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試煉中得榮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題目是「兩種生活方式」。
我們繼續研讀彼得前書,今天的講道經文是彼得前書 4章1至6節。
-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因爲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
- 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
- 因爲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欲、醉酒、荒宴、羣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
- 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爲怪,毀謗你們。
- 他們必在那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賬。
- 爲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叫他們的肉體按着人受審判,他們的靈性卻靠神活着。
這是神的話語。
經文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宣告,主要論到真理與生活的關係,其中有一點很有趣。一方面,彼得說:「因爲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欲、醉酒、荒宴、羣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彼得假定這封信的基督徒讀者過去浪費了很多時間在荒宴、邪淫和拜偶像的事上。
另一方面,彼得卻轉過來說:「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爲怪,毀謗你們。」彼得要說的是:「這場爭戰不但是在心志上,也是在理智上。對於世界來說,你行事爲人的方式不只是與世人不同,而且是瘋狂的。經文說:「他們……就以爲怪。」這是強烈的用詞。人們認爲你是古怪離奇的。人們認爲你十分奇怪,甚至在各方面都有違他們的常理。因此,人們毀謗你。
然而,彼得勸勉他的讀者:「事實上,整個世界都認爲你很奇怪,人人都覺得你古古怪怪,而且毀謗你,但不要因這種情況而感到困擾。彼得說:「只要順從神的旨意。」馬上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怎可以做到呢?我們不但遭受毀謗,還要抵抗那些似是而非的信念,我們如何在這情況下順從神的旨意呢?
這意味着我們從基督信仰和聖經真理可以清晰地看到應有的生活方式。但不明白基督信仰的世人抱持一套截然不同的信念和假設。因此,基督徒行事爲人的方式在他們眼中是極其古怪和癲狂的。
因爲基督徒在各處都屬於少數羣體,我們怎可以順從神的旨意呢?答案可以在第1節找到。第1至2節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因爲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
第2節告訴我們,我們若遵行第1節的吩咐,便能夠以正確的方式生活。因此,第1節是關鍵。第1節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因爲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我們從第1節學到什麼?我們如何能夠在遭受毀謗的情況下仍以正確的方式生活呢?基督信仰和世人的信念截然不同,我們如何可以存心忍耐,抵抗那似是而非的信念呢?到底有什麼祕訣呢?答案可以在這段經文找到。讓我來解釋給你們聽。
首先,我們學到真理與生活的關係。生命總是以真理作爲基礎的。我們再看看第1節。中文聖經《新漢語譯本》把第1節譯作:「所以,基督既然在肉身受苦,你們也要用同樣的心志來武裝自己。」我們稍後才討論「武裝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留意「所以」這個詞。這個詞十分重要。「所以」這個詞也讓我的生命經歷重大改變。多年前,我參加了一個基督徒營會,在營會中有一位名叫芭芭拉‧博伊德(Barbara Boyd)的姊妹教導我研讀聖經。當時我信主大概只有一、兩年。我對她萬分感激。
芭芭拉‧博伊德教導我們:「當我們研讀一段經文時,若看到『所以』這個詞,總要問它出現在經文中有何目的。」她說:「不要忽略『所以』這個詞,總要問這個詞出現在經文中有何目的。」當我們看到『所以』這個詞,便馬上知道作者要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真理。這涉及因果關係。『所以』這個詞在聖經中經常出現,這個詞表明作者要告訴我們:「接下來有關如何在世生活的教訓是以最終的實況作爲依據。」
事實上,我們讀保羅書信的時候,會發現經文常分爲兩部分,並且以『所以』這個詞把兩部分連接起來。舉例說,以弗所書第1至3章所說的全是高深的教義,包括神的屬性、神與歷史的關係、神與一些偶然事件的關係、神的主權、基督的神性、人性、罪的本質等教義。然後,4章1節一開始便說:「所以……」意思是:「因着這一切最終的實況,所以你們要這樣生活。」
接着,保羅在以弗所書第4至6章勸告信徒要如何彼此相待、丈妻如何彼此相待,父母與兒女如何彼此相待。第4至6章所說的全是實際的勸告,但這些勸告都是以教義作爲基礎。聖經給我們各樣吩咐,並不是要我們瞎忙一場。我的中學數學老師常常給我們很多外加作業,爲什麼呢?爲了讓我們忙碌起來,不致四處遊蕩。
但聖經總不會給我們外加作業,叫我們瞎忙一場。讓我來解釋一下。聖經給我們各樣吩咐之前,總會先告訴我們最終的實況、教義、神的屬性、世界的本質、現實的本質、基督的屬性和罪的本質,然後才說「所以」。
在大城市裏,很多人認爲自己不信耶穌,是因爲自己思想太周密。這實在很諷刺。這些人顧慮重重。他們提出尖銳的問題。他們充滿懷疑,而且過於理性。他們知道很多人信奉正統基督信仰,但他們認爲基本上只是那些感性的人喜歡基督信仰給他們的感覺,然後盲目地憑信心相信。這些人通常會說:「我是理性的人。我是深思熟慮的人。
我要明確反對這種說法。基督徒生活總是以最終的實況作爲依據。但對於現代的世俗人來說,所有倫理訴求都沒有依據,背後沒有任何思想,只是感覺而已。讓我來舉例說明。聖經說種族歧視是罪,總會先告訴我們原因,然後才說「所以」。加拉太書3章28節說:「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爲奴的,或男或女,因爲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爲一了。」
舉例說,如果你想知道聖經反對種族歧視的原因,可以看看使徒行第17章。當時保羅向雅典人傳道,指出了幾件事情。例如,保羅說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世上所有人都源自同一血脈。因此,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接着,保羅說神預先定準人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這一點很有意思。一方面,保羅說我們明白人的起源。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並且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在某程度上,種族差異是相對的。我們都是人。另一方面,保羅說種族差異是神計畫的一部分。神創造不同的種族,是爲了彰顯祂賜給人的各樣榮耀,因爲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
種族歧視是錯的,因爲人人都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攻擊任何一個人都是攻擊神。聖經說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這意味着人人都與神相似。舉例說,你母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她愛你,爲你犧牲一切,把你養育成人。母親身故後,你把她的畫像放在家裏以作紀念。有人來到你家裏,說:「啊,這是誰?」你說:「這是我母親的畫像。」
那人說:「啊,真的嗎?」然後拿出水筆來,在你母親的畫像上塗鴉,畫上鬍鬚和爛牙。你十分生氣,那人說:「你怎麼了?那只是一幅畫罷了。那只是一幅帆布和油彩罷了。很抱歉,我損壞了這幅畫。我可以作出賠償。」你說:「這不是問題所在!你損壞我母親的形象,其實就是攻擊她。」這就是聖經反對種族歧視背後的原因。
一般住在大城市的人會說:「嗯,我不知道最終的實況是什麼。世上可能有神存在,也可能沒有神。我也不肯定死後是否有來世。我們可能只是動物。人可能只是由化學分子偶然搭配而形成的。我對最終的實況一無所知。事實上,我認爲人不可能知道最終的實況是什麼。但種族歧視是錯的。種族歧視不但不切實際,而且是錯的。」你可以對這些人說:「你說什麼?爲什麼種族歧視是錯的?你怎知道呢?」
他們說:「嗯,這是人所共知的事。」
你說:「聽着,很多地方的人都認爲某些種族是卑劣的,必須滅絕他們。你不可以只是說一句『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我所有朋友都知道這一點。我所有鄰居都知道這一點。』這麼說並不足夠。如果我認爲你個傻瓜,於是我把你當成傻瓜看待,你怎麼辦?你必須告訴我你的信念有什麼依據。」
事實上,當你追問那人,你其實是問他們對於人性、生命的本質、神的屬性、現實的本質等信念,你會發現他們基本上相信人存在是出於偶然。他們基本上認爲人與動物、樹木或石頭沒有任何分別,可是他們認爲人應當把人類視爲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一切的倫理訴求完全是以感情作主導的。
他們的信念沒有依據,也沒有原因。他們說「不可以種族歧視」,但在這句話之前並沒有指出原因,完全是任意的。換句話說,基督信仰說:「思想必定有其依據。思想和生命必須融合,真理和生命必須融合。坦白說,反對基督信仰的人說:「你們所相信的道理大都是很奇怪的。」你可以問他們:「你認爲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爲什麼呢?」他們總不會提及最終的實況。
基督信仰相信最終的實況。基督信仰把真理和生命融合起來。基督徒說:「我相信基督。」爲什麼?「耶穌基督活在二千多年前,祂宣稱自己是神,也宣稱自己從死裏復活,數百人親眼見過復活了的耶穌。我察看這一切證據,只要我對神蹟奇事和超自然的事不存着偏見,我發現雖然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是很難的,但其他所有觀點更是不可信。
只要我不存着偏見,也不設下不公平的前提去看那些證據,而是以開放的心去察看,我便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因爲耶穌是神的兒子,祂的教訓都是根據舊約聖經的教訓,祂活出聖經真理,所以我相信耶穌是我生命的指引。既然祂是創造我的造物主,祂知道我如何行事爲人是最好的。
讓我進一步解釋這一點。不是隻有基督信仰纔可以給你的生命一套貫徹一致的基礎。我可以說猶太教、伊斯蘭教,還有很多其他宗教也可以這樣做。那些宗教怎麼說?他們說:「因着最終的實況的本質,因爲神是這樣的,因爲人是這樣的,我們也在神的啟示中看到這基礎……不管是舊約聖經、新約聖經,還是古蘭經。」
「那些經書是這麼說的。我們要這樣生活。所以我們不可成爲種族主義者,所以我們相信這一切,所以我們有這套信念。」坦白說,這些說法都合理。但如果你說:「我知道種族歧視是罪。但至於性方面,只要你覺得沒有錯,你可以隨己意作自己喜歡的事。」這就是武斷的說法,完全是任意而爲。這說法根本沒有依據。每當我在經文中看到「所以」這個詞,我總會問這個詞在經文中出現有什麼目的。聖經告訴我們最終的實況的本質。
讓我進一步說明。我不是說我認爲基督信仰、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一樣。不是。我只想說它們至少把思想和生命融合起來。但如果你以爲你自己可以斷定對與錯,你以爲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去判斷對與錯,這意味着所有的倫理訴求都是沒有依據的。你只是根據自己的感覺行事。
這實在很諷刺。多個世紀以來,基督信仰大體上都是普羅大眾的宗教信仰,一般來說並不是知識份子的宗教信仰。基督信仰說人的生命並不是由自己掌管,知識份子不喜歡這一點。因此,宗教信仰一直都是窮人的宗教信仰。多年來,基督信仰都是普羅大眾的宗教信仰。今天的情況仍然是一樣。然而,不相信神存在、不相信神藉着聖經向人說話的主張,讓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覺去生活,你的倫理訴求並沒有任何依據。
此外,經文中的「所以」還教導我們另一點。這一點聽起來或許令人感到害怕。事實上,我之前已提過,但現在讓我再講解一下。當神吩咐你要怎樣行,祂不是要你瞎忙一場,而且你順服神也不是爲神積存什麼功德。神把道德規範指示你……,說:「不可說謊、不可心存苦毒、不可姦淫、不可只顧自己而不慷慨施予。」聖經的命令不是要你瞎忙一場,也不是任意說出來的,而是反映最終的實況。這意味着如果你違犯這些命令的話,你只會把自己摧毀。
聖經指示各樣命令之前都指出其原因:「因爲人是這樣被造的,因爲神的屬性是這樣的,因爲最終的實況是這樣的,所以你必須這樣做。」神說:「所以,你必須這樣做。」這意味着如果你違犯這些命令的話,你只會把自己摧毀。當我對我的孩子說:「不要把叉子插進電源插座」,這個道德規範是以人類的生理本質、電力的本質、以及兩者的關係作爲依據。神的吩咐不是要人瞎忙一場。
如果我對你說:「在黑板上寫五百次:『以後有人給我東西時,我要說謝謝。』」這就是要你瞎忙一場了。神不是這樣的。如果你違犯神的命令,長遠來說,有時候甚至在短期內,你是傷害自己,因爲你違反事物的本質。這是其中一個令人感到害怕的聖經教訓。「所以」這個詞實在有很多含意。現在讓我再進一步說明。
首先,我們看看真理與生命的關係。這是全面的關係,完全融合的關係。現在讓我進一步說明經文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應用聖經真理。這實在很奇妙。經文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
事實上,「心志」一詞也可譯作「信念」。「這樣的心志」必須是指基督在肉身受苦。因此,經文是要告訴我們:「你知道基督爲你受苦,就要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經文說:「作爲兵器」。不但相信基督爲你受苦;也要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作爲兵器」這幾個字實在很美妙。這表明過基督徒生活不只是相信一些信念。
讓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在家裏收藏了武器,你說:「我擁有武器。」突然有敵人來襲擊你。如果你當時在客廳裏,但你的武器在臥室裏,這武器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你必須武裝起來纔有用。當你成爲基督徒,你認識聖經真理。也許你相信這些真理,甚至因認識真理而歡喜快樂,但把真理作爲兵器卻是另一回事。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要明白彼得在說什麼。彼得說:如果你們以真理作爲兵器,儘管你們遭受毀謗,也能夠順從神的旨意而行。讓我再舉幾個例子。
你也許知道神愛你,知道神接納你,也知道只要有神的接納就足夠了。但如果你受到批評和拒絕,你會反擊或感到沮喪嗎?若是這樣,你也許知道神接納你,但你沒有把這信念作爲兵器。如果你把這信念作爲兵器,你便能夠作出正面和平靜的迴應。我舉另一個例子。
你也許知道神是滿有大能和智慧的。但如果你充滿焦慮,你終日憂慮愁煩。這意味着你也許知道神是滿有智慧和大能的,但你沒有以這信念作爲兵器。正如我剛纔所說的例子,你的武器在臥室裏,你卻在客廳裏受憂慮攻擊。憂慮捆綁着你;憂慮壓制着你。你說:「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爲你把那信念收藏在臥室的抽屜裏,而不是把它作爲兵器。
彼得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這實在是一個很美的景象。
事實上,提倡理性情緒療法的心理治療師多年前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人們面對相同的情況會作出不同的反應。舉例說,陳先生、李先生和張先生都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你是一個懶惰的工人。」陳先生的反應是感到沮喪。李先生的反應是感到忿怒。張先生的反應卻是正面和平靜的。爲什麼?心理治療師說:「他們的情緒並不是他們因別人的批評而作出的反應。他們的情緒其實是他們因別人的批評而產生對自己的看法所作的反應。
你看,陳先生聽到別人對他說:「你是個懶惰的人。」於是他對自己說:「說得對。媽媽也是常常這樣對我說的。」他感到很沮喪。李先生聽到別人對他說:「你是個懶惰的人。」於是他在心裏說:「你說我懶惰?我也知道你的缺點。」他感到很忿怒。張先生聽到別人對他說:「你是個懶惰的人。」但他對自己說:「我從前是很懶惰的,因此這個人作出這樣的結論,但我已經改變了。雖然他說得對,但我不用爲此感到難過。」
換句話說,他們的反應是因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而產生的。很多時候,你的反應並不是因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產生的。你的反應取決於你如何過濾所發生的事情。你的反應取決於你如何理解所發生的事情。你可以這麼說:「我很痛苦。我感到憂慮。我充滿苦毒。」爲什麼?你說:「是因爲她的所作所爲。是因爲我的遭遇。」事實並非如此。你的反應取決於你以什麼思想和真理去理解你的遭遇。
如果你是基督徒,有人對你說:「你很懶惰。」你是否馬上在心裏想:「媽媽也是常常這麼對我說的。啊!我真是很懶惰。」或是你會說:「有一個壞消息,我比自己所想的更邪惡、更可怕。但好消息是,在基督裏我比自己所盼望的更蒙愛、更蒙接納、更受重視。」你是否把福音應用在生活中?你是否把福音作爲兵器?如果你無法面對你所遭遇的境況,這表示你也許知道這些真理,但你沒有把真理作爲兵器。
你說:「我如何可以把真理作爲兵器呢?」這是一個操練。讓我提出一些建議。你每天早上讀聖經,你讀聖經並且明白經文的內容是一回事;你將聖經真理作爲兵器是另一回事。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你讀了一段經文,你問自己:「爲什麼神要在今天向我展示這段經文?」這個星期嘗試每天都這樣問自己。「爲什麼神讓我今天看到這段經文?爲什麼我這個星期需要這段經文?如果我忘記這段經文的教訓,我會出現什麼負面的情緒和錯誤的思想呢?」
這些都是應用的問題。你讀經的時候要提出這些問題,看看經文的教訓與你所面對的境況有何關係,以及如何在你生命中應用出來。你要把經文藏在心裏,也要爲此禱告。你要讓自己浸淫在經文裏。在某程度上說,默想經文就像嘗試用放大鏡生火一樣。你可以利用放大鏡透過陽光聚焦照射易燃物而生火,但你無法控制是否有火燃燒起來,因爲有時你會遇上陰天。
讀經也是一樣。我說有時你會遇上陰天,我的意思是你盡了本分,你做了應該做的事,你讀經,你禱告,但沒有火燃燒起來。但如果你每天都帶着放大鏡,你說:「我要擺上時間,耐心等候。我要認真思想經文的內容。我要懷着開放的心去接受經文的教訓。」
有時我們讀聖經會篩選經文的內容。我們說:「經文不可能是這個意思。經文一定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你只要說:「主啊,禰要表明這個意思嗎?」然後,你問:「爲什麼神讓我此刻看到這經文?有何目的呢?爲什麼我需要這經文呢?我怎可以透過領會和應用這聖經真理去處理當前所面對的問題呢?」這好像每天帶着放大鏡,你拿出放大鏡放在你的心和神之間。經文好像放大鏡,你把它放在你的心和神之間,在某些日子你會看到火燃燒起來。終有一天,你整個人都武裝起來。
還有最後一點,這一點很重要。看看第1節。我們要留意彼得所應用的教義。這是一段很奇妙的經文。事實上,我一直都不明白彼得要表達什麼意思,直到最近我研讀這段經文才明白。彼得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因爲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
讓我簡略地講解這一點,並作出總結。請不要忘記,彼得說的是那些在肉身受苦的人。還記得這卷書信的背景嗎?這封信是寫給一羣經歷苦難的人,他們遭受極大的痛苦,而且很多都是在肉身受苦。彼得指出受苦並不是必然會使人改變。很多時候,受苦使人變得充滿苦毒。
聖經並沒有說受苦必然使人變得更好、更堅強、更有憐憫之心。不是的。你看看自己,也看看身邊的人。看看苦難如何扭曲你的生命。看看苦難如何扭曲其他人的生命。基督在肉身受苦,唯有當你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苦難纔會使你變成更好。彼得告訴我們:「 基督在肉身受苦,如果你沒有將這信念作爲兵器,苦難只會把你殺掉;但如果你將這信念作爲兵器,必能與罪斷絕。
這實在很奇妙。這不是說你總不會再犯罪。聖經再三告訴我們,以爲自己不會再犯罪是自欺的想法。這節經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着你渴望脫離罪,你不但想不犯罪,而且恨惡罪,你要擺脫罪的權勢,不容讓罪轄制你、引誘你,不容罪在你身上作王;只要你謹記耶穌在十字架上爲你所成就的事,你便渴望脫離罪,就是這麼簡單。
曾經有人說:「當我明白耶穌基督受死的真義,我深深得着安慰,雖然我跌倒,卻不致陷入試探。耶穌在十字架上向那些想要悖逆犯罪的人呼喊:『我爲你成就了一切,使你既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你怎可以犯罪呢?
你要用手掐着我的喉嚨嗎?那些看守的人用拳頭打我,說:「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他們把我打得皮開肉裂還不夠嗎?你也要打我嗎?你認爲我所成就的一切毫無價值嗎?你也要這樣對待我嗎?你決意要辜負我爲你所受的苦嗎?你怎可以叫一個爲你捨己犧牲的人悲痛欲絕呢?
只要你看看耶穌基督如何面對困苦艱辛的時刻,並且仍然與你緊緊相連,你便得着動力在困苦艱辛、灰心失望的時刻仍遠離罪惡、忍受試探、持守聖潔的生活。我們不是因着懼怕而過聖潔生活,而是因着耶穌基督的愛而過聖潔生活。耶穌基督的愛不是薄弱的、不是有條件的,叫你時刻擔心會失去祂的愛。不是這樣的。基督的救恩是絕對可靠的,是基督甘心樂意爲世人付上無比的代價而成就的,因此,當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想到犯罪使耶穌基督悲痛欲絕,心裏會感到憂傷,罪的權勢便無法轄制他。這是讓人過公義生活的最大力量。
清教徒神學家約翰‧歐文(John Owen)說:「別把罪帶到西乃山……」你說:「我必須對付自己的罪。我做了錯事。實在很糟糕。」如果你把罪帶到西乃山,你會對自己說:「你不要再犯罪,因爲神會懲罰你,人們會發現你的罪行,你會被棄絕,你會面對很多麻煩。」約翰‧歐文說,這樣,犯罪的慾望只會更強烈,因爲我們內心充滿邪惡、任性妄爲。保羅說:「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爲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約翰‧歐文說︰如果你試圖透過責怪自己或說神會懲罰自己來對付罪的權勢,你只會發現罪的權勢變得更強大。如果你渴望脫離罪,把罪的權勢從你身上除去,你不要把罪帶到西乃山,而是把罪帶到十字架前。基督已爲你的罪受死,你不要再犯罪。想象耶穌對你說:「你還要再打我嗎?」你要將這信念作爲兵器。
當然,我們不順服的時候,我們總不會認爲自己正在掌摑耶穌,或把祂的血扔在祂的臉上。我們只會說:「我控制不了。」諸如此類的話。當然我們總是這樣做,但十字架的真理幫助你清醒過來,讓你看到自己的所作所爲。
耶穌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一個理智的人若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都會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爲,然後說:「我不但不做違反耶穌基督的教訓和旨意的事,也不會做任何可能踐踏耶穌基督的事。我怎可以做一些可能殺害人的事呢?我不可以做任何可能殺害人的事。因此,我不可以做任何可能使耶穌基督彷佛再受掌摑的事。」
你要明白耶穌爲你所作的一切,並且以此作爲兵器。如果你渴望擺脫罪的權勢,你必須領會耶穌是何等深愛着你。不要去想耶穌會如何抓住你、懲罰你;你要想到耶穌對你說:「我不會把你抓住,因爲我爲你受死了。經文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因爲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請謹記經文所說的情慾是過度的慾望、無節制的慾望(epithymia)。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明白今天所學到的真理,並且將這真理作爲兵器。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在肉身受苦,求禰幫助我們將這樣的心志作爲兵器。
天父啊,耶穌基督在肉身受苦,但因爲我們沒有將這教訓作爲兵器,所以我們心裏充滿苦毒、憂慮、邪淫,也沒有節制。求禰幫助我們,讓我們明白這真理、領會這真理,並且將這真理作爲兵器。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