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煉中得榮耀(一)」系列之十二、基督徒成長的原則(一)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試煉中得榮耀」系列的第一部分。今天的題目是「基督徒成長的原則(一)」。

讓我讀出彼得前書1章22至2章3節。我們連續在過去三個節目看這段經文。這段經文蘊含很多教導。請聽我讀出經文。

  1. 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從心裏:有古卷是從清潔的心)彼此切實相愛。
  2.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着神活潑常存的道。
  3. 因爲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雕謝;
  4.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接着是彼得前書2章1至3節。

  1.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
  2.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3. 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這是神的話語。

今天,我們只集中討論一句話,不會討論這段經文的結構。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很多有關基督徒成長的教導。經文教導我們「如何」成長,我會在下個節目詳細說明。我們如何從初信者、一個屬靈的嬰孩,正如第2節所說「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呢?我們如何成長呢?成長有三種方式。

多年前,我聽著名神學家巴刻(J.I. Packer)的講座。他講解這段經文,並指出有三種在救恩中成長的途徑。這三種途徑可以在這段經文找到。巴刻稱之爲滋養、接受和交通或交流。滋養是指愛慕靈奶,也就是神的道。接受是指透過順從真理來潔淨自己的心。交通是指真誠地彼此切實相愛。我們會在下個節目討論這三個途徑。

今天,我只集中講解第2節:「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這是什麼意思?我們都很實際,很想知道如何做到,也很想知道應用的技巧。我們討論技巧之前,必須看看我們要達到什麼目標。

「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今天我只想反思這節經文。我們要問:「這是什麼意思?」聖經多處談到這一點。希伯來書提到有些人 本該喫乾糧,但他們仍需要喫奶。還有另一個比喻。屬靈生命成長的過程與人的生理、精神和心理成長的過程相似。

約翰一書2章12至13節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的罪藉着主名得了赦免。父老阿,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勝了那惡者。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父。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很多人認爲約翰指出基督徒生命有不同的階段,像人成長的不同階段一樣。

人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包括嬰孩期、青春期、成年期等。基督徒生命也可視爲一個過程,一個邁向成熟的過程。首先,我們初信時好像才生的嬰孩,接着,我們必須成長。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看看成長的意思,然後再看看初信者像才生的嬰孩,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學會兩件事。第一,我們必須成長;第二,我們是嬰孩。

第一是成長。經文教導我們必須透過不同的成長階段去看基督徒生命。當中有不同的階段。彼得說我們要彼此相愛,又說我們是才生的嬰孩,要在恩典中成長。正如我剛纔提到,約翰在約翰一書2章12至13節也說了同樣的事。約翰說:「彼此相愛。」然後他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父老阿,我寫信給你們……。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這表明約翰意識到基督徒成長有不同階段。

明白這一點很重要。你必須明白你正在經歷靈命成長過程,正如從嬰孩期,進入兒童、青年和成年期。當你想到要再次經歷這些階段,會否感到害怕呢?事實上,這是基督信仰充滿光榮和令人害怕的一面。我們正在旅程上。這是一件光榮的事。從前開拓美國的先驅坐上馬車穿越美國大陸,在旅程上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技能。

有時候,你必須曉得如何穿越沼澤地帶和忍受酷熱天氣。有時候,你必須曉得如何攀山越嶺和抵抗嚴寒天氣。但你到達目的地時,你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你學會各式各樣的技能。最後,你變得完備,準備好面對任何事情。

約翰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父老阿,我寫信給你們……。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他要指出在每個階段你要學習某些技能、功課、態度、能力,才能度過那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這實在很奇妙。基督信仰不是靜止的,不只是得到一個身分。基督徒並不像騎士的身分。如果我被封爲騎士,現在可以四處對人說:「我是一個騎士。」

我成爲基督徒。我說:「現在我是基督徒。」當然,這是充滿榮耀的奇妙的旅程,但也令人感到害怕。兒童和青少年都不瞭解自己。在大多數文明的地方,若任由兒童和青少年肆意妄爲,父母或監護人沒有對孩子加以管束和指導,是違法行爲,稱爲疏忽照管兒童。

不對孩子加以管束是疏忽照管兒童。爲什麼?因爲孩子是愚蠢的。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他們不明白自己的心理狀態。讓我舉例說明。

我曾見過一個廣告,上面是一張少女的照片,那顯然是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女,她正對着鏡子。廣告標題說:「歡迎你來到十五歲的身體。我們會給你指南。」你再往下看,突然發現原來廣告所說的指南是一本名叫《十七歲》的雜誌。你知道這個廣告試圖說服一個十五歲的少女訂閱該雜誌。

沒有一個成年人或有判斷力的人會相信《十七歲》雜誌能夠給予十五歲少女充分的指引。沒有人會相信。沒有人會愚蠢到相信這廣告,只有他們的目標讀者纔會相信。」「歡迎你來到十五歲的身體」這句話有什麼含意?當你的身體開始發育,當你開始出現某種情緒,你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你不理解這情況,你無法控制,也不知如何處理。你不知道該宣泄那些情緒,還是該抑壓那些情緒,以及要到什麼程度。

聖經說:「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認爲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是一個小孩,如果你的靈命從新生嬰孩階段開始成長,你也處於同樣的情況。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在你裏面發生,你並不明白,你急需幫助。你急需得到指導,正如兒童或青少年需要得到指導一樣。你需要指引。你明白嗎?讓我舉例說明。

當你成爲基督徒,你裏面產生巨大變化。保羅說在基督徒裏面,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許多人犯了很大錯誤,以爲保羅所說的情慾或肉體是指身體上的慾望,如食慾、性慾和渴望安舒等。

保羅說情慾和聖靈相爭,有些人以爲因此基督徒應該抑制肉體上的慾望,不應該有性行爲,不應該喫好東西,也不應該享受物質帶來的舒適。他們認爲基督徒應該進入修道院,抑制這些慾望。這不是保羅所說的意思。保羅要說的是,在你成爲基督徒之前,你的心與神的救恩完全相反。

讓我說明一下。這一點很重要。在你成爲基督徒之前,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可以行善……但你的身、心、靈聯合起來對抗神,不讓神作你的救主。你要成爲自己的救主。你心裏清楚知道這情況。你心裏渴望這樣。有些人嘗試以道德和宗教來拯救自己。有些人嘗試以不道德和不敬虔的行爲來拯救自己。

這兩種情況沒有分別。有些人沾沾自喜、自以爲是,以爲神愛他們,讓他們上天堂,是因爲他們到教會聚會,是良善的基督徒。有些人設法透過追求權力和快樂、甚至透過暴力和放縱的生活方式來滿足自己。他們以法國存在主義者所採用的方法來尋找自我。他們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他們看來與我們完全不同。

聖經告訴我們,兩者的屬靈光景沒有分別。兩者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達到相同目標:試圖逃避救主。有道德和虔誠的人竭盡所能保持良善和品格端正,好讓自己不需要救主。他們以爲自己需要救主,他們說自己相信救主,但坦白說,在這些人成爲真基督徒之前,信奉宗教的目的只是爲了逃避真正的救主。他們就是自己的救主。

虔誠的人和不虔誠的人其實沒有分別。每個人在未成爲基督徒之前都反對人需要救主的觀念。聖經並不像世上大多數人那樣,把人分爲好人和壞人。聖經說有好人不想要救主,有壞人不想要救主,也有人想要救主。世上只有兩種人:第一是肯定自己不需要也不渴望救主的人,第二是需要和渴望救主的人。

當你成爲基督徒,你的生命便有新的運作方式和能力。你心裏開始以全新的身分、道德標準和生活方式去行事,你說:「我擁有自我價值,我知道自己的身分,我得着喜樂,因爲耶穌爲我受死,耶穌的義已歸給我了。」這是新人的方式,但聖經說你心中有很大部分仍渴望按舊人的方式去生活。

在你成爲基督徒之前,你心裏只有一套運作方式:靠自己得救。當你成爲基督徒,你心裏有兩個不同的運作方式,它們在你裏面相爭,爲要掌管你的生命:其中一個說:「基督是我的救主」,另一個說:「別的東西纔是我的救主。」事實上,你心裏有一部分對抗神,想要靠自己得救,保羅稱之爲「肉體」。在你未成爲基督徒之前,肉體掌管着你的生命。

我們知道把一隻熊迫到牆角會產生什麼後果。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總是說熊不會對人構成危險。除非熊感到走投無路,例如有人射殺它們,它們會變得非常危險。這時候你別指望熊會走過來喫你手上的東西,它們只會來攻擊你。當你成爲基督徒,聖靈進入你的生命,你的生命有了新的能力,要治死你的肉體,治死你的舊人,把舊人從你心中的寶座趕出去。

發生什麼事情呢?你生命中那充滿驕傲、自私、恐懼、自我防衛和自我意識的部分走投無路,嚴重受創,於是變得比以前更猛烈。很多時候,當你成爲基督徒後,你會發現,到了某一刻,當美好的感覺逐漸消失,某些思想會進入你心裏,並且有試探臨到你。

你會發現你心裏出現一些前所無有更可怕的想法、概念和慾望,你深感不安。你無法理解這種情況。你說:「我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基督。聖靈不是已經進到我生命嗎?這是怎麼回事?」正如我剛纔提到的廣告標題所說:「歡迎你來到十五歲的身體。我們會給你指南。」你無法理解這情況。我說成熟的基督徒必須預期他們心裏充滿罪惡之處會變得比未信時更糟、更可怕、更混亂。你心中這部分被迫到走投無路。這說法令你感到驚訝嗎?

第二,初信者像才生的嬰孩。沒關係,人人都是這樣開始的。嬰孩對自己有什麼認識?嬰孩甚至不記得自己出生的情況。他們對此毫不知情。聖經教導有令人感到害怕之處。當你成爲基督徒,各種各樣的新事開始發生在你身上。你不理解發生在你裏面的事。你不理解周圍的世界。你需要幫助。你需要依靠比你成熟的人。

你需要認識神的道。你需要到教會聚會。你需要這一切。你不會以爲自己可以自給自足。換句話說,你不會說:「我是基督徒,我不會到特定的教會聚會。我喜歡這個教會,不喜歡那個教會。我喜歡這位聖經老師,不喜歡那位聖經老師。我喜歡這些基督徒,不喜歡那些基督徒。」你好像到了一間自助餐餐廳,說:「這款我想要一點,那款我想要一點的。」彷彿你的生命是由你全權掌管的,你的靈命成長也是由你掌管。

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以爲自己可以繼續這樣過基督徒生活,而沒有順服一位充滿智慧的元首,也沒有對神說:「我是一個嬰孩,求禰幫助我。」你只會把事情搞垮。在街上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的孩子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他們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你的情況也是一樣。你是嬰孩。人人都是這樣開始的。我們不喜歡作嬰孩,但情況就是這樣。

經文說:「……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這聽起來十分甜蜜可愛、溫暖輕柔。這聽起來很不錯,但其實是一種侮辱。醒醒吧!你是嬰孩。你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你不明白自己的情況。你必須得着照顧。我知道很多教會濫用這一點。很多專制的教派和組織出現,說:「你是初信者,要聽從我們一切的吩咐。」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組織。我知道有濫用的情況出現。你必須符合各種各樣的資格,但今天我們不是要處理這個問題。我認爲,一般來說基督徒所面對的問題是另一個極端。

我知道有些基督徒缺乏安全感,被邊緣化,他們渴望自己的生命中擁有權威,也渴望被認同,因此他們樂意跟從那些給他們命令的教派權威領袖。但這並不代表這些教導並不真確,也不代表你們不用聽這些教導。你們是嬰孩,必須接受忠告和命令。你不理解自己十五歲時的身體狀況,也不理解自己十五歲時的屬靈狀態。

這是不是一個嚇人的想法?想一想你十五歲時是何等愚昧。想一想吧!想一想你所犯的錯誤,想一想你從那些身心靈比你成熟的人所得的幫助。你有父母和老師幫助你。你現在的情況怎樣?你是否得到能使你靈命成熟的幫助?你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出現嗎?

我說成長分爲幾個階段。哪幾個階段是什麼?讓我給你們一個建議。我會參照約翰一書2章12至14節。讓我再讀一遍這段經文:「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的罪藉着主名得了赦免。父老阿,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勝了那惡者。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父。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

英國牧者約翰‧牛頓(John Newton)是《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和很多著名詩歌的作者。事實上,他也寫了很多書信,有些書信輯錄成書,名爲《約翰牛頓書信》(Letters of John Newton)。這本書的頭三封信名叫「發苗中的恩典」、「長穗中的恩典」和「結成飽滿的子粒的恩典」。約翰‧牛頓認爲基督徒生命成長基本上分爲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跟約翰在約翰一書中所說的相似。

讓我根據約翰‧牛頓的見解給大家概述一下這三個階段。首先,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誤以爲我是說基督徒生命成長只有三個階段,並且人人都是以同樣的方式經歷這些階段。約翰在約翰一書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父老阿,我寫信給你們……。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我並不認爲使徒約翰是說只有三個階段,並且每個人都在某時刻跨越界線到達另一個階段。

我認爲並不是這樣,但約翰‧牛頓和使徒約翰所說的三個階段有助我們以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基督徒的生命成長。我牧會多年看到很多信徒成長的經歷,我認爲他們的說法很有道理。經文說:「……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你是如何成長的?想一想這三個階段。

第一是嬰孩階段。約翰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的罪藉着主名得了赦免。」我認爲約翰這麼說,是因爲我們首先必須知道自己已經罪得赦免。除非你學會這教訓,否則你無法脫離屬靈嬰孩的階段。許多人多年來一直處於屬靈嬰孩的階段,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罪得赦免。我們首先要學會這教訓。

每個階段都有一些教訓給我們學習,我們必須學會這些教訓纔可以進入另一個階段。這是第一個教訓。你知道自己已罪得赦免嗎?很多人說:「這是非常簡單的教訓。人人都知道神赦免我們的罪。耶穌爲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其實你並不知道。約翰‧牛頓說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是「律法主義的餘民」。

約翰‧牛頓說,當人們仍然「對別人的批評反應過敏、難以悔改,並且仍然因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感到不安,你知道他們在基督裏還是嬰孩。爲什麼?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罪得赦免、蒙神所愛。他們不知道自己罪得赦免、蒙神接納。他們仍然堅持靠行爲稱義。」你知道約翰‧牛頓說什麼嗎?有人說:「我知道自己罪得赦免。」但其實他並不知道。

很多人處於屬靈嬰孩的階段,因爲雖然他們在理智上說:「我知道自己已蒙耶穌基督接納」,但事實上他們並不明白。爲什麼約翰‧牛頓說你仍然堅持靠行爲稱義?舉例說,很多人仍然對別人的批評反應過敏。很多人仍然因別人是否喜歡、認同或注意自己而情緒起伏不定。有些人因自己在事業上的表現而情緒起伏不定。

你的情緒起伏不定。爲什麼?因爲你不知道自己已罪得赦免。約翰‧牛頓指出兩種行事方式。一個是靠自己得救,另一個是以基督爲救主。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在理智上相信基督是他們的救主,但心理上和實際上他們行事爲人都表現得以別的東西爲他們的救主。基本上,他們仍然缺乏安全感。他們仍不相信耶穌愛他們,也不相信自己蒙赦免。

他們仍然努力賺取神的赦免,只要你仍處於這種狀態,你還是一個嬰孩。你還沒有脫離嬰孩階段。多年前,著名傳道者鍾馬田(David Martyn Lloyd-Jones)在講道中講解這段約翰一書的經文。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來引述這句話:「讓我以實際的方式說出來!我毫不猶豫地說:如果你不肯定自己的罪是否蒙赦免,這本身就是罪了。」

有些人不肯定自己的罪是否蒙赦免。請聽鍾馬田的話。但願他的話給你當頭棒喝。他說:「讓我以實際的方式說出來!我毫不猶豫地說:如果你不肯定自己的罪是否蒙赦免,這本身就是罪了。恕我冒犯說一句,因爲很多人以爲罪得赦免的確據是一個假設,他們寧願給人一種謙卑的印象。他們說:『我不想說自己的罪已經蒙赦免了。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可以說這樣的話。我太不配了!』」

你曾說過這樣的話嗎?鍾馬田說:「他們給人一種謙卑的印象。對這種心態的簡單迴應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已經蒙赦免,是因爲你仍然依靠自己,沒有靠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爲你所成就的工作。你不認識耶穌尊名的價值和能力。

鍾馬田繼續說:「今天你知道自己已經罪得赦免嗎?你絕對肯定嗎?你是否肯定,無論你做了什麼或將會做什麼,你的罪都無法把你定罪嗎?你知道自己已經罪得赦免嗎?你知道沒有什麼可以把你從耶穌的手中奪去嗎?你知道嗎?」

鍾馬田說這是第一個階段。除非你清楚明白耶穌基督擔當了你的罪,祂爲你受死,並且從死裏復活,在父神面前成爲你的代表、你的中保、你的辯護者和代贖者,否則你無法脫離這階段。你是否不靠別的,只是全然依靠耶穌基督站在神的寶座前?只要你這樣做,也唯有這樣做,你纔可以說你知道自己罪得赦免。

約翰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的罪藉着主名得了赦免。」除非你知道自己罪得赦免,否則你無法進到另一個階段。親愛的聽眾朋友,各位弟兄姊妹,很多人多年來仍處於屬靈嬰孩階段,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罪得赦免。雖然在理智上你說:「耶穌是我的救主。」你卻不斷倒退,希望靠別的東西得救,因此你總是感覺自己不配。你總是懷疑神是否真的愛你,是否真的看顧你。你看到自己的失敗在你心裏控訴你。你仍然不明白福音。你仍不知道自己罪得赦免。你總是無法脫離嬰孩階段。

第二是青春期。約翰說:「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這是什麼階段?約翰‧牛頓認爲屬靈生命的青春期與一般青少年的青春期相似。首先,父母總不會讓年幼的孩子自己過馬路。父母不會對四歲的孩子說:「親愛的,你自己到幼兒園上學去。這是你的車票。」你不會這樣做。你會牽着他們的手,讓他們感到你總是在他們身旁。他們總是感到你與他們在一起。

父母不會讓年幼的孩子走錯一步。但當孩子到了十四歲或二十四歲,父母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會說:「親愛的。我帶你上學去。」到了某一刻,你必須讓孩子自己過馬路。約翰‧牛頓把這景象描述出來。他說聖經清楚說到生理和心理是平衡發展的。

約翰‧牛頓說到了某一刻你知道自己開始長大,脫離嬰孩階段,就是當神開始吩咐你,縱使你感受不到祂的同在和祂的愛,也自己去面對各樣事情的時候。換句話說,有時候你感到神似乎不實在,你卻要面對一切事情,你說:「但願我得着力量,並感到神的同在。我知道我應該做各樣的事情,但主啊,我實在感受不到禰的同在。」

約翰‧牛頓說,神也許對你說:「是時候你自己過馬路了。」約翰‧牛頓說嬰孩階段的特徵是「情緒高漲,對真理的認識卻很少。第二個階段的特徵是「情緒沒有那麼高漲,對真理的認識卻增長。」經文說:「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約翰‧牛頓指出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脫離嬰孩階段,進到另一個階段,學會剛強起來,並且神的話常在我們裏面。

約翰‧牛頓說,你變得不再那樣信靠自己的心。你看到自己的罪性的特質和規模。你變得更依靠神。你學會如何在禱告中抓緊神。你學會尋求神的道,靠神的道給你指引,而不是靠情緒和慾望指引你。你變得更謙卑、更有愛心和更寬容,最終成爲更有用的器皿供神使用。換句話說,約翰‧牛頓說,你不總是感到神在那裏,這樣你便知道自己已脫離嬰孩階段。

你不是常常感覺神的同在。有時候你必須踏出一步,單單依靠神的話語。這是令人感到痛苦的。經常有人對我說:「我初信的時候,總覺得神是很真實的。每次我到教會敬拜都感動流淚。神的愛常在,我總是感到神牽着我的手。不知何故,現在我不是常常感覺神的同在。靈修的時候也不是常常感到很美好。」

神希望你成長。神希望你做一些事情,不只是因爲你有神牽着你的手,而是因爲你開始瞭解神的心意。你開始依靠神的道,而不只是單單靠神帶着你走,爲你完成一切事情。我不希望十四歲的孩子這樣子,也不希望二十四歲的孩子這樣子。我只想給孩子足夠的幫助,使他們可以自己走動,不用我時刻都帶着他們,捉緊他們,牽着他們的手。

換句話說,這樣你在屬靈上總不會成爲一個堅強、自給自足的年輕人。你必須小心,因爲一方面,約翰‧牛頓說第二階段的特徵是你更依靠神。是的,你依靠神,不是依靠自己的感受。這是問題所在。嬰孩總要那些美好的感覺。嬰孩總要感到神牽着他們的手。這樣你會停留在嬰孩階段。

我們必須弄清楚恩典和行爲之間的分別,纔可以脫離孩童階段。我們必須弄清楚靠基督的救恩而罪得赦免和靠自己的行爲得救之間的分別。除非你知道自己已罪得赦免,否則你總是無法脫離嬰孩階段。你要學會說這句話:「我所需的一切神都供應,神留下來不供應給我的就是我不需要的。」不然你總是無法脫離青春期。你不要再陷在自憐中,像嬰孩那樣發脾氣、又哭又鬧,不然你總是無法脫離青春期。

你開始明白生命是艱苦的,但你擁有神的道和應許,可以進到另一個階段。「爲什麼我總是需要那種充滿力量和愛的感覺呢?」你明白嗎?正如約翰所說:「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剛強……」我們要學習順服,單單依靠神的道,學會憑信心而活。

最後是成爲父老。約翰說:「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爲,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最後,我認爲基督徒生命的最後階段就是認識神。成熟的基督徒是真正與神相交的人。以弗所書談到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教導。

以弗所書1章18至19節說:「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3章18至19節說:「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如果你仍處於屬靈嬰孩或青少年階段,你會發現你面對困難時纔到神面前,擺上很多時間去禱告和研讀聖經。

有時候,你遇到週期性的危機,你感到神的愛向你傾倒,你大大經歷神的同在,你真的感到自己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神一切的豐盛充滿着你,但這種情況只會偶爾出現。這情況是十分罕見的,通常在你遇到困境時纔出現。當你遇到困境時纔會這樣懇切禱告。這是你的屬靈生命最美好的時刻。

這情況只會偶爾出現。如果你信主超過五年,你可能有這種經歷,但這情況並不常見。你還未學會恆常與神相交的過程、紀律和技巧。這是屬靈的長者。正如雅各那樣,雅各與神的使者摔跤,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正如摩西那樣,摩西對神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

成熟的基督徒不只是在危難時才這樣做。在屬靈上爲人父母的,不斷擺上時間、熱心和深切的渴望去學習。你開始被神的道滲透。你常與神相交。你認識那位從起初原有的神。

除非你明白恩典和行爲之間的分別,否則你仍處於嬰孩期。除非你明白你所需的一切神都供應,神留下來不供應給你的就是你不需要的。否則你仍處於青少年期。你不再因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難而又哭又鬧。你學會如何單單依靠神的道。最後,當你學會禱告的操練和與神相交,你常常看到神的榮耀,你在屬靈上爲人父母。

你們可能注意到我花了較多時間談論孩童和青少年期,較少談論在屬靈上爲人父母。你知道原因嗎?因爲我們對另外兩類人的認識越來越少。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大多數基督徒一生都停留在嬰孩階段,很少人脫離這個階段。你看到自己處於哪個階段嗎?你能夠認出自己嗎?我不想給人錯誤的印象,以爲這幾個階段是明確區分的,但你看到自己不斷成長嗎?還是看到自己停留在嬰孩階段,因爲你沒有吸取你在那個階段要學會的教訓?

我們剛纔看到作孩子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屬靈嬰孩需要得到幫助。你必須尋求幫助。你必須知道自己需要別人在旁幫助你。我們已看過超越這些成長階段是什麼意思。我們還沒有談到如何成長。我們會在下個節目詳細討論。我們討論了各成長階段,並且在每個階段應該預期什麼。最後,我勸勉大家要謙卑下來,因爲我們都不喜歡把自己視爲嬰孩。

讓我告訴大家屬靈嬰孩常犯的罪,好讓你認清這些罪,並懷着滿有盼望的心去認罪後悔。當我看到一個五歲小孩犯錯,我必須對他說:「不要這樣做。」我必須糾正他,但我也充滿盼望,因爲這只是一個五歲小孩所犯的罪,我知道他們會成長過來。

最後,你必須明白一點,當你剛成爲基督徒,不管你天生是多麼聰明,不管你是多麼天才橫溢,你在屬靈上都是一個嬰孩。這對於大城市的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聖經告訴我們,神把各樣美好的恩賜分給各人。

神把常識、才華、天賦、智力和管理技能賜給人。神把這一切賜予每個人,好像一個園主把花的種子撒在河邊,使那裏變得美麗。神把這一切賜給人。有些人天生聰敏過人。有些人天生才華橫溢。

當你成爲基督徒,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嬰孩,對你來說難以接受。多年來,我在教會裏看見很多人面對這種情況。當一個屬靈嬰孩來到教會,他們環顧四周,看看教會裏有什麼人。他們說:「這些人的背景與我相同嗎?我想跟這樣的人相交嗎?他們像我那樣聰明嗎?他們像我那樣有才華嗎?他們的水平與我相同嗎?」

這證明你是屬靈嬰孩,因爲你認爲你可以憑外表來判斷仁愛、喜樂、忍耐、恩慈、智慧和謙卑的心。你無法這樣做。有些人難以接受自己是屬靈嬰孩,因爲他們是很聰明的人,他們比教會裏某些人聰明,但那些人的靈命卻比他們成熟,他們難以接受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你明白嗎?

小孩沒有辨別能力,容易被矇騙。除非你研讀聖經,否則你容易被矇騙。小孩很愛表現自己。除非他們得到別人的注意,否則他們會感到不耐煩。他們只跟你閒談一會,然後對你說:「好吧,不再談你的事了。你喜歡我的新鞋子嗎?」這是小孩的態度。小孩很愛表現自己。小孩總是希望你談論他們和他們的需要。

在屬靈上,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剛出生的嬰孩往往是自私的,只關注自己的需要,總是希望人們談論自己。小孩往往喜歡驚人的事。你有否注意到跟小孩說話必須誇張一點嗎?你說:「孩子們,今天是極美好的一天,對嗎?」因爲小孩專注力很短暫,也看不出細微的差別。

在屬靈上,人們往往渴望看到驚人的事。他們渴望偉大的講道。他們渴望偉大的教會。他們渴望看到神蹟。他們渴望在自己的生命中看到奇妙的事情發生。他們不喜歡例行公事。他們不喜歡每天讀經禱告。他們不喜歡學習真理。你是否看到自己生命中存着屬靈嬰孩的特質嗎?你情緒不穩定、沒有辨別能力、容易受騙、愛表現自己。你喜歡看到驚人的事,卻不喜歡磨練。

這是一般基督徒的特徵。這是一般會眾的特徵。我勸諫你們要謙卑下來。一方面,我鼓勵大家這麼說:「是的,我有這些特徵,但我會成長過來。」這是令人鼓舞的。

另一方面,你必須謙卑下來,說:「不管我的智力如何、我的財富有多少、我的外表如何,我是一個嬰孩,我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我必須順服。」

如果你只是到教會參與敬拜,卻沒有讓自己成長、成爲門徒、學習真理,你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你要認識自己的身分。你要認識自己的限制。我們的目標是不再像小孩那麼幼稚,卻有神的兒女的樣式。看看主耶穌。祂是神的兒女的完美典範。我們要有神的兒女的樣式,像耶穌那樣樸實。小孩子並不虛假造作,因此,我們也不可虛假造作。

我們不應爲自己的形像而煩惱不安。我們不應總是關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你要有神的兒女的樣式。看看主耶穌。祂愛父神。祂依靠父神。祂聽從父神的指示,這是神兒女的樣式。耶穌絕不虛假,祂全然真誠。這是神兒女的樣式。你要有神兒女的樣式。你不要厭倦愁煩,也不要憤世嫉俗。你要有神兒女的樣式,卻不要像小孩那麼幼稚。看看主耶穌,祂是神兒女的典範,祂是世上最有智慧和最成熟的人。你要效法主耶穌。

彼得前書2章2節說:「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讓我們今天立志:「我要付諸行動,努力成長。我不想十年後仍停留在屬靈嬰孩階段。」這是有可能的。你說:「我不想二十年後仍停留在屬靈嬰孩階段。」這是有可能的。很多信徒的生命已證明這是有可能的。今天就立志,說:「我要成長。」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因爲我們能夠成長,我們所犯的罪和毛病大都是屬靈嬰孩所犯的;我們可以成長過來,不再犯這些罪。求禰加力給我們,使我們充分了解自己,也知道我們可以來到你面前,存着謙卑的心對禰說:「神啊,求禰給我們展示如何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叫我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