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煉中得榮耀(二)」系列之一、君尊的祭司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試煉中得榮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題目是「君尊的祭司」。

我們繼續研讀彼得前書。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多個節目中繼續研讀這個系列的講題。讓我先給你們讀出接下來要看的經文,彼得前書2章9至12節。這是彼得向教會所說的話。

  1.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2. 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
  3. 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
  4.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在鑑察(或作:眷顧)的日子歸榮耀給神。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個和接下來的幾個節目中,我們會研讀剛纔所讀的那段經文。這是聖經和新約中一段偉大的經文,論到教會的本質。此外,還有一些經文論到教會的本質,包括約翰福音第17章、以弗所書第2和4章,哥林多前書第12和14章,以及啟示錄第2和第3章,想更加了解教會本質的聽眾朋友可以看看這些經文。彼得前書第2章這段經文是其中一段偉大的經文。當我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對教會可以成爲的模樣感到興奮不已。教會可以成爲這模樣。

事實上,這段關於教會的經文一直延伸到第4節。這段經文給我們三個景象。第一個景象是:聖殿、是靈宮。第二個景象在第9節;「惟有你們……是有君尊的祭司。」第5節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第二個景象是:我們就是有君尊的祭司。

第三個景象也可以從剛纔所讀的經文看到。第9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第三個景象:教會就是一個新的國度、一個反文化的國度。我們會逐一看看這三個景象:靈宮、有君尊的祭司、反文化的國度。我們已經看了第一個景象。今天我們看看第二個景象──有君尊的祭司。在接下來的兩個節目,我們會看看「基督徒是反文化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不是次文化,而是反文化。我們稍後再談這一點。

聖經對教會說:「你們是有君尊的祭司。」今天我們會看看這句話有什麼含意。這是一句很奇妙的話!最近我爲一個職位草擬一份「職位描述」。我在草擬的過程中注意到大多數「職位描述」通常都有三部分,包括職位、資格和職責。職位是指擔任這工作的人在機構中的地位。

資格是指擔任這工作的人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勝任。職責是指這個人必須做什麼纔可以履行這職位的責任。這三方面都可以在彼得前書第2章看到。當我們看到祭司的「職位描述」時,首先我們知道祭司的地位。祭司是進到聖殿中心的人。

這段經文也告訴我們有關祭司的特徵。作祭司的資格是要聖潔。第三,祭司的職責是獻上歸耶和華爲聖的靈祭。我會講解這三方面,但我想告訴各位聽眾朋友,我會詳細講解第一點。事實上,第二點和第三點我們已在最近多個節目中討論過。

聖經真理透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作者和不同的比喻把祭司的「職位描述」表明出來。聖經真理告訴我們,祭司可以進到神面前。正如第4節說:「來到主面前。」祭司進到神面前。祭司進到裏面。福音的奇妙之處是我們可以進到宇宙的至高者那裏。另一種說法是,我們可以進入宇宙的大都會。

我說「大都會」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的情況跟從前的情況也許不同,從前如果你住在小鎮或郊區,你可能穿得很樸素。當你走進大城市,那裏有很多盛大的文化活動,你會見到那裏有很多頂尖的藝術家和重要人物。你會打扮一番。在某程度上說,今天的情況仍然是這樣。假如你被邀請到大都會、到官長的官邸,或參加重要的面試,你會盛裝打扮。

爲什麼呢?你盛裝打扮,因爲你要到大都會去。你要到一個你渴望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你要到一個你渴望進去的地方,你最好打扮得好看一點。當然,對於祭司來說,這也是真確的。舊約聖經中的祭司並不是穿着牛仔褲和運動鞋走到神面前的,而是穿着最漂亮、最華麗的衣服。衣着是一個象徵,正如穿禮服是一個象徵一樣。你參加面試或到官長的官邸時會盛裝打扮,就像祭司穿着華美的服飾去朝見神一樣。

爲什麼呢?衣着只是一個象徵。你實際上是要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渴望那位你將會見到的重要人物或羣體接納你進到他們當中。你想以你的姿態、口才、學問、聰明、自信、吸引力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衣着只是其中一部分。你想人們注意你和接納你。你想人們注意你和尊重你。你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想進入他們當中。

經文說基督徒是祭司,以上就是這段經文背後的教訓。換句話說,聖經說基督徒要進到那終極的官邸。基督徒被邀請參加那終極的筵席。基督徒要進入那終極的圈子。基督徒進到裏面。他們可以進到大都會、至高的中心位置、神的視覺範圍和聖所裏。這表明每個人在心理和政治上都受到一種感覺所支配。今天我會給大家說明這一點。從某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都是局外人。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自己是局外人,我們一直被這觀念所支配,卻低估了自己受支配的程度。我們根本上感到自己是局外人。我們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我們沒有進到生命中的內圈裏。我們沒有進到生命中的殿堂裏。我們沒有參加那真正的筵席。我們沒有合適的人脈。我們被排除在外。以下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觀念是何等根深柢固。在商業上,廣告商也許沒有任何神學知識,但他們知道聖經所說的人性。他們發現什麼產品銷量好。

我曾在收音機聽到一個廣告推銷一種名爲「語言優勢」的產品。這個廣告的信息基本上是這樣的。播音員說:「人們會根據你說話的方式來評價你。人們又會根據你所採用的詞彙來評價你。人們可以從你所採用的詞彙知道你的背景。只要每天花三十分鐘,你就可以增強你的詞彙。學習一些強而有力的詞彙能讓你在面試中佔盡上風。」

這個廣告信息非常有效,因爲它指出人們可以從我們的話得知我們的背景。人們可以透過我們的用詞和口音知道我們來自哪裏。我們必須掩飾,我們要駕馭大局,我們要讓人矇在鼓裏。」要學習那些詞彙。要駕馭大局。要學習那種口音。要學習如何像網絡電視主持人那樣說話,這樣人們就不知道你來自哪裏。要駕馭大局,然後你就可以進入那圈子。」這個廣告信息強而有力。

這個廣告信息如此強而有力,因爲廣告商本能地知道,人心底裏深感自己是局外人,必須掩飾自己才能夠進到圈內。我們不可以讓別人知道我們的背景。人們說:「哦,我的天哪!如果你以這種口音說話,人們就會知道你從哪裏來。人們就會知道你的教育水平。我們不可讓別人知道我們的背景。我們必須駕馭大局。」駕馭大局的唯一方法就是掩飾。」我們想要駕馭大局,因爲我們想進入圈內。這觀念從何而來呢?這是強而有力的。

我曾經引述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的文章《小圈子》(The Inner Ring)。魯益師指出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受這種感覺支配的程度比我們所想象的更甚。他舉例說:「這種慾望(這種認爲自己是局外人的感覺)的其中一種形式在文學作品中充分表現出來。」我的意思是,以勢利的形式表現出來。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中充斥這些極度渴望進入小圈子的人,這小圈子稱爲上流社會。

但我們必須清楚明白,這裏所說的「上流社會」只是數百個小圈子中的其中一個,只是其中一種勢利的表現,只是其中一種渴望進到小圈子的形式。那些以爲自己一點也不勢利的人抱着悠然自得的優越感閱讀這些諷刺時弊的作品,他們或許被另一種形式的慾望所吞噬。他們也許極度渴望進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小圈子,以抵抗上流社會的誘惑。

對於一個自命不凡、認爲自己被藝術或政治圈子所排擠的人來說,一位公爵夫人給他的邀請函也只是冷淡的安慰。這個可憐的人想得到的,不是寬大明亮的廳堂、不是香檳葡萄酒,更不是聽到同儕和官員的醜聞。他想要的只是一個神聖的小閣樓或工作室,三五知己埋頭苦幹,一起吞雲吐霧,孤芳自賞;認爲只有這幾個瑟縮在火爐邊的人洞悉萬事。」

這慾望通常都隱藏起來,使我們幾乎察覺不到成就帶來的快樂。﹝…﹞除非你採取行動避免這情況發生,否則這慾望將會成爲你生命中最主要的動力,從你踏入社會工作開始,直到你年紀老邁不再在乎的時候爲止。﹝…﹞一旦你受這慾望所支配,你總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好像在剝洋蔥皮一樣,一旦成功就什麼都沒有了。除非你克服自覺是局外人的恐懼,否則你仍是一個局外人。

這觀念從何而來?爲什麼這觀念如此普遍?爲什麼這是如此牽連深廣、根深柢固?聖經說原因相當簡單。聖經說,不管我們對神抱着什麼信念,不管我們是否有宗教信仰,我們心裏感到自己被拒門外,伊甸園的門關上了,我們無法進去。

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知道自己沒有與神──我們的創造主和好。我們知道自己與神隔絕,無法進入祂的筵席,也無法進入祂的家裏。因爲我們知道神看到我們的罪,祂不喜悅我們犯罪。我必須告訴你,也向你發出挑戰,事實上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人人都知道,不管一個人相信什麼、受什麼驅使,他都知道這一點。因此,人希望透過進入其他小圈子來彌補。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Freud)進一步指出,人缺乏安全感,總是感到自己被拒諸門外,總是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是因爲父母的緣故。我們總是無法取悅自己的父母,我們感到被父母拒絕,於是試圖透過進入其他小圈子來彌補。我們總是無法滿足自己的父母。

弗洛伊德像所有無神論者一樣,沒有進到最深的層次。有一點他說得對。他說人把這種局外人的感覺轉移,這是對的。人感到被神拒絕,被拒伊甸園的門外,於是把這種感覺轉移。我們不斷把這種感覺到處轉移,我們總是試圖掩飾自己,和努力擠進身邊的小圈子。我們感到自己被隔絕,無法進入神的視覺範圍,無法進入終極的筵席、終極的聖所、終極的殿宇,於是我們把這種感覺轉移,試圖透過進入小圈子來彌補。

此外,還有一點。這種感覺不但在心理上支配着我們,也在政治上支配着我們。舉例說,如果你來自社會低下階層,或屬於少數種族,或是女性,這會轉移你的注意力,讓你無法明白你自覺是局外人的真正原因。這就是當中的虛假之處。由於你屬於以上所說的羣體,所以你受到不公平對待,被人排擠,使你無法進入那可以讓你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地方。這一點是真確的。

然而,你也可能分散了注意力,轉移了視線,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的一樣。弗洛伊德說人感到自己在心理上被邊緣化的真正原因是人無法取悅自己的父母。聖經說我們甚至連自己的父母也無法取悅,是由於更深層的原因。我們知道自己與神隔絕。同樣,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如果你詢問美國的男性白人,他們會告訴你,他們也覺得自己是局外人。你說:「是的,但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你可以斷定,除去這種局外人的感覺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改變社會制度。好吧。作出行動吧!這是需要做的。最終你會發現這還是不夠深入。你可能會摒棄這種改變社會制度的想法。你說:「算了吧。我將會大有成就,人們都想要進入我的圈子。我會成爲一個新的小圈子。我會建立自己的小圈子。我將會大有成就。我將會賺很多錢。」最終你會發現這還是不夠的。

要摒棄自由主義的思想,摒棄保守主義的思想,也要摒棄精神分析的思想。要摒棄這一切思想。這些思想都提出一些很好的觀點,但正如所有想取代基督信仰的宗教信仰一樣,這些思想全是膚淺、單向和簡化的。所有問題背後都有一個真正的問題。人人都想進入小圈子。我們知道自己是局外人。這種局外人的感覺可追溯到伊甸園時代。這種感覺是無法透過社會制度來解決的,也無法透過個人財富來解決的。這一切都無法解決問題。

有什麼解決方法呢?彼得前書2章5節說我們要承認自己有此需要:「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爲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耶穌基督是終極的祭司。耶穌基督進到聖所,當我們藉着信心與基督相連,我們也成爲祭司。正如歌羅西書所說:「你們從前與神隔絕,因着惡行,心裏與他爲敵。但如今他藉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

撒迦利亞書第3章記述一個令人驚訝的異象。先知撒迦利亞看到大祭司喬舒亞穿着污穢的衣服站在神面前,衣服上佈滿了排泄物。我們知道大祭司必須穿着最華美和潔淨的衣服去朝見神。撒迦利亞感到十分驚訝,因爲大祭司穿着污穢的衣服。

經文說:「大祭司喬舒亞站在耶和華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喬舒亞的右邊,與他作對。耶和華向撒但說:撒但哪,耶和華責備你!就是揀選耶路撒冷的耶和華責備你!這不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嗎?」在異象中,撒但站在大祭司喬舒亞身旁,指責他說:「這人有罪。這人是污穢的。這人是不配的。」

但撒迦利亞看到神的使者這樣論到喬舒亞,經文說:「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說:你們要脫去他污穢的衣服;又對喬舒亞說:我使你脫離罪孽,要給你穿上華美的衣服。我說:要將潔淨的冠冕戴在他頭上。」神的使者對撒但說:「撒但哪,耶和華責備你!就是揀選耶路撒冷的耶和華責備你!這不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嗎?」接着,神的使者給喬舒亞穿上華美、潔淨的義袍,使他再次蒙接納。

在某意義上說,撒迦利亞所描述的,正是每個基督徒的寫照、每個與耶穌基督連合的人的寫照。在教會初期,許多宗教領袖不相信基督徒,他們不喜歡保羅,想要殺他,因爲他把外邦人帶進聖殿。律法不容許不潔的人進入聖殿。

妓女不可進入聖殿。外邦人不可進入聖殿。痲瘋病人不可進入聖殿。身體有缺陷的人不可進入聖殿。所有不完全或不潔的都不可進到神面前。保羅把外邦人帶進聖殿,人們便想要殺他。使徒行傳第21章記載這事。那些想要殺保羅的宗教領袖說:「你不可改變律法。律法規定只有純全、沒有瑕疵的纔可以進入聖殿。」他們說的不錯。你不可改變律法,但你可以成全律法。詩篇第15篇說: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就是行爲正直、作事公義、心裏說實話的人。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喫虧也不更改。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

到底誰可以做到呢?只有一位可以做到。祂確實進去了,祂的寶血使人潔淨。凡與祂連合的人都可以像祂一樣成爲祭司。神看着你就好像看着主耶穌,神說:「你是我眼中的瞳人。」你不可改變律法,但你可以成全律法。

我寫這篇講章的時候想到這一點。當時我不得不停下來敬拜神,因爲每當我想到自己是祭司,每當我想到我們是有君尊的祭司,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如何一直被那想要進入小圈子的慾望深深地支配着,並且知道自己在基督裏的真正身分是何等大的釋放。讓我來引述英國著名詩人喬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的一首詩。這首詩實在很美妙。

那天我帶着你給我的微笑, 把以自己爲樂的想法全都掉棄; 悶悶不樂地看着它們消逝, 我說:「現在再來愚弄我吧。」

雖然這首詩是以古老英語寫成,裏面卻充滿趣味。喬治‧赫伯特說:「你給我一個微笑。我昨天收到了。」當你履行祭司的職務,你說:「主啊,我知道我有權柄進入禰心裏。我知道我有權柄去體會禰對禰兒子的愛。我擁有這些權柄。」如果你心裏想:「啊,我不可以這麼說。」你仍不明白這真理。你是有君尊的祭司。你可以進到至高處的中心。喬治‧赫伯特是說,明白這真理的基督徒有時候得到稱讚,得着神的微笑。喬治‧赫伯特說:

那天我帶着你給我的微笑, 把以自己爲樂的想法全都掉棄; 悶悶不樂地看着它們消逝, 我說:「現在再來愚弄我吧。」

喬治‧赫伯特要說的是,神的微笑是何等奇妙,現在我看到從前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我以它們爲樂的東西,我說:「如果你來的話,便來吧。如果你不來的話,也沒關係。我不再受這些東西控制。那個微笑已驅除一切。我不再需要這些東西了。我說:「如果你想愚弄我的話,便愚弄我吧。你無法愚弄我,無法嚇到我,也無法再控制我。這是令人驚訝的描述。喬治‧赫伯特對這一切從前使他快樂的東西說:「來愚弄我吧。如果你想離開,隨便離開吧。」

當神的微笑感動你,你有很深的體會,你說:「我有權柄進到神面前。我要得着這些權柄。」這並不表示你不必注意自己穿什麼衣服去朝見神,像每個祭司一樣。我們稍後會討論這一點。顯然,祭司應該是聖潔的。重點是,神讓我們進到祂面前。我們有權柄進到神面前。還記得魯益師怎麼說嗎?他說除非你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如何被局外人的觀念所控制,否則你永遠無法擺脫其控制。除非你擺脫這觀念,否則你永遠無法進到神面前。如果你害怕自己是局外人,你永遠都是局外人。

你進到神面前嗎?你知道穿上耶穌基督的義是什麼意思嗎?有一首詩歌的歌詞寫道:

耶穌的寶血和公義, 作我榮美聖潔之衣; 如此裝飾有何能比, 昂首前行我心歡喜。

「讓一切都敗落吧。讓一切都燒燬吧。讓整個太陽系都燒燬吧。我必平安穩妥。」實在很奇妙。你知道這句話是誰寫的嗎?有一天,一個名叫辛岑多夫(Nikolaus von Zinzendorf)的人看到一幅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畫作,以及畫下面的文字時,便歸信了基督。那位藝術家是基督徒,他把主耶穌釘十字架的情況繪畫出來,並在下面寫下這句話:「我爲你做了什麼,你竟爲我成就這事?」這句話涌進辛岑多夫的心裏,他便寫了這首詩歌。「我可以進到神面前。這就是主耶穌爲我所作的事。」我不會詳細講解其餘的兩點,但這兩點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祭司是聖潔的。第5節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爲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我只簡略地講解這一點。如果你已經進到神面前,你會流露出一種特質。你會流露出一種道德品格和性格特質,讓你知道自己已經進到神面前。我認爲這就是聖潔的意思。

我剛纔說過,人人都有一種自覺是局外人的感覺,無論在心理上和政治上都確實如此。當你意識到自己是祭司,當你像喬治‧赫伯特一樣,又像一個真正的祭司一樣對神說:「主啊,我有權柄可以看到你的微笑。我需要這權柄。我渴望在耶穌裏得到這權柄。」這必改變你行事爲人的方式。這必使你成爲聖潔。讓我指出聖潔的祭司所擁有的兩個特質。兩者相輔相成。

首先,祭司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心靈裏充滿讚美,而不是煩躁不安。其次,祭司有悔改的心,而不是自我防衛,基本上這意味着你樂於肯定別人,卻接受自己欠缺肯定。換句話說,你會批評別人,但你不是一個煩躁不安的人。你給人肯定和稱讚。你接受別人的批評,卻不會被別人的批評所摧毀或被激怒,而是採取一種非自我防衛的態度,而且也會後悔。你擁有一顆願意悔改和充滿喜樂的心靈。

只要你看看耶穌如何行事,只要你看看神如何行事,你會看到世上最憂傷的人。我很喜歡使用以下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耶穌基督對門徒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然後,耶穌出去禱告。祂回來見到門徒都睡着了。祂說什麼?「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一點煩躁也沒有。看看吧!

耶穌要說的是:「我知道你們是心懷好意的。我知道你們抱着正確動機。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實在難以置信。耶穌知道事實真相,就是門徒並沒有說:「哈,哈,哈。我們的主人不在,我們去睡覺吧。」一個普通人回來看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迴應?人裏面夾雜了多種特質,你看到嗎?人總有好壞參半的。人心裏總會懷着良好的意圖。人心裏總有仁慈。另一方面,人心裏也會一片混亂,心懷惡意、敵意和懶惰。

你知道人總是好壞參半的,當一個人傷害你的時候,你通常會有什麼反應?你會作出什麼行動?你立即會去看壞的一面,你不會提到好的一面。耶穌的響應並不是這樣的。祭司已經擺脫了被批評的恐懼,他便不會有批判的心。你有充滿讚美的心嗎?你懷着肯定別人的心嗎?還是煩躁的心呢?充滿讚美的心是祭司的特質。

另一方面,第二個特質跟第一個是相輔相成的。你有一顆悔改的心,而不是自我防衛。你已經擺脫那種局外人的感覺。在你成爲祭司之前,在你真正理解基督信仰之前,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你認爲那是把你拒諸門外的表現。你是局外人。你被排除在外,而且你心裏其中一部分對此人感到十分生氣。祭司不是這樣的。你已經進到終極的筵席,你已經進到終極的圈內,這纔是最重要的。

你不用掩飾自己的口音,也不用報讀「語言優勢」課程。在面試中有更好的表現當然是好事,不然也不是世界末日。因此,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你也不會發火。讓我以另一個方式來說明吧。每當你受到批評的時候,總有些批評是絕對錯誤的,也總有些批評是絕對正確的。兩者都有可能。幾乎所有批評都是有對也有錯的。有一部分批評是對的,有一部分批評是錯的。那些批評也許誇大其辭,或者三分之二都是錯的。

很多時候,只要你客觀地去看別人的批評,你會發現當中只有百分之三十是對的,百分之七十是錯的,或者百分之四十是對的,百分之六十是錯的。你幾乎從來不會客觀地去看別人的批評,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是有君尊的祭司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你害怕被拒諸門外,如果你表現得很生氣,你聽到門關上的聲音,你會做什麼?邪惡的心會做什麼?你會立即去看壞的一面,你會反駁那個批評你的人。

你可能見過真實的極端例子,你每週都吩咐你的兒子打掃自己的房間。他曾在去年十月打掃自己的房間。你每週都吩咐他打掃房間,他卻沒有照着做,你說:「每次我吩咐你打掃自己的房間,你總是沒有做。」於是你的兒子拿出他在去年十月十六日打掃自己的房間的事實來反駁你。他說:「你說我從來都沒有打掃房間,到底是什麼意思?去年十月我曾打掃自己的房間,那一次又如何呢?我打掃了房間。你跟我說過了。你甚至稱讚我。」你說:「啊,是的。我記起了。」你的兒子會反駁你。十五、六歲的年青人都會這樣做,但這正是每個人的行事方式。我們會立即去看有問題的一面。

當一個基督徒知道自己是聖潔的祭司,並且因知道自己可以進到神面前而不斷長進、成爲聖潔,他必定有一顆悔改的心,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雖然有時候別人的批評只有一小部分是對的,或許只有百分之十是對的,但你會去看那對的部分,並且對批評者說:「你說得有道理。我可能做錯了。我需要詳細看看。」當然,但願你們都知道祭司應當知道「巴蘭的驢子」原則。你還記得舊約中「巴蘭的驢子」的原則嗎?

民數記第22章記載神要向巴蘭說話,巴蘭卻十分遲鈍,不肯聽神的話。最後,神使用巴蘭所騎的驢子開口說預言,並且警告巴蘭,向他說真理。有時候,神的真理可能來自一隻驢子的口,一個十分卑鄙無恥的人的口,或一個極度瘋狂的人的口,他們的話可能是真確的,可能有一部分是真確的。大多數人都感到受威脅,缺乏安全感,因爲我們沒有按着祭司的職分去行事。我們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批評中錯誤的部分。

也許有部分批評是錯的,於是我們專注於錯誤的部分。也許批評者不是一個令人欽佩的人,於是我們說:「你有什麼資格作出批評?」即使你沒有說出來,你心裏也是這麼想。啊,有很多事情神想要告訴你,你總是不聽。祭司是什麼人?聖潔就是堅定、喜樂、謙卑、慈愛和有信心。難道你看不到聖潔不只是有道德嗎?成爲聖潔不只是有道德,也不只是行爲端正,而是更深層次。你是否因知道自己已經進到神面前而成長並變得更聖潔嗎?

第三,祭司向神獻祭。你知道靈祭是什麼意思嗎?在舊約時代,祭司把公牛和山羊獻在壇上。到了新約時代,我們是屬靈的祭司,我們穿着祭司的衣服,正如希伯來書13章15至16節說:「我們應當靠着耶穌,常常以頌讚爲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脣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爲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這是何等美妙。

舊約時代的祭司實際上有兩個職責。祭司是中保,代表人去到神面前。祭司帶領敬拜,不住讚美、歌頌和禱告;祭司也照顧窮人,看顧軟弱的人。在舊約時代,看顧弱者和窮人是祭司的職責。

我們看到聖經說基督徒是祭司,應當把祭司的屬靈職分從舊約時代帶到現代,經文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像祭司一樣。我們要擺上時間去敬拜和禱告,也要看顧有需要的人。諷刺的是,在大城市裏,那些最關心窮人的人對敬拜神或屬靈的事並不在乎。許多擺上很多時間去禱告和敬拜的人對有需要的人卻漠不關心。

祭司不是這樣的。祭司兩方面都兼顧。事實上,兩者相輔相成,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們要成爲屬靈的祭司,就要擺上時間去敬拜神,藉着與神相交而得着從神而來的力量,得着神給我們的微笑,好叫我們能夠利用我們的資源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有自我力量(雖然我不太喜歡這個用語,但我想不到更貼切的用語)。我們所擁有的力量無人能及。我們擁有足夠的資源去幫助別人,因爲我們是祭司。我們進到神面前,也出去外面幫助人。

你自覺是局外人的感覺是否已經除去了?如果那感覺仍未除去,去到神面前吧。我知道一篇講道並不足夠。如果這個概念對你來說相當陌生,我知道你是不可能從這篇講道中找到所有答案的。你可以閱讀一些屬靈書籍,可以找一些基督徒朋友傾談,也可以報讀教會的主日學課程。不要停下來。你要認清在政治和心理上支配着你的思想,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得醫治的唯一方法。

親愛的弟兄姊妹,別忘記這一點。如果你是祭司,你得着進到神面前的特權,不要濫用這特權,同時也要肩負重任。神是嚴厲的……我不會在此告訴你,因爲我不喜歡在講道結束之時說一些令人灰心喪志的話,但你可以翻到塞繆爾記上,看看神如何對待祭司以利和他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蒙神恩賜越多的人要肩負的責任越大。你得到很多資源和特權,你要承擔的責任越大。最大的喜樂莫過於把神吩咐你獻上的東西獻給神,把你所擁有的資源施予給人。

我必須告訴你們,如果你沒有施予給人,沒有擺上自己,對別人毫無益處,那是因爲你沒有得着神的微笑。你沒有進到至高之處的中心。你是祭司。神說:「到我這裏來。」進到神面前吧。你可以藉着大祭司耶穌進到神面前。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明白進到禰面前的真義。求禰幫助每一位聽眾朋友經歷你所應許的同在,讓各人完全明白成爲有君尊的祭司是什麼意思。感謝禰讓我們進到禰面前。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