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試煉中得榮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題目是「耶穌基督受死」。
讓我們翻開彼得前書第2章。我們讀第2章的最後一部分。另外,第3章有一節經文總結第2章最後部分有關基督受死的教訓。我們看第2章的最後部分,也看3章18節,因爲這節經文是一個完美的摘要,總結彼得在第2章有關基督受死的教訓。
我讀出彼得前書2章23至25節,然後再讀出3 章18節這一節偉大的經文。
- 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 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然後是彼得前書3章18節:
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着肉體說,他被治死;按着靈性說,他復活了。
這是神的話語。
彼得前書3章18節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
這節經文全面地說明基督受死的真義,不但說明其神學意義,也說明其實際意義。這節經文又說明基督受死的哲學意義,不只是說明它的本質,也說明基督受死在今天和將來給我們帶來什麼實際影響。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有關基督受死的本質,我想給大家指出三個重點。這段經文也告訴我們基督受死對我們的生命帶來什麼實際影響,我會指出兩點。我先告訴大家這三個本質和兩個結果,然後逐一講解。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受死的本質:第一是法律上的,第二是終極的,第三是自願的。基督受死是法律上的、終極的、自願的。經文表明這幾個本質。基督受死帶來什麼結果?一方面,引我們到神面前。另一方面,使我們可以在罪上死,並在義上活。讓我們逐一看看。
首先是基督受死的本質。
第一,基督受死是法律上的。歷代以來,基督徒明白耶穌受死的法律本質。耶穌受死並不只是要留下好榜樣。耶穌受死不只是在道德上給我們帶來重大影響。耶穌受死有其法律本質,讓我來解釋其意思。
經文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這與保羅在哥林多後書 5章21節所說的相同。保羅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爲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爲神的義。」同樣的概念,只是說法略有不同。意思是在一個歷史重要時刻,聖經說時候到了,罪債轉移了。
那一刻,只是那一刻,神把一個義人視爲不義的人。「義」和「不義」的希臘文有法律含意,雖然會有所變化,但是在一般情況下,以及在這裏,都有法律含意。其意思是在法律上是義的,或在法律上是不義的。如果你在法律上是義的,人們不可以向你追討。你可以自由往來,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如果你在法律上是不義的,這表示你有所虧欠,可能是欠交稅款,可能是欠別人一些時間,或在生命中對人有所虧欠。人們可以向你追討。你並不是自由的。你是不義的。今天,「義人」一般是指道貌岸然的道德之士。我們不是談論那種人。經文告訴我們耶穌是義的,但在某一刻,神把祂視作不義的。
這意味着我們的罪債轉到耶穌身上。比方說,稅局向你發出破產令,因爲你的欠債超出資產兩倍。如果你的朋友在最後一刻走進來,說:「我資產的數目剛好是你欠債的數目。我代你償還。」情況會怎樣?稅局人員說:「很好。如果你想代他還款,沒有問題。」於是他們到你的朋友家裏沒收一切。她的資產的數目剛好是你欠債的數目,這意味着她什麼都沒有了。
稅局人員拿走她的收藏品,拿走她身上的珠寶,也拿走她家裏的傢俱,然後把她扔在街上。她的資產數目剛好是你欠債的數目。這是一個比喻。在稅務上來說,她是義的,但她被當作是不義的。你的債務轉到她身上,她被毀掉。聖經說時候到了這事必成就。欠債在法律上轉移了。
彼得說:「義的代替不義的。」保羅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爲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爲神的義。」這並不意味着耶穌基督真的變成有罪的,對嗎?不是這個意思。這是否意味着耶穌變得自私?這是否意味着祂突然變得邪惡?當然不是,因爲最終耶穌做了什麼?祂赦免祂的仇敵。祂把自己的靈魂交在天父手裏。第二章最後部分告訴我們,耶穌並沒有變得邪惡,也沒有變成罪人。耶穌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這並不意味着耶穌實際上變成有罪的人,而是在法律上成爲擔當罪的人。這意味着祂在法律上擔當罪的人。祂在法律上成爲擔當不義的,但實際上是義的。這是經文所說的。耶穌並不是真的變得不義的。祂在法律上成爲擔當不義的,祂爲了你而被毀掉了。這是什麼意思?然後發生什麼事?經文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保羅以另一個方式說出來︰「……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爲神的義。」
很多人仍然不明白這一點,所以我必須再三說明。如果耶穌不是實際上變成有罪的人,而是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在法律上成爲擔當罪的人,這意味着當你相信你不是實際上成爲義人。你首先在法律上成爲義人。這是首先發生的事。人們不明白這一點。很多人常常這麼說:「我想成爲基督徒,但首先我必須潔淨自己。」或說:「我想成爲基督徒,但我的動機不正確。」或說:「我想成爲基督徒,但首先我必須整理好自己的生命。」
你在說什麼?你想把自己帶到神面前?你無法做到。你想靠自己成爲義人?救恩不是這樣的。當你相信你的罪已歸到耶穌身上,耶穌的義便歸給你。耶穌在法律上爲你成爲擔當罪的人,你藉着耶穌在法律上成爲義人。這並不表示隨着時間過去你不會真的成爲義人。你在信耶穌的一刻已因信稱義。你在法律上已經成爲義人,你心裏有種子播下了。因此,稱義和成聖總是如影隨形。
聖靈的種子進入你生命,把愛和感恩的心帶進你心裏,你感謝耶穌爲你成就的一切,並且漸漸成長,成爲真正的義人。但起初不是這樣的。羅馬書 4章5節說:「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爲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爲義。」世上沒有任何宗教能發出比這更徹底的宣告。這是耶穌受死的法律本質。經文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就是指我們在基督裏稱義。基督受死、基督的作爲,使人在法律上成爲義 。
第二,基督受死是終極的。經文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一次」。這信息的第一部分講述神學理論,稍後我們會討論實際應用。我會盡量討論那些歷代以來所有基督徒一致共識的教義。強調基本教義是十分重要的。
我不會批評其他持不同信念的宗派或教會,但對於這一點,我認爲指出天主教和更正教多年來的重大分歧是有益的。我是基督徒。對於這一點,我認爲更正教的看法是合乎聖經的教導。讓我來詳細講解。
經文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留意「一次」這個詞。多年來,更正教和天主教在這一點上出現重大分歧。更正教和天主教的主要分歧涉及得救恩的方法,即救恩的方法。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動力因和工具因的分別,他說雕刻家是雕塑或雕像的動力因,而鑿子只是工具因。
雕塑家是雕像的動力因(包括其力量、工具和目的),錘子和鑿子只是工具因。天主教和更正教有相同的理解,他們對於救恩的動力因有一致共識。天主教和更正教都相信神是聖潔和公義的;人是有罪的,並且無法達到神的標準,也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來到地上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天主教和更正教都相信這一點。
因此,我們唯有藉着耶穌基督和祂爲我們所成就的工纔可以到父神面前。基督所成就的工是動力因。天主教和更正教都同意這一點。救恩的工具因是什麼?這是天主教和更正教出現分歧的地方。天主教說聖禮是工具因。更正教說信心是工具因。天主教認爲要不斷透過聖禮讓神的恩典臨到。
天主教認爲要透過守聖餐讓神的恩典再次臨到信徒身上,因爲每當信徒守聖餐,基督再次獻上爲祭。獻祭持續不斷。你悔改、更新,恩典便臨到,你得以與神和好,但你必須持守救恩,因爲隨着時間過去你總會犯罪,所以你必須回來再一次更新。否則,你會失去救恩,基督的犧牲是持續不斷的,你要不斷悔改和接受救恩。這是持續不斷的,你必須保持得救。
更正教說:「等一會兒 !基督替眾人一次受死。因此,當我們信耶穌,接受祂爲救主,我們便永遠得救了。」這是截然不同的看法。更正教說:「守主餐不是爲了更新你的救恩。守主餐是爲了更新你與神的親密相交,不是更新你與神在法律上的關係。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所以守主餐是爲了更新與神的親密相交。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說了什麼?耶穌說了幾句話。我們都聽過十架七言。耶穌說了幾句話。祂對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門徒說:「看,你的母親!」耶穌說:「我渴了。」耶穌說了幾句話。我要指出的是耶穌在約翰福音19章30節說:「成了。」這是一次過的工作。「成了」(Tetelestai)的意思是:「罪債還清了。我已滿足一切的要求了。完成了。我不用繼續這工作,你也不用繼續這工作。你接受完全救恩了。」
這是一次過的工作。你相信嗎?讓我指出實際應用吧。你不可以說:「啊!我不知道這一點。這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義上的分別。」當然,背後有重大的實際意義。我講解了兩者的分別,我並不是要攻擊一個我認爲堅持錯誤觀念的宗派。我不是要詆譭天主教。
我只想提醒聽眾朋友,如果你相信基督的工作已經成了,你不用作什麼使自己更蒙神接納。這一點有重大的意義。各位一直收聽本節目的聽眾朋友,但願到了現在你已意識到這是關鍵所在;無論在道德、神學、心理和屬靈上,這都是關鍵所在。
我們不斷面對問題,因爲我們並不明白基督曾一次受死,救贖工作已經成了,我們不用作什麼去補足基督所成就的工。我們不明白這真理,沒有因此歡喜快樂,也沒有實踐出來。我們來看看其實際意義吧。讓我指出幾方面的影響。其中一方面涉及我們的良心。你相信救贖工作已經成了嗎?你如何面對良心的責備?很多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我相信聖經的話。我相信救贖工作已經成了。」但他們仍然受良心責備。
世界有一種方法面對良心的責備,就是設法埋沒良心。其中一種方法是給它注射麻醉藥,並說:「誰可以判斷對錯呢?」另一種方法是責怪別人,或談論自己的軟弱。世界的方法是儘量減少良心的責備,但還有另一種方法。宗教的方法是與良心交手。
當你的良心對你說:「你自稱基督徒嗎?你到教會聚會,但看看你的所作所爲……」正如我剛纔所說,世界的方法是對良心說:「誰可以判斷對錯呢?閉嘴吧。」宗教的方法又怎樣呢?律法主義的方法又怎樣呢?你對良心說:「我上個星期的表現很好。我多年來一直照顧我的妹妹。我是一個好人。」
換句話說,你開始着眼於自己的良好記錄。你的良心總是得勝的。你被擊敗,因爲良心對你說:「是的,你照顧你的妹妹,但看看你如何對待你的弟弟。是的,你上個星期的表現很好,但上個月又如何呢?」你總不會得勝!世人埋沒良心,把事情相對化,逃避良心的責備,並試圖麻醉自己的良心。信奉宗教的人又如何呢?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良心?
信奉宗教的人說:「我很好。我的表現越來越好。我在下個星期會做得更好。我上個星期的表現也不錯。」這種做法總會把你殺掉。福音勝過良心。福音說:「成了。」你可以轉身對自己的良心說:「你說得對。我的所作所爲壞透了。我很慶幸你在這裏。我需要你把我送回天父那裏,更新我與天父的相交,但等一會兒。即使我沒有做你指責我的事,即使我做了正確的事,這一切也不會使我更蒙神接納。
願那控告的人咆哮, 述說我所犯各式各樣的罪行。 我對那些罪一清二楚。 耶和華卻毫不知道!
基督徒說:「良心啊,我很慶幸你在這裏。我需要你把我送回天父那裏,恢復我與天父的相交,但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是你無法告訴我的,就是祂不因我的行爲而接納我或愛我,因爲祂爲了愛我而作的一切都成了。一切都成就了。你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良心嗎?
你說:「我是基督徒,我已受洗,我到教會聚會,我是教會的會友。」但這並不表示你不會以世界的方法、宗教或律法主義的方法去面對自己的良心。你要以正確的神學、以福音爲基礎的正確方法去面對自己的良心。基督曾一次爲罪受死。這是一次過的工作。讓我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們面前有世界的方法、律法主義的方法,和福音的方法。耶穌說:「成了。」讓我舉另一個例子來說明。
人們感到失望。很多人不斷在失望中苦苦掙扎。我們因無法達成計劃、希望和夢想而失望。我們在失望中苦苦掙扎,幾乎絕望了。爲什麼?我們深感失望,因爲我們想要完成只有基督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們渴望成功,其實是努力去做只有基督才能夠爲我們完成的工作。換句話說,我們未能達到一種完滿的狀態。雖然我們在理智上說:「成了。」但在另一個層面上,我們感到自己不蒙接納。
「我仍努力去達到完滿的狀態。如果我能夠達到,我便是義人了。」你在內心深處嘗試去完成耶穌已完成的工作。你該怎麼辦呢?你總無法以你所採取的方法去達致完滿。你總無法達致完滿。你嘗試去完成。也許你不是這麼想。舉例說,有一對夫婦,其中一人並不因金錢而憂慮,當家庭出現財政問題,他說:「親愛的,別擔心。一切都會順利的。」他似乎很堅強,另一半卻因財政問題而驚惶失措。
當他們的關係出現問題,其中一人不知所措,說:「我們的關係出現問題。我們沒有好好傾談。到底怎麼了?」另一半說:「別擔心。沒事的。」到底是什麼回事?在這一切背後,我們仍然覺得自己要完成耶穌的工作。我們仍然覺得自己不是義的。除非我們有財務保障,否則我們覺得自己不是義的。這樣你的財務保障成爲你的義,成爲你達致完滿的途徑。
也許美滿的婚姻成爲你的義。你一直都認爲必須要擁有美滿的婚姻,你心目中有理想的婚姻,但你沒有美滿的婚姻,於是你對配偶感到苦毒,但很多時候你又爲此感到內疚。爲什麼呢?有些人沒有美滿的婚姻,他們也過得很好。爲什麼你必須擁有美滿婚姻呢?因爲人人都學習不同的方法嘗試完成耶穌的工作。耶穌說:「成了。我已成就一切。」
我們深感失望,因爲我們渴望成就大多數都爲了讓自己達致完滿,並完成唯有耶穌基督能爲你成就的事。在福音裏,你要這樣看令人失望的事。你看着那些你未能達成的事,說:「我不需要你。你無法控制我。我不是受本能驅使的動物,也不是受程式操控的機器人。我是人,這一切曾控制我的東西都無法再控制我了,因爲耶穌已成就一切。
如果你明白基督的工已經成了,是一次過完成的事,你就不用靠自己的行爲,你不再嘗試賺取救恩。這將會改變一切,包括你的良心,以及你對挫折的態度。讓我舉另一個例子:幽默的方式。英國著名作家吉卜林(Kipling)提出:「……沒有苦泉的歡笑……」吉卜林談到三種方式。
世人有一種源自苦泉的歡笑或幽默。這是一種冷嘲熱諷的態度,是充滿驕傲的自信。你會發現很多幽默的話都帶有貶意。很多時候,喜劇演員採取嬉笑怒罵的姿態,對一切作出批評。他們把自己置於優越地位。很多所謂的幽默都是這樣。他們把自己置於優越的地位,對人們一切有關宗教的事作出批評,對人窮追猛打,使人出洋相。這是源自苦泉的歡笑。
此外,還有律法或宗教主義的方法,當中沒有幽默。你會發現律法主義者並沒有幽默感。美國音樂劇《夢幻騎士 》(Man of La Mancha)中有這句對白︰「他小心端着自尊心,恐怕把它打碎。」很多宗教主義的人都是這樣的,他們努力賺取救恩,因爲他們非常脆弱。
世上有些人努力賺取救恩,教會裏也有人努力賺取救恩,分別在於外面的人把神律法中對聖潔的要求相對化,教會裏的人卻不是這樣。一方面,教會裏有些人努力要完成耶穌所成就的工,他們努力賺取救恩,要做一個好人;另一方面,他們知道神的要求。結果,他們心底裏極度缺乏安全感,也沒有幽默感。
「這並不好笑。」這句話他們不會常常說出口,心裏卻是這麼想,身邊的人都知道沒有什麼是他們感到有趣的。基督徒明白基督的救贖大工已成了,判決已定了。他不用再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幽默是能夠不專注自己。有一種源自苦泉的歡笑,因爲你過於專注自己,於是狠狠的批評人。有一種人沒有歡笑,因爲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
基督徒明白別人怎樣看他們並不重要。他們不會專注自己。專注自我總是使人變得冷嘲熱諷或缺乏幽默感,但忘記自我使人變得幽默。基督徒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問一個世俗人:「你相信耶穌嗎?」他們可能會說:「這是私事。」如果你問一個律法主義者:「你相信耶穌嗎?」他們會說:「嗯,當然。」如果你問一個基督徒:「你相信耶穌嗎?」他們會如何回答?
基督徒說:「我相信耶穌。這實在令人驚訝,對嗎?我?我也可以成爲基督徒?真是在開玩笑!你看着我!誰會想到我可以成爲基督徒?」如果你望着自己,說:「我當然是基督徒。我一直都是基督徒。我自小就是基督徒。我是這種人。」那麼,你可能不是基督徒。你沒有喜樂。如果你明白基督的救贖大工已成了,他就不用小心端着自尊心,恐怕把它打碎。然而,你也可以歡笑。
當然,福音使你有信心。爲什麼?因爲判決已定了。你不用害怕。福音也使你充滿憐憫,因爲當你在街上看到一個衣衫襤褸、一無所有的露宿者,你心裏說:「主啊,如果沒有耶穌基督,我的屬靈生命看起來也是這模樣。」你深深感到那個人是你的弟兄。因此,福音使你充滿憐憫,同時又使你意志堅定。
福音使你變得幽默,同時又使你變得比世上不認識福音的人更認真。你遠比他們認真!你可以談論死亡。基督徒可以談論死亡,其他人卻時刻爲此感到不安。爲什麼?因爲基督徒擁有一些使他們能面對死亡的東西。他們藉着福音被領到神面前。如果你可以仰望按公義審判人的神,你可以對死亡不屑一顧。「成了。」這是一次過完成的工作。你明白這是何等意味深長的道理嗎?
第三,耶穌是自願受死的。耶穌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這是什麼意思?耶穌是自願受死的,祂是唯一自願死去的人。耶穌站在那裏,祂不但願意受威嚇,也甘願承受十字架的苦楚。耶穌本可以離去,但祂沒有這樣做,祂留在十字架上。祂是唯一自願死去的人。
有人說:「不是啊。有人選擇自殺身亡。有人選擇捨身救人。有很多這樣動人的英雄故事。」我不是說這些。有些人選擇自己死亡的時刻,有些人選擇他們死亡的方式,沒錯,但他們無法選擇是否死亡,因爲他們總有一死。耶穌是唯一不用死亡的人。死亡是一個劊子手。
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這一點。他們說:「死亡是自然的事。」我讀過一篇文章,作者強烈反對基督信仰,認爲死亡是一種懲罰的概念。他說:「生物學家指出生命不可能沒有死亡。除非人死亡,否則活着的人根本無法在世上生活。因此,死亡是自然的事。」但詩人對死亡有更深刻的領會。因此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說:「我們憤怒地抗拒瀕死光焰。」
我讀過十八世紀日本著名詩人小林一茶(Issa)的作品。日本文化相信世界如一顆露珠。個人只是一種幻象,人死了就像一顆露珠歸回海洋,完全是一件自然的事。死亡是自然的事。當伊薩失去了妻子和家人的時候,他認爲這並不公平,這是錯誤的。他寫了一首詩︰
露珠的世界 是露珠的世界 然而,然而……
這意味着失去個人的感覺根本並不自然。這感覺像暴力一樣。死亡是敵人。死亡是懲罰。我們知道這一點!人人必有一死,因爲我們都是罪人,但耶穌不是罪人。死亡在耶穌身上並沒有權柄。
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祂是唯一不是以受害者的身分,而以帶着至高權柄而行的。耶穌不一定要留在十字架上。當神傾倒祂的忿怒,祂把無止境的痛苦傾倒在耶穌基督身上,因爲那是死亡的懲罰。那是無止境的。
你說:「怎可能是無止境的?不是三小時嗎?」我只可以說,既然刑罰是無止境的,罪的刑罰就是無止境的與神隔絕,以及隨之而來的痛苦。因此,耶穌所經歷的痛苦必定是無止境的。祂必定感到無止境的痛苦。祂必定是無止境的感到這痛苦。在十字架上,無止境的痛苦傾倒在耶穌的身心上。
我來問你一個問題︰是什麼使耶穌留在十字架上?是釘子嗎?耶穌是宇宙的創造者。是鎖鏈嗎?耶穌是宇宙的創造者。祂隨時可能停止受苦。祂隨時可以離開十字架。是什麼使祂留在那裏呢?耶穌在十字架承受無比的痛苦,是什麼把祂留在那裏呢?這必定是因着祂對你的愛。沒有別的。宇宙中沒有別的東西足以令祂繼續留在那裏。
你知道受苦的感覺是怎樣的。你知道有人在你身上開刀的感覺是怎樣的。必定要有一羣人把你按住,說:「我們要把這東西從你的腿拔出來。」你說:「好吧。各人把我按住,因爲我知道你們要做正確的事,但這是很難受的。」他們把你按住。是什麼把耶穌按住呢?是什麼令祂留在十字架上呢?耶穌是自願受死的。祂在約翰福音第 10 章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
其次是基督受死所帶來的結果。你知道基督受死帶來什麼影響?帶來什麼結果?這如何使你改變?讓我告訴你基督受死如何使你改變。這兩個途徑似乎互相矛盾、完全相反,但事實並非如此。一方面,經文說:「……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這是第一個結果,而第二個結果是「……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讓我來說明基督受死所帶來的結果。
第一個結果是:引我們到神面前。一方面,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使你靈裏一切的疾病得着醫治,不管是試探、指控、律法主義,充滿罪疚,還是缺乏悔改的心。無論你的光景如何,十字架使你的靈得醫治。一方面,你犯罪跌倒,你說:「我犯了這些罪,神怎會仍然愛我呢?我作了這一切,神怎會仍然與我同在呢?我作了這一切……?」
你認爲基督的愛太少,不足以遮蓋你所犯的罪嗎?看看耶穌爲你所承受的一切。看看耶穌爲你所受的折磨:那前所未有、無窮無盡的痛苦。耶穌已爲你承受這一切。你可以作什麼使耶穌精疲力竭呢?
你明白嗎?這是堅定不移的愛。這是堅不可摧的愛。不管你怎樣,耶穌都把祂的愛傾注在你身上。門總是敞開,讓你可以迴轉。你不被定罪。耶穌的愛堅不可摧。耶穌的愛絕對可靠。耶穌爲你承受無窮無盡的痛苦。你可以作什麼摧毀這份愛嗎?你無法把它摧毀。
沒有什麼可與十字架相比。當你跌倒的時候,十字架彷佛來跟你辯論,當你說:「我實在不配。我作了這一切,耶穌不會再接納我。」耶穌對你說:「你所作的一切?你知道我已爲你承受一切,現在你說你的罪孽太深,我的愛也不足以遮蓋嗎?我愛你。我爲你捨命。
第二個結果是:使我們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十字架的真理實在令人驚歎。一方面,當你跌倒的時候,十字架的真理激勵你、安慰你,這深邃的真理無與倫比。另一方面,當你想要犯罪的時候,當你想做一些你知道是違背神旨意的事情,十字架的真理不會鼓勵你做這些事情。
彼得說︰「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得要說的是:耶穌受死,替我們成爲罪,爲我們承受無比的痛苦,是爲了使我們在罪上死,在義上活。注意,這節經文中「罪」這個字是複數的。通常我們看這些經文時以爲「罪」字是單數的,意指罪的權勢或罪疚。但在這節經文中「罪」這個字是複數的,指的是具體的行動。這意味着明天你可能說謊,可能作污穢的事,可能麻木不仁、懦弱膽怯。但耶穌已爲你受死。
換句話說,既然耶穌爲你受死,使你得以成爲聖潔,只要你明白祂爲你所作的一切。當你想要犯罪的時候,你便聽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對你說話。祂說:「我所受的鞭打還未夠嗎?難道你認爲我手上的釘痕還未夠多嗎?你還要用手掐着我的喉嚨嗎?我已經死了,你無法這樣做。你存心辜負我爲你所受的苦嗎?你也要打我嗎?那看守的人用拳頭打我,說:「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你也要用拳頭打我嗎?
耶穌爲你死了,你可以不犯罪。這實在令人驚歎。當你犯罪時,你總不會說:「我感到自己再次打耶穌。我感到自己把多一顆釘子釘在耶穌手上。我感到自己踐踏耶穌的生命。耶穌來到世上就是爲我們受苦。」你當然不會這麼說。你只會說:「嗯,如果你有我這樣的丈夫,你的反應也與我一樣。」或說:「你知道的,專家有不同的意見。」因此,你需要十字架,它使你清醒過來,因爲你不是以正確的態度去看自己的所作所爲,但十字架驅使你這樣看。
啊!想一想十字架的奇妙之處︰當你跌倒時,你得着無比的安慰。當你想違背神的旨意時,十字架的真理帶着絕對可靠、強而有力的論據來勸告你。它不是說基督的愛是有條件的。它不是這麼說:「啊,基督的愛很薄弱,如果你犯罪,你可能會摧毀這愛。」不是這麼說。它說:「基督的愛堅不可摧、全然可靠,基督已爲你承受一切,你怎可以這樣待祂呢?
你明白十字架的真理嗎?基督曾一次爲罪受死,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最後,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今晚與神相會,你可以不帶羞愧、昂首站在神面前嗎?什麼讓你昂首站在神面前?你擁有這東西嗎?如果你知道自己今晚就要離開世界,你臨死時所說的話,所看到的世界和生命,便是你真正所想的。
十八世紀英國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曾說:預期自己即將死亡「……令人思想集中。」你在那一刻所看到的,就是你真正所想的。這是十分重要的。
你擁有什麼能讓你在那一刻昂首面對神呢?你唯有藉着十字架,並聆聽十字架向你所說的話纔可以做到。你知道爲什麼嗎?當你看着十字架,你看到耶穌爲你所作的一切,不管怎樣耶穌也與你緊緊相連。基督徒在某段時間會感到順服基督是不切實際的,或感覺不舒服。
你如何度過這段時間呢?這段時間似乎十分沒趣、不切實際、無法令人滿意。你怎麼辦呢?看看耶穌,祂在這段無法令人滿意的時間與你緊緊相連,你對耶穌說:「既然禰爲我忍受一切,我也能夠忍受這境況。」彼得前書3章18節下說:「按着肉體說,他被治死;按着靈性說,他復活了。」難道你不知道,順服基督和走十字架的道路,有時候讓人感覺像死一樣,但總會叫人復活?十字架叫人復活。我們要領會十字架的真理,讓十字架對你說話,也要聆聽它的話。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給我們機會去思想耶穌受死的事。求禰幫助我們明白,耶穌受死使我們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這樣我們可以得着幽默感、喜樂的心、清醒的頭腦,有力量去面對挫折,也有坦然無懼和無虧的良心。
求禰幫助我們領會禰所賜的偉大救恩。聖經說:「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感謝禰賜下救恩,求禰幫助我們不要忽略這救恩,而是好好善用今生的生命去榮耀禰的名。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