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密謀叛變
何啟明

經文:撒母耳記下十五1-6 (參十五1-12)

1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跑。2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路旁,任何人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決,押沙龍就叫他過來,說:「你是哪一城的人?」他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

3押沙龍就對他說:「看,你的案件合情合理,無奈王沒有委派人聽你申訴。」4 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這地的審判官!凡有爭訟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必秉公判斷。」5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親吻他。6以色列中,凡到王那裏求判決的,押沙龍都這麼做。這樣,押沙龍暗中贏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第十五至二十章屬於一個段落,包括了押沙龍密謀叛變、大衛倉惶逃離耶路撒冷、儲君押沙龍陣亡,及最終引致內戰。大衛在此事上差點兒失去了王位,最後幸得保住王位。這一連串事件是他犯罪跌倒(11-12章)及不恰當地處理兒女之間的事(13-14章)間接及直接所造成的後果。押沙龍在發起叛變的事上顯出他是一位很有耐性和計劃精密周詳的人;他足足等了四年(7a節),待時機成熟才發動政變。敘事者只用了短短十二節經文(五1-12)簡單記述押沙龍的叛變,其中有三方面值得留意。

欺上瞞下:自哥哥暗嫩死後,按兒子的排序,押沙龍應該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究竟大衛的心意是否另有更合適人選就不得而知了。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跑」(1節)。「五十」是一個軍隊單位的數目,而這五十人就是他的近身保鏢。押沙龍的氣勢儼如君王一樣,他更充當了君王作為審判官的角色,早上起來就到城門口攔截那些有爭訟要求王判決的百姓。他竟能隻手遮天,整整四年都將大衛矇在鼓裏。為何大衛會如此疏忽呢?有學者認為此時大衛可能正忙於為自己建造王宮、為耶和華的殿預備材料(5:9-12),甚至可能不善於管理家庭,使押沙龍有乘虛而入的機會。

無論甚麼原因,大衛並非押沙龍所說的無暇處理民眾的投訴。提哥亞婦人能取得大衛聆聽她的訴求,民眾又踊躍往大衛那裏投訴,及敘事者指出大衛仍「向眾百姓秉公行義」(八15代上十八14),都可見押沙龍是無中生有、誇大甚至歪曲事實去欺騙百姓。

擇地叛變:押沙龍選取叛變的城市是離耶路撒冷約二十哩的他出生地—希伯侖。希伯侖正是大衛被公認為猶大王的城市。大衛後來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后,就遷到耶路撒冷去。或許聚居希伯侖城的猶大支派眾人對大衛遷往耶路撒冷的舉動,存着不太甘心和埋怨惱恨的情緒,仍未平息,故他們較容易被押沙龍鼓動。再加上這是押沙龍出生之地,擁護及支持他的人應比其他城市的人更多。

招兵買馬:押沙龍用欺騙的手段「暗中贏得了以色列人的心」(6b節)。「以色列人」應包括了猶大眾人在內,因為根據戶篩提及押沙龍可從但直到別士巴召集以色列眾人(十七11)及大衛「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十九14)一事,可證明跟隨押沙龍的應不單止是北邊的以色列支派。此外,那不知實情的二百人,隨從押沙龍去希伯侖也被迫成了叛軍的成員(11節)。但最重要的是他把大衛的一名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基羅請來」(12b節)協助他。亞希多弗是一名重量級謀士,押沙龍和大衛都非常重視他的意見,認為他「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從上帝求問得來的話一樣」(十六23)。亞希多弗是基連的父親(二十三34),而基連是拔示巴的父親(十一3)。換言之,亞希多弗就是拔示巴的祖父。再且,亞希多弗後來建議押沙龍在眾人面前親近大衛留下的妃嬪(十六21),這些背景或可幫助我們多瞭解為何亞希多弗願意跟隨押沙龍。

思想:

押沙龍用不合法及不符合上帝心意的手段想奪取王位。雖然他精密策劃、贏取民心,更拉攏了重量級謀士亞希多弗,但亞希多弗究竟是押沙龍的資產(assets)抑或是負債(liability),則見仁見智。押沙龍的叛變表面看像是水到渠成,但不擇手段去爭取不屬於自己的,始終都會是徒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