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希伯來書十19-25
19所以,弟兄們,既然我們靠着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20是藉着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21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2那麼,我們該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同已蒙潔淨、無虧的良心,和清水洗淨了的身體來親近神。23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24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5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然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作者在這段落中作出第四次警告和勸勉,從十19開始,到十二13為止。開始的時候,作者先提出三個的堅持。三個主要動詞都用了命令式語法,表示三個堅持都是信徒必須遵行的,不是讓人按照情況及條件是否許可來考慮做或不做。
第一個堅持出現在十22。在原文,「親近」是整個句子的主要動詞。在困苦的日子裏,作者吩咐信徒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親近上帝」,不是一次、兩次,乃是持續不斷的親近,因為「親近上帝」這個吩咐在原文是用了現在時態。在逆境裏,信主的人要堅持繼續不斷去親近上帝。堅持是一個意志的行動,無論當下的心情好或不好,都下定決心要恆常去做。那麼,人該如何親近上帝呢?在這一節經文裏,作者提醒收信人要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親近上帝。意思即是說,人來到上帝面前根本不用隱瞞些甚麼,也不需要裝扮得很敬虔似的。上帝有甚麼不知道?「萬物在他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3) 既是如此,我們儘管把心中各樣的想法、感受、不滿或需要向上帝坦白說出來,上帝有足夠大的胸襟去聆聽、包容。況且我們的良心與身體已通過耶穌基督僅一次獻上自己而被洗淨了,那就不用擔心在上帝面前我們會講錯些甚麼、做錯些甚麼,畢竟我們一開始並不是靠行為去取悅上帝。既然我們有耶穌基督成了更美之約的中保,就只管憑信心、坦然無懼去親近上帝。上帝在適當的時候也會按祂的旨意迴應我們的訴求。
第二個堅持出現在十23:「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這裏提到「宣認」(confession),是信徒羣體公開承認的信仰條文。每當教會出現危機、正統信仰被挑戰的時候,教會領袖就會勇敢地站出來作出信仰的宣認,重申基督徒的立場是甚麼。教會歷史裏面就有許多不同的信仰宣言產生出來。當危機、困苦出現了,信主的人不僅僅需要在情感上向上帝表達自己,同時也需要在理性上有堅強、毫不動搖的信念。在眾多信仰宣認上面,作者特別提醒信徒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hope)。在困苦裏面,人看到的很多時只是眼前的困難、各樣的限制。我們會灰心、絕望,因為看不到前面有任何的前景、出路。在這個時候,信主的人要不斷提醒自己,我們仍有指望、世界仍有希望。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有上帝存在,不是人想如何就會如何。上帝是信實的,只要上帝應許了,就必定會成就。
第三個堅持出現在十24:「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在困難、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傾向離開人羣,獨自去面對問題。自己的事,就讓自己去解決吧!不要煩擾身邊的人。然而,聖經絕不鼓勵人如此去單打獨鬥。在創世的時候,上帝見那人單獨一個不好,就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二18)。人是需要幫助的,這個是創造秩序的一部份。傳四9-12指出兩個人總比一人好,三股合成的繩子就不易折斷。在危難的日子裏,我們需要有人在身邊陪伴我們、激勵我們。「不可停止聚會」不僅僅提醒人要每個星期到教會參加崇拜、團契,乃是吩咐信徒要堅持繼續聚集。生活越是艱苦,就越需要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激勵、彼此勸勉。基督徒在困苦的日子都可以有好的行為表現。困苦並不是一個可讓人作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的理由。
為什麼信主的人在困苦的日子裏需要及可以有這樣的堅持?理由出現在上文十19-21裏─因為我們有耶穌這一位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關於耶穌是大祭司的主題,希伯來書的作者用了很長的篇幅去講解,由二17開始,一直到十21都是講論這個主題。為何要講解得那麼詳細?因為這是信徒需要及可以堅持下去的理由和動力來源。讀聖經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着重在勸導和應用上面,這是需要的,然而,聖經作者更想讀者把注意力放在理論、神學建構的部份上。每卷書都有一個神學,整本聖經結合起來也有一個整體、融貫一致的神學。讀聖經除了明白經文的意思,也要認識經文背後的神學在說甚麼。在困苦之中,我們要堅持親近上帝,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以及要堅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在這三個堅持之上,我們最需要有的,就是對耶穌基督有一個紮實而全面的認識。生活越是艱難,我們越需要學習教義,讓神學去指導我們的人生。
思想:
在三個堅持當中,哪一個對我來說是最困難去實踐的?三個堅持分別如何對應着「耶穌是慈悲忠信的大祭司」這個神學主題?教義和神學如何幫助人去面對人生各樣的挑戰和困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