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你就是那人!
何啟明

經文:撒母耳記下十二1-7a

1耶和華差遣拿單到大衛那裏。拿單到了他那裏,對他說:「在一座城裏有兩個人,一個是富翁,一個是窮人。2富翁有極多的牛羣羊羣;3窮人除了所買來養活的一隻小母羊之外,一無所有。小羊在他家裏和他兒女一同長大,喫他所喫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懷中,在他看來如同女兒一樣。4有一客人來到這富翁那裏,富翁捨不得從自己的牛羣羊羣中取一隻招待來到他那裏的旅客,卻取了窮人的小母羊,招待來到他那裏的人。」5大衛就非常惱怒那人,對拿單說:「我指着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做這事的人該死!6他必須償還小母羊四倍,因為他做這事,沒有憐憫的心。」7a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

學者楊百德(Ronald F. Youngblood)指出十一、十二兩章在文學上呈現一種扇型結構;扇的軸心位於十一章27節下,即「但大衛做的這事,耶和華的眼中看為惡。」耶和華對大衛所做的事極不喜悅,祂要追討大衛的罪,於是差派先知拿單到大衛那裏,與他對質。大衛為滿足自己的慾念,濫用了王的權力,派僕人打聽、把拔示巴接來(34節)、派人召回烏利亞為要掩飾自己的罪行(6節),更吩咐約押再派烏利亞到前線送死(1516節)。大衛最後派人將拔示巴接到宮裏(27節)。現在,上帝派祂的僕人傳遞祂的信息,拿單用一個簡單的比喻開始,到最後向大衛直說:「你就是那人!」(7a節)讓我們詳細分析整段諍言的時間、人選及說話技巧有何獨到之處。

首先,上帝的時間是最適合的。俗語有云:「人在雨天行過泥濘的街道,褲腳會粘上泥土。此時不宜立刻拍去溼滑的泥土,因愈拍就愈會弄污褲子。待泥土幹了,一拍泥土就會隨之掉下來。」上帝沒有在大衛接拔示巴到宮後就立刻去處理他的問題。若拿單在大衛陷在水深火熱的罪坑中去朝見他,並直斥其非,結果可能只會是送羊入虎口。有學者認為上帝派拿單見大衛時已經是他犯罪後的幾個月了,也許這時大衛的情緒徘徊在自責和自圓其說、羞愧和悔恨中。無論怎樣,上帝是不會誤時的,對質的時間恰到好處。

其次,上帝親自差派合適的人物去質詢大衛。敘事者清晰指出是上帝主動差派先知拿單去見大衛。拿單並非自告奮勇、自動請纓去見大衛,他清楚知道這份差事是艱難的使命,因為一不小心,激怒了君王,連命也不保!當拿單講完比喻,直指那欺負窮人的富人就是大衛後,他就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7b節)。拿單不單是奉耶和華之命而來,也是奉耶和華向大衛說話。拿單是最合適人選,因他正是之前曾向大衛傳遞上帝與他立恩約的那一位先知(七8-17)。

最後,先知拿單技巧地傳遞要講的信息。學者指出這個簡單比喻的用字跟先前大衛犯事的敘述有許多雷同之處,包含了諷刺及隱含的意思。這些用字包括:喫….喝…睡(十二3十一13)、小羊睡(šākav)在他懷中和大衛與拔示巴同寢(šākav)(十二3十一4) 、窮人看小羊如他的女兒的「女兒」(bat)呼應了拔示巴的名字(bat-šebaʿ)及富人取(lāqaḥ)了窮人,就如大衛把拔示巴接來(lāqaḥ)(十二4十一4)的小母羊等。

拿單除了用詞刁鑽,更重要的是說話的技巧;他以無關痛癢的第三身開始,用富人和窮人為比喻。富人擁有許多的牛羣羊羣,而窮人除了一隻母羊之外,就一無所有;富人卻欺凌窮人,將窮人唯一的小母羊用來款待客人。這比喻正與大衛一貫恪守主道、為人民主持公義的生活態度背道而馳,也喚起他慣常秉行公義的良心。因此,大衛自然義憤填膺,認為那人是該死的。當他平靜下來,最終就認為應按律法要求,四倍償還(出二十二1)。拿單待大衛鬆開自我防衛的情況下,就直言大衛就是那位富人,使他即時無所遁形!

思想:

基督徒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坦誠勸戒主內摯友是彼此守望的表現,但在合適的時間和用合宜的話也非常重要。因為「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像金蘋果鑲在銀的器物上。」(箴二十五11)《新》求主賜下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