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 出謀獻策
何啟明

經文:撒母耳記下十六15-19 (參十六15-十七14)

15押沙龍和以色列眾百姓來到耶路撒冷,亞希多弗也與他同來。16大衛的朋友亞基人戶篩來到押沙龍那裏,對他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

17押沙龍對戶篩說:「你這樣做是忠誠對待你的朋友嗎?為甚麼不與你的朋友同去呢?」18戶篩對押沙龍說:「不,誰是耶和華和這百姓,以及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我必歸順他,留在他那裏。19再者,我當服事誰呢?豈不是前王的兒子嗎?我怎樣服事你父親,也必照樣服事你。」

大衛落荒而逃,離開了京城耶路撒冷,押沙龍和以色列眾百姓就來到耶路撒冷。場景的焦點集中在兩位謀士──亞希多弗和戶篩身上;押沙龍徵詢這兩位謀士餘下的行動應如何部署。

戶篩被稱為大衛的朋友(1617節),應大衛的要求假裝投誠,留在押沙龍身邊做反間諜的工作去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戶篩果然高明,用語言藝術及語帶雙關取得押沙龍的信任。他一見押沙龍就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16b節)。他並沒有清楚具體指出祝賀的是哪一位王,留下空白讓押沙龍自己去解讀。押沙龍起初也有疑心,質詢戶篩的忠誠,戶篩用模棱兩可的回答矇混過關;他指出忠誠的對象就是耶和華和眾百姓所揀選的王(18節)。然而,衆所周知耶和華並沒有揀選押沙龍,卻曾對大衛和百姓說祂揀選了大衛(撒上十六1、12;撒下六21)。這位曾欺騙父親的押沙龍(撒下十三23-27十五7-9),現在竟被戶篩矇騙了!

當押沙龍放下戒心,隨後就是亞希多弗和戶篩雙方出謀獻策的角力。究竟押沙龍應該「打鐵趁熱」,抑或是「三思而行」?簡言之,亞希多弗的計謀是打鐵趁熱、乘勝追擊,而戶篩的策略是三思而行,從長計議。

亞希多弗給押沙龍的建議簡單分為兩部份。首先,他鼓勵押沙龍向眾百姓表明他背叛的決心,公然跟父親大衛的關係決裂,果斷搶奪大衛的王位。押沙龍藉着公開跟大衛的妃嬪同寢,表明已奪取了大衛的王位,因為昔日的君王通常藉此舉動象徵自己已是合法的繼位人。押沙龍跟父親大衛的十個妃嬪同寢,犯下了滔天大罪,違背了摩西律法(參利十八7-8二十11;申二十二30),但這行徑卻應驗了拿單先知向大衛宣告的懲罰,就是要在光天化日下將他的妃嬪賜給他身邊的人(十二11)。

亞希多弗建議的第二部份是趁大衛疲憊脆弱、未站穩腳時就乘勝追擊。他提議由他自己領軍追趕、只殺大衛一人(十七2b),這樣做不單避免押沙龍觸犯殺父之罪,更防止爆發內戰的可能性。亞希多弗的計謀幹脆俐落,目標是隻由他親自去剷除大衛(別忘記他的孫女是拔示巴,孫婿是烏利亞),避免百姓之間的衝突升溫(十七3)。押沙龍和眾長老都認為亞希多弗的建議非常好,但既然戶篩也在其中,聽下他的意見也無妨。於是,押沙龍就召戶篩來到他面前。

戶篩的策略表面上是要押沙龍從長計議、三思而後行,骨子裏是為大衛爭取時間。戶篩描繪的情況其實是過份高舉了大衛,矮化了押沙龍,他巧妙地指出大衛是勇士、戰士,更是英雄(8a8b10a節)。然而,按大衛當時的年紀,昔日的雄風是否仍在?實在值得商榷。戶篩更想象大衛如憤怒的熊,且對藏身荒野的洞穴瞭如指掌,不易追殺,更會像被逼到牆角的野獸,隨時會反咬追捕者,偶一不慎,追兵若遭遇傷亡,就必影響軍心,故應謹慎部署。最後,戶篩更唆擺押沙龍招聚所有以色列人,親自領軍去追殺大衛(11節)。

從人的角度看亞希多弗和戶篩的計謀可說是旗鼓相當、不相伯仲。然而,曾等候多年才為妺報仇和長年忍辱負重才背叛的押沙龍,竟然沒有采納自己和眾長老都認為是好的意見(十七4),且拒絕被譽為「好像人從上帝求問得來的話一樣」(十六23a)的亞希多弗的建議,反而接納了戶篩的建議。原因何在?「這是因為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的是耶和華要降禍給押沙龍。」(14c)

思想:

從人的角度看亞希多弗和戶篩的出謀獻策均屬於人活動的範圍,但最後的結果卻有隱藏在背後的上帝的主導牽引。人所知的有限,只能運用有限的知識盡上該盡和應盡的責任,結果如何仍要服膺上帝的主權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