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 上帝使大衛得勝
何啟明

經文:撒母耳記下八1-6 (參八1-18)

8:1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制伏了他們。大衛從非利士人手中奪取了京城的治理權。2他又攻打摩押人,使他們躺臥在地上,用繩來量,量二繩的殺了,量一繩的活着。摩押人就臣服大衛,向他進貢。3利合的兒子瑣巴王哈大底謝往幼發拉底河去,要奪回他的國權,大衛就攻打他,4俘擄了他的騎兵一千七百人,步兵二萬人。大衛把所有戰馬的蹄筋砍斷,只留下一百輛戰車。5大馬士革的亞蘭人來幫助瑣巴王哈大底謝,大衛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6於是大衛在大馬士革的亞蘭設立軍營,亞蘭人就臣服大衛,向他進貢。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第七章記載大衛在宗教生活上的巔峯,第八章就轉到戰爭和流血事件。這一章可說是延續第五章的事蹟。第八章的敘事被稱為「勝利的目錄」。這段敘事可分為兩段:大衛的軍事行動(八1-14)及大衛的政府要員(八15-18)。

上帝曾應許大衛使他的名為大(七9)、使他平靜,不受仇敵攪擾(七11) ,及永遠堅固他的國(七11-13)。首兩個應許在第八章的敘事中應驗了!大衛的王國不斷擴張,他制服西邊的非利士人(1節)、奪了東邊摩押人之地(2節)、拿取東北邊瑣巴的王權和臣服亞蘭人(3-8節),北邊的哈馬都來向他請安祝福(9-10),又制服東邊的以東(13-14)等。大衛的戰果全因「耶和華都使他得勝」(6b14b節)。

讀者細讀這段軍事擴張記錄中的流血和殘酷事件,也許會感到有點困惑。這裏有幾方面需要澄清。

首先,大衛攻打一直與以色列為仇的頭號敵人非利士人可以理解(1節),但摩押人與大衛關係良好,大衛逃亡時曾得到摩押的蔭庇(撒上二十二3-4);再且,大衛的曾祖母路得也是摩押的女子(路四21-22),他攻打摩押確實使人費解。但更難理解的是他使摩押人躺在地上「用繩來量,量二繩的殺了,量一繩的活着」(2b節)。大衛讓那些年輕人(一繩的)活命,卻處決了那些年長的(二繩的)。學者認為是爲了威懾、削弱摩押人的勢力,及難以容納太多的俘虜。再且,讓年輕的存活亦可保證每年源源不絕的貢物來朝。

其次,大衛為何要將戰馬蹄筋砍斷(4節)?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以色列人那時仍是在山上作戰的民族、少用馬車,砍斷蹄筋可減少敵人的戰鬥能力。第二,大衛可能是遵守耶和華的吩咐,以色列的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申十七16)。無論是何原因,戰爭始終是殘酷的,人與動物都會遭殃。古代沒有現今國際性的公約條文,如日內瓦公約(1949)中列出的戰爭罪行。我們也不能用現代的倫理角度衡量古代的戰爭。大衛的所為顯明是軍事上的策略。

最後,大衛既非利未人,為何「大衛的眾子都作祭司」(18b節)呢?有認為這祭司名銜是基於大衛認為家中的男性承襲了麥基洗德的祭司體系(詩一百一十4)。然而,較為合理的是敘事者並非指祭司職位,而是在宗教架構裏服事的人,如御用官員。因為在歷代志的官員名單中,大衛的兒子是在「王左右作領袖」(代上十八17b)。再且,聖經並沒有記載大衛的兒子們執行祭司的職責。

這段敘事確實使現代讀者感到陌生艱澀;「耶和華都使他得勝」(6b14b節)這句話,刻意安插在三段詳盡單調的敘事的轉接位置(八1-67-14、15-18),目的是要指出誰使大衛得勝。大衛盡上他的本份,耶和華賜福給他。不但如此,大衛雖沒有福份為耶和華建造聖殿,他卻將從敵人那裏奪得的金銀銅器皿(8-11節)留下,供所羅門建殿之用(代上二十二8二十八3)。

思想:

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必定會兌現。但大衛也要竭盡己力履行當行的責任。這正顯明「恩典賜予」和「人的責任」微妙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大衛更透過奪來的擄物獻給上帝,表明一切全屬於耶和華。我們在這敘事上學到了甚麼功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