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問題;古代的解決方案」系列一、追尋快樂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在今次的節目中,我們會查考詩篇第1篇。請聽我讀出經文:

1不從惡人的計謀,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

晝夜思想,

這人便為有福!

3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

按時候結果子,

葉子也不枯乾。

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4惡人並不是這樣,

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5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

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

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經文讀畢。請與我一起祈禱。

親愛的主啊,願我口中所說的話,以及我們所有人在心中的默想,都在你眼裏蒙悅納。主啊,你是我們的磐石,也是我們的救贖者。我們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直到最近,大多數文化都十分重視其古老的傳統,也以他們的上一代和從前的世代為寶貴,甚至包括他們昔日的民謠,因為在許多許多年來,所有文化都相信智慧是歷世歷代累積下來的。因此,他們十分珍惜自己古老的傳統。可是,我們生活在現代裏,這個時代的特色是對古代無可比擬地輕蔑,也對過去無可比擬地鄙視。

我們如何定義「現代」呢?文化歷史學家會告訴你,在十八世紀某個時期,出現了法國的啓蒙運動,並有德國的理想主義,還有英國的經驗主義,把這些結合起來,便成了現代的思維,這種思維說:「人的理性和經驗的研究,會把真理帶給我們。現在,我們擁有這些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人生問題,並且揭開生命的奧祕。」人們在過去幾百年一直被灌輸這種思想。

讓我們問自己:「我們的進展如何?在我們這個現代和先進的時代裏,我們所有的科技,和實證研究,對於解決人生問題和揭開生命奧祕,真的取得了進展嗎?」我想人人都會說,急速的科技發展已使我們在這個世界裏的生活更加安全,這是好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我們也可以說,很多社會不公平現象,像奴隸制度等,都撤銷了。整體而言,這個制度已被廢除了。

然而,儘管我們的祖先不像我們那樣,他們只有很少或甚至沒有什麼經濟上的選擇,也很少或根本沒有什麼政治上的自由,儘管他們沒有假期,沒有醫療津貼,而且壽命是那麼短,儘管情況是那樣,讓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是否比他們昔日更加快樂呢?在我們現今的時代裏,我們擁有這一切工具,但我們實在取得了任何進展嗎?」事實上,如果你讀了我們祖先的日記,你問自己:「在那些日記裏,你看到他們與現代人同樣充滿自憐、同樣感到厭煩、同樣漫無目的、同樣感到絕望嗎?」

我認為沒有人可以證明我們比他們更加快樂,但你可以提出充分理由證明他們比我們快樂得多。我並不打算提出理據去證明這兩點。我想說的是,聖經一開始已說明人是否快樂這個問題,是無法透過實證研究、科技、心理學、社會學、城市規劃、政治學或生物化學去解答的。

這一切都是好的。它們作出各種重大的貢獻,使世界在物質上變得更加舒適,也除去許多社會不公平的事,但聖經一直說的是,令你感到快樂或不快樂的那些關鍵因素是遠大深廣的,也涉及屬靈方面,並且千年以來都沒有改變。我想在接下來的多個節目中研讀世上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典籍之一,那就是聖經的詩篇。詩篇是舉世聞名的聖經書卷。

我想與你一起看看這些古老的經文,並將它們應用於我們現在所謂的問題上,那些問題我們理應已經解決,或理應取得了一些進展的,因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方式,是我們的祖先不知道的,但我們仍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在今天的節目裏,我們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聖經告訴我們什麼關於快樂這個議題的事?你在這個現代的世界裏,有沒有學會如何活得快樂,並且保持快樂?我希望沒有聽眾朋友會認為這是一個膚淺的問題,這是不值得你關注的問題。

你讀心理學方面的書、城市規劃方面的書、社會學方面的書,甚至是生物化學和政治學方面的書,你知不知道這些書籍到底談論什麼呢?啊,這些書籍都是吹牛的。它們都有其固定模式。它們都是談論這個問題:我們不快樂。我們怎能夠快樂呢?當我們一起來看聖經在此說什麼的時候,我想對親愛的弟兄姊妹說......你可能已讀過這篇詩篇很多次。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詩篇。

你可能已聽過這些原則,你可能已聽過這些原則很多次,但當我們細看這些聖經原則時,你要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真的知道這一點,為何我是這麼不快樂?」我特別問那些基督徒,他們說:「我是基督徒,我相信聖經。我認識這些古老的典籍。」

我請你問一問自己:「我根本上而且由始至終是個快樂的人嗎?若不是,怎會這樣?」請你回答這個問題好嗎?不要說:「啊,我以前聽他說過了,或是我以前聽其他人說過了。我讀過有關那方面的書。是的,我知道這些原則。」不要這麼說。

你每一次都說:「既然我知道這些原則,它有沒有使我成為一個根本上而且由始至終快樂的人呢?若是沒有,為何我不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詩篇第1篇是整部聖經,尤其是詩篇整卷書的守門人。許多聖經學者和學生,通常把詩篇第1篇視為整卷詩篇的概要。這一篇詩篇的原則是整卷詩篇和整部聖經的基礎。我從這段經文裏列出了四個原則,去解答人們為什麼快樂或不快樂這個問題。

  1. 你是可以得到快樂的。「有福」這個詞語,當然是指快樂。這意味著成就。這意味著滿足。這樣行的人「……便為有福……」。我們從這段經文看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是可以蒙福的。你是可以得到快樂的。這是一句使人震驚的話。這是一句像雷轟的話。你怎樣看這句話?這是測試你的境況的一個方法。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當中有沒有人這樣想:「這句話並非如此令人震驚。真的可以得到快樂嗎?你只想告訴我這一點嗎?」

如果你認為這句話並非如此令人震驚,如果你不專心聽這句話,只是隨口說說:「但願如此!」如果你說:「嗯,當然,我是可以得到快樂的」,那麼,這告訴你一些關於你的事情。讓我來告訴你這是什麼。除非你的童年過得異常艱苦,否則我們幾乎所有人起初都會認為活得快樂是人生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人們說:「是的,當然也有不快樂的人,但他們搞砸了。」我們大多數人起初都會認為活得快樂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當你長大了,你從你的父母聽到種種有關在外面是多麼艱難等等可怕的警告。你父母說:「你最好把錢儲起來,不要這樣把錢花掉。」還有「生活艱難啊!」你心裏想:「只要我夠好,只要我夠聰明,只要我夠勤力,……活得快樂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世上有不快樂的人,但他們只是搞砸了。」我們一開始都是這麼想的,並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的想法改變了。過了一段時間,當我們開始明白人生,並對人生有越來越多的體驗時,我們開始察覺到快樂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近、那麼容易。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開始察覺到大多數最成功的人,大多數最富經驗的人,大多數最具天賦的人,都是最憤世嫉俗的人。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是如此,你可以到他們那裏去求證一下。如果你認識這樣的人,你便知道他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快樂的指望。世上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悲劇作品。舉例說,莎士比亞的作品有喜劇,如《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也有悲劇,如《哈姆雷特》(Hamlet)。人生更像喜劇《無事生非》,還是更像悲劇《哈姆雷特》呢?你怎麼看?

這表明你真正過著的人生是怎樣的。你的人生像喜劇《無事生非》嗎?最後是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人人都可以跟心儀的對象結婚,那個人人都以為死了的人竟然活著!抑或你的人生更像悲劇《哈姆雷特》嗎?在最後一幕裏,人人都懷著失望地死去?你需要像《無事生非》那樣的文學作品讓你去度過人生。這是一出精彩的戲劇,但是當你看到《哈姆雷特》或是《馬克白》(Macbeth)的時候,你知道這些作品更能深切地反映現實。

人生更像《無事生非》,還是更像《哈姆雷特》或《馬克白》呢?馬克白,人生是什麼? 「人生不過是一個走動的影子、一個可憐的演員,在舞臺上昂首闊步,消磨他的時間,然後消聲匿跡。這是一個傻子大吵大鬧地講述的一個故事,卻毫無意義。」你說:「嗯,這是非常慘淡。」很好。是的,這是相當慘淡,但這裏有《無事生非》,這裏有《馬克白》和哈《哈姆雷特》。人生更像《無事生非》,還是更像《哈姆雷特》?人生是什麼?

難道你不明白嗎?你可以詢問那些看透人生的人,甚至最有經驗的人,最聰明的人,身居高位的人,有名有利的人(那些擁有你認為可令人感到快樂的東西的人)。起初我們以為快樂是自然而然的;但到了最後,我們認為快樂是無法達致的。世上其實有四種人。

有些人認為快樂是自然而然的。若果他們不是愚蠢,就是年紀太輕或缺乏經驗,要麼曾短暫地擁有一段十分令人著迷的生活。在另一個極端,有些人認為快樂是無法達致的。他們往往是最優秀的思想家。大多數人其實正在從一邊轉移到另一邊,人們往往忙得沒有空去真正留意到生活是何等悲慘和危險,直至患難臨到抓住我們。然後還有第四種人:他們明白聖經的教訓。這一篇詩篇所描述的,便是其中一種人。

聖經說,那些明白聖經教訓的基督徒,相信快樂既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無法達致的;快樂是可以獲得的。在這世上,你可以成為一個根本上而且由始至終快樂的人。正如有一首古老的詩歌說……

罪的黑暗世界有平安嗎?
耶穌寶血細訴心內平安。

快樂是可以獲得的。這是一個新穎的陳述。在我們進到第二點和第三點之前,喜歡尋根究底的人自然會立刻問道:「如果快樂是可以獲得的,為何那麼少人感到快樂呢?」經文的回答,以及聖經的回答是:因為人們用不正當的方法去尋求快樂。接著我會指出兩種常見的錯誤,除非神來開啟我們的眼睛,否則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陷入這些錯誤中,所以,我們永遠都不感到快樂。

第二,快樂是根本而不是膚淺的。真正的快樂(也就是聖經所指出,以及神所給予的快樂)是一種根基性的快樂,不是一種膚淺的快樂。第3節告訴我們,快樂的人(敬虔的人)「……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這是多麼美妙的比喻!這棵樹受到季節影響,不是常結果子,也不是常常開花。

這棵樹受到季節的影響:冬季或是非常乾燥的夏季。這棵樹感覺到不同的季節。它並不是常常都結果子的。它並不是常常都產量豐富的。它並不是常常都青翠和美好的,但這棵樹不像其他樹,因為這棵樹栽種在河邊。這棵樹的根可以從一條恆久和不間斷的溪流獲得水分,甚至炎夏來到,仍可汲取水分,即使旱災臨到,仍可汲取水分。這就是經文所描述的景象。重點是什麼?我們所犯的第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試圖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裏尋找快樂,或以為可以從外在的環境裏找到快樂。

我們期望快樂像雨水般傾倒在我們身上,但聖經說快樂的祕訣是:如果你從外在的環境裏尋找快樂,追求快樂,你會搞砸了,因為真正的快樂是在你裏面的,就是在你的根裏才找得到。讓我用幾個不同的方式來說明一下。快樂從來不在你身上所發生的事情裏找得到,卻在於你是什麼人。你的快樂並不取決於在你身上所發生的事情,卻在於你的為人。

有一對古老的對句說:「有兩個人從監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看見了一片泥濘,另一個看見了繁星點點。」你聽說過嗎?「有兩個人從監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看見了一片泥濘,另一個看見了繁星點點。」有什麼不同?環境是相同的。同樣的鐵窗,同一所監獄。有什麼不同?不同之處就在那兩個人身上。這是常識嗎?是的,我猜想這是常識,然而我們都像一棵沒有栽種在溪水旁的樹,我們完全依賴外在的環境來得到快樂,而不是一棵從內在汲取養分的樹。

聖經貫徹始終地告訴我們,一個敬虔的人(基督徒)不只是一個抱持宗教主義的人,不只是一個不錯的人,不只是一個行善的人。基督徒栽種和紮根在一些東西里。因此,聖經談到新生,彼得後書1章4節說我們受造,「……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有些東西從外面而來,栽種在我們裏面。有些東西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我們紮根在神裏面。然後,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我們在下一次的節目中將會討論這一點,我們會回到詩篇第1篇,並且問自己:「被栽種是什麼意思?」基督徒不是沒有根的糠秕。基督徒是一棵樹。有些東西已在你裏面栽種,樹不能自己栽種出來。有些東西已經臨到,將你栽種得宜,現在你得着力量、展望和領悟,是前所未有的,你從那裏得着快樂。

我說快樂是根本的,你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那棵樹經歷痛苦。它感到悲傷。它受到影響。它並不常結果子,但它的葉子永不枯乾。這裏有一個平衡。除非你真的深入探究,否則這裏有一些事情是人們不理解的。在彼得前書1章6節,彼得說,雖然你現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但你在神裏面仍大有喜樂 。噢!「百般的試煉」這個詞語是指痛苦。這個詞語是指極大的困苦和煩擾。

然而,經文不是說:「從前你在神裏面感到喜樂,但你現今在百般的試煉中。」這並不是說:「你正在神裏面大有喜樂,你正在逃避百般的試煉。」這裏有兩個現在時態:雖然你正在水深火熱中,你仍有大喜樂。怎會這樣呢?看看這個比喻。你感到悲傷難過,這好比一棵樹處於乾旱的季節中,並沒有結果子,但它的葉子沒有枯乾。這是一棵常青的樹,因為樹的根往下植於別的東西里。

在教會裏,有些人並不明白這一點。當一些可怕的悲劇在你身上發生時,教會裏也有一些人說:「你是基督徒嗎?嗯,笑著讚美神吧!不要讓這事影響你。」我可以說這不僅不合乎聖經,對心身也不健康。如果你發覺有些基督徒在經歷悲慘的事情時,很少流淚,也沒有深感悲痛,這不是從神而來的平安。這不是我們正在談到的那種喜樂。這是一種洗腦方式。

由於那棵樹正在經歷乾燥的季節,必須從地下吸取更多養分。由於那棵樹正在經歷乾旱,必須把它的根延伸得更深,而且更用力在其上汲取。凡真正獲得這種根本的快樂的人,都知道這正是所發生的情況。我告訴你,除非你正在受苦,否則你不知道在主裏的喜樂像什麼。如果你是基督徒,你的人生會遇到一些乾旱無水、不結果子的境況,這使你前所未有地在神裏面深深紮根。

聖經所說的快樂,是根基裏生出來的快樂,而不是膚淺的快樂。快樂並不是時刻都無憂無慮、詼諧樂觀、充滿樂趣和嬉戲作樂。啊,不是!我們所說的喜樂是恆久的,是無法抗拒的,是持續不斷的,實際上是從悲慘的境況裏激發出來的。你明白嗎?你由此可以知道,你所擁有的快樂是否受制於環境影響,好像雨水一樣,時有時無,抑或你擁有根基性的快樂,實際上是環境所激發出來的。

那些曾經有這種經歷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你知道這一點。事情出錯了,你察覺到這一點,你心裏說:「我相信這些事情,但我真的領會這些事情嗎?」你到神那裏去,你向下紮根,你突然感覺到自己不是沒有痛苦,不是沒有悲哀,而是一種無法抗拒的榮耀和喜樂涌上來。「......你的右手扶持我。」在一部文學作品這樣描述一個人物:「......起初,他在其臉上看見一絲絲的憂慮和悲傷;在他細看之下......他注意到在那一切之下,有一種極大的喜樂:一個喜樂之泉足以使整個王國笑逐顏開,涌出陣陣歡笑之聲。」

就在這樣!在憂慮和悲傷之下,在那裏極深之處,有一個喜樂之泉,足以使整個王國笑逐顏開,涌出陣陣歡笑之聲。這種快樂就在裏面。它常在裏面。快樂並不取決於環境。快樂不是藉著控制你的環境,卻是藉著控制你響往的事物而來的。這節經文教導我們,有一種快樂是我們可以得到的。有一種快樂是根基性的,而不是膚淺的。那種快樂在於你是個怎樣的人,而不是取決於你處於什麼境況。如果你在你的環境裏尋求快樂,你永遠都不會快樂。來來回回地追尋,徒令你癲狂。

第三,快樂是總不能直接找得到的。快樂總是也惟有在你追尋其他比快樂更重要的東西時,才找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每當你看到「有福」這個詞的時候,經文從來不是說:「追求蒙福的人有福了。飢渴慕福的人有福了。」不是這樣的!聖經總是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要追求一些比蒙福更重要的東西。如果你以前已聽說過,你現在問問自己:「如果我知道這一點,為什麼我沒有變得更加快樂呢?」

追求快樂或是尋求公義。你應該選哪一樣?如果你尋求公義多於追求快樂,那麼,你兩者皆得。如果你追求快樂多於尋求公義,那麼,你兩者都得不到。這是經文的教導。經文教導我們,快樂的人總不會千方百計去尋求快樂,快樂的人說:「我現在真正是為著什麼而活呢?我最想得到是什麼呢?」耶穌在馬太福音第6章說:「你們這些憂慮的人啊,不要為這些事情憂慮。」「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是什麼意思?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耶穌正在說出你不快樂的原因,正如我們在耶利米書第17章談到的,這是因為你信靠了其他的東西。你決意以追尋快樂作為你最優先要做的事……為什麼你有時候會瞞騙呢?為什麼你有時候會說謊呢?想想這一點。為什麼你有時候會這樣做呢?為什麼你有時候會不守你的諾言呢?為什麼你有時候不持守標準呢?為什麼?

因為在我們大部分的情況裏,除非神臨到,向我們展示另一種方式,否則我們的心自然地習慣這樣說:「我相信原則。誠實是一個好主意。我相信純全。我也相信忠實和正直。這些原則都是好的,但有時候,你必須有例外的情況。」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意味著有一個原則,超越了其他所有的原則,那就是:「我必須感到快樂。我相信說實話是好的,但如果我因此而丟了我的工作,我便不會這樣做。這樣,我並不感到快樂。」

「我相信這樣做是好的,但如果我因此而失去那個女孩子,我便不會這樣做。我希望得到快樂。」你說你相信,這是什麼意思?世上只有一件事情是你相信的,那就是:「我正在尋找最優先的事情,就是活得快樂。其他一切都排在第二、第三位。神的國是偉大的,但我首先要追尋的是快樂。誠實是偉大的,但我要先尋求快樂。」聖經說,雖然我們的靈魂基本上傾向和偏愛那樣,但你永遠不能用那種方式去找到快樂。耶穌說,你若是追求快樂,快樂會永遠逃避你;快樂會常常躲避你。永遠躲避你。

如果你以美滿的婚姻作為你最優先的事情,你將永遠不會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如果你以事業成就作為你最優先的事情,你永遠不會事業有成,因為你會被焦慮殺掉。人們說:「我要使這一刻永遠存留下去。」你大可以這樣做!試一試吧,你會看到,如果你認為這一刻是終極的,你已用了比這糟糕得多的方法把它污染了。你嘗試活得快樂嗎?你使快樂的生活成為你的人生之中主要的目的嗎?

讓我換另一種方式來說明吧。神應許給你快樂嗎?絕對是的,但如果你到神那裏去使自己得到快樂,那麼,你是到一個虛假的神明那裏。如果你說:「嗯,我對這個基督信仰很感興趣,如果我能看到它會幫助我達到我的目標,而且令我感到快樂,也許我會考慮一下這個信仰。」你不是到神那裏;你是到一個管家那裏。要麼神是存在的,要麼神並不存在。如果神不存在,你不能到神那裏去得到快樂,對嗎?但如果神確實存在,那麼,你必須察覺到你一定要到神那裏去,因為神創造了你,所以,祂擁有你。

不到神那裏去,也不遵從神,是不義的事。誠實地到真神那裏去,唯一的方法是毫無條件地去到神面前,對神說:「忘了快樂。我一切都是屬禰的。」只有兩種方法去到神那裏。你可以這樣說:「我一切都是屬禰的;禰沒有欠我什麼。」或是這樣說:「我將要到你面前,這樣你便欠我很多了。」以此作為基礎,去到神那裏。讓你知道你是靠著什麼基礎去到神面前,唯一的方法就是看看在惡劣的環境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當事情出錯了,你會不會感到心煩意亂,說:「到教會去對我有什麼好處呢?讀聖經對我有什麼好處呢?」你知不知道那表明什麼?你到神那裏去,是以這些話作為基礎,你說:「我會這樣行,這樣你便欠了我。」換句話說,你正在說的是:「我最優先的事情是活得快樂,而我正在利用神去達到那個目的」,而不是說:「我最優先的事情是事奉神,如果我得到快樂,這是好的。無論我得到多少的快樂,這都是好的」

這種情況實在很諷刺:你越少關心自己是否快樂,你便越多關注神,你也越感到快樂。這不是一個小把戲。你不能說:「啊,太棒了。我得到快樂。我來到神那裏。」你不能與那位全能和全知的宇宙之主爭論。「以天堂為目標,你也得到地上的福氣。以地上的事為目標,你兩者都得不到。」快樂是一個副產品。

你是可以得到快樂的。為何不是很多人得到快樂呢?首先,因為我們試圖從環境裏尋找快樂;其次,因為我們直接以追尋快樂為目標,而且我們使快樂變為不可妥協的事。我們說:「我想事奉神」,或是「我想成為一個好市民」,或是「我想遵行十誡,但我要得到快樂,這是不可妥協的事。」如果快樂變為一件不可妥協的事,你永遠都不會得到快樂。快樂必須是讓別的東西變為不可妥協的,快樂只是副產品。尋找快樂的方式必須是這樣的。

第四,快樂是你選擇的東西。這不是在你身上自然發生的事情。你可留意到,經文先談到消極負面的事。「不從……這人便為有福!」這足以證明,你若想活得快樂,你必須先看到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改變自己所追求和效忠的對象。仔細地看看這一節經文的動詞......站。「不站……這人便為有福!」經文談到聽取不虔之人的計謀,這是指那些心智。接著,經文說走在罪人的道路上,這是指行為。然後,經文談到坐在褻慢人的座位上。

在閃族的語言裏,你坐在什麼地方,表示你是屬於什麼地方。如果你與那些人同坐,如果你與希臘人同坐,如果你與羅馬人同坐,如果你與奴隸同坐,你便屬於他們。在這些背景裏,這是「坐」這個詞通常的意思。這一節經文真正要說的是,首先,你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讓我們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看。在消極方面,你必須找出你是屬於誰。每個人都必須改變過來,意思是在某些方面,你必須看到在神以外,你屬於別的東西。別的東西在擁有你。其他東西在擁有你。

親愛的弟兄姊妹,保羅在哥林多後書4章8節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又在第9節說:「打倒了,卻不致死亡」,你知不知道他正在說什麼?保羅正在說:「我像那敬虔的人。我受到時節的影響,但我有根。」意思是:如果我的事業將要經歷障礙,我突然一敗塗地;或是我站在教堂的壇前,理應與我結婚的人突然沒有露面,我應該為此而感到高興嗎?不。為什麼?我應該垂頭喪氣,因為這些是神給我的渴望:婚姻美滿,事業有成。

保羅說,信任你的配偶,與令你的配偶成為你所信靠的,兩者之間是有所不同的。對嗎?渴求一件東西,與讓那件東西擁有你,完全依靠那東西,好像坐在那件東西上,把你所有的重量都放在其上,兩者之間是有所不同的。坐在一張椅子上的情況就是這樣了。親愛的聽眾朋友,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說:「我成為基督徒已有一段很長時間了,我知道我根本上而且由始至終不是一個快樂的人。」那麼,你要問自己這個問題:你跟隨誰人的音樂編編起舞?誰在你的人生之中發號施令?什麼擁有了你?你是屬於什麼?你的人生根本上效忠於什麼(你所聽到的東西,你所站的東西,你所坐的東西)?

你必須從這方面開始。除非你從消極方面開始,否則你不能得到快樂。除非你說:「我必須轉身遠離這些佔據我的心思意念東西。我必須轉身遠離這些我所屬的東西。」否則你不能得到快樂。即使你是基督徒,你說:「嗯,我相信這一切教訓。」你仍然以舊有的方式行事。如果你根本上不快樂,這深入的分析告訴我們:你仍是坐在其他的座位裏,而不是坐在神的膝上。

你是否不只是「心裏作難」,而是在絕望之中;你是否不只是感到傷痛,而是完全被摧毀......保羅說這種情況不會出現。保羅不是在談到洗腦的做法(只說「我常常感到快樂」),他也不是在談到陷入絕望之中。保羅說:「我被打倒了,卻不致失望。」看看耶穌基督。耶穌有極大的平安、極大的喜樂,以及與父神完美的關係,但耶穌常常哀哭。以賽亞書53章3節說耶穌「......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但祂從不失望。如果你在絕望之中,如果你認為不值得生存下去,這意味著你正坐在錯誤的基礎上行事。

有消極負面,也有積極正面。經文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對於「耶和華的律法」這句話,很多人心裏想:「啊,那是指要特別留意聖經裏有關生活規則的那部分。」不是的。「耶和華的律法」這句話,不是指你在聖經裏找到的有關生活規則的那部分;這是指以聖經的整體信息,作為你的生活準則。這個人不會說:「啊,是的。神的律法。誠信是最好的策略,我希望出人頭地,所以我會誠實。」

這句話不是這個意思。這個人喜愛耶和華的律法。他不能不去思考耶和華的律法。整日整夜,所有時間都在思考。這個人正在查考什麼?他正在查考聖經最重要的信息。聖經最重要的信息,便是我們一直所談論的,那就是偉大的、滿有能力的神,差派祂的兒子為你受死,以致偉大的神可以成為你的天父。

浪子的比喻把這個信息完全地表達出來。當那個小兒子離開了他的父親後,他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崩潰,後來那個小兒子回來了,他不祈求快樂的生活。你還記得嗎?在路加福音第15章,那個浪子回來,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只讓我做個僕人吧。我不想過著舒適的生活,我也不想過著快樂的生活。我欠了你。」然後發生什麼事情?當你來到神的面前,說:「忘掉那快樂,忘掉那喜樂,忘掉為我做的這一切美好的事情。因著你為我所做的,我欠了你。」

那一刻,浪子來到他的父親那裏,說:「你不用再成為我的父親,只作我的王。」那位君王變成了一個父親,他說:「把袍子拿出來。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我的袍披在他身上。宰了肥牛犢。我們將舉行一個宴會。他是我的孩子。」那個信息是:在耶穌基督裏,這位偉大的君王成為你的天父,這是你必須喜愛的信息。

請仔細地看,經文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然後,經文談到那敬虔的人成了一棵樹,樹的根伸展到河裏,那是什麼河?河裏是什麼水?這是耶和華的律法。那敬虔的人喜愛在其中,白晝和黑夜都在其中。敬虔的人就是這樣保持他的葉子常青,即使在炎熱的時候也是如此。你知不知道怎樣做得到呢?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知不知道怎樣做得到呢?

地上有一根笛子,也可能是其他樂器。除非你學會吹笛,否則這對你毫無用處。你知道怎樣傳講福音嗎?你知道怎麼述說福音的美妙嗎?你知不知道怎樣向自己講述路加福音第15章所記載的浪子回家的故事?你知不知道怎樣思考和述說這個美妙的故事,直到它使你的心唱起歌來?你是否晝夜都喜愛這個故事?若是的話,你將會像耶穌那樣常常哀哭。

我可以告訴你,福音同時使你成為一個更加感受悲哀的人和一個更加感受喜樂的人。你變到更加敏銳。由於非基督徒沒有這個莫大的安慰,他們必須透過否認生活是多麼艱難來應付生活。他們否認這一點。讓我來舉例說明。我的妻子總是對我說:「你的車子有點毛病。我從來沒有聽過車子這樣卡卡作響。」我說:「一切都很好,我們買不起別的車子了。」除非你一生之中獲得這樣的安慰,否則你是那樣應付生活。你說:「事情將會順利。那件事可能不會發生。我肯定它永遠不會發生。」

你在開玩笑嗎?難道你不明白嗎?當你成為基督徒的時候,你會得到這樣的安慰,使你可以誠實,不再否認生活是多麼艱難。你比以往更加感到世間的痛苦,但你擁有一種喜樂和安慰。你說:「我的罪已蒙赦免,我的罪將永遠不會控訴我,我將會永遠與神生活在一個新天新地裏,有義居在其中。」你同時感到更加快樂和更加悲傷。但那種快樂淹沒了悲傷。那就是成為基督徒的意思,那是從學習傳講福音而來的,就是:聽從福音,向自己唱出福音。

唯有這樣你纔可以把你的根伸延到下面,去應付那酷熱環境。你正在那樣做嗎?你做得到嗎?你還記得「傳揚你榮耀的事蹟」(Glorious Things of Thee Are Spoken)這首聖詩嗎?

看!那些活水的溪流
從永恆的愛涌流
豐富供應你的兒女
除去對貧乏的恐懼

誰能對這河流灰心
常流為他們解渴?
恩典像主像賜恩者
世世代代永不竭

你可以得到快樂。不要看環境。不要以追求快樂作為目標。相反,看看你真真正正是為著什麼而活,並且接受和承認你極之需要主耶穌基督那偉大的福音,學會晝夜喜愛那福音,而且傳揚它,聽從它。親愛的聽眾朋友,這信息可能使你們當中有些人感到厭倦,因為你在痛苦之中,你不想燃點你的希望。你不喜歡可以成為一個根本上而且由始至終都快樂的人這個信息。你不想燃點你的希望。我不能撤回這福音。你需要這福音。來領受這福音吧。我們一起祈禱。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明白,我們在這一刻想到,如果我們到禰面前尋求你,而不是尋求快樂,禰將要在我們的生命裏做什麼;禰告訴我們怎樣從世界的道路,從惡人的計謀,從褻慢人的座位迴轉,使我們喜愛耶和華的律法,以致晝夜思想那律法,並像一棵栽種在溪水旁的樹。求禰幫助我們,使我們的葉子在禰的兒子耶穌基督裏保持常青。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