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問題;古代的解決方案」系列十、物質主義問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不時從聖經去看神怎樣談到我們對於金錢和財產應有的態度。聖經充滿了關於這個題目的資料和教導。聖經有相當多的討論都與金錢有關。我們今天要看看耶穌在路加福音第11章談到關於金錢的教導。請聽我讀出路加福音11章37至42節:

37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喫飯,耶穌就進去坐席。38這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洗手便詫異。39主對他說:「如今你們法利賽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裏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40無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裏面嗎?41只要把裏面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 42「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經文讀畢。這是神的話語。

耶穌在這段經文裏的教導,是由一件事情引發,那件事情就是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喫飯,這個法利賽人因看見耶穌飯前沒有洗手而感到不安。親愛的聽眾朋友,我知道你們很多人會說:「這樣的事有什麼奇怪,或令人感到不安?我的媽媽在飯前也常常不洗手。」這個法利賽人心裏正在想的,不是衛生問題。在舊約裏,當人們在聖殿的敬拜裏親近神的時候,都應該洗手。他們應該在禮儀上用水潔淨自己。

舊約聖經裏有關禮儀上的洗濯,是神所採用的具體可見的方式,藉此讓人明白他們需要以一顆清潔的心去親近神。所以在禮儀上洗淨身體外面,只是一種方式,讓人看見當自己去到神的面前,神要的是一顆清潔的心。然而,昔日的宗教領袖採納了禮儀上的洗濯,並開始把它們應用於生活的每一方面。

法利賽人每當進到房子裏都會洗手。他們每次喫飯前都會洗手。他們睡前也會洗手。這是因為「法利賽人」的意思是分別出來的人。法利賽人採納了舊約聖經對禮儀上的洗濯的概念,並把它們應用於外在的生活上。他們洗手,因為他們在外面的市場走動,可能會碰到外邦人,或觸摸到曾被外邦人、不敬拜神的人、罪人,或在某方面不潔的人摸過的東西。

因此,法利賽人已學會把宗教變成外在的事情。這是法利賽人洗手的原因,也是法利賽人看見耶穌沒有洗手而大為震驚的原因。他們心裏想:「這個人自稱是虔誠的人。這個人自稱是認真地對待神的人,但他竟然在喫飯前不洗手。他怎知道自己沒有觸摸過任何在禮儀上不潔的人或東西呢?」

耶穌藉着這個機會猛烈抨擊法利賽主義的概念。我們沒有時間逐一細看耶穌在這段經文裏所說的話,但耶穌所說的話其實是相當令人驚訝的。耶穌說:「看看你自己。看看那杯子。杯子外面是乾淨的,但裏面卻是骯髒的。」

想像一下,你將杯子放入洗碗機裏,當你把杯子拿出來後,發現杯子的外面雖然乾淨了,但裏面仍有食物的渣滓。你不會想把飲料倒進那杯子裏,然後拿來喝。就清潔方面而言,杯子外面的潔淨不及裏面的潔淨那麼重要。如果杯子還未洗淨,留在杯子裏面的食物殘渣會令人感染疾病。另一方面,我們幾乎不可能只洗淨杯子的裏面而不洗淨杯子的外面。

所以,我們將會把耶穌在這段經文的教訓應用於財產方面,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耶穌拒絕着重外在的行為,過於內心的實況,這正是律法主義者所做的。另一方面,耶穌也拒絕過於着重內心感覺而忽略外在行為表現。看看,耶穌說:「你潔淨了外面,但你沒有潔淨裏面。裏外都要清潔!」

耶穌一方面拒絕像「律法主義式的宗教」那樣,着重外在的行為,過於內心的實況,另一方面,耶穌也拒絕像我們所謂的「自由派的宗教」那樣,過於着重內心感覺而忽略外在行為表現。有一種宗教說:「啊,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緊。只要你是出於愛心去做的,無論你怎樣實行都不要緊。」這就是過於着重內心感覺而忽略外在行為表現。

另一方面,耶穌並不主張只有外表就夠了,只要遵守律法、規則和道德禮教就夠了。耶穌沒有陷入所謂「律法主義式的宗教」裏,也沒有陷入所謂「自由派的宗教」裏。耶穌沒有偏重外在的行為或內心的實況,也沒有使兩者變得對立。相反,耶穌說,真正的宗教是把內心的實況活出來。你外在的行為應當從你的內心流露出來,並與你的內心一致。這纔是合乎聖經的宗教,在某種意義上,它既不是律法主義,也不是自由的宗教。

現在,我們可以更詳細地探討這一點,如果你讀這段經文的其餘部分.,一直讀到這章經文的結尾,便看到耶穌詳細地討論這個原則。耶穌把這個原則應用於許多方面,但我們不會全都討論。我們只會討論其中一方面。耶穌把這個原則應用於什一奉獻的問題上。耶穌把這個原則應用於金錢的捐獻上......即是把你的收入的某個百分比捐給我們所稱的「慈善機構」,或是神的事工等等。

我們來看耶穌如何應用這個原則,讓外在的行為和內心的實況之間保持平衡,以內心為先,又保持外在的行為,這實在很有意思。看到耶穌怎樣把這個原則應用於捐獻方面,也很有趣。耶穌在這裏教導我們三件事情,是關於我們對於我們的財產和捐獻的態度。

首先,基督徒的捐獻有外在的指引。第二,基督徒的捐獻需要內在的慾望。第三,當中有一種屬靈的動力,是兩者的原動力和動機。有外在方面,有內在方面,還有屬靈的原動力,它們實際上為外在的行為和內心的實況提供力量,並且推動兩者。讓我們來看看這三點。

首先,基督徒的慷慨捐獻有外在的指引。人們察覺到「慷慨」這個詞是好的。我們應該慷慨。我們喜歡做個慷慨的人,但你怎樣為慷慨下定義呢?耶穌給我們一個定義。耶穌說:「無論你是否按着聖經所說的比重去慷慨地捐獻,這裏有一個規則和方法讓你去作出決定和判斷。」

耶穌說:「......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耶穌要說什麼?首先,耶穌指出法利賽人奉行什一奉獻。「什一」的意思是十分之一。在舊約裏,神的子民都知道他們要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獻給祭司。

利未記27章30節說:「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經文說從地上所得的每樣東西取十分之一。人們把十分之一給予祭司,然後祭司會把奉獻用來做兩件基本的事情。首先,祭司會把奉獻用來支持聖殿所有的獻祭和禮儀。其次,祭司會施予窮人。祭司把奉獻分發給窮人,因為奉獻給耶和華的金錢,總是用來做兩件基本的事情:把人連繫到神那裏,並把神的子民連繫到世界的需要上。

把人連繫到神那裏的是聖殿。把神的子民連繫到世界的需要是指幫助窮人。什一奉獻就是用來支持聖殿和幫助窮人。在舊約聖經中,當神講解什一奉獻背後的理念時,如果你仔細地去看,你開始看到什一奉獻是十分合理的,不僅是它的觀念,它的比重也很合理。神說:「每當你從地上得到任何東西,都要獻上十分之一。」

神為什麼這樣說?答案非常簡單。你不可奪取一片不屬於你的土地,在那裏耕種,從中獲得收入,卻不給予那塊土地的主人任何東西。這樣做其實是偷竊、盜用和搶劫。所以神說:「你的收入是從那塊土地而來,但那塊土地是我所擁有的,不是屬於你的。我創造那塊土地。我擁有那塊土地。我只是把那塊土地租給你,我所要求的是你十分之一的收入。」

我一直在做一點研究,也跟一些人談過這一點。我們正在討論的是多個世紀以來的事。世上有各種各類的經濟體系,也有不同的文化,但當我們說有人給你一塊土地,使你有權去利用那塊土地去賺取你的收入,而你只是把你十分之一的收入給那地的主人,這個概念無論按任何人的標準來說,都是一宗划算的交易。在舊約裏,從沒有人質疑這宗交易。

人人都說:「太好了!真令人難以置信!實在好得很!我找不到一個會這樣做的君王。我找不到一個會這樣做的富翁。絕對找不到!神真是非常慷慨。只需要獻上收入的十分之一便可以使用那塊土地!」若果聖經是在今天寫成,神會說:「如果你運用你的思考能力去得到收入,如果你運用你的運動才能去得到收入,如果你運用你的藝術才華去得到收入,請記着這一點:那些能力都是屬於我的。

那些能力是從我而來的。你沒有賺取這一切,是我把它們借給你的。如果你在那塊土地上耕種,你運用頭腦,你運用那些能力,卻沒有給我任何東西,那便是偷竊、盜用和搶劫。我要求的不多。我只要求收入的十分之一。」這是舊約聖經的教訓。

現在,耐人尋味之處就在這裏。那是舊約聖經的指引。耶穌怎樣看這個指引呢?這實在很奇妙。多年來,人們一直在爭論舊約聖經與我們現今有什麼關係。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相信聖經,然而,當你回到舊約聖經裏,你看到那裏記載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例如,你從舊約聖經讀到有一條律例說不可用兩樣攙雜的布料作衣服。申命記22章11節說:「不可穿羊毛、細麻兩樣攙雜的布料作的衣服。┘

你又讀到聖經另一處說,不要喫半生半熟的肉。接着,在同一章經文說:「要愛人如己。」你看到那節經文,便說:「我察覺到有些規條大概不適用於我身上,有些規條顯然是適用的。我怎知道哪些規條適用,哪些規條不適用呢?」

顯然,我們需要作出選擇。我不會在此詳論這方面,也不會告訴你,我對於這方面有什麼想法,但我可以告訴你一件事,是大家一直以來都同意的。如果耶穌從舊約聖經提出一些命令,吩咐我們必須遵守,我們知道那些命令毫無疑問是給我們的。

如果耶穌在任何地方放寬或廢除什一奉獻這項義務,就是在這裏了。耶穌指出,法利賽人履行什一奉獻。是法利賽人!你也知道,耶穌在聖經中只是責罵法利賽人。你留意到嗎?耶穌沒有責罵妓女,也沒有責罵稅吏。除了法利賽人外,耶穌沒有責罵任何人,因為法利賽人把律法變成一堆規則,而且他們相信人若遵守那些規則便可以得救。但相信這樣的事,只會招致屬靈的死亡。法利賽人正在毒害四周的人。

耶穌不斷地譴責法利賽人。耶穌稱他們為「毒蛇」。耶穌稱他們為可怕的東西。耶穌在馬太福音3章7節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所以,如果有任何地方讓耶穌有機會去放寬什一奉獻,就是在這裏了。法利賽人是如此墨守成規,如果他們的後院有一個花園種了薄荷葉,當他們把薄荷葉摘下來,放入他們的飲品之中時,他們會從十塊薄荷葉中抽起一塊,送到聖殿裏。我的意思是,這些都是墨守成規的人!

法利賽人將薄荷、芸香和園裏各樣香料獻上十分之一。耶穌如何迴應?耶穌是不是這樣說:「啊!你們是律法主義者。啊!什一奉獻是一套已被廢除的規條。它令人感到壓逼。」耶穌不是這樣說。耶穌說什麼?祂說:「這還不夠。你作出什一奉獻是很好的。不要停止這樣做。」你看到嗎?耶穌說:「你作出什一奉獻,但是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你必須作出什一奉獻,也不要忽略那公義和愛神的事。」

如果有一處地方,讓你期待耶穌拆毀什一奉獻整個概念,就是在這裏了,肯定是在這裏。耶穌在這裏面對這些已把什一奉獻的概念扭曲了的人。相反,耶穌說:「你是絕對正確的。你不可停止什一奉獻。」首先,耶穌給我們一個外在的指引。你怎知道自己是否慷慨?很多人以為自己是慷慨的人。你怎知道自己是否慷慨?這裏有一個指引。

耶穌說:「察驗一下自己。你是不是按着這些比例去作金錢的捐獻?你是不是至少獻上你十分之一的收入?」你知道嗎?即使耶穌沒有這樣說,我們按常理也知道自己比舊約時代的人更蒙福。我們比舊約時代的人欠神更多。這是常識吧。即使沒有這事件,我們作為基督徒都知道,至少獻上收入的十分之一,是合乎聖經的比例,也是聖經對慷慨的定義。

可是,如果有聽眾朋友感到難以置信,心裏想:「啊,我的天哪!我不能相信這個人竟會相信這樣的事!我無法相信聖經如此教導我們。這是何等不合理。」你快要被耶穌逼到角落了。耶穌還未說完。耶穌彷彿只是向你揮出了左勾拳,還未揮出右勾拳。耶穌說,那些作什一奉獻的法利賽人做得還不夠。耶穌說:「你應該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這是好的。我很高興你這樣行!可是,如果你只是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卻沒有做我要求的其他事情,你是受詛咒的。你有禍了!」

你知道「有禍」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詛咒。耶穌咒罵法利賽人只作什一奉獻。顯然什一奉獻是不夠的。耶穌的要求不低於什一奉獻;祂要求更多。耶穌要求什麼?若要知道自己捐獻的比例是否合乎聖經,第一個方法是檢視什一奉獻。其次,耶穌說什一奉獻還是不夠的。

此外,還必須對捐獻有一種內在的慾望。你捐獻時必須感到喜樂。你的本我必須參與其中。因此,耶穌在第42節說:「......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耶穌說:「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人,也要把裏面的奉獻出來。要把你們裏面整個人都投進去。」

當耶穌談到那公義和愛神的事時,祂可能想到撒迦利亞書裏的經文。撒迦利亞書7章8至10節說:「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說:『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裏謀害弟兄。』」

你明白耶穌正在說什麼嗎?耶穌所說的話相當簡單,卻令人震驚。耶穌說,你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但你裏面沒有奉獻的慾望,你只有什一奉獻的外在行為,卻根本沒有一顆慷慨的心,這是受詛咒的。唷!這就是耶穌正在說的。祂在問:「你有沒有一顆憐憫的心?」

讓我這樣說。你若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卻沒有慷慨地分享你的家和你的東西;你若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卻沒有給你的員工提供良好的待遇;你若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卻與人隔離,不讓那些受傷的人來到你那裏;你若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並不平易近人,也沒有同情心......你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回事?事實上,如果你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卻沒有向那些受傷和破碎的人敞開自己的心;如果你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但你這樣做只是出於責任,那麼,你有禍了。這是一個詛咒!

耶穌說:「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人,施捨給窮人吧。」有一點很有意思!法利賽人施捨給窮人。他們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耶穌在第41節說:「只要把內在心靈的東西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你明白耶穌在說什麼?耶穌說,你施予給人,但你不關心那些人。你施予給人,但你的心沒有記掛那些人。你只是說:「我應該把我的獻金寄到哪裏?」你沒有投進那些受傷的人的生命中,你沒有敞開自己的心,沒有開放自己的家,也沒有擺上自己的時間。你沒有讓捐獻金錢成為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人的一部分,你內心也感受不到由此而來喜樂和歡欣。

相反,你花所有的時間去嬉戲、娛樂,想着怎樣可以換一間更大的公寓,想着怎樣可以建造自己的安樂窩。你捐獻金錢,因為你知道這是你的責任,因為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慷慨的人。耶穌說:「不!要把內在心靈的東西施捨給窮人,也要把外面物質錢財的施捨給窮人。」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陳述,也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陳述。

讓我指出三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去辨別自己是否把內在心靈的東西也施捨給人。當你想到什一奉獻時,你不覺得這個比例是太多的,這樣,你便知道自己是否把內在心靈的東西也施捨給人。這是其中一個方法。你察看自己,並且說:「是的。這不是太多。」

此外,還有另一個方法讓你知道自己是否把內在心靈的東西也施捨給人,就是你懷着喜樂的心去施予。施予應該是充滿喜樂的。你發覺在你施予的時候,你感到一份喜樂。

還有另一個測試。你充滿創意地施予。你不只是說:「獻金要送到哪裏?」你把你的心思意念都投進你正在奉獻支持的事情。你自己也參與你正在奉獻支持的事工。你爲着你正在奉獻支持的那些人祈禱。你成為義工。你參與你正在奉獻支持的事情。難道你不明白嗎?把內在心靈的東西施予別人。你獻出自己。你甘願被人佔便宜。當然,因為你不再屬於自己了,所以你懷着喜樂的心去施予。你帶着創意去施予,而且你急不及待要施予更多。

當你想到賺更多錢的時候,你馬上以事奉的心態去檢視你的金錢。你說:「啊,我希望可以賺更多的錢,那麼,我們便可以在這事上作出幫助。那麼,我們可以開展這工作。那麼,我們可以投資在這工作上。」有一點很有意思,你知道嗎?如果你讀下去,你會讀到耶穌接着在這段經文裏繼續發出詛咒。耶穌說:「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人,也要把內在心靈的東西施予別人。」

然後,耶穌繼續說:「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喜愛會堂裏的首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你們的安……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那先知正是你們的祖宗所殺的。可見你們祖宗所做的事,你們又證明又喜歡;因為他們殺了先知,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所以神用智慧曾說:『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們那裏去,有的他們要殺害,有的他們要逼迫』,使創世以來所流眾先知血的罪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耶穌在路加福音11章44節說:「你們如同不顯露的墳墓。」

耶穌要說的是,當你把你的金錢投在自己身上,諷刺的是,你會成為一個越來越沒有份量的人。當你把你的金錢投在別人身上,當你把你的金錢投在神的事工上,你會發現,你不是被埋葬在一個沒有墓碑的墳墓裏,相反,你成為一個越來越有份量的人。你看見自己帶來改變。這是一個奇怪的反諷。耶穌要說的是,如果你把你的金錢投在房子裏,房子終必消滅殆盡。如果你把你的金錢投在車子裏,車子也終必消滅殆盡。

無論你是否相信神,結果也是一樣。如果你相信神,你知道這些東西在最後的審判都必消滅殆盡。如果你不相信神,這些東西到了太陽終於耗盡時也必消滅殆盡,那時,所有文明都消滅殆盡。無論你是否相信神,結果也是一樣。你把金錢投在房子上。你把金錢投在車子上。你把金錢投在衣服上。你把金錢投在物質上。這一切都會消滅殆盡。你把金錢投在人身上、投在神的話語上、投在神的國,並且投在神的事工上,由此而來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止息。

你越是把你的金錢投在你自己身上,你會變得越來越枯乾,越來越微不足道。你越是把你的金錢投在神的事情上,或投在別人身上,你會變得越來越有份量。一個內心有這慾望的人便會知道這一點。他知道什麼會真正存留下去。他知道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因此,你不只是把外在的東西施予別人,也要把內在心靈的東西施予別人。你懷着喜樂的心去施予。你帶着創意去施予。你也帶着內心的慾望去施予。

我們來看最後一點。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教導我們,第一,什一奉獻是一個外在的指引,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否一個慷慨的人。其次,耶穌說我們內心必須有施予的慾望,施予時必須充滿喜樂、生命投入和參與其中,而且甘心樂意地施予。耶穌說這是必需的,祂也詛咒那些沒有這種行的人。

第三是屬靈的動力。你可以問問自己,你是這樣的嗎?你是否獻上收入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你是否懷着喜樂的心去捐獻?你是否甘心樂意地捐獻?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事實上,可能有人正在想:「即使我只是機械式地決定今年捐獻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我也認為這是沉重的負擔。我會很不情願地照着做。」當然,耶穌不想你這樣做。耶穌是這麼說。祂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耶穌希望你把外面物質和內在心靈的東西都獻上。

我們如何可以做到呢?答案可以在這節經文找到:「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香料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要愛神!有些人把這節經文詮釋為耶穌是說:「不用把你的金錢給我;只要愛神就夠了。不用獻上金錢;只要愛神。」顯然這不是這節經文的意思,因為你看到,這節經文說的是不要單單奉獻金錢。要愛神。當你領受神的愛,你便能夠付出愛。「法利賽人,你們施予並不是出於你們對神的愛。」

或者讓我這樣說吧。耶穌要說的是:「如果你沒有經歷神的愛,以致你能按着這個比例,並且自然而然地懷着喜樂的心去奉獻,你可以不必奉獻。」保羅在哥林多後書8章9節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保羅正在談到在十架上的耶穌。然後,保羅轉過來說:「哥林多的基督徒,我爲着在馬其頓貧窮的信徒,想從你們那裏得到一些金錢,但我不是在命令你們。」想一想這一點。保羅說:「我不是在命令你們去捐獻。你們認識基督的恩典。」請仔細聆聽。如果你們只是出於被要求去服從而捐獻,你們是在違背神。神所吩咐的那一種慷慨,不是靠命令便能做到。

保羅說:「我正在請求你們捐獻,但我拒絕命令你們這樣做。」你知道保羅要說什麼嗎?他說:「你們認識基督的恩典。」你不會命令一個人去親吻他所愛的人。你不會命令一個墮在愛河中的人去親吻他所愛的人。你不會說:「聽着。如果你希望繼續維持這段關係,你可能需要具體地顯出你的愛慕之情。」如果他們是相愛的,你不用那樣告訴他們。

保羅說:「我拒絕命令你們。」有人說:「嗯,我認為什一奉獻的概念是沉重的。我認為這令人感到壓逼,我感受不到奉獻所帶來的那種快樂,但我知道耶穌為我受死。」保羅說:「如果你這麼說,你根本不明白耶穌所成就的事。」除非你細想耶穌基督所做的一切要付上何等大的代價,否則你不會付出很多。想一想吧!如果你細想耶穌所做的一切,你便會斷絕對錢財的依靠,就像把臍帶割斷一樣。我們都依靠錢財。聖經說我們所有人都太過貪愛錢財了。我們實在太過貪愛錢財。

在貧苦大眾當中,貪財產生罪行。在中產階層當中,貪財產生工作狂和憂慮。在富豪當中,貪財產生虛浮的生活,因為這些人只是專注於自己的家,並醉心於其他人無法負擔得起的遊戲,以致他們沒有服侍任何人。這是同樣的事情。這是物質主義。這是貪婪。

耶穌說:「你們表面上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但內心充滿貪婪。」任何階層的人都有貪念。如果你是窮人,貪婪引致你犯罪。如果你是中產階層,貪婪引致你憂慮。如果你很富有,貪婪引致你變得膚淺。因此,金錢正在控制你。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當中有沒有人認為把你們十分之一的收入奉獻支持神的工作,或捐給慈善團體,實在是太多呢?那麼,金錢正在控制你。你正受制於金錢。你不是支配金錢,而是金錢操控着你。你過分貪愛錢財。你若要粉碎金錢對你的操控,你若要成長,你若要斷絕對金錢的依靠,並脫離金錢的轄制,唯一的方法是仰望耶穌基督,祂在十架上為你被搶掠,在十架上為你被剝去衣服,在十架上失去祂所穿的,在十架上為你變得貧窮。

讓我來總結一下。有些人認為什一奉獻的要求實在是太多了。這些人被錢財扼殺了。你要成長。金錢操控着你。你要支配你的金錢。不要讓金錢繼續轄制你。你要細想耶穌基督的恩典,以及耶穌為你所做的一切,直至你能支配你的金錢。

試想像一下,你在世上所有的錢財,都塞進你家裏的一個餅乾罐中。你知道嗎?當你想到那個餅乾罐的時候,它令你感到安慰。另一方面,當你想到那個餅乾罐時,它又使你感到憂慮,害怕或許有人會找到那個餅乾罐。如果有人為你把十億元存進銀行戶口裏,突然之間,那個餅乾罐不能再安慰你,也無法使你感到憂慮了。

如果你知道耶穌基督為你所做的一切,如果你看到你在耶穌基督裏擁有的財富,你已被收納,成為神家裏的人。你已藉着耶穌基督的恩典白白地稱義。你已得着耶穌基督神聖的權能活在你的生命中。如果你看到你是多麼富有,那麼,即使是銀行戶口裏的十億元,對你來說也只不過是一個餅乾罐。它不再使你得到安慰,也不再使你感到憂慮。你得自由了!你終於得自由了。那些時常憂慮的中產階級人士,那些圖謀不軌的窮人,那些經常玩樂的富豪,你們要得自由。獲得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內在心靈和外在物質的東西都獻上。

啊,親愛的聽眾朋友,我要安慰一下你們當中一些人。那些人說:「你知不知道我不喜歡什麼?我討厭這些事情。我失業了。我賺不到足夠的工資。我只能勉強支付我的房租。我希望我有錢可以捐獻。我也喜歡施予別人。」那麼,這段經文應該給你極大的鼓勵,因為耶穌說,最重要的東西是在裏面的。你感到安慰。你想奉獻嗎?你是否獻上你的時間?你對金錢的態度正確嗎?你只是在耶穌裏富有嗎?你有沒有稱頌神的恩典?

難道你不明白嗎?耶穌要說的是,內在心靈的東西纔是重要的。當你賺得金錢時,你也可以把外面的東西也奉獻出來。這是莫大的安慰。神在瑪拉基書3章10節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神這樣說是令人感到驚訝的。這是十分罕見的。神幾乎從來不會說:「以此試試我。」神通常會說:「不要試探我。」當談到什一奉獻時,當談到財務時,神說:「以此試試我。」

沒有人知道你能否通過那個考驗。我也不知道。沒有人可以知道你怎樣運用你的金錢。難道你不明白嗎?我告訴你,如果你想試試神,如果我們開始這樣做,我們的生命將會滿溢,我們的教會將會滿溢,我們的社區將會滿溢。讓我們試試神。改變你的生活吧!我們一起祈禱。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禰的愛子耶穌基督給我們如此清晰的教導。求禰賜給我們力量和能力去試試你。天父啊,這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操練,只需要願意看見禰的兒子在十架上付出高昂的代價。求禰幫助我們。禱告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