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5:8~19│《環球聖經譯本》
8“或者,一個女人有十個銀幣,如果丟失了一個,難道她不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尋找,直至找到嗎?
9找到之後,就請朋友和鄰人來,說:‘和我一起歡樂吧,因為我丟失的銀幣已經找到了!’
10我告訴你們,同樣,在神的天使面前也要為一個罪人悔改而歡樂。”……
12“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那份家產給我。’父親就把財產給他們分開了。
13沒過幾天,小兒子就收拾一切,到遠方去了;他在那裏生活放蕩,揮霍錢財。
14他花光了自己的一切,那個地方又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他就窮困起來;
15於是他去投靠當地一個居民,那人就派他到田裏去放豬。
16他恨不得拿那些豬正在喫的豆莢來充飢,可是沒有人給他。
17他醒悟過來,說:‘我父親有那麼多僱工,他們的食物都充足有餘,我卻要在這裏餓死嗎?
18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對他說:父親,我犯了罪,對不起天,也對不起你,
19再也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僱工吧!’……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人類自從被逐出伊甸園,就在迷途中掙扎。在神看來,那是一羣可憐的羊,“分散在全地上,無人去尋,無人去找”,“成了獵物,作了田野所有走獸的食物”。神出於神聖的憐愛,要“親自尋找我的羊,把它們找出來……救回來”。從此以後,神親自牧養祂的羊(結34:2~16),直到道成肉身,做他們的“好牧人”,為拯救他們而捨命(約10:11~29)。
馬太和路加都記載“失羊的比喻”,但前者的羊寓指“小人物”,而後者的羊寓指“罪人”(太18:12~14;路15:1~7)。路加還增加了“失銀幣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使上述“失而復得”的主題更加鮮明深刻。
在耶穌時代,那個浪子可謂罪孽深重:他置父親健在於不顧,膽大妄為,竟然提出分家產。仁慈的父親忍辱屈尊,滿足了他的要求。他卻奢侈放蕩,揮霍錢財,最終淪落到與豬爭食、忍飢挨餓的悲慘境地。他在絕望中幡然悔悟的動因,最初還是他不願在外鄉餓死,而父親那裏食物充足有餘,可以使他果腹。接着,他開始真誠懺悔。他首先謙卑下來,做出“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的正確決定;然後為自己當年的錯誤選擇認罪悔改,想好了要對父親承認自己“犯了罪,對不起天,也對不起你”,也承認自己“再也不配稱”為父親的兒子,只配做一個僱工。就這樣,也只有這樣,他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神賜給人類生命,並對他們有神聖的計劃;而人類偏離了神的意念,偏行己路,有時甚至誤入歧途。你的生命中,有時是否如同迷失的羊,經歷過艱難曲折,渴望回到牧人的懷抱?
二、人的高傲、頑梗和愚蠢使他們不撞南牆不回頭,不經錯失不珍惜。自私自利和貪圖享樂很容易把人帶向墮落。你的生活和言行中有沒有那個浪子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