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問題;古代的解決方案」系列十二、不公義問題——第二部分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延續上次節目的講題,將會研讀詩篇第73篇,今次和上次節目的教導,都取自同一篇詩篇。這是頗長的詩篇。我們會再讀這詩篇一遍,尤其是在今次的節目中,我們將會查考這詩篇的思想和教導。請聽我讀出經文:

1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

2至於我,我的腳幾乎失閃;

我的腳險些滑跌。

3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

4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

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

5他們不像別人受苦,

也不像別人遭災。

6所以,驕傲如鏈子戴在他們的項上;

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

7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

他們所得的,過於心裏所想的。

8他們譏笑人,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

他們說話自高。

9他們的口褻瀆上天;

他們的舌毀謗全地。

10所以神的民歸到這裏,

喝盡了滿杯的苦水。

11他們說:神怎能曉得?

至高者豈有知識呢?

12看哪,這就是惡人;

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

13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

徒然洗手錶明無辜。

14因為,我終日遭災難;

每早晨受懲治。

15我若說,我要這樣講,

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

16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

眼看實係爲難,

17等我進了神的聖所,

思想他們的結局。

18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

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

19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

他們被驚恐滅盡了。

20人睡醒了,怎樣看夢;

主啊,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

21因而,我心裏發酸,

肺腑被刺。

22我這樣愚昧無知,

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

23然而,我常與你同在;

你攙着我的右手。

24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

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裏。

25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26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

但神是我心裏的力量,

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27遠離你的,必要死亡;

凡離棄你行邪淫的,你都滅絕了。

28但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

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

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

經文讀畢。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在這兩次的節目中查考這詩篇,因為這詩篇提出的論題,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這詩篇談論人對神發怒的情況。第21和22節說:「因而,我心裏發酸,肺腑被刺。我這樣愚昧無知,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在上次的節目中,我們談了好幾樣事情。例如,我們說,很多聲稱不相信神的人,其實是向神發怒。他們說不相信神,但他們實際上是生氣。他們的疑惑其實是僞裝的憤怒。我們也說,許多基督徒聲稱自己在屬靈上是枯乾的,他們在屬靈上是灰心的,但他們實際上是向神發怒。

我們說,這個問題不只是軟弱的人或軟弱的基督徒纔會面對的。我的意思是,人們都傾向這樣說,尤其是基督徒,他們說:「向神發怒?我向神發怒?不。敬虔的基督徒是不會向神發怒的。」我們說,這詩篇的教導表明你越是品行端正,越是敬虔,越是自律,你越是過着克己和滿有憐憫的生活,你便越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感覺,因為當你看見人生不順意的時候,你越有可能感到不平等和不公義。你就越有可能去質疑:「為什麼這些事情會在我身上發生呢?」

當你的人生不順意時,你越是一個敬虔的人或自律的人,你就越有可能陷入這種境況中。於是問題來了,「我們對此可以做什麼?」我們必須仔細地去查考這一篇經文,因為當我們讀到亞薩這個人的時候,我們能與他認同。亞薩過着極之敬虔的生活。他說:「我已保持我的心純正,也保持我的手潔淨。」但他每天都感到困苦。每天早上,他都處於困境之中。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他的人生中確有一些事情出錯了。

亞薩說:「我的腳幾乎失閃;我的腳險些滑跌。」他要說的是:「一直以來,我都是為神而活,但我要把這一切都拋開。我將失去我的生活基礎。我要把這一切拋開,並說:『該死!我要為自己而活。我要為自己的名譽、財富,或快樂而活。為什麼我還要繼續為神而活,併爲這些公義的標準而活呢?』」他將要扔掉他的信仰。

然而,亞薩最終能說出你在第1節所讀到的說話。儘管我們沒有證據顯出他的情況已經改變,而他的痛苦和他的困境仍沒有變,但他在第1節說:「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實在」這個詞意味着神永遠都是美善的。所以,這裏有一個人,是我們可以認同的。他保持自己的心純正,也保持自己的手潔淨。可是,各種各樣行暴力、壓逼人和辱罵人的人,都擁有美好的人生,而亞薩卻生活潦倒。

亞薩說:「我已準備拋開一切。」我們可以認同他的境況。然後突然之間,我們看到即使亞薩的情況沒有改變,他最終仍能夠說:「神永遠都是美善的。」你能做到嗎?讓我舉出我最近讀到的一個例證。1851年,有一個名叫艾倫.加德納(Allen Gardiner)的英國傳教士乘船往南美洲去,想在那裏開闢一個宣教工場。可是,他乘搭的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些島嶼上撞毀。艾倫.加德納死在那裏,但在他死前,他曾與海難的生還者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最後,他們所有人都痛苦地因飢餓與乾渴而死。

對艾倫.加德納來說,一切事情都不順意。他永遠都去不到那個宣教工場。他離鄉別井,客死異鄉。他禱告說:「主啊,求禰救我。」但沒有人來營救他,最後他死了。後來,有人發現他的屍體。在他身旁有一本日記。艾倫.加德納在日記裏最後寫下的,是詩篇34篇10節:「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這是他在臨死前在日記裏寫下的遺言……在那節經文下面,他還寫道:「我深深感受到神的美善。」什麼?

你看見嗎?這一定是可能做到的。詩篇第73篇的詩人就是這樣。看看這個人,縱使他過着正直的生活,但他樣樣事情都不順意。人生似乎是不公平的。然而,到了最後,他能夠在他的痛苦和困境中說:「神永遠都是美善的。」你可能會說:「好吧,那是聖經說的。那只是一些人所說的把戲,沒有人做得到。」然而,你在這裏找到證據,而且不只是這個人能做得到。許多人在人生的困境和不公平之中都能夠說:「我深深感受到神的美善。」讓我告訴你,你若能做得到,你便可以面對任何境況。

我要問你的問題是……你能做到嗎?正如美國有「輪椅上的畫家」之稱的瓊妮.厄爾克森(Joni Eareckson)所說,你此刻是否坐在輪椅上?她說,有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坐在輪椅上。瓊妮.厄爾克森四肢癱瘓,需要坐在輪椅上。看看艾倫.加德納。他在一個小島遇上海難,在某種意義上,艾倫.加德納正在說,有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島嶼遇上海難。當你坐在輪椅上,流落荒島上,在最緊要的關頭,並且樣樣事情都似乎不順意時,你可不可以說:「神永遠都是美善的」呢?有可能做到嗎?當然,這是有可能的。這裏就可以看見了。

問題並不在於若在你身上發生這樣的事,或是你若落入這種情況裏......如果你努力過着端正的生活,這樣的事必會在你身上發生。你必會感到困惑。你會說:「神啊,你為何讓樣的事情發生?你沒有好好管理我的人生。你沒有好好掌管歷史。你沒有適當地統管各種情況。」這樣的事必會發生。你會如何處理呢?答案就在這裏。可惜,我只能概略地講解這篇經文,因為經文相當長。亞薩走過了很多步。我至少要簡略地談及他走過的每一步,讓你看見整幅圖畫。

我希望我能深入地探討每一個原則,因為每個原則都很深邃,但我希望你們看到所有的原則。這些原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掌握這些原則,如果你明白並應用這些原則,你便能夠引領自己渡過這些處境,真正走到另一端,並說:「神是美善的。」亞薩是怎樣做到呢?他怎樣來到那個地方,可以這樣說......?那些步驟是什麼?我將會最扼要地描述第一步,但把它指出來是重要的。

首先,亞薩抓住一個消極的想法。亞薩沒有一個積極的想法,所以他抓住了一個消極的想法。在第15和16節,他說:「我若說:『我要這樣講』,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爲難。」這裏有一個人正在說:「我的思想在兜來兜去地轉圈。我仍是不明白。神為何如此不公平?」他說:「如果我真的衝口說出我心裏的一切話,我會傷害很多人。我會引致很多人絆倒和受傷。」你知不知道亞薩在那一刻正在做什麼?他說:「我正要滑跌。」

如果你一直在平地上,將要滑下山邊,阻止你滑下去的第一步,很多時必須是小小的一步。事實上,如果你作出一大步,你必死無疑。有時候,如果你試圖得到附地上的摩擦力,那第一步必須是非常微小,但它至少要給你一點兒牽引力。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正往下滑,第一步就是這樣。你只能這樣做,但你必須得到一點兒着地摩擦力。有時候,這第一步是制止你靈性下滑的東西,它阻止你不斷下滑,或許有些聽眾朋友此刻正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向神發怒,感到困惑......有時候,你抓住的第一樣東西是一個消極的想法。

亞薩要說的是:「我想到那些孩子。」多年來,我跟許多人談過,他們說:「我準備拋開一切。我準備了結生命。我準備一走了之。我準備扔掉信仰,但我想到我的孩子。」這就是亞薩正在談論的。我不認為他所說的,真是他的孩子,但他正在談到那些「將會觀看我做什麼……」的人。

換句話說,亞薩的第一步是一個消極的想法。他抓住一個消極的想法。他說:「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但我知道一件事情。在這事上,我不是獨自一人。我所做的將會帶來後果。如果我不肯定我所做的是正確的事,很多人將會與我一起跌下去。我不會衝口而出地泄露任何事情。我不會口不擇言。我會謹慎我的言語。除非我知道我在做什麼,否則我會把它藏在自己的心裏。」

亞薩在說什麼?他說:「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但除了我自己之外,我還會顧念其他人。」這是難以做到的。現代人遇到問題時都認為那只是我們自己的問題。然而,亞薩採取的第一步,即是那帶給他一點兒着地摩擦力的事情,就是他不再只想着自己。亞薩說:「嗯,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不想傷害我身邊的人,所以我最好在此刻控制一下自己的感覺,更徹底地思考整件事情。」就是這種着地摩擦力。

嗨,你不能停在那裏。那還不足以讓你恢復元氣,但有時候,僅僅抓着一個消極的想法已足夠。亞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想到自己之外,也想到其他人,這至少阻止他繼續滑下去,讓他可以採取下一步。第一步是抓着一個消極的想法。亞薩除了想到自己之外,還想到其他人。他說:「嗯,我至少要繼續活下去,因為我若拋開一切事情,將會連累其他人。」

順便一提,有些人並不輕看這一步。有些人現在也許只有這一步,不過沒關係。你不能呆在那裏。這不足以讓你留在山上,也不足以讓你恢復元氣,但不要輕看那些小事情。如果你現在只有這一步,你要抓住它,並繼續前進。接着是下一步。

其次,亞薩進入聖所去思想。亞薩在第16和17節說:「......眼看實係爲難,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 ......」這一步有兩部分。首先,他說:「我進了聖所。」這是什麼意思?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你們若陷入這種不斷下滑的狀況,在屬靈上感到沮喪,向神發怒......你們會怎樣?這人已停止往聖所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很普遍的情況。

這意味着亞薩已停止進入聖殿,他不再進入有祭壇、獻祭、祭司和各樣陳設的聖所。但這裏的原則是:如果你發覺自己不明白神,也不明白神的作為,如果你開始感到灰心、沮喪,向神發怒,也對你的人生際遇感到生氣,那麼,你可以去細想神,並徹底思考一切事情,但你必須去到神面前才思考這些事情。你可以感到困惑,但你要去到神面前才感到困惑。你要進入聖所。

詩篇第73篇與約伯記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約伯記裏,約伯說了一些難聽的話,對嗎?你嘗試讀一遍約伯記。約伯說了一些難聽的話。他詛咒自己出生的那一天。約伯說:「神啊,你真的不公平。」約伯經歷這一切事情,到了最後,神十分喜悅約伯。最終,神為約伯平反,祂說:「約伯對我是忠誠的。」。

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約伯感到困惑。約伯感到憤恨。約伯感到悲傷。他說出這些關於神的惡言,但你知不知道約伯這些話是對誰說的呢?約伯是對神說的。他與神談話。他留在神面前。他祈禱。在約伯身上發生的事情是完全自然而然的。詩人在這裏說:「我還沒有到聖所去。」不管怎樣,我們有一種屬靈的過敏症。我們難以禱告。我們難以與神對話。

這都是困難的,但是當你的生活變得一團糟,當你的人生中有些事情出了亂子時,你很容易會說:「我為什麼要讀聖經?我為什麼要禱告?我為什麼要上教堂?我為什麼要與基督徒談話?我為什麼要守聖餐?」換句話說,我們離開了聖所。這個原則就如一般常識,如果你想徹底思考這些事情,除非你在聖所裏思考,除非你持守基督徒操練,否則你總不能擺脫這種不斷下滑的狀況。

加拿大精神科醫生韋約翰(John White)是個基督徒,在他一本有關抑鬱的大作《憂傷的面具 》(The Masks of Melancholy)裏,他說他在許多年前經歷過可怕的抑鬱,讓他擺脫抑鬱的唯一方法,就是他坐下來,翻開聖經的何西阿書。那是一卷非常難讀難明,也令人提不起興趣的書。韋約翰坐下來,翻開舊約聖經的何西阿書。每一天,他花大約一小時去以舊約聖經的原文希伯來文來讀何西阿書。實在枯燥無味,毫無感覺。感受不到神的同在。韋約翰說:「但每一天,我全力深思經文,以及經文的意思。」

韋約翰說,過了大約一個月,他漸漸地發覺自己從抑鬱走出來了。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韋約翰是在聖所裏。「我在神面前思考這些事情。」除非你願意持守所有基督徒操練,就是讀經、祈禱、敬拜、守聖餐、參加基督徒團契,基督徒的服事,並且幫助別人,否則你不要指望自己能擺脫不斷下滑的狀況。除非你進入聖所裏,否則你無法擺脫不斷下滑的狀況。你明白這是多麼重要嗎?這是常識。

如果你開始弄不清楚你的一個朋友正在做什麼,以及她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你只是想到她,並且談論她,卻從來沒有去到她那裏,在她面前思考和討論你的疑慮,那麼,你永遠弄不清真相。你永遠弄不清真相。對神也是一樣。為什麼會有所不同呢?進入聖所吧。在神面前思考吧。詩人說:「我進了神的聖所,我便明白過來。」

如果你現正陷入不斷下滑的狀況,如果你的人生看來十分糟糕,如果你感到沮喪,並且向神發怒,那麼,你進入聖所是爲了什麼?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你進入聖所是爲了什麼?你進入聖所是爲了思考。如果你今天感到抑鬱或沮喪,或向神發怒,並且你感到與神疏離,與生活隔絕,對人生充滿埋怨,那麼,你還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為什麼你要到教會去?現在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許多人在沮喪的時候會到教會去。他們想感覺好一點。啊,你還未去到正確的地方。

人們喜歡到古雅的教堂去看美麗的景象。他們喜歡那些拱柱。他們喜歡那些美麗的彩色玻璃窗。讓我告訴你,如果你到教會只是爲了體驗一下美麗的事物,或是想聽一些令人鼓舞的音樂,或是去聽一篇激勵人心的講道,或是讀一讀聖經,你到錯了地方。很多人說:「這就是我到聖所的原因。這令我感覺好一點。詩篇的詞句和聖經的經文令人感到安慰。經文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當我去到聖所,不知怎麼的,我只是感到世上的事情也不是那麼壞。」

親愛的聽眾朋友,請留心聽,如果你是那樣利用宗教,如果你進入聖所是爲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我可以免去你的麻煩。在一個溫暖的火爐旁邊,飲一杯香醇的雪利酒,也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或是打一場美妙的高爾夫球,諸如此類。如果你想感覺好一點,那麼,你進入聖所去思考一下。基督教的信息和基督信仰與我們剛纔所描述的完全不同。有些人說:「我想體驗一下美麗的東西。我想忘記我的煩惱。」如果你想忘記你的煩惱,你大可以在火爐旁邊飲一杯香醇的雪利酒,或者飲上三、四杯……

在基督信仰裏,當你開始恰當地思考時,你的感覺會好一點。有些人會討厭這種說法。對一些人來說,這不是你們的脾性,但是難道你們看不見詩人進入聖所去思考嗎?除非你去到神那裏,說:「我對你發怒,我感到很沮喪和灰心,因為我的思想裏缺少了一些東西。在某處有一些虛假的前設。我缺少了一些東西。我有些事情弄錯了。我需要思考一下。」否則你總不會擺脫這種不斷下滑的狀況。聖經對你產生的作用,不像一杯暖暖的雪利酒。不,聖經不是這樣的。

希伯來書第12章說,聖經的話有勸勉作用,它是對你說的。希伯來書12章5節說:「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勸」這個字,在原文是與「爭辯」這個詞一樣的。讓我告訴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聖經是真理。這意味着聖經有責任與你爭辯,向你呈現,並向你顯出你的錯誤,並且糾正你、訓練你,領你行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你進入聖所裏,你就是進去領受真理。你就是進去更清楚地看見事物。你就是進去思考。除非你進去是爲了思考,否則你總不會擺脫這種不斷下滑的狀況。

首先,亞薩抓住一個消極的想法,這隻爲了制止自己向下滑。他想到其他人。然後,亞薩進入聖所裏。他沒有迴避基督徒生活的操練。他到聖所去,但不只是爲了感覺好一點,不只是爲了感到與神親近,也不只是爲了想聽到他最喜歡的聖詩,彷彿這一切會令他感覺好一點。

美國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雷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常說,當他聽到美妙的音樂時,會令他感到人生真的充滿意義。這是好的。欣賞美麗的東西是好的,但這不是我們正在討論的事情,也不是在這位詩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亞薩走進聖所裏是要思考。現在我們來看看下一步。這些原則每個都是重要的。你若忽略這些原則,你便將要繼續在懸崖峭壁上極力保持平衡,隨時會滑下去。

第三,亞薩看見整個大局。我只在這裏扼要地提一提,因為我們在上次的節目中已詳細討論了這一點。我在此所談的是基本的原則。當亞薩走進聖所的時候,他思考什麼?他說:「我思想他們的結局。我看見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我明白他們的結局。另一方面,我看見你攙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裏。」

亞薩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他所說的相當簡單,卻十分深邃。每當你對神或自己的人生感到困惑,每當你心存怨恨,每當你陷入不斷下滑的狀況的時候,你看不見整個大局。亞薩只是定睛於目前的境況。現在,他向後退,開始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他過去只是定睛於某一面,現在他看到整件事情。

我再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我去過在美國長島(Long Island)的一座房子。從前面看來,那座房子顯得很小,絕對是細小得很,只有幾英尺寬。當你進入房子裏,你像是永遠都走不完這座房子。那裏有很多通道。你發覺它是迴環曲折的,廂房後面又有廂房,直至你去過每一角落,直至你看過周圍的一切,你才知道這座房子真的有多大。每當你感到人生沒有意義,你便進入聖所裏,求神使你能夠明白,你最需要的是看見全貌。

例如,有人說:「如果神是慈愛的,祂怎麼會允許苦難臨到?」嗯,這是因為你只看到一面,你只看見那座房子的前面。神也是聖潔的。由於神是聖潔的,世上充滿許多反抗神的管治的人。這世界充滿破碎、痛苦和苦難,因為我們悖逆神。你只着眼於一面。神不僅是慈愛的,也是聖潔的。

當你說:「那麼,神為什麼允許這一切邪惡的事和苦難存在?」你是在假設沒有人應遭遇這些邪惡的事和苦難。你是在假設我們應過着美好的生活,對嗎?你證明出來。你證明給我看。現在,你明白我正在做什麼。你在聖所裏。你開始看到事物不是隻有一面的。你說:「嗯,為什麼神允許這樣的邪惡的事和苦難存在?」那個問題裏有一個假設。這個假設就是神欠了世界,也欠了世上的人一個舒適和美好的生活。你證明給我看!你指給我看神在哪裏是這樣做。

看看人對神所行的事,以及人們怎樣互相對待,然後向我證明,神欠了我們一個美好的生活。「嗯,那是另一面。」當然,那是另一面。那就是進入聖所裏。神不只是慈愛的,也是聖潔的。你說:「嗯,如果神是聖潔的,祂為什麼會讓這個壞人攀上成功階梯,卻讓這個好人英年早逝?」然後,你說:「但神是有智慧的。」

詩人進入聖所裏。他開始看到這一點。他說:「我開始看見那些看似穩妥的壞人,其實是站在滑地上。我開始察覺到,他們轉瞬就消失了。他們常在轉瞬之間就消失了。他們將會像我們醒來的時候所輕視的夢。」神是有智慧的。神是公正的。祂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祂不會讓任何人僥倖逃脫任何事情。這只是神沒有按着你的判斷去施行祂的審判,但到了最後,正如曾有人這樣說:「神的磨坊碾磨得很慢,但神的磨坊把極小的東西都磨碎。」你聽過這樣的話嗎?

亞薩開始看到這一面。「嗨,要看整座房子,不要只看房子的前面。」神不僅是慈愛的,也是聖潔的。神不僅是聖潔慈愛的,也是有智慧的。神不僅是有智慧的,也是慈愛。我告訴你,這是神的真理的本質。所有謊言總是太簡單了。神的真理總是多方面的。除了神的真理之外,所有異端,所有別的事物,都總是太簡單了。我們在上次的節目中已討論過這一點。

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和哲學表明與基督信仰的區別,但它們總是太簡單了。那些理論和哲學認為人類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動物而已,或是一個作出條件反射的軀體,或是一個經濟單位,或是良善而沒有任何罪的,或是充滿罪惡而沒有良善,諸如此類。那些理論和哲學都太簡單了。當你終於抓着真理時,你便看見每一面。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是否對神發怒?你現在是否抱怨自己的人生?我告訴你,問題在於你走得太接近了。你看不見整個大局。你必須退後一點。你是在一個小溪谷裏,你必須被提起來,讓你可以看到整個房子。如果你在向神生氣,這是因為你走得太接近了。你沒有合宜的視角。繞着走一圈吧!看看每個層面。看看每個階段。看看每一面。你便知道你正忘記了什麼。看看神的屬性的每一部分,而不只是其中一部分。這就是答案。要看全面。

第四,亞薩發出那個終極的問題。你知不知道那個終極的問題是什麼?「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讓我告訴你一件事情。如果你最終提出那個問題,你對神的怒氣便熄滅了。亞薩正在問的是:「我真真正正想要的是什麼?我為什麼向神發怒?」答案總是:「因為我想得到一些東西,過於我想得到神。」讓我再說一遍。你為什麼向神發怒呢?一直以來,「因為有些東西是我想得到的,過於我想得到神。」想想這一點。想想這種想法所帶來的後果。想想當中的邏輯。想想這種想法是何等愚昧。這事在亞薩身上發生。亞薩突然明白了。

讓我以另一種方式來跟你說。試想像一下這個情況,你正在與某人約會,你似乎墮進愛河裏。爲了彼此瞭解,你讓對方知道,當你結婚後,你會得到一筆信託基金。你所愛上的人卻說:「啊,真的嗎?嗯,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對我都沒有任何分別。我所愛的是你本人。」

啊,如果在你舉行婚禮之前,你發現你不會得到那筆信託基金,你把這事轉告你未來的配偶,她感到十分失望,說要取消婚禮,那怎麼辦?你會有何感覺?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例證。你會有何感覺?這樣的迴應告訴你,這個人對你的愛是怎樣?你會說什麼?你知道你會說什麼。你會大受打擊。你會說:「你從來沒有愛過我這個人。你在利用我,你愛我,是因為我將會帶你到某處,或讓你得到某些東西,你並不愛我。你只是在利用我。」

好吧,你為什麼向神生氣呢?神說:「我在這裏。你擁有我。我是你的主。你是我的兒女。啊,嗯......你沒有成功的事業,沒有配偶,健康欠佳。但你擁有我。」你會說什麼?你可以對神不屑一顧,說:「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錶明無辜。你正在告訴我,我擁有你,但我不能有這個和那個嗎?這是不公平的,這是不對的。我已經準備好......等一等,我在做什麼?」

當你進入聖所,並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時......如果你今天向神發怒,你對待神的方式就像其他使你大受打擊的人所採用的方式一樣。你對待神的方式就像那些使你感到被鄙視的人所採用的方式一樣。亞薩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你必須對自己的心說出亞薩正在向他的心所說的話。

詩人說:「我渴望得到成就、健康和所有的東西,我真正想得到的是神。這些東西都只是給我一點兒快樂,但最終只有神使我得到那些滿足。我渴望藉着賺取金錢而追求的喜樂,只有神能賜給我。我渴望藉着被愛而追求的滿足,只有神能賜給我。只有神可以賜給我。

我想要什麼?我怎可以這樣利用神?」只要你察覺到這一點,你便學會如保羅那樣說:「我無論在什麼境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神永遠都是好的,因為我永遠都能擁有祂。我不能永遠都擁有健康。我不能永遠都擁有成就。」

我們要在此作結了。我相信......我在上次的節目中提到這一點……當亞薩進入聖殿時,他覺得自己如畜類一般。他說:「我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當我心裏發酸,當我肺腑被刺時,我是這樣愚昧無知;我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自從上次的節目之後,我一直在思想這一點。我的家養了一隻貓,我們必須常常為那隻貓清洗。我們要常常為那隻貓洗澡,因為我們的孩子患上過敏症。

當然,那隻貓很高興與我們一起生活。牠尤其討厭洗澡。所以,當我們把牠放在澡盤裏的時候,牠只會又咬又抓。牠感到非常不安,因為牠是一隻畜牲。畜牲是什麼?牠是一隻動物。這意味着牠只知道自己是否感到舒服。那隻貓不能明白箇中的原因。牠無法看見全面。牠無法明白,如果我們不為牠洗澡,牠甚至不可以留下來和我們在一起。那隻貓無法明白這是出於愛的行動。牠是一隻畜牲。

當你進入聖所裏,當你尋求明白,當你看見整幅圖畫,當你發出那個終極的問題時,你便開始察覺到你以往是何等的畜類。亞薩進入聖所裏,他在祭壇上看到什麼正被宰殺?他在那裏看到什麼正被宰殺?你知道亞薩在聖殿裏看到什麼。牲畜被獻為祭。你走進聖殿裏,也被許多牲畜包圍着。亞薩看着那些牲畜,他說:「我應該在祭壇上。我應該被獻為祭。為什麼我沒有被獻為祭呢?」

當然,亞薩弄明白了,但我們所知道的比他更多,因為我們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裏。我們知道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把自己獻上為祭。耶穌為我們承擔了刑罰。祂如一頭牲畜般被殺害,以致我們不用因我們獸性的生活而被殺害。看看這個情境,然後問問自己:「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在地上,除了如此愛我的那一位以外,我還想要什麼? 」

我之前提過瓊妮.厄爾克森是一位四肢癱瘓的女士。她大半生都在輪椅上度過。她是一個基督徒,她有勇氣在她其中的一本書裏說,如果這將會幫助她認識神更多,如果她在輪椅上對神的忠信能榮耀神,她真的不介意六十年來失去她的手和腳所帶來的不便。她問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能夠克服我們的憤怒,並在我們的「輪椅」上仍然忠於神,我們的生命可以帶給神何等的榮耀。

我想像到大多數人讀到瓊妮.厄爾克森這一段話的時候,他們會說:「瓊妮怎能那麼說?她怎能這樣生活……?為什麼她不生氣呢?」我會告訴你原因。瓊妮進入聖所裏。她尋求明白。她看見整幅圖畫。當她察覺到「耶穌基督為我被殺害。祂成了一頭被宰殺的牲畜,以致我不用因自己獸性叛逆的生活而被殺害。」的時候,她提出那個終極的問題。親愛的聽眾朋友,瓊妮可以在她的輪椅上說:「神永遠都是好的。」

艾倫.加德納在臨死的時候,他可以說:「神永遠都是好的。」你也可以這樣說。想一想你將會得着的力量。想一想你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想一想,你若能夠說:「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你將會怎樣順利地度過此生。進入聖所吧!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賜恩典給我們,讓我們知道和明白這些真理,並且明白怎樣把它們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這需要神的聖靈幫助才做得到。天父啊,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這種不斷向下滑的生活,我們在當中感到生氣、憤怒和困惑,我們或許已經過這些境況,或許正在這些境況中,或許將來會落入這些境況中。求禰幫助我們,讓我們從這篇偉大的詩篇和這段偉大的經文,去明白那些原則,以致藉着禰的聖靈,並且奉禰的兒子的名,讓那些原則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以致我們也可以對你說:「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