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作繭自縛
何啟明

經文:撒母耳記下十八1-5 (參十八1-18)

1大衛數點跟隨他的百姓,立千夫長、百夫長率領他們。2大衛把軍兵分為三隊:三分之一在約押手下,三分之一在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弟弟亞比篩手下,三分之一在迦特人以太手下。王對軍兵說:「我必與你們一同出戰。」3軍兵卻說:「你不可出戰。若是我們逃跑,敵人不會把心放在我們身上;我們陣亡一半,敵人也不會把心放在我們身上。但現在你一人抵過我們萬人,所以你最好留在城裏支援我們。」4王對他們說:「你們看怎樣好,我就怎樣做。」於是王站在城門旁,所有的軍兵成百成千地挨次出戰去了。5王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年輕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的事囑咐眾將領的話,所有的軍兵都聽見了。

十八章1節至十九章8節是一個完整的段落;這細小段落成了一個扇型結構(Chiastic Structure),聚焦於押沙龍被殺(9-15節)和被埋葬(16-18節)。此段敘事分為兩部份:一、押沙龍背叛的結果是作繭自縛(十八1-18);二、大衛聽到押沙龍的死訊後心如刀割,表露出身為父親的情懷(十八19-十九8)。

這場大衛的臣僕和押沙龍的以色列百姓雙方的戰事是在「以法蓮的樹林裏交戰」(6b節)。押沙龍軍隊的人數應占上風,因「那日在那裏陣亡的很多,共有二萬人」(7b節),然而,大衛是善於在叢林打游擊戰的那一方。這個戰場是在樹木密佈的地方發生,軍隊只能用小隊形式作戰;這樣就算軍隊眾多也無用武之處,不能發揮作用。誰勝誰負已經寫在牆上了!可是,這場戰爭的血腥味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因為「那日被樹林吞噬的軍兵比被刀劍吞噬的更多。」(8b節)這種情況確實避免了日後加深南北支派的敵對仇恨。

大衛照慣常一樣,將軍隊分成三隊,分別由約押、亞比篩和迦特人以太帶領。大衛雖落難逃亡,他仍是名正言順的以色列王。敘事者特意用「王」稱呼大衛,「王對軍兵說…..王對他們說….王站在城門旁…王囑咐約押….王為押沙龍的事囑咐眾將領的話」等(參2b4a4b5a5b節)。大衛要求親自領軍與士兵同上戰場(2b節),然而,眾軍兵都反對大衛親自前赴戰場,這可能是大衛已經年紀相當大,昔日雄風不再。大衛之前攻打亞捫時,也沒有親自出徵(十一1)。眾軍兵反對或許有另一因素是要保護大衛,因為他們知道亞希多弗獻計給押沙龍是要除滅大衛(十七21);再者,大衛曾再三叮囑軍兵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年輕人押沙龍」(5b節、12節)。正所謂戰場無父子,大衛帶着這種皇帝與父親的矛盾感親赴戰場,又要求軍兵殺敵而不傷害押沙龍,確實是一件極困難的差事。

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就完結,敘事者只用短短几節就交代了這場戰爭的經過和結果(6-8節)。叛兵戰敗潰散是因「押沙龍騎着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被橡樹夾住,懸掛在空中,所騎的騾子就離他去了」(9節)。押沙龍的困境被一個人見到,向約押報訊。約押雖給予厚賞,那個人也不敢違背大衛王的命令去刺殺押沙龍。最後,約押用三枝短槍刺透押沙龍的心,再由十個青年將他殺死(10-15節)。

押沙龍的死是自作自受、作繭自縛的明證,更帶點諷刺意味。他最珍惜自己的秀髮,更以此為傲,每年都剪下「重約兩公斤」(十四26)《新》的頭髮。現在卻被自以為傲的頭髮懸掛在半空,像在生與死之間、成為無處可去的人。騾子是君王和王子的坐騎(十三29),騎騾象徵擁有王權,正如大衛吩咐所羅門騎上自己的騾,表明他是正統的君王身份(王上一333844)。押沙龍坐的騾子離開了他,就好像失去了他的王國。

思想:

回顧押沙龍的一生:他俊美非凡、擁有美麗的秀髮,他殺同父異母的兄弟,止不住怒氣燒燬約押的田地,又工於心計,籠絡人心背叛父王,更在眾人面前公開與王的妃嬪同寢羞辱父親,最後更想奪取父親性命,登上寶座。但最終作繭自縛,悲劇收場,無子無後人記念(十八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