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問題;古代的解決方案」系列九、城市問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次的節目與慣常有點不同,我們研讀的經文來自不同書卷,主要記載於舊約聖經裏。我不會只是讀一段經文,而是讀幾段經文。

今天會多一點以專題方式去探討,內容也比平常的講道較多。我知道你會提出許多問題。正如一位多年前曾教導我的講道學教授所說:「你永遠都不應該在一篇講道中提出過多的主題,超過你可以討論的數量。不要從叢林中把許多的蛇嚇出來,多於你在那段講道時間裏實際上可以通通對付到的數量。」

我知道我不會這樣做。

我們研讀的經文都是關於城市,以及神怎樣論到城市。創世記11章4節記載當時住在示拿平原的人決定興建一座達至高天的塔。「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詩篇107篇6至7節講述當以色列人從曠野出來後,神怎樣拯救他們。經文說:「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又領他們行走直路,使他們往可居住的城邑。」箴言11章10至11節說:「義人享福,合城喜樂;惡人滅亡,人都歡呼。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卻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

耶利米書第29章是寫給那些被擄到當時世上最大的城巴比倫的以色列人。神在那個可怕、邪惡的大城裏對以色列人說話。在第5至7節,神說:「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喫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裏生養眾多,不致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着得平安。」

接着是約拿書4章11節。在約拿書的結尾,神對約拿說:「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舊約聖經所有書卷裏偉大的先祖,例如摩西、大衛和亞伯拉罕等,在他們顛沛流離的光景裏領受人生目標。希伯來書11章10節說:「因為〔亞伯拉罕〕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聖經怎樣論到城市呢?我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題目呢?因為我們一直在談論現代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今天我們所談論的城市問題,與許多人息息相關。美國社會學家和政治家丹尼爾.莫尼漢(Daniel Moynihan)曾在紐約發表演說。我對此所知不多,也弄不清他懷着什麼目的,但簡而言之,我知道他說的是今天的城市所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我們身處的城市,而是普世的城市。

丹尼爾.莫尼漢指出,在過去幾十年,紐約市所發生的持槍殺人案增加了幾十倍。他又指出在紐約市接受社會福利援助的人也急遽增加。

簡而言之,丹尼爾.莫尼漢要指出城市的問題。為什麼情況越來越惡化?為什麼會每下愈況?你知道,人們告訴你不同的原因。未來學家會說:「科技使城市遭遇厄運。我們不需要再住在城市附近了,所以生意都溜走了。」自由主義者會說:「種族主義使城市遭遇厄運。」保守派會說:「大政府和稅務條例使城市遭遇厄運。」我必須承認,許多基督徒會說:「神因城市的罪惡而使城市遭遇厄運。來吧,讓它自作自受吧!」

我們今天要做的,就是討論一個現代問題,並且查考聖經,看看聖經的教導。我只想提一提,像往常一樣,藉着介紹聖經如何論到城市,當中的論點比你將會從報章所讀到的更為樂觀,也更為悲觀。這比任何捍衛現代城市,或是貶低現代城市的人,更加充滿希望,也更加現實。我並不只是向你們展示一段經文,而是在舊約聖經中讀不同的經文。以下是聖經有關城市的教導。

第一,神創造了城市。現在聽聽這裏的邏輯。希伯來書11章10節告訴我們,神正在建造一座城。那座有根基的城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啟示錄第21和22章告訴我們,當神終於把世界領到祂要世界去的地方,當神終於建立了新天新地,當神終於把世界塑造成世界應有的模樣,世人將會居住在城市。神國的居民將會住在城裏。那是啟示錄第21和22章所說的。經文談到一個城,也談到那城內的街道,談到城中心的廣場,也談到城的尺度。

因此,有一位作家這樣說:「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都市世界。新世界裏的所有居民將會居住在城市,從各族、各國、各種語言羣體中,被恩典之約所牽引,彼此相近地聚居在一起,成為一個城的一員。」聽聽這個邏輯。大多數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神創造了家庭。家庭不是人所創立的。家庭並不是在青銅器時代晚期由人所創立的。家庭是神創造的,神彰顯自己為一位父親,神告訴我們,我們是祂的兒女。我們知道宇宙的未來是一個家庭。

因此,縱使罪佔據了家庭,並常常把家庭變成一個虐待和痛苦來源的地方,但我們沒有捨棄家庭。我們蒙召是要救贖和重建家庭。明白嗎?神創造了家庭,神是父親,我們是祂的兒女。人類的家庭是建基於在神裏面的特點。宇宙的未來是一個家庭。所以,無論罪如何把家庭貶低了,我們仍要救贖和重建家庭。

因此,神也在興建一座城。神是城市的興建者。神是城市的建築師。神告訴我們,祂是城市的規劃師,我們是那座城的居民。所以,那座城不是人所創立的,也不是在青銅器時代晚期所建立的。這是神的創造。如果罪已把城市扭曲了,像扭曲了家庭一樣,使城市變成一個充滿傷痛和苦難的地方,就像罪對家庭所作的一樣,我們仍不會捨棄城市。我們不會為此嘲笑神。我們不會說:「啊,就這樣吧!由它自作自受。」作為基督徒,我們是蒙召去救贖和重建那個城市。

你看不看到那個邏輯呢?你看不看到那個論據呢?神創造了那個城市,所以我們不會捨棄它。我們要建立那城。讓我在此踏前一步。不是每一個人都蒙召結婚。聖經是這麼說的,但我們取笑在社會裏的家庭的墮落,是多麼的愚蠢和邪惡,因為家庭若是這樣,社會也是如此。同樣地,我會說不是每一個人都蒙召住在城市裏。不,當然不是。你不能說所有的基督徒都要住在城市裏,就如你不能說所有的基督徒都理應結婚。

取笑神所創造之城市的墮落,是愚蠢和邪惡的,因為當城市走下坡的時候,社會也隨之走下坡。你像神那樣,是城市的興建者嗎?你是城市的開拓者嗎?不論你住在哪裏,你都應該幫忙復興和重建那些城市。那是聖經所說的。可以嗎?那是第一點。神創造了城市。讓我們再往前走。

第二,神為什麼創造城市?對於這方面,神為什麼創造家庭呢?人們已經對家庭有很多的鑽研,他們都說家庭是構成他們的身份的環境。家庭也是構成社會最基層環節的場所。我不會深入討論那方面。神為什麼創造城市?我們若研讀聖經,便會看到當中有許多目的,我肯定會比我現在向你陳述的多得很,但基本上有三個目的,它們全都仍然生效,但已受到罪的傷害、扭曲和損壞。

除非你瞭解這三個目的,否則你不會明白城市對你有什麼作用,並且為什麼對你產生這種作用。這三個目的是:神設計的城市,是要釋放人的潛能、庇護弱者,並促使我們追尋屬靈的事物。讓我向你說明。先看看我們已列出的這第一節經文。

創世記第11章告訴我們,在示拿地的平原上的人聚集起來,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現在,這告訴我們什麼?舊約聖經中的創世記告訴我們什麼?首先,正如我所說,城市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釋放人的潛能。如果你讀過舊約聖經,你會知道當神創造亞當和夏娃,並且當神創造人的時候,神使他們充滿創造力。神按着祂的形象創造我們。

因此,我們像神那樣充滿創造力。我們需要提高、求進、發展和培養創造力。我們需要具有生產力。我們需要有那種感覺。我們需要去創造。如果你讀過創世記,哪裏最能釋放那些創造潛能?在城裏。當亞當和夏娃,以及他們的後裔,即是全人類,被逐出伊甸園時,他們立刻開始創建城市。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創造潛能就在那裏釋放出來。

想一想。該隱建造了一座城,他的後裔建造了許多的城。創世記第4章告訴我們,第一首樂章就是在那些城中寫成的。第一個冶金術和第一批工具是在那些城中開發的,那些城也是金屬工藝開始進步的第一個地方。為什麼?這只是常識而已。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我們的創造潛能被釋放出來。

如果你在一個小鎮裏生活,你是一個商人,或者一個工匠,或者一個音樂家......好吧,你可以做某些事情,但是當你們聚在一起……這是指導加上培訓,再加上關係網絡,再加上一些激發,甚至是競爭和團隊合作,便促進這些事情。所以,如果你讀一讀創世記第4和第5章,你看見音樂、藝術,製造業、工藝、科學、建築等,在那些城裏蓬勃發展。

在創世記第11章裏,你在哪裏找到在工程和建築方面的進步是史無前例的?當然在城裏,神建立那個城,使它成為你釋放人的潛能,以及你的創造潛能的地方。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可能會說:「嗯,那很有趣,但聽來有種哲學和神學味道。那與我有什麼關係呢?」你在開玩笑嗎?各方各面都有相關!

為什麼你覺得,在越大的城市裏,越有這種巨大的壓力去生產一些東西?沒有什麼比一個城市,更使你深入發掘,而且發揮創造力,找到你的潛能。因此,很多人都來到大城市。你為什麼到大城市來?你們這麼多人為什麼到大城市來?要釋放你的潛能。你感到有壓力去生產一些東西。你感到有壓力去這樣做。它推動你。它激發你精益求精。為什麼?因為神創造那城,使它成為一個放大鏡,繪出人的心裏想到的任何東西。那個放大鏡把那樣東西顯示出來,把它展現出來,並且把它發掘出來。

記着我們在這裏所說的。城市的每一個目的,就像家庭一樣,已被罪弄得一團糟。因此,來看看在創世記第11章裏,這些人懷着什麼動機。他們下定決心:「我們若要在工程方面有所進步,我們若要在建築方面有所進步,那麼,我們必須興建一個城市。你看見嗎?」如果你要有進步,如果你要釋放人的潛能,你必須擁有一個城市。看看他們的動機。 「......為要傳揚我們的名......」

聖經教導我們,神對城市有其神聖的目的,但現在城市把人的潛能釋放出來的那種力量,已受着人想榮耀自己這一種渴望所驅動。因此,現在的城市激勵你追求卓越。這激發你去發揮潛能,但這是精疲力竭的。這不是使你得到提升。難道你感覺不到嗎?你看見嗎?這使你耗盡了;這吸乾了你。為什麼?因為那是城市在罪之下的本質。城市把你的潛能釋放出來,但與此同時,因着罪,城市吸引了那些想傳揚自己名字的人。你為什麼不承認呢?你們很多人來到大城市,都是爲了使自己名揚四海。聖經已把我們釘住了。

一方面,你看見那美好的部分。城市實在美好!在城市裏,可看到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就是那個地方。城市引發出你的潛能,但也使你精疲力竭。城市利用你。它耗盡你,把你吸出來,而且把你吸乾。啊,城市!多麼美好!多麼可怕!那就是聖經所說的。不要忘記。我們繼續下去。

第二,聖經說城的興建,也是爲了成為一個庇護的地方。在舊約聖經裏,所有用來指到城的希伯來詞語,意思都是指一個圍起來的地方。這些城原本是安全的地方。在創世記第11章,你看到這些人。他們說:「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你們若分散了,便容易受傷害。如果你們聚集一起,便變得堅強起來。所以,如果你們是分散的,如果你們想得到力量,那麼,你們必須聚集一起。城市常是分散的人和軟弱的人可以聚集一起的地方,在那裏得到安全。

神吩咐以色列人興建的第一批城,稱為逃城。為什麼?因為神知道祂所設計的城的性質是怎樣。神知道當一個人被指控犯了一項罪的時候......咦,叢林的法則是:若有人認為你做錯了事,便會追捕你,然後處決你。逃城是你可以逃往的一個地方,你在那裏能夠得到公正的審訊,因為城市是文明的地方。城市是叢林的法則沒有效用的地方。那些城是神所知道的地方,在那裏以公正為先。那些城理應是庇護的地方。

我們說:「好吧,那與今天有什麼關係?」嗯,讓我再次把它應用於今時今日。即使在現今的世界裏,城市在本質上是那些無權無勢的人一個充滿仁愛的地方。難道你沒有注意到嗎?如果你的家庭屬於中產階級,你不會喜歡城市。在經濟上,城市似乎並不適合你居住。這是一個難以生活的地方。你不喜歡城市,但如果換了你是別的人......你看,你必須記着,你的家庭屬於中產階級......他們其實在這個國家裏佔主要地位。如果換了你是別的人,城市是一個更加充滿憐愛的居所。

如果你是單身,城市是一個海川百納的地方。你不覺得這裏是不正常的。為什麼?因為即使是單身,也不會被分離孤單,例如在每間教會裏,有幾個單身的人坐在角落中,不會感到奇奇怪怪的。「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免得我們分散,卻是聚集在一起。 」所以,你不會覺得不正常。看看那些移民。你知不知道,如果沒有一個城市,要一個人從一個文化進入另一個新的文化裏,是何等令人難以置信地困難?你能否想像,有一個從越南來的人,忽然被環境要求要融入生活?我見過那種情況發生。這實在是相當困難的。

城市是充滿包容的地方,因為那些被分離孤單的人聚在一起,你可以身處舊文化包圍的環境中,同時可以學習一種新文化。因此,新移民來到城市裏。因此,他們的家庭搬到城市裏。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偏離中產階級的道德規範,這是你要來到的唯一地方,因為你知道,城市是分散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

如果你是貧窮的,你能否想像你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城郊掙扎求存?這樣的事不能發生。城市常是那些無權無勢的人充滿包容的地方。城市仍是這樣,但在罪的影響下,我們現在認識到城市雖然是個庇護的地方,但它們已不是這樣了。現在,城市是充滿暴力的地方。它們是沒有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想盡量真實無遺地看到這方面,你可以回到創世記第4章。還記得我之前提過嗎?在創世記第4章裏,我們看到第一首樂章就是在城中寫成的,但是第一批寫成的詩歌是戰歌。創世記第4章告訴我們有關拉麥的事蹟,他是該隱的後裔,作了第一批戰歌中的其中一首。你知不知道歌詞怎樣說?「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那是第一批詩歌中的其中一首。

你明白嗎?一方面,城市是個庇護的地方,但城市也是充滿暴力的地方。城市把你的潛能激發出來,但它們這樣做的時候,也使你精疲力竭。城市是如此美好,也是如此可怕。聖經將情況說明清楚。啊,別忘了城市還有最後的一個目的。我們說城市是神所建立的,爲了釋放人的潛能,第二個目的是使弱者得到蔭庇。然後是第三個目的,就是促使我們追尋屬靈的事物。

那些人在創世記第11章建造的是什麼塔?你知不知道那是什麼?讓我這樣向你說明。所有古城都是圍繞一個神明而建造的。你若是讀舊約聖經,便可以看到每一座古城,大部分是迦南的城鎮,都是以一個神明的名字來命名。例如巴力.米恩、巴力.毗珥。在整個古代世界裏,大多數古城常是圍繞一座最高的塔樓而興建,那座最高的塔樓常是全城所膜拜的神明的廟宇。

城市是你去參見那個神明的地方。城市是不會讓你冷漠地、舒服地坐在老遠的地方。城市驅使你把自己的靈魂賣給某些東西。城市常常製造屬靈的混亂。人們總是在城市裏追尋屬靈的事物。城市常是圍繞一些神明而興建。實際上,在近東地區,那些廟宇稱為「通靈塔」。那正是在創世記第11章發生的事情。

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要建造一座城,他們必須建立他們最高的塔樓,但現在來看,那是一座通靈塔,通往近東諸神的其中一些神明。有人說:「那與今天有什麼關係?」讓我再次把這應用於今天。人人都說:「嗯,那很有趣。在神學上,那是有趣的,但今天的城市不是那麼具有宗教性。我們的城市是非常世俗的。」不要哄騙自己了。在任何一個城市裏,最高的建築物仍然常常是那個城市所膜拜的神明的廟宇,並且促使你去追尋那個神明。

那麼,近二百年前,在大城市最高的建築物是什麼?它們是什麼?今天,最高的建築物又是什麼?拜金的廟宇,那是大城市的真神。權力的廟宇。城市原是神所創造的一個地方,我們在那裏與神相遇。因此,城市是根深蒂固和持續不斷地具有宗教性。人們在城市裏受到激發,去追尋屬靈的事物。

讓我用另一種方式向你說明。歷史研究顯示,在基督在世的年代過後,早期基督信仰的傳教士走遍羅馬帝國,完全忽略了鄉間。他們沒有到鄉村去。他們沒有到小鎮去。保羅就是這事工的領導者。他們走進城市裏,只進入城市裏傳福音。你知不知道原因呢?讓我來告訴你那個原因吧。因為他們知道(你在本能上也知道),住在小鎮和鄉村裏的人是保守的。他們不想去思考屬靈的問題。他們對新的概念沒有開放的態度,對不對?

為什麼在城市裏的人對新的概念存開放的態度?嗯,記着其他所有的目的。城市是個充滿創造力的地方。城市是個充滿混亂的地方。城市是個充滿刺激的地方。在這裏,人們總是在提出有關人生意義的問題。這是城市的本質。當你進入鄉村裏,當你進入恬靜的小鎮裏,在我們度週末的那些地方,你知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地方是基督信仰的傳教士從來沒有去過的?因為人們不會在那裏追尋屬靈的事物。為什麼不會呢?因為他們在幻象的帷幕裏生活。

在那些恬靜的小鎮裏,人們可以向自己隱藏他們不成熟、衰傷痛苦的生命、心裏的邪惡、人生苦短等事實。你看,那些地方沒有太多的改變,那些地方有都市規劃法規,以確保事物不會改變。為什麼?因為人們拼命想去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可以是非常美好的,但聖經怎麼說呢?聖經說時間轉瞬即逝。人生是短暫的。人是邪惡的。煩惱是無處不在的。

聖經給你一幅現實的圖畫,是我們在這個城市裏所認識的。所以,保羅來到這裏,因為那些城市是人們最終願意承認生活是艱苦的地方。事情很艱難!人是邪惡的。事情陷入危機之中。你看見嗎?時間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城市裏的人比小鎮裏的人,或鄉間裏的人,更接近現實。這樣一來,早期所有基督信仰的教會的成長,都是在城市裏發生,因為城市促使我們追尋屬靈的事物。城市常是傳福音最佳的地方。它常是最佳的地方。

然而,由於城市被罪如此扭曲了,沒有別的東西像城市那樣使你向屬靈的問題抱開放的態度。自從我住在大城市以來,我跟許多曾住在其他地方的人談過,他們在遷到大城市居住後,才向屬靈的問題抱開放的態度,而且他們開始感到迷失方向,並察覺到自己需要一個屬靈的中心。從自己心中感覺理解周邊事物。

他們從別人身上看到的東西,令他們不再受騙,脫下他們的眼罩,使他們看見事情真正是怎樣。他們開始說:「我需要一些東西,一些深刻的、意味深長的、屬靈的東西。」那就是城市的本質。然而,城市一方面在屬靈上開啟了你,然後城市向你顯出這一列列令人難以置信的假神、異端和偶像,是你在別處從沒見過的。啊,城市!如此美好,如此可怕。聖經已把一切說明清楚。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如果神創造了城市,並且神創造城市,是懷着這些美好的目的,但這些目的被扭曲了,所以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對城市置若罔聞,因為人類需要城市;作為基督徒,我們有什麼迴應呢?神呼召我們做什麼呢?

第三,神差遣我們進入城市裏。神差遣我們進入城市裏,要我們做四件事,而我將會非常扼要地陳述它們,但我可以引用這些不同的經文向你說明。神呼召我們進入城市去愛,去傳福音,去認同,並且去祝福。愛、傳福音、認同和祝福。

首先,要去愛。當約拿奉命要去尼尼微的時候,那是當代最大的城市,約拿便進入那個大城,像一個好先知所應該做的,向那裏的人傳道,但他鄙視那裏的人。約拿在那個大城傳道。他事奉那個城,但他不愛那個城。神彷彿摑了約拿一個耳光。當神說:「我不會毀滅尼尼微」的時候,約拿非常生氣。為什麼?因為約拿討厭那些可鄙的尼尼微人。約拿是仇外的。他是種族主義者。

那是大多數人不喜歡城市的原因。「那裏有許多人都與我有差別。」那麼,不管你是誰,這都是真的。你走進一個城市裏。不管你是誰,那裏都是這些人。大部分人都與我有差別。城市便是那樣。你若看看四周,發覺每一個人看來都像你一樣,那麼,你不是在一個城市裏。我不知道你身處什麼地方,但你大概不是在一個城市裏。

那麼,發生了什麼事情?神臨到約拿,對約拿說:「看看尼尼微......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神在經文中使用的「愛惜」這個詞語,是指「哀哭」。神說:「約拿,看看我爲着什麼而哀哭。我爲着大眾而哭。我也爲着這座城而哭。當你親眼看到這麼多人,你為什麼不爲着他們而哭呢?你為什麼不涌出憐憫之心呢?約拿,我以恩典去拯救你。我伸手進魚腹裏,以恩典去拯救你。

你對這座城的態度,是一個指標,反映出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因為你若知道自己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你便不會顯出你的家長式作風。你不會沉醉於自己的舒服感覺中,以及所有使你不去愛這座城的東西。看看。我不認為你有我的心腸,因為如果你明白我的恩典,如果你明白我的本性,當你看着一座城的時候,你會愛它,而不是討厭它。那裏有十二萬人。」

這幾乎就像是神在說:「你的眼睛每一次所看到的人數越多,你對他們所迴應的愛和憐憫應該是越大。」神斥責約拿。約拿向那城傳道;他只是不愛那城,而那是不夠的。我的好朋友比爾.克里斯平(Bill Crispin)常說,鄉村是一個植物比人還要多的地方,而在城市裏,人比植物多得很。由於神對人的愛,遠超於祂對植物的愛,所以神愛城市,過於祂愛鄉村。

當神看見城市的時候,祂體驗到一種愛。當神看見城市的五花八門,當神甚至看見城市的失喪,當神看見城裏的人數時,神說:「我為此哭了。約拿,你有沒有為此而哭呢?」讓我這樣向你說明。約拿來到尼尼微,在他作為先知的生涯中向前跨進一步。這是約拿最大的舞臺。神從來沒有呼召他在那裏傳道,而神現在呼召他到那裏傳道,並且他終於死裏逃生。於是,約拿來到尼尼微,在他的先知生涯向前跨進一步,但約拿不愛他正在向他們傳道的那些人。約拿來到是利用那個大城,而不是愛那個大城,也不是建立那個大城。

你們有多少人來到大城市,是爲了名成利就?你們有多少人來到大城市,在你們一直厭惡這地方的時候,不斷在利用這城,而不是留在這裏去建立這城?你是像約拿嗎?神看見,並且說:「你正在為那個地方哀哭嗎?你的心已離開那個地方嗎?你喜歡那個地方嗎?若不喜歡,你記不記得我曾為你做了什麼?對於神的恩典,你有沒有任何概念?」我們是蒙召去愛城市。

然後是第二方面,我們是蒙召向城市傳福音。約拿進入那大城去傳道。正如我所提到,你知不知道保羅和那些早期的傳教士為什麼能夠使羅馬帝國翻天覆地,縱使他們只是一班奴隸和無家可歸的人?你知不知道他們怎樣抓住羅馬帝國?他們住在那些城市裏。他們所有的工作都是在那些城市裏做的。

在第三世紀,羅馬帝國大多數的市中心都是基督徒,農村卻是異教,但這並不重要,因為你看見,城市是各種媒體、教育、學術、科學、藝術、商業等等建基的地方。所以城市如何,社會也如何。

如果你贏得了鄉村,卻忽略了城市,你已經失去這個國家。如果你贏得了城市,卻忽略了鄉間和城郊,你已經贏取這個國家。因此,沒有別的地方,比在一個城市裏,更適宜傳福音,並且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所以,你應該愛城市。你應該向城市傳福音。

第三,你應該與那個城市認同,並且服侍那個城市。耶利米書第29章是一篇令人非常驚訝的經文,因為神說......以色列人在這裏,他們被擄到這個邪惡的、可怕的地方,稱為巴比倫。神對他們說什麼?神說:「你們與那城一同昌盛吧。」神沒有說:「啊,你們走到街上,向那城傳福音。在那城派發單張,然後離開那裏。」神說的是:「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喫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與那城認同。與城中的人認同。認同城市的興旺發展。你自己融入城中,以致你的全人和健康也融入城中。」

只是去愛人和傳福音,卻沒有爲着破舊的學校做什麼,沒有爲着那麼多危房做什麼,沒有爲着滿布危險的街道做什麼……如果你不那樣做,你還沒有真的做了神要你做的事情。神呼召基督徒留在城裏,與那城認同。我們在此必須小心。我不是說,神正在說的是每一個基督徒都必須住在城裏。不,但每一個人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去幫忙重建那城。你明白嗎?

這就如走鋼絲,是一個極之危險的處境。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說:「盡你所能地留下來越久越好。盡你所能地認同越多越好。」你必須憑你的良心去這樣做,但是耶利米書第29章怎麼說呢?不只是去愛。不只是去傳福音。要認同。要服侍。要為那城求平安。

然後是最後一點,我們要祝福那城。箴言11章11節說:「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你知不知道祝福別人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我們不再對那城存着憤世嫉俗的心態。祝福別人的意思是對他們存着盼望。祝福別人就是鼓勵他們。例如,我們的教會祝福這個城市,是什麼意思呢?啊,是的,我肯定這是指去愛,這是指去傳福音,這也是指去服侍和住在這裏。但祝福超越了那方面。這意味着我們擺脫了對那城憤世嫉俗的心態,因為我們知道那城有一天將會成為我們的神的聖城一部分。

這世上的城市,都將會成為我們的神的城市。那是聖經說的!因此,我們有一個盼望,是其他人沒有的......上世紀中葉前,英國一位作家與翻譯家多蘿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這樣說:城市最大的敵人就是這個罪:什麼也不相信、什麼也不關心、什麼也不去尋求認識、什麼也不干涉,因此那些人什麼也不享受,什麼也不討厭,在什麼東西里都找不到目的,生存毫無目的和意義,他們繼續活着,因為沒有什麼事物可以為此犧牲。

你知道,這是憤世嫉俗。「我活着的目的,沒有什麼比我的錢包、我的口腹和我的事業更大的了。」那些人永遠都不能祝福他們的城市。他們對城市沒有盼望。他們對城市沒有信心。但我們擁有這一切。這個城市有一天將會成為我們的神的聖城一部分。這個城市有一天將會得到醫治。祝福這個城市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就在這裏:跟隨耶穌。但耶穌做了什麼?

啟示錄第21章告訴我們,耶穌將會住在神的聖城的中央廣場上。耶穌將會是市中心。你知道嗎?耶穌將會是市中心。耶穌將會在那個新城裏。聖經說,羔羊將會在從羔羊的寶座出來的那條大街上。聖經告訴我們有關的一切事情。耶穌已建立這個新城,讓我們住在其中。你知不知道耶穌是怎樣做到呢?因為耶穌進入地上的一個城。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堅定地面向耶路撒冷。耶穌進入地上的一個城,併爲那城哀哭。你還記得嗎?

耶穌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但願你知道有關你的平安,但現在卻向你隱藏的事。」耶穌來到地上的一個城。祂為地上的那個城哀哭。祂與那個城的人認同。祂在那個城傳福音,祂也為那個城作出犪牲。結果,耶穌為我們建造了一座城,而神便是那座城的根基的建造者和建築師。你知不知道我正在告訴你什麼?

在我們守主餐的時候,當你拿起餅,當你拿起杯,你得到的是對於建造城市的一個典範。你也可以藉着進入地上的一個城市(若非這城,什麼地方都可以),為那城哀哭,與那城認同,向那城傳福音,並無可避免地為那城作出犪牲,去建造神的城市。那麼,你也將會建造神的城市。你已預備那樣做嗎?來,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跟隨禰的兒子耶穌,祂藉着降臨地上的一座城,併爲那城哀哭、受死,而且犧牲,去建造一座城。求去幫助我們明白,成為城市的建造者是多麼美好的經歷。全能的神啊,求去幫助我們像亞伯拉罕一樣,期待着由禰去建造根基的那座城。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