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撒母耳記下二十四1-4、8-10、14(參二十四1-25;代上二十一1至二十二2
1耶和華的怒氣又向以色列發作,激起大衛來對付他們,說:「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2大衛對跟隨他的約押元帥說:「你來回走遍以色列眾支派,從但直到別是巴,數點百姓,我好知道百姓的數目。」3約押對王說:「願耶和華-你的上帝使百姓的數目增加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我主我王何必要做這事呢?」4但王堅持他對約押和眾軍官的命令。約押和眾軍官就從王面前出去,數點以色列的百姓。
8他們來回走遍全地,過了九個月又二十天,就回到耶路撒冷。9約押向王報告百姓的總數: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萬;猶大有五十萬人。10大衛數點百姓以後,心中自責。大衛向耶和華說:「我做這事大大有罪了。耶和華啊,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做的非常愚昧。」
14大衛對迦得說:「我很為難。我們寧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裏,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裏。」
掃羅毀約帶來饑荒的懲罰(二十一1-14)與大衛數點人數帶來瘟役的懲罰(二十四1-25)彼此對應。兩者相同之處有:犯罪使上帝不悅,但大衛祈求使懲罰停止;前者是掃羅家犯罪(二十一1),後者是大衛家犯罪(二十四17)。兩個敘事均以「上帝垂聽了為那地的祈求」(二十一14;二十四25)作結。不同之處,也是最重要的是掃羅沒有悔改,而大衛卻迅速認罪悔改,並且為耶和華建造祭壇。
歷代志上二十一章的記載有助全面瞭解這段敘事,讓我們先處理下面幾個問題:
上帝為何發怒?1a節說:「耶和華的怒氣又向以色列發作」
經文沒有清楚指出上帝發怒的原因;上帝曾因烏撒冒犯約櫃發怒擊殺他(撒下六7);上帝向以色列民發怒多與犯罪有關(出三十二10;民十一33;二十五3;三十二13)。但這裏卻沒有指出以色列人犯了甚麼罪得罪了耶和華。
上帝為何激動大衛進行調查?1b節說:「激起大衛來對付他們,說:『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上帝為何激發大衛數點人數,隨後又要懲罰大衛和以色列民?上帝有時因子民或先知頑梗悖逆、屢勸不改,就任憑他們,甚至差派謊言的靈進入、激發他們犯罪,招致更嚴重的懲罰(耶四10;王上二十二21-23)。巴蘭因貪愛不義的工錢,屢勸不改(民二十四、二十五章;彼後二15),及掃羅執迷不誤是最佳的例證(撒上十八10;十九9-10)。歷代志上補充指出是「撒但(即:『敵對者』的意思)起來要害以色列人;他激動了大衛去統計以色列人」(二十一1)《呂》。保羅指出末日上帝會欺騙冥頑不靈的罪人去相信撒但的謊言,走向自我毀滅之途(帖後二9-12)。另外,雅各說:「上帝是不被惡誘惑的,他也不誘惑人。」(一13b)簡言之,撒但或地上的敵對者纔是那始作俑者,在上帝容許下激起大衛數點人數。
調查為何是罪呢?上帝也曾吩咐摩西數點人數(出三十11-12;民一1-2),故數點人數本身應沒有問題。有學者認為是大衛沒有按照規矩,要為被數點的人付半舍客勒作贖罪銀(出三十13)。但這次的數點顯然跟報稅無關,是計算軍事力量而已(2、9節)。這次數點剛好在大衛的將領敘事之後(二十三8-39),既用了九個月二十天去數點(8節),也應是在太平盛世、無急切需要數點之時。再且,約押回應說:「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陷入罪裏呢?」(代上21:3b)就更可合理推測大衛的行為更像古近東的君王,忘記了自己只是耶和華委派在地上的君王,他最終的依靠並非軍事勢力,而是耶和華自己(撒上十四6b;十七47)。
數目差異:撒母耳記說:「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萬;猶大有五十萬人」(9b節);歷代志上指「全以色列拿刀的有一百一十萬人;猶大拿刀的有四十七萬人」(二十一5b)。有學者指出歷代志的「全以色列」(即十二支派),而撒母耳記下是「以色列」,即單指北國,故數目不同。關乎猶大的數目不同或許與抄本不同所致。至於饑荒的年數,撒母耳記反映史詩寫作風格,用完整的「七」(撒下二十四13b),而歷代志的「三」年乃是實際的年數(代上二十一12)。
這段敘事雖有點困難,但有兩點是值得留意的。首先是上帝的慈愛,祂在大衛未回覆前,就選擇了較短的三天疫情(15節);其次,祂更在第一天完結前就改變心意停止降災(16節);再且,大衛自知得罪了上帝,就心中自責、立刻認罪悔改(10節)。他寧願落在上帝手中,因深知上帝會以公義公平懲罰祂的子民(14節)。大衛在困境中仍顧念體恤他的子民,寧願自己和自己的家承擔責任,他更願意付代價買亞勞拿的禾場為耶和華建築壇獻祭,這禾場正是所羅門王建殿的地點(代上二十一至二十二章])。
思想:
上帝選立大衛為治理以色列的君王,大衛並非完美,但他犯罪後願意誠心認罪悔改;上帝沒有違背祂與大衛立的約(撒下七章),大衛悔改回頭,上帝仍然使用他。這對我們有何安慰?
撒母耳記的敘事以一位不孕的婦人哈拿向神求子(撒上一11)及到示羅耶和華的殿敬拜(一24)開始,而現在則以一位以色列的王求上帝憐憫(撒下二十四17)及在耶路撒冷的禾場上築壇獻祭(二十四25)結束。祈求的高峯是屈膝敬拜。這對我們的祈禱生活有何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