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 “我這個兒子死而復活、失而復得!”
王漢川博士

路15:20~32│《環球聖經譯本》

20“於是他起來往自己父親那裏去。他還在遠處時,他父親看見他,動了憐憫之心,就奔跑過去,摟住他的脖子親吻他。……

24‘因為我這個兒子死而復活、失而復得!’他們就馬上慶祝。……

27僕人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得他平安無恙回來,就宰了那頭肥牛犢。’

28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父親出來勸他,

29他就對父親說:‘你看,我服侍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可是你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讓我和朋友一起慶祝。

30但你的這個兒子與娼妓一起喫光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頭肥牛犢!’

31父親對他說:‘孩子,你一直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32你這個弟弟卻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我們剛纔歡樂和慶祝,是應該的啊!’”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罪人懺悔,就要“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子來”(太3:8),用行動為信心作見證。那個浪子認罪後,就“起來往自己父親那裏去”。他知道自己“再也不配稱為”父親的兒子,所以準備以奴僕的身分回家。從耶穌後面的講述中,我們應悟出深刻的救贖道理:

一、天父無時無刻不在等候罪人悔改,隨時歡迎他們重返心靈家園。

二、天父對背離自己的兒女總是懷着“憐憫之心”。

三、天父對罪人沒有過多責備,只要他們認罪悔改,就會饒恕他們的罪,重新接納他們,並以極大的尊榮款待他們,為他們的歸來熱烈慶祝,因為浪子回頭金不換——他們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這正是一幅神聖的圖畫:“在天上為一個罪人悔改的歡樂,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的歡樂更大。”

四、長子冷漠自私、充滿怨恨和苦毒,對罪人回家憤憤不平。他不但是本章開頭提到的那些喃喃抱怨的“法利賽人和經學家”的代表,而且也面臨失喪的危險,即使他留在家中,一直和父親在一起,擁有父親賜下的一切。

“我們都從他的豐盛裏領受了恩典,而且恩典接替恩典。”(約1:16)保羅也說:“你們得救是靠着恩典,藉着信心。這不是出於自己,而是神的賜贈(弗2:8~9)。耶穌比喻中“父子重逢”的動人場面生動展示了神的恩典總是豐盛有餘,超乎人們的想象。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這個比喻中,浪子受罪惡驅使,流落他鄉,最終醒悟,返回家園,投入慈父的懷抱,懺悔認罪,得到饒恕和接納;父親因他“死而復活、失而又得”,歡喜快樂之情溢於言表。你在尋找並回歸心靈家園的過程中,有哪些深切感受?

二、為什麼說長子具有那些猶太宗教領袖、法利賽人和經學家的特徵,也屬於失喪的一羣,也面臨滅亡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