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探討「罪」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探討「七種致命的罪」系列——「罪的剖析(一)」這個題目。
首先,我們看耶利米書2章2至13節及19節。耶利米是神在猶大人的國家和文化完全崩潰之前,差派往他們那裏去的最後一批先知的其中一位。猶大人受外敵入侵,被擄異地。耶利米書是神藉着耶利米先知向百姓宣講的一系列講章。
耶利米向猶大人宣講一系列偉大的講章,指出他們犯了什麼過錯、為何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文化崩潰、心靈悲愴,甚至妻離子散,這是第一篇講章。讓我由第2節讀起:
2「你去向耶路撒冷人的耳中喊叫說,耶和華如此說:
你幼年的恩愛,
婚姻的愛情,
你怎樣在曠野,
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我,
我都記得。
3那時以色列歸耶和華為聖,
作為土產初熟的果子;
凡吞喫它的必算為有罪,
災禍必臨到他們。
這是耶和華說的。
4雅各家、以色列家的各族啊,你們當聽耶和華的話。 5耶和華如此說:
你們的列祖見我有什麼不義,
竟遠離我,隨從虛無的神,
自己成為虛妄的呢?
6他們也不說:
那領我們從埃及地上來,
引導我們經過曠野,
沙漠有深坑之地,
和乾旱死蔭、無人經過、
無人居住之地的耶和華在哪裏呢?
7我領你們進入肥美之地,
使你們得喫其中的果子和美物;
但你們進入的時候就玷污我的地,
使我的產業成為可憎的。
8祭司都不說,耶和華在哪裏呢?
傳講律法的都不認識我。
官長違揹我;
先知藉巴力說預言,
隨從無益的神。
9耶和華說:我因此必與你們爭辯,
也必與你們的子孫爭辯。
10你們且過到基提海島去察看,
打發人往基達去留心查考,
看曾有這樣的事沒有。
11豈有一國換了他的神嗎?
其實這不是神!
但我的百姓將他們的榮耀換了那無益的神。
12諸天哪,要因此驚奇,
極其恐慌,甚為淒涼!
這是耶和華說的。
13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
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
為自己鑿出池子,
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19你自己的惡必懲治你;
你背道的事必責備你。
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
不存敬畏我的心,
乃為惡事,為苦事。
這是主-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這是神的話語。
由今天起,在接下來的多個節目中,我們會探討有關罪這個主題的教導……包括:罪是什麼、罪怎樣運作、罪帶來什麼影響,以及有什麼種類的罪。在本節目,我們會從耶利米給以色列人的第一篇講章開始,因為以色列人正在對自己喊叫:「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事情會這樣?哪裏出錯了?」
這一點很有意思。其實,每個人都在說:「有什麼出錯了?發生了什麼事?」以色列人也在問同樣的問題,神對他們說:「讓我告訴你們,你們究竟錯在哪裏。」神給以色列人一篇論到罪、罪的本質和罪的特徵的講章。
當我們細看,會發現這實在很有意思。這是一篇很長的講章,共有三十七節,第19節把這段經文概述了。這段經文中有幾個概述,但我主要會講解第19節的概述。我們從這段經文學到三件事情,就是罪的本質、罪的定義,和罪的特徵。
首先,我們從這段經文學到罪的本質就是否認。罪是否認。看看耶利米的措辭,他說:「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看見嗎?他說:「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你知道這是什麼表達方式嗎?這是干預勸導的措辭。比方說,你朋友的太太打電話給你,說:「你知道,他多年來一直在隱瞞。他生命中有自毀的行為。他一直在掩飾和隱瞞。這些行為已顯露出來,但他仍然看不見。請你來告訴他,他在做什麼。」
你到你朋友那裏去,坐下來聽他說事情的始末。你怎樣開始說話?你說什麼?你用什麼表達方式?你說:「難道你不知道?難道你看不見你正在對自己做什麼?這是很清楚的,人人都看得見。你在自毀!你怎能這樣做呢?你不明白。你必須知道,你必須看見。」你就是這樣說話。當你所愛的人受迷惑時,你會採用干預勸導的措辭。你明白嗎?這是神對我們所用的表達方式。
耶利米說:「由此可知可見……」這是什麼意思?「可知。」這表示你沒有去思想。「可見。」這表示你還是不明白。你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裏。你不知道你生命中的邪惡和苦毒源頭是什麼。你看不出來。你不明白這一點。你必須明白。這是干預勸導的措辭、懇求的措辭。換句話說,我們從這節經文、這段經文,甚至整本聖經學到……我們問題的根源是罪惡所引致否定事實真相所帶來的殺傷力。
讓我以幾個不同的方式來說明。作為罪人不是令你滅亡的原因。按着聖經來說,使你滅亡不是作為一個罪人。其實最致命的是否認自己是一個罪人。讓我們來看看最明顯的對比。它在呼喊,我已暗示了,就是這裏最明顯的對比。變成一個酒徒不會使人滅亡,是嗎?許多酗酒者的生活都碩果豐盈。什麼纔是最致命的呢?變成一個酒徒,卻否認自己是酒徒,纔是令人滅亡。
我們也知道酗酒是邪惡的事。罪的本質產生否定事實所帶來的殺傷力。難道不是嗎?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只是一個比喻。從許多方面來看,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比喻,模糊地反映神在這裏要談論的事。神在說:「如果你的生命裏有邪惡和苦毒……」(如果你的生命裏沒有邪惡和苦毒,你只是很年輕罷了)。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生命裏有邪惡和苦毒,等着瞧吧。
神說:「你的生命是邪惡和苦毒的。」你說:「我的生命不是邪惡和苦毒的。」神說:「等着瞧。」
神說我們的社會和人性的根本問題是我們不承認自己是罪人。作為罪人並不是令你滅亡的原因。神說你可以採取各樣行動去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最致命的是你否認自己是罪人。這就是產生邪惡和苦毒的原因,因為你沒有去思想,因為你不明白。「由此可知可見……」你必須思想。你必須明白。
罪對周邊事物產生殺傷力。你聽過一個根據美國小說《影子》(The Shadow)而編寫的古老廣播劇嗎?劇中人從東方學到一些技倆可以矇蔽他身邊的人的頭腦,使別人看不到他。影子就是那矇蔽人的頭腦的人。罪正是這樣。罪是影子——真正的影子。
罪的本質是否認,你看不到罪的廣泛和重大程度……。你說:「哦,是的,我只是一個人。我會犯錯。我有缺點。」這不是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這不是承認自己是一個無助的罪人。英國作家兼翻譯家多蘿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說,人的內心根本輕重錯亂。我們離開中心很遠,因為我們以自己為中心。我們可以作出極邪惡的事。
我可以這樣做,我令每一個人都讀十九世紀末,西方的詩人、哲學家和偉大的思想家的作品。他們摒棄基督教,摒棄宗教,摒棄他們認為是迷信的東西。他們說:「啊,是的,我們終於給政府、貧窮問題和人類引入理性的行事方式。我們已除去迷信,我們將會看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
你應該讀一讀這話。「我們將會看見貧窮問題在二十世紀便終結了。我們也將會看見戰爭在二十世紀終結。戰爭結束。」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說,現今我們的處境怎樣?他們的問題是什麼?是否認。以下是兩個可怕的例子,但這些例子有千千萬萬。其中有英國著名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 Wells)和英國詩人威斯坦‧休‧奧登(W.H. Auden)。我很喜歡引用他們的例子。
我憎惡看見痛苦,但是你看,他們一開始便存着這個想法,認為自己不是罪人。他們到了生命的終結,經過多年的幻滅和破碎……為什麼?因為他們否認自己是罪人。最後,他們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帶到聖經一早便點明的出發點。他們白費了多年光陰。
悉尼‧韋伯(Sidney Webb)和比阿特麗斯‧韋伯(Beatrice Webb)是重建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關鍵人物。他們都是偉大的人,做了很多美好的事,但他們在自己的生命中摒棄基督信仰。1890年,比阿特麗斯‧韋伯在她的日記寫下這話。她說:「我把一切都押注在人性的美善上。」
三十五年後,她在日記中提醒自己在1890年說過什麼。她引述自己所說過的話:「我曾把一切都押注在人性的美善上。」然後她說:「我現在知道我們裏面的邪惡意念和本能是何等根深柢固,只靠社會制度並不能作出絲毫改變。」
她認為由於人基本上是美善的,所以社會制度能解決貧窮和暴力問題,她把自己的一生都押注在這種想法上。她到了生命的盡頭認定真正的解決之道……那時她才明白這一點,並說:「我現在明白了,我現在知道了,我們裏面的邪惡意念和本能是何等根深柢固。」她本該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聖經早已告訴她的教訓上。她一直在否認事實。
社會科學家歐內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寫了兩本關於邪惡的書。他第一本有關邪惡的書名為《邪惡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Evil)。他在書中指出,世上有貧窮、戰爭和暴力等問題,是因為特權階級通過壓迫性的社會制度去壓迫別人。因此,他說以社會科學作為治理基礎的政府能夠對抗邪惡。
在貝克爾死後不久,他最後的一本書出版了,名為《逃離邪惡》(Escape from Evil)。你知道他在序言說什麼嗎?他已經完全改變了。他說:「如今,我在書中第一次全然正視人性。」他說:「在我以前的作品,我看不到人類的行為是何等墮落。」接着,請留意這一句:「我一直陷於兩難之間,如同許多努力讓啓蒙運動的傳統流傳下去的人一樣。我們要明白人性帶來滿盈的罪惡,這個重大的問題實在需要官僚形態的科學或絕望以外的第三個解決方法。
你知道貝克爾在說什麼?他說:「我一生都以為官僚形態的科學行得通」,這意味着應用了社會科學就有更好的學校、更好的法律、更好的規則,更好的工作……你看見嗎?社會科學應用在官僚機構上就可以對抗邪惡。他說: 「現在,我第一次明白到,多年來我整個人生一直都建基於這個想法,我現在看見必須有第三條路,因為官僚形態的科學行不通,我們不能只是絕望。」第三條路是什麼?
經文說:「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換句話說,聖經要說的是:「怎麼了?為什麼要浪費你的一生去否認,而最終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聖經早已指出的事實……?」你總看不到思想家一開始便說:「人是殘渣敗類」,然後到了他們的生命終結時卻說:「現在我才發覺人是多麼美好。」這從未發生過,從來沒有。情況總是剛剛相反的。
他們到了生命的盡頭都說:「人怎麼可能這麼敗壞?人怎麼可能這麼邪惡?」他們一直在否認。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傻瓜 ,這不是經濟問題。這是罪。罪的本質是否認罪。罪帶來殺傷力。罪是否認自己是罪人。你相信這道理嗎?你把它應用到自己身上嗎?我提出這些論點,但我必須告訴你如何把它們應用出來。
讓我來說明幾種應用方法。舉例說,很多人說:「我一般都相信神的律法。我認為十誡是偉大的。我真的大部分時間都遵守誡命……但是你知道,我們可能把這些東西過分重視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總是那麼誠實地在大城市生活,你永遠賺不到錢。如果你在性方面總是保持純潔,你永遠找不到樂趣。道德法則在某時某地是相當不錯的,但你可能走了極端。」經文說:「由此可知可見。」你正在否認罪的力量有多大。
你無法在神的律法上走捷徑。這樣做只表明你不知道你內裏的力量。當你說:「哦,我可以鬼混一下,這是灰色地帶。我不知道這是正確還是錯誤。這似乎不是錯的。誰知道?管它的!」你不知道這是何等有害、何等病態、何等可怕。經文說:「由此可知可見。」我們往往否認罪,我們往往低估罪的力量。
讓我再舉另一個例子。許多人都說:「我生命中這方面出了問題,我知道的。我有性格上的缺點。我一直陷入這個問題中。我不斷陷入其中。也許我應該告訴別人。不,不,我要自己處理。我會感到很尷尬。我不想告訴任何人。我不想尋求任何人的輔導。我甚至不想與好朋友分享,對他說:『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不,不,這麼說太尷尬了,我自己會處理得到。」經文說:「由此可知可見。」你正在否認。我們總是在否認。我們總是低估了罪的力量。我們總是這樣。你總是想:「我自己可以處理得到。」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人受到別人的批評,卻完全不理會,因為那些批評是誇大的。或是你看到那個人的動機不良。或是你看到有很多錯誤混在其中。那些批評不只是誇大,而且他們所指出的錯處其實大部分本身未有犯什麼錯誤。
也許你看了一看,就說:「這些批評大部分都是錯的,或是誇張的……想想那出處。我們都知道發出批評那個人是誰,他是多麼糟糕。你也知道那個人有什麼動機。」可是,請記住這一點。如果你認真考慮這一點,罪的本質是否認,你應該不斷地對自己說:「它可能誇大了,它可能有些錯誤。它的出處可能相當不可靠,但神想告訴我什麼?因為我知道我的本性傾向於否認自己做錯了。」
如果你相信我在這裏告訴你的事情,你受到別人批評時應該表現得和藹可親、開放坦誠。如果你認真考慮這一點,你應該願意聆聽別人給你指出的錯處。你應該是個自我防衛意識最少的人。你是這樣的嗎?
罪是否認,但罪不只是一般的否認。罪否認什麼?我們說:「罪是否認。」但是,神在這裏具體地告訴我們罪的本質是什麼,罪的核心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呢?神說:「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神…… 乃為惡事,為苦事。」神說以色列人離棄神是因為他們「不存敬畏我的心。」這就是罪的本質。如果你問人們:「告訴我罪的定義是什麼。」他們會說:「哦,罪是違犯規則。如果你相信神,罪是違犯神的律法。這就是罪。」
沒錯,這就是罪,但罪是一種習性。罪是一種態度。罪是一個立場。罪是內心的狀態,神在這段經文說:「你離棄神,你犯罪,你違反規則,這一切的核心原因......是沒有敬畏之心。你沒有敬畏我。」讓我來說明為什麼這是主要的原因。這是一切的核心。
聖經說:「不存敬畏我的心」,這裏採用的詞語,也見於整部聖經。聖經的其中一箇中心主題是敬畏主。
整本聖經都談論敬畏主。這就是神所說罪的本質:「你不存敬畏主的心。」敬畏是指什麼呢?這裏有一個問題。在聖經裏,「敬畏」這個詞有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在我們現代的常用方式裏,我們只採用其中一種。
首先,約翰一書4章18節說:「懼怕裏含着刑罰 。」這是什麼意思?相當簡單。當我們使用「懼怕」這個詞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這樣的。懼怕是預期經歷痛苦,但看看懼怕帶來什麼。懼怕意味着你突然注目於有什麼事情在你身上發生。當懼怕使你癱瘓了,或當你被懼怕抓着,你會專注於將會有什麼事情臨到,而且你做任何事情都想到這一點。
例如,我不怕昆蟲,至少我不會因看見昆蟲而毛骨悚然 。如果我看見一隻蜘蛛,或看見一隻蟑螂,或類似的東西四處爬行,我會說:「哦,牠在那裏。」我不喜歡牠。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坐在一間有蟑螂爬來爬去的房間看書。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害怕蟑螂。蟑螂令他們毛骨悚然。蟑螂把他們嚇怕了。蟑螂使他們感到困擾,這意味着他們注意着那隻蟑螂,以致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們不能忘記那隻蟑螂。那隻蟑螂主導了他們所做的一切。
他們無法起來去喝一杯咖啡,也無法閱讀。他們必須處理那隻蟑螂。為什麼?這就是恐懼的作用。恐懼把你佔據了。恐懼用一樣東西佔據你的心思,因此,你做任何事情都想到這東西。但聖經談到一種與此不同的恐懼。箴言28章14節說:「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什麼?「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詩篇130篇4節說:「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一點多麼有趣。當聖經提到神的時候,它稱恐懼為敬畏。這是一種正面的恐懼,不是消極的恐懼。你知道原因嗎?你說:「為什麼用這個詞?」這是在神面前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這是在偉大的神面前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你說:「那麼,為什麼稱之為敬畏呢?」你看見兩者有什麼共同點嗎?正面的恐懼不會帶來折騰。在消極的恐懼裏,你完全專注於自己。在正面的恐懼裏,你不再只想着自己,你可以得到釋放。在消極的恐懼裏,你癱瘓了;但正面的恐懼使你獲得力量。
以下是兩者的共同點。敬畏神意味着全然以神為中心。你做任何事情都以神為本。不管你做什麼,你都會說:「這可以怎樣讓神參與呢?這將如何影響我與神的關係?這與神有什麼關連?」因為你看到神是何等重要和偉大,現在你完全以神為中心。你做任何事都想到神的榮耀、神的偉大、神的慈愛、神的大能。你明白嗎?
神說這是罪的本質。這是一切事情的本質。換句話說,神是何等有智慧。神說罪不僅是違反律法。你說:「罪違反了律法。」說謊、自私、殘暴是罪。神說:「但你為什麼這樣做呢?你為什麼不順服呢?你為什麼那樣殘忍呢?你為什麼撒謊呢?為什麼?」
每當你以某種形式犯罪的時候,那一刻,你對一些東西的敬畏之情,比你對神還要多。你發現有些東西比神更精彩,比神更有動力,比神更令人着迷,比神更令人敬畏。你明白嗎?這就是你犯罪的原因。你明白嗎?讓我把這一點應用於幾個不同方面。
首先,你是否看見在神沒有中間路線?神說:「罪的本質是不以我為你生命的中心,也不以我為你思想的中心。換句話說,你不能偶然擁有神。你不能以神作為補充的維生素。」
多年前,一位女士在一個基督教大會中作教導,我永不忘記她所說的話。她說:「地球與太陽相距九千三百萬英里,如果這距離只是一張紙的厚度,那麼地球與最接近的恆星的距離就是一疊七十英尺高的紙的厚度。你知道嗎?銀河系的直徑就是一疊三百一十英里高的紙的厚度。你知道嗎?
你是否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星系有億億萬萬個?你知不知道,如果有一位創造主,這位創造主用祂滿有權能的話語托住宇宙萬有?如果這位創造主確實存在,你怎麼可能請這樣的一位神偶然進入你的生命中,並且在你召喚祂的時候來作你的助理,幫助你脫離危險?」
難道你不明白為什麼罪就是否認嗎?罪的本質是否認,因為它與現實脫節。如果有一位神,你必須完全、徹底和無條件地奉獻給祂,不然,你怎能以其他任何方式去跟祂建立關係?因此,保羅在羅馬書12章1節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罪是非理性的。如果神存在,祂必須佔據中心位置。祂必須是那一位使你無論做什麼都要以祂為本的神。你所做的一切,都必須以祂為本。你生活中的每個範疇都以神為本。你甚至沒有想到「神對此會怎麼說?神對此會說什麼?」從來沒有。你明白嗎?敬畏。你的問題是什麼?你的生命如此邪惡和苦毒,因為你沒有敬畏的心。
讓我給你另一個應用方式。聖經說,不以神為中心,不僅是造成我們個人所有問題的原因,也是我們的心智出現問題的原因。我必須對住在大城市的聽眾朋友說一些關於這一點的事情。也許有些聽眾朋友是學生、老師、學者或輔導員。神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以下這句話很有趣。「難道你不知道,當你離棄我,你是何等邪惡和苦毒?」如果你在神面前沒有敬畏的心,那不只是踐踏神的榮耀,也是踐踏你自己的榮耀。如果你不明白神,你也不會明白自己。
美國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和科學史學家斯蒂芬‧古爾德(Stephen Gould)在哈佛大學任教。他不相信神。所以,他說了一堆任何不相信神的人都說的話。他說:「我們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因為有一羣奇怪的魚擁有特殊的身體結構,可以演變成雙腿。我們可能會渴望一個更高層次的答案,但它並不存在。我們不能把大自然的事實解讀為人生的意義。」
以下是古爾德所說的話。把神從生命中除掉。如果沒有對神的敬畏,你對自己也沒有敬畏之情。如果神沒有榮耀,你也沒有榮耀。你是一頭毫無意義的動物。沒有更高層次的答案。你知道自己還剩下什麼嗎?只剩下一條毫無意義的生命。你知道原因嗎?因為你所剩下的就只有自己的感覺和行事為人的方式,以及你必須成為怎樣的人,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你一定是一頭毫無意義的動物。
當你墮入愛河,與情人親吻的時候,你總不會說:「這只是神經化學反應。根本沒有愛這一回事。我只是一頭動物。我的腦袋是這樣運作的。」可是,除非有一位神,否則沒有愛。如果你沒有對神存着敬畏的心,這對你來說是惡事、苦事。如果在你的思想裏沒有對神存着敬畏的心,你在愛情的觀念裏就沒有驚歎或敬畏。「愛毫無價值,只是神經化學反應而已。」
你相信有些事情真是錯的嗎?你見過這些事情嗎?你聽過這些事情嗎?你曾否看到一些事情便說「這真是錯的」嗎?沒有神就沒有對錯之分。「這只是一個社會理念。這不過是文化而已。」不。你明白嗎?沒有什麼事情是重要的。除非神是奇妙的,否則沒有什麼事情是奇妙的。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如果你沒有敬畏神,你不會對任何事物有敬畏之情。你不會對自己存着敬畏之心。」
人們說:「罪的教義是悲觀的。」你在開玩笑吧?如果你沒有罪的教義,你就絕望了。你沒有別的。神說:「難道你沒有意識到離棄我,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嗎?」你的生命出現問題,因為你不以神為你生命的中心。我們的心智出現問題,因為我們的思想不是以神為中心。
最後,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希望你們能想想這一點。你缺乏自制力,因為你不是以神為中心。你說:「怎會這樣?」嗯,這是相當簡單的。你是否感到憂慮?你是否感到自憐?你是否感到罪疚?每當你有什麼苦惱,只要這樣看看。當你憂慮的時候,你懼怕其他事物的力量多於敬畏神的大能。
當你感到罪疚的時候,你懼怕罪的力量多於敬畏神恩典的偉大和能力。當你自憐的時候,你因失去一些重大的好處而懼怕,而沒有因神的憐憫而生敬畏之心。當你確信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都出錯,那一刻你敬畏自己的智慧,多於對神的智慧所存的敬畏。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嗎?
因此,詩人在詩篇19篇9節說:「耶和華的道理潔淨 。」沒有別的東西能把你潔淨。當你坐下來學習聖經,你不只是爲了得到一些知識。當你來到教會,我希望你不只是爲了獲得智慧。你需要仰望神,敬畏神。你需要實在地說:「啊,聖靈,求禰打開我的眼睛,讓我看到神何等令人敬畏。」
當你看到神比你生命中任何重要的事更可畏,你的苦惱便消失了。當你看到神的恩典比你生命中任何的罪更可畏,你的罪疚便消失了。當你看到神的憐憫比你生命中失去的任何重要的事更可畏,你的自憐便消失了。當你看到神的智慧比你任何的智慧,以及你人生中要辦的事更可畏,你的怒氣也都消失了。
你需要看見神,這比其他事情都重要。你說:「啊,聖靈,求禰彰顯祂。願人認識祂的榮耀。」你需要拼搏,直至看到神,直至你感覺到神的同在。這是可能的。聖經說,你可以到神那裏去。你需要這樣,無論你今天的問題是什麼,無論你這個星期的問題是什麼,無論你有什麼問題,都因着對耶和華的敬畏而得到潔淨。無論你是何等敗壞,你都可以得到潔淨。
如果你到神面前,說:「我曾是邪惡和苦毒的,我曾經否認你,拒絕你在我裏面的中心地位。」你知道神會說什麼?祂會說:「當然,我要得着你。當然,我要得着你。」如果你沒有這樣說,如果你反倒說出這樣的話:「好吧,我這麼惡毒,這麼邪惡,這麼糟糕……為什麼神還要我?」有一件事你還未夠敬畏的,就是對於神的恩典。
在整段經文裏,直到第6節,神一遍又一遍地說:「他們也不說:那領我們從埃及地上來……的耶和華在哪裏呢?」你知道神在說什麼?祂說:「想一想我,你知道你為什麼不順服我嗎?你知道你為什麼不以我為中心嗎?因為你沒有信靠我的愛,你沒有信靠我的恩典。」
神說:「回想出埃及的事蹟。想一想,事實上,我不是在埃及賜下律法,然後對你們說:『如果你們聽從我,我會帶領你們離開埃及。』首先,我領你們出埃及,然後才賜給你們律法。我是滿有恩典的神,為什麼你還害怕以我為中心呢?」
神說:「我知道原因。因為你覺得會失去自由和快樂。你不再自由自在,你不再可以自己去選擇。」如果我順服,以神為中心,我會在某方面受到限制。神說:「為什麼你不說:『那位領我們出來、滿有恩典的神在哪裏?那位施恩的神在哪裏?』」因此,我在這裏告訴你,除非你全然而不是一點點的對祂的恩典存着敬畏的心,否則你不能說:「我該停止犯罪,不然神就會懲罰我。 」
你應該說;「我該停止犯罪,因為是那位滿有恩典的神帶領我出去的,是祂養育我的。」所以,如果你到神面前,說:「我的人生是邪惡和苦毒的,因為我一直否認自己是個罪人,我一直這樣生活,尤其是拒絕以禰為中心,否認禰的偉大。」神會說什麼?
神會說:「是我養育你。我是一位滿有恩典的神。當然,我會帶你回去。我差派我的兒子來活出你本該活出的生命,並承受你本該受的死刑。我就是這樣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養育他們。我就是這樣在還未頒佈律法之先,只因着恩典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我養育你,把你的罪除去,因為基督成全了律法。由此可知可見,如果你不敬畏我的恩典和憐憫,你是在邪惡和苦毒之中。」
這是解決你個人問題的方法,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神說:「這就是你的真正問題,這並不是經濟問題。這是罪。而且這是我能給你最好的消息。」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讓我們知道那千百年來你早已向人顯明卻不斷遭人拒絕的道理。人們不斷否認這道理。天父啊,我們知道必須越過我們自己對事實的否認所帶來的殺傷力,纔看見你的偉大和真實。
天父,求禰向我們顯明禰的愛和恩典,使我們信靠禰,讓禰居首位。天父,求禰指示我們如何能夠藉着尋求敬畏你,看到你的可畏,去解決我們的問題。求禰藉着聖靈幫助我們將這些真理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