:亞乾的故事」這個題目。

今天的經文記載於約書亞記7章19至25節,以及何西阿書2章13至15節。請聽我讀出經文:

19約書亞對亞幹說:「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認罪,將你所做的事告訴我,不要向我隱瞞。」20亞幹回答約書亞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我所做的事如此如此:21我在所奪的財物中看見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銀子,一條金子重五十舍客勒,我就貪愛這些物件,便拿去了。現今藏在我帳棚內的地裏,銀子在衣服底下。」

22約書亞就打發人跑到亞乾的帳棚裏。那件衣服果然藏在他帳棚內,銀子在底下。23他們就從帳棚裏取出來,拿到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那裏,放在耶和華面前。24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把謝拉的曾孫亞乾和那銀子、那件衣服、那條金子,並亞乾的兒女、牛、驢、羊、帳棚,以及他所有的,都帶到亞割谷去。25約書亞說:「你為甚麼連累我們呢?今日耶和華必叫你受連累。」於是以色列眾人用石頭打死他,將石頭扔在其上,又用火焚燒他所有的。

這是耶和華說的,論到以色列人:

13我必追討她素日給諸巴力燒香的罪;那時她佩帶耳環和別樣妝飾,隨從她所愛的,卻忘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14後來我必勸導她,領她到曠野,對她說安慰的話。15她從那裏出來,我必賜她葡萄園,又賜她亞割谷作為指望的門。她必在那裏應聲,與幼年的日子一樣,與從埃及地上來的時候相同。

這是神的話語。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中世紀的一位神學家,七宗罪就是由他分類列出的。他把貪食列為七宗罪之一。貪食是指沒有節制地喫喝。當飲食對你來說變得太重要,你會毫無節制地喫喝。中世紀的道德神學家辨別出幾種形式的貪食,例如過量、奢華、講究,或衝動地喫喝。這些是不同種類的貪食。

我們先看過量地喫喝,這意味着要求過多的食物。你可以奢華地喫喝,就是要求最昂貴的食物。你可以喫得講究,這意味着要求準備得最完美的食物。你也可以喫得衝動,就是要求現在便要立刻進食。你知道在大城市是很難避免貪食的罪,因為你不單在每一個角落都找到食物……還可以聞到食物的香味,當然……無論你走到哪裏,食物都唾手可得。

當然,落入喫得講究的貪食類別是非常難以對付,因為你若住在大城市一段時間後,拜訪住在其他地方的朋友,就開始發現當地一家最好的餐廳,也不如在大城市一個角落的一間熟食店。你開始說:「噢,好的。」你開始變得講究。你可能會大笑。事實上,我們可能懷着眷顧之情去取笑貪食一族,但當我們反省兩件事情,當我們想到這兩件事,我們就不再笑了。

首先,中世紀的道德神學家們早已關注酗酒和飲食失調的問題,顯然要比現代心理學還早。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問題。讓我來詳細說明。我們在這幾個節目中逐一談到七宗罪,表面上,每一種罪的表現都是不同的。所以,你聽完一連串有關七宗罪的信息後,你會覺得有些罪比其他的罪更能把你轄制,因為有些罪比其他的罪對你來說是更大的問題。這當然有道理。

然而,在另一種意義來說,如果你往下看,如果你看你內心的態度,看七宗罪好像拿着一顆黑鑽石。當你轉動那顆黑鑽石,你知道你會看到不同的平面,但每一個平面只是望進那同一個黑暗的核心的一種方式。所以,每一種罪都向我們展示罪如何感染和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貪食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我們所有人的事情。

貪食是把一些好東西,也是我們必需的東西,塞滿肚腹,直到我們感到厭惡,直到我們快要爆發。貪食讓我們看到,罪已經影響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慾望變得混亂。我們的慾望失調得連美好和必需的東西,都變為強烈的食慾和渴望。古羅馬帝國時期的思想家聖奧古斯丁說:「我們所有的特性都被所謂的『肉慾』表現出來(罪使我們變成這樣)。拉丁文cupere意思是「肉慾」。

愛神丘比特的名字也源自這個字,他是與某種慾望有關的神明。色慾意味着感染和失調。我們的慾望已失調,到了一個到步,美好和必需的東西驅使我們,使我們渴望這些東西。我換一個方式來說明。貪食的相反是節制。由於我們每個人都在某方面缺乏節制,我們的慾望都在某方面失調了。

換句話說,罪使我們沉迷於某些東西。顯而易見和具體的成癮問題,如酒癮,使我們明白我們的內心是怎樣的。這就是經文所教導我們的。我們都被渴望抓住。我們渴望一些東西,渴望到一個到步給我們帶來不良後果。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指出的三種渴求。我們的心中同樣充滿這種「苛索」和渴望。這是罪所造成的。讓我們來看看經文的教導:我們的渴求的深度、我們的渴求的結構,以及如何得醫治。

第一,渴求的深度。當約書亞來到亞幹那裏,說:「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認罪,將你所做的事告訴我,不要向我隱瞞。」亞幹回答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這裏發生的一件事情值得注意,我第一次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看到亞乾的家人和牛羣都被石頭打死和焚燒。這是聖經其中一處記述的事情,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錯誤和可怕的。」

好吧,聽着。亞幹確實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你沒看到亞幹說:「哦,我的天哪!你是說這是死罪嗎?你是說你將要這樣做嗎?你將要做什麼?」不。亞幹說:「你抓到我了。」聽着。當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把他們遷到迦南——他們的應許之地,他們要藉着戰爭征服那地,那時神定下一個規則。

那個規則是這樣的。神說:「你們不是古老的嗜血海盜之國。其他國家是這樣,但你們不是這樣。你們進入迦南,不是爲了滿足你們想增強國力的慾望。其次,你們進入迦南,也不是爲了滿足你們個人想增加私人財產的慾望。啊,不。你們不是海盜。你們不是來掠奪的。

你們是進入我應許賜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之地。那地是給你們的,我還要在那裏住在你們中間。所以每當你們攻取一個城,那個城的一切金錢、一切財富,你們絕對不能當作戰利品。你們總不可掠奪那些東西。那些東西都要用來建造會幕,以及日後用來建造聖殿,聖殿將會是所有百姓敬拜的地方,並且我將要在那裏住在你們中間。」

從來沒有人這樣征服別國。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這樣的。神說:「你們不是出於帝國主義擴張版圖的慾望才這樣做。你們不是出於只爲了增加自己的物質財富才這樣做。啊,不!」神訂下了這樣的規則:「你們總不可奪取被征服之民的財產。總不可這樣做!」

這對於以色列人作為子民的身分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整場戰役的合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神的榮耀更是絕對重要。這個規則訂下來了,人人都知道這規則。這是死罪。神說:「只要你們不這樣行,我就與你們同在。」只要以色列人不這樣行,神就與他們同在,他們在戰役中也屢屢獲勝。人人都知道這個規矩。人人都知道為什麼這是如此嚴重。人人都知道這是神的榮耀的核心。

神不是說:「啊,看!你們是我的子民,所以我只想你們去掠奪和屠殺所有其他人。」這對於以色列人對自我認知是絕對重要,對於那場戰役的道德性和合法性也是重要,對於神的榮耀更是重要。可是,當亞幹看見他所看到的,他的心便覬覦那些東西,把它們取去。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知道這行為是多麼糟糕。他知道後果是多麼嚴重。

當亞幹被抓獲時,他說:「是的,我作了這事。」他沒有說:「什麼?你要做什麼?」不是這樣。亞幹知道自己做了什麼。重點是什麼?我們的渴望,我們心裏對那些東西的慾望極其強烈,以致慾望勝過我們的良知。我們的慾望勝過我們的悟性、我們的理智。最終,我們的慾望會勝過我們對後果的恐懼,甚至勝過我們自我保護的意識。

罪深深影響你,使你必須擁有一些東西,並且渴求那些東西,你非常渴求那些東西,甚至到了一個程度,爲了得到它們而失去一切。亞幹也是一樣。這就是渴求了。你的心使你渴望得到一些東西,甚至不惜自毀也要得到它們。即使得到那些東西最終會令你失去一切,你也必須得到它們。這是多麼糟糕。

渴求:罪影響我們的心,以致我們的心最基本的部分不是我們的理性,不是我們的良心,也不是我們自我保護的本能。即使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意味着我們最終會失去一切,我們也要得到。在英國知名作家兼護教家魯益師(C.S. Lewis)的第一本童話故事書《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裏,故事中的女巫給愛德蒙一些土耳其軟糖,令他受到蠱惑 。

魯益師說:「……任何嘗過這軟糖的人,都希望想要更多,甚至若果可以的話,他們會繼續喫下去,直到他們把自己殺掉。」這就是人的心如何抓住一些事物的寫照。我們都像這樣抓住一些東西。民數記第11章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神一直給他們嗎哪喫,但他們想喫肉。想喫肉是可以的,但聖經說他們「大起貪慾的心」。

神說:「我給你們肉喫,是因為你們渴求它……」民數記11章19至20節記述了一句令人驚訝的話,神說:「你們不止喫一天、兩天、五天、十天、二十天,要喫一個整月,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裏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這是我們心裏的渴求的本質,罪使我們渴望一些東西,甚至到了一個地步,我們渴望得到那些東西,超出了我們對有益於我們的事物的渴求。我們希望得到那些東西,甚至超乎理智和良心。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得到那些東西。

讓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然後我會告訴你其他例子。患上憂鬱症的人極其渴望健康,他們害怕失去健康,因此真的失去健康。他們不會到外面去。他們害怕會因而受感染。什麼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陽光、新鮮空氣。但他們不到外面去。他們害怕失去健康,因此真的失去健康。

當我讀高中和大學的時候,我很想成為一個喇叭手。我吹喇叭還算不錯,但我想拼命成為一個好的喇叭手,所以每當我在高中和大學嘗試演奏時,我絕對嚇得發呆了。我終於放棄音樂,這是部分原因。我顫抖到一個地步幾乎無法把喇叭的吹口放在我的嘴脣上。有時候,我會在演奏時哭起來,因為我很害怕。我很害怕失敗,以致我總是失敗。

多年來,我經常輔導一些害怕失去配偶的夫婦,他們害怕失去配偶,最終因此失去配偶。他們充滿嫉妒,而且十分依賴。我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但你看看,渴求就是這樣的。哪些孩子在學校裏是從來沒有朋友的?就是那些極渴望有朋友的孩子。他們甚至像一隻小狗般跟在同學後面。

如果你向那些孩子表示一點興趣,他們會說:「啊,太好了!你想做我的朋友。」但你心裏這樣想:「離我遠一點。」你知道嗎?那些最想有朋友的人,總是沒有朋友。他們十分害怕。他們十分渴望得到朋友,以致他們總是得不到朋友。他們十分害怕失去朋友,但他們總是失去朋友。我們渴求一些東西,正因為我們渴求那些東西,我們的渴求甚至到了過度的地步。結果我們的渴求傷害了我們。

對實質事物的渴求或沉迷是較容易處理的。有些人沉迷於實質的事物……有各種各樣的性慾沉溺,如通姦或色情等等。還有沉迷賭博、酗酒、飲食失調、憂鬱症……等等。

在某程度上說,這些問題至少比較容易處理。你知道這些問題存在。這些問題是具體的、是可見的。這些問題通常是涉及物質的。那麼,其他人怎樣呢?聽着。大多數時候,當你最鬱悶時,當你最灰心時,當你最憤怒時,看看自己,你會發現一些事情。

你感到極其沮喪、絕望和害怕、你對事物緊握不放,因為你渴望得到一些東西,你過度渴望那些東西,很多時候那些東西都不是實質的。如果你能節制一點,如果你可以說:「我想得到那些東西。那是好東西,但它不是那麼重要。」如果你能這麼說,你便不會陷入絕望中。你可能會失望,但你不會陷入苦毒中。你可能只是被激怒。你知道嗎?你不會嚇得發呆。你只是擔心而已。

你感到絕望,因為你的渴望毫無節制,因為你必須擁有那些東西,因為它是一個渴求。歸根究底,我們一切的沮喪和問題都源於過度的渴求!看到了嗎?如果你沉溺的是一切都要有把握,情況就困難了。那就是你不能作出決定的原因,那就是你的生命停滯不前的原因,因為你必須有把握,否則你不會作出任何行動。所以,你永遠不會作出任何舉動,因為你根本找不到把握。你沉溺於一切都要有把握。

有些人爲了得到成就而拼命工作,有些人爲了獨立自主而害怕作出承諾。有些人不顧一切想要得到某個人,因此永遠得不到。他們在開始約會的一刻,往往使人感到他們的心如同真空吸塵器一樣想將對方緊緊吸附著。

這是嚴重的問題,而且很難看見。亞幹把自己摧毀。他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他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他仍是這樣做。他是多麼需要擁有那些東西,以致他失去了一切。罪在人心裏動力,使美好的慾望變得失調,例如色慾。

有什麼原則可以讓我們擺脫這情況?首先,你必須瞭解渴求的結構。你可以看看亞幹如何墮入渴求之中。其次,你必須明白蒙醫治的基本原則。那些原則基本上是相同的,我指出一般的原則,但我希望聽眾朋友不要以為在任何情況下你對事物的渴求也沒有特別的問題需要處理

不要以為我將要指出的一般原則,足以處理任何一種渴求,因為每一種渴求都有其特別和一般的層面。我會指出我們要處理的事情,使我們不被那些從我們的渴求而來的試探所勝。

第二,渴求的結構。有四個步驟。亞乾沒有即時犯上錯誤。當中有四個步驟。你看到他做了什麼嗎?他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然後他說:「我在所奪的財物中看見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銀子,一條金子重五十舍客勒,我就貪愛這些物件,便拿去了。」

首先,亞幹說:「我看見」。試探是這樣的運作的。「看見」這個詞不是指「單單注意到」。這個詞通常譯作「看哪」。「看哪」是什麼意思呢?每當在舊約聖經出現「看哪」一詞,它不意味着只是注意到一些東西。「看哪」的意思是再三去看,把注意力放在那東西上。思想和注視那東西。

你注意到試探的第一步不是貪心。事實上,我要告訴你,那是第三步。試探的第一步是不但注意到那東西,而且注視那東西。當你向一些被禁止的事物敞開自己,你甚至沒有打算得到它,甚至沒有想得到它,只是在那裏敞開自己,留在試探可能出現的地方,你已踏入受試探的第一步。

你禁不住去注意那些東西,因為所有令你產生色慾的東西都是好的。你禁不住去注意那些東西,而且注視……這是第一步。只是敞開,只是看一看那在你來說是要被禁止的東西,你沒有退縮,這是第一步。你已進到試探裏。亞幹說:「我看到。」

然後是第二步。 「我思量。」經文中沒有這句話,但這是經文的意思。看看亞幹說什麼。他看到什麼?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銀子,以及一條金子重五十舍客勒。他怎知道那個袋子裏有多少舍客勒銀子?「啊,我注意到那裏有二百舍客勒銀子。」你怎注意到那裏有二百舍客勒銀子?注意到五舍客勒銀子是容易的。看,你可以注意到五舍客勒銀子,但你無法注意到二百舍客勒銀子。你必須注視它,你必須數算它,你必須衡量它。亞幹怎知道那條金子重多少?

看看亞幹在做什麼。對於他所做的事情,以神學術語來說是把榮耀歸給那些東西。在希伯來文,「榮耀」這個詞有物質的和屬靈的涵義。在希伯來文,「榮耀」這個詞是指字義上和物質上的重量。在屬靈方面,「榮耀」是指重要性。

我在美國上大學,我記得在我大學畢業後的那個夏天,大學附近的一條河在颶風吹襲下,溢出河岸,沖毀所有小鎮。我回到我曾居住的鎮裏,發覺很多東西都一掃而空,但那些固定的東西、深植在地上的東西,以及沉重的東西,例如紀念碑、石屋,卻沒有被沖走。其他許多房屋都被沖走了。

這是試探的第二步。那些在你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沒有被衝去,它成為你生命的中心,緊貼着你的生命,對你具有影響力,使你不斷想像。罪總是引發你的想像力。你的想像力把榮耀歸予一些東西。你的想像力着眼於它的美麗,並且思量它,從某種意義來說,你在靈裏細細品嚐那東西。想像力是你靈魂的舌頭。

亞幹認識神的尊榮。他認識神的子民的尊榮,但他也知道那些東西是多麼美好。亞乾沒有把想像力投放於神,也沒有把想像力投放於神的子民身上,而是把想像力投放於那些美好的東西之上。他認識神的尊榮,也認識神的子民的尊榮,但他卻將其當作聲音,但物質財富他卻視為影像,更加吸引、更有影響力。他讓自己的感覺被它們佔據。他給它們榮耀,當你將榮耀歸給任何事物,你都會服侍它們。

這是心思的鎩練。亞干將榮耀歸給那些東西。結果,第三步是:「我貪愛那些東西。」「我注視那些東西。我衡量那些東西。當然我現在貪愛那些東西。」何謂貪愛?貪愛是崇拜一些東西。貪愛是深愛一些東西,因為凡你所尊崇的東西,你都會崇拜它。你會覺得被它吸引了。他的心在燃燒,幾乎無法制止,因為跟着是第四步:「我拿取那東西。」

換句話說,渴求使我們以為它是無法制止的。這節經文實在很美妙,正如電影慢動作播放一樣,它逐步向我們展示,我們的渴求知道我們將自己崇拜的事物供奉在這個位置中,我們的渴求把它佔據了,藉此駕御我們的生命。我們如何把自己從渴求中拯救出來?這是接下來的問題。

第三,醫治渴求問題。好吧,既然渴求是這樣運作,我們如何得醫治呢?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非常實際的。有些人現在可能在某方面遇到問題,無法自制。有時候,這些問題涉及生理方面,例如情慾問題或濫用物質問題。

對某些人來說,他們的渴求是不顧一切地渴望被愛。結果,我們的生命被那些渴求所驅動。我們渴望得到某些東西,到了一個地步,我們的生命被那些渴求所驅動。我們怎樣得到醫治?我剛纔說過,我們會經過三個步驟纔拿取那些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注視、衡量、貪愛和拿取。」你可以在這三個步驟中的任何一處中斷那渴求。你可以離開那條軌跡,在這條軌跡每一個關卡都設有逃離的出口。

第一、留意你在注視什麼。只可注意那些東西;不要注視它們。留意你在注視什麼。在它萌芽時期就捏殺它。不要讓那些事情有機會發生。嘗試參加教會一些成長計劃,弟兄姊妹們走在一起,互相守望。不要到那些地方去。不要思量那些事情。不要翻閱那些書。取消你的信用卡。他們根據自己的渴求的特性採取對應行動。

那些沒有面對肉體色慾問題的人也要這麼說:「要知道自己每天在看什麼。要知道你的目光注視什麼東西。」大主教威廉.坦普爾(William Temple) 說要用獨處來作測試。「你獨處時做什麼表明你的宗教信仰。」當你不必思考時,你會想什麼?你會用什麼來安慰自己?你的思想自然而然會往哪裏去?坦普爾說那就是你的神明。那就是渴求和敬拜的東西。

此外,還有另一個測試。我稱之為「禱告未蒙垂聽」的測試。這個測試是關乎你如何對神說話。如果你說:「主啊,如果你這樣對我,或者如果你拒絕把這東西賜給我,我們的關係就完了」,如果你有類似的想法,無論那是什麼,凡是比神更重要的,都成為你所敬拜的東西。這就是渴求。所以,要察覺自己正在注視的事物。注意它們,但不要注視它們。不要處身於會出現試探的地方。

第二、學習以耶穌為樂,被祂深深吸引。第一步是消極的。「躲開。停止。回心轉意,不要去想它。要互相守望。打電話給你的好友求救。」消極的行動是不夠的。希伯來書12章1節不只是說:「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經文沒有停在那裏。第2節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托馬斯.查莫斯(Thomas Chalmers)是十九世紀初一個蘇格蘭牧師,他也是一位政治家。他住在愛丁堡,他因看到城裏某地區的貧困境況而感到十分不安。他與那些人一起工作,發現當中許多人都被一些生活習慣所支配。結果,他寫了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這原本是一篇講章,題為《新歡排舊愛》(The Expulsive Power of a New Affection)。

查莫斯說,只有一個方法能使你的靈魂擺脫一個美麗的東西,就是給它一個更美麗的東西。你無法只是說:「把你的思想從你所注目的美麗東西轉過來。」要除去那美麗的東西在你心中的權勢,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你的心一個更美麗的東西。因此,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這樣說。他對主說:「將我帶到禰那裏,把我囚禁;除非禰使我着迷,否則我不會自由;除非與禰結合,否則我不會貞潔。」

這樣說是何等露骨!多恩說:「迷住我。帶我到禰那裏去,把我囚禁,因為禰若不禁錮我,我就會用別的東西來禁錮自己。如果禰不迷住我,我就會被別的東西迷住了。」你的心裏有什麼?你必須在敬拜的鍛練中,在你的靈魂的鍛練中,在你心志的鍛練中,學懂耶穌是美麗的,不只是一般地相信,而是被迷住了。耶穌是美麗的。祂是你新的愛慕,有能力將其他東西排除。

你是否對周圍事物都需要一一確定,纔可以安心?那麼,你唯一真正可以肯定的,就是你若屬於耶穌,祂會愛你。這是你唯一需要的。其他肯定的事情都不會在你身上有那種力量。你是否沉迷於成就?那麼,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唯一值得擁有的判決和尊榮,就是耶穌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只要你仔細思量,你便知道這是你唯一需要的。

大多數輔導員會告訴你,那些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透過沉溺行為來麻醉自己。那些人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看看解決這問題的終極方法。為什麼耶穌基督為你受死?多年前的一個冬天,有一架飛機在美國華盛頓墜入水中。一名男子不停地來回潛入水中去救人。終於,他在最後一次潛入水中的時候,想多救一個人,但他沒有成功。

最後,人們發現他的屍體。我記得我從電視看見他們用絞轆把屍體升起,提出水面。當他被舉起來的時候,那些獲救的人看着他。他們是怎麼想呢?鏡頭中,有一位女士說:「他為什麼要為我這樣做?」在約翰福音12章32節,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約翰補充說:「耶穌這話原是指着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

耶穌為什麼要為你受死?答案是因為你很重要。你看到基督教福音的弔詭之處嗎?福音就是你來到耶穌面前,說:「主耶穌,我把一切榮耀歸給禰。我無法做得夠好,足以讓天父接納我,但是因為禰為我受死,因為禰為我而生,我把一切榮耀歸給禰,我也求神因為禰的緣故而拯救我。我接受禰為我的救主。」

當你這樣說,你把一切榮耀歸給耶穌,弔詭的是,你得到的榮耀,比你所能承受的更多,因為你看見自己是那麼重要,足以令耶穌為你受死;全宇宙中唯有耶穌對你的看法纔是最重要的,祂看你是有價值的。魯益師說,要討神喜悅,成為令祂喜樂的真正要素,蒙神所愛,不只是同情,而是像藝術家一樣喜歡自己的作品,或是父母喜歡自己的孩子般,樂在其中,是我們的思想難以承受的榮耀,但事實卻是如此。

第三,悔改。如果你真的到了貪愛的階段,真的拿取了那東西,你現在必須做第三件事情。你要悔改。如果你的生命已徹底失敗,因為你已走得太遠了,神說:「我能使亞割谷成為指望的門。」你可能已被人用石頭打,被人用火焚燒,因為你可能已經去到一個地步,你以為你的渴求已經摧毀你的生命。神說:「不是的!我告訴你,如果你悔改,並且迴轉,學習被我的兒子深深吸引,並且學習留心你的目光投在哪裏,我告訴你,我能從地上把你重建起來。我能使亞割谷成為指望的門。」

神呼喚我們這些貪食的人去享受一頓真正的筵席,就是羔羊的婚筵。讓我告訴你一件事。當你知道將有一道美味的甜點快來了,你不會喫太多,對嗎?你會喫得有節制。你會說什麼?你說:「不,謝謝你。不,我不想要了。這真是很美味,但我不想再要了。我要留點肚子喫甜點。」快來看看那是什麼。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使我們變得有節制,也求禰向我們顯明這種穩定性是何等重要。我們可以除去美麗的東西在我們心裏的權勢,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看更美麗的東西。禰的愛子耶穌基督是萬人中最美好的,尤其是當祂死在十字架上,並且被舉起。祂的美麗吸引我們,即使祂是那麼破碎。那是美麗的破碎,因為那是爲了我們而破碎的。

求禰讓我們想起那些事情,就被深深迷住了;讓我們真誠地悔改;讓我們好好去留心我們怎樣看待事物,使我們不再被那些渴求所抓着,而是等待羔羊的婚筵,喫得有節制,並享受這裏一切美好的東西。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