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問題;古代的解決方案」系列三、追尋神的超然存在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會研讀詩篇第63篇。請聽我讀出經文:

1神啊,你是我的神,

我要切切地尋求你,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

我的心切慕你。

2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

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3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的嘴脣要頌讚你。

4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

我要奉你的名舉手。

5-6我在牀上記念你,

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

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

我也要以歡樂的嘴脣讚美你。

7因為你曾幫助我,

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

8我心緊緊地跟隨你;

你的右手扶持我。

9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

必往地底下去;

10他們必被刀劍所殺,

被野狗所喫。

11但是王必因神歡喜。

凡指着他發誓的必要誇口,

因為說謊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經文讀畢。這是神的話語。

這篇詩篇談到追尋和渴求神的超然存在,這是每顆心靈都經歷的。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的著作《大趨勢》(Megatrends)談到這一點。書中談到一個事實,就是科學和科技試圖把一切東西簡化為商品,試圖以自然因素來解釋一切事物,把每樣事物都簡化為自然成分,這種情況產生了屬靈的沙漠。一片乾旱和疲乏之地。結果,在宗教的方向上,產生極大的反應。

西奧多.羅斯扎克(Theodore Roszak)在1960年代寫了一本書,名叫《反主流文化的形成》(The Making of a Counter Culture)。羅斯扎克也在1970年代寫了另一本書,名叫《荒原的終點:政治與後工業社會的超越》(Where the Wasteland Ends: Politics and Transcendenc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這不是一本很著名的書,但我可以告訴你,這本書所作的預言十分精闢,其見解正如我剛纔所提到的《大趨勢》所說的一樣。羅斯扎克說:西方文化和西方科學化的世俗文化設法把每樣東西都變為商品,並且把每樣東西都分解為天然成分。

從前是神祕的、令人敬畏的和超自然的東西,現在都解釋得到。羅斯扎克在書中發出警告,他說在我們裏面有一種難以抹殺的知識,就是現實是浩瀚的、是超然存在的,是超自然的。你明白嗎?在我們裏面有一種難以抹殺的知識,就是現實是浩瀚的、是超然存在的,是超自然的。羅斯扎克還說,如果你嘗試否定那種對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如果你嘗試否定那種渴求,完全抹殺那種渴求,並且壓抑那種渴求,這就像把一個軟木塞放進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的老忠實間歇泉(Old Faithful)裏。

如果你把一個軟木塞放進老忠實間歇泉裏,我的意思是把一個軟木塞放進間歇泉的正常出水口裏,泉水將會在各處蜂涌而出,甚至是猛烈地噴發出來。如果你不理解這見解,你便無法明白在今天的現代世界裏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就是科技和科學,以及所有知識分子都說:「你不再需要神了。」你可以說這就像試圖把一個軟木塞放在老忠實間歇泉上面。泉水便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噴發出去。

無可否認,人的心裏都有一種對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這是不能否認的。我們不用看西奧多.羅斯扎克的著作,也可以明白這種渴求。我們可以從詩篇去理解,尤其是詩篇第63篇。這篇詩篇告訴我們有關這種難以縮減的知識,就是我們需要與那位無限的主宰連結起來。你知不知道神的超然存在是什麼意思呢?神的超然存在就是我們與那位無限的主宰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羅斯扎克所說的這種對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是揮之不去的,而且這詩篇說這種渴求是人的心靈的基本需要,只有在這裏才找到解決方法。

這篇詩篇說人心裏有這種難以磨滅的認知和極大的渴求,而且只有一種解決方法。讓我們來看看這詩篇實際上怎樣談到這渴求。我會將詩篇第63篇的信息分成兩部分。首先,經文告訴我們,人的心需要神的超然存在。第二,經文也告訴我們,人的心如何能找到神的超然存在。人的心需要神的超然存在。人的心怎樣找到神的超然存在呢?我不會在這方面說得太長,我只想簡略地說明。這是一個極之重要的聖經教導。

第一,人的心需要神的超然存在。人的心需要與那比它偉大的東西連結起來。人的心需要與那位無限的主宰建立親密的關係。詩篇63篇1節說:「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人說「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這是希伯來文典型的重複句法模式,詩人要說的是:「我整個人都呼求,渴望與神連結。」

詩人不是說:「嗯,除非有一位神,否則我很難解釋現實的情況。」詩人不是說:「我需要假設有一位神,來解釋我在外面所看到的事情。」這不是一種理性推論。詩人是說:「我發覺自己需要神的超然存在,這是我首要和基本的需要,就如我的身體在沙漠裏首要和基本需要的是水一樣。」詩人說:「我的靈魂需要神的超然存在,就像我的身體需要水分一樣。」這是一種深切的欲求。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人試過一段很長的時間處於缺水狀態。你試過在酷熱天氣之中許多個小時沒有水喝嗎?你知不知道那感覺到底是怎樣?情況就像是這樣。你的心靈和你的身體發出呼求。你在心理上和肉體上都發狂了。在心理上,你開始看見到處都是水。你看見海市蜃樓。你產生幻覺。你在沒有水的地方看見水。即使那地方根本沒有水,你卻發現水無處不在。

即使只是走近了一點兒的水分,你的身體都發狂了。即使只是蛆蟲…….你會開始攫取你從沒有想過會喫的可怕東西,但現在你幾乎非要這樣做不可。詩人要說的是,人需要與那位無限的主宰連結起來。這種需要超越了大自然,超越了物質,也超越了非物質的……人對於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是難以消減的。

在二十世紀初期,大多數專家都說,在一個國家或一種文化裏,科學會進步,科技也會進步,宗教卻將會萎縮,宗教將會受侵蝕。我不得不提到這一點,因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們常常提出的理由,就是當人們看到大自然是那麼的無可抗拒和不可控制時,他們便需要神;但是當科學逐漸把大自然的威力削減時,當科學向我們展示大自然不像我們從前所想的那麼神祕,也不像我們從前所想的那麼不可控制和無可抗拒時,我們越來越不需要神了。

因此,所有專家都預測人們對宗教不會有太大的需要,宗教會在那些國家和社會裏萎縮。你看到這些所謂客觀的預測背後隱藏了什麼假設?那假設就是人們對於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其實是對無助境況一種原始的反應。

只要人感到無助,只要他們不理解他們四周的情況,他們便需要神。但是當他們明白周圍的情況......他們明白閃電是什麼,他們明白打雷是什麼,他們明白身體是如何運作……他們便不需要神。那就是專家們的假設。

令人驚訝的是,實際的情況剛剛相反,正如羅斯扎克所說的一樣。這種情況令專家們大為震驚。我們越多解釋各樣的事情,我們越變得科技化和科學化,我們越是說我們能夠以自然因素去解釋一切……那種對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不但沒有熄滅,反而加劇了。這種渴求變得更加強烈了。現在沒有一位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不同意這說法。他們不明白,但他們正在察覺到人類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宗教狂熱。實在令人無法相信。

舉例說,看看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誰曾想到,七十年前在這個現代科學文化裏,輪迴之說、巫術、偶像崇拜、星座運程,以及各種泛神論者的冥想、占星術、通靈術等等竟會如雨後春筍,大行其道?人人都說:「宗教將會逐漸消失。」但新紀元運動的發展速度卻快得驚人。

上世紀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說,自1945年開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美國已至少有一千個新的宗教出現,他說的不是教會,而是新的宗教。英國著名新聞週刊《經濟學人》(Economist)於1980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單單在英國,已至少有八百個新的宗教出現。文章還說,這些新的屬靈經歷模式吸引了數量龐大的探索者。新興宗教的浪潮,是由於「現代意識對渴求神的超然存在所施予的壓制」而導致的。你明白嗎?

等一等。專家說,人們渴求神的超然存在,只是因為人類無法控制自己的境況。但是你看見我們越是控制我們的境況,人們越是告訴我們,在物質和大自然以外,沒有別的東西,我們越是發覺在我們裏面有一種難以磨滅的認知,就是現實是浩瀚的,而且超越大自然,還有另一個領域......這是令人驚訝的。

看一看環保運動。環保運動深受歡迎,而且發展迅速。然而,你若參與環保運動,你便立刻因那種語言的宗教本質而感到困惑了。這實在令人驚訝。提倡環保運動的一位傑出領袖寫道:「我們許多人都需要崇拜一些東西。但你必須能夠在你自己以外找到一些東西比你更好,你才能夠去崇拜它。[...] 我們愛上了我們的環境,來延伸和代替我們所失去神對我們的愛。」你覺得這位環保運動領袖所說的怎樣?你明白他在說什麼嗎?這是對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

諷刺的是,在1950年代,美國老牌週刊《生活雜誌》(Life)刊登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文章,稱為「世上偉大的宗教」(The World's Great Religions)。這系列的文章後來輯錄成書。我最近讀到這本書。令人驚異的是,書中持有這個見解。你可以看到這個見解活現於各位作者的作品中。作者們說:「嗯,世上大多數偉大的宗教都正在萎縮,但那是預料得到的,因為在一個科學時代,人們會覺得越來越不需要宗教。他們覺得越來越不需要超自然的事物。」

美國有許多教會都同意那些作者在《生活雜誌》刊登的這一系列文章裏所說的,或是人們在此之後所說的。他們說現代人不再像以往那樣渴求神的超然存在,所以我們需要從自己的信仰除去所有超自然的元素。聖經是一本很好的書,但不是神藉着先知和說預言的作者所寫下來充滿權威的神的話語。耶穌是一個了不起的偉人,但耶穌不是童貞女所生,也不是在創世以前已存在的三位一體真神中的第二位。

成為基督徒的意思是要做一個很好的人,過着公義和憐憫的生活;但成為基督徒並不意味着你透過某種神祕和奇妙的歸信經歷,神蹟般地重生。啊,不是這樣!他們說,沒有人會再接受那些事。因此,讓我們擺脫所有類似的談論。你知道這是多麼諷刺嗎?

今天,正在奄奄一息的教會,就是那些主張人們不用再接受超自然事物的教會。那些教會正在奄奄一息。那些教會現在空無一人。這就是對神的超然存在的渴求;在人的心裏,有一種與無限的主宰連結起來的原始需要,這種需要是原始的、是基本的,猶如在一個沙漠裏,身體對水的需要一樣。你可以爭論神是否存在。這不是這段經文的重點。這不是這詩篇的重點。這不是這篇講道的重點。

我不是嘗試討論神是否存在。我只想說,我們無法擺脫對神的渴求。每當人們認為自己已經明白為什麼人會渴求神的超然存在,我們發覺我們無法抹殺這渴求。事實上,聖經說人無法擺脫對神的渴求,因為人原是為神而被造的。我們在這裏學到的第一件事情(這是一件關係重大的事情),就是人的心需要神的超然存在。你沒有神的超然存在,便不能生活。有些人因為沒有神的超然存在而過着無意義的生活。

第二,人的心如何找到神的超然存在?在我告訴你這段經文對我們說什麼之前,讓我先告訴你:這段經文為我們提供瞭如何尋找和經歷神的超然存在的三個原則。有些人說:「嗯,我是基督徒,我相信基督。我已經接受基督為救主,所以我與那位超然存在的神建立了關係。」這並不一定意味着你真的正在經歷神的超然存在,如人的心所需要的那樣。很多基督徒都有自己的一套教義。他們說:「我相信我自己的教義,我的教義全都井然有序,就在那裏。」

那好極了!這樣,你擁有自己的一套倫理道德。你說:「我有我要做的這一切事情,我認為這是合乎聖經的基督徒生活方式,而我也這樣遵行了。」好吧,但你擁有神的超然存在嗎?你經歷神的超然存在嗎?你的靈魂緊靠着神嗎?你看見神的能力和榮耀嗎?你有沒有經歷神的愛?抑或你只是爲着你自己的福音派教義而沾沾自喜?你說:「這是我的『重生』證明書。我知道我是基督徒,因為我在五年前踏出一步,決志信主,現在,我有我可信賴的教義,也有我可信賴的倫理道德。」你認識神嗎?你的心沒有神便不能存活。你的心不能存活。

我們從這段經文獲悉三件事情。我會扼要地闡述這三件事情。那三個原則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在你的生活中經歷神的超然存在,你必須瞭解這三個原則。

首先,你必須以認識那位超然存在的神作為目標。這必須是你最優先的事情。如果這是達到目的之一種手段,那麼,你永遠沒有神的超然存在,你永遠經歷不到神的超然存在。你必須以認識那位超然存在的神作為目標。我在哪裏看到那樣的教導呢?在這詩篇第3節,大衛說:「......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這是一句非比尋常的話。

當時的情況如何?當你打開聖經,你常會看到詩篇的標題。詩篇第63篇的標題是:「大衛在猶大曠野的時候,作了這詩。」你知不知道大衛在什麼時候處身於曠野裏?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正企圖奪取大衛的王位。大衛的兒子已經興兵,把大衛追逼到曠野裏。大衛的兒子正企圖殺害大衛,奪取王位。

大衛的生命危在旦夕,所以大衛來到神面前祈禱。大衛說什麼?大衛所說的出乎我們意料。大衛沒有說:「主啊,我需要力量,使我可以挽救我的性命。求禰你賜給我平安穩妥的生活。主啊,我已盡了我的責任。我一直是一位好君王。我做了很多事情。現在,我向你發出這個請求。求禰饒我一命。求禰挽救我的性命。」大衛沒有那樣說。他說:「求禰向我顯出你的慈愛,因為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你明白這是什麼回事嗎?這真是意義深長。

我很久以前在一本科學雜誌上讀過一篇文章,是有關如何在為期七天的操練裏經歷屬靈的真實。那篇文章說:「你想經歷屬靈的真實嗎?為期七天的操練能幫助你做得到。」我仔細閱讀那篇文章。真是令人驚訝!

在那篇文章裏,第5天是這樣的: 「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證明對其他人作出無私的善行,將會幫助我們經歷屬靈的真實。所以在今天,你不要只是把一個一元硬幣投在一個露宿者的杯子裏;你要給他買一個盒飯,送一張毯子給他,並把一百元藏在那張毯子裏。對其他人作出無私的善行最能令你感到自己是屬靈的。」我心裏想:「這描述有何不對勁的地方?如果你這樣做,是因為你想感到自己是屬靈的,這怎可能是無私的行為呢?」

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人們不斷到教會去......人們不斷尋求基督信仰,說:「我的人生正在崩潰。我需要力量。我的事業正在走下坡。我需要保持敏銳。事事都不順利。我需要經歷神,以致我可以過着我想過的生活。」大衛不是那樣說。大衛對神說:「當我得着你的慈愛,我便得着我的生命。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你的慈愛賜給我所渴望的生活。我得着我所渴望的尊榮。當我認識你的慈愛時,我得着我所渴望的平安穩妥。主啊,我渴望看見你的能力和榮耀。我渴望經歷你的同在,我渴望認識你的慈愛。」

這一點令人感到害怕,因為我們若看看自己的內心深處,便會看到我們往往會說:「我想經歷神,以致我可以成為我想成為的人,擁有我想擁有的生活。」大衛說:「不,不。你堅定的慈愛比生命更好。」除非你首先願意這麼說:「神啊,我的目的就是在你裏面。認識你的慈愛,事奉你,並且討你的喜悅,就是我最高的目標。」否則你永遠不會認識神的超然存在,也永遠無法與這位無限的主宰建立親密關係。

不管人們相信什麼,當他們陷入危機的時候,他們祈禱是正常的。你知不知道當你因面對危機而祈禱的時候,你通常會說什麼?你說:「神啊,如果你在這裏,只要你應允這個禱告,我任何事都可以做。」我們大多數人都曾在某個時候說過類似的話。也許我們那時還是小孩子,但我們曾這樣說:「神啊,如果你在這裏,如果你應允這個禱告,我任何事都可以做。」

諷刺的是,你不是把神要求的東西給神。神要求什麼?神說:「我要你因我是神而無條件地來到我面前,愛我,事奉我。不管我是否應允你的禱告,你仍然這樣做。」這是基督徒生活的弔詭和榮耀之處,當你讀到這詩篇的結尾時,你看到大衛得着各樣能力。大衛已準備好作戰。他準備好與仇敵較量。

大衛滿有信心。大衛擁有他想要的一切東西,因為他沒有一開始便為此向神求取。大衛對神說:「我只想看見你的能力和榮耀,正如我昔日常在聖殿裏所看見的一樣。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這就是生命。」這是第一個原則,而且是一個意義深遠的原則。首先,你必須明白神不是你達到目的之一種手段。神就是那個目的。認識神的超然存在,本身必須是你要達到的目的。

第二個原則是,你必須察覺到,神超然地存在於基督裏,而且你擁有權利去經歷神在基督裏超然的能力、榮耀和慈愛。大衛一開始便說:「神啊,無論你在哪裏......神啊,如果你在這裏......。啊,偉大和滿有能力的神,我知道我不配求你聽我的禱告;但如果你可以聽我的祈求......」大衛沒有這樣說。他說:「神啊,你是我的神。」整篇詩篇的其他部分都是建基於此。

大衛說:「由於你是我的神,請讓我看見你的能力、榮耀和慈愛。」你知不知道大衛的舉止如何?大衛像一個兒子。兒子不會說:「我是否有權向我的父親提出要求?」兒子只會直接進去問父親。我碰巧知道這一點。他們從不質疑。為什麼?他們知道這一點。你只會稱呼某些人為「我的」.......你甚至不會這樣稱呼你的配偶。

我以往曾經提到,「我的」這個詞告訴你,你與某人是多麼的親密。你會稱呼誰為「我的」?你可能會這樣稱呼你的妻子......我可以這樣稱呼我的妻子。我也可以擺脫這個稱呼。但我不能如此稱呼很多人,我也不會那樣做。有趣的是:有多少時候你可以望着你的兒子,說:「我的志強」,他說:「你是我的爸爸。」

有一天,我正在想,為什麼我們往往用「我的」來表達父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為什麼我的兒子可以稱呼我為「我的爸爸」呢?我開始明白箇中的原因。你越是想着這事,你便想到:我是他的爸爸,因為我不再是我自己了。有一個兒子真好,但是當你有一個兒子的時候,你便失去了你的獨立自主。我是屬他的。我的時間是屬他的。我對他有責任。他必須依賴我的生活。他必須依賴我的時間。

高階別的人與低階別的人能夠擁有親密關係時,往往都是由高階別那方付上極大代價的。這正是福音所告訴你的。在聖經裏,我們怎能稱神為「我的神」呢?想一想任何別的宗教,這是不行的。佛教徒不會察看萬靈,說:「這是我的力量,我的萬靈。」不。想一想伊斯蘭教。這也是不行的。

你能想像一些穆斯林說「我的阿拉」嗎?這是不行的。阿拉不會向任何人負上義務。然而,當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架上的時候,並且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時候,聖經說,你接受了基督,基督的義便歸到你的賬上。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因此,當神察看你的時候,神看不見你身上有任何污點。神看見的只是聖潔。這意味着神負上義務。神說:「我有義務把我賜給我完美的愛子耶穌基督所有的榮耀、所有的接納和所有的愛,都賜給你。我是屬你的。你有權向我作出要求。你有權去得到我的愛。你有權去得到我的心。」就像我的兒子所擁有的權利。大衛從前門走進去,說:「神啊,你是我的神,因此,我渴望經歷神的超然的存在。」

讓我告訴你一件事情。有很多虔誠的人認為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他們認為這是傲慢無禮的舉動。他們說:「你在說什麼?你怎會有權去經歷神的超然存在?當然不可以!你竭盡所能去生活,你盡上最大的努力,然後你可以去到神面前,但神的超然存在這個想法是怎麼搞的…….我不喜歡這個想法。」你可能認為這是大膽的想法。你可能認為這是傲慢無禮的舉動。讓我告訴你一件事情。如果你這麼想,你並不是基督徒。你可能很虔誠,但你不是基督徒。我知道這樣說是令人反感的。

如果你不明白你在基督裏是有權去得着神的能力、榮耀和慈愛,那麼,你從未明白福音。你可能有一個令你敬畏的宗教,卻沒有神的超然存在的宗教。你有一個令你敬畏的宗教,你以一種普遍的方式去表示敬畏;可是,除非你認識到,因耶穌為你受死,並且你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祂是你的神,而且你向耶穌說:「我的神」,否則你仍然沒有獲得大衛所祈求的。我們歌唱:「歡呼!亞伯拉罕的神,也是我的神!」你明白這句歌詞嗎?你明白這真理嗎?你領會這真理嗎?你若是不領會這真理,那是因為你正在奉你自己的名義來到神面前,說:「我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我過着相當良善的生活。神啊,你會為我做一些事情嗎?」

你對神說:「你是我的神。」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心。你不覺得你有那個權利。從某種意義來說,你不覺得自己得着神。這句話實際上告訴你,這位神可以成為你的神。所以,第二個原則是:除非你看到這是你藉着基督而得到的權利,否則你永遠經歷不到神的超然存在。你有權經歷神的超然存在。除非你以神的超然存在作為你最優先的事情,否則你不會經歷到神的超然存在;除非你看到這是你在耶穌基督裏的權利,否則你不會領受,也不會經歷神的超然存在。

第三,除非你時刻思想神,否則你不會經歷神的超然存在。第5節說:「我在牀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要記念神。每天早上都要尋求神。我的意思是,這是一個操練,大衛正在操練,許多人卻沒有操練......雖然我們實踐第一個和第二個原則,但我們沒有實踐第三個原則,我們的生活像沙漠般枯乾。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希望你們仔細聽着。

我曾按着這個基本的主題,預備了一、兩篇講章。第5節說:「我在牀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思想」這個詞通常譯作「默想」。很多基督徒說:「嗯,我有靈修。我有研讀聖經,學習教義,也有向神禱告祈求。」親愛的聽眾朋友,這不是默想。你的靈魂不是依偎着神。這並不是仰望神的大能和榮耀。

默想始於研讀聖經,因為默想是從聖經獲得真理,並以禱告結束,因為聖經的真理推動你進入禱告裏;但默想其實不是二者選一,而是兩者兼而有之。除非你明白默想的操練,否則你不會經歷到神的超然存在。默想是什麼?看看,大衛說:「......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大衛在早上一起來,便馬上提醒自己,他對自己說:「你是神的兒子,你是永恆的後嗣。神是多麼愛你,祂為你受死。」你有這樣做嗎?這就是默想。

默想是從聖經獲得真理,並思考那些真理,默想那些真理,而且堅持透過那些真理去思考、去生活、去感受。你說:「我是大君王的兒子。我的生活像這樣嗎?耶穌為我受死。我是否明白呢?我是否察覺呢?」這就是默想。默想是藉着這些真理,對自己說話,也注目於神。你知道怎樣做嗎?你領受這些真理,把這些真理藏在你的心裏,直到這些真理燃燒起來,直到你的心開始被這些真理所溶化。然後,你開始經歷到神的超然存在。

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意味着神的真實開始進入你的心裏。這意味着你正在思考的這些真理,對你來說,開始變得生動而且真實。你是不是完全明白我正在說什麼?如果你不明白,你還沒有真正經歷過神的超然存在。你的心極之需要神的超然存在,甚至超過其他一切東西。歌羅西書3章2節說:「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

默想意味着你察覺你心裏的愛,以及你的感情,都緊握着各種各樣的東西不放。你坐在那裏,你想到耶穌為你所作的一切。你不斷地想,直到你的愛所緊握着的其他東西,你的靈魂所依偎着的其他東西,都開始放開它們的拑制,並且來到耶穌那裏,你的靈魂緊緊依偎着耶穌。這就是默想的意思。這就是經歷神的超然存在的意思。你有這樣做嗎?

以賽亞書62章7節竟這麼說:「......也不要使他歇息 ......」意思是:「不要讓神歇息。爲着神的超然存在而打擾祂。跟在神後面!」這正是大衛所說的。「我渴望你的能力、你的榮耀和你的慈愛,過於任何東西。我的靈魂緊緊依偎着你。每天早上,我想着這事,我開始尋求這事。到了晚上,我在牀上仍是尋求。我每時每刻都在尋求。」到了這詩篇的結尾,大衛沉浸這種渴求之中。他說:「王必因神歡喜,凡指着他發誓的必要誇口……」大衛感到神開始臨在。你明白嗎?親愛的聽眾朋友,教會常以詩篇第81 篇作為宣召敬拜的經文,第10節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

讓我來總結一下。有些人對基督信仰感到非常懷疑,說:「嘿,我是現代人,我不相信奇蹟。我不相信耶穌從死裏復活。我不相信那種事。」你要知道天地之間有許多事情是你的睿智無法想像的。但願你能檢視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的心是否渴求神的超然存在。但願你能面對人的心是這樣被造的這些事實,你與其他人沒有什麼分別。

你是從哪兒來的?是火星嗎?你不是從火星來的。你是一個人,你需要同樣的東西。去尋求它吧!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你們很多人都非常忙碌。你們身邊有朋友受到傷害。你們身處的城市也受到傷害。你在外面忙着處理這一切事情。你知不知道你身邊的人最需要什麼?他們需要藉着你去認識神。

撒迦利亞書記載了一個有趣的預言。撒迦利亞書8章23節說:「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你知不知道這節經文說什麼?你想不想幫助那些人?你想去傳福音嗎?你想伸出援手,幫助你身邊的人嗎?你知不知道你身邊的人最需要什麼?

他們需要藉着你去找到光明。他們需要藉着你去找到平靜。如果你認識神,他們需要藉着你去找到那位偉大的神。他們需要藉着你去經歷神的超然存在。這是你可以為你四周的人所做最美的事。你身邊的人需要藉着你去認識神,這是你孩子所需要的,是你父母所需要的,也是你朋友所需要的。

不要說:「我怎能幫助他們?」你要進入聖所裏,仰望神的大能和榮耀。十九世紀蘇格蘭著名牧師羅伯特.默裏.墨切尼(Robert Murray M'Cheyne)說:「人們需要從我身上得到的,主要不是偉大的講章。他們需要我過着聖潔的生活。」這不只是對牧師而言。我祈求各位親愛的聽眾都可以認識這真理,並且很快就可以說這句話:「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歡樂的嘴脣讚美你。」我們一起祈禱。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既是禰的兒女,我們便有權去得着禰的能力、禰的榮耀和禰的慈愛。天父啊,有些聽眾朋友也許仍未得着這個權利,因為直到現在,他們還未明白我們必須接受禰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救主,藉着耶穌基督來到禰面前,而不是靠自己的良善,不是靠着自己的倫理道德,也不是靠着自己的虔誠來到禰面前。

天父啊,有些聽眾朋友需要藉着基督來到禰面前,求禰幫助他們現在就來到禰面前。天父啊,有些聽眾朋友雖然在理論上認識禰,但實際上生活卻是貧瘠荒蕪,很像一片沙漠,求禰改變他們的生命。求禰讓禰的智慧像洪水般涌進我們的生命。求禰藉着耶穌把智慧賜給我們。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